组织变革和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促进与支持 · 提供一系列支持性措施,如员工心理咨询和治疗、 新技能 培训以及短期的付薪休假等 · 需要时间,花费也较大 4.谈判 · 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阻力的减少 · 在阻力来自少数有影响力的人物时是必要的措施 · 潜在的高成本,并可能面临其他变革反对者的勒 索
二、组织发展的概念与未来组织的特征 组织发展是指以变革的方式改进组织行为、 提高组织效率的过程。组织变革与组织发 展是相互区别、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组 织发展要通过组织变革来实现,变革是手 段、发展是目的。
(二)未来组织的特征 从目前组织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组织将具有如 下特征: 1.高速度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经济时代 正在向“速度经济”时代转变,正如美国思科公 司总裁钱伯斯所言:“新经济规则不是大鱼吃小 鱼,而是快的吃慢的”。因此,未来的竞争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速度,未来的社会是“快者生存” 的时代。
四、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减少方法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组织变革的阻力一般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的惯性 随着组织年龄的增长,组织往往有保持其稳定性 的倾向,这将促使其反对变革,使组织产生一种 惯性。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昨天的组织中 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态期望和价值观都是在早期 形成的。他们一般倾向于把昨天的经验强加于现 在,把组织以前所发生的事看作是常规,对任何 一种不合“常规”的事都会持强烈的拒绝态度。 这种变革阻力严重制约着组织变革。
(二)组织变革的作用 1.组织的目标更加明确,组织成员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 都会得到提高,组织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2. 组织的任务更加明确; 3. 组织完成任务的方法更加明确; 4.组织机构的管理效率提高; 5.组织作出的决策更加合理、更加准确; 6.组织更具有稳定性和适应性; 7.组织的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无阻,信息传递更加准确; 8.组织的自我更新能力增加。
(二)组织外部力量 组织是从属于社会大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适应外部环境。 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的自然法则。当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组织也要 进行响应的改变。只有以变应变,组织才能生存下去,才能获得新的 发展机遇。 引发组织变革的外部力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 2.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修订; 3.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改变; 4.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5.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6.国内政治形势及政治制度的变化; 7.国际外交形势及本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8.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
3人事变革 人事变革是管理者着重于改变人员的态度、价值观和需 要的种类与层次,通过转变人员的工作态度促使人们修正 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改进工作绩效的目的。 人事变革是围绕人力资源进行的变革,具体包括组织变 动和组织发展两部分内容,组织变动涉及到人员流动、人 员选择和人员培训,组织发展涉及到人员的态度、观念、 行为和关系的改变。一般来说,人事变革更加强调组织发 展。人事变革的目的是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组织气氛,促 进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改变,使组织中个人和群体更 加有效地工作。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总结了各位学者的观点, 概括出六种应对变革阻力的管理策略。 1.教育与沟通 · 与员工们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变革的缘由 · 通过个别会谈、备忘录、小组讨论或报告会等教育员工 · 这种策略适合在变革阻力来源于不良沟通或误解时使用 · 要求劳资双方相互信任和相互信赖 2.参与 · 吸收持反对意见者参与决策 · 假定参与者能以其专长为决策作出有益的贡献 · 参与能降低阻力、取得支持,同时提高变革决策的质量
4.组织协作团队化 这里的团队是指在组织内部形成的具有自觉的团结协作精神,能够 独立完成任务的集体。团队组织与传统的部门不一样,它是自觉形成 的,是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建立在自觉的信息共享、横向协调基础上 的。在团队中,没有拥有制度化权力的管理者,只有组织者;团队中 的成员不是专业化的,而是多面手,分工的界限不像传统的分工那么 明确,相互协作是最重要的特征。 5.组织管理人本化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特别是具有特殊才能的 人才。组织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依赖于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组织要尊重每个成员的合理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和 各项规章制度,为员工创造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环境,使员工得到全面、 自由的发展。
组织变革与发展
一、组织变革的概念、作用和目标 (一)组织变革的概念 所谓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管理人员主动对组 织的原有状态进行改变,以适应外部环境 变化,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这种 变革的范围包括组织的各个方面,如组织 行为、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成员和 组织文化等。
5.操纵与合作 · 操纵是将努力转换到施加影响上,如有意扭曲某些事实, 隐瞒 具有破坏性的消息,制造不真实的谣言 · 合作是介于操纵和参与之间的一种形式 · 使用成本降低,也便于争取反对派的支持 · 要是欺骗或利用的意图被察觉,易适得其反 6.强制 · 直接使用威胁或强制手段 · 取得支持的花费低,也较易 · 可能是不合法的,即便合法的强制也容易被看成是一种 暴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使变革计划所提供的新经验为变革的参与者感兴趣; 6.变革计划能使参与变革者感觉到他们的自主权与安全没有受到 威胁; 7.让参与变革者能参与共同的组织诊断,以使他们同意变革的基 本问题,并感受其重要性; 8.让参与变革者一对一地决定变革的计划; 9.使变革的赞成者与反对者增进交流,了解反对的正当理由,并 设法减轻其不必要的恐惧; 10.认识到创新可能被误解,同时做好变革计划的信息反馈与宣传 解释工作; 11.使参与变革者之间彼此相互接受、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 12.公开地讨论变革计划,且经验显示,此种变革有望成功进行。
