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理_省略_释_例证皖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_芦千文

合集下载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ppt课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ppt课件
案例十四: 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视察优秀校友杨珍
精选PPT课件
23
2、培养造就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
(1)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与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 (2)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3条途径:
3、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精选PPT课件
24
4、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4、“十三五”(2016 — 2020年):绿色农业强省
精选PPT课件
全产业链建设
8
第二部分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融合发展的途径
(一)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1、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融合发展模式
(1)种养结合型
(2)产业延伸型
(3)功能拓展型
(4)技术渗透型
(5)多元复合型
精选PPT课件
9
2、形成了日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7、农业企业联合兼并更趋频繁
从近年来农业品牌与企业的平均寿命的启示。
精选PPT课件
28
联系方式: 0571--63740138 Q Q: 201074906 M B:13386521010
精选PPT课件
2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精选PPT课件
4
(二)企业与产品微笑曲线 1、企业微笑曲线
思考: 传统农企与先进农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案例一:浙江韩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精选PPT课件
5
2、产品微笑曲线
产品微笑曲线的两端是什么?
思考: 传统农产品与现代农产品的区别是什么?
案例二:临安山核桃食品有限公司
精选PPT课件
6
(三) 浙江农业生产不利因素

《2024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一、引言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三产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首先探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在农村的实践效果。

二、理论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源于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产业链融合的理论。

这种融合不仅仅是三产之间在市场中的互动关系,更是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和技术创新上的深度整合。

首先,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一二三产业可以在资源、人力和物质上进行有效利用和优化组合;其次,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各个产业环节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更多的价值;最后,在技术创新方面,融合发展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三、实证研究为了验证上述理论的实践效果,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农村地区进行实证研究。

这些地区在政策支持、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了农村地区的一二三产业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投入、经济效益等。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和报告,以了解政策对产业融合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说,产业融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各产业间的互动关系也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技术创新在产业融合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推动了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价值。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农村中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形成产业链闭环,共同推动可持续农村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产业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能够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供给;而制造业作为第二产业,则能够提供农村产业升级所需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能够提供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类服务,如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

融合发展使得这些产业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提高了农村经济整体效益。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第二,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技术和设备更新较慢,生产效率较低。

第三,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制造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弱。

第四,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农村服务业缺乏多元化、专业化、差异化的特色服务。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开展农村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鼓励和引导乡村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农村产业,加强与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

同时,加强对农村小微企业的扶持,提供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此外,加强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推广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业态,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为了验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实证研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分析、实践探索及对策建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分析、实践探索及对策建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分析、实践探索及对策建议许 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城乡经济所,合肥 230051)提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社会分工视角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总结归纳了现行产业链延伸型、高新技术融合型、农业多功能拓展型和农业产业集聚型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并从作用机理和利益联结机制的角度,探讨了这些模式的成功经验。

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受到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经营主体和制度创新等因素的影响,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多种形式农村新业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政府政策支持。

关键词:产业融合;产业分工;驱动力;融合模式;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20)04-0110-08 DOI:10.13483/j.cnki.kfyj.2020.04.016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村资源条件和空间不断被挤压等挑战[1]。

为此,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此后政府一直重视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作为实现产业兴旺的路径,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建立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此背景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推进农业增产提效、促进农民增业增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自从提出以后,以“农村产业融合”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学者们也从不同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概念界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2019年文档资料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2019年文档资料

推进农村 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的重大政策导向。

同年 12月 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5〕93 号) 正式发布,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到“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加快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等战略高度。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其全部六部分 30 条内容中 部分共 4 条内容部署“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 快增长”。

当前,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问题, 对于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和促进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义。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链延伸、 产业范围拓展和产 业功能转型为表征, 以技术融合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 资生产和流通业、 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在农村的融合渗透与交叉重 组,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跨界融合、要 素跨界流动和资源集约配置, 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及其在农村的整 合集成,带动农村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农,专列第三 以产业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通过以下路径或模式来实现。

