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精品课件完美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精品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fe0740cfc789eb162dc86c.png)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 “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 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 “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新长征
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 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 语, 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 前进,更前进。•恰如我们学习 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 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啊!
作者简介
毛泽东是 我国第一代领 导人核心,是 我国著名的革 命家、外交家、 诗人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简称。七律是律诗 的一种,每首8句,每句7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包括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 尾联。
我读《长征》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体会远征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 红军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8座大山 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 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 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 过了半个地球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 就是——远征。
课后探究
•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 •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课外作业
1、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 绘长征的诗词。 2、课外阅读《沁园春 雪》(数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清平乐 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
3、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 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 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 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13462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a.png)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感悟精神
红军的身上有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概括
课文中心思想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5 七律.长征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著名 的诗歌——《七律·长征》。
背景简介
长征背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远征,是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1934年至1936年间,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
历经艰难险阻,翻越了十八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四条大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
平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文: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一切艰难困苦,他 们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品读诗歌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
译文: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 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 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句,共四句,形成七个音节的规律。这种体裁富有节奏感
,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
“长征”是这首诗的诗题,是指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 军队的围追剿,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这两个 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七律长征这一题目。
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
七言律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难在何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精品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05d13158fafab069dc027f.png)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常,不放在眼里。
句意:红军不怕远途征战的艰难险阻,把 翻过千座山渡过万条河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
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山势高大、险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山。
句意: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 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 高耸险峻、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 脚下滚过的泥丸。
红军飞夺泸定 桥的惊险悲壮。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巧渡金沙江 后的欢快心情。
对比
说说你对“暖”的理解。
◇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们的 心情怎样? (心潮澎湃,暖洋洋)
◇你们感受到毛主席与红军怎样的心情呢? (喜悦,欢欣鼓舞)
金沙江两岸峭壁陡立,水流湍急, 惊涛骇浪,但红军战士巧妙地渡过了, 所以感到了“暖”。
初读诗歌,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l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nɡ bó
wán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yá
dù
su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律崖渡索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了解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了解文体,掌握朗读节奏。
·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七
五岭——腾
律
乌蒙——走
长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征 (分述) 大渡河——寒
岷山——喜
三军过后——尽开颜
革大 命无 乐畏 观的 主英 义雄 精气 神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课件(共6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课件(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b1f1bedd88d0d233d46a81.png)
5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这 首 诗 写 于 1935 年 10 月 ,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 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 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 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 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 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提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 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 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 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 腾越五岭
征 疾跨乌蒙
难 巧渡金沙江
图 ”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 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 大无畏精神。)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 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 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
喜
夺
踏
泸
岷
定
山
桥
雪
1.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般的 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 革命史实。
2.正确处理叙事与抒情的关 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互动分析结构 小结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 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这 首 诗 写 于 1935 年 10 月 ,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 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 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 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 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 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提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 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 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 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 腾越五岭
征 疾跨乌蒙
难 巧渡金沙江
图 ”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 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 大无畏精神。)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 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 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
喜
夺
踏
泸
岷
定
山
桥
雪
1.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般的 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 革命史实。
2.正确处理叙事与抒情的关 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互动分析结构 小结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 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七律长征》(13张ppt)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七律长征》(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4977e3a58da0116c1749a5.png)
•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 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 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
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
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乌蒙磅礴
金 沙 江
大 渡 桥 铁 索 寒
飞夺泸定桥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柳亚子先生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政治家和 革命家,伟大的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 于一体的领袖人物。”
姚雪垠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是革命浪漫 主义诗歌的典范,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 挥到极致,而且从内容到形式十分统一和完美,可以称之为艺术精 品。”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课件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七律·长征
毛泽东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长征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5课 七律·长征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08816149649b6649d7473b.png)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 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 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 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 效果,而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夸大或缩小。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 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 实还是在夸张。 (3)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 免歪曲事实。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试着把下面的句子 改成夸张句。
运用示例:
(1)他的心眼真小。 _____他__的__心__眼__小__得__像__针__鼻__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饿极了。 ____他__饿__得__能___把__一__头__大__象__给__吃__下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这橘子真酸。 ____这__橘__子__酸___得__我__牙__都__快__掉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 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 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 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 效果,而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夸大或缩小。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 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 实还是在夸张。 (3)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 免歪曲事实。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试着把下面的句子 改成夸张句。
运用示例:
(1)他的心眼真小。 _____他__的__心__眼__小__得__像__针__鼻__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饿极了。 ____他__饿__得__能___把__一__头__大__象__给__吃__下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这橘子真酸。 ____这__橘__子__酸___得__我__牙__都__快__掉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七律·长征》 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七律·长征》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788642b84ae45c3b358c99.png)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写
yá
dù
suǒ
崖渡 索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wēi yí
逶迤
wán
泥丸
páng bó
磅礴
mín
岷山
读诗歌
七律·长征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录 音 朗 读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 的革命历程中,有一个伟大的壮 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 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 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 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 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 长征,北上抗日。
注 意 停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顿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韵 味 朗 诵
这是一 首七律诗, 每句七个字, 在节奏上是 每句四顿。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座山岭,即越
城岭、大庾岭, 小浪花 气势雄伟
骑田岭,都庞岭
、萌渚岭,在江
西、湖南、两广 四省边境。
乌蒙山
小泥球在
脚下滚过
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写
yá
dù
suǒ
崖渡 索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wēi yí
逶迤
wán
泥丸
páng bó
磅礴
mín
岷山
读诗歌
七律·长征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录 音 朗 读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 的革命历程中,有一个伟大的壮 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 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 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 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 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 长征,北上抗日。
注 意 停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顿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韵 味 朗 诵
这是一 首七律诗, 每句七个字, 在节奏上是 每句四顿。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座山岭,即越
城岭、大庾岭, 小浪花 气势雄伟
骑田岭,都庞岭
、萌渚岭,在江
西、湖南、两广 四省边境。
乌蒙山
小泥球在
脚下滚过
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质课件(共76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质课件(共7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eea359eff9aef8951e063d.png)
从“寒”字中能读出什么呢?
