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及其分支学科

医学学科分类及代码全

医学学科分类及代码 180 生物学 180.11 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 180.14 生物物理学 180.17 生物化学 180.1710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180.1715 核酸生物化学 180.1720 多糖生物化学 180.1725 脂类生物化学 180.1730 酶学 180.1735 膜生物化学 180.1740 激素生物化学 180.1745 生殖生物化学 180.1750 免疫生物化学 180.1755 毒理生物化学 180.1760 比较生物化学 180.1765 应用生物化学 180.1799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180.21 细胞生物学 180.2110 细胞生物物理学 180.2120 细胞结构与形态学

180.2130 细胞生理学 180.2140 细胞进化学 180.2150 细胞免疫学 180.2160 细胞病理学 180.2199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180.24 生理学 180.2411 形态生理学 180.2414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180.2417 心血管生理学 180.2421 呼吸生理学 180.2424 消化生理学 180.2427 血液生理学 180.2431 泌尿生理学 180.2434 内分泌生理学 180.2437 感官生理学 180.2441 生殖生理学 180.2444 骨骼生理学 180.2447 肌肉生理学 180.2451 皮肤生理学 180.2454 循环生理学 180.2457 比较生理学 180.2461 年龄生理学

180.2464 特殊环境生理学 180.2467 语言生理学 180.2499 生理学其他学科 180.27 发育生物学 180.31 遗传学 180.3110 数量遗传学 180.3115 生化遗传学 180.3120 细胞遗传学 180.3125 体细胞遗传学 180.3130 发育遗传学(亦称发生遗传学) 180.3135 分子遗传学 180.3140 辐射遗传学 180.3145 进化遗传学 180.3150 生态遗传学 180.3155 免疫遗传学 180.3160 毒理遗传学 180.3165 行为遗传学 180.3170 群体遗传学 180.3199 遗传学其他学科 180.34 放射生物学 180.3410 放射生物物理学 180.3420 细胞放射生物学

流体力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阐述了流体力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流体力学的概述与应用;流体力学课程的性质、目的、基本要求;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及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是流体力学的基础,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引出了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概念。 第一节流体力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 一、流体力学概念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一门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流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技术科学。 流体力学所研究的基本规律,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关于流体平衡的规律,它研究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各种力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称为流体静力学;二是关于流体运动的规律,它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力与运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流体的运动特征与能量转换等,这一部分称为流体动力学。 流体力学在研究流体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时,要应用物理学及理论力学中有关物理平衡及运动规律的原理,如力系平衡定理、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等。因为流体在平衡或运动状态下,也同样遵循这些普遍的原理。所以物理学和理论力学的知识是学习流体力学课程必要的基础。 目前,根据流体力学在各个工程领域的应用,流体力学可分为以下几类: 能源动力类: 水利类流体力学:面向水工、水动、海洋等; 机械类流体力学:面向机械、冶金、化工、水机等; 土木类流体力学:面向市政、工民建、道桥、城市防洪等。 二、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流体力学的萌芽,是自距今约2200年以前,西西里岛的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写的“论浮体”一文开始的。他对静止时的液体力学性质作了第一次科学总结。 流体力学的主要发展是从牛顿时代开始的,1687年牛顿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讨论了流体的阻力、波浪运动,等内容,使流体力学开始成为力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此后,流体力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伯努利所提出的液体运动的能量估计及欧拉所提出的液体运动的解析方法,为研究液体运动的规 律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属于数学的古典“水动力学”(或古典“流体力学”)。 2.在古典“水动力学”的基础上纳维和斯托克思提出了著名的实际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 ——N-S方程。从而为流体力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由于其所用数学的复杂性和理想流体模型的局限性,不能满意地解决工程问题,故形成了以实验方法来制定经验公式的“实验流体力学”。但由于有些经验公式缺乏理论基础,使其应用范围狭窄,且无法继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自己总结)

