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须按 不 同的生 长阶段 和不 同养殖 目的分池饲 养 。
鱼、 、 虾 蟹等 , 可投 喂动物 内脏 , 等 , 配合 饵 料 目 也 鱼块 人工
前 还在研 究开 发之 中。各地 可 根 据 当地 饲 料 资源 情 况 而
决 定投饵 品种 。
3 2 投饲 方 法 .
为 了提高饲 料利 用率 , 降低 饲料 成本 , 投
人工 养殖 大鲵 其 养殖 池 须 分 阶段 设 计 建造 。其 养 殖
池 面积应 视大 鲵规格 大小 而定 。幼 鲵 池 面积 l一1 m , 0 成
饲 必须 坚持 四定 投饲 法 , 即定 时 、 位 、 定 定质 、 量 。 定 3 2 1 定 时 即根据 娃娃鱼 生物 学 习性夜 间摄 食 特点按 ..
时投 饲 , 同时 也要 根据季 节 、 水温 、 质状况 适 当提前 或推 水
鲵池 面积 1 0—4 m 或 4 0 0—10 ; 0 m 大鲵 各 阶段 养 殖池 , 其 形状 以长 方形 或椭 圆形 为 佳 , 宽 比为 3 2 其 高度 要 求 长 :, 在所 养殖 大鲵 其全长 的 2—3倍 , 殖 场池 四周 及底 部 应 养 光滑 , 顶部 建 防逃 设 施 或加 盖 防逃 网 , 池 内可 设 计 多个 在 洞穴, 便于 大鲵 隐蔽躲 藏 , 各养 殖 池 应 建 造独 立 的 排灌 设 施 , 到水 位能有 效调 节 , 做 水进 出 自如 , 污 方便 。整 个养 排
大鲵 , 称娃娃 鱼 , 俗 两柄 纲大鲵 属 , 国家 二级 重点 保 是 护 野生动 物 。中 国大鲵 是一 种名 贵 的野 生 动物 , 有很 高 具 的经济价 值 。大 鲵 在 我 国广 泛 分 布 , 新 疆 、 藏 、 除 西 内蒙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摘要】大鲵是一种珍稀濒危的两栖动物,人工繁殖技术对于保护大鲵种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入手,介绍人工繁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人工繁殖技术对保护大鲵的意义。

通过发展人工繁殖技术,可以有效拯救濒危物种,而大鲵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基础。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保护大鲵种群和其他濒危物种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大鲵、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技术、濒危物种、保护、生态习性、原理、应用、意义、研究、基础、拯救1. 引言1.1 大鲵是一种珍稀濒危的两栖动物大鲵是一种珍稀濒危的两栖动物,生活在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山区和溪流中。

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体长可达1米以上,体重可达20公斤。

大鲵的外表酷似蜥蜴,但其实属于蝾螈科动物,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大鲵的数量急剧减少,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野外,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濒危程度非常严重。

由于它们繁殖周期长,每年产卵期很短,再加上领域需求大,种群增长缓慢,濒危的状态更加突出。

大鲵的濒危状态引起了人们对于其保护的广泛关注。

各种保护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其中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动物,确保它们的种群不至于灭绝。

1.2 人工繁殖技术对于保护大鲵种群至关重要人工繁殖技术对于保护大鲵种群至关重要。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鲵的生存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野外大鲵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使得其面临濒危的危险,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保护,大鲵很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灭绝。

而人工繁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为大鲵的保护提供有效的手段。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控制大鲵的繁殖过程,提高繁殖成功率,增加种群数量,从而有效地避免濒危物种的灭绝。

人工繁殖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野生种群的捕捞和损害,保护大鲵的自然生态环境。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大鲵,又名娃娃鱼、娃娃龙,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种蜥蜴类大型两栖动物之一,被誉为“两栖动物活化石”。

大鲵因其珍贵的生物学特性和濒临灭绝的现状,备受全球生物学家和保护人士关注。

本文将结合其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介绍和探讨。

从生物学特性方面来看,大鲵是一种古老的蜥蜴类动物,身体长约50-70厘米,最大可达1.2米,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

其身体扁平,尾巴特别发达,呈刀刃状,用于帮助它在水中迅速游动。

大鲵的皮肤呈黑灰色,有着坚硬而光滑的表面,通体散布着骨质突起和皮肤褶皱,使得它的外表显得古老神秘。

大鲵头部呈三角形,眼睛小而圆,视力较差,但嗅觉和听觉相当敏锐。

大鲵是一种半水生动物,主要栖息于山清水秀的小溪、河流中,属于夜行性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在水下的石缝或洞穴中休息。

它们主要以小鱼、虾和昆虫为食,捕食时通常采取伏击的方式,潜伏在水底,突然出击抓捕猎物。

由于其食性和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大鲵在自然界中被称为“山野猛兽”。

大鲵的生殖方式也相当特殊。

它们属于半水生繁殖动物,雌性大鲵每年产卵一次,产卵数量有限,通常在20-30枚左右。

大鲵雄性在交配时会用嘴咬住雌性的颈部,进行交配行为。

交配完成后,雌性大鲵会在岩石缝隙或植物根系下埋下卵,然后雄性会在卵上方守护。

卵期大约在2-3个月,仔鱼孵化后需要依靠亲鱼的保护和悉心照料才能存活。

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化和人为捕捞等原因,大鲵的数量急剧减少,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

保护大鲵种群,进行人工繁殖和保护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面对大鲵物种的濒危现状,科研人员和保护机构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

人工繁殖技术是最为关键和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

在人工繁殖大鲵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和实践。

保护和改善大鲵的生存生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科研人员通过对大鲵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改善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为大鲵提供更适宜的生存和生长环境。

