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关于日本来华旅游舆情调查报告
日军侵华社会调研报告
日军侵华社会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为了了解日军侵华期间的社会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活动。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研究历史文献、采访幸存者、分析相关数据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力求客观准确地还原当时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一些日军侵华留下的遗址,以进一步了解情况。
三、日军侵华的实际情况1. 战争的影响日军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大量的城市和乡村受到破坏,许多人民失去了家园。
大规模的战争引发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牺牲者众多。
同时,战争还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不少人民生活质量下降。
2. 民众的生活状况日军入侵期间,中国民众生活艰苦。
日军实行了一系列掠夺政策,抢劫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导致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许多人生活在贫困和饥饿之中,许多妇女和儿童因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而面临生存危机。
3. 民众的身体健康日军侵华期间,中国民众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日军实施了恶劣的生化武器试验,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残忍的人体实验。
同时,日军还大规模使用了毒气和细菌武器,导致许多人染病或死亡。
4. 社会秩序的瓦解日军侵华期间,中国社会秩序严重瓦解。
据我们了解,日军的部队在中国境内实施了大量的滥杀无辜行为,屠杀无数中国人民。
同时,日军还扶植和支持了一些汉奸和卖国贼,使得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人心涣散。
四、对日军侵华的反应虽然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
我们调查了大量的资料和采访了许多幸存者,发现中国人民在抵抗日军侵略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和勇气。
中国形成了广泛的民族抗战运动,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了抵抗,一些地方还成立了游击队和抗日义勇军,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
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日军侵华期间的社会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于法院舆情应对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法院舆情应对问题的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发达,舆情应对俨然已是一个热门名词。
从政府到企业,纷纷开始关注舆情对自身的影响。
法院亦不能例外。
公众对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不满,加上法院工作本身的重要性、敏感性、判决结果与当事人利益息息相关等特点,法院的工作动态、执法办案的过程、结果备受公众关注,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舆论风暴中心。
如何直面公众、如何应对舆情,已成为法院回避不了的问题。
舆情应对不慎,可能使法院工作陷于被动,形象不佳;对舆情置若罔闻的消极态度,最终损害的则是司法公信力。
为此,我们成立课题组,对我院舆情应对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我们的建议,以期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舆情问题的提出《广雅》中,“舆,多也”。
《辞海》中,“舆”字本意为车或轿,“舆人”则是指造车舆的工人,有时也指推车或抬轿的人,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众人”之意。
可见,舆情是指众人的态度,即在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看法和表现出来的情绪。
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
舆情可分为传统媒体舆情和网络舆情。
传统媒体,是指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媒体,而网络是个新兴媒体,又被称为“第四媒体”。
这两者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二者的主体都是公众的意见,客体都是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都有明确的目标性,都能形成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
在我国,传统媒体更多的倾向于党和政府。
传统媒体所传达的思想和意见是经过有意识的挑选和概括的。
因此,传统媒体舆情是较统一且易控制的。
网络舆情则不同。
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如网民众多、传播速度快及网络匿名性等,使网络。
报送给中院研究室,经中院研究室同意之后由其对外发表。
我院在案例报送方面不直接面对媒体。
d、门户网站管理制度。
2008年我院建立通过国际互联网面向社会公众的对外网站并制定《门户网站管理暂行规定》。
社会舆情调查报告模板
社会舆情调查报告模板篇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社会和民众中产生影响。
由于城管体制和城管工作的特殊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近年来,我区城管分局受理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越来越多。
网络舆情一方面推动了城管工作的改进,另一方面,一些负面的舆情往往给城管部门的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
加强舆情监控和引导已成为我们城管人的新课题。
一、现状分析(一)数量日益增多。
分局处理网络舆情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一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诉求、发表看法。
他们的网上诉求日益频繁,网民发表言论热情高涨,阶段性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市民意见情绪网络化表达逐渐形成习惯。
二是城管这支队伍因其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成为网络舆论热议的焦点,常被民众所关注。
(二)内容涵盖面广。
从网络舆情的内容来看,有以下几项:一是表达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态度情感;二是表达对某一事件的认知;三是暴露问题或投诉;四是行为倾向,此类为我们通常说的预警性信息,常发生在特殊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前期。
(三)形式呈现多样化。
一是网络论坛,通过网民自主发帖、跟帖等方式形成舆情;二是新闻点评,新闻网站在新闻信息之后设置点评窗口,收集网民意见;三是留言板,主要是官方网站专门设置给地方领导留言的栏目,例如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成为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四是在线调查,用网络编程的方式将问卷生成页面,用户在浏览页面的时候,对问卷进行回答,生成调查结果;五是微博,拥有不同数量粉丝的微博同传统媒体比较,其影响力相当于一本杂志、甚至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微博的多点内容发布、信息同步、与移动媒体的结合、链式反应和循环跟贴等特点,值得我们跟踪关注。
(四)性质的双面性,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一项政策或者管理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受发言者身份隐蔽、信息不对称以及网民年龄、身份的影响,网络容易成为情绪宣泄的空间,对社会问题产生片面认识,有着非理性、极端化的一面。
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调查报告
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调查报告美国女作家鲁斯.本尼迪克特曾写过一本书《菊与刀》,书中有这样的观点:日本是一个充满矛盾并有着双重性格的民族,这个民族十分顽固保守,但却总能十分容易地进行激烈的改革,日本人平日里彬彬有礼,然而他们有时也十分倨傲蛮横,是一个既喜欢菊花又崇拜刀剑的民族。