系统动力学 1.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的出现于1956年,创始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教授。系统动力学是福瑞斯特教授于1958年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动力学的诞生—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SD这种方法早期研究对象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系统,初名也就叫工业动力学。这阶段主要是以福雷斯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工业动力学》作为奠基之作,之后他又讲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和原理,系统产生动态行为的基本原理。后来,以福雷斯特教授对城市的兴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模型。 2)系统动力学发展成熟—20世纪70-80 这阶段主要的标准性成果是系统动力学世界模型与美国国家模型的研究成功。这两个模型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经济学界长波问题,因此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关注,促进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确立了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学科地位。 3)系统动力学广泛运用与传播—20世纪9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SD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并且获得新的发展.系统动力学正加强与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突变理论、耗散结构与分叉、结构稳定性分析、灵敏度分析、统计分析、参数估计、最优化技术应用、类属结构研究、专家系统等方面的联系。许多学者纷纷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各自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能源、交通、环境、生态、生物、医学、工业、城市等广泛的领域。 2.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新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系统动力学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包含着系统论的思想。系统动力学是以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行为前提条件而展开研究的。它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之间有系统的相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pdf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110数学 110.11数学史 110.14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数论 110.21代数学 110.24代数几何学 110.27几何学 110.31拓扑学 110.34数学分析 110.37非标准分析 110.41函数论 110.44常微分方程 110.47偏微分方程 110.51动力系统 110.54积分方程 110.57泛函分析 110.61计算数学 110.64概率论 110.67数理统计学 110.71应用统计数学 110.74运筹学 110.77组合数学 110.81离散数学 110.84模糊数学 110.87应用数学 110.99数学其他学科 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20系统学 120.30控制理论 120.40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系统工程 120.99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130力学 130.10基础力学 130.15固体力学 130.20振动与波 130.25流体力学 130.30流变学 130.35爆炸力学 130.40物理力学 130.45统计力学 130.50应用力学 130.99力学其他学科 140物理学 140.10物理学史 140.15理论物理学 140.20声学 140.25热学 140.30光学 140.35电磁学 140.40无线电物理 140.45电子物理学 140.50凝聚态物理学 140.55等离子体物理学140.60原子分子物理学140.65原子核物理学 140.70高能物理学 140.75计算物理学 140.80应用物理学 140.99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化学 150.10化学史 150.15无机化学 150.20有机化学 150.25分析化学 150.30物理化学 150.35化学物理学 150.40高分子物理 150.45高分子化学 150.50核化学 150.55应用化学 150.99化学其他学科180.24生理学 180.27发育生物学 180.31遗传学 180.34放射生物学 180.37分子生物学 180.41生物进化论

流体力学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流体力学学习心得 篇一:我对流体力学的认识 我对流体力学的认识 摘要:通过对流体力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基本假设,研究方法,未来展望等。 关键字:流体力学概述基本假设研究方法 流体力学概述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流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及 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在生活、环保、科学技术及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

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除水和空气以外,流体还指作为汽轮机工作介质的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含泥沙的江水、血液、超高压作用下的金属和燃烧后产生成分复杂的气体、高温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等等。 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以及天体物理的若干问题等等,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 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它不断地发展。1950年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给予流体力学以极大的推动。 流体力学的基本假设 流体力学有一些基本假设,基本假设以方程的形式表示。流体力学假设所有流体满足以下的假设: (1)质量守恒 (2)动量守恒 (3)连续体假设 在流体力学中常会假设流体是不可压缩流体,也就是流体的密度为一定值。液体可以算是不可压缩流体,气体则不是。有时也会假设流体的黏度为零,此时流体即为非粘性流体。气体常常可视为非粘性流体。若流体黏度不为零,而且

我对流体力学的认识

我对流体力学的认识 摘要:通过对流体力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基本假设,研究方法,未来展望等。 关键字:流体力学概述基本假设研究方法 流体力学概述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流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在生活、环保、科学技术及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 除水和空气以外,流体还指作为汽轮机工作介质的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含泥沙的江水、血液、超高压作用下的金属和燃烧后产生成分复杂的气体、高温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等等。 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以及天体物理的若干问题等等,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

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它不断地发展。1950年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给予流体力学以极大的推动。 流体力学的基本假设 流体力学有一些基本假设,基本假设以方程的形式表示。流体力学假设所有流体满足以下的假设: (1)质量守恒 (2)动量守恒 (3)连续体假设 在流体力学中常会假设流体是不可压缩流体,也就是流体的密度为一定值。液体可以算是不可压缩流体,气体则不是。有时也会假设流体的黏度为零,此时流体即为非粘性流体。气体常常可视为非粘性流体。若流体黏度不为零,而且流体被容器包围(如管子),则在边界处流体的速度为零。 流体力学既包含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又涉及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应用。此外,如从流体作用力的角度,则可分为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从对不同“力学模型”的研究来分,则有理想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等。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进行流体力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现场观测、实验室模拟、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四个方面: 现场观测是对自然界固有的流动现象或已有工程的全尺寸流动