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大鲵俗名娃娃鱼,是我国非常珍贵稀有的资源, 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 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

大鲵曾大量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等的山溪河中,但由于多年来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影响,目前, 大鲵资源破坏严重,已濒临枯竭。

为此,要恢复增殖大鲵资源, 必须大力开展大鲵人工繁、养殖。

本文介绍了大鲵养殖场的设计、苗种放养、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总结, 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 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1.1.1水资源要求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 水源充足, 无毒无害, 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具体在水源上, 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C 以内,以10〜22C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 值在6.5〜7.5。

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 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 另外, 要求交通方便, 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 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

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m2,幼鲵池(幼鲵阶段1〜2 龄)1〜2m2,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m2,亲鲵池(4龄以上)5m2左右。

大鲵各阶段养殖池, 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 长宽比为3 : 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 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 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 便于大鲵隐蔽躲藏, 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 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 水进出自如, 排污方便。

大鲵无公害集约化人工养殖技术I

大鲵无公害集约化人工养殖技术I

投 喂 量 以大 鲵 体 重 的 1 % 左 右 为 宜 。 随着 水 温 的升
高逐渐调整为 2 天左右投喂 1 次 ,投 喂 量 2 % ~3 %; 夏 季 : 随 着 水 温 的升 高 ,大 鲵 的食 欲 增 强 ,水 温
量 根 据 池 塘 大 小 和 排 水 量 而 定 ,一 般 一 块 瓷砖 上
春 季 :水 温 在 1 0 ℃左 右 开 始 投 喂 ,饵 料 要 以 优 质 、新 鲜 、适 口的鲜 活 饵 料 鱼 为 主 , 以利 于 及 早 调 动 其 开 口吃 食 。一 般 每 隔 3 ~5 天 投喂 1 次,
置 在 便 于 操 作 的池 壁 或 墙 壁 上 ,通 过 进 水 阀 门 向 各 养 殖 池 中进 水 。进 水 阀 门位 于 养 殖 池 底 的坡 面 上 方 , 与池 底 形成 6 0  ̄8 0厘 米落 差 , 以便 于冲 刷
野 杂 鱼 虾 或 冰 鲜 海 水 鱼 类 、动 物 内脏 等 为 主 ,并
符合 《 N Y 5 0 7 0 - 2 0 0 2 无 公 害 水 产 品 渔 药 残 留 限 量》和 《 G B 2 7 3 3 — 2 0 0 5鲜 、冰 动物 性 水 产 品卫 生 标准 》 要求 。 ( 2 ) 饵料 投 喂方 法 :稚 鲵 阶段无 须人 工投 喂 。 幼鲵 的人 工驯 化 。幼鲵 刚 开 始摄 食 时要 进 行
料 营 养 丰 富 ,适 口性 好 , 易 于 消化 吸 收 。将 饵 料
剪 成长 1 厘米 左 右 的小 段 ,放置 于 池塘 四周 让其 自 由摄 食 ,一 段 时 间后 分 3 ~4 个 点 投 喂 ,投 喂量 要
( 3 ) 进 水 管 :① 总进 水 管 。总进 水 管 由蓄 水池 或 净 化 池 引 入 养 殖 场 地 , 可 采 用 水 泥 管 、金 属 管 或P V C 塑料 管 等 几种 形 式 ,直 径 根据 总 体 需水 量而

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

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

2013年第8期农家生活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湘西州水产科技推广站何斌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医药和美容等开发价值。

湘西州是全国大鲵四大原产地和适生区之一,发展大鲵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湘西州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十分注重大鲵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目前,全州存池大鲵超过3万尾,大鲵养殖户超过200户,产值过亿元,大鲵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由于价格高昂,市场供不应求,许多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看到养殖大鲵有利可图,转而进行大鲵的养殖。

但由于对国家政策不了解,造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违法买卖被查处;对养殖技术不掌握,购买到假大鲵,或养殖过程中发生病害造成较大损失。

1.合法养殖大鲵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7条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持有许可证。

我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第15条规定:从事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应经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驯养繁殖证》后方可进行。

所以养殖大鲵前必须先向渔业主管部门申请获取驯养繁殖许可证。

程序是养殖户向当地县市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报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获取驯养繁殖许可证后才能进行驯养繁殖。

没有驯养繁殖许可证,进行驯养繁殖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2.养殖环境的选择野生大鲵生活在海拔200~2000米的深山峡谷溪河之中,具外鳃的幼鲵喜群居在溪河支流的小水潭内。

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0~25℃,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6~23℃。

当水温在10℃以下时,食欲低,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当水温在25℃以上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适宜的pH 值为6.5~7.5,长期在碱性水环境中生活极易得病。

所以,养殖场首先要选择山溪水或地下水水源丰富,水质清澈,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阴凉潮湿,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方。

3.养殖池的建造养殖池建在室内外均可,从养殖的效果和便于管理考虑,最好是建在地下室内。

大鲵如何适应人工生态环境,进行人工养殖?

大鲵如何适应人工生态环境,进行人工养殖?