与此同时,领土面积很小、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十分有野心,日本明治维新后的70年里,曾发动和参与过14次对外战争,其中有10次是针对中国。
抗日战争日本战败之后,日本走了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再次崛起,如今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国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对于这个唐朝时期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近代时期又多次入侵中国的国家,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如今的日本人是怎么样的?他们是怎么看待中国的?果壳问答网站曾做过一个“日本人怎么看待中国”的问题,许多日本人在下面做了回答。
令人十分意外的是,其中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由于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恩怨,两国人民之间依然存在着嫌隙,不可避免地有敌视心理,但由于中国的国力一天天变强,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俄两国不相上下的军事强国,已经全面超越了日本,和中国搞好关系是有巨大好处的。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日本购物、旅游,展现出了强大的购买力,对日本经济发展十分有益。
另外,日本人认为中国人讲话太大声,十分吵闹,而且他们认为中国人不想遵守规则,认为钱可以买到一切特权,比如他们会穿着凉鞋和T恤来到日本一家高档餐厅,当服务员拦住他们时,他们会拿出一大堆钞票,以为这样可以解决问题,但在日本,规则就是规则,钱无法打破规则。
不过,总体来说,日本人认为中国人的素质在不断变好,中国人十分善良,热情好客。
一些曾经去过日本的中国人这样评价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对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经济不断腾飞,日本的许多公司对中国有很强的依赖,另一方面又从内心里排斥中国,私底下吐槽中国,有一种口嫌体直的感觉。
【毛概作业】关于大学生对反日游行及抵制日货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反日游行及抵制日货现象认识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对反日游行及抵制日货现象认识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一)导火线——“钓鱼岛”事件2012年9月2日,日本东京都调查团前往中国钓鱼岛进行非法调查。
同一天,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将于9月中旬确认所谓的“国有化”方针。
2012年9月3日,日本中央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岛主”展开正式“购岛”谈判,日本政府准备出价20.5亿日元。
2012年9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进行了交谈。
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表明了中方立场。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
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
2012年9月10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正在密切关注钓鱼岛事态的发展,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①(二)群情奋起9月16日,中国民众抗议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示威游行已经进入第六天。
在中国南部城市深圳市,数千名民众涌向主要道路展开大规模示威,警方施放催泪弹和水炮驱赶示威者。
而在北京的日本驻华大使馆前聚集1万余名中国民众高呼“取消钓鱼岛国有化”“抵制日货”等口号,并毁损日本国旗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照片以示抗议。
在上海,1500多名示威者高举毛泽东肖像向日本驻中国领事馆游行。
②(三)理性爱国一些非理性的抗议活动也屡有发生,抵制日货的民间情绪高涨,央视网截至9月14日的调查发现,有接近九成的网友表示今后不会再购买日本产品。
在有些地方,甚至有人当众焚烧或打砸日系车,还发生了袭击日本人的过激行为。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从9月15日0时到9月16日12时,北京、上海、成都、长沙、南京、广州、深圳等地政府新闻办和公安系统通过官方微博表态,呼吁和支持民众理性和平地表达爱国诉求,同时强调对各地出现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将严肃查处。
浅谈日韩旅华市场情况及发展策略
浅谈日韩旅华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一)日本旅华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现状分析:1、日本出境游现状:日本是地处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也是亚洲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起飞与高速增长,出境旅游得到迅速发展。
据日本国际观光振兴会的统计,1996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670万人次,仅次于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居世界第五位,且1996年海外旅游消费总额约55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588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海外旅游消费3 290美元。
居世界首位。
96年以前日本的出境游呈现出洲际游和洲内游并重的特点,但随着后来日本出境游的日益普及化,出境游的旅行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由“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二是停留时间有所缩短;三是散客代替团体旅游占据主流;四是女性和青少年市场增长速度快。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特点在日本旅华市场上尚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2、日本旅华市场现状: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作为近邻,中日之间的交流远于秦汉,到唐宋时期双边的商贸往来已十分频繁。
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开始了近半个世纪对中国的侵略.1972年9月29日,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双方确立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四项基本原则,双边贸易、投资、文化和旅游交往活动发展十分迅速.自20世纪70年代末踟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来华日本游客呈逐年上升趋势,进入90年代以后。
日本的来华旅游人数更是飞速增长,日本市场成为中国的海外客源的一级市场,无论从游客人数还是人均消费来看。
都排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首位,年送客量高达150多万人次,在来华外国游客中占20%~30%,旅游消费占中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0%以上。
因此,日本旅华市场无论是增是减都会对中国的国际旅游和海外客源市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但是,中国在开拓日本市场方面却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来华旅游的日本游客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来华旅游多是为了观光游览:而目前日本出境游中占比例最大的却是休闲度假旅游,且青少年旅游者正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
中日关系调查报告