土壤-机器系统力学

土壤-机器系统力学 研究机器在作业和行驶中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力学问题的一门学科。或称耕作与行驶土壤动力学。其任务是探明机器作用于土壤和土壤所起反应的规律;在土壤基础行为属性水平上建立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以期能预测机器的行驶性能、作业质量、效率、能耗和经济性,以及土壤在机器通过和作业后的性能变化、压实、水土流失等问题,从而合理研制和设计机器的结构形态,优化机器和机器系统的设计和运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和农业资源。 概述在农业机械领域内,土壤-机器系统力学的研究包括两部分:一是由土壤支承并借土壤对机器的反作用而产生驱动力的行走理论,即土壤-车辆系统力学,其研究对象是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行走装置;二是对土壤进行机械作业的耕作理论,即土壤耕作力学,其研究对象是土壤耕作机械和农田建设机械中的土方作业机械。 土壤-机器系统力学所涉及的,一般是深度在几十厘米以内的耕作层或地面土壤,而且机器是在广阔的地面上、在不同的季节以较高的速度对小范围饱和或非饱和的各种土壤施加复杂的载荷,使土壤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变形。这与经典土力学所处理的建筑物地基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有较大的差异,后者是长年在固定地点以相当大的静载荷或地震波作用于较大范围、深达几十米的土壤,使土壤产生缓慢而相对微小的变化。因而不能完全采用经典土力学和土动力学的某些相类似的假定、理论、公式和方法。对于土壤物质的多样性和性质的多变性,机器作用力的复杂性,土壤反应因应力路径、载荷历史而不同的特性,以及速率效应、机器振动等的特点,结合耕作、土方工程和越野行驶的技术要求进行的研究,要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Β.Π.戈里亚奇金和美国的M.L.尼科尔斯的研究为开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特别是50年代以后,土壤-机器系统力学逐步形成一门独特的新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器力学、土壤物理、土力学、土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流变学、系统力学、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以及新的分析方法和数值方法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首先是建立室内试验土槽进行了拖拉机水田叶轮的研究;60年代初设计了贝氏仪,发展了船式拖拉机浮式和半浮式工作原理;进行了电渗犁的试验和犁耕土垡运动和阻力的分析;70年代初研制了水田土壤剪切仪、静载式和动载式水田土壤承压仪和水田土壤外附力/内聚力测定仪;并应用这些仪器对水田土壤参数与不同行走装置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由土壤内聚力产生的推进力和由于沉陷、壅泥、积泥等外应力产生的行走阻力计算公式。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还进行了水田土壤流变及触变性质的研究,提出了水田土壤的应力-应变-时间模型和水田土壤含水量与触变率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犁体曲面数学模型和优化。80年代以来进行的有土壤对金属表面粘附的机理研究与测定,履带和轮胎附着、驱动、压实性能和精确喷印网格法的研究,土壤切削的二维和三维有限元分析等。 研究内容在农业机械领域内,土壤-机器系统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种土壤参数(材料特性、静力学特性、动力学特性、物理量传导特性、行为属性、综合特性等)的测试技术和田间快速测定技术及分布规律;②土壤行为属性机理、应力-应变模型、本构关系、失效理论;③典型行走装置(钢轮、叶轮、胎轮、金属履带、橡胶履带等)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基础工艺过程,其接地压强、沉陷量、驱动力、行驶阻力、滑行率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行走装置构型和设计的优化;④拖拉机及其机组、各种自走式农业机械在各种土壤和地面条件下的牵引性能、通过性能、越障性能、转向操纵性、振动特性、行驶稳定性和运输效率; ⑤土壤耕作机械和土方作业机械在以不同方式切削、挖掘、推移、破碎和抛置土壤的作业过程中,土壤的变形、破坏、移动、受力和能耗与土壤参数、机器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工作部件构型和设计的优化;⑥拖拉机和各种田间作业机械对土壤的压实、水土流失与土壤参数、机器结构参数、作业参数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以及机组结构形态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流体力学分支和概述