路径 1:按顺向融合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立足农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直销、餐饮、农产品物 流等农村服务业等顺向融合, 如兴办农产品产地加工业、 建立农 产品直销店等, 甚至直接形成链接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消费的农业 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参见案例1)。

少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甚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该路径的实施主体, 逐步形成影响 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开发能力, 并在构建本土农业产业链、 球农业价值链的过程中, 逐步扩大对资源、 要素甚至农产品品牌 的整合能力, 形成对农业产业链的控制力、 对农户从事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辐射带动力,提升农业产业链增值能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实现。

在实践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会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之间进行经济资源、技术和信息的联合,形成互补、联动、融合、增强、协同的新型发展方式。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是指将传统的相对独立的三大产业作为整体,加强协作、互补、连接,达到微观和宏观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更关键的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和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是资源整合,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条件,将优势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发展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逐步推动了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缓解了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短缺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1. 依托林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如今,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于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的枣类、核桃、果蔬等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将城市拥有的优质资源引入到农村,建立林果业产业链,达到从种植、加工、销售等劳动手段上全方位升级的效果,能够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 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跨镇级别的电商平台,往往配有专业的物流体系,这些物流渠道,也会催生一些“农说系”“农排众筹”等细分的农村电商平台,不断拓宽农村电子商务的渠道,将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加强了农村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戴春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2)006
【摘要】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明确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的内涵、特征;对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实践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经营主体弱小、发展层次低、要素流通体系不顺畅、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三产融合的动力机制,指出了产业内、产业间融合的一般模式,以及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强化市场意识、加大政府支持等融合路径选择。

最后,结合研究内容,提出了从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加快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戴春
【作者单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良性发展r——以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现状为例 [J], 姜文涛;朱晓敏;孙露;张永卓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与效应度量r——以山东荣成市西霞口村为例[J], 黄启发;赵锦;赵丽丽;王苏睿
3.农村三产融合的驱动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r—以青岛市为例 [J], 包乌兰托亚;张广海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大城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J], 林柳琳; 吴兆春
5.大数据驱动下农村环境网络化治理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J], 何寿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14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14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1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加快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培育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为重点,以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方式为着力点,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服务体系为支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二是坚持统筹推进。

农业现代化要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促进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

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融合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坚持农民自愿。

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

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2024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模式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一)概念界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空间载体,通过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农村地区的有机融合。

这种融合发展模式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融合发展模式1. 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与农业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农业产业链的完整闭环。

2. 农业与其他产业复合经营模式:将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相结合,形成农业多功能性,提高农业附加值。

3.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通过集聚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实证研究(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村经济发展数据、各地区政府发布的产业发展报告等。

(二)实证分析1. 现状分析: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发现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共性,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2. 问题剖析: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人才匮乏等。

3. 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科技创新等。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进行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其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成效及经验教训。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探讨——以安徽省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探讨——以安徽省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探讨——以安徽省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窦祥铭;陈晨;彭莉【摘要】宿州市探索建立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具有创新意义.特别是联合体内农业龙头企业等三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各自所长,有效破解了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难题,顺应了经济新常态下“三农”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成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有益探索.【期刊名称】《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2)002【总页数】5页(P106-110)【关键词】融合发展;联合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作者】窦祥铭;陈晨;彭莉【作者单位】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安徽宿州234000;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安徽宿州234000;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合肥2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1一、问题的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一体化、紧密型”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宿州市2012年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试验任务”中提出的。

宿州市探索建立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具有创新意义,特别是联合体内农业龙头企业等三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各自所长,有效破解了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难题,顺应了经济新常态下“三农”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成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有益探索,2014-2017年已经连续四年被写入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在安徽省范围内逐步推开,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大力推进的重点之一,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地区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及其意义。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村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农村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和延伸。

它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的需求,通过将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村服务业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而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增加农村经济的活力。

再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融合发展,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和农村服务,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生活的需求。

