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实验课件:神经系统课2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222797284ac850ac02421e.png)
行
总结 表12-至2大脊脑髓皮层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纤 2.脊髓小脑束 维 束 3.脊髓丘脑束
将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深感觉信息经小脑传至大脑皮层,与 运动和姿势的调节有关
感觉传导通路的重要部分,传入后根的痛温觉、触压觉分
别经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上传至丘脑,进而上传至大脑皮
层
下 1.皮质脊髓束
行
的 2.红核脊髓束 纤
结构
功能
前角 主要参与躯干和四肢的运动支配
后角 参与感觉信息的中转
侧角
灰质 连合
C8-L2侧角:脊髓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血管、内脏及腺 体的活动 S2-4:脊髓副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
灰质前连合:主要为左右相互交叉的痛、温觉纤维及 一部分触觉纤维 灰质后连合:连接两侧后角
结构
功能 脊髓
上 1.薄束与楔束 传导深感觉、皮肤的精细触觉至薄束核和楔束核,进而传
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脑
1)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 楔束核 中缝核 下橄榄核 黑质 红核
脑
2.白质—纤维束构成
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脑束 三叉丘系
脑
下行纤维束 皮质延髓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脑
3.网状结构
脑
3.网状结构
功能: 1)对睡眠觉醒和意识状态的影响 2)对肌张力的调节 抑制区 易化区 高位中枢 去大脑强直
脑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产生加压素、催产素、促垂体激素,释放入血, 进而调节内分泌活动和内脏活动。
脑
下丘脑主要功能
1)神经内分泌中心 2)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3)通过与边缘系统的联系,参与对情绪 活动的调节 4)与人类昼夜节律的调节有关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结构2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结构2](https://img.taocdn.com/s3/m/3a5b984ced630b1c58eeb517.png)
前联合交叉后上升止于丘脑,传导对侧的粗略触压觉。 ⑨ 皮质脊髓前束:来自同侧大脑皮质,经白
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⑩ 网状脊髓束:起于脑干网状结构,与前角
细胞联系,调节肌张力。
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 中继站,能把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和效应 器:
脑→脊髓→效应器 感受器→脊髓→脑 2、反射机能: 浅反射、深反射和内脏反射。
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大多数脊神经组成了三个主要的神经丛,即颈丛、 臂丛和腰骶丛。
颈丛:起源于C1-C4脊神经,其分支支配舌骨的 肌肉,以及颈部和头后部的肌肉。颈丛一个中央的 分支是支配横膈膜的膈神经,与呼吸的调节有关。
臂丛:起源于C5-T1脊神经,形成5个主要的神 经分支,分布支配上肢和肩部肌肉。
12 对脑神经记忆口诀:
1嗅、2视、3动眼; 4滑、5叉、6外展; 7面、8听、9舌咽, 10迷、11副、12、舌下泉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 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基 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
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状核前端粗、 尾端细,弯曲并环绕丘脑;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 脑的外侧,又分为苍白球与壳核。
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 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
大脑皮层的组织结构:
分 子 层:水平细胞,水平纤 维, 星形细胞。
外 粒 层:星形细胞,小锥体 细胞。
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⑩ 网状脊髓束:起于脑干网状结构,与前角
细胞联系,调节肌张力。
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 中继站,能把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和效应 器:
脑→脊髓→效应器 感受器→脊髓→脑 2、反射机能: 浅反射、深反射和内脏反射。
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大多数脊神经组成了三个主要的神经丛,即颈丛、 臂丛和腰骶丛。
颈丛:起源于C1-C4脊神经,其分支支配舌骨的 肌肉,以及颈部和头后部的肌肉。颈丛一个中央的 分支是支配横膈膜的膈神经,与呼吸的调节有关。
臂丛:起源于C5-T1脊神经,形成5个主要的神 经分支,分布支配上肢和肩部肌肉。
12 对脑神经记忆口诀:
1嗅、2视、3动眼; 4滑、5叉、6外展; 7面、8听、9舌咽, 10迷、11副、12、舌下泉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 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基 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
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状核前端粗、 尾端细,弯曲并环绕丘脑;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 脑的外侧,又分为苍白球与壳核。
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 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
大脑皮层的组织结构:
分 子 层:水平细胞,水平纤 维, 星形细胞。
外 粒 层:星形细胞,小锥体 细胞。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f479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9.png)
二、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的电 位变化
化学突触的信息传递,由于突触前神经元
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分布着不同的 受体因此突触的信息传递比神经—肌肉接头部位 复杂得多。不同的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引起 突触后膜去极化,这种局部的去极化电位就称为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也可以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 这种局部电位就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同一递 质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亚型,也可以引起两种不同 的电位变化。