流体力学分支及其概述 : 班级:硕5015 学号: 2015/12/20 目录

流体力学分支 (2) 地球流体力学 (2) 学科的形成 (2) 研究的地球流体运动类型: (2) 水动力学 (4) 研究容 (5) 水动力学的应用 (6) 气动力学 (7) 容介绍 (7) 渗流力学 (9) 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 (10) 研究对象 (11) 研究容 (11) 等离子体动力学和电磁流体力学 (12) 环境流体力学 (12) 生物流变学 (12)

流体力学分支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总称。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遇到流体。所以流体力学是与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事业密切相关的。 地球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地球以及其他星体上的自然界流体的宏观运动,着重探讨其尺度运动的一般规律。它是 20世纪 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学科。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按字义为"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由于考虑到地球和自然界还有包含化学反应的许多流动过程也日渐成为这一学科的研究容,故以译作地球流体力学为宜。另外,这个学科在国际上还有一些别的名称,其中一个比较流行的是"自然流体力学"(natural fluid dynamics)。 学科的形成 近百年来,人类对天气预报、航海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需要不断增长,大气大尺度运动和海洋大尺度运动的研究得到了发展,逐渐形成了大气动力学和海洋动力学。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近地空间和其他星体的流体运动已成为现实,而随着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研究地幔运动也成为重要的课题。流体力学的一般原理虽然也适用于上述自然界流体运动,但像天气系统和大洋环流等流体运动是由自然界中巨大的能源所推动,其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都比气体动力学和水动力学(见液体动力学)等与生产技术有关的流体运动的尺度要大得多,而引力、星体的自旋以及能量的交换和转移过程又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因而这些流动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和共同的基本规律。研究这些共同的基本规律能使人类对大气或海洋等各种具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地球流体力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研究的地球流体运动类型: 地球流体运动按空间尺度或性质可分为下列数种类型:重力-惯性波、行星波、埃克曼流、大气和大洋环流、涡旋、重力波和对流等。后三者为一般流体

学科分类与代码

学科分类与代码 (三位数字为一级学科,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的为二级学科,小数点后三位数字的为三级学科)提示:按Ctrl+F键,输入你要查询的关键字,就可轻松找到你所需的学科代码。 110 数学 110.11 数学史 110.14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410 演绎逻辑学 110.1420 证明论 110.1430 递归论 110.1440 模型论 110.1450 公理集合论 110.1460 数学基础 110.1499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其他学科 110.17 数论 110.1710 初等数论 110.1720 解析数论 110.1730 代数数论 110.1740 超越数论 110.1750 丢番图逼近 110.1760 数的几何 110.1770 概率数论 110.1780 计算数论 110.1799 数论其他学科 110.21 代数学 110.2110 线性代数 110.2115 群论 110.2120 域论 110.2125 李群 110.2130 李代数 110.2135 Kac-Moody代数 110.2140 环论 110.2145 模论 110.2150 格论 110.2155 泛代数理论 110.2160 范畴论 110.2165 同调代数 110.2170 代数K理论 110.2175 微分代数 110.2180 代数编码理论 110.2199 代数学其他学科

110.24 代数几何学 110.27 几何学 110.2710 几何学基础 110.2715 欧氏几何学 110.2720 非欧几何学 110.2725 球面几何学 110.2730 向量和张量分析110.2735 仿射几何学 110.2740 射影几何学 110.2745 微分几何学 110.2750 分数维几何 110.2755 计算几何学 110.2799 几何学其他学科110.31 拓扑学 110.3110 点集拓扑学 110.3115 代数拓扑学 110.3120 同伦论 110.3125 低维拓扑学 110.3130 同调论 110.3135 维数论 110.3140 格上拓扑学 110.3145 纤维丛论 110.3150 几何拓扑学 110.3155 奇点理论 110.3160 微分拓扑学 110.3199 拓扑学其他学科110.34 数学分析 110.3410 微分学 110.3420 积分学 110.3430 级数论 110.3499 数学分析其他学科110.37 非标准分析 110.41 函数论 110.4110 实变函数论 110.4120 单复变函数论110.4130 多复变函数论110.4140 函数逼近论 110.4150 调和分析 110.4160 复流形 110.4170 特殊函数论 110.4199 函数论其他学科110.44 常微分方程 110.4410 定性理论 110.4420 稳定性理论