中日关系调查报告中日关系调查报告一、引言中日两国是地理上相邻的国家,也是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日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中日两国民众对彼此的态度和看法,探讨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二、历史背景中日两国的历史纠纷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顾过去,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侵略行为给中日关系带来了深深的伤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等方面逐渐取得了一些进展。
三、经济交流经济交流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日两国的贸易额逐年增加,双方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此外,日本的直接投资在中国也得到了持续增长。
这种经济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两国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途径。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包括语言学习、旅游、艺术交流等多个方面。
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学习日语,而日本游客也在中国的旅游景点中越来越常见。
此外,中日两国的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也在对方国家流行起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五、历史认知与教育历史认知与教育是中日关系中的一大挑战。
由于历史问题的复杂性,中日两国民众对彼此的历史认知存在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许多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历史行为持有负面看法,而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历史行为也存在一定的误解。
这种历史认知的差异给中日两国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加强历史教育,促进两国民众对历史的客观认知,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一环。
六、地区安全与合作地区安全与合作是中日关系中的另一重要方面。
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力。
然而,由于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等原因,中日之间的安全关系一直存在一定的紧张。
因此,加强地区间的多边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是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关键。
七、未来展望中日两国的关系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
从各益化翻译法探究公示语的日文译法——以宁波旅游景点用语为例
从各益化翻译法探究公示语的日文译法
——以宁波旅游景点用语为例
谢露狄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日语系
摘要: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对于中英公示语的翻 造成极大的理解困难,“归化”翻译法容易使我国的文化失去特
译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中日公示 点,无法更好地用特色吸引国外游客。为减少这样的文化差异
游景点各个角落的各类提示语就是传达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 各益化。
式。公示语的引导性说明不仅可以宣传本国文化,而且可以为
四、各益化在公示语中的应用
日本游客提供便利,提高日本游客体验和欣赏中华文化的满意
1、文化特征性信息事物异化
度。由此可见,公示语的引导性在旅游过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
异化,就是将具有特色的抽象文化变成客观的信息,“译
二、公示语翻译研究
上収蔵し、その保存室も「千晋斋」と名づけた。何为公示语,百科对“公示语”解释是“给公众在公
在宁波“千晋斋”的这段译文,中文译为“民国时期,甬
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 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言其藏室曰“千晋斋””。
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在游
常见公示语为佐证,探讨中日公示语翻译方法。
“归化”“异化”的各益化》中指出各益化翻译法,也称作受益
关键词:公示语;归;异化;各益化
化翻译法,指在各益化观念指导下的翻译方法。各益化,指的
是将翻译形式与内容进行各益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实现话语人
一、引言
和话语对象甚至第三方文化利益的翻译方法,可谓文化利益驱
48
语言研究
的公示语更具有人文特色,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舆情处理调查报告范文
舆情处理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舆情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影响力无疑对个体、组织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掌握舆情动态、理解公众舆论,各个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资源进行舆情调查和处理。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舆情处理调查,旨在了解当前舆情处理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2.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舆情处理的具体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舆情处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2.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设计问卷并面向广泛的受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舆情处理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和企业管理者。
其次,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舆情处理的实际工作情况。
三、调查结果3.1 舆情处理人员组织架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或机构在舆情处理方面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负责舆情监测、危机公关和舆情处理工作。
这些部门往往由专门的舆情分析师、公关专员和危机应对人员组成,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热点舆情处理情况根据调查和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当前热点舆情处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对于热点舆情的监测和预警机制相对滞后,部分企业对舆情的敏感度不高,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控制。
其次,针对热点舆情的回应策略不够灵活,部分企业对舆情的回应过于保守,缺乏即时反应和积极引导的能力。
再次,对于舆情的应对措施和危机公关处理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企业经常在危机处理中显得手足无措。
3.3 舆情处理的挑战与对策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舆情处理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舆情的快速传播和跨界影响、社交媒体舆情监管难度大、危机公关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加强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设,提高舆情处理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加强针对社交媒体舆情的监管和风险防控;加强公关人才的培养和危机公关能力的提升。
旅游消费舆情报告范文
旅游消费舆情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旅游消费领域的舆情动态,以及对消费者旅游行为的影响,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通过采集舆情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对旅游消费舆情形势有了深入的了解。
