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格式
关于古代朋友间书信格式范文
![关于古代朋友间书信格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89fa4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d.png)
关于古代朋友间书信格式范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很少人用写信的方式联系了,你想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写信的吗?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朋友间书信格式范文,一起来看看吧!古代朋友间书信格式范文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地点叙别:自京中分别,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自省会分别 :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自县城分别 :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自乡中分别: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自他乡分别 :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
自旅馆中分别: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岁序推移。
自火车上分别: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不觉数年。
自船上分别: 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承赐饯而别: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
新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精选九篇)
![新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精选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180e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0.png)
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精选九篇)5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篇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
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
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书信有许多叫法,如书札、手札、书牍、尺牍、尺翰等。
对唐以前的名人书信,后人称之为帖,是重视它的书法。
故宫博物院曾为院庆80周年展出的镇院之宝《平复帖》,就是西晋陆机问候患病的朋友的书信,这9行84字的草书,是中国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和名人手札。
古代书信的传递方式书信的传递,是人类交往的重要手段,古代书信的传送大体有以下方式: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书信。
颜师古注解:“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
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急也。
”意思是古代战事紧急时,把羽毛插在书信上,称之为“羽檄”。
羽书: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
鸡毛信:古代羽书的一种,就是在书信上粘插鸡毛,因此又叫“鸡毛信”。
这种传递书信的方式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仍在沿用。
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拉祜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直到民主改革前夕,仍然使用这种方式传信。
信鸽传书:古代用信鸽传递书信的方式。
这样传递书信的方式历史悠久,西汉的张骞、东汉的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时,都曾用信鸽传递消息。
传竹筒:古代用竹筒传递书信的方式,从唐代一直到明、清时期,相沿成俗,竹筒起着保护和传递书信的作用,类似今天的信封。
急脚递:古代传递紧急军事情报的一种方式,俗称“传金牌”。
始于宋代,元代称为“急脚铺”。
相传岳飞一日接连收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他退兵,这就是金宇牌急脚递。
书信的礼仪和格式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2f7fe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d.png)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文言文书信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公道席、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二、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
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
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古代书信的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cb7142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9.png)
古代书信的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因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而略有不同,以下是中国古代书信常见的格式:
1. 开头礼辞:一般以“某某敬启”、“某某修安”等方式开头,表
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或祝愿。
2. 自我介绍:写信人会在开头自我介绍身份和与收信人的关系,例如称呼自己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友”等。
3. 事由陈述:写信人会详细说明写信的目的、事情的经过或自己的要求,或者简要概括要谈论的主题。
4. 表达情感:写信人会在信中表达自己的感情、思念或祝福,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感情色彩。
5. 结束礼辞:在信末表达感谢、祝福或期待下一次见面,一般以“敬祝”、“谨启”等方式结尾。
6. 签名:写信人会署上自己的姓名,并可能加上身份、日期或地点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书信的格式并非严格规定,具体格式可能会因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等不同而有所变化。
旧式书信的格式及注意事项
![旧式书信的格式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bfb9a3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0.png)