最新学科分类号查询

学科分类与代码 自然科学(一)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1、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92)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其分 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在本分类体系,尤其在工程与技术科学分类体系中,出现的学科与专业、行业、产品名称相同,但其涵义不同。 2、本标准仅对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一级学科用三位数字表示,二、三级学科分别用 两位数字表示,一、二级学科中间用点隔开,代码结构为X X X〃X XXX,例如570〃2520,其中570为一级学科,25为二级学科,20为三级学科。 3、本标准共设58个一级学科,分别选用“XX学”、“XX科学”、“XX科学技术”、“XX工程”、 “XX工程技术科学”五种名称。排列顺序是: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 4、本标准对某些横断学科、综合学科及某些特殊学科的处理方法: (1)分类表中的“信息科学”是指小概念,不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的 理论和技术部分,其性质与数学类似,排列在数学之后,考虑其发展前景,设为一级学科。“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都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理论,很难分开,故暂列在一类。 (2)“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管理学”三个一级学科属综合学科,本学科列在自然 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 (3)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心理学”列入“生物学”下二级学科。“地理学”列入“地球科学” 下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入“地球科学”,属特例。 (4)“印刷、复印技术”入“460〃55专用机械工程”下,为三级学科,属特例。 (5)“仪器仪表技术”入“机械工程”学科。通用的或自然科学中的“仪器仪表技术”学科集 中列在“仪器仪表技术”下;专用的分别入其有关学科。 一级学科:3位数XX X;二级学科:5位数XX X〃X X;三级学科:7位数XX X〃X XX X。 一级学科:110 数学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械系统动力学中分析中的 仿真前沿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制一班 姓名:董正凯 学号:S12080201006

摘要 计算机及其相应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机械系统仿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机械系统动力学中的许多难题均可以采用仿真技术来解决,本文主要讲述了目前在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分析中仿真技术主要的研究重点及其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系统建模

机械系统动力学中分析中的仿真前沿 机械专业既是一个传统的专业,又是一个不断融合新技术、不断创新的专业。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技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已解决了自动化建模和求解问题的基础理论问题,并于八十年代形成了一系列商业化软件,到了九十年代,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技术更已能成熟应用于工业界。 目前的研究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理论 多刚体系统的建模理论已经成熟,目前柔性多体系统的建模成了一个研究热点,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由于本身既存在大范围的刚体运动又存在弹性变形运动,因而其与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多刚体力学分析方法有密切关系。事实上,绝对的刚体运动不存在,绝对的弹性动力学问题在工程实际中也少见,实际工程问题严格说都是柔性多体动力学问题,只不过为了问题的简化容易求解,不得不化简为多刚体动力学问题、结构动力学问题来处理。然而这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同一个问题必须利用两种分析方法处理。大多商用软件系统采用的浮动标架法对处理小变形部件的柔性系统较为有效,对包含大变形部件的柔体多体系统会产生较大仿真分析误差甚至完全错误的仿真结论。最近提出的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是对有限元技术的拓展和较大创新,在常规有限元中梁单元、板壳单元采用节点微小转动作为节点坐标,因而不能精确描述刚体运动。绝对节点坐标法则采用节点位移和节点斜率作为节点坐标,其形函数可以描述任意刚体位移。利用这种方法梁和板壳可以看作是等参单元,系统的质量阵为一常数阵,然而其刚度阵为强非线性阵,这与浮动标架法有截然不同的区别。这种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手术线的大变形仿真中。寻求有限元分析与多刚体力学的统一近年来成为多体动力学分析的一个研究热点,绝对节点坐标法在这方面有极大的潜力,可以说绝对节点坐标法是柔性多体力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进展。另外,各种柔性多体的分析方法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互推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两个主要分析方法:浮动标架法、绝对节点坐标法之间是否可以互推?这些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另外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由于大范围的刚体运动与弹性变形运动相互耦合,采用浮动标架法时,即便是小变形问题,由于处于高速旋转仍会产生动力刚化现象。如果仅仅采用小变形理论,将产生错误的结论,必须计及动力刚化效应。动力刚化现象已成为柔性多体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如何利用简单的补偿方法来考虑动力刚化是问题的关键。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中关于柔性体的离散化表达存在三种形式: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模态表达,基于试验模态分析的模态表达和基于有限元节点坐标的有限元列式。有限元列式由于大大地增加了系统的求解规模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而一般采用模态分析方法,对模态进行模态截断、模态综合,从而缩减系统的求解规模。为了保证求解精度,同时又能提高求解速度如何进行模态截断、模态综合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再者如何充分利用试验模态分析的结果也是一个关键性研究课题,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可以计算出每一时刻的弹性位移,通过计算应变可计算计算出应力。由于一般的多柔体分析程序不具备有限元分析功能,因而柔性体的应力分析都是由有限元程序处理。由于可以计算出每个柔性体的应力的变化历