同时,融合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消除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要素的良性互动和互补。

同时,融合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和谐的城乡关系。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系统性的规划和科学的路径。

以下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议: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从而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释义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释义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释义何谓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农村发展的三产融合,就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三个产业融合发展:一产指“农业生产行业“,始终围绕农业为核心发展各类相关产业,坚持以农业发展作为优先方向,坚持农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二产是"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业物料、人工种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催生出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

三产是“农产品市场服务业“,即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产品功能和提升农业附加值,如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品牌展示、文化传承等。

“三产融合”是一种对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改革,也是一介深度融合、交叉发展的概念。

也就是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将一二三产业的理念进行交互,将第二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理念和第三产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入第一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

农村一二三产业分别指农业、工业、服务业。

第一产业指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第二产业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进行加工的部门。

第三产业则是指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

如何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现如今有些地方对于三产融合还是浅显的排列理解。

近年来,农家乐发展愈加壮大,一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家里兼开着一家农家乐用于招待游客的模式屡见不鲜,但显然并没有真正把握并发挥第一产业带头的作用。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农村的共存分立,或外部的、表层的联系,只要没有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就不能称之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如一个有农业的村庄,同时有个砖瓦厂和日用品小商店,谈不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采取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的方式。

如兴办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也可以采取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逆向融合的方式,如依托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加工或原料基地等。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_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_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_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一、引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农村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进程中,各个产业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文将通过解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探讨其发展现状与未来的思路。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要解(一)农业与工业的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的融合。

农村工业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二)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农业旅游、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同时,农村服务业也为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和营销渠道。

(三)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包括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农村就业机会,还为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通过农村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的提高,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一)政策引导: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通过财政税收优惠、金融扶持、农业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产业转型: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型。

农村工业化的推进,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新兴服务业的崛起,丰富了农民的就业选择,提高了农业产业附加值。

(三)创新担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创新担当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创新的推动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

本次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农业模式面临着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的挑战;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内外部驱动力不足等问题也开始显现。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1.农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是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

在农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中,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技术含量;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农村生产方式的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农村工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工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中,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工业项目,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

同时,要加强农村工业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农村工业的竞争力。

3.乡村旅游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可以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乡村文化的传承。

在乡村旅游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中,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四、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给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政府应加强对农村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_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_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_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一、引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农村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发展形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发展现状和未来思路展开讨论。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要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农村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之间实现融合的发展模式。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产业结构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融合与协调。

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联系,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产业链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实现产业链的融合与延伸。

通过加强农业生产、农村加工和农村销售环节之间的衔接,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高效流通。

3. 产业要素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实现产业要素的融合与共享。

通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要素流动,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互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1. 成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方面,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推进,农村农业由传统的“以种粮为主”的模式逐渐向多元化、高效化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2. 困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面临着农民素质低、资源整合难、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

