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王红
特殊儿童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特殊儿童儿童孤独症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7311c38a32d7375a417801a.png)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浙江省嘉善县集爱母婴健康中心李健一、概念与起源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
孤独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
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
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50万左右孤独症患儿。
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2.6-5.7:1。
1943年Kanner最初加以描述。
并称之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
当时他报告的11例均在婴儿出生后就起病,故称为婴儿早期孤独症。
以后,他和其他学者观察更多病例后,发见有些患儿开始一、二年发育尚正常,以后才起病。
现今一般人将起病年龄定为30月以内。
由于孤独症起病如此之早,征状奇特和预后严重,故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及社会的关注。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设有孤独症专门学会、办有专门杂志,并且从社会、心理、神经生理、生化、遗传等多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写了不少专著和文章。
二、诊断儿童孤独症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心理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1.询问病史。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运动、言语、认知能力等的发育。
然后针对发育落后的领域和让家长感到异常的行为进行询问,注意异常行为出现的年龄、持续时间、频率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同时,也要收集孕产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史和就诊史等资料。
问诊要点如下:(1)目前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何时开始的?(2)言语发育史:何时对叫他/她名字有反应?何时开始呀呀学语,如发单音“dada,mama”?何时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何时能讲词组?何时能讲句子?有无言语功能的倒退?有无语音语调上的异常?(3)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是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交流是否存在困难?有无自言自语、重复模仿性言语?有无叽叽咕咕等无意义的发音?(4)非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用手势、姿势表达自己的需要?何时会用手指指物品、图片?是否有用非言语交流替代言语交流的倾向?面部表情是否与同龄儿童一样丰富?(5)社会交往能力:何时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何时开始怕生?对主要抚养人是否产生依恋?何时会用手指点东西以引起他人关注?是否对呼唤有反应?是否回避与人目光对视?会不会玩过家家等想象性游戏?能不能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及如何与小朋友玩?会不会安慰别人或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6)认知能力:有无认知能力的倒退?有无超常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有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倒退?(7)兴趣行为:游戏能力如何?是否与年龄相当?是否有特殊的兴趣或怪癖?是否有活动过多或过少?有无重复怪异的手动作或身体动作?有无反复旋转物体?有无对某种物品的特殊依恋?(8)运动能力:何时能抬头、独坐、爬、走路?运动协调性如何?有无运动技能的退化或共济失调?(9)家族史:父母或其他亲属中有无性格怪僻、冷淡、刻板、敏感、焦虑、固执、缺乏言语交流、社会交往障碍或言语发育障碍者?有无精神疾病史?(10)其他:家庭养育环境如何?是否有过重大心理创伤或惊吓?是否上学或幼儿园?在校适应情况?是否有过严重躯体疾病?是否有因躯体疾病导致营养不良、住院或与亲人分离的经历?有无癫痫发作?有无使用特殊药物?是否偏食?睡眠如何?2.精神检查。
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探讨针刺长强穴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机制
![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探讨针刺长强穴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c2111f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f.png)
福建中医药2024 年1 月第55 卷第1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January 2024,55(1)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探讨针刺长强穴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机制卜婉萍1,林栋2*(1.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 362011;2.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有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对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多途径调控作用,ASD患者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机体的神经发育及行为认知。
针刺长强穴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功,可改善ASD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等。
笔者基于“肠脑同治”中医理论,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分析认为针刺长强穴治疗ASD的具体调节途径分别为:参与调节肠脑神经通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肠道菌群-肠-脑轴;长强穴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属于复杂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及大环境的改变,患有ASD的人群日益攀升。
美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SD的发病率约2.3%[1],最新数据显示我国ASD的发病率也达到1%左右[2]。
然而对ASD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不清楚,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其病因与遗传及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相关[3]。
罹患ASD给患儿的生活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ASD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长强穴作为督脉上的起始穴位,是督脉经气初始的地方,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功效,常被用于ASD的相关治疗[4]。
既往对其针刺效应的研究多着眼于脑功能效应,鲜有关注肠道菌群-肠-脑轴与其针刺效应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消化道相关疾病作为儿童ASD占比最高的共患病,在ASD儿童中占23%~70%[5],因此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肠道菌群与肠-脑轴之间的关系及对ASD发病机制的影响。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影响γ-氨基丁酸、多巴胺等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与调节,对大脑调控情绪、认知、学习能力及注意力等方面至关重要[6]。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常规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4f59cd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c.png)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常规(一)定义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孤独症为代表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而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于2013年5月发表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ASD具有新的含义,以社会交往和社会交流缺陷以及限制性重复性行为、兴趣和活动两大核心表现为特征。
它包含DSM-IV中四种独立的障碍:孤独样障碍(孤独症)、阿斯伯格障碍、儿童瓦解性障碍及广泛性发育障碍未分类。
