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谈沉潜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语文】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中考复习【语文】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中考复习必备各科目真题及解析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真题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炽.热(chì)殚.精竭虑(dān)觥.筹交错(ɡōnɡ)B.兑.现(duì)含英咀.华(jǔ)面面相觑.(qù)C.吮.吸(shǔn)如火如荼.(tū)有恃.无恐(chí)D.别.扭(biè)垂涎.三尺(xián)良莠.不齐(yǒu)【答案】Cì)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不会给人鹤立鸡群、喧宾夺主的感觉。

B.雷!你轰隆隆的,桀傲不训,响彻云宵,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C.书有的只须读其部分,有的只须大体涉猎、浅尝辄止,否则得不偿失。

D.几个世纪以来,满腹经纶的学者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的奥秘。

【答案】B【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B:桀骜不驯.响彻云霄.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不力原型拔苗助长B.不利原形拔苗助长C.不利原形好高骛远D.不力原型好高骛远【答案】D【解析】可运用排除法。

不利,指的是不好的,没有利的。

不力,指的是没有尽力,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排除BC。

原型是事物的所指,原形是指事物的本身;原型是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排除A。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键词句,划分出层次结构。(2)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
对论据可从论证方法特点入手,或举……、或引……、 或……进行对比,并指出论证了什么。(3)对于结论、
观点、引子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也可以
概括。
【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33《守得安
静,才有精进》2题,P35《敢为时代弄潮儿》3
题,P35《弘毅与人格修养》2题

)→(

方法指导
题型1:分析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XX论点 作答此类题,可遵循如下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或语段),划分层次结构。
(2)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勾画出能揭示论点、
引出主旨或结论的关键词句。 (3)对于结论、观点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
接引用,也可以加以概括。
方法指导
题型2:分析文章(某段)的论证思路 作答此类题,可分三步:(1)通读全文(有时候是 语段),勾画能提示论证方法、能引出主旨或结论的关
②作用:证明“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了我的生命,
就是忠实”这个观点,说服力强。(3分,论证方法1
分,分析2分)
【其他提问方式】本文划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导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33《人,要有五 识》2题,P33《守得安静,才有精进》3题,P35 《弘毅与人格修养》3题,P36《天赋与坚持》3
考点2 文意理解与概括 2. 细读选文第⑤段,简要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重视
深阅读。(3分)
【思路归纳】首先,分析题干,题干要求分析重
视深阅读的原因,据此锁定答题范围为第⑤段,其次,
通读全文,提取要点。先细读选文第⑤段,从倒数第 二句总结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深阅读”可知答案 基本就在此句的前面。最后,总结归纳,从“被无孔 不入、五花八门的信息弄得眼花缭乱”“阅读没有多