6.学习型组织 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必须不断地学习, 组织要运用能在所有层次上促进学习和实 验的知识基础来支持。阿里· 格斯(Arie 德· de Geus )在领导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策划时曾 说过:“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学习的能力 可能是唯一的持久性竞争优势”。可见, 组织要保持领先的唯一办法就是比对手更 快、更好地学习。
3.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组织变革会威胁到一些成员为取得现状所作的投资。这些人对现有体 制所作的投资越多,他们反对变革的阻力就越大。因为,他们担心失 去现有的地位、收入、权力和个人便利等。 4.变革风险 组织变革将使已知的东西变成模糊不清并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变革风 险。组织中的人都有理性避险的倾向,从而与组织变革发生抵触。 5.对组织变革缺乏有效的保护 组织变革本身是一种社会发明,尤其是那些解决组织管理中的一般性 问题的组织变革更是如此。但是,组织变革从来没有像技术创新那样 得到严格的保护,是一种没有专利权的社会发明。一项组织创新成果 可以被其他组织无偿使用,这使组织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二)减小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美国管理学家威尔顿(Goodwin Walton)认为,一个组 织如果能采取下列12种方法,则可以减少变革的阻力。 1.让有关人员参与变革的计划,使其认为此变革的方 案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 2.设法使变革方案得到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 3.使参与变革者认为此变革将减少而不是增加他们的 负担; 4.使变革计划所依据的价值观念和理性准则为参与变 革者所熟悉和理解;
(二)、组织变革的程序 1.确定变革的问题。组织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 定是否需要变革以及所要变革的内容。当一个组织出现以 下几种情况时,表明需要进行变革:(1)组织决策效率 低或经常作出错误的决策;(2)组织内部沟通渠道阻塞, 信息传递不灵或失真;(3)组织机能失效,如生产任务 不能按时完成,产品质量下降,成本过高等;(4)组织 缺乏创新,没有活力。这些现象表明,组织的现状已不尽 人意,如不进行及时地变革,组织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 响。因此,组织有必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找 出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变革的方向。
2.组织的保守倾向 国外学者对组织寿命周期研究表明:所有组织 除非它处于快速增长或内部动荡的时期,否则 其年龄越长或越成熟,它就变得越保守。其原 因是:(1)随着组织年龄的增长,组织内部建 立起来的制度化的规则就越多。这些规则约束 了组织对环境的反应,限制了组织变革。(2) 随着组织年龄的增长,组织中具有创新精神的 管理者将会被具有保守倾向的管理人员所取代, 使组织失去了创新型人才。
三、组织变革的动力 (一)组织内部力量 影响组织变革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1.管理技术条件的改变; 2.管理人员的调整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3.组织运行政策与目标的改变; 4.组织规模的扩张与业务的迅速发展; 5.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的优化; 6.组织成员对工作的期望与个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及组织权力 系统等的调整和修整,从而引起组织的变革,这种变革往 往是全面而深刻的。
五、组织变革的内容和程序 ( 一)、组织变革的内容 组织变革的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变革、技术变革和 人事变革三类。 1结构变革 结构变革是对组织的构成要素、整体布局和运 作方式所作的较大调整。结构所涉及的内容主要 有:权力分配、结构调整、工作设计、绩效评估、 报酬制度和控制系统设计等。
(三)组织变革的目标 组织变革的目的是促进组织的发展,因此, 组织变革的目标应与组织发展的目标协调一致。 组织变革应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 适应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前提。当组织的外部环 境或内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组织也必须随之而 变。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盲目地跟随,不是急功 近利的变革,而是在对环境变化作出正确认识 的前提下,审时度势,认真思考后进行的。组 织变革要通过建立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改造组 织结构和流程来增加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
2.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通过组织变革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仅仅是组织变革的基 础目标。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组织的自我创新 能力,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和效益,使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这才是组织的最终目标。 3.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单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 于它同社会的关系。任何组织都不能只追求自身利益,而 不顾社会责任。因此,每个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它所 树立的社会形象,都成为组织运作的必要前提。组织的社 会责任要求组织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与变革,这也是组织变 革的最高目标。
2技术变革 组织的技术变革是指管理人员通过改变从原料的投入到转 变成为产品的整个过程所使用的技术促使人们的工作内容、 工作顺序、工艺程序的改变,以达到影响人的行为、提高 工作绩效的目的。改变技术意味着运用各种新技术去提高 工作效率,具体形式有设备更新和工艺流程的变革。不同 类型的技术对组织结构和下级员工的工作行为会产生不同 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1)影响工作分工与工作内容; (2)影响下级的社会关系;(3)影响工作环境;(4) 影响管理者所需要的技能;(5)影响工作的类型;(6) 影响员工工资;(7)影响工作时间。因此,在考虑技术 变革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效益,而且还 要考虑新技术可能对组织结构和下级员工的行为带来的影 响。
2.组织扁平化 由于计算机互联网在组织中的应用,组织的信息收集、 整理、传递和控制手段的现代化,“金字塔”式的传统层 级结构正在向层次少、扁平式的组织结构演进。在当今组 织结构的变革中,减少中间层次,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直 接控制是一个基本趋势。 3.组织运行柔性化 柔性是指组织结构的可调整性,对环境变化、战略调整 的适应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外部环境变化以大大高于 工业经济时代的变化速度在发生着变化,因此,组织的战 略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必须及时,应运而生的柔性组织结 构使得组织结构运作带有柔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