四种独立的障碍实际是一种障碍在两大核心特征方面不同程度的表现。
除上述核心表现外还涉及感知、认知、情感、思维、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中特异性的感知觉与认知功能障碍往往伴随患儿一生,严重阻碍发育期儿童综合能力发展。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二)病因目前病因不明,研究多集中在遗传基因、神经发育、神经生化、免疫及病毒感染等方面。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遗传学研究大多集中在基因异常方面,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是当前基因研究的热点。
认为该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疾病的发生受多个基因控制,单个基因对疾病的作用微小。
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三)临床特点刻板或重复的动作、使用物体或言语;坚持相同性,缺乏弹性地或仪式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高度受限的固定的兴趣,其强度和专注度方面是异常的:对感觉输入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或在对环境的感受方面不寻常的兴趣。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DSM-5新标准)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DSM-5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a35cf4a0508763230121203.png)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DSM-5新标准)(2015-09-20 11:40:32)转载▼标签:自闭症asd分类:学术论文dsm-5医学心理学健康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DSM-5新标准)邓明昱劳世艳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美国纽约【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自闭症为一组大脑发育障碍的复杂疾病。
其特征是在不同程度上的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有问题,以及重复的动作。
美国精神病学会在2013年5月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在DSM-5诊断手册中,所有的自闭症障碍合并为一个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在此之前,它们被认为是不同的亚型,包括自闭症、儿童期瓦解性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雷特氏症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自闭症的一些表现似乎呈现在非常早期的大脑发育时。
然而,自闭症的最明显的标志和自闭症的症状往往出现在2-3岁。
近年来,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研究成为精神病学、心身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热点。
根据DSM-5的标准和新的临床研究成果,本文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心理评估、诊断和鉴别诊断、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DSM-5;临床研究New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to Autistic SpectrumDisorder(DSM-5 Update)DENG MingYu, M.D., Ph.D. and LAO Shiyan, M.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Specialists & Psychologists, New York,USA[Abstract]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and autism are both general terms for a group of complex disorders of brain development. These disorders are characterized, in varying degrees, by difficult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repetitive behaviors.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 (APA) has published <</SPA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DSM-5) in 2013. With the DSM-5 diagnostic manual, all autism disorders were merged into one umbrella diagnosis of ASD. Previously, they were recognized as distinct subtypes, including autistic disorder,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Asperger syndrome,Rett’s disorder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DD-NOS).Autism appears to have its roots in very early brain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most obvious signs of autism and symptoms of autism tend to emerge between 2 and 3 years of age.In recent years, clinical research on ASD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psychiatr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fields. According to update ofDSM-5 and new achievement of clin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o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tic criteri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psycho-behavioral treatment, med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f ASD.[Key words]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DSM-5, Clinical research1.概述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会互动、语言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表现偏离正常为共同临床特点的一组神经发育性障碍的通称。
赤峰市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教育现状分析
![赤峰市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教育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67132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b.png)
赤峰市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教育现状分析作者:邹妍魏宏宇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通過问卷调查、访谈走访的方式对赤峰市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教育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主要对患儿的基本信息、家长的康复需求和教师的康复需求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为该机构设计和开发符合他们的三维虚拟训练场景做准备.关键词:自闭症康复教育;赤峰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问卷调查;需求分析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3-0072-031 赤峰地区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也叫自闭症)是一种以严重社交能力缺乏和某些刻板、重复性动作、兴趣或行为为标志的发育障碍[1].自闭症为终身性精神与智力多重障碍,但通过康复训练辅以适度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降低残疾程度.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自闭症人群的服务措施和服务路径的研究热潮不衰.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不久便将自闭症列入美国十大攻关任务之一,联合国于2007年专门做出决议,将每年4月2日列为“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4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数字是孤独症及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正常人的比例为1:68,大约每60个男孩中就有一个孤独症障碍者[2,3].