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建议与养生保健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科普建议与养生保健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生活方式占60%。普及中医药知识对防治疾病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医的养生方法,如调适四时、起居有常、慎七情、节嗜欲、运动养生、药物养生、食物养生等都属于生活方式范畴,恰好针对了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现代疾病”。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医药知识的推广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了解了自身的健康状况,预防了某些疾病的发生,达到了“治未病”的目的,减少了去医院的频率,收效是很大的。但保健、预防与得了病去医院治疗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或缺。
中医科普还处于尝试阶段
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有利于百姓了解中医,熟悉中医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思想与原理。推广一些简便易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法,可帮助广大群众达到养生防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借此广泛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还处于尝试阶段,需要实际效果来验证。目前,还有一些本不是学中医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在媒体上进行中医药知识的讲座,虽然对宣传推广中医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如果讲座者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不准,对中医技能的运用没有经验,就难免望文生义,产生谬误,容易误导
受众。就如同前一段时间某个不是学中医的院士因为不懂中医而发表否定中医的言论所起的作用一样,并不真正理解中医而一味地褒扬中医,往往好心不一定能够起到好作用,还可能将中医“捧杀”了。
普及中医药知识的五点建议
专家借助电视媒体进行中医药知识的专题讲座,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对推广中医药基础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但目前还不能说完全到位,还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升。
1.全面性有待加强中医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与疾病长期作斗争的实践产物,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整体恒动的系统思维模式,防重于治和防治结合的基本观点,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性化诊疗思想,多种疗法(心理、饮食、运动、针灸推拿、药物、气功导引等)相互为用的综合调治理念等,都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中医学与西医学对人体脏腑器官、生理病理、疾病诊疗及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认识的不同,也都应该让受众了解。因此,应全面、系统解读中医药基础知识,不能以偏赅全,厚此薄彼。
2.权威性有待加强科普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求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把高深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普通民众,既需要扎实的专门知识功底,又需要很好的语言转换和表达能力。中医药知识推广工作更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就能轻松做到的,一定要真正的中医药专家甚或是中医药大家才能胜任。
3.形式要更丰富多彩电视适合于有条件、有时间的老年人,但对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最需要保健的中青年群体,则难以发挥有
效的宣传作用。因此,应该采取多样化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科普书籍、网络传播、专题讲座、光盘等。
4.语言要更通俗易懂中医学有数千年历史,受当时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科学的影响,其专业术语往往艰涩难懂。因此,应结合现代社会的文化和科学知识,用最浅显通俗的现代语言,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知识展示给受众,才能起到科学普及的作用。
5.趣味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中医药知识推广的对象是广大百姓,所以其内容不能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要力求生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与专门学术讲座有所区别。中医药知识推广工作的侧重点应放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内容上,以正确引导大众认识中医,并传授给大众一些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防病及康复知识,让百姓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健康水平。
近年来,基于广大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长和需求,各式各样的养生保健中心、基地、山庄、俱乐部、会所、公寓等纷纷建立起来。这些养生保健场所邀请各路养生保健专家,运用古今中外各种养生保健功法,为养生者服务。另外,不少旅游胜地的和尚、老道也为旅客诊脉断病,传授养生功法和售卖秘制养生茶、酒、丸、散、膏、丹等养生补品。广播、电视媒体在提高收视率前提下,扩增了养生保健节目,书刊业在追求发行量的前提下,将养生保健类内容作为组稿主攻方向,选题专找新、奇、特、玄能吸引读者的内容。
有需求就有供给,各路养生保健专家有如雨后春笋,且几乎全有动听的头衔,什么国家级专家、首席专家,资深专家、知名专家、终
身专家等等。这些养生保健专家的特点是:自诩为草根民俗派专家多于学府书斋派专家;年富力强的专家多于年老气衰的专家;胆大开放型的专家多于胆小保守的专家;无知无畏的专家,多于有知有畏的专家;非医学专业的专家多于医学专业的专家;西医专家多于中医专家。
养生书籍如炒冷饭
纵观当前出现的养生保健理论,基本达到共识的内容是:要认知健康的重要性,养生保健重于治疗,心理平衡、营养平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按时体检、有病早治等。于是这些年的中西养生保健专家,尽管不断变脸,巧立名目,也只不过是互相重复,来回折腾,有如炒冷饭,又像是祥林嫂见人便说“阿毛剥豆”一般。如今读者看着这些滥书,听众听着这些陈词,也未免感到乏味和心烦。可是炒作者并不怕养生保健书刊已经堆积如山,已打五折销售,该出还是要出,因为中国人多,有万分之一的人出钱,老板就有钱赚。只要有养生专家在电台、电视台讲演,就会有高收听率、高收视率,广告费就会上去,也就有了经济效益。
得当者为宜失当者为忌
养生保健热炒的今天,影响最大的是老年朋友。为何如此?一是离退休老人家空闲时间多,二是怕得病、怕死,三是老年人容易被媒体忽悠。有的老人为追求“清静虚无”就每日闭门谢客,打坐养神练习内功;有的老人笃信“生命在于运动”,就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摔打筋骨;也有的老人要享受“老有所乐”,就夜以继日下棋或搓麻将不止;也有少数老人听信养生奇法怪招,就习练怪功,大喊大叫,用力拍手、
拍屁股,用木板拍打全身;倒行、倒立、学变了味的“五禽戏”,甚而学狗爬、驴打滚之类;还有极少数的老人则迷信养生秘方偏方,每日人参、鹿茸、灵芝、冬虫夏草和各种“鞭酒”不离口,以壮阳补肾,延年益寿;更有甚者喝自家尿,以毒排毒,防癌抗癌;还有外用痔疮药膏来健肤美容等等。
在当前众说纷纭的养生大法面前,我们到底该信谁的?要采用哪种功法?
笔者认为,世上没有一种食物和一种药物适合所有的人,也没有一种养生保健功法能适合所有的人。这里有个因时、因地、因季节、因人的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的问题。古代医家说:“得当者为宜,失当者为忌”。因此,中医养生原则,历来主张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确定养生行为常常是知易行难,就以上所说的古今中外养生大法,莫说全套功法用在一人之身,哪怕是单项内容,人们也难以做到准确无误。
本文出自:皮带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