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肉羊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肉羊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根据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家组的安排,以中国农业大学李秉龙教授为组长,以华中农业大学姜勋平教授、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邱昌庆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张建新副教授、肉羊太原综合试验站赵有英站长、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薛建良为成员的调查组,于2009年7月16日至21日对山西省肉羊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典型调研的方法,以问卷、访谈、会议等方式进行,本次调研的区域主要包括朔州市右玉县、怀仁县,忻州市繁峙县等,基本覆盖了山西肉羊产业的代表性区域,重点考察了该区域的典型肉羊场,并与典型肉羊场场主、所在地的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最后与山西省畜牧局的相关领导进行了研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山西省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

山西省属暖温带气候,是多山省份,立体气候明显,处于森林向草原、传统农区向牧区的过渡交错带;山西养羊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具有发展肉羊产业的良好基础。2001年以来,山西省通过建立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在区内实施退耕还草还林政策,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经济,带动了肉羊产业的迅速发展,肉羊养殖、饲草、屠宰加工等各环节资源条件不断改善。

(一)肉羊生产现状

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羊存栏1159.39万只、出栏羊739.38、羊肉产量11.31万吨。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2008年山西羊存栏、出栏和羊肉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9.54%、54.42%和60.88%。在此期间,由于受到政府封山禁牧政策的影响,从2006年起养羊业出现滑坡,羊的存栏为1140.7万只,比2005年减少55.7万只,减少了4.65%,但羊肉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达到10万吨。山西省羊生产发展情况如下图1所示,羊的出栏量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羊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山西省养羊生产区域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布局不断优化,养羊业正逐步向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等优势区域集中。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2008年羊存栏达到543.8万只、出栏肉羊410.89万只,占全省羊存栏量的46.9%、出栏量的55.57%;羊肉产量达到5.17万吨,占到全省羊肉产量的50.2%;羊绒产量499吨,占全省绒产量的63.5%。在肉羊优势区域内养殖方式加快转变,肉羊生产正在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过渡,肉羊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各地市肉羊出栏数量分布趋势图可以看出:忻州市、大同市、朔州市等地处雁门关区的地市羊出栏数量,在全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育种与繁育

山西省本地羊品种有:蒙古羊、广灵大尾羊、太行青山羊、吕梁黑山羊;引入羊品种有: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杜泊羊、特克赛尔羊、德国美利奴、波尔山羊。绵羊生产以蒙古羊与引入品种杂交的各种杂交羊为主。体型较大,繁殖力高,肉用性能好。当地肉羊生产主要是皮肉兼用,受欢迎的三元杂交组合是:(蒙古羊×小尾寒羊)×杜泊羊。本地蒙古羊或其各代杂种的板皮厚实,市场价格为60-70元/张,而细毛羊及其杂种的皮仅售15~20元/张。所以,在繁育体系中蒙古羊具有提高综合生产效益的重要作用。山羊生产以本地山羊、波尔山羊杂交本地山羊的杂种山羊育肥为主。

2000-2008年山西省羊生产情况趋势图

2000000

4000000

6000000

800000010000000

12000000

14000000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年份(年)数量(只)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西省就在朔州市怀仁县小面积进行肉羊杂交改良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肉羊杂交改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以国家投资为导向,民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进入养羊业,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种羊品种,在省畜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大同、朔州、忻州、晋中等地肉羊生产基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肉羊改良工作。通过与本地优良品种的杂交改良,提高了山西肉羊的生产性能,也为进一步品种选育提供了种质资源。

(三)营养、饲料与养殖模式

1.饲料生产

山西省有草地面积7728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8%,其中:天然草地面积6828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9.2%;人工种草保留面积9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据测算,山西省草地总产青草34.70亿公斤,可利用农作物秸秆产量约140-160亿公斤,可利用的草地、农作物秸秆和青饲料作物合计载畜量为4400万个羊单位。同时,山西省有从事饲料加工的企业217家,共年生产牛羊配合饲料5.4万吨,浓缩饲料2.63万吨,预混料饲料0.35万吨,现在全省18%的羊使用配合饲料喂养。山西有草产品加工企业6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良好的饲草资源和饲料产业为山西草食畜牧业,特别是为肉羊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2008年山西省各市羊出栏趋势图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1200000

1400000

1600000

1800000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年份(年)数量(只)

2.养殖模式的比较

山西的肉羊生产主要是放牧+舍饲模式,并逐步向以舍饲为主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转变。

(1)“放牧+舍饲”生产模式。在山西省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之前,农户养羊主要采取分散饲养的放牧方式。该生产方式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也是舍饲技术不到位所致,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羊倌制度”。山西的“放牧+舍饲”模式的运作过程为:肉羊生产以户饲养、分户管理,每户以30—100母羊为主,然后合群组成200—300只的羊群,雇用2个羊倌放牧,羊倌仅放牧母羊,并且进行全年放牧,羊倌每放牧一头母羊年收入65—70元(现价),或者分享放牧母羊所生产的一半羔羊。而商品羊和羔羊则采用圈养的方式饲养。放牧母羊,农户投入的主要是牧工工资;而商品羊和羔羊则需要投入牧草和人工,进行短期育肥后出售。这构成了山西肉羊生产一半放牧、一半舍饲的生产特点,这是山西北部半农半牧区主要的肉羊生产经营模式。

(2)标准化小区养殖生产模式。由于山西北部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同时,根据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的要求,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这客观上要求肉羊生产必须由放牧为主转向舍饲。山西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的小区养殖方式,其基本要求为:每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修建,平均占地18亩左右,由10户以上养殖户组成,每户养殖基础母羊50只(基本要求),每户圈舍面积200平方米,肉羊养殖小区规模为500只基础母羊,年存栏900—1000只。建筑内容主要有羊舍、运动场、青贮窖、贮草棚、精料储备间、饲料加工间、人工授精室、兽医室、工作室、药浴室和堆粪场。为了推动标准化小区建设,山西省政府还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指导手册,如《山西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一书,给出了每个小区建设的标准、设计要求以及相关审批要求。2007年山西省向每个小区提供15万元的补贴,2008年该标准提高到25万元。除了修建圈舍,养殖户必须种植牧草,采用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在山西主要种植的牧草有多年生的苜蓿、当年生的草玉米、豌豆等。该模式投入成本大,仅每平方米圈舍的造价就在350元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