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发病率1:68来计算,据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人口统计公报显示[4],自治区2018年新生儿出生23.9万,按此比例计算每年就有3514名新生儿患有自闭症,全自治区0-6岁自闭症患儿就有21088人.据赤峰市2018年人口统计公报显示[5],全市431.5万人口中,新生儿有4043人,其中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有588人,那么全赤峰市0-6岁儿童中患有自闭症的就有3533人.由于自闭症儿童患病的特殊性,自闭症的干预和教育训练是一个终身的课题,自闭症患儿将很难融入社会,他们的康复、入学和就业等问题都会相继出现,所以,无论从精神上、经济上都给患者家庭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目前,在赤峰地区,自闭症儿童在各类残疾人中属于权利保障缺失最严重的人群.主要问题表现在:(1)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严重不足,致使大量自闭症儿童丧失了宝贵的最佳干预期.(2)学前教育以民间机构为主,良莠不齐的训练方法和高昂的训练费用为残疾儿童及家庭带来的种种困惑和困难.(3)学龄期教育举步维艰,跟随正常中小学随班就读的儿童,成为“随班混读”,根本没有针对性有效训练.(4)自闭症人士的福利及服务现状令人堪忧.(5)劳动就业和成年托养基本仍是空白.所有这些问题都因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的缺失而成为相当棘手的难点,仅仅靠按部就班地开展常规性工作是难以解决的.所以将数据挖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赤峰市的自闭症康复教育中来势在必行.本文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虚拟现实技术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治疗效果挖掘与分析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旨在以赤峰市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为试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走访的方式全面的了解该中心的患儿的基本信息和康复需求,为后续设计和开发适合该试点的三维虚拟训练场景做准备.2 赤峰星之路自闭症康复中心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2.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了了解赤峰星之路自闭症康复中心的康复教育情况,在走访康复中心及随堂听课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自闭症学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填写》、《自闭症学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家长填写》和《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需求》(家长和教师同时填写).问卷主要涉及:(1)填写人(家长和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所学专业、文化程度、职务等).(2)自闭症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发现疾病的年龄、目前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在哪些方面存在障碍等).(3)目前所采用的康复训练模式(包括患儿的康复需求、教师所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资源等).(4)家长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包括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工作、家庭收入情况、对孩子康复治疗的态度及所采用的方法、最想改善孩子的哪些问题等).(5)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康复训练的需求及建议(包括家长和教师对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以及有哪些具体的需求和建议).本研究借助“问卷星”这个网络平台实现了对问卷的编辑、发布以及数据统计分析[6].主要是以微信的形式分享问卷链接,被访人填写之后提交即可.2.2 研究结果分析2.2.1 康复中心自闭症儿童基本信息目前康复中心的患儿有80名,对康复中心的自闭症患儿进行不完全调查统计发现,患儿男性居多,如图1所示.患儿发现疾病的年龄普遍在3岁以后,以4-5岁的为主,大于6岁的占25.93%.如图2所示,这完全超出了国际标准,国际上建议自闭症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越早发现越能得到有效的干预.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自闭症早期诊断是一大难题,很多患儿因为症状不明显,再加上家长对自闭症了解甚少,因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所以,赤峰地区自闭症的早期诊断还需要引起重视,可以通过加大社区宣传、多举办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以及在医院设置心理咨询诊室的方式改善.从患儿患病的程度上来看,中度的占一半,另外还有18.25%疑似的.患儿普遍存在的异常行为以不爱说话、无对视和发育迟缓为典型特征.通过对《自闭症学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家长填写》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发现,从患儿家长的角度分析,患儿急需改善的能力包括沟通技能、认知技能和语言能力,如图3所示.2.2.2 康复中心教师基本情况目前康复中心的教师有27名.教师的最终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所学专业以学前教育专业和其他非师范专业为主.如图4所示.2.2.3 中心目前所采用的康复训练模式结合走访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康复中心所采取的上课组织形式,以集体课为主,如图5所示.按照幼儿能力将患儿分为大中小三个不同的年级,每个班大概4-8人.除了集体课以外,还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个训.集体课集中在泛化方面,注重孩子适应社会环境能力方面的培养.个训主要包括感统训练、指令、模仿、配合、认知、沟通、理解、生活自理、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的训练等.目前教师采用的主要干预措施为应用行为分析法,再辅以感觉统合训练,统计图如图6所示.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患儿的礼貌礼仪、公共道德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同时注重患儿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生活技能的训练,每个患儿都会有自己的问题行为(比如刻板、易怒、自我刺激、攻击自己和他人等).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以眼睛的对视、颜色鲜艳的物品及能发出声响的东西作为吸引患儿注意力的方法,其中以眼睛对视为主,如图7所示.具体的奖励措施主要以夸奖赞美和食物为主,当然还会根据每个患儿的不同喜好,给予相应的强化.2.2.4 家长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家长最希望改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如图8所示.受教师的影响家长在平时多采用的也是感觉统合训练和应用行为分析的方法,如图9所示,其中感觉统合训练占的比例较大,主要原因是易于家长掌握和实施,而应用行为分析的方法理论性较強,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运用自如.2.2.5 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康复训练的需求及建议通过对康复中心领导、教师和家长的走访,以及具体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进行自闭症儿童康复中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有经验的老师以及缺乏符合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教学资源,统计数据如图10所示.在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最常用的康复设备还是传统的感统设备,比如大龙球、篮球、平衡车等.经调查发现家长和教师们绝大多数人都接受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患儿的康复训练.主要的康复需求集中在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三维场景的具体需求集中在沟通交流方面的和情绪管理方面,统计数据如图11所示.对三维虚拟场景的具体需求集中在认知和情绪管理方面,如图12所示.并且明确提出在设计和开发具体的三维虚拟场景时要特别注意实用性.根据上述走访内容及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需求集中在以改善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和沟通交流能力为主,在与康复中心的教师和领导进行进一步沟通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开发一个“乘坐公交车”三维虚拟场景.3 总结及展望本文对赤峰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进行了大量走访和问卷调查,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康复中心的患儿基本情况和需求、教师目前的教育模式和干预方法以及家长和教师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了解情况,以及对三维虚拟场景的具体需求,为后续开发适合赤峰市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三维虚拟场景提供依据.