四、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
(一)、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
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 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 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完成 信息传递的特定的化学物质。
2.确定神经递质的条件
u突触前神经元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前体物
质和酶系 u存储、释放、扩散 u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特定的效应 u有中止机制 u有递质的拟似剂和受体拮抗剂。
符合上述5个条件,方能定为神经递质。
目前已知递质有几十种
3. 神经递质的代谢 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 释放、清除及再利用。 4. 神经递质的转运体 递质的转运体不仅存 在于突触前膜,而且存在于囊泡膜上。转 运体转运递质的方式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需要与Na+的耦联。 5. 神经调质 也是由神经元合成的化学物质 , 也作用于特定受体,但不直接传递信息,只 起调节信息传递效率的作用, 称为神经调质。
2~5 10~25
Aδ
0.1~1.3 1
C
3.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u 双向传导 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构成回路。 u绝缘性
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8ad1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0.png)
神经影像学方法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通过检测大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反映大脑功能活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显示大脑代谢活动。
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
记录大脑电生理指标,反映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状态。
神经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因表达分析
运用PCR、基因芯片等技术检测神经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
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06
神经系统研究方法与技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神经解剖学方法
组织切片技术
01
通过制备脑组织切片,观察神经细胞的形态、排列和连接。
染色技术
02
利用特异性染色剂标记神经细胞或组织,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
究。
三维重建技术
03
。
自主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
在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当机体遇到紧急情况时,交感神经系统 会迅速调动身体各器官的潜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主要在安静状态下调节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保持身体内部的平衡状 态。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自主神经变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PPT课
件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及其生理机制 • 神经系统研究方法与技术
目录
CONTENTS
01
神经系统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22d8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7.png)
白质结构
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由各种不 同的神经纤维束构成,包括皮质脊髓 束、皮质脑干束、脊髓丘脑束等。
神经根
神经根定义
神经根是由脊髓发出的许多神经 纤维束组成的集合,它们负责将
信息传递到身体的不同部位。
神经根结构
每个神经根都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神 经纤维组成,这些纤维来自脊髓的 不同部分,并终止在不同的身体部 位。
运动功能
总结词
运动功能是指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支配和控制,以实现身体 的自主运动和姿势调节的能力。
详细描述
运动功能主要依靠大脑皮层和小脑的运动区来实现,这些区 域通过发出神经冲动来控制骨骼肌的收缩和松弛,从而产生 各种运动和姿势。运动功能对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活动和 行为表现至关重要。
自主神经功能
下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是指从大脑皮层到 肌肉的传出纤维。它通过前角细 胞传递运动指令,支配肌肉的活
动。
上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从大脑皮层到 脊髓的运动传导纤维。它传递大 脑皮层的运动指令,通过脊髓到 达前角细胞,控制肌肉的活动。
自主神经传导通路
• 自主神经传导通路概述:自主神经传导通路是负责调节内脏器 官活动的路径。它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通过调节内 脏器官的活动来维持身体的内环境平衡。
责处理信息。
小脑
小脑皮质
小脑核
小脑皮质是构成小脑的主要部分,分为三 个叶:前叶、后叶和扁桃体。小脑皮质主 要负责协调自主运动的控制和平衡。
小脑核是小脑内部的神经核团,分为四个 部分:前庭核、网状核、齿状核和红核。 这些核团主要与运动的协调和平衡有关。
小脑白质
小脑灰质
小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连接小脑 的不同部分,传递运动指令和感觉反馈。
2024版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2024版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375d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b.png)
9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与通讯
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网络
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神经元之间的 连接与通讯,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
大量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连接形成网络, 实现信息的整合、加工和传递。
电突触
通过直接传递电信号实现神经元之间 的连接与通讯,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2024/1/26
10
2024/1/26
03
CATALOGUE
解剖学神经系统 ppt课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与突触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