农民素质的提升需要长期教育培训,而资源整合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土地流转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也亟待完善。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未来思路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 政策支持:加大对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衔接,破解产业链条中的瓶颈问题,提升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2014年底我国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1]是今后“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应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手段,“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温铁军(2014)认为,第三产业往往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以上的利润,而第一、二产业利润率远远低于第三产业.因此,通过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带动农业发展,才能实现安全农业的可持续性[2].郑风田(2014)认为,一二三产业融合能够帮助农民增加收入[3].由此可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指导农业发展的全新理念,正是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具体体现,明确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对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促进“三农”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势必成为带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论内涵与基本特征1.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论内涵从本质上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属于产业融合.所谓产业融合,指的是超越产业边界,产业发展一体化现象,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于刃刚(1997)认为,自然经济条件下三次产业间的界限相对明确,农业相对独立落后.而随着生产力水平提升、经济不断发展,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开始逐渐融合,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4].郭铁民(2005)认为,产业的高度分工与融合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例如,新型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纵向一体化的农业生产服务综合体系[5].王听坤(2007)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即联系紧密的产业之间,或是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通过多种方式重组,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整合过程[6].所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有效整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7].1.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征1.2.1新技术Vol.32No.3Mar.2016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2卷第3期(下)2016年3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戴春(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59)摘要: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明确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特征;对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实践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经营主体弱小、发展层次低、要素流通体系不顺畅、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三产融合的动力机制,指出了产业内、产业间融合的一般模式,以及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强化市场意识、加大政府支持等融合路径选择.最后,结合研究内容,提出了从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加快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农业;产业融合;动力机制;融合模式;路径选择;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6)03-0040-04收稿日期:2015-09-11基金项目: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重大研究课题“合肥一二三产融合互动促进农业产业化研究”(HFZDKT-201504);全省行政学院系统决策咨询合作研究项目“以三产融合推进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HZX201502);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2014-2017年度“中小企业发展与监测评价研究团队”(YJKT1417T02)阶段性成果. All Rights Reserved.技术创新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生的基础与重要推动力.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多方面渗透,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性的农业技术,包括其产生的农业要素或工具在内,渗透注入传统农业之后,改变了传统农业的产出方式与结果,逐步向新兴农业转移,推动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2.2新业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交叉和功能渗透,催生出新的产业业态.这种新业态,具有和融合之前的产业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技术基础或产品属性,通过催生新的业态而使原有的产业体系得到扩展与提升.比如,工厂化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等等.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新业态,推进了农业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展.1.2.3新要素从农业生产投入的要素看,应加大如信息、研发、咨询、管理、金融服务等新型要素,同时,借助于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加快流转、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这些新要素,拓展生产经营空间,提高农业盈利能力,帮助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1.2.4新模式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使农民从单纯的“生产型”转变为综合的“经营型”,因而应结合新技术、新业态、新要素,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依托适当的组织形式,指导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企业间的竞争协作,使农业生产与第二、三产业间相成相对稳定的结合.2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践及存在问题在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合肥市在农业方面实施“龙头集聚、产业集群、开放驱动、项目带动、创新推动、合作联动”六大战略,以农产品加工“千百十”工程建设(千亿产业、百亿园区、十亿企业)为抓手,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4年末,合肥市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072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14.8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的38.7%,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省级龙头企业102家,市级龙头企业近700家[8].产业加速集聚,全市粮油、畜禽、乳制品、水产品、饲料、蔬菜水果、林产品、纺织等八个产业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但是,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合肥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2.1农业经营主体弱小,经营观念落后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虽然突破千亿元,但中小企业占大多数,经营规模有限,实力较弱.据统计,合肥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18户,仅占全部数量的18.9%.