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失败
'
责任
是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
和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实施这一监督机制来讲,从总体来看,达到了上述目的,但从局部或具体审计项目来看,存在一些审计失败。
本文拟就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失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商磋。
所谓审计失败,一般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而出具或披露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
就审计失败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或委托审计的
部门对审计结果不满意,主要指未达到审计的目的;二是群众不满意,主要表现在群众关心的
、难点问题上,未能公正、公开披露;三是被审计人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以及企业政绩自我认为未能适当反映。
由此形成多方舆论评斥审计部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构成了审计失败。
在审计
中,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外部的以及企业自身因素导致审计的失败,其情况复杂,成因多样。
况且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受组织部门的委托,对出具审计结论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在短时间内要就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各项经济指标的认定和企业潜在风险,作出一个准确的定量定性结论,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容易导致审计的失败。
(一)外部原因引起的审计失败
1. 领导干部干预审计活动,导致审计失败。
主要表现在对审计活动的干预。
一般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领导干部,其关系网非常复杂,如果遇到一个左右逢源的领导,他将或明或暗左右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给审计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审计失败。
2. 受审计执法范围的制约而导致审计失败。
主要表现在《审计法》的规定上。
《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活动必须在属地管辖范围内进行执法活动。
但在实际审计
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涉及的领域宽阔,何况有些业务并不是在审计管辖范围内就可以终结,而外延至不属于审计管辖的地域,由此引起审计执法区域的限制,导致审计对跨地区的业务难以查清,由此导致审计失败。
3. 现行干部考核程序、任免手续、管理制度的特殊性,不利于审计。
按规定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先审计,后离任”,但在审计实践中,往往做不到。
干部的考核、任免、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保密性,况且还要经过一级组织审批,它不可能将党委的人事决定事先公开,或告诉审计部门,达不到“先审计,后离任”的规定。
由此出现了国家制度的碰撞,导致有些干部离任又任命后,审计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未使用或免去的干部,审计后其政绩又十分突出,导致一些干部没有合理使用,
舆论反响强烈,审计自感有失公正,由于制度因素,导致审计失败。
(二)内部原因导致的审计失败
1. 或有项目未能发现,导致审计失败。
主要表现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或有损失、坏账、担保、非正常债务等事项,财务部门如果不充分披露,或故意隐瞒,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审计终结后有时会突然暴露,或是形成经济纠纷,或是引起民事诉讼,或是造成坏账损失,若金额巨大均会否定原审计结论,导致审计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