大鲵如何适应人工生态环境,进行人工养殖?近年来,有关驯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鲵能较快地适应人工生态环境,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具有生长迅速的显著特点。

现将大鲵专池强化速养技术介绍如下:一、养鲵池建设大鲵饲养池要建在环境安静、阴凉、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场地,水温要求常年处于10°C~25°C的范围内。

若有条件,最好装备冬季加温和夏季降温的设施,有利于提高饲养效果。

1、幼鲵池:多采用水泥结构,每口池面积以8平方米~10平方米为宜,水深20公分左右,池底要铺一层泥沙,池边设防逃板,供幼鲵爬上陆地活动,防止逃失。

2、成鲵池:多采用水泥结构,每口池面积以50平方米~70平方米为宜,池壁高1.2米~1.3米,池形以长方形为好,并设进出水口,水深保持在30公分左右。

二、苗种放养每平方米水体可放养幼鲵25尾~30尾,规格为500克/尾~1000克/尾的成鲵10尾~15尾。

放养规格应整齐,以免因个体大小差异造成弱肉强食。

新建的水泥池必须用水浸泡15天~20天,待池水ph值稳定在8以下,才能放养苗种。

在放养之前1周,新、旧池均要用漂白粉或其他药物消毒,杀灭敌害生物;苗种下池前用呋喃类药物0.2克或五甲蓝0.5克兑水浸泡5分钟。

三、饵料投喂幼鲵开食期,主要投喂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活饵,以吃饱为度。

饲养15天后可适当投喂一些小虾、蚯蚓、碎肉等,夜间投饵。

饲养8个月左右,幼鲵体重达20克以上时,饵料可用小杂鱼肉糜或切碎的牛、羊肉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

成鲵饲喂可用鲜活低值鱼类或人工配合饵料(参考配方:鱼粉55%,枯饼8%,麦麸5%,蚕蛹5%,骨粉1.2%,α-淀粉17.3%,预混料8.5%)。

若用活鱼,应将饵料鱼切成块状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一般为粉状,使用前用水调成软团状即可。

四、日常管理幼鲵池要每天换一次新水,并将池内残渣剩饵清除干净,使池水透明度一眼见底,ph值保持在6.5~8.5之间。

大鲵的人工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鲵的人工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鲵的人工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大鲵就是娃娃鱼,因为其叫声类似婴儿啼哭而得名,大鲵也是一种活化石动物,其在恐龙时代就已存在,现在野外的大鲵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大鲵也是我国耳机保护动物,是不准捕捉和食用的,不过人工养殖的大鲵则是合法可食用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大鲵的人工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养殖条件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

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

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

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2、日常管理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

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

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3、水质调节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4、温度光照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

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5、放养密度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

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

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

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

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大鲵养殖技术

大鲵养殖技术

大鲵(娃娃鱼)养殖技术(1)大鲵,俗称娃娃鱼,为我国所特有,故又称为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珍贵两栖动物。

在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由于它的经济价值很高,导致大量非法捕捉贩卖,同时随着矿场的开采、森林的砍伐,使野生大鲵天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存量极少。

因而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着手人工养殖娃娃鱼,到2000年底,已取得丰硕成果。

一、养殖场地的建设1.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场的水源为无污染的山泉溪水,水质清洁,水温适中(长年水温保持在4~2 5℃),环境幽静,气候凉爽。

2.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我们是用模拟生态的方法设计养殖池。

池子用砖块砌成,用水泥抹面。

每个池子面积40米2,池深50厘米。

池壁光滑,池面用水泥浇制成“T”形防逃檐。

在池中用砖块上盖水泥板做成30~50厘米高的暗穴,暗穴中堆放10~20厘米高的卵石。

池底成1%的比降,在池子最低处设置排污管。

进水用水管从池子正中上方引入。

池沟中放一块20~30厘米宽的卵石,高出水面10厘米,以便天气闷热时大鲵能找到一个栖息之地。

整个养殖池上方用遮荫网覆盖。

二、鲵种投放鲵种投放前应进行池子消毒和种苗消毒。

若是新建成的鲵池,要用水浸泡一个月才能使用。

用150克/米2的生石灰进行池子消毒,鲵种消毒用5%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来进行。

投放时间为春季3月份,水温8~10℃,密度为一龄鲵种8~10尾/米2,二龄鲵种5~6尾/米2,规格整齐的鲵种在同一池中饲养。

三、日常管理成鲵养殖的日常管理主要有水温、水质调节,饲料投喂和防病、防逃。

1.水温调节在暑热期用遮荫网覆盖,保持水温不至于超过25℃。

2.水质调节成鲵池的水保持清爽,水中pH值为7.2~8.2,池水透明度30厘米,溶氧量为5毫克/升,7天清理一次池中污泥和杂物。

3.饲料投喂大鲵是肉食性动物,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定时,每次在傍晚时进行投食;定位,在相对稳定的位置进行投食;定质,投喂新鲜、无杂质的饵料,活饵料以小鲫鱼、青蛙为好;定量,每次投喂量为大鲵总重的6%~8%,夏秋两季每两天投喂一次,冬春两季每5天投喂一次。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肖汉兵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肖汉兵

消毒 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能穿透细菌细胞膜,使其 核蛋白结构发生变化。 180-300nm的紫外线, 15000-30000uw s/cm3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杀 灭能力 臭氧发生器: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能迅速 地使细胞膜,细胞壁中的蛋白质和一些脂类物质 氧化变性,破坏致病菌的细胞结构,同时可氧化 水体中的耗氧物质,降低水中COD,亚硝酸盐, 氨氮的水平。使用量0.2-1克/吨. 化学消毒:漂白粉,络合碘,

三、主要生物学特性
个体大,生长期和性成熟期较长 肉食性,冷水性 喜流水,昼伏夜出,避光性 卵生,幼体有变态过程 群居,活动量少

主要生物学特性
有越冬行为,人工养殖可改变 肺(外鳃)及皮肤呼吸两种方式共存
生长特性:1~2龄较慢,3龄后生长迅速
大鲵与小鲵的外观区分
物种类别 眼睑 体型
2-3龄亚成体:20~60尾/平米
成体3-5尾/平米
亲本1尾/平米
推荐养殖密度
年龄 1 2 3 4 5
密度 (尾/平方)
70
27
17
10
5
7.分级养殖
不同规格分池养殖
因为大鲵成体有吞食幼体的行为,所以应按 照大小规格养殖。 由于个体生长速度有差异,2龄以上的最好每 半年分级一次,1龄个体每月分级一次,将规 格一致的个体放在同一水池内养殖
10.病害防治
控制好水源,有条件可使用消毒水源 保证饵料新鲜,多样化 保持养殖池内水体清爽 定期作场地,工具消毒 勤于检查,及早发现,对症处理 传染性病害,发病个体及时隔离。