力学学科分类---力学是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

力学学科分类---力学是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 力学分类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科学。机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集团变化,包括移动、转动、流动、变形、振动、波动、扩散等。力学原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当物理学摆脱了机械(力学) 的自然观而获得进一步发展时,力学则在人类生产和工程技术的推动下按自身逻辑进一步演化和发展,而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它既是探索自然界一般规律的基础科学,又是一门为工程服务的技术科学,担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任务。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天然的或人工的宏观的物质机械运动为主。但由于本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以及现代科技发展所促成的学科的相互渗透,有时力学也涉及微观各层次中的对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机械运动是物质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还不能脱离其他运动(热、电磁、原子、分子运动及化学运动等) 形式而独立存在,只是在研究力学问题时突出地甚至单独地考虑机械运动形式而已。如果需要考虑不同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力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形成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力学产生很早,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 —212) 是静力学的奠基人。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人们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英国科学家牛顿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标志着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到了20 世纪,力学更得到蓬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几十个分支学科,诸如一般力学、固体力学、结构力学、物理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流变学、爆炸力学、计算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应用力学、岩土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等等。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力学文献的作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本文拟对力学文献的分类标准、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进行研究。 一、力学文献的分类标准 根据力学文献的属性,其分类标准很多,但根据读者(用户) 的检索需求和文献分类法的立类列类原则,主要采用以下9 种标准: 1.1 根据研究对象分 根据研究各种物体不同的运动,力学就形成了不同的分类。例如:当物体是液体或气体时,就是流体力学;当物体是固体时,就是固体力学;当研究固体在外界加力影响下,内部的变形和应力状态,以及它受力的性能时,就是弹塑性力学;当研究物体的整体运动的时候,而不去仔细考虑物体每一部分的情况便是一般力学。 1.2 根据研究方法分 根据研究方法,力学可以分为实验力学、理论力学、物理力学、理性力学和计算力学等。1.3 根据研究的时代分 根据研究的时代,力学可以分为经典力学和近代力学。从牛顿至哈密顿的理论体系称为经典

流体力学概述.

流体力学概述 经管学院经济学系冷静054105 风是怎样形成的,河水为什么有时和缓有时湍急,庞然大物的飞机是如何如飞鸟一样翱翔蓝天的……自然界中,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简单,却不容易解释的现象。其实他们中很多要应用流体力学的知识来解释。而流体力学本身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探索才形成了今天这样完善、严谨的体系。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壁面、流体和流体间、流体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此外,在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以及天体物理等许许多多的问题中,都会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注的问题都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流体力学的知识,同时他们也促进了流体力学不断地发展。 一、流体力学的形成及简要发展过程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包含了成千上万的科学家苦心钻研的成果,也包含了对以前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回顾流体力学的漫长发展史,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重要基础,流体力学的万丈高楼才得以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但另人扼腕的是,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和突破。直到15世纪,我们熟知的在许多学科都颇有建树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在其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 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与力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真正逐步形成的。“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研究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他针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199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1992) (可按照一级学科代码寻找相关学科) 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 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 310 基础医学 320 临床医学 330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340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350 药学 360 中医学与中药学410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420 测绘科学技术 430 材料科学 440 矿山工程技术450 冶金工程技术 460 机械工程 470 动力与电气工程 480 能源科学技术 490 核科学技术 510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520 计算机科学技术 530 化学工程540 纺织科学技术 550 食品科学技术 560 土木建筑工程 570 水利工程 580 交通运输工程 590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610 环境科学技术620 安全科学技术 630 管理学 710 马克思主义 720 哲学 730 宗教学 740 语言学 750 文学 760 艺术学 770 历史学 780 考古学 790 经济学 810 政治学 820 法学 830 军事学 840 社会学 850 民族学 860 新闻学与传播学 870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880 教育学 890 体育科学 910 统计学 代码名称 110 数学 110.11 数学史 110.14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410 演绎逻辑学(亦称符号逻辑学) 110.1420 证明论(亦称元数学) 110.1430 递归论 110.1440 模型论 110.1450 公理集合论 110.1460 数学基础 110.1499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其他学科 110.17 数论 110.1710 初等数论 110.1720 解析数论 110.1730 代数数论 110.1740 超越数论 110.1750 丢番图逼近 110.1760 数的几何 110.1770 概率数论 110.1780 计算数论