2024/1/26
01
CATALOGUE
神经系统概述
3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024/1/26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药物、改善 循环药物等)、物理治疗(如针灸、 按摩等)、手术治疗(如神经修复 或移植等)。
14
2024/1/26
04
CATALOGUE
运动神经系统
15
运动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01
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发出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
行为学实验
设计和实施行为学实验,研究神 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5
神经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药物筛选技术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能够影响 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研究药物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 机制。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与通讯
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网络
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神经元之间的 连接与通讯,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
大量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连接形成网络, 实现信息的整合、加工和传递。
电突触
通过直接传递电信号实现神经元之间 的连接与通讯,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2024/1/26
10
2024/1/26
03
CATALOGUE
解剖学神经系统 ppt课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与突触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
2024/1/26
01
CATALOGUE
神经系统概述
3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024/1/26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药物、改善 循环药物等)、物理治疗(如针灸、 按摩等)、手术治疗(如神经修复 或移植等)。
14
2024/1/26
04
CATALOGUE
运动神经系统
15
运动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01
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发出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
行为学实验
设计和实施行为学实验,研究神 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5
神经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药物筛选技术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能够影响 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研究药物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 机制。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e6b8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3.png)
感觉 大脑半球 感觉 间脑 运动 中脑上丘
Ⅳ滑车神 运动 中脑下丘 经
Ⅴ三叉N: 混合 脑桥中部
Ⅵ外展神 经
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
Ⅸ舌咽神 经
运动 脑桥
混合 脑桥中下 部
感觉 脑桥及延 髓
混合 延髓
分布
功能
鼻腔上部黏膜;
视网膜
眼的上、下、内直肌、下 斜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眼上斜肌
嗅觉 视觉 眼球运动;提上睑 缩瞳孔、调节晶状体凸度
(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
7
脊髓各节段横切面
分层: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接受丘脑的投射 内锥体细胞层:皮质输出主要发自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
54
基底核 basal nuclei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 协调肌肉运动 • 维持身体姿势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杏仁体
55
尾状核 头、体、尾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56
内囊
尾状核头 豆状核 屏状核 背侧丘脑
34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核)
(薄束核) (楔束核)
35
2、间脑
位置:大脑和中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 组成: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
Hale Waihona Puke ①丘脑:位 置: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两侧丘脑之间的缝隙 为第三脑室。
Ⅳ滑车神 运动 中脑下丘 经
Ⅴ三叉N: 混合 脑桥中部
Ⅵ外展神 经
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
Ⅸ舌咽神 经
运动 脑桥
混合 脑桥中下 部
感觉 脑桥及延 髓
混合 延髓
分布
功能
鼻腔上部黏膜;
视网膜
眼的上、下、内直肌、下 斜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眼上斜肌
嗅觉 视觉 眼球运动;提上睑 缩瞳孔、调节晶状体凸度
(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
7
脊髓各节段横切面
分层: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接受丘脑的投射 内锥体细胞层:皮质输出主要发自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
54
基底核 basal nuclei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 协调肌肉运动 • 维持身体姿势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杏仁体
55
尾状核 头、体、尾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56
内囊
尾状核头 豆状核 屏状核 背侧丘脑
34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核)
(薄束核) (楔束核)
35
2、间脑
位置:大脑和中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 组成: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
