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考试重点

一、名词: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经济体系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说明: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 是一个流量概念;GDP 是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有些产品和价值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GDP 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本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强调国民原则。

3、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以u 代表失业率,则有:%100⨯=L

U u 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是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技能并支付不同的工资,工人可能会离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寻找一份新的更好的工作。这种由于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的是,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工人试图寻找最适合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差别: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的是,工人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试图寻找最适合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这些工人只能在等待可以得到的工作。

4、总产出是经济社会的全部可用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它衡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商品与服务的总产量。要素投入总量与总产出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用总生产函数来反映。总生产函数通常用下面的形式来表示:Y=F (N,K )。

5、萨伊定律: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否定存在生产过剩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供给能够创造出自身的需求”的观点,即所谓著名的“萨伊定律”。

6、宏观经济学把这种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正比例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7、乘数又称倍数,是指自发总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8、流动性陷阱,是指利率极低时,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这时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因无法降低利率而失效。

9、资本边际效率:凯恩斯贴现率或者预期利率称作资本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就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预期内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0、准备金——存款比率:为了应付客户随时取款与结算的需要,商业银行要在所吸收的存款中留一定的准备金。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称为准备金——存款比率。

11、黏性工资:指名义工资调整的滞后性。

12、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税收增加相同数量时,均衡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或政府税收变动的比率。

13、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实际产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失业率每上升1%,实际产出下降2%。

14、庇古效应:由于实际余额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

15、基础货币:是指公众持有的现金CU 与商业银行以非现金形式持有的准备金RE 之和,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他是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基础。以H 代表基础货币,用公式可以表示为H=CU+RE

二、简答:

1、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费雪效应的含义:银行支付给客户的利率称之为名义利率,增加货币购买力的利率称之为实际利率。如果通货膨胀率为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显然通货膨胀率是影

响实际利率的因素。我们用i 表示名义利率, r 表示实际率,π 表示通货膨胀率,三个变量的关系是:π-=i r 可见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发的差。可以把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式变形为下示:

上面的方程式称为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表明,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

率的和。它表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都会影响名义利率。货币数量论说明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费雪方程式说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共同决定了名义利率。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增长率提高1%引起通货膨胀率也上升1%。通过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同样上升1%。

2、费雪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别以及货币数量轮的内容:二十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 式中,M 为货币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价格水平,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经济学家倾向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Y 代替交易水平T 。这样,交易方程式可以写为:MV=PY 人们持有货币是货币具有延期使用的功能,出于便利和安全的考虑,人们总是将一定量的现金余额留在手头。这种留在手头的现金余额就形成货币需求。人们手持货币的多寡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一般价格水平以及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即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对名义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数量等于名义国民收入与交易货币需求率之乘积,即:M=kPY 这就是剑桥方程式。式中,M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数量,k 表示对于每1元收入人们想持有多少货币的一个参数,P 表示价格水平,Y 表示实际国民收入。这两个方程式的显著区别在于:费雪交易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中介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交易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存量的角度来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3、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需求的拉动和成本的推动。根据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同,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两种类型,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它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普遍上升。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是在失业率很高并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通常把引起通货膨胀的成本方面的原因归为两类,一是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另一个是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此外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即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

4、古典二分法的内容及经济学意义:经济学把用货币表示的变量称之为名义变量。经济学把用实物表示的变量称之为实际变量。经济学把经济变量分为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方法称为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观点。在货币数量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它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这就使得经济学分析理论变得简单。同时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在长期研究中,货币中性的假设基本是正确的,这点我们在分析长期供给问题时反映的更清楚些。但在短期中,货币中性问题并不完全准确。

5、工资刚性的出现的原因:实际工资刚性的存在,使得劳动供给大于劳动的需求,劳动市场不能调整到劳动市场出清的状态,结构性失业存在。导致工资刚性的原因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以及效率工资等。

6、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的原因:在长期中,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总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通常被认为是古典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在长期中,实际产出水平是由资本量与劳动量和可获得的技术决定的。货币工资、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对实际变量——就业、实际产量、实际工资——没有实质性影响。

7、阐述各种类型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一般给出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v u u e +--=)(*εππ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新西兰籍经济学家A •菲利普斯用原始的菲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用菲利普斯曲线曲线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如图9-5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失

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u *为自然失业率。决策者要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

π

+=r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