流体力学综述

流体力学综述 奇妙的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受到一系列力和边界条件作用时流体的运动和内部应力的科学。生活中我们与流体力学息息相关,很多貌似很奇怪、很难理解的现象,如河流中沙丘的形成、浴帘效应、杯中水的涡旋等现象,都可以用流体力学的只是来解释 流体力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范围广:大到宇宙中的天体星云,小到人体内的毛细血管大气运动、沙漠迁移、河流泥沙运动、管道中煤粉输送、化工中气体催化剂的运动海水运动(包括波浪、潮汐、中尺度涡旋、环流等)乃至地球深处熔浆的流动,都属于流体力学的研究范畴。 2、研究历史悠久: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000余年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大约与此同时,古罗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这都是人们对于自然的探索与改造。箭弩的发明反映了原始人对箭头的流线型降低摩阻及尾翅的稳定性问题的探索。 3、对整个自然科学贡献大:流体力学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里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相齐名的一个重大科学理论,混沌理论自产生以来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1、流体静力学:主要研究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力和平衡关系。 ? 浮力规律的探讨—阿基米德(十七世纪以前)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他的著作《论浮体》相当详细地讨论了正回旋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研究了不同的高与底的比、具有不同的比重及在流体中处于不同位置时这种立体的性态。 ? 帕斯卡原理(静压传递原理)(1651-1654) 其基本内容是加在密闭液体任何一部分上 const 2g 2 =+g v p ρ 的压强,必然按照其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的著作《论液体的平衡和空气的重力》代表了十七世纪力学发展的里程碑。静压传递原理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在液压千斤顶、液压机等机械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F1/F2(F 为施加的力)=S2/S2(S 指大小活塞的面积) 2、 理想流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流体动力学中主要研究无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在绕过物体时的流动和管内流动规律的一个分支,又称经典流体动力学。这一学科分支的任务是求解流场中的速度、压力分布和物体受力。它忽略了真实流体的粘性和压缩性,也不考虑表面张力,从而大大简化了复杂的流体动力学问题,故常作为近似处理许多工程问题的依据。 牛顿、伯努利、欧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纳维、柯西、泊松、圣维南、斯托克斯、雷诺等科学家对流体力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1687年,牛顿内摩擦定律-第一个系统研究流体力学的人。他所研究的流体我们定义为“牛顿流体”,是指在受力

1动力学系统

PASCO 实验 Experiment 1 Dynamics Cart Accessory Track Set 实验一 动力学系统 Experiment 1 Acceleration and Harmonic Motion 实验1 加速度和简谐振动 Equipment Needed: -Dynamics Carts with Mass (ME-9430) -Spring -Base and Supported rod (ME-9355) -Mass balance -Acceleration sensor -50 Newton force sensor -Motion sensor -Dynamic Cart Track with End stop and Pivot clamp Purpose 目的 The Purpose is to measure the period of oscillation of a spring and mass system on an incline at different angles and compare it to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verify Newton’s Second Law, F=ma. (See Figure 1) 目的是测量不同倾角的斜面上的弹簧和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看图1) Theory 理论 For a mass attached to a spring, the theoretical period of oscillation is given by k m T π 2= 对于弹簧上的物体,振动的理论周期为 k m T π 2= where T is the time for one complete back-and-forth motion, m is the mass that is oscillating, and k is the spring constant. 这里T 是一个来回运动的时间,m 是振动质量,k 是弹簧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