旧式书信的格式及注意事项现在我们写信都以现代的格式,但是现代的写信格式是从旧式书信格式演变来的。
下面小编整理了旧式书信的格式,欢迎阅读。
旧式书信具体格式(一)提称语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
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其中比较常用的有: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提称语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如毛泽东致其师符定一(字澄宇)称:"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见尊敬之意。
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宋人书信格式
![宋人书信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e405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c.png)
宋人书信格式
宋人书信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称呼:在书信的开头,写上收信人的称呼,如“某某阁下”、“某某先生”等。
2. 正文:在称呼下面另起一行,开始写信的正文。
正文内容应该简明扼要,表达清楚,注意礼貌和谦逊。
3. 结尾:在正文的末尾,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代称,如“某某顿首”、“某某谨启”等。
4. 敬辞:在名字前面或者信的末尾,加上一些表示敬意的词语,如“恭请”、“敬礼”等。
5. 署名:在信的末尾或者另外一页上,写上自己的署名或者代称,如“某某谨白”、“某某启”等。
在书写宋人书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文字要工整、清晰,不要写得太潦草或者涂改。
2. 用词要得体、礼貌、谦逊,不要使用粗俗或者不得体的词语。
3. 行文要流畅、简洁,不要过于啰嗦或者重复。
4. 格式要规范、严谨,不要随意改变书信的格式和书写习惯。
古代书信格式范文
![古代书信格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c5f5d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a.png)
古代书信格式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书信格式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古代的书信格式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
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
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
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
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
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
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古代的书信格式——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古代的书信格式——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古代的书信格式——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
写给古人的书信格式
![写给古人的书信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d35d1a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e.png)
给古人的书信格式:
1.启辞:
对于平辈或朋友,可以使用“足下”、“仁兄”、“贤弟”等称呼。
对于长辈或上级,可以使用“尊前”、“膝下”、“尊鉴”、“赐鉴”等尊敬的称呼。
2.提称语:
在启辞之后,通常会有一句过渡性的语句,如“久仰大名”、“别来无恙”等。
3.正文:
在正文中可以介绍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情况、写信的目的等。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不被古人所理解,因此需要使用一些古代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4.思慕语或祝福语:
在正文结束后,可能会有一段表达对收信人的思念或祝福的话语。
5.结尾语:
在结尾使用古代的祝福语,例如“敬祝万事如意”、“敬祈好运”等。
6.署名:
在结语之后,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字号。
7.日期和地点:
有时会在署名下方或者另起一行注明写信的日期和地点。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f659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a.png)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原创版3篇)篇1 目录一、信头1.寄信人的地址2.寄信人的邮政编码3.收信人的姓名4.收信人的邮政编码5.附言二、信文1.问候语2.自我介绍3.写信目的4.具体内容5.结尾语篇1正文尊敬的收信人:您好!我是来自XXX的XXX,在此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
首先,请您允许我向您介绍自己,我是XXX,来自XXX,是一名XXX。
今天写信给您,是希望与您分享一些关于XXX的事情。
在我所在的XXX,我们专注于XXX,致力于为XXX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们的宗旨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满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知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因此我们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们非常欣赏贵公司在XXX领域的卓越表现,也十分欣赏贵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我们相信,与贵公司的合作将有助于推动我们双方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合作,能够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如果您对我们的业务和服务感兴趣,或者有任何疑问和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努力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在此,再次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们的来信。
期待与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此致敬礼!篇2 目录一、介绍1.古代通信技术的简要介绍2.信封和信纸的格式二、信封格式1.信封上“寄信人地址”的格式2.信封上“收信人地址”的格式三、信纸格式1.信头和信尾的格式2.称呼和问候的礼仪篇2正文古代通信技术是古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其中书信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在写信的过程中,信封和信纸的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体现出写信人的礼仪和尊重。