五、幼体养殖关键点
开口饵料:血虫,活鱼苗 开口时间:28~32天(16~18℃) 投饵次数与数量:1~2次/天,2~3% 及时分级 饵料转换:4~5个月后应更换饵料 饵料种类变化与钙磷补充(防缺钙)

2023年最新的娃娃鱼养殖技术

2023年最新的娃娃鱼养殖技术

2023年最新的娃娃鱼养殖技术娃娃鱼养殖技术娃娃鱼人工繁殖及人工养殖技术一、养殖池的修建大鲵养殖场的建设,主要是采取人工模拟大鲵在野生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环境所建造的养殖场。

其建筑设施必须满足大鲵生存、生长、繁殖需要。

1.场地的选择大鲵有喜阴怕风、喜洁怕脏、喜静怕惊的特点,所以场址应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温较稳定(最好10℃~25℃)、水源方便、水质清洁、环境幽静、无毒无害的地方。

场址的选择还应考虑饵料来源方便和交通便利等条件。

2.养殖池由于大鲵在饵料不足、极度饥饿时有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养殖大鲵需要将大小不同的大鲵分开饲养,所以养殖池分为稚鲵池、幼鲵池、成鲵池、亲鲵池。

养殖池分为室内池和室外池。

从养殖形式上看,室内型的有水族箱养殖、水泥池养殖、架式塑盆养殖、平面流水(静水)养殖、山区拱洞养殖、人防地下室(防空洞)养殖、涵洞式养殖等;室外型有自然保护措施型(自然河流)、人工梯塘型和人工平池型。

无论哪种设计方式,都要建好进、排水(排污)设施和防逃设施。

(1)稚鲵池最好建在室内,室内一般阴暗、保温、防暑、安全,面积不宜太大,一般1~2平米,用砖混建造,池壁四周要求光滑,池壁高60cm,水深20cm~30cm,池底要设排污孔,进排水系统要搞好。

(2)幼鲵池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建造,面积5m2~10m2为宜,池深60cm~80cm,水深30cm 左右。

(3)成鲵、亲鲵池成鲵、亲鲵池按一般大小建造,深浅相似,大多采用砖混结构,面积10m2~20m2,池深1.2m,蓄水深度35cm左右,池四壁和池底要光滑,每池设排水和溢水孔,溢水孔高35cm,进水可以从池的上面用钢管或无毒塑管加入。

二、人工繁殖在自然界中,大鲵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而且受精卵的孵化期长达900 小时左右,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大鲵在自然界繁殖率极低。

我国于1978年人工繁育大鲵成功,此后大鲵的人工繁育在各地相继获得成功,人工养殖也在各地迅速开展。

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下)

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下)

2013年第9期(续第8期第30页)4.大鲵种苗的采购饲养大鲵最好购买人工繁殖的种苗,已经脱鳃的苗种最佳,可通过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从正规合法养殖场引进。

经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也可到野外适量捕捉。

但野外捕捉的大鲵,要注意是否受伤,更要注意鉴别大鲵的真伪,特别是幼苗,有可能是小鲵科、荣螈科的种类。

5.大鲵的放养大鲵放养前,养殖池用生石灰300克/平方米进行消毒,大鲵用5%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后放养。

放养时每口池中的大鲵规格要整齐,同一批苗可放养在同一养殖池中,若是收集野生的大鲵,最好每口池子单放1尾,避免大鲵相互撕咬,造成损失。

放养规格及密度:每平方米一龄大鲵10~15尾、二龄大鲵5~10尾、三龄以上大鲵1~4尾。

6.大鲵的饵料幼鲵的饵料有小型浮游动物、蚊蝇幼虫、水蚯蚓、水生昆虫幼虫等。

大鲵的饵料范围非常广,可投喂海水和淡水中的多种价格低的鱼类、虾类、蟹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猪牛羊肉、鸡鸭及其下脚料来源广,蛋白质含量高,也是养殖大鲵的好饵料。

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可常年采用价格低的鱼类和其他野杂鱼作为大鲵的主要饵料。

7.大鲵饲养管理①水质与水温。

水源应选用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山溪水、地下水或自来水。

大鲵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6~23℃,地下水的水温一般常年保持在18℃左右,引用地下水作水源自流入池,使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既可保证水质,调节水温,又接近野生自然状态,利于大鲵的生长和繁殖。

用于繁殖的大鲵,冬眠时保持水温4~8℃。

水温太低大鲵易被冻伤,偏高会使之冬眠不深,增加体能消耗。

饲养商品大鲵,冬季室内池水温保持在适温范围内,可促进大鲵的生长。

②分级饲养。

当饲养池内的大鲵规格出现参差不齐后,要适时分规格饲养,以免发生大个体残食小个体的现象。

③控制投饵量。

投喂活鱼时要保持池内活鱼有一定的数量,能让大鲵较好地捕食,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

投喂其他动物的下脚料,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为大鲵总重的3%~5%,到第2天清晨刚好吃完为宜。

大鲵人工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大鲵人工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大鲵人工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大鲵是中国大鲵的简称,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鰓鲵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大鲵是珍贵稀有的资源,有广泛的经济、生态价值,可供食用、药用、科研等,是一种公认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

