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吸附分析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1 + p v vmb vm
11
Company Logo
比表面测定原理 ——BET吸附
BET吸附
假设:a.表面上各个吸附位置从能量角度而言是等同的,且已吸附质 点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即吸附热与表面覆盖度无关;
b.多分子层吸附,第一层吸附热最强,第二层以上各层吸附热 相等,且都为吸附质的液化热。
即吸附质压力值与发生凝聚的空腔的大小一一对应。
脱附时:降低压力,大孔内的凝聚液首先蒸发,在孔壁上留有吸附膜; 再降低压力,次大孔内的凝聚液蒸发,孔壁上留有吸附膜, 但同时大孔孔壁上的吸附膜变薄。所以压力降低造成的脱附量 由两部分组成:与压力改变相应的空腔内凝聚液的蒸发和孔壁 吸附膜的厚度减小。
20
Company Logo
BJH计算方法
主要用于介孔材料的孔径分布测试。 常使用吸附分支计算。
HK计算方法
主要用于微孔分子筛材料的孔径分布测试。
NLDFT计算方法
用于微孔和介孔全范围的孔径分布测试。
21
Company Logo
Ⅳ型吸附等温线
典型介孔固体材料的吸附。 存在滞后环,且有单层饱和吸附
Ⅴ型吸附等温线
介孔固体材料的吸附。 存在滞后环,无单层饱和吸附
Ⅵ型吸附等温线
超微孔固体的吸附,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吸附点。 呈现台阶。
8
Company Logo
介孔材料的吸附等温线
9
Company Logo
吸附量突跃与孔径的关系:
——化学吸附
比表面分类
外表面:非孔催化剂的表面积。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内表面:多孔催化剂细孔的内壁面积。孔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多孔材料的表面积主要由内表面贡献。
比表面测定方法
静态法:静态容量法和静态重量法 动态法:连续流动色谱法
具体区别见表11.1
3
Company Logo
孔径分布
多孔材料孔径分类
特点:为多分子层吸附,对应吸附等温线为Ⅱ和Ⅳ型。
BET吸附等温式
p = 1 + (C −1) × p v( ps − p) vmC vmC ps
Ps为吸附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汽压;p为吸附质平衡蒸气压; Vm 为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V表示任一状态下的吸附量。 C 为常数,反映第一层吸附同其他层吸附间吸附力场的差异大小.
工业催化剂表征
氮气吸附分析技术
主讲教师:李永峰
1
Company Logo
Contents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教学进度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建议
2
Company Logo
概述 ——比表面
比表面和活性比表面
单位质量材料(如催化剂)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物理吸附
其中对催化剂,具有活性的表面称为活性比表面。
12
Company Logo
Vm ≈ VB
13
Company Logo
孔径分布测定原理 ——开尔文方程
毛细管凝聚
指在有微孔的固体材料中,吸附质在毛细管内液体弯月面凹面上
方的平衡蒸气压力p小于同温度下的吸附质饱和蒸气压p0时,即可凝聚 为液体的现象。
Kelvin方程
ln P = − 2σV~ cosθ
P0
rK RT
rK为孔半径;σ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Ṽ 液体摩尔体积,θ为接触角
Kelvin方程描述了毛细凝聚时,气体的相对压力和孔径 的关系,是吸附法测孔径分布的理论基础。
14
Company Logo
比表面的测定方法
(1)静态氮吸附容量法
利用氮在77K时的饱和蒸 汽压接近1个大气压。 氮分子的Am=0.162 nm2
(3)静态重量法
使用高精度弹簧秤。 可避免容量法必须测定死体 积等缺点。 但灵敏度较低。
18
Company Logo
孔径分布的测定方法
(1)压汞法
适用于测定大孔孔径分布和孔径4nm以上的中 孔孔径分布。
19
Company Logo
(2)静态氮气吸附容量法
原理: 毛细凝聚原理和Kalven方程
吸附时:细孔内壁上先形成吸附膜,此膜厚度随相对压力增加变化, 仅当吸附质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才在由吸附膜围成的空腔 内发生凝聚。
吸附突跃处相对压力越小,孔径越小; 吸附突跃处等温线斜率越大,孔径分布越窄。
H1型滞后环(如A)
说明吸附材料具有独立的圆筒形细长孔道且孔径均一分布较窄。
H2型滞后环(如B)
说明吸附材料具有瓶状孔(口小腔大)结构。
H3型和H4型滞后环
说明吸附材料具有狭缝状结构。
10
Company Logo
比表面测定原理 ——Langmuir吸附
吸附等温线的分类
6
Company Logo
I型吸附等温线
典型的微孔固体的吸附。 单分子层吸附
Ⅱ型吸附等温线
非孔固体的吸附,或是具有大孔的多孔固体的吸附。 多分子层吸附,但存在单层饱和吸附。
Ⅲ型吸附等温线
吸附质和吸附剂相互作用很弱时产生的吸附。 多分子层吸附,且不存在单层饱和吸附。
7
Company Logo
应用范围: P/Ps =0.05~0.35 ;C取值50~200
(液氮温度下大多数固体上N2吸附满足)
16
Company Logo
(2)低温氪吸附法
利用氪在液氮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小( 345.6Pa) 氪分子的Am=0.196 nm2
可用于比表面 < 1m2/g 样品的测定
17
Company Logo
超微孔 <0.7nm
微孔 <2nm
介孔 2-50nm
孔径分布测定方法
静态容量法:用于测量介孔结构 压汞法:可用于测量介孔和大孔结构
大孔 >50nm
4
Company Logo
基本原理 ——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的特点
z 作用力为分子间力,故吸附热小,吸附分子与液体或气体分子的状态差 别很小,即无需显著的活化吸附能。
Langmuir吸附
假设:a.表面上各个吸附位置从能量角度而言是等同的,且已吸附质 点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即吸附热与表面覆盖度无关;
b.假定每个吸附位只能吸附一个质点。 特点:为单分子层吸附,对应吸附等温线为Ⅰ型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θ = (bp)
1 + (bp)
θ 为覆盖度=V/Vm Vm 为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ml/g)
用于测定比表面大于 1m2/g 样品的标准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15
Company Logo
利用BET吸附理论
p = 1 + (C −1) × p
v( ps − p) vmC vmC ps
可得BET比表面 S= Am· NA · (Vm/22414) · 10-18 (m2)
Am为单个吸附质分子在表面上占据的面积(nm2),N2的为0.162 nm2
z 非专一性 z 多层吸附 z 多在低温时物理吸附,高温时即可消除
物理吸附的影响因素
对特定的吸附剂-吸附质体系,达到吸附平衡时,
吸附量q = f(吸附温度T,吸附质压力p)
吸附等温线
一定温度下吸附质压力和吸附量的关系叫吸附等温线。q~p/pS 单层饱和吸附量 —— 比表面积
5
Company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