【湖南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议论文阅读课件

【湖南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议论文阅读课件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根据(包括 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 问题。 议 1.论据的分类:分事实论据和道理 论 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 文 论 型事例、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 三 据 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 要 谚语、原理、定律等。 素 2.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证明与被 证明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被论 据证明。 3.论据的要求:典型、确凿。
定义: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 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 对比 论 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运 证 论证 用这种方式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 方 明确,给人深刻印象。 法 定义: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 及 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 其 引用 作 明道理的方法。作用:可以增强文章 用 论证 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述带有权威性, 很有说服力。
论 证 方 式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 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 张。立论首先要做到对论述的问 立论 题有正确的主张。观点要鲜明, 论据要充分,有不可辩驳的说服 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 理,合乎逻辑。
议 论 文 结 构
2.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类型: (1)并列式:文 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 并重的。(2)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 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 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 以见其是非美丑,这种构成的层次之间的 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3)层进式: 就是“层层深入”式,它采用层层推进, 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 由小到大、由浅到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4)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类议论文考查 3次,生活思考类议论文考查 2次,读书学习类议论文考查1次。
2.从考点上看,议论文主要有以下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了三人生活的艰难窘迫。这样的天气下,店内的人仍‚像
赶苍蝇似的叫他们走‛,更显得人情的寡淡,渲染出冷漠 无情的气氛。
【答案及评分】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节令。
②着意渲染的寒冷与黑暗与后面的热气腾腾形成对比。
③暗示了“唱歌的人”生活的艰辛。④为表现世人的 冷漠与冷酷营造气氛。(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任 意两点给3分) 【其他提问方式】1. 文章第X段画线句子属于什 么描写?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 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答此题,可采用如下方法: (1)语境推敲法。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确切 意义。如“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玩”
(胡适《我的母亲》)一句中“野蛮的孩子”毫无贬义,
是指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本义),这里 指……(语境义),起到了……的表达效果。
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分析即可。通读句子可知, ‚云层‛与‚墨‛有相似点,‚光芒‛与‚金 龙‛‚丝带‛有相似点,‚落日‛与‚红纱灯‛有 相似点,由此判断句子使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比喻的一般表达效果是使描 写更加生动形象,此处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海之滨 的落日美景,营造出一种愉悦氛围。 【答案及评分】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云 层”比作墨,把云缝里的“光芒”比作“金龙”“丝 带”,把“落日”比作“红纱灯”,生动形象地描绘 了黄海之滨辉煌的落日景象,渲染了一种喜悦的气氛。 (2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 【其他提问方式】1. 有人说第X段画线句子写得 特别好,你觉得好在何处?2. 请赏析文中第X段画线 的句子。
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
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2)句子的结构。如果考查的句子是单句,要分清 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要知道句子有几个 层次,它们相互之间关系是什么。通过确认句子的结构, 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句子的含义。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真题面对面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真题面对面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真题面对面第1类传统文化(7年2考)一、(2017长沙)说明文阅读(共8分)民以“食”为天俞水生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

②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

③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

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

④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

其中,粤莱、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

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

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譬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菜腌制后慢慢食用。

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⑤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

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

这种奥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

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

⑥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

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活动。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方法指导
4. 启示类。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清题。把握 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2)看原文。把 握文章内容主旨。(3)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 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
明了。
第2课时 整体感知与拓展探究
考点1 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选文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3分)
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方法指导
(3)找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来,作者会在 文章的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4)抓关键句。如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5)归纳总结。若以上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逐段分 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题型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 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 (2)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声音对食欲的影响》1题。
考点2 信息提取与概括
2. “PM2.5”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3分)
【思路归纳】首先,阅读题干,锁定答题区域。题
干要求概括‚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阅读全文,
第④段段首‚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 危害极大‛,据此确定答题区域为第④段。其次,筛 选提取有效信息。由‚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 物……从而引发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
方 法 指 导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号,
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已有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 要地表达。 (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定义” 入手。 【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27《红树林鲜为人知 的生态功能》1题,P29《移动支付新方式》1题,P30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18 议论性文本阅读(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选自杂文月刊(选刊版)》2015、02期)
1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4分)
15、第⑵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理解。(3分)
17、阅读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人生致远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4)
【答案】
14、只有心怀崇高信仰和远大目标,具有丰厚的积累,心无旁骛、甘于寂寞,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具体的语境,联系本文作者的观点,从对待名利的态度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本文,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选一观点结合生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院的杂事。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汲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考点:理解Leabharlann 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全文,特别是空格所在段落需要认真读懂,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最合适的句子。第一处属于总起性的句子,通过观察第三、四段,我们可以得知这里应该填入“沉潜需要有一种”的句式,再看后面的论据谢安和诸葛亮都是在一定时候选择沉潜,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出来任职,并且整段反复出现关键词“选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分论点与选择有关,最后给出答案。第二处属于总结性的句子,因此我们应该看前面的论据所表达的观点,再进行总结提炼,前面所写的勾践卧薪尝胆,企鹅拼力沉潜,都属于在压力中让自己沉潜下来,积蓄能量,最后再爆发出来,因此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总结出来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润色,再仿照上一段结尾的句型给出答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pdf 语文版【含答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pdf 语文版【含答案】