2.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本调查以互联网为主要数据来源,包括社交媒体、在线旅游论坛、新闻网站等。
我们使用了舆情分析工具进行内容筛选、关键词提取和情感分析。
根据提取得到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确定旅游消费领域的主要关注点和趋势。
3. 舆情概况3.1 关注度分析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旅游消费是当前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吸引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在社交媒体上,旅游消费的讨论量占所有旅游相关话题的大部分。
其中,讨论度较高的话题包括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服务体验、旅游消费价格等。
3.2 情感分析情感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旅游消费的舆情呈现出积极和消极的态势,并且消极情绪略高于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主要集中在满意体验、旅游服务质量和高性价比等方面,消极情绪则主要表现为不满意体验、不合理的旅游消费价格和陷阱等。
3.3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关键词提取和频率分析,我们确定了旅游消费舆情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中,旅游服务体验、旅游消费价格、旅游目的地、营销宣传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4. 旅游消费舆情趋势分析4.1 用户口碑传播用户口碑成为推动旅游消费的重要因素。
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消费者可以分享旅游体验和意见,对旅游目的地和服务供应商进行评价。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旅游行业来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4.2 个性化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个性化服务和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
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兴趣和偏好,追求独特的旅游体验。
旅游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4.3 线上线下结合线上旅游服务平台的崛起改变了旅游消费的格局,线下实体店面和线上平台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消费者既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查找和比较旅游产品,也可以通过线下实体店面进行线下体验和服务咨询。
入境旅游客源地概况
入境旅游客源地概况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入境旅游客源地的概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入境旅游客源地概况是指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最多,他们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是哪些,什么时间段来华旅游最频繁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入境旅游客源地概况,并分析其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入境旅游客源地概况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次累计达1.45亿人次,同比增长5.1%。
来华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 韩国韩国可以说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来我国旅游。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来自韩国的游客入境人次达到920万人次,同比增长23.6%。
他们主要前往的旅游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韩国的游客以购物、美食、文化交流等为主要目的。
2. 日本日本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因此,来自日本的游客也是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地之一。
2019年,来自日本的游客入境人次达到860万人次,同比增长11.5%。
他们主要前往的旅游目的地包括南京、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
日本的游客以文化交流和旅游观光为主要目的。
3. 美国美国是我国的重要经贸伙伴和旅游客源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美国游客来华旅游。
2019年,来自美国的游客入境人次达到680万人次,同比增长5.7%。
他们主要前往的旅游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美国的游客以文化旅游和商务旅游为主要目的。
4. 泰国泰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也是一些年轻游客的最爱。
2019年,来自泰国的游客入境人次达到450万人次,同比增长18.4%。
他们主要前往的旅游目的地包括海南、云南、广西、北京等城市。
泰国的游客以购物、美食、海滩度假为主要目的。
5. 俄罗斯俄罗斯是我国的东北邻国,两国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舆情调查报告
舆情调查报告舆情调查报告一、引言舆情是指社会上公众对于某个事件、话题或个体的意见、情绪和态度。
舆情调查是通过对公众意见的采集、分析和研究,以了解公众对特定事件的看法和情绪变化。
本篇报告将对某一特定事件进行舆情调查分析,旨在揭示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度和态度。
二、背景介绍本次舆情调查的背景是某知名企业近期推出的一款新产品。
该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该产品的看法,我们进行了舆情调查。
三、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在线问卷的方式,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
问卷涵盖了对该产品的了解程度、使用意愿、产品优缺点、价格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的人群,以保证结果的代表性。
四、调查结果1. 对产品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受访者表示对该产品有一定了解,其中60%的人对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这表明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相对较好。
2. 使用意愿在受访者中,有60%的人表示愿意购买该产品,其中30%的人表示已经购买并使用过。
这显示了该产品在公众中的较高认可度和购买欲望。
3. 产品优缺点在对产品的优缺点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公众对该产品的评价存在分歧。
部分受访者认为该产品的功能齐全、易于使用,用户体验良好;而另一部分受访者则认为该产品的价格过高,且某些功能不够实用。
这表明产品在市场上的口碑存在一定的差异。
4. 价格合理性对于产品价格的合理性,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受访者认为产品价格偏高,不符合自己的消费预算;而另外的40%的受访者则认为产品价格与其功能和品质相符。
这再次凸显了价格问题对于公众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五、舆情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该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较高,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和使用。
2. 产品的优缺点评价存在分歧,这可能与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有关。
网络舆情调查报告
网络舆情调查报告1. 引言网络舆情调查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上的言论和意见来了解公众情绪和意见的方法。