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只有200多家,过10亿元企业只有17家,过50亿元企业只有合肥卷烟1家.2.2农业发展层次较低从产业结构来看,合肥市涉农部门重点关注粮食生产之外,对第二、第三产业涉及较少,但实际上利润基本上在二、三产业;从市场意识来看,农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低下,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影响农产品的市场效益;从加工层次来看,多数农产品以原料和初级产品销售,高附加值的后续农产品较少、深加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2.3农业要素流通体系不顺畅一是技术,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合肥市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缺少技术装备,更缺乏创新意识.重引进不重创新,重模仿不重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二是资金,农产品生产环节中,前期资金投入较多,生产周期长,加大了资金压力.同时,对于涉农企业来说,包括新型经营主体,如农村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内,其融资渠道有限,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十分显著.2.4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一方面,从管理体制上看,政府的不同部门分别管理、各自为政、缺乏沟通,涉农政策措施不配套,无法主动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的需求,例如在涉农帮扶资金上就存在这种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农业的服务力度与效果.另一方面,合肥市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存在许多社会化服务机构,例如农业专业合作社,但是多以生产性服务为主,如提供农用机械等,其他服务内容相对较少.同时,服务中介机构较为松散、缺乏管理,服务水平不高.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属于经济学的产业融合范畴,因此,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其融合的动力机制.3.1降低交易成本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核心动力交易成本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提出来的,以经济组织的交易成本为分析对象,组织因专业分工的出现而可能与其他组织之间产生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是他们的目标[9].因此,交易成本理论从经济学上,根据参与交易主体“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这两个基本假设,分析主体间为促成交易而产生的所有成本.而经济组织之间通过合同契约、政策制度等形式结成一种“持久性的组织关系”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All Rights Reserved.农村三产之间融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经营主体降低交易成本的本能.威廉姆森(Williamson)将交易成本分为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违约成本六项,进一步区分为事前、事后两类交易成本[10].可以看出,在经营实践中,尤其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经营主体,与第二、三产业的企业之间的融合,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二、三产业的新理念、新设施,包括充分的市场信息,实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三产融合形成新模式、新业态,组织之间协作更加紧密,本身就降低了各主体的交易成本.3.2创新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关键动力这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更多的是技术创新.当某一产业中出现了某种技术创新,为相关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之后,就会出现技术的渗透与扩散,也就是经济学中的“正外部性”.这种技术创新对于第一产业来说,带来的可以是产出结果、生产方式的变化,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水平,为其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性.而体制创新、组织创新也促使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例如休闲旅游农业等.此外,交易成本降低与创新两者相结合能够为三产融合提供双重动力.例如,因组织创新而产生的第一、三产业融合所形成的扁平化组织模式,能够带来双重成本节约,进一步促进融合.反过来,农村一二产业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产业链合作、战略联盟等新的协作方式也会进一步提升创新的水平,降低了交易成本.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融合模式4.1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交易成本降低驱动与创新机制引领二者共同作用,促使产业之间开始从技术等要素的渗透、市场需求信息的共享,到产品生产之间的协作,再慢慢发展组织形式上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与产业业态,从而促成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相互延伸、互补,形成环环相扣、完整的产业链,充分体现市场导向,增强了产业链上各企业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随着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加上市场需求、消费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农村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越来越多,如农村休闲旅游等,成为带动农村发展,提升农民收入的新业态.4.2农村一二三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体现在同一产业的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的融合.从产业链、协同学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看成是产业链中相同节点中企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产业内部相互独立的企业、部门因为经营内容相似或相关,出于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原因以契约、联盟、收购等方式整合在一起.例如,在农业产业中,比较传统的种植业与畜牧业通过生物链融合在一起形成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均是产业内部因融合而实现的产业结构升级.5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明确了动力机制与融合模式,但在实践操作层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然需要有具体的实现方式与路径,本文提出以下三种路径选择.5.1提升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创新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与关键动力,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等多种创新引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模糊产业边界,实现产业链延伸.因此,三产融合中各经济主体需要从自身出发,明确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近年来,特别是在农业经营主体中,信息的普及、优秀青年人才的加盟等因素增强了他们在生产、管理、市场、技术方面的创新意识.应进一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中介组织机构、信息沟通平台等,培养和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5.2强化经济主体的市场导向意识Katz和Woroch认为产业融合是促使竞争力持续增加的要素资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他们的获利能力,提高收入水平,促进三农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必须由市场中消费者来决定,获得他们的认可.因此,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应改变以生产为主的传统经营观念,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导向,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一二三产业融合.5.3加大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来说,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必须体现的政府的相关支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职能已经向服务型转变,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应该通过政策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相关的经济主体自发进行产业融合,让市场去检验融合的质量与水平.