接下来,我们将从信封和信纸的格式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信封格式信封是用来保护信件不受损坏的,它的格式也非常重要。
在古代,信封上一般会写上寄信人的地址,以便邮差能够准确地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
一般来说,信封上会有两个部分,分别是寄信人地址和收信人地址。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94fc6df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d.png)
古代书信格式古代书信格式书信是以前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书信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书信要注意事项: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二、具体格式(一)提称语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
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其中比较常用的有: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古代书信格式内容
![古代书信格式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31eb37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0.png)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1.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2.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3.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4.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5.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结尾语要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1799331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c.png)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篇一:古代书信格式古代书信格式一、信封(一)信封格式范例一范例二(二)启封词1. 安启,福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2. 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3. 道启: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4. 勋启: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5.赐启: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高或者年岁高者用6. 台启:对平辈用7. 玉展:对年轻妇女用8. 芳启:对女士用9. 公启:对机关,学校,公司,团体,民间社团用10. 亲启:对有机密性或秘密性书信用11. 礼启、素启:对居丧者吊唁用12. 大启、启:对晚辈用。
(三)缄封词1. 谨缄:用于上行书信2. 缄:用于平行书信3. 手缄:用于下行书信二、正文结尾应酬语正文开头应酬语称谓结尾敬辞提称语:启事称语日期自称署名署名下敬辞1. 自称(1)自称或提到自己的名字时要侧书(2)提及自己的尊长时,要加“家”字,不必侧书(3)提及自己的卑幼亲属,要加“舍”,侧书(4)提及自己的儿孙,工友,店号,要加“小”字,侧书(5)提及自己的师友和处所,加“敝”字,侧书(6)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尊长,要加“先”(7)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卑幼亲属,加“亡”,不必侧书(8)提及自己父子,兄弟姐妹,夫妇,加“愚”字,侧书(9)如收信人是尊长,自称“晚”、“职”、“后学”等;若收信人是晚辈,自称“愚”、“鄙”等;如果写到自己的意见时,可用“鄙意”、“管见”、“拙著”等,以上都有侧书2. 称人:(1)提及收信人尊长,卑幼,亲友,加“令”,对于收信人尊长,也可以用“尊”,对收信人的朋友也可加“贵”(2)提及收信人妻子,要加“尊”,如与收信人交情深,直呼“嫂夫人”“大嫂”(3)称收信人父子,兄弟姐妹,夫妇,要加“贤”(4)收信人是卑幼,也可以加“贤”(5)收信人的处所,要加“贵”(6)收信人的宝眷或商店,要加“宝”(7)提及收信人的意见是,可用“尊意”、“卓见”、“大著”等传统寒暄用语人事叙别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古人书信格式范文
![古人书信格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3dbae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2.png)
——赵清阁为“书信选”所写的前言另外,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 或“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古代书信格式 (一) 信封格式范范例二 (二) 启封词 1. 安启,福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 2. 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 3. 道启: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 4. 勋启: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 2.赐启: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高或者年岁高者用 3. 台启:对平辈用 7. 玉展:对年轻妇女用 8. 芳启:对女士用 4. 公启:对机关,学校,公司,团体,民间社团用 10. 亲启:对有机密性或秘密性书信用11. 礼启、素启:对居丧者古人的书信用语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ad69e2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8.png)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古代中国的信件通常采用书信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
落款等部分。
在称呼上,常见的有“某某先生”、“敝人某某”、“臣某某”等,具体的称呼取决于写信人与收信人的身份关系。
信
头一般写明日期、地点等信息,以便确定信件的时空背景。
在正文部分,古人写信通常非常注重礼节和表达方式。
他们会
使用一些固定的套语和敬辞,如“敝人谨启”、“敢问尊驾近况何如”等,以示对收信人的尊重和关心。
同时,他们也会用一些辞藻
华丽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思,以增加信件的文采和艺术性。
古代中国的信件内容通常包括问候、寒暄、询问近况、表达感谢、道歉、请求帮助或者传递消息等。
在写信时,古人非常注重言
辞的恭敬、委婉和客气,避免直接表达过于直接或冒犯对方的观点。
在落款上,古人一般会写上自己的姓名、官职、住址等信息,
以示真实身份和方便对方回信。
有时候,他们还会附上自己的印章,作为信件的认证和保密手段。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信件格式与用语注重礼节、尊重和委婉,