本报告旨在分析最近一个月内某特定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并提供相应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2. 调查目的和方法2.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某特定事件的态度和观点,探讨事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并为相关机构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处理类似事件或问题。
2.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 网络舆情监测工具:使用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论坛等进行监测和抓取相关言论和意见。
- 在线问卷调查:在一定的样本人群中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收集公众对于特定事件的看法和意见。
- 重要人物访谈:对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人物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特定事件的观点和态度。
3. 调查结果3.1 舆情态势分析基于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舆情态势分析结果: - 舆情呈现中性态势:在整个调查期间,公众对于该事件的态度和观点相对平衡,没有明显的偏向。
- 舆情波动较大:由于事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舆情波动较大,情绪和意见也随之变化。
- 信息传播速度快: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舆情的传播范围也更广。
3.2 舆情主要观点和关注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我们整理出了以下舆情主要观点和关注点: - 观点1:部分公众对该事件表示关切和担忧,认为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
- 观点2:另一部分公众对该事件持中立态度,认为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来做出判断。
- 关注点1:公众对相关责任方的追责程度较高,强调依法治国和保障公众利益的重要性。
- 关注点2:部分公众对事件的影响和后果表达了担忧,认为应该采取紧急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3 舆情情绪分析通过对舆情数据的情绪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情绪分布结果: - 积极情绪:占比20% - 中立情绪:占比60% - 消极情绪:占比20%4. 数据分析和建议4.1 数据分析根据以上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数据分析结论: - 舆情整体呈现中立态势,公众对于该事件的观点和态度相对平衡。
旅游行业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旅游行业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应对旅游行业舆情危机,减少不良影响。
2. 提高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舆情应对能力,增强公众对旅游行业的信任。
3. 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旅游市场的稳定。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其他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单位。
四、组织架构1. 成立旅游行业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舆情监测小组,负责实时监测旅游行业舆情动态。
3. 设立舆情处置小组,负责舆情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4. 设立宣传引导小组,负责舆情事件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报道。
五、舆情监测与预警1. 舆情监测小组应实时监测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的旅游行业舆情动态。
2. 对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事件进行预警,包括旅游安全事故、服务质量问题、旅游产品问题等。
3. 对预警事件进行分类,分为一般性事件、较大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
六、舆情应急处置流程1. 舆情发现:舆情监测小组发现舆情事件后,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2. 事件调查:舆情处置小组对事件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基本情况。
3. 确定级别:根据事件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事件级别。
4. 制定方案:根据事件级别,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5. 实施处置:按照应急处置方案,开展舆情应对工作。
6. 信息发布:根据需要,发布官方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7. 事件善后:对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应急处置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七、舆情应对措施1. 加强沟通协调:与相关媒体、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各方诉求。
2. 客观公正:对事件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确保真相大白。
3. 及时回应:对舆情事件及时回应,避免信息不对称。
网络舆情调查报告
网络舆情调查报告网络舆情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网络舆情调查报告是对特定事件或话题在网络上产生的舆情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以网络舆情调查报告为主题,探讨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调查方法以及应对策略。
一、网络舆情的影响力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舆论和情绪的集合。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首先,网络舆情可以迅速传播,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于传统媒体。
一条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影响大量的人群。
其次,网络舆情可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当大量的人在网络上表达相同的观点时,会对公众的认知和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网络舆情可以对个人、企业和政府产生负面影响。
当网络上出现负面舆情时,会对个人、企业和政府形象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危机。
二、网络舆情调查的方法网络舆情调查是对网络上产生的舆情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网络舆情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搜集数据:搜集网络上与特定事件或话题相关的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评论、论坛帖子等。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监测工具等方式进行数据搜集。
2. 数据分析: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情感分析、关键词分析、网络影响力分析等。
情感分析可以判断舆情的正面、负面或中性情绪;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人们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关注点;网络影响力分析可以评估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和影响力机构。
3. 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呈现,可以采用图表、报告、演示等形式。
呈现结果时应尽量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偏见的介入。
三、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面对网络舆情,个人、企业和政府都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应对策略。