这些政策包括加大对农业各方面的投入,完善相关金融服务机制,建立公共服务机构,鼓励成立第三方中介机构,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等等;另一方面,应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例如,三产融合中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应对公路运输路线等进行统一规划,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相关投入与建设.6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All Rights Reserved.6.1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为原则,在鼓励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农民合作社行为、拓宽合作社服务领域、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载体.二是创新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将产业链、价值链的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生产,研究新型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将各参与主体之间联接成利益共同体,构建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格局.6.2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方向,夯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基础一是发展农业专业化.围绕合肥市“1+4+4”行政区划,立足资源优势,构建农业专业生产格局,规划确定各区域的农业专业化定位,推进优势特色的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改变农业生产灵散经营的局面.二是发展农业品牌化.各县(市、区)围绕品牌农业的打造,打造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建设试点项目,打造一批精品农产品和知名品牌,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发展机遇.三是发展农业新业态.吸取合肥市现有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经验,如丰乐生态园、牛角大圩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实行规范化管理,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6.3以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为手段,实现消费导向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农产品满足和引领消费者的需求.大力推动电商平台,发展多种农产品流通业态;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参与各种形式农产品展销活动,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扩大农产品销售;鼓励城市社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园区对接,进一步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社区直销等销售业态;同时,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6.4以完善农业政策体系为保障,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效能一是建立健全产业融合政策体系.结合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现状,构建产业政策框架,明确提升方向;针对具体实施与操作,制定标准化建设体系;建立相关利益分配机制,以保障农民收入为基础,兼顾合作企业与组织,保证参与各方均能公平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利益.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黏合剂”是服务,它的发展质量决定着产业融合所能达到的水平和高度.拓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领域,从生产性服务向其他服务领域转移.同时,开发其他服务主体,如培训服务、融资服务等.另外,规范社会化服务机构工作,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6.5以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为支撑,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动力一是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鼓励相关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实现农业技术创新;在合肥区域内搭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双向沟通渠道与机制.二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等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涉农企业、农民提升生产效率和利润水平.———————————————————参考文献:〔1〕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5-02-01].http://politics./n/2015/0201/c1001-26487372.html.〔2〕温铁军.明年“三农”改革三大看点.[EB/OL].[2014-12-24]./for⁃tune/2014-12/24/c_127329988.htm.〔3〕郑风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富裕.[EB/OL].[2015-02-04].http://finance.china./roll/20150204/2943723.shtml.〔4〕于刃刚,李玉红,等.产业融合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3-135.〔5〕郭铁民.产业融合与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新认识[J].东南学术,2005(1):71-75.〔6〕王听坤.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J].2007,28(3):303-306.〔7〕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N].农民日报,2015-02-10.〔8〕合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就斐然去年完成产值1072亿元[N].合肥日报,2015-03-10.〔9〕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s,1937,4(16):386-405.〔10〕Williamson O E.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taking stock,looking ahead[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2,38:595-613.. All Rights Reserved.。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理和理论阐释:例证皖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理和理论阐释:例证皖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理和理论阐释:例证皖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芦千文【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6)004【摘要】为揭示农村产业融合的运行机理和理论基础,本研究在梳理交易费用、契约选择、合作互惠、集体行动等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安徽省探索实践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案例.具体做法主要是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完善的契约网,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建立稳定的合作互惠关系,提高产业经营效率;通过风险防范和内部约束,增强彼此信任和依赖感,达成集体理性行动,提升整体竞争力;及时将实践经验固化成规则制度,形塑演化路径,形成规范运营体系.联合体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产需失调、供需错配,农业稀缺要素导入不畅,经营主体功能定位不清等问题,构建了区域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值得各地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因地制宜地借鉴参考.【总页数】6页(P24-29)【作者】芦千文【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5.2【相关文献】1.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探讨——以安徽省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 [J], 窦祥铭;陈晨;彭莉2.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研究--产生机理、运行机制与实证分析[J], 陈定洋3.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新办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举行记者会 [J], 思雨4.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部解读《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J], 思雨5.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J], 孙立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皖江城市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机制、路径与对策