Hale Waihona Puke ①丘脑:位 置: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两侧丘脑之间的缝隙 为第三脑室。
人体解剖学之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之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3c89e9fd0a79563d1e7254.png)
后根 前根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交感干神经节
骨胳肌 运动终板
二、颈丛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C1-4前支 (二)颈丛的分支
枕小神经
浅皮支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耳大神经
1.枕小神经 (C2) 2.耳大神经 (C2-C3)
颈横神经
3.颈横神经 (C2-C3) 锁骨上神经
(颈皮神经)
4.锁骨上神经 (C3-C4)
腓骨长,短肌 腓浅神经 L5,S1
股二头肌
坐骨神经 S1
小腿三头肌 胫神经
S1,S 2
(三)临床常用检测的肌肉运动及其节段神经支配
上肢神经定位诊断所检测的运动相关肌肉及神经支配
运动
肌名称
神经
神经节段
肩外展 屈肘 桡侧伸腕 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屈指 拇指外展
三角肌 肱二头肌 桡侧腕伸肌 肱三头肌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拇短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
腋神经 肌皮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血-神经屏障: 存在于神经内膜毛细血管 壁的水平
三、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纤维溃变 顺行溃变 逆行溃变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第一节 脊神经 一、概 述
(一)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分
前根—运动 后根—感觉 脊神经节
一、神经节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背根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
387 18-1
二、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构成神经 神经膜
神经内膜 神经束膜 神经外膜
髓鞘:由施万细胞的 突起卷绕神经元轴突 多层
神经的血管 ①外来系统
交感干神经节
骨胳肌 运动终板
二、颈丛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C1-4前支 (二)颈丛的分支
枕小神经
浅皮支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耳大神经
1.枕小神经 (C2) 2.耳大神经 (C2-C3)
颈横神经
3.颈横神经 (C2-C3) 锁骨上神经
(颈皮神经)
4.锁骨上神经 (C3-C4)
腓骨长,短肌 腓浅神经 L5,S1
股二头肌
坐骨神经 S1
小腿三头肌 胫神经
S1,S 2
(三)临床常用检测的肌肉运动及其节段神经支配
上肢神经定位诊断所检测的运动相关肌肉及神经支配
运动
肌名称
神经
神经节段
肩外展 屈肘 桡侧伸腕 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屈指 拇指外展
三角肌 肱二头肌 桡侧腕伸肌 肱三头肌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拇短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
腋神经 肌皮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血-神经屏障: 存在于神经内膜毛细血管 壁的水平
三、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纤维溃变 顺行溃变 逆行溃变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第一节 脊神经 一、概 述
(一)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分
前根—运动 后根—感觉 脊神经节
一、神经节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背根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
387 18-1
二、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构成神经 神经膜
神经内膜 神经束膜 神经外膜
髓鞘:由施万细胞的 突起卷绕神经元轴突 多层
神经的血管 ①外来系统
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6a85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6.png)
随意运动与不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
指意识可以控制的运动,如走路、跑 步、写字等。这类运动受到大脑皮质 的直接控制,通过运动传导通路将指 令传递给效应器。
不随意运动
指不受意识控制的运动,如心跳、呼吸、 消化等。这类运动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调节 内脏器官和血管的活动。
运动协调与平衡控制
边缘系统
与情绪、记忆、自主神经 系统调节等功能密切相关。
小脑的结构与功能
小脑皮层
由浦肯野细胞和分子层、 颗粒层构成,负责运动协 调、平衡和精细动作控制。
小脑深部核团
参与运动调节和感觉信息 的处理。
小脑连接
通过小脑上脚、中脚和下 脚与大脑、脑干和脊髓相 连,实现运动控制和感觉 信息的传递。
脑干的结构与功能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 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 等。
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负责将中枢 神经系统的指令传达到身体各个部位, 同时将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传回中 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具有接 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包括 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结构。
脑神经的组成
脑神经共有12对,它们连接着脑 的不同部位,并分布到人体各个
器官和组织中。
脑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的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头面 部、颈部、胸部、腹部等。
脑神经的功能
脑神经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 和运动,以及内脏器官的活动,如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面部表 情肌运动等。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压力觉 压力觉是指对作用于皮肤或深部组织的机械性压力刺激的感知。压力感受器能够感知不同强度和形式的 压力刺激,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进行处理和识别。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336ea09ec3d5bbfd0a7498.png)
2、 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儿茶酚胺类递质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