接下来的工作是对具体的三维场景进行设计和开发,并将开发好的场景应用到康复中心的患儿康复干预过程中,并不断收集康复数据,再次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改进三维虚拟场景.最终找到适合康复中心患儿的虚拟康复训练场景.如果康复效果理想的话,将虚拟现实技术在自闭症康复干预中的应用逐步推广到整个赤峰地区.为赤峰地区的自闭症康复训练尽一份微薄之力.参考文献:〔1〕卜凡帅.自闭症障碍者计算机视频教学之成效研究——以一名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快餐店点餐技能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14,11(32):48-55.〔2〕陈顺森,白学军,张日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诊断与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60-72.〔3〕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Indenti-fied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_AD-DM Network 2000-2010-Combinning Data from All sites,http:///ncbddd/autism/da-ta.html,2015.〔4〕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人口统计公报.〔5〕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18年人口统计公报.〔6〕宿淑华,赵航,刘巧云,等.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现状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17,202(4):60-65.。
DSM5诊断标准孤独症谱系障碍
![DSM5诊断标准孤独症谱系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1974f8fe844769eae109ed9f.png)
DSM-5 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诊断标准A. 当前或历史地在多种场景中存在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的持续的缺陷,表现如下(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1. 社会情感互反性存在缺点,例如,从社交途径异样和无法正常往复交谈;到缺少爱好、情绪和感受的分享;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2. 用于社交互动的非言语沟通行为存在缺点,例如,从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和谐差;到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反常或明白得和运用手势存在缺点;直到完全缺乏脸部表情和非言语沟通。
3. 进展、维持和明白得人际关系存在缺点,例如,从难以依据不同的社交场景调剂行为;到难以参与想象性游戏或交友困难;再到对同龄人缺乏爱好。
详细说明当前严峻程度:严峻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B. 当前或历史地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行为、爱好或活动模式,表现为以下至少两项(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1. 运动动作、物品利用或说话方式表现的刻板或重复(例如,简单运动刻板定型、排列玩具或翻动物品、仿照言语、措辞怪异)。
2. 坚持单调无转变,僵硬的坚持常规适应,或方式、言语及非言语行为仪式化(例如,对微小转变极度苦恼、难以过渡转变、思维模式僵硬、问候仪式化、天天必需走相同的线路或吃相同的食物)。
3. 极为局限的、迷恋的爱好,而且爱好强度和爱好点反常(例如,对不寻常的物品强烈的迷恋或专注,过度局限的或固执的爱好)。
4. 对感官输入反映过度或反映不足或对环境的某些感觉方面有异样的爱好(例如,对疼痛或温度明显冷淡、对特定的声音或质感反映不适、过量的嗅或触摸某些物体、视觉上对光亮或运动痴迷)。
详细说明当前严峻程度:严峻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C. 病症必需在进展时期初期显现(但病症有可能直到社交要求超过其受限的社交能力时才会充分显现,或有可能被后期生活中习得的计谋掩盖)。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9f4b25c281e53a5902ff02.png)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介绍自闭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ASD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
自闭症诊断ASD生物学基础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生物学标志物,因此ASD是一个症状学疾患,临床上主要依赖医师对患儿ASD 特征行为观察和家长对行为的描述进行诊断,这使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困难。
Howlin和Asgharian对英国770个家庭研究发现超过1/4的ASD 患儿父母以及1/3的阿斯伯格综合征(AS,孤独症的一种亚型)患儿的父母被告知孩子发育正常。
虽然50%的ASD患儿父母在孩子1岁左右发现问题,但通常3-4岁才获得诊断。
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着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
自闭症早期识别与筛查一、ASD早期行为标志1.不(少)看:ASD患儿早期表现出对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患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共同注意(JA)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ASD患儿前瞻性研究发现,14-15月龄ASD患儿出现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ASD 患儿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
4. 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
5.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难以重复语言。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动作康复训练个案研究——基于《鼠标的操作》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动作康复训练个案研究——基于《鼠标的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d679614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a.png)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动作康复训练个案研究摘要:精细动作是儿童的外显智力,与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应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关系密切。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普遍精细动作发展不足,积极开展精细动作的康复训练对其生涯发展意义重大。
基于此,将跨被试的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与纵向跟踪实验设计相结合,采用以观察与测量为主、以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究以回合式教学训练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鼠标操作能力对其精细动作技能发展的影响。
结果表明,基于回合式教学的鼠标操作康复训练方案能够有效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
通过对结果的讨论,研究分析了被试精细动作技能发展的原因,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出了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细动作;康复训练;鼠标操作中图分类号:G7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1-0086-05(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33)沙鹏∗∗∗第41卷第1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1月Vol.41No.1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Jan .2021收稿日期:2020-10-29作者简介:沙鹏(1996-),男,辽宁大连人,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
精细动作是个体在感知觉与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配合下,由手以及手指等部位在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中而产生的动作[1]。
儿童的精细动作起始于先天性的条件反射[2],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与大脑发育的成熟,其精细动作技能也渐趋提升[3]。
精细动作不仅是儿童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还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对其适应社会生活与实现自身发展意义重大[4]。