大鲵肉质鲜美可口,富含17种氨基酸,据有关资料显示,含有DHA 活性钙和金属硫蛋白、胶原蛋白,其皮、胃、尾、血、腺体分泌液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作用,可清除人体有害自由基、吸收有害的重金属离子,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鲵全身都是宝。

巫溪县、石柱县平山以北地区山体挺拔、植被良好、溪河众多、槽谷狭长,山洞、山泉水、阴河分布广,水质清冽,水浅流急。

山洞幽深、地下暗河形成的小气候,洞内阴暗潮湿、气温稳定(常年保持在10~17℃),水体温差小,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pH 值7.5,属弱碱水,水矿化度高,无霜期长,无冰冻,是适合大鲵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

巫溪县碧泉土著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科学利用自然地理优势,成功探索出大鲵人工仿生态养殖技术,包括人工模拟大鲵生长环境,饵料、稚鲵培育,幼鲵与成鲵养殖等技术。

一、生态养殖场设计1.场址选择。

海拔200~1500米,四季分明,石灰质山体,峪溪逶迤,多溶洞、阴河、暗洞,水流梯级跌落;植被茂盛,种类繁多,覆盖率80%以上;水源丰富、常年流动,无枯水季节。

水体pH 值6.5~7.5,溶氧5.5毫克/升以上,矿化度略高,硬度稍大,符合国家I 类水质标准,常年清澈见底,水温保持在15~22℃,无超过2~3℃的温大鲵生活的“生态溪”差;环境幽静,无噪声,无冰冻,无霜期长。

在山洞内养殖大鲵,要保证足够的溶氧,改造形成梯级流水,注意水质要达到渔业水质要求,无鸟、蛇等动物活动。

2.人工模拟生态池。

①池体与组合。

池体规格有600厘米×330厘米×(85~100厘米)和600厘米×180厘米×(85~100厘米)两种规格。

大鲵养殖的发展趋势和大鲵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养殖的发展趋势和大鲵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养殖的发展趋势和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大鲵市场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它可形成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出口创汇型农业的龙头品种。

大鲵高附加值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等行业中可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成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及竞争力的品牌。

这里,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养殖大鲵的发展趋势和大鲵人工繁殖新技术。

一、养殖大鲵的发展趋势分析:大鲵的自然繁殖率低,加之大量捕捉和环境破坏,致使大鲵物种面临濒危。

20世纪80年代国家立法,对重点野生水生动物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大了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研究力度。

20世纪70代年代至21世纪初,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取得突破。

目前我国大鲵资源虽有较大的回复,总量估计大约50 万尾左右,但面临生态环境建设和庞大的市场,供应仍十分奇缺,供需矛盾突出而尖锐,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目前达到1500~2200元/kg。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大鲵作为商品目前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现在年产量不足5000公斤,苗种年产量不到30万尾。

大鲵繁殖率低,每组产苗不足300尾。

未来10年苗种年产量不会超过100万尾。

另外,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没有大鲵资源,因此,这些国家就无法开发大鲵商品化养殖和苗种生产。

所以未来10年市场是求大于供。

大鲵商品化趋势已成定局,目前湖南省已经有7家酒店领取了经营利用许可证,可以售卖大鲵肉,其中长沙占5家。

据了解,目前湖南年繁殖大鲵幼体已达到6万至8万余尾。

其他省市正在积极的开展大鲵规模化养殖工作。

由于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养殖需要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因而养殖竞争性小。

随着大鲵人工繁殖技术不断进步,已经突破了大鲵规模化繁殖的关键技术,即具备大规模商品化饲养大鲵所需苗种。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子二代和淘汰大鲵即可上市经营。

由于野生大鲵资源存量极少,濒临灭绝,因此,抓住资源锐减,尚未形成大鲵商品化养殖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这一发展机遇,开发大鲵商品化养殖,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

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

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作者:暂无来源:《湖南农业》 2013年第9期湘西州水产科技推广站何斌(续第8期第30页)4.大鲵种苗的采购饲养大鲵最好购买人工繁殖的种苗,已经脱鳃的苗种最佳,可通过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从正规合法养殖场引进。

经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也可到野外适量捕捉。

但野外捕捉的大鲵,要注意是否受伤,更要注意鉴别大鲵的真伪,特别是幼苗,有可能是小鲵科、荣螈科的种类。

5.大鲵的放养大鲵放养前,养殖池用生石灰300克/平方米进行消毒,大鲵用5%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后放养。

放养时每口池中的大鲵规格要整齐,同一批苗可放养在同一养殖池中,若是收集野生的大鲵,最好每口池子单放1尾,避免大鲵相互撕咬,造成损失。

放养规格及密度:每平方米一龄大鲵10~15尾、二龄大鲵5~10尾、三龄以上大鲵1~4尾。

6.大鲵的饵料幼鲵的饵料有小型浮游动物、蚊蝇幼虫、水蚯蚓、水生昆虫幼虫等。

大鲵的饵料范围非常广,可投喂海水和淡水中的多种价格低的鱼类、虾类、蟹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猪牛羊肉、鸡鸭及其下脚料来源广,蛋白质含量高,也是养殖大鲵的好饵料。

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可常年采用价格低的鱼类和其他野杂鱼作为大鲵的主要饵料。

7.大鲵饲养管理①水质与水温。

水源应选用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山溪水、地下水或自来水。

大鲵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6~23℃,地下水的水温一般常年保持在18℃左右,引用地下水作水源自流入池,使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既可保证水质,调节水温,又接近野生自然状态,利于大鲵的生长和繁殖。