B m i U23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述事理,并给人以知识宣传普及的文体。

它通过解释概念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

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及演变等。

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对象与目的分事物性说明文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内容。

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是以苏州园林为说明对象的事物性说明文。

事理性说明文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以花朵呈现万紫千红的颜色为切入点,重点介绍各种花色的成因,科学地说明花的色彩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用的结果。

按语言特色分平实性说明文直截了当地说明所写对象,不夸张、不描写,没有弦外之音。

如:谈家桢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文章语言科学、精确,以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作了客观的说明。

文艺性说明文通过文艺的形式(富有文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如: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使语言生动活泼,以富有文学韵味的语言来传达科学知识。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

说明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说明文因为其说明对象具有事物性特点,故而事物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容易把握。

而事理说明文着重于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其说明内容相对抽象,故而说明对象比较难以把握。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一般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从物质基础、物理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等角度,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科学解释,遵循了事物本身的条理性。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实用文阅读复习课件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实用文阅读复习课件

[2010(19题) ……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

作比较
说服力。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
[2014(16题) 特征(道理), 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 举例子 通过举……的例子,真实有力地说明了……
[2015(18题) 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 ] 力。
方 法 指 导
【其他提问方式】1.选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 2.文章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方 法 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可遵循如下解题步骤: 首先,读题干。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这样有利于锁 定范围,明确答题方向。 其次,通读原文,完成三个任务:①了解文章大意,即 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② 给段落标上序号,小结段意,将它们归纳概括。③给重要句 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理解指代词的含义,我们要做到六个字:明确、辨认、归纳。
①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少可多,可以指 代一个词、一个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这些都要根据具体的 语言环境来确定)。 ②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在上下文中没有
固定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前,二是指代内
【实战链接】见精练版P29《植物的“五官”》第1 题;P30《动物的弄虚作假》第1题;P32《“新视野”号 揭起冥王星神秘面纱》第1题。
考点3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6年4考)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
经受 恶劣的环境条件。 【思路归纳】解答此题,首先判断加点词能否删去, 一般来说是“不能删去”;其次分析“通常”一词在本 句的作用,“通常”表示一般、惯常之意,起限制作用, 说明大多数情况下数据记录仪是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2015~2017)第1类热点关注一、(2017衡阳)【见课时讲解2】二、(2017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需要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 ℃;第二要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海底大陆坡上段、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谈沉潜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谈沉潜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

(’15长沙改编)议论文阅读。

(6分)谈沉潜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渐渐浮起。

所以,沉潜就成了一种人生艺术。

沉潜,需要有一种智慧的选择。

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

他没有选择借助家庭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

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

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

又如【甲】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芳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

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

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除的杂事。

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

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吸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

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

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

如【乙】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

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

企鹅如此,人亦如此,只有顶住压力,积蓄能量,才能破水而出,成就梦想。

(原文有删改)【文章解构】。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四议论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四议论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四议论文阅读练习(含答案)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2015~2017)第1类哲思启迪一、(2016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8分)平常之心①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能够保持如此镇定的人必怀有一颗平常之心。

②“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而保持着一颗无价的平常之心。

淡泊名利的陶渊明在罢官之后,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面对人生和自然的风风雨雨,只轻轻一挥手,便“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风流人物不单凭借他们骄人的才华引人瞩目,而他们坦然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的心态更令世人佩服。

③伟大之人尚有一颗平常之心,何况我们平凡之辈呢?有人将人生比作是一场游戏,想“游戏人间”。

殊不知,即使是游戏,也应遵循游戏规则,否则“游戏”只会不欢而散。

对待人生的每一条规则,我们都须保持平常之心,比如成功与失败。

人生不可能一成不变,朝来暮去,潮起潮落,有的人在鲜花和掌声中飘飘然而欲仙,有的人在孤寂与失意中自甘沉沦。

其实,一切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经历的偶然和必然,在成与败面前拥有一颗平常之心,只要心中的原野没有冬季,即使冰封万里又算得了什么?迎着黎明的朝阳开始新的每一天,摆脱内心的浮躁与迷惘,给自己营造起温馨的心灵港湾,让自己平静坦然。