大量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并对其日常学习生活有着负面的影响,例如,Green 等研究者通过纵向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不足会直接影响其智商的发展并导致学业的失败[5];Gernsbacher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伸手取物、拍手、指点、搭建积木与转门把手等方面,而这些发育缺陷也桎梏了其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6];Jasmin 等研究者则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儿童的精细动作技能与其独立生活能力显著相关,因而相较于普通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往往会由于精细动作发展不足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7]。
感觉统合治疗在儿童言语发育迟缓康复的价值探讨
![感觉统合治疗在儿童言语发育迟缓康复的价值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35fb74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9.png)
感觉统合治疗在儿童言语发育迟缓康复的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感觉统合治疗在儿童言语发育迟缓康复的价值。
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择45例言语发育迟缓儿童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语言训练,观察组22例,采用在常规语言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感觉统合治疗。
结果:观察组儿童的语言能力改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儿童适应性行为、语言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的治疗方案满意度更高(P<0.05)。
结论:感觉统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育,提高其智力水平,家长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感觉统合治疗;言语发育迟缓;语言训练小孩语言发育迟缓是指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明显比同龄孩子落后的现象。
引起这种现象原因非常多,包括语言环境不良、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1-3]。
在此背景之下,相关医学专家以“安全、高效”治疗原则为指导,指出感觉统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据此,本研究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45例言语发育迟缓儿童随机数字法分组,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观察组22例,男、女分别11例、11例,年龄2~5(3.63±0.33)岁;对照组23例,男、女分别11例、12例,年龄2~6(3.25±0.42)岁。
一般资料差异(P>0.05)。
1.2纳排标准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言语发育迟缓;②年龄介于2-10岁之间;③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缺陷疾病;②合并严重脏器病变。
1.3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语言训练:给儿童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多和儿童说话以锻炼其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儿童学会用语言表达要求,让其多接触社会,和同龄小伙伴交流,培养沟通能力。
观察组行常规语言训练(参照对照组)联合感觉统合治疗:(1)前庭平衡力训练: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被动地接受摇摆或旋转,在这过程中其前庭器官接受刺激,年龄稍大的儿童可鼓励其主动参与活动,在个体的爱好和兴趣中进行训练活动。
优质公开课-星宝蓝书包——课后作业
![优质公开课-星宝蓝书包——课后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567e480caaedd3382c4d3c1.png)
星宝蓝书包课后作业第1节;贾美香: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1、(单选题)国际孤独症关注日是哪一天?A.6月1日B.10月10日C.12月1日D.4月2日2、(多选题) 以关于孤独症说法正确的是?A.孤独症对儿童和家庭的危害严重B.孤独症最早由中国医生发现并报道C.孤独症十分罕见D.孤独症患病率逐年上升3、(多选题)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表现是什么?A.社会交往障碍B.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C.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D.智商高,某方面是天才4、(多选题) 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哪些感觉异常? A.听觉异常:对某些声音过分敏感,双手捂耳,表现恐惧 B.触觉异常:不喜欢被别人拥抱或身体接触C.痛觉异常:对疼痛的不敏感D.本体觉异常:喜欢长时间的坐车、坐电梯、旋转√ √ √ √ √ √ √ √ √ √第2节.张嵘:从医学角度认识孤独症1、(单选题)关于孤独症的基因诊断正确的是?A.可以用于诊断孤独症B.可以用于排除孤独症C.为诊断孤独症提供参考D.对诊断没有帮助2、(多选题)孤独症可以有多种共患病?A.睡眠问题B.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免疫异常D.代谢异常3、(多选题)关于孤独症的遗传,说法对的是?A.是某个基因异常导致的B.已经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了C.发现成百上千个基因位点都与孤独症都可能有关系D.遗传与孤独症的发病关系密切4、(多选题)可能与孤独症发病有关的环境因素有?A.父母年龄因素B.孕期感染或用药C.母亲代谢异常D.孕期营养异常√ √ √ √ √ √ √ √ √ √ √√ √ √第3节 梁爱民:儿童发育行为评估与应用1、(单选题)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的年龄适用范围是?A.0-5岁B.0-9岁C.0-16岁D.0-60岁2、(多选题)关于量表选择原则正确的是?A.选择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量表B.根据量表的功效,选择合适的工具C.尽量降低评估失误比例(如,假阴性和假阳性)D.牢记评估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需要早期干预、康复,并为进一步康复干预提供指导的依据3、(多选题) 关于发育商和智商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中度发育迟缓的发育商,对于智商有一定的预测性B.正常发育商可以预测智商水平C.语言、个人-社会、精细动作三能区发育商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预测智商D.根据智商结果可诊断“精神发育迟滞”;根据发育商结果诊断宜使用“发育迟缓”4、(多选题) 关于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Gesell 量表分五个能区评价儿童B.每个能区都可以做其维度的发育商C.五个能区评分的平均值意义重大D.适应性能区的发育商对于发育评估参考意义较大√ √ √ √ √ √ √ √√ 第4节.王惠珊:儿童早期发育预警征1、(单选题)预警征筛查A.筛查效果好B.操作式筛查方法C.消耗时间长D.不易掌握2、(多选题) 关于儿童发育预警征正确的是A.0-6岁有11个关键年龄点B.每个年龄点4项核心敏感发育进程指标C.每条目仅有通过、不通过两种选项D.出现两个预警征象阳性才算筛查阳性3、(多选题) 语言发育里程碑A.发出元音2-3个月B.叫名字有反应8-10个月C.会模仿欢迎再见10-12个月D.有意识叫爸妈12-18个月4、(多选题) 属于常见的五类儿童残疾的是A.智力残疾B.孤独症C.听力残疾D.中毒√ √ √ √ √ √ √ √ √ √√ √√ √ √ √ √ √ √ √ 第5节.崔永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1、(单选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A.1%B.5-7%C.15%D.20%2、(多选题)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点包括A.女孩多于男孩B.女孩更善于适应和伪装C.具有遗传倾向D.有信心的诊断年龄一般为5岁3、(多选题) 阿斯伯格综合征可能有哪些特殊行为模式A.很固执、刻板,他们坚持用同一种方法去做某事,不容许有任何改变,并且不断地这样重复下去B.他们常常在协商和妥协中表现得非常不成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让步或者该道歉。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58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58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6abda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6.png)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58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发布时间:2021-08-26T03:49:35.52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8月8期作者:岳明英[导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国药北方医院儿科 014030【摘要】目的分析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特征,探索其在ADHD儿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58例ADHD患儿纳入观察组,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