注重表达情感和意思,同时也注重身份和认证。
这些特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文化传统中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重视。
古体书信格式
![古体书信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cec64e738e9951e79b8927bf.png)
古代书信格式1提称语默认分类2010-07-21 20:36:57 阅读13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词语。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收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些提称词除提高称谓外,还有请收信人查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的常用提称词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搭配。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词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词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这里对较常见的提称语做些解释。
足下古时最迟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即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的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于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意。
赐,上给予下叫赐。
钧,古以钧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钧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于同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的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朴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古代书信信封
![古代书信信封](https://img.taocdn.com/s3/m/fd89a63cbed5b9f3f90f1cca.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书信信封篇一:古代书信格式古代书信格式一、信封(一)信封格式范例一范例二(二)启封词1.安启,福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2.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3.道启: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4.勋启: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5.赐启: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高或者年岁高者用6.台启:对平辈用7.玉展:对年轻妇女用8.芳启:对女士用9.公启:对机关,学校,公司,团体,民间社团用10.亲启:对有机密性或秘密性书信用11.礼启、素启:对居丧者吊唁用12.大启、启:对晚辈用。
(三)缄封词1.谨缄:用于上行书信2.缄:用于平行书信3.手缄:用于下行书信二、正文结尾应酬语正文开头应酬语称谓结尾敬辞提称语:启事称语日期自称署名署名下敬辞1.自称(1)自称或提到自己的名字时要侧书(2)提及自己的尊长时,要加“家”字,不必侧书(3)提及自己的卑幼亲属,要加“舍”,侧书(4)提及自己的儿孙,工友,店号,要加“小”字,侧书(5)提及自己的师友和处所,加“敝”字,侧书(6)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尊长,要加“先”(7)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卑幼亲属,加“亡”,不必侧书(8)提及自己父子,兄弟姐妹,夫妇,加“愚”字,侧书(9)如收信人是尊长,自称“晚”、“职”、“后学”等;若收信人是晚辈,自称“愚”、“鄙”等;如果写到自己的意见时,可用“鄙意”、“管见”、“拙著”等,以上都有侧书2.称人:(1)提及收信人尊长,卑幼,亲友,加“令”,对于收信人尊长,也可以用“尊”,对收信人的朋友也可加“贵”(2)提及收信人妻子,要加“尊”,如与收信人交情深,直呼“嫂夫人”“大嫂”(3)称收信人父子,兄弟姐妹,夫妇,要加“贤”(4)收信人是卑幼,也可以加“贤”(5)收信人的处所,要加“贵”(6)收信人的宝眷或商店,要加“宝”(7)提及收信人的意见是,可用“尊意”、“卓见”、“大著”等传统寒暄用语人事叙别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旧式书信的格式及范文
![旧式书信的格式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eff94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48.png)
旧式书信的格式及范文一、书信要注意事项: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二、具体格式(一)提称语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
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其中比较常用的有: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古人写得书信格式
![古人写得书信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48dea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8.png)
古人写得书信格式
在古代,书信的格式是非常讲究的,充满了各种礼节和规矩。
以下是古人书信格式的基本步骤:
1.称谓:在信的开头,首先要对收信人进行适当的称谓。
这个称谓要与收信人的身份、地位相符合,表示尊敬。
例如,对长辈或上级,一般使用“尊前”、“拜启”等词;对平辈或同级,则使用“台启”、“大鉴”等词。
2.寒暄:在称谓之后,通常会有一段寒暄语,用来表达写信人的问候和关心。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来写,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写信人的意图和信息。
在叙述事情或表达情感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4.结尾:在正文之后,通常会有一个结尾部分,用来表示敬意或请求。
例如,“敬礼”、“谨启”、“伏乞俯允”等词都是常见的结尾用语。
5.署名:最后,写信人需要在信的末尾署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
是正式的书信,可能还需要加盖印章。
古人 写信格式
![古人 写信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64c0e6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0.png)
古人写信格式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用于交流信息、表达情感、传递问候等。
古人写信的格式相对固定,下面我将以下面为例,详细介绍一下古人写信的格式。
一、书信结构1.信头:信头包括写信人的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
通常写在信纸的右上角,以便收信人了解发信人的身份。