1. 及时回应: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负面舆情,应及时回应,解释事实真相,消除误解。
及时回应可以有效地控制舆情的发展,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2. 建立正面形象:个人、企业和政府应建立正面形象,提升公众对其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19》
报告对入境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进行梳理,分析其增长背后的行政主体及市场主体的助推作用,并对未来入境旅游发展,尤其目的地营销提出建议。
入境旅游进入恢复增长的新通道我国入境旅游自2015年以来开始恢复增长,并在此后的四年里连续保持小幅增长。
2018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1.41亿人次,同比增长1.2%。
与此同时,入境的过夜市场和外国人入境市场规模同样保持稳步扩大,2018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290万人次,外国游客3054万人次,分别增长3.6%和4.7%。
预计2019年我国入境旅游将保持稳步增长。
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优化亚洲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入境客源市场。
其中,中国港澳台市场依然是我国入境旅游的基础客源市场,2018年,中国港澳台市场的占比达78%,在入境过夜旅游市场,其占比也超过60%。
即使不考虑中国港澳台地区,亚洲地区也持续是我国最主要的客源市场。
亚洲市场占外国人入境市场的比重稳定在60%左右,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市场,它们的占比分别稳定在20%和10%上下。
在我国入境客源市场保持稳定的同时,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入境过夜市场占比及外国客源市场占比持续上升。
2018年我国入境过夜市场占比为44.5%,相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
外国客源市场占比从2000的12.2%增加到2018年的21.6%,提升9个百分点。
入境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在签证、购物退税、证件便利化应用等方面发力,为入境旅游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文旅融合发展将正在为入境旅游产品开发、目的地营销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工作注入新动力。
城市作为入境旅游市场的关键支撑,正在积极参并创新入境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入境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在入境游客需求更加散客化及个性化趋势下,从事入境旅游业务的典型市场主体——旅行服务商更加多元,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满足不同客源市场、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2019关于日本来华旅游舆情调查报告
2019关于日本来华旅游舆情调查报告第一部分日本出境游趋势自1964年日本实行海外旅行自由化以来,出境旅游人数迅速增加。
1990年突破了1000万人次,XX年达到1782万人次。
此后,受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非典和世界金融危机等事件和因素的影响,长期处于低迷和徘徊状态。
XX年,在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经济出现转机,表现在失业率逐渐降低,国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从而再次引发了日本国民出境旅游的热潮,出境旅游人次首次超过1800万。
XX年,受日中、日韩关系恶化以及日元贬值的影响,日本出国旅游人数减少到1747万人次(比上一年减少5.5%)。
总体来看,日本的出境游未来会以1700万人次为中心上下徘徊,很难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XX-XX年日本出境旅游总人数情况(数据出处:日本旅游发展局)一、七成以上日本人有海外旅游经历从调查结果看,在近5年,6成以上的日本人有海外旅游的经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有3次以上海外旅游经历。
日本人有过海外旅游经验的比例其中,女性平均海外旅行次数略高于男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高,女性海外旅行的次数明显增多。
出境游客中男女比例的变化二、出境旅游意愿偏冷从调查结果看,超过2成人对过去一年的家庭收入满意,并认为未来一年收入会有所增加。
但认为未来一年收入会减少的也有2成。
而对于当前是否是海外旅游的好时机这一问题,认为是好时机的不足两成,不好也不坏的为3成左右,持正面和中性看法的接近5成,持否定态度的占4成以上。
对当前是否海外旅游好时机的看法综合来看,日本人的海外旅游消费信心指数为39.65,出境意愿处于偏冷的状态。
三、旅游目的地从亚洲转向欧美从海外旅游目的地看,迄今为止,日本游客到访最多的地区是美国,其次是中国、韩国。
在有关今后3年最想去的目的地这一问题上,回答美国的占36.8%,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法国和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排第5位,中国大陆则在第10位。
未来3年想去的国家和地区其中,2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选择想去欧洲旅游的比例高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亚洲国家中,20-39岁的中青年人群更偏爱中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中国大陆的吸引力不高。
舆情变化态势调查报告
舆情变化态势调查报告舆情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具体事件或者议题的看法、评价和舆论倾向。
舆情态势调查报告是对特定事件或议题的舆情进行系统、客观的调查和分析,用于研判公众对该事件的态度及趋势。
本文将对某一事件的舆情变化态势进行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针对某地区的环境问题展开,调查对象为当地居民,共收集有效问卷100份。
调查结果如下:首先,在对该地区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上,有8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14%的受访者表示一般关注。
这表明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备受公众关注,高度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关切。
其次,在对该地区政府的环保工作评价上,有58%的受访者表示满意,32%的受访者表示一般,10%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
这显示出该地区政府在环保工作上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再次,在对该地区环境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措施上,有42%的受访者表示认为有效,36%的受访者表示认为不够有效,22%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
这反映出公众对该地区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的效果并不太认同,需要增加宣传和解释工作。
最后,在对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态度上,有68%的受访者表示支持积极参与环保行动,18%的受访者表示关注但不积极参与,14%的受访者表示不关注或不参与。
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在面对环境问题时持积极态度,并有意愿参与环保行动。
综上所述,本调查报告显示出当地居民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对政府环保工作评价较为一般,对现有解决措施的效果不太认同。
然而,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支持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针对这些情况,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政府需要增加环保宣传,加强对公众的解释和沟通工作,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的满意度。