④荣氏集团的奠基人荣德生先生从一名学徒做起,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实业巨子,拥有亿万财富,而在他的居室里却挂着一幅亲书的横幅:“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这是何其平常而又不寻常啊!德国前总理科尔,在任时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他从任上退下来后,自愿去做了一位花工,并且做得认认真真,平心静气。

没有一颗对待生活和事业的平常心,能达到这种境界吗?⑤平常心不是知足常乐,不是随遇而安,而是乐观自信、坦然宽容、谦虚清醒、平和释然。

保持一颗平常心,会给我们以勇气和力量,帮助我们在人生征途上一路走好。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40《康 熙字典》第2题;P40《火车上的故事》第3题;
P42《别把我当陌生人》第2题;P43《抓痒痒》
第2题;P44《美好的约定》第3题;P46《清澈
的声音》第4题。
考点4 句子的含义与赏析 4.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2分)
【其他提问方式】1. 结合上下文,解释句子中加点的
词语。
2.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角度,指出加点词语的用法及其 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
(1)①词语的含义:解题的一般规律为:明确词语原义 →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 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其他提问方式】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
解。
方法指导
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①从表达方式入手。描写,可使人、景、物表现得细致生 动,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传神。议论,点明事件的 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抒 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 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具体的知识见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
祺曾经居住的环境,表面上是说外面风大雪大,实际上 是为了突出汪曾祺在此遭受了许多难以想象的痛苦,从
侧面反映了汪曾祺的乐观、豁达,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汪
曾祺老人被下放的悲惨遭遇的同情。最后,结合修辞手 法及其作用,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思路归纳】“蛮横”“肆虐”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从
侧面表现了汪曾祺的乐观、豁达,体现出作者对汪老被下 放到沽源县劳动遭遇的痛惜。(2分)
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孤独,
从塞外凛冽的寒风中快乐地朝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 仅是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 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确定使用的是反问的 修辞手法,然后指出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

【湖南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28《消化一 块口香糖要多久?》第1题;P29《声音对食欲的影 响》第1题;P33《移动支付新方式》第1题。
2020/7/6
9
考点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结合文意分 析其作用。(2分) 【思路归纳】作答此题,应首先判断语段使用的说明 方法,抓住第②段的关键词“对比之下”,不难看出 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次分析该说明方法的作 用,作比较的作用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所强调事 物的特点,答题时要联系文章的具体语句分析。这里 即是通过我国“正”字计数法和苏格兰公投画竖杠计
打比方 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 (道理), 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
引资料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名言、谚语、谜语等,生动 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 增强了说明的权威 性、趣味性。
作诠释 具体解释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15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28《睡 眠与肥胖症》第1题;P28《消化一块口香糖要 多久?》第2题;P29《声音对食欲的影响》第3 题。P30《关于微波炉的那些传言》第2题;P31 《动物的弄虚作假》第3题;P32《微环境污染》 第2题。
考点4 拓展探究
2020/7/6
3
常常考考考点分考课时点突破分课时突破
第1课时
2020/7/6
4
考点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 为什么人们称赞“正”字计数法是“高大上”的计数方
法?(2分)
【思路归纳】此题考查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答题
时首先通读全文,紧扣重点段落概括。找到体现“高
大上”特征的第②⑤⑥⑦段,概括时可以找到每段的
2020/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长沙改编)议论文阅读。

(6分)
谈沉潜
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渐渐浮起。

所以,沉潜就成了一种人生艺术。

沉潜,需要有一种智慧的选择。

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

他没有选择借助家庭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

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

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

又如【甲】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芳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

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

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除的杂事。

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

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吸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

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

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

如【乙】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

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

企鹅如此,人亦如此,只有顶住压力,积蓄能量,才能破水而出,成就梦想。

(原文有删改)【文章解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