2.称谓:称谓是对收信人的尊称,如“尊敬的XXX先生/女士”。
称谓应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关系而定,以表示尊敬和礼貌。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包括叙述事情、表达情感、提出请求等。
在写正文时,应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用词得当。
4.结尾:结尾部分包括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祝福语通常是一些表示祝愿和问候的话语,如“敬祝商祺”、“顺颂时祺”等。
署名是写信人的姓名或字号,日期则是写信的时间。
二、写信步骤1.准备材料:准备好信纸、笔、墨等书写工具。
信纸应选择质量好、格式规范的纸张,以示对收信人的尊重。
2.构思内容:在写信前,应先思考书信的主题和内容。
明确写信的目的和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书写信封:在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确保书信能够准确无误地送达。
4.撰写正文:按照书信结构的要求,撰写正文内容。
在叙述事情时,应注意客观、真实、详细;在表达情感时,应真诚、自然、得体;在提出请求时,应明确、具体、合理。
5.检查修改:完成正文后,应仔细检查一遍,确保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格式规范。
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改。
6.书写结尾:在结尾部分写上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祝福语应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和关系而定,署名和日期应清晰易读。
7.装封信件:将写好的书信装入信封,封好口并贴上邮票。
确保信封上的信息准确无误,以便书信能够顺利送达。
三、注意事项1.用词得体:在写信时,应注意用词得当,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粗俗的语言。
使用敬语和谦词可以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礼貌。
2.格式规范:书信格式应规范整齐,避免出现错别字、格式混乱等问题。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表达更加清晰准确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信格式一、书信注意事项: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结尾: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二、具体格式(一)提称语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
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平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
道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
大鉴、英鉴、伟鉴、雅鉴: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致母亲。
爱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双鉴:给朋友夫妇二人之信。
芳鉴:女子往来书信。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二)启辞(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敬禀者、跪禀者、即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三)思慕语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地情感,因此,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这类文句称为思慕语。
后世书信的思慕语相当丰富,不胜枚举,比较常用的如:云天在望,心切依驰。
相思之切,与日俱增。
望风怀想,时切依依。
仰望山斗,向往尤深。
风雨晦明,时殷企念。
寒灯夜雨,殊切依驰。
瘦影当窗,怀人倍切。
还有一类思慕语是从回忆上次见面的时间及其思念切入的,如:不睹芝仪,瞬又半载。
自违芳仪,荏苒数月。
久违大教,想起居佳胜,定符私祈。
久疏问候,伏念宝眷平安,阖府康旺。
(四)正文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五)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细说。
恕不——。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六)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专此,祝专此即请专此布达,即颂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即请顺效顺祝此候此请顺致顺颂即候祝颂请问致候对尊长,可选用: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恭请恭候为强调郑重其事:谨祝谨贺对晚辈:此询顺祝即问祝(你) 愿(你) 盼望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对父母辈:颂祝:金安福安对尊长: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对女长辈:慈安懿安坤安玉安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暑安秋棋冬馁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 春禧(春节) 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 新年快乐新春愉快常时可颂:近祺日祉时吉时绥起居安吉行止佳胜工作顺利台安大安当日可达之信,颂:晨安早安午安晚安刻安对女性可颂:淑安妆安阃安对未婚女子,颂:闺安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侍安侍祉对晚辈后生,祝愿:学业锐进工作好生活愉快幸福健康进步侍棋课祉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全家幸福祝收信人夫妇:双安俪安俪祉贺有喜庆事者,道:喜安庆祺贺新婚者:燕安燕喜贺生子者:麟安对家居者:潭安潭祺潭祉对行旅者:客安行祺旅一帆风顺旅居康乐唁丧,请候:礼安孝履问病,祝颂:早日康复痊安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否极泰来对知识界,可泛颂:文安道安研安文祺雅祺对编辑:编祺编安对写作者:著祺撰安笔健对教师:教祺教安诲安对军界:勋祉戎安对政界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对工商实业界:筹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行止佳顺万事顺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源茂盛日进斗金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
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七)署名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常用启禀词如下:对尊长:叩叩上叩禀敬禀对平辈:上敬上谨启鞠启顿首亲笔手肃对晚辈:字示白谕手白手谕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八)附候或致意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