其次,政府需要进一步改进环保工作措施,增加环保投入,提高环境问题的解决效果,以增强公众对解决措施的认同感。
再次,政府应当鼓励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加大对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和环保知识普及,以形成共建共治的环保氛围。
最后,政府可以加强与市民团体和专业环保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合力。
对待日本及日本文化态度调查
毛概课外实践调查活动调查课题:当代18-55岁国人对日本及日本文化的观点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班级: 1510 指导老师:夏小组成员:冯许李徐程潘(按姓氏笔画排序)当代18-55岁国人对日本及日本文化的观点调查报告一、调查时间:2016年04月27日至5月25日二、调查内容:当代18-55岁国人对日本及日本文化的观点三、调查目的: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史上有很大的交集,当提到中国的近代史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日本侵华战争”、“讨厌的国家”。
而当代很多年轻人由于热衷于日本文化而对日本态度有所缓和。
诚然,这段历史确实需要铭记,但就当今社会而言,人们不应该因此有仇日情绪。
胡锦涛主席说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这八个字告诉我们,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铭记历史,而不是因为历史影响我们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以和平发展的角度看待中外关系,同外国共同发展。
本次调查就是为了了解18-55岁国人对日本的观点,并对日本文化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日观点进行分析。
四、调查对象:18-55岁群众五、调查数量:370份(296份来自网络问卷调查,74份来自随机问卷调查)六、调查方式:网上发布问卷调查以及在公园、学校附近、街道上发布随机问卷调查,使调查结果更具有真实性。
七、调查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本次调查问卷(见附录一)针对当代18-55岁国人对日本及日本文化的观点提出15个问题,其中第二题为多选题,其他皆为单选题。
该调查结果(见附录二)显示:第一题结果显示参加本次问卷人群年龄分布(图7-1);第二题结果显示有超过八成参与调查者认为日本民族有野心(图7-2);图7-1 图7-2第三题结果显示超半数的参与调查者对日本第一印象为侵华战争或者讨厌的国家;第四题结果显示有近七成参与调查者认为侵华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第五题结果显示有超过五成参与调查者认为中日矛盾的性质是民族仇恨的激化;第六题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参与调查者认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蛊惑民众掩盖历史的恶劣行为;第七题结果显示有近七成参与调查者情感上赞同抵制日货和反日游行,但其中绝大多数认为行为过激;第八题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参与调查者认为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货物是盲目跟风的行为;第九题结果显示参与调查者对中国经济是否能离开日本的看法(图7-3); 第十题结果显示参与调查者对日本文化的看法(图7-4);图7-3 图7-4第十一题与第一题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如图7-5; 第十二题与第一题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如图7-6;图7-5 图7-6第十三题与第一题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如图7-7;图7-7 图7-8第十四题与第一题交叉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段上升被调查者对日本评分逐渐下降;第十五题与第一题交叉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段上升被调查者对日本文化评分逐渐下降;对日本动漫观点 18-25岁25-35岁35-45岁 45-55岁 对日本影视观点18-25岁 25-35岁 35-45岁 45-55岁不感兴趣 35.71% 37.97% 62.79% 75.27% 不感兴趣 65.18% 78.48% 93.02% 76.34% 崇洋媚外 0.89% 1.27% 2.33% 5.38% 崇洋媚外 3.57% 2.53% 1.16% 5.38% 无爱国精神 3.57% 3.80% 3.49% 6.45%无爱国精神5.36% 5.06% 3.49% 7.53%内涵丰富 59.82% 56.96% 31.40% 12.90% 内涵丰富 25.89% 13.92% 2.33% 10.75%对日本音乐观点 18-25岁 25-35岁 35-45岁 45-55岁不感兴趣 67.86% 82.28% 91.86% 76.34% 崇洋媚外 1.79% 2.53% 2.33% 3.23% 无爱国精神4.46% 3.80% 0%3.23%内涵丰富 25.89% 11.39% 5.81% 16.13%第十四题与第十五题交叉分析,得到对日本文化与对日本平分回归直线方程,结果显示如图7-8(R2越接近1,所得到的直线相关性越强,本直线为0.92459)。
网络舆情专报情况调查报告3篇
网络舆情专报情况调查报告3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材料范文、工作报告、方案范文、总结范文、计划范文、演讲致辞、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essays, such as material essays, work reports, project essays, summary essays, plan essays, speeches, regula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 and other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网络舆情专报情况调查报告3篇网络舆情专报情况调查报告3篇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关于日本来华旅游舆情调查报告第一部分日本出境游趋势自1964年日本实行海外旅行自由化以来,出境旅游人数迅速增加。
1990年突破了1000万人次,XX年达到1782万人次。
此后,受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非典和世界金融危机等事件和因素的影响,长期处于低迷和徘徊状态。
XX年,在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经济出现转机,表现在失业率逐渐降低,国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从而再次引发了日本国民出境旅游的热潮,出境旅游人次首次超过1800万。
XX年,受日中、日韩关系恶化以及日元贬值的影响,日本出国旅游人数减少到1747万人次(比上一年减少5.5%)。
总体来看,日本的出境游未来会以1700万人次为中心上下徘徊,很难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XX-XX年日本出境旅游总人数情况(数据出处:日本旅游发展局)一、七成以上日本人有海外旅游经历从调查结果看,在近5年,6成以上的日本人有海外旅游的经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有3次以上海外旅游经历。
日本人有过海外旅游经验的比例其中,女性平均海外旅行次数略高于男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高,女性海外旅行的次数明显增多。
出境游客中男女比例的变化二、出境旅游意愿偏冷从调查结果看,超过2成人对过去一年的家庭收入满意,并认为未来一年收入会有所增加。
但认为未来一年收入会减少的也有2成。
而对于当前是否是海外旅游的好时机这一问题,认为是好时机的不足两成,不好也不坏的为3成左右,持正面和中性看法的接近5成,持否定态度的占4成以上。
对当前是否海外旅游好时机的看法综合来看,日本人的海外旅游消费信心指数为39.65,出境意愿处于偏冷的状态。
三、旅游目的地从亚洲转向欧美从海外旅游目的地看,迄今为止,日本游客到访最多的地区是美国,其次是中国、韩国。
在有关今后3年最想去的目的地这一问题上,回答美国的占36.8%,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法国和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排第5位,中国大陆则在第10位。
未来3年想去的国家和地区其中,2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选择想去欧洲旅游的比例高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亚洲国家中,20-39岁的中青年人群更偏爱中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中国大陆的吸引力不高。
第二部分日本来华旅游进入停滞期截至XX年,日本一直居中国入境游国外游客的第一位。