用于繁殖的大鲵,冬眠时保持水温4~8℃。

水温太低大鲵易被冻伤,偏高会使之冬眠不深,增加体能消耗。

饲养商品大鲵,冬季室内池水温保持在适温范围内,可促进大鲵的生长。

②分级饲养。

当饲养池内的大鲵规格出现参差不齐后,要适时分规格饲养,以免发生大个体残食小个体的现象。

③控制投饵量。

投喂活鱼时要保持池内活鱼有一定的数量,能让大鲵较好地捕食,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

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

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

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摘要详细论述了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主要包括大鲵仿生态饲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大鲵仿生态饲养的设施建设、稚鲵培育、1龄前幼鲵饲养、1龄后幼鲵饲养、大鲵主要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大鲵是世界上显存最大,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是我国二类保护水生动物。

大鲵不仅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慢,耐凉性强,在野生条件下需5~6年方可性成熟。

大鲵的纯人工饲养较为困难,但人工仿生饲养已获得成功,全国各地仿生饲养大鲵虽为数不少,但多存在着一些技术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生长量小、性成熟晚、繁殖率低等。

为了普及该方面的知识,结合笔者的生产实践,现将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大鲵饲养者提供参考。

1 大鲵仿生态饲养环境条件要求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植被密度大、环境相对独立为好;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海拔700~1 100 m,区内未经农业废弃物、工矿及其他三废、城市和生活垃圾污染。

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它需要常年生活在温度为16~24 ℃的条件下,温度若高于24 ℃,大鲵就会生病;温度低于16 ℃,大鲵就会降低食欲,生长缓慢。

要求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水温应控制在0~28 ℃,以10~22 ℃为好;水质要求溶氧丰富(7.0 mg/L 以上),pH值在6.5~7.5。

避免交互污染,若2个以上养繁场在同一河流、山涧建立,应相隔6 km以上,以防2个养繁场之间产生交互感染。

2 大鲵生态养殖设施要求2.1 仿生态设施仿生态设施必须具备一定落差和流水声,池底铺设粗砂或小卵石。

仿生态池宽1~2 m,水深20~50 cm,流速0.2 m/s左右。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_1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_1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核心提示: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

这几年来,湖南、湖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

这几年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大鲵产区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

这几年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大鲵产区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可喜的是,大鲵非产区对大鲵的养殖与研究要比产区好。

他们打破了大鲵只适应在溪流、清泉和石灰岩地质养殖的认识,如经济特区的珠海、厦门等地,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和利用这一珍稀动物资源拓宽了新路。

(一)养殖大鲵的水与环境要求1、水源以清、凉、流水为好,水源上游水要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如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

2、水温温度对大鲵的摄食、生长、发育及成熟起着决定性作用。

摄食活动的强弱视水温而定。

一般认为大鲵适宜水温是10℃~25℃,最佳水温是18℃~22℃。

经养殖实践,大鲵在珠海改变了冬眠习性,全年可均匀生长。

水温2℃亦摄取食物,水温低于0℃才停止摄食。

3、水质:有人认为,大鲵是用肺呼吸,水质好坏对它的生长关系不大。

其实不然,虽然大鲵是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如水中的pH、溶氧、氯化物、氨等对它影响是很重要的。

大鲵较适宜的pH值一般是6.5~7.5。

新建的水泥池一般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并换水数次后方可使用。

用生石灰消毒时也应特别注意。

溶氧有机物耗氧一般不会给大鲵构成很大危害,但溶氧高对它生长有利,以溶氧大于3.5毫克/升为宜。

另外,还注意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氯化物、硫酸盐和硅酸盐、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及余氯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娃娃鱼即指大鲵属于水陆两栖变温动物,常生活在深山密林溪流中,喜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大鲵常营底栖生活,白天隐居在洞穴之内,夜间爬出洞穴四处觅食,并喜阴暗,怕强光、惊吓。

下面是养殖娃娃鱼的方法,欢迎参考。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1、养殖场环境环境幽静,水源丰富,水质清洁、优良、无污染,远离工矿企业,交通、电源便利。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2、养殖池的修建养殖池可建成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

幼鲵池面积1-10m2,成鲵池面积10m2-40m2或40m2-100m2;池壁高1米,池壁用砖砌成,水泥抹面,保持池面光滑,防止搓伤皮肤。

池底用水泥抹面,敷设沙砾,安装进排水管,池中可设高出水面的栖息地,供大鲵在其上活动。

新修的水泥池须用清水侵施2周以后,旧池必须用生石灰水或漂白粉消毒1周后,方可放养大鲵。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3、幼鲵饲养出膜后的大鲵体长约3厘米,重0.3克左右,30天内不摄食,主要依靠卵黄囊供应营养。

出膜30天后,体长达到4.5厘米,重0.5-0.8克,开始摄食。

每平方米放幼鲵100-200尾,开食初期,主要投喂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活饵料,每天换水1次。

饲养2周以后,可适当投喂一些小虾、蚯蚓,每3-4天换水1次。

饲养8个月以后,转入3-10m2的大池饲养,投喂小鱼、虾、泥鳅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4、成鲵饲养大鲵的苗种鉴别大鲵与蝾螈体形极为相似,近年来,因受大鲵苗种高额利润的刺激,有些苗种供应商鱼目混珠,将蝾螈充当大鲵幼苗出售,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主要区别:大鲵的头部是扁的,尾长是身长的1/3,没有眼睑;蝾螈有眼睑,肚皮是红色的,全长120~200mm,头宽大于头长,尾长约为头体长的85%(雌)~88%(雄)。