测定时间为初次诊断ADHD 时,未经过药物治疗,排除伴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患儿。
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DHD患儿25(OH)D水平存在一定异常,25(OH)D水平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影响。
【关键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25羟维生素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以持续存在且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和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儿的学习生活、社会行为和认知功能等方面均构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 2],该病可分为注意力缺陷为主型、多动 / 冲动为主型、二者均有的混合型 3个亚型。
尽管ADHD起病于儿童期,但呈长期慢性病程,成人ADHD较为常见,因此ADHD是一个需要在整体人群中关注的问题,甚至可能是生命全程的问题。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受环境、遗传和母亲孕早期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维生素D是一种可以调控多项大脑功能的神经类固醇,在大脑发育、神经递质传递、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等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25羟维生素D是维生素D代谢的中间产物,临床上多用它来评估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3]。
近年来 Meta 分析显示,低水平25(OH)D 是抑郁症、认知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的危险因素,有关 ADHD 患儿中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报道也逐年增多,但是尚缺乏相关的系统评价。
自闭症研究-儿童广泛发育障碍PDD共病研究进展
![自闭症研究-儿童广泛发育障碍PDD共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b981b2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0.png)
儿童广泛发育障碍PDD共病研究进展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
该类障碍病因尚未明确,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模式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的局限、刻板与重复,主要包括四个亚类:儿童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目前有关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的共病研究甚少,有关Asperger综合征的共病研究也较少,故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症的共病研究进行回顾。
这些回顾将有助于全面深入的了解儿童孤独症,并有助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探讨和全面治疗。
一、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儿童孤独症共患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约75%的孤独症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19.8%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患孤独症谱系障碍,89%-11.7%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患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之所以同病率较高,原因在于两种障碍均与脑器质性因素有关,同时,儿童孤独症尚伴有各种涉及精神发育迟滞的综合征和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脆性X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等等。
1.脆性X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是精神发育迟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同时,也是近十余年来,被认为与儿童孤独症联系较为密切的一个疾病。
无论男性或女性脆性X阳性患者,均有较对照组明显多的孤独症行为。
既往研究表明,5-25%的孤独症患者伴有脆性X综合征;20%的脆性X综合征男性患者患孤独障碍,另外20%的脆性X综合征男性患者3岁前曾符合孤独障碍的诊断标准。
Fisch-GS总结回顾了既往研究,发现在儿童孤独症组和精神发育迟滞组中,脆性X综合征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分别为5.4%和5.5%)。
以上研究结果,部分提示脆性X综合征与儿童孤独症有特殊关系,脆性X可能是儿童孤独症的一个病因。
部分则提示脆性X综合征与儿童孤独症无特殊关系,脆性X与儿童孤独症的共存只是反映了脆性X与孤独症经常伴有的精神发育迟滞的关系。
目前,随着DNA检测技术的发展,脆性X智力低下1(FMR-1)基因已被检出,并定位于Xq27.3。
中药药浴配合耳穴贴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异常行为的改善效果
![中药药浴配合耳穴贴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异常行为的改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d976d88cfc789eb162dc83f.png)
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儿童自闭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属于儿童常见精 神障碍之一[1]。该病中大约有 75%患儿伴有智力发育障碍,部 分患儿可伴有癫痫等其他并发症。目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 因 及 发 病 机 制 仍 然 不 清 楚 [2],临 床 对 该 病 缺 乏 有 效 的 治 疗 方 法,多采用行为矫正及特殊教育等方法对患儿进行训练[3],但该 方案疗程长、起效慢。本院近年来对住院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 碍的患儿针对个体症状,发挥中医药特色辨证采取中药药浴 及耳穴贴压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现报道如下。
中医中药
2019 年 9 月
中药药浴配合耳穴贴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
异常行为的改善效果
赵 宁 侠 ,李 辉 *,郭 凯 ,王 儒 ,焦 文 涛 ,樊 亚 妮 ,高 峰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 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药浴配合耳穴贴压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异常行为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60 例孤独症谱系障碍
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和康复训练)和治疗组(针刺、康复训练、中药药浴及耳穴贴压),各 30 例。比较两组的治
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1、2、3 个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BC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中药药浴配合耳穴贴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异常行为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8 月收治的 60 例孤独症
谱系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行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及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测试并结合 DSM-V 诊断标准, 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并收入我科进行康复治疗。纳入标 准:淤第一诊断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于年龄 3耀10岁 的住院患儿;盂伴有 IQ 值跃34 分的中、轻度智力低下者;榆能够 坚持系统的疗程治疗,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
![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d49898c0f121dd36a22d823e.png)