对泸定桥险恶自然环境的烘托;强渡 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对死去的英勇战士的 悼念;体现出长征的惊险悲壮;体会到红 军战士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 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心的心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开颜”收尾有什么好处?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 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A
)
··
A.高耸入云的山崖。
B.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的样子。
二、课内阅读。
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用的词是“_逶__迤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 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磅__礴__”;可五岭在 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腾__细__浪__”,乌蒙山也 只不过是“__走__泥__丸__”。
三、诗词积累。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课后作业
1. 背诵全诗。 2.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
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 感态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5 七律·长征
攀五岭
越乌蒙山
夸张(扬)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抑) 扬抑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可以看 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战胜困 难的大无畏精神。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暖”“寒”这两个字的妙处在哪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比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 快心情。“寒”字则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 的惊险悲壮。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当 时的天气情况,又写出了红军的心理感受。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1417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e.png)
高耸入云的山崖。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怎样理解诗句中 的“寒”? 形势严峻,令人心生寒意。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 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 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 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 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 的寒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 析“ 暖” 和“寒”的妙处。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 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 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 的神勇无比。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
江后的欢乐心情。
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岷山千里皑皑白雪,要翻越它是多么 的难呀。面对千里岷山毛泽东是怎样说的 呢?(读诗句)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 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 迹,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几个 省,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翻雪山,过草地,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 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也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 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毛主席回顾所经 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结构图示
腾越五岭
七 律
渡金沙江
长 征
飞夺泸定桥
乐观精神
喜踏岷山雪
随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都。 1. 三军过后尽开颜。( E ) 2.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C ) 3.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A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件3套(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件3套(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76f1a40011ca300a6c39080.png)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拍
横
以动写静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后 愉悦的心情)。
寒: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 惊险悲壮)。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 胜利在望,诗中又是怎样描述的?
尾联 红军队伍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承上启下
是对首联的回应。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 个都笑逐颜开。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 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 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造句:这个地方绝壁峭岩,碧水湾湾,青山逶 迤,景色如画。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造句:祖国的锦绣河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 后愉悦的心情)。
寒: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惊 险悲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 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 小的波浪。
夸张 对比
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 脚下,就像是滚动的小泥丸一样。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颈联
第5、6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高耸入云的山崖。
5.七律·长征
课时1
本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重点) 2.学习长征中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难点)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7e28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6.png)
朗读诗歌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 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 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 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 尾联。
朗读诗歌 七律 lǜ
岷 mín 山
逶迤(wēiyí) 磅礴 (pángbó)
• 远征难 只等闲 腾细浪 走泥丸
• 云崖(yá)暖 铁索寒 千里 雪 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读通文意
比喻 夸张
动态化的描写
读通文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比喻、对偶 和 夸张 的修辞手法, 用极具想象力的比喻,将连续不断的五岭比高作山江里河里腾 起的细浪,将翻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作走过小小 的 泥丸,写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与“雄气势和藐视 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这种动(态的描)写使静止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
“暖” 既指红军渡江时的气候(五月,天热),
。“寒”既写出
了铁索的冰凉,
,让普通人
胆寒。一“暖”一“寒”,奇妙相对,既表达了红军渡
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
魄,红军的神勇跃然纸上。
一“拍”一“横”一动一静。
尾联
因为胜利在望,眼中风雪交加的道路也变 得美不胜收点了
的山变成运动的物细细象,产生了自然景象与运动迁移 中的红军相互融会、浑然一体的效果。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 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颈联
意思: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 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 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 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 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2019部编)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30张ppt)
![(2019部编)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e16406f5335a8103d2202b.png)
巩固练习
• 1.五岭逶迤腾细浪,
• 意思: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 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 像在脚下翻腾的小细浪。
• 2.乌蒙磅礴走泥丸。
• 意思:乌蒙山高大雄伟,气 势磅礴。可在红军眼里就像 在脚边滚动的泥丸。
•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意思:暖,说明红军巧渡金沙的欢快 心情。
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
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 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 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 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 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 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 陕北革命根据地。
注释
• 红军不畏惧远征的艰辛, • 千山万水化做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 五座大山蜿蜒起伏只如水面荡起小小的波浪, • 高峻,挺拔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悬崖,让人感到温暖, • 大渡河上横跨着由所剩无几的几根铁索支撑的桥,
寒气逼人。 • 更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 三支军队路过了这里都露出了长征以来第一次笑
•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
难:艰难险阻
•
暖:温暖
•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
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
5 七律长征课件(共31张PPT)
![5 七律长征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1e31d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1.png)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板书设计
·
总起——远征难→只等闲
七
五岭——腾
律
乌蒙——走
长 征
分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总结——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拓展延伸
毛泽东诗词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 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 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 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 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 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 出发,开始了长征。他们历经艰险,跋山涉 水,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 十几个省份,最后顺利到达目的地。
七律•长征
学习任务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学习提示: 欣赏歌曲《七律•长征》,体 会诗歌传递的情感。
金沙水拍云崖暖,歌曲给我们传递了怎样 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感情?听了歌曲,你 更喜岷山千里雪,有什么感受?