多巴胺 肾上腺素能纤维: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以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元。 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
合的受体。
2、中枢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导:沿一个方向单向传导 2)传导延搁:突触传递时间较长 3)中枢兴奋的扩散和集中
*
39
18
二、外周神经系统
联系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神经纤维 和神经节所组成,
神经呈白色带(索)状结构。
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
共有12对,多数从脑干发出,经颅骨孔
出颅腔。
书:p159 表2-5
*
39
19
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 Ⅰ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Ⅷ 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 运动神经 Ⅲ 动眼神经:眼球 Ⅳ 滑车神经:眼球 Ⅵ 外展神经:眼球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Ⅶ 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中枢兴奋的集中:不同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最 后集中传递到中枢比较局限的部位。 中枢兴奋的扩散:某一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 常常并不只局限于中枢的某个部位发生兴奋,而是兴 奋在中枢内由近到远进行广泛传播。
*
39
41
4)中枢兴奋的总和
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总 和,才能引发动作电位。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的 总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休整恢
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 和生殖等功能。
*
39
33
第二节 神经生理
一、神经纤维生理
1、神经纤维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 (3)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a9bf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0.png)
神经系统常见病例分 析
本节将会列举神经系统常见病 例进行分析,加深对神经系统 诊断和治疗的理解。
结语
1 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控制着身体各个方面的活动。
2 神经系统的研究意义
神经系统的研究不仅关乎生命科学,更是当代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基础。
3 神经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得到更有效的方 法。
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指的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这些疾病多数都具有缓慢进 展、复杂多样、困难治疗等特点。
疾病分类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衰弱、脑卒中、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和癫痫等。
疾病诊断
正确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需要考虑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成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采用多种诊断手 段进行辅助诊断。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神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和疾病。了解神经系统的 重要性并加深对其的认识。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定义
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的 系统,负责接收、传导、处 理信息并控制身体的各种活 动。
神经系统分类
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 经系统两部分。
神经系统功能
负责知觉、运动、情感、思 维、躯体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等方面的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定义
由神经系统中除中枢系统外的所 有神经组织组成,包括神经节和 神经纤维等。
神经分布区域
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头面部神经、颈部神经、胸 部头晕、失眠、抽搐、麻痹、失语、 昏迷等。有些神经系统疾病可以 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自主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脑神经 (2)
![系统解剖学:脑神经 (2)](https://img.taocdn.com/s3/m/c20f6d7c0029bd64793e2cbe.png)
the nasal mucous membrane are collected into 15~20 bundles of olfactory nerve fibers, which pass through foramina in the cribriform plate of the ethmoid bone and end in the olfactory bulb。 • It convey the sense of smell. • The severe injuries of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the olfactory nerves may be torn, thus producing a loss of the smell (anosmia) and the cerebrospinal leakage into the nasal cavity.
The Cochlear Nerve
• The cochlear nerve is made up by the central processes of cells of the spiral ganglion and passes to the brain through the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前庭蜗神经
• CN Ⅷ,为第8对脑神 经
• It consists of cochlear nerve and vestibular nerve.
• Sensory cranial nerve
• Contains the special somatic afferent fibers
• 经内耳道、内耳门入颅 • 前庭神经传导平衡觉冲
神经核神经核。
The Cochlear Nerve
• The cochlear nerve is made up by the central processes of cells of the spiral ganglion and passes to the brain through the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前庭蜗神经
• CN Ⅷ,为第8对脑神 经
• It consists of cochlear nerve and vestibular nerve.
