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土壤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学说

人们在长期的施肥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土肥学者把这些经验总结为理论,用来指导今后的施肥。

一.养分归还学说

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这些养分随着作物的收获而被带走,要保证下季作物的继续高产,就要把作物带走的且土壤缺乏的那些养分归还于土壤。种地为什么要施肥,就是为了归还养分。

二.最小养分学说

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那种养分的制约。即土壤哪种养分最缺,施哪种养分增产量最大。这条定律也为我们国家的施肥实践所证实。60年代我们的土壤中最缺氮,所以施用氮肥取得良好的效果。到了70年代,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又表现出了缺磷,又开始大量施用磷肥。氮磷肥的大量施用,到了80年代钾又成为最小养分。而现在一些地块中微量元素又开始缺乏。表明随着施肥结构的调整,最小养分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三.同等重要、不可代替学说

作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同等重要的,一种元素不断被其他元素所代替。这一学说表明:作物缺少哪一种元素都不行,缺什么必须施什么,缺少某一种必需的营养元素想用另一些元素来补充,根本不起作用甚至加重所缺乏元素的症状。

四.最佳施肥量学说(即报酬递减律)

施用肥料有一个最佳用量,达到最佳用量,经济效益最佳。如果用量少了,产量上不去,用量多了,效益下降。

五.养分的敏感期(养分的临界期)

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一个时期对某一种养分很敏感,这一时期如缺少这种养分的供应,作物产量将受到损失,即使以后再施足这种养分,对作物产量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弥补。这表明,施肥要施在时候里,施在时候里才能更好发挥肥料的作用。试验表明,大部分作物对大多养分的敏感期是在苗期。六.氮肥的最大效率期

在作物的生长发育期内,有一个时期作物对氮的需要量最大,这个时期施用氮肥,将最大限度被作物吸收利用,氮肥起的作用最大,这一时期称为氮肥的最大效率期。氮肥的最大效率期对大多数作物来讲,一般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共生期。如小麦在起身枝节期间,玉米在小喇叭期到大喇叭期,棉花在花铃期,茄果类蔬菜在初果期。为什么氮肥有最大效率期而其他养分不提最大效率期呢?这主要是氮肥的特性所决定的。氮肥同其他肥料不一样,当一次性用量较多时,氮肥会促使作物旺长,即消耗了养分,有不利为高产打好合理的群体,土壤中较高氮还会加速氮转变为气态氮而挥发或转变成易溶于水的氮而淋失,当作物需要较多的氮时,土壤却供给不足了。而其他肥料施于土壤后,损失小。作物奢侈性的吸收量也小,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个较高的浓度水平,即使到了作物对其吸收的最高峰期,也会较充足地供给作物吸收利用。所以其他肥料对大多数作物一般提倡基肥一次性施足,而氮肥应提倡分次施,特别要注意在氮肥的最大效率期时的施用。

氮肥用得巧经济又高效

摘要:根据土壤特性施用碱性土壤,可以施酸性或生理酸性的氮肥,如硫酸铵、氯化铵等,它们除了能中和土壤中的碱性外,还能形成容易被作物吸收的铵态氮;而在酸性土壤上,可选施碱性或生理碱性氮肥,如尿素、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钙或石灰氮等。

它们一方面可降低土壤中的酸性,另一方面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容易被作物吸收的硝态氮。在盐碱土中不宜施用含氯的氯化铵,以免增加盐分,影响作物生长。肥沃的土壤施氮量要少,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施肥次数可少些;反之,施氮量应适当增加,而且要分次施用。

根据作物种类与生长情况施用各种作物对氮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甘蔗、叶菜类蔬菜等作物需氮较多,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需氮中等,而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而需氮较少。不同作物对氮肥品种的反应也不同,如水稻施用铵态氮肥,尤以氯化铵、碳铵和尿素效果好。马铃薯施用硫酸铵效果好。忌氯作物如烟草、淀粉类作物、葡萄等应少施或不施氯化铵。多数蔬菜施用硝态氮肥效果好。作物不同生育期施氮肥的效果也不一样。在作物需肥的关键时期,如在营养临界期或最大效率期进行施肥,增产作用显着。如玉米在抽穗开花前后需要养分最多,重施穗肥能获得显着增产。所以根据作物对养分的要求,掌握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数量,是有效施用氮肥的关键。