大鲵的苗幼投放经饲养1周年的幼体,规格达到100-150克时,即进入成鲵养殖阶段。

要求苗种体质健壮,体表无伤,四肢健全,无畸形。

每平方米投放10-20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zO ,6 o 8 3 卷
左 右 。幼鲵养 殖池 一 般建 成 池 面 积 5 , 0 m 水深 保 c 持 2 ~ 3 左 右 。饲 养 池上 方 搭遮 阳网 , 围栽 O 0m c 周
树木遮 荫 。
7 大 鲵饲 养 管 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IZh n yo ,GUO ng a 。 eg u Xi xing ,LI Yu e 。,LIDa y ,ZH OU ,LI Ti U f ng o ou Lu U ng ( _ ih uI siu eo u tcP o u t ,Guy n Guz o 5 0 5 . ih uFih re r a 1 Guz o n t t f Aq ai r d cs t i a g, ih u5 0 2 ;2 Guz o s e isBu e u,Guy n ia g,
表 几 种 形 态 相似 的 有 尾 目动 物与 大 鲵 的 形态 学 差 别
水 源应选 用水质 清新 、 污染 的山溪水 、 下水 无 地 或 自来水 。大鲵 生长 的适宜 水 温 为 1 ~2 ℃ , 下 6 3 地 水 的水 温一般 常年保持 在 1 ℃左 右 , 用地 下水 作 8 引 水 源 自流人 池 , 池 水 保 持 缓 慢 流 动 , 可 保 证水 使 既 质, 调节水 温 , 又接 近野 生 自然 状态 , 于 大鲵 的生 利 长 和繁殖 。用 于繁 殖 的 大鲵 , 眠 时 保 持水 温 4 冬 ~ 8 。太 低 大鲵 易被 冻伤 , 高会 使 之冬 眠不 深 , ℃ 偏 增 加体 能 消耗 。饲 养商 品 大鲵 , 季 室 内池水 温 保持 冬 在适 温范 围 内, 可促 进大鲵 的生长 。
大鲵 一般无 疾病 , 专 池强 化 养殖 , 度 高 、 但 密 投 饵 多 , 长快 , 生 仍应 加强 大鲵 的疾 病防 治。饲养过程 中 , 月定 期用 0 7 0 硫 酸 铜 和硫 酸 亚 铁 合剂 每 . ×1 ( 2 全 池泼洒 1次 , 5: ) 杀灭 池 中病菌 和 寄生 虫 。若 大 鲵发生 皮肤溃烂 或 被 咬伤 , 进 行隔 离 饲养 和治 应 疗, 可注射 庆大霉素 1万 国际单 位/ g 注 射部 位 为 k, 后腿 上方 的背部 肌 肉 , 天 1次 , 每 连续 3 d为 1个疗 程, 视治疗 效果决定 是否继 续下一个 疗程 。
尾 / , 龄 以 上 大 鲵 1 4 / m 三 ~ 尾 m 。
清 洗池子 1 ~2次 , 保持 池水 透 明度清澈 见底 。
7 5 疾 病 防 治 .
6 大 鲵 的饵 料
幼鲵 的饵料 有小 型浮 游 动 物 、 蚊蝇 幼 虫 、 蚯 水 蚓 、 生昆虫 幼虫等 。 水 大鲵 的饲 料范 围非 常广 泛 , 一般 动 物性 饵料 均 可 , 投喂海水 和淡 水 中的多 种 价格 低 的鱼类 、 、 可 虾
7 4 保 持 池 内清 洁 .
每 天均需排 污及换水 , 出池 内残 渣剩饵 , 捞 每周
5 大 鲵 的 放养
大鲵 放养前 , 养殖 池 用生 石 灰 3 0 / 进行 消 0 g m 毒, 大鲵用 5 的食 盐 水 浸 洗 1 mi 放 养 。放 养 5 n后 时每 口池 中的大鲵 规 格要 整 齐 , 同一 批 苗可 放 养在 同一养殖 池 中, 若是 收集野 生的大鲵 , 最好每 口池子 单 放 1 , 免大鲵 相互撕 咬 , 尾 避 造成损 失 。放 养规格 及 密度 : 龄 大 鲵 1 ~ 1 一 O 5尾/ , 龄 大 鲵 5 1 m。 二 ~ O
Gu z o 5 0 1 h n ) i h u 5 0 0 ,C i a
[ 键 词 ]大鲵 ; 工 养 殖 关 人 [ 图 分 类 号]¥ 6. 中 966
[ 献标 识 码 ]B 文
大鲵属两栖 纲 , 尾 目, 有 隐鳃鲵科 , 大鲵 属 , 俗称 娃娃鱼、 大头鱼 、 人鱼 、 鳇鱼等 , 现存 两栖类 中个体 是 最大 的动物 , 为我 国特有 的珍稀 两栖 动物 , 已列入 国
合渔 业水质标 准 , 荫凉潮湿 , 环境 相对安静 的地方修
建养 殖场 。
3 养 殖 池 的 建造
养殖 池建 在 室 内外 均 可 , 养 殖 的效果 和便 于 从 管理考 虑 , 好是 建 在地 下 室 内。 幼鲵 苗种 池 可采 最 用 6 0 m×8 的塑料 框 , 1 高 处设 几 个溢 c 0m c 在 0m c 水 口, 部钻 孔用 作 清洗 养 殖框 时 排污 。塑 料框 上 底 方用 塑料管进 水 , 流量 可 用 阀 门控制 。幼 鲵 养殖 水 池面 积 1 2 , 深 5 水 深 1 成鲵 池 面 ~ m。 池 0 m, c 5 m; c 积一般 为 1 ~ 2 m。 池 深 1 2 水 深 3 池 形 O 0 , . m, 0 m, c 以长方形 为好 , 进排 水 口。养殖 池 壁一 般 用方 块 设 石头 、 或混 凝土砌 成 , 泥嵌 缝 , 壁要 用 水 泥浆 砖 水 池 抹 平滑 或贴瓷砖 , 壁 顶端 要 向池 内伸 出 1 以 池 0 m, c