皖江城市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机制、路径与对策

皖江城市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机制、路径与对策李爱军;王成文
【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17)002
【摘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新常态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城乡统筹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和必要性.以皖江城市带为例,从产业融合模式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两方面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在产业融合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政府层面,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推进机制;从社会层面,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途径和解决对策.
【总页数】7页(P68-73,90)
【作者】李爱军;王成文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滁州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皖江城市带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研究 [J], 王咏
2.生态经济背景下皖江城市带内部审计行业发展研究 [J], 郝银辉;李华
3.皖江城市带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研究 [J], 王咏
4.皖江城市带发展背景下特色农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安徽省枞阳县为例 [J], 张银飞
5.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J], 孙雷;崔育宝;刘桂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与路径分析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与路径分析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与路径分析王留鑫【摘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民增收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间分工协作的关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和路径都可以从分工协作的角度进行解释.同时,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应注意农业、农民的主体地位,信息化建设、分工协作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期刊名称】《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5页(P96-100)【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分工;农业产业化;产业融合【作者】王留鑫【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710127;国家统计局渭南调查队,陕西渭南7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的更深入推进阶段,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融合水平低,融合主体发育迟缓,产供销、贸工农还存在脱节,农产品产业链还没有得到充分拓展与实现,其融合的总体进程仍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之中。

在此背景下,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出要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所以,从当前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来看,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周振华(2003)[1]较早指出信息化基础上的产业融合可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并将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胡汉辉(2003)[2]认为产业融合发生在产业的交界处,改变了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4期) 002886J.Sha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No.4 Vol.16 2017收稿日期:2016-12-20作者简介:芦千文(1989-),男(汉),山东临清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制度史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273070);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201601-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理和理论阐释:例证皖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芦千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为揭示农村产业融合的运行机理和理论基础,本研究在梳理交易费用、契约选择、合作互惠、集体行动等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安徽省探索实践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案例。

具体做法主要是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完善的契约网,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建立稳定的合作互惠关系,提高产业经营效率;通过风险防范和内部约束,增强彼此信任和依赖感,达成集体理性行动,提升整体竞争力;及时将实践经验固化成规则制度,形塑演化路径,形成规范运营体系。

联合体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产需失调、供需错配,农业稀缺要素导入不畅,经营主体功能定位不清等问题,构建了区域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值得各地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因地制宜地借鉴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村产业融合;理论机理;经验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17)04-0024-06The mechanisms and theories of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a case stud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ed union in Anhui provinceLU Qianwe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operational and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the 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union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such as transaction cost,contract ar-rangement,cooperation of mutual benefit,collective action,etc.It comes to light that comprehensive contract network,benefit coupling mechanism,division and collaboration,controlling risks and mutual constraint,and perfecting institu-tional system timely,have lowered transaction cost,steadie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led to collective rational action,shaped the path of institutional evolution.So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union could be used as an effectiveform of the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learned from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solving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and de-mand mismatch,clearly defining the position of different agribusiness,speeding up the infiltration of modern elements in-to agriculture,and building 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ervice system.Key words: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union;Industry integration;Theoretical mechanism;Experiences一、问题提出当前,国家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顺应形势需要,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业融合实践,逐步从市场竞争走向合作、联合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实践表明,依托农业产业链的合作、联合经营,把外部市场交易内生化、简单化,把分散的产业环节联结成完整产业链,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成本,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不同经营主体DOI:10.13842/ki.issn1671-816x.2017.04.004之间合作、联合经营农业产业链,为何能突破农户分散经营、农业经营风险等的制约?为何能加速产业间的技术渗透、交叉重组直至融合发展?为何能形成联结产业各环节和不同经营主体趋向融合的内生凝聚力?这是我们尤为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尝试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进行剖析,力图探究合作、联合经营的内生机制,阐释农村产业融合的运行机理和理论基础。

二、理论基础(一)交易费用广义上讲,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包括制度的制订成本、实施成本、监督或维护成本、变革成本。

就某一具体交易而言,可看成是衡量和明确交易单位特征和实施契约的成本。

交易费用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噪音,发生在存在利益冲突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根源于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的劳动分工,取决于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以及资产专用性等。