三军过后尽开颜。
hénɡ (横幅)
横
hènɡ (蛮横)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 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 是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 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 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 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板书设计
·
总起——远征难→只等闲
七
五岭——腾
律
乌蒙——走
长 征
分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总结——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拓展延伸
毛泽东诗词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 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 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 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 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 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 出发,开始了长征。他们历经艰险,跋山涉 水,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 十几个省份,最后顺利到达目的地。
七律•长征
学习任务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学习提示: 欣赏歌曲《七律•长征》,体 会诗歌传递的情感。
金沙水拍云崖暖,歌曲给我们传递了怎样 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感情?听了歌曲,你 更喜岷山千里雪,有什么感受?
三军过后尽开颜。
hénɡ (横幅)
横
hènɡ (蛮横)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 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 是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 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 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 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六年级上册语文PPT优秀课件-第5课: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23张)
![六年级上册语文PPT优秀课件-第5课:七律 长征|部编版 (共23张)](https://img.taocdn.com/s3/m/a50f62430975f46526d3e14c.png)
金 沙 江
9 、 大 渡 桥 铁 索 寒
金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大渡桥横铁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 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 形象。
承 上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启
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岷山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 1、诗朗诵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为
乌蒙磅礴走泥丸。 理 解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上承“万水”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 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 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等闲:寻常、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
··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
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十 送 红 军
让我们唱着这首歌,带着对英雄的崇敬, 再次走进课文。关词语。
第一课时
毛泽东(1893-1976年)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
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 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 《沁园春·雪》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 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大渡河上有一座铁索桥,名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片段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队伍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 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 开朗,个个喜笑颜开。
初读课文后,你觉得红军战士是怎样的人?
不怕牺牲、勇 敢的大英雄。
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湍急的金沙江,汹涌 的大渡河……都在向人们倾诉,这是一场跋涉千山万水 的远征,可毛主席却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 等闲”,多么豪迈,多么豁达,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 读读这首诗。
思考:这首诗总共 几行?每行几个字?
诗的题目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像这样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的诗叫七言律诗, 简称七律。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七律·长征
读好停顿, 读出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它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史诗,一个传扬世 界的神话。它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对长 征有哪些了解?(讨论交流)
长征
1934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 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 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 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 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 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再读后面诗句,说说诗中提到 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弯弯曲曲延续 不绝的样子。
气势盛大。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诗意:五岭山脉绵延千 里,高大绵亘,在红军 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 的细小的波浪。
诗意:险峻的乌蒙 山在红军战士的脚 下,就像是一个小 泥球一样。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
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
和乐观精神。
课堂演练 一、填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七律( lù ) 云崖( yá ) 等闲( xián ) B.迤逦( yí ) 逶迤( yí ) 铁索( suǒ ) C.长征( zhēnɡ ) 磅秤( bànɡ ) 磅礴( pánɡ ) D.岷山( mín ) 蒙骗( ménɡ ) 乌蒙( ménɡ )
wēi yí
páng bó
wán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写字
lǜ
yá
dù
suǒ
律崖渡 索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yá 这里是两个“土”
崖
suǒ 这里不是 “系”,是“糸”
(课后第二题)
颈联
高耸入云的山崖。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怎样理解诗句 中的“寒”? 每次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 面,都能感受到当时形势的严峻, 令人心生寒意。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 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 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课后第二题)
说一说: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 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索
整体感知
红军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穿越了11 个省,翻过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余里。面对千难万险,毛泽 东这样写道:
首联
寻常平常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他们把经 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词语积累(形容困难多、艰险多的词语)
万水千山 千辛万苦 山高水险
同桌交流:自由朗读诗句,画 出让自己感觉到“只等闲”的词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千里的五岭,气势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 眼里又成了什么呢?
细浪 泥丸
五细岭浪逶迤
乌蒙泥磅丸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
对比
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乐观的英雄气概。 (课后第二题)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 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 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 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 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 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 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
拓展延伸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 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 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 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 挺进时,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 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 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 艰难险阻的精神。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诗在全 文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 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 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 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 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