溪河 之 中 , 具外鳃 的幼鲵 喜 群居 在 溪河 支 流 的小水 潭 内 。适 宜生长 的水温 为 1 ~ 2 ℃, O 5 最适 宜生 长 的 水 温为 1 ~ 2 ℃。 当水温 在 1 ℃ 以下 时 , 欲低 , 6 3 O 食 生长 缓慢 , 至停 止生长 ; 甚 当水 温 在 2 ℃以上 时 , 5 食 欲减 退 , 长缓慢 。适宜 的 p 6 5 . , 生 H . ~7 5 长期 在 碱 性水 环境 中生 活极 易 得病 。所 以 , 养殖 的环 境 首 先 要选 择 山溪 水或地 下水水 源丰 富 , 水质清澈 , 水质符
省级 渔业行 政主管部 门批准 , 得 《 养 繁 殖证 》 取 驯 后
方 可进行 。所 以养 殖大鲵前 必须先 向渔业 主管部 门
申请 获取驯 养繁殖许 可证 。程 序是养 殖户 向地县渔 业行 政主管部 门提 出 申请 , 经审核 , 省渔业 行政 主 报 管部 门批准 , 获取驯 养 繁殖 许 可证 后 才 能 进行 驯 养 繁殖 , 没有驯 养繁殖许 可证 , 行驯养 繁殖 活动不受 进
7 1 水 质 与 水 温 .
不 论是 室 内池 或 室外 池 , 在进 排水 口处 均 需设 置 防逃设 施 。新 建养殖 池在 放养 前须 加水 浸 泡 1 ~ 2个月 , 换水 几次 除去碱性 后才 能进行养 殖 。
4 大鲵 种 苗 的 采购
饲 养 大鲵 最好 购买 人 工繁 殖 的种苗 , 已经脱 鳃 的苗种 最佳 。可通 过 当地 渔业 行 政 主管 部 门协 调 , 从正规合 法养殖 场引进 。经省 级渔业行 政主 管部 门 批准后 , 也可 到野外 适 量捕 捉 , 野外 捕 捉 的大 鲵 , 但 要注意是 否受伤 , 更要注 意鉴 别大鲵 的真伪 , 别是 特 幼苗 , 可能是小 鲵科 、 螈科 的种类 。现将有尾 目 有 荣 动物与 大鲵形态 学差别 比较如下 , 供鉴别 时参考 。
7 2 分 级 饲 养 .
当饲 养池 内的大鲵 规 格 出现 参差 不齐 后 , 适 要
时分 规格饲 养 , 以免 发生大个 体残食 小个体 的现象 。
7 3 控 制 投 饵 量 .
投喂 活鱼 要保 持池 内活鱼 有一 定 的量 , 能让 大 鲵较好 的捕食 , 足快 速 生 长 的需要 。投 喂 其它 动 满 物 的下脚 料 , 每天投 喂 1 , 次投喂 量为大鲵 总重 次 每 的 3 ~5 左 右 , 到第二天 清晨 刚好 吃完 为宜 。
法 律保 护 。
2 养 殖 环 境 的 选择
野生 大鲵生 活在海 拔 2 0 0 0 的深 山峡谷 0  ̄2 0 m
家二 级 保 护 动物 名 录 , 列 入 C TE 并 I S公 约 附 录 I 中 。资料 记 载 大 鲵 最 大 个 体 可 逾 1 0 g 体 长 近 0k, 2 m。它是从水 生到 陆生 过渡 的典型两 栖 动物 , 在生 物进化 史上有 着划 时代 的 意义 , 有极 高 的科 学研 具 究 价值 和很高 的食 用及 药 用价 值 。近 年来 , 由于人 为滥捕 , 人为 活动导致大鲵 栖息地 的破 坏和丧 失 , 化 肥 、 药的使 用和非法毒 鱼 、 鱼造成 的水体 污染等 农 炸 因素 , 成野生 大鲵 种群 数量 的下 降乃 至 濒 危 或灭 造 绝 。 目前 , 鲵 成 鲵 的 黑 市 价 格 高 达 3 0 ~ 4 0 大 0 0 00 元 / g 1 左 右 的苗 种 价格 高达 8 0 1 0 k ,0 m c 0 ~ 0元/ 0 尾 。由于价格高 昂 , 市场供 不应求 , 多从 事其 它行 许 业 的人员 , 看到养 殖大鲵有 利可 图 , 转而 进行 大鲵 的 养 殖 。但 由于对 国家 政策 不 了解 , 成 违 反 国家 有 造 关 规定 , 法买卖 被 查处 ; 养 殖技 术 不掌 握 , 买 违 对 购 到假大鲵 , 养 殖 过 程 中 发 生 病 害 造 成 较 大 损 失 。 或 现 就养殖 大 鲵应 注 意 的几 个关 键 技 术 问题 介 绍 如 下, 仅供养 殖者参考 。
防大鲵 逃跑 。池 中可放鹅 卵石 、 砾石 或溶融性 石块 , 增 加水 体矿物 质含量 。 露 天 养 殖 大 鲵 养 殖 池 面 积 以 10 3 0 为 0 ~ 0 m。 宜 , 深 2 2 水 深 1 2 池底铺 1 河沙 。由 池 . m, . m, 0m c 于大鲵喜 独居 , 内可 用 大石块 堆 垒 成许 多 人工 洞 池 穴 , 口直 径 1 ~ 2 洞 内较 宽 敞 , 径 约 3 ~ 洞 5 5 m, c 直 O
大 鲵 人 工 养 殖 关 键技 术
李 正友 ,郭 兴祥 ,刘 玉 锋 ,李 道 友 ,周 路 ,刘 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