不同制度结构下,交易组织方式不同,交易费用也就不同。

交易费用的变化可以体现出制度结构的变化,一种好的制度具有降低交易费用的内在动力。

[1](二)契约选择契约,即合同、合约或协约,是指几个人或几方面之间达成的协议,规定了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权利与义务。

契约安排是市场交易的前提,界定了相应的行为秩序。

不同的契约安排对应不同的组织关系,产生的激励机制、实施程序不同,涉及到委托—代理问题和不完全契约问题。

不同契约安排下,交易实施特征不同,交易费用也就不同。

人们不断改进契约安排以减小交易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

经营模式可以理解为契约的不同组合方式。

交易费用是影响农户选择不同契约方式的重要因素[2],降低交易成本的契约安排是农户的选择方向。

(三)合作互惠分工提高了效率,也形成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分工程度越高,相互之间的交易越密集、越复杂,交易成本也就越高。

通过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约束建立互信关系可以减少在达成、实施、监督合约或更多非正式讨价还价中的交易成本。

组织形式的选择受到产品或劳务特性的影响,如不相容程度、排他成本、提供服务成本等。

互信关系其实是一种合作,通过合作产生合作剩余,如市场中“抱团取暖”行为。

但合作本身是一种博弈行为,存在“囚徒困境”,需要制度来保证合作博弈的达成,即互惠制度。

可见,相互依赖产生对制度的需求,而制度又强化了相互依赖。

[1](四)集体行动是否参与集体行动是理性分析和选择的结果,主要考虑个人获益度、效益独占的可能性、组织成本和“选择性”激励等,与集体规模、团队异质性有关。

奥尔森把集团分为相容性集团和排他性集团,前者指利益主体在追求共同利益时是相互包容的正和博弈;后者指利益集团在追求共同利益时是相互排斥的零和博弈。

[3]较之排他性集团,相容性集团可以达成集体一致行动,但需要满足两个重要条件,即组成集团的人数足够少和存在迫使个人努力谋取集体利益的激励机制。

对于规模较小、组织较好的利益集团,通过产权结构调整,集团成员都会有较大的收益,也容易获得、控制和加工信息。

但个人理性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存在“搭便车”问题,需要一套行为准则和互惠模式或监督制裁机制,增强彼此信任和依赖感,将个人理性转化为集体理性,突破“集体行动困境”。

[1](五)制度变迁制度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

制度变迁会改变交易成本,引发新的习俗和准则。

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经营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而潜在利润在现有制度安排中无法实现。

上述提到的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契约安排、合作互惠共赢、理性集体行动等都能实现潜在利润,都有引致制度变迁的需求。

制度变迁一般是连续渐进发生的,诺思认为这是对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三方面组合所作的边际调整。

理性的个人必然会选择交易费用最小化的组织结构,这框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

但制度变迁不是随机的,有“路径依赖”,一旦进入某个路径,就会在惯性作用下自我强化,锁定在特定路径上。

其变迁过程依赖于政治、社会、人文等初始条件,具有强烈的本地依赖特征。

[1]52芦千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理和理论阐释:例证皖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案例介绍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简称“联合体”),按照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指导意见》(皖政办﹝2015﹞44号)中的定义,是指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紧密联盟。

从2012年9月安徽省SZ市选择16个联合体开展试点以来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推开,目前已培育各类联合体近900家,产值占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产值的20%左右。

河北、宁夏、内蒙古等地已经出现了相类似的探索实践。

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是较为典型的实践样板—H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不少地方都慕名而来学习其经验。

H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由H种业公司牵头组建,2012年7月成立,9月纳入首批试点之一。

发展到今天,已吸纳13家专业合作社,27家家庭农场、6家种植大户,拥有各类农机装备430台(套),流转土地面积1.6万亩,托管土地面积4万亩,小麦良种繁育面积4万亩。

2015年,联合体经营的1.6万亩小麦亩产达到575公斤、玉米亩产达到600.5公斤,亩均年总利润1701元、净利润621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还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农户6500户,亩均增收23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