• Sensory cranial nerve
• Contains the special somatic afferent fibers
• 经内耳道、内耳门入颅 • 前庭神经传导平衡觉冲
神经核神经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联络系
同侧半球内部的纤维
上纵束
弓状纤维 钩束 上纵束 下纵束 扣带
钩束 扣带cingulum
弓状纤维
下纵束
投射纤维 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这 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
内囊internal capsule ①位置: 尾状核、背侧丘脑、豆状核 之间
书写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左右半球的发育在功能上各有优势,左侧半球以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 活动为主;右侧半球以非语言信息,如音乐、图形、时空概念等为主。
听觉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motor speech area
额下回后部(44、45区) 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 听觉性语言中枢auditory speech area 颞上回后部(22区) 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不理解)
大脑
端脑
(一)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纵裂
胼胝体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叶
顶叶
岛叶
额叶 中央沟
顶叶
顶枕沟 顶叶
大脑纵裂
岛叶
枕叶 额叶
顶枕沟
颞叶 外侧沟
枕叶
颞叶
分叶
中央沟
外侧沟
额叶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顶枕沟
顶枕沟
顶叶
颞叶
枕 叶
枕前切迹
距状沟
额叶
顶叶
枕叶
颞叶
半球上外侧面
额叶:
接受背侧丘脑腹后和传入的对侧半身浅、深感觉。
3.视觉区 距状沟两侧的枕叶皮质 (17区)
一侧视觉区接受 双眼同侧半视网膜 来的冲动
17区
视觉区visual area
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 一侧半球视区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同侧区)
5.平衡觉区 中央后回下端
额桥束 frontopontine tract
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红核束 corticorubral tract 顶枕颞桥束
视辐射 听辐射
④损伤表现:对侧半身瘫痪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特点 (1)上下颠倒, 但头部是正的 (2)左右交叉, 一些肌则受两侧 运动区的支配 (3)身体各部分 投影区的大小取 决于功能的重要 性和复杂程度。
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施行对骨骼肌运动管理
2.第Ⅰ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3、1、2区)
特点 (1)上下颠倒, 但头部是正的; (2)左右交叉; (3)身体各部在 该区投射范围的 大小取决于该部 感觉敏感程度
分四部
中央部:位于顶叶 前角:深入颞叶 后角:深入枕叶
下角:深入颞叶
中央部
侧脑室的脑脊液经室间孔 流入第三脑室
后角
下角
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皮质 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 1、细胞构筑
按神经元形态分5类,如锥体细胞、颗粒细胞 梭形细胞等。
新皮质分6层:
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6.嗅觉区 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7.味觉区 中央后回下部(43区)
9.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 -Broca 区(44、45区)
(2)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 8区)
(3)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
(4)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角回(39区)
Wernicke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
颞横回
颞中回 颞横回 颞下回
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
脑回
额上回superior frontal gyrus
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缘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
角回angular gyrus
额中回 middle frontal gyrus
额下回 inferior frontal gyrus
嗅球olfactory bulb
底面
嗅束olfactory tract
嗅三角olfactory trigone
钩uncus 海马沟hippocampus sulcus
海马旁回 parahippocampus gyrus
(二)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第Ⅰ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
额上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上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额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中回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内沟
缘上回
顶叶:
中央后沟 顶内沟
顶枕沟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角回)
颞叶:
额下回
颞上沟 颞下沟
外侧沟
颞上回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上沟
颞下沟
角回 枕前切迹
分型: 原皮质:包括海马和齿状回 旧皮质:嗅球
发生上较古老,神经元排列成3层
新皮质:占据大脑皮质的绝大部分,神经元排列为6层。
大脑半球的髓质 (一)连合纤维:
指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隆连合。
穹隆连合commissure of fornix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颞下回inferior temporal gyrus 颞中回middle temporal gyrus 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
边缘叶
扣带回
扣带回 额上回
胼胝体沟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楔前叶
胼胝体干
胼胝体
海马旁回
穹窿
(压部)
钩 海马
透明隔 胼胝体膝
楔叶 顶枕沟
胼胝体嘴
前连合 终板旁回 胼胝体下区 钩 海马旁回 嗅脑沟
视觉性语言中枢visual speech area 角回(30区) 受损产生失读症
书写中枢writing area 额中回后部(8区) 受损产生失写症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1.基底核 (1)纹状体
纹状体
(2)屏状核 (3)杏仁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二)侧脑室
前角
是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有大量脉络丛
距状沟
舌回 枕颞沟 侧副沟 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
中央旁小叶paracentral lobule
内侧面 扣带回cingulate gyrus
边缘支
胼胝体沟
楔叶
舌回 lingual gyrus
钩uncus
距状沟calcarine sulcus
海马沟 海马旁回parahippocampal gyrus
②区分: 内囊前肢、膝、后肢
前肢anterior limb
膝genu
后肢 posterior limb
通过的纤维束
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 膝: 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 tract
后肢: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前辐射 anterior thalamic rad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