XX年虽然被韩国超越退居第二位,但入境人数一直保持增长。
XX年,日本来华游客达到创纪录的397.8万人次,XX 年和XX年,因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有了大幅度下降,XX年和XX年虽然开始有所恢复,但从XX年起,受中日政治关系影响,开始又进入下降趋势。
XX年,日本来华游客为287.8万人次,同比下降18.2%,较XX年减少了110多万人次。
日本来华旅游人数的增长以XX年为例,日本出境游整体增长8.2%,其中,增长比例最大的是泰国,达21.8%,其次是越南,为19.7%,第三位是新加坡,增长15.3。
在主要国家中,中国是唯一例外,减少了3.8%。
XX年日本出境游主要国家、地区的增长比率一、日本来华旅游的特点从日本游客来华旅游的目的看,回答观光旅游的占8成,回答美食、购物的均为4成左右,其次是度假,占3成,商务出差的接近3成。
来华旅游目的与此相关联,在日本出境游游客中,男女比例接近1:1,但在来华游客中,男女比例为6:4,男性多于女性。
日本来华游客与海外游客的性别比较从年龄来看,在有过来华旅游经验的人中,45岁以上年龄层的比例超过总体的一半以上,较日本出境游客的平均值来说,来华游客中中老年的比例偏高。
日本来华游客的年龄构成从以上分析看,日本来华游客中男性和中老年人偏多,来华旅游多是为了观光游览而非休闲度假。
而从日本出境游的总体来看,休闲度假旅游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且女性和青少年旅游者正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
由此可见,日本来华旅游的游客属性与日本出境游的主流有一定偏差。
二、来华旅游的概况1.来华旅游的方式从本次调查看,日本来华旅游的方式,以选择自由行的最多,超过半数;其次是全包价旅行团。
通常来说,高收入人群、二次旅游的人多选择自由行,而低收入人群和第一次来华旅游的游客倾向于选择参团旅游。
其中,男性选择自由行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更偏好全包价旅游团。
来华旅游方式2.在华游览的城市数量接近60%的日本游客到中国旅游会选择走访2至3个城市,但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只到1个城市。
来华旅游的城市数量3.逗留时间关于旅游期间在华逗留时间,3-5天为最多,占总体的61.6%。
一周以上的占8.3%。
来华旅游的逗留时间4.在华旅游花费日本游客每次来中国旅游的花费以1000-1500美元最为普遍,以此消费为界高低两边大致相当,2500美元以上仅有10%,平均值为1300美元左右。
其中,男性每次来中国旅游花费在2500美元以上的比例最高。
在华旅游花费三、对来华旅游满意度:得分为76分在旅游满意度方面,对于最近一次来中国旅游体验的回答,绝大部分人喜欢选择一般这样的中性评价。
如果以50分为基线,将比较满意+满意视为高评价,将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视为低评价,则旅游住宿、整体体验、旅游景点、旅游餐饮四项明显是高评价,而旅游交通、购物体验、旅行社服务、旅游娱乐和出入境服务等软性指标则为50分以下的低评价。
而对中国旅游整体体验明确表示满意的为66.7%,按照百分制换算的话,得分为76分。
对中国旅游的满意度评价其中,女性对旅游景点、旅游信息和整体体验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男性。
50岁以上人群对中国旅游的整体体验满意度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四、今后来华旅游意愿对来华旅游表示非常有兴趣和有些兴趣的总计为37.8%。
而回答没有兴趣的接近6成。
没有兴趣的多于有兴趣的超过两成。
其中,50岁以下中青年男性对来华旅游表示有兴趣的比例更高。
对中国旅游感兴趣程度在各项来华旅游的因素中,悠久历史占的比例最高,为总体的34.5%,其次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国宝熊猫居第三位。
其中,40岁以上中青年人群对自然风光最感兴趣,女性对大熊猫感兴趣的比例高于男性。
对中国旅游感兴趣的因素具体到今后几年有没有去中国旅游的打算这一问题,表示没有去过,以后也不打算去的为73.4%,加上去过,所以不打算再去的10.7%,意味着未来几年,完全没有计划来中国旅游打算的达84.1%。
表示有去过,但以后打算去和去过,以后还打算再去的为15.9%。
今后几年是否有去中国旅游的打算关于不愿来中国旅游的原因,选择空气污染的比例最高,占总体的一半。
其次是治安不好和不喜欢中国,均为4成。
近年来,中日关系的现状直接影响了日本游客的来华意愿。
不愿来中国旅游的原因第三部分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在日本的形象一、中国主要城市在日本形象北京和上海在日本拥有极高知名度,认知率均为96%以上,属于第一梯队。
南京、天津、青岛、广州、大连认知度均在50%左右,属于第二梯队。
西安、重庆、哈尔滨、苏州和敦煌、桂林为第三梯队,认知率在30%以上。
其他城市的认知度在30%以下。
中国主要城市在日知名度在希望去旅游的中国城市中,上海的比例最高,达67.8%;其次是北京,为50.3%;其余城市均低于10%。
其中,成都9.5%、青岛7.6%、洛阳5.9%,相对较高。
去中国主要城市旅游的意愿二、中国主要景区在日本形象对中国旅游景区认知度最高的是万里长城(94.4%);其次是少林寺和故宫,认知度在40%-50%之间,这些属于第一梯队;桂林、兵马俑、九寨沟、景德镇、黄山、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属于第二梯队,认知率在10%左右及以上。
对中国主要景区的认知从日本游客对中国主要景区感兴趣的程度看,万里长城遥遥领先,43.6%的人表示想去游览。
几乎凡是对中国旅游感兴趣的人,都希望到长城一游。
接下来是故宫、少林寺和桂林。
兵马俑、莫高窟和九寨沟也有一定的人气。
对中国主要景区的旅游意愿三、感兴趣的旅游带对中国哪些旅游带感兴趣的调查中,回答万里长城旅游带和丝绸之路的比例最高,均超过半数,属于第一梯队;其次是京西沪桂广旅游带、黄河旅游带和长江旅游带,占3成左右。
但对于刚刚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感兴趣程度总体不高,只有1成多一些。
其中,男性对青藏铁路沿线游和内蒙古草原之旅感兴趣的程度高于女性。
感兴趣的旅游带第四部分中国对日旅游传播效果的评价一、互联网是日本游客获取中国旅游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关于获取有关中国旅游信息的途径,互联网被排在第一位,占7成;其次是电视,为57.2%;第3位是报纸,为两成左右。
而中国媒体/网站、广播、户外广告、邮寄广告、交通工具(巴士、地铁)和推广活动等,均低于5%。
获取有关中国旅游信息的途径二、对中国主要城市在日旅游传播活动的接触情况随着近几年中国旅游市场的繁荣,中国更多城市及景区开始加强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除了结合自身资源加大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外,还积极主动向海外推介自身的旅游形象。
从调查结果看,接近半数的日本民众一定程度上接触过上海和北京旅游传播活动或相关信息。
其次是西安、青岛、南京、桂林、敦煌等城市,接触率均在10%以上,其他城市均低于10%。
另有3成的人从未接触过类似的旅游推广活动或信息。
对中国各省区旅游传播活动的认知对于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各项以美丽中国为主题的活动,表示非常了解的为2.6%,有些了解的为7.6%,总体认知率只有一成多。
对美丽中国推广活动的认知在调查中,我们选择了7个国家的对外旅游传播口号请调查对象进行评价。
其中,日本,精彩无限(japan endless discovery)受到的评价最高,其次是迷人的泰国(amazing thailand),美丽中国(beautiful china)居第五位。
对各国旅游口号的评价第五部分总结与建议一、尽管日本的出境游在XX年出现一次高潮,但从XX 年开始,又出现下行趋势。
从调查结果看,日本人的海外旅游消费信心指数总体偏冷,未来很难有大的增长空间。
从日本来华旅游来看,存在多种不利的影响因素。
除了中日关系、雾霾、安全问题等外部客观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日本人来华旅游意愿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明确表示未来几年有来华旅游打算的只有15.9%。
这种心理的变化往往会有很长时间的影响。
二、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于日本来华旅游的营销推广应把侧重点从量的扩大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逐步推进日本来华旅游的升级换代。
目前,日本来华游客中以男性和中老年人偏多,来华旅游的目的多集中在观光游览而非休闲度假。
而从日本出境游的总体状况来看,休闲度假旅游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且女性和青少年旅游者正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
由此可见,日本来华旅游的游客属性与日本出境游的主流有一定偏差。
随着对中国怀有特殊情感的老一代日本人逐渐减少,日本老年市场的开拓会越来越困难。
这需要我们要逐渐把重点转移到面向年轻人、女性等日本主流消费者,开发适合他们需求的旅游产品。
三、改善和提升中国的旅游形象,特别是塑造主要旅游城市的鲜明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中国开拓对日旅游市场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