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儿科杂志2014-04-02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秀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自1943年Leo Kanner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对其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也相应发生演变。
早期曾有过的名称包括“Kanner综合征”、“儿童精神分裂样反应”等。
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首次将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从精神分裂症中区分开来,称之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DD)”。
1987年的DSM-Ⅲ修订版进一步将其归属于发育障碍,命名为“孤独样障碍”。
1994年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将孤独症、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Asperger综合症,归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正式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概念。
1 ASD的流行病学全球ASD的患病率为0.6%,近年急剧上升。
2011年英国报告的患病率为1.6%。
2012年美国CDC最新报告,美国14个ASD检测点8岁儿童ASD的患病率为1.1%。
2011年韩国7-12岁学龄儿童中ASD的患病率为2.6%。
我国对0-6岁残疾儿童的抽样调查显示,ASD在儿童致残原因中占据首位。
汇总2000年以来,国内各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ASD患病率基本处于0.1%-0.3%之间,且呈上升趋势。
研究显示,80%以上的ASD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行为障碍、抑郁,45.0%-74.5%伴有发育迟缓,30%以上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和癫,患儿成年后大多社会适应不良或终生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成为社会和家庭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ASD是目前全球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疾病之一,已成为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孤独症 -诊疗指南
![孤独症 -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f2db8eaf18583d048645910.png)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
为及时发现、规范诊断儿童孤独症,为其治疗和康复赢得时间,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并在全国征求了部分医学专家的意见,以使医务人员掌握科学、规范的诊断方法和康复治疗原则,并能指导相关康复机构、学校和家庭对患儿进行正确干预,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康复。
一、概述(一)概念.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
(二)流行病学.儿童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
10‰,约为11。
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
9%,约为4.1万人.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三)病因.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
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病因。
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二、临床表现(一)起病年龄。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二)临床表现。
儿童孤独症症状复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核心症状.1。
中国低龄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诊断专家共识PPT课件
![中国低龄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诊断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6a4a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3.png)
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01
诊断标准的完善与统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形成更加完善、统一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
的准确性。
02
早期筛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筛查技术将不断涌现,有望提高早期筛查的效率
和准确性。
03
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与壮大
未来需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专业
家庭心理支持
为家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和压力,增强家庭 凝聚力。
05
专家共识的推广与应用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交网络等途径,普及孤 独症谱系障碍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认知度和理解力。
举办公益活动
组织专家、学者、患者家庭等参与孤 独症谱系障碍相关的公益活动,增强 公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关注和 支持。
指导临床实践
为临床医生提供ASD早期 诊断的实践指南,促进早 期诊断的普及和实施。
推动研究发展
促进ASD早期诊断相关研 究的深入开展,为ASD的 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更多 科学依据。
02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表现
社交沟通障碍
缺乏目光对视
孤独症儿童在与人交往时 往往缺乏目光对视,表现 出回避或不愿意与人建立 眼神接触。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02
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儿童,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观察来评估其孤独
症症状的严重程度。
社交反应量表(SRS)
03
适用于4岁及以上的儿童,评估其社交互动和沟通技能,用于辅
助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
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
初步筛查
使用筛查工具对儿童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可疑症状。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社交缺陷量化评估与个性化干预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社交缺陷量化评估与个性化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d8d052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b.png)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社交缺陷量化评估与个性化干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社交缺陷的量化评估方法以及个性化干预策略。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交沟通障碍和限制性、重复性行为。
ASD 儿童在情绪理解和表达、社交互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因此,如何准确评估ASD儿童的情绪社交缺陷,并制定有效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首先介绍ASD儿童情绪社交缺陷的表现和特点,然后阐述现有的量化评估工具和方法,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接着,我们将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结果的个性化干预策略,包括心理教育、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并分析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难点。
我们将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提高ASD儿童情绪社交能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二、ASD儿童情绪社交缺陷的量化评估方法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来说,情绪社交缺陷的量化评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种评估不仅有助于了解儿童的具体障碍程度,而且为个性化干预提供了依据。