根据氮肥的性质施用碳铵、氨水都要深施盖土,防止挥发。由于它们都是速效肥,在土壤中又不易流失,故可作基肥和追肥,适宜在水田、旱地施用;硝态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大,肥效快,适宜作旱地追肥。尿素中的氮素呈氨基态存在,在土壤中一般需经转化,作物才能大量吸收,转化前其肥效没有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快,作追肥应比一般肥料提前3~5天,不宜作种肥,但尿素作为根外追肥最为理想,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总之,要根据氮肥的特性来考虑其施用方法。

与适量磷钾肥配合施用在缺乏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土壤上,单施氮肥效果很差,增施氮肥还有可能减产。因为在缺磷、钾的情况下,蛋白质和许多重要含氮化合物都很难形成,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各地试验已证明,氮肥与适量磷钾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显着。

农作物微量元素过剩会有哪些症状

摘要:大家都知道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在使用化肥的时候,还不忘记对它们进行微量元素的补充。农作物微量元素过剩会有哪些症状呢?

1、锌过剩症。

多数情况下植物幼嫩叶片表现失绿、黄化,茎、叶柄、叶片下表皮出现赤褐色。水稻锌过剩,稻苗长势衰弱,叶片萎黄;小麦锌过剩,叶尖出现褐色斑;大豆锌过剩,叶片尤其中肋基部出现紫色,叶片卷缩。

2、氯过剩症。

氯过剩时作物易出现烧根、死苗现象。忌氯作物如甘薯、烟草、果树等产品品质下降。

3、铜过剩症。

多数作物叶黄化,根伸长受阻,盘曲不展,或形成分歧根、鸡爪根。水稻铜中毒,稻苗显著黄化,生长停滞;小麦铜过剩,体色变深、僵化,下叶发黄,根盘曲。铜过剩明显抑制铁吸收,有时作物铜过剩,以缺铁症出现。

4、锰过剩症。

因作物而有较大差异,但多数表现根褐变,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也有叶缘黄白化或呈紫红色,嫩叶上卷等。苹果锰过剩引起粗皮病,水稻锰过剩,叶黄化,发生高节位分蘖,茎基有褐色污染物等;锰过剩抑制钼的吸收,酸性土壤上作物缺钼有可能是锰过剩引起的。

5、硼过剩症。

硼在植物体内随蒸腾流移动,水分随蒸腾散失而硼残留,叶片尖端及边缘硼浓集,所以硼过剩主要表现于叶片周缘,大多成黄色或褐色的镶边,叶片黄化,严重时变褐枯焦,在蔬菜作物上有所谓金边莱;水稻硼过剩叶尖褐变,干卷,颖壳出现褐枯斑;大麦硼过剩,叶片散生大量棕褐色斑点。

6、钼过剩症。

作物钼过剩在形态上不易表现,棉花植株含钼达15mg/kg生育无异常,但饲料作物含钼>10mg/kg,长期饲喂可能引起家畜钼毒症。茄科作物对钼过量较敏感,番茄、马铃薯钼过量,小枝呈金黄色或红黄色。

再谈土壤肥力的组成及提升办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耕地土壤退化,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日趋严峻,但是目前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循环还是“卡壳”。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为作物的正常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状况、化学状况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土壤水分:自然界中的水分通过降水、灌溉、地下水上升等途径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成为农作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来源。在蔬菜栽培中,多采用的是地下水灌溉。土壤水分有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三种,其中毛管水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分,吸附水为无效水,重力水界于前两者之间。

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除来自空气和水的碳、氢、氧外,其他均来自于土壤。蔬菜栽培中,氮、磷、钾三种元素使用量最大,是向土壤中投入最多的三种矿质养分。其次包括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液态水占据的土壤孔隙中,随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空气在土壤中比例较小,但非常重要,一旦土壤中缺乏空气,对蔬菜的根系影响非常大,在蔬菜栽培种,沤根现象就是土壤空气缺乏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