在量化评估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标准化评估工具:使用如“社会交往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 SRS)等标准化的评估工具,这些工具经过严格的心理学验证,能够系统地量化ASD儿童在社交互动、情感表达和理解、非言语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观察法:通过观察ASD儿童在自然情境或特定任务中的表现,评估其情绪表达和社交互动能力。
例如,在自然游戏环境中,观察儿童是否主动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与情境相匹配等。
访谈法:与ASD儿童的家长、教师等知情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社交表现。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到更多关于儿童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的具体案例和细节。
自我报告法:对于年龄较大、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的ASD儿童,可以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自己情绪社交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4f5350d565ce050876321389.png)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介绍自闭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ASDASD以及常3-4患一、ASD1/2。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患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共同注意(JA)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ASD患儿前瞻性研究发现,14-15月龄ASD患儿出现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ASD患儿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
4.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
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难以重复语言。
二、ASD患儿社交和沟通行为发育轨迹异常行月的ASD为0-31.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在0-3岁年龄范围内涉及8个时点,每个时点包含4个条目。
在初筛过程中应对儿童进行观察并且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预警症状,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阳性,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预警征象可由专业人员、父母、其他代养人、老师等任何人提出。
下表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2.修订的幼儿孤独症量表A部分(modifiedchecklistforautismintoddlers-23,CHAT-23-A):适用于18-24月龄ASD患儿的筛查,该量表由23道问题组成,由主要照看者根据儿童的一贯表现对每道题目进行勾选。
筛查阳性评定标准:总23项中≥6项阳性或7项核心项目中≥2项阳性。
虚拟现实技术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科技新希望
![虚拟现实技术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科技新希望](https://img.taocdn.com/s3/m/38e9642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6.png)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Vol. 26, No. 3, 518–526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8.00518518虚拟现实技术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科技新希望*林弋琪1 王 希2,3 彭凯平1,2 倪士光3(1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深圳 518055) (2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084)(3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深圳 518055)摘 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治疗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研究部分, 但传统干预心理疗法有其局限性。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文章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可行性, 归纳总结了其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最新应用, 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过程中技术、实验方法和人的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未来这一方向的研究可以致力于研究更透彻的生理机制、注重虚拟现实技术的提升、采用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以及实现系统普适化和定制化的双向发展。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自闭症谱系障碍; 心理治疗 分类号R3951 问题的提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 特征表现为社交、语言、行为以及认知功能上的障碍(Wang et al., 2017), 并且还有很高几率出现一系列伴随症状(Jang et al., 2013), 包括紧张性抑郁障碍(Breen & Hare, 201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Matson, Rieske, & Williams, 2013)等。
ASD 儿童患者不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流缺陷, 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困难, 而且存在社会情感交互缺陷, 他们不能正确解读面部表情, 在情感的自我控制上也存在困难(Ip et al., 20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研究
多数研究发现的基因改变是随机的、偶发的,少 数可重复性的研究也仅仅发现了病例的 1%-3%存在 相同的基因改变,并且有些改变在孤独症外的其 他发育障碍中也存在,也说明我们离全面阐明 ASD 的病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孤独症的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独自玩耍,不服从指令,缺
孤独症谱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 是一类起病于 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 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 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 疾病。
我们常常把孤独症人士称为“雨人”
发病率
? 国外ASD发病率达2 ‰~6 ‰(典型孤独症约在1‰~1.5 ‰) ; ? 国内ASD发病率0.2 ‰~1.3 ‰; ? 黑龙江大庆市让胡路区 2~6 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流行病学现
况调查发病率为2.42 ‰; ? 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小年龄组与大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男女比例约为4 ∶1。
病因
病因未明,多基因遗传可能性最大。母亲孕期病毒感 染也是易感因素。
危险因素:
? 性别:男:女一4:1 ? 家族史:家族中有类似病人 ? 孕期:孕早期病毒感染
遗传学研究
? 遗传或基因异常被认为是ASD 的病因,其中7 、15 、16 号染色体存在候选基因可能性较大,近日报道部分孤独症 患者16 号染色体短臂存在再发性微缺失和重复 ,引起了 学界高度关注。
乏目光对视,不参加群体游戏,不怕陌生人,缺乏依 恋关系或依恋延迟,缺乏 肢体语言。
2、重复刻板行为: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
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喜欢车轮、风扇或其他圆形物体、反复观看电视广 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
3、感知觉异常:对某些声音特别恐惧或喜好;对某些视觉图像的恐惧,或是喜欢
? FragileX、MECP-2基因的发现,以及FOXP2、CNTNAP2、 SHANK3、Neuroligin基因等存在的可重复的发现。
遗传学研究
? 儿童孤独症: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36%~95% ,而同性 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低于0~23%。
? 儿童孤独症同胞的发病率约为3% ~5% ,明显高于普 通人群的发病率。
用特殊方式注视某些物品;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常见痛觉迟钝现象;本 体感觉方面也显得特别,例如喜欢长时间坐车或摇晃,特别惧怕乘坐电梯等。
1、社会交流功能损害
? 1、孤独(自我行动、无兴趣) ? 2、不主动 ? 3、过于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