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技术(新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梅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技术
靖州县植保植检站张书溢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杨梅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

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

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

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

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

注意及时排除树盘积水。

b、及时清除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

c、药物防治: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

药剂可用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或代森猛锌等。

2、杨梅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

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

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

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

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

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和叶痕处侵入。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

大枝干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硫酸铜100倍液进行涂抹消毒。

b、喷
药保护,清园后及时全面喷布一次1:2:200的波尔多液或噻菌铜等杀细菌的药剂。

果实采收后再喷一次以保护树体。

c、注意树体保护,尽量减少伤口。

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避免树体机械损伤,以防病菌侵入感染。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

d、加强检疫,禁止从病树上采穗和出售带病苗木或接穗,严防该病传入新区。

3、杨梅赤衣病:是杨梅老树上严重发生的一种真菌性杨梅病害。

主要为害枝、干,引起树势衰弱,枝条枯死,直至全树死亡,已严重地威胁着我县杨梅生产。

症状及发病规律:主要为害杨梅的主干、主枝、侧枝及小枝,枝干被感染后,在病部布满橘红色粉末(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引起树势衰弱,果小味酸,枝条枯死,直至全树枯死。

病菌在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温度上升,树液开始流动,下雨增多时病菌开始活动和传播,多雨潮湿容易引起本病盛发。

土壤粘重、积水和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做好雨季杨梅园的排水工作,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b、药物防治:在4月初病菌即将活动传播时用药。

先用刷子从上而下把病树上的小枝、大枝、主干上的红色粉末刷下,再用咪鲜胺或抑霉唑等药涂刷或喷布,每隔20天左右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4次。

气温低时用药浓度要高一些,气温高时用药浓度则要低一些。

4、杨梅根腐病:是为害杨梅根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常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死亡。

症状和发病规律:病菌从伤口侵入,先在细根发病,逐渐向侧根、根颈及主干上蔓延。

病原菌进入木质部维管束,菌丝体增殖使维管束褐变坏死,而导致全树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

该病可分为急性青枯型和慢性衰亡型两种类型。

急性青枯型:初期症状难于察觉,要在植株枯死前2个月左右才表现出明显症状。

叶片失去光泽,褪绿,树冠下部的部分叶片变褐脱落。

如遇高温天气,树冠顶部枝梢出现萎焉,但次日清晨仍能恢复。

采果前后如遇气温骤升,树体常常急速枯死。

叶色淡绿(青枯),逐渐变为红褐色脱落,偶剩少数枝叶,但次年不能萌芽生长。

此类型主要发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期树上。

慢性衰亡型:
发病初期,青梢抽生正常,但秋梢很少或不抽发,地下部根系和根瘤较少,根系逐渐变褐腐烂。

后期病情加剧,叶片变小,下部叶片大量脱落。

次年枝条上形成大量花芽,花量大,结果多,但果小质差。

高温干旱天气,顶梢开始枯萎,树体出现半边枯死或全株枯死。

从出现症状到全株枯死一般需要3—4年,次类型主要发生在盛果期后的衰老树上,盛果期树上也有发生。

防治方法:a、通过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和各种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b、及时挖除和烧毁发病植株,避免传播蔓延。

c、杨梅不要与桃、梨、李等中间寄主树混植。

5、杨梅枯梢病,又叫杨梅小叶病,是一种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严重影响杨梅树势和产量。

症状和发病规律:多半为半珠或若干枝条发病,也有全株发病,主要表现是小叶,枝条丛生,枯梢,不结果或很少结果,病树春季发芽较晚,新梢顶芽往往萎缩枯死,此后侧芽大量抽生,形成丛状枝,叶形变小,顶叶焦枯或呈紫褐色,叶面淡黄色;叶脉凸起,主脉褐色木栓化,丛状小枝一般在当年秋后即枯死。

该病在土层浅薄、不施有机肥、多施过磷酸钙的土壤发病多;PH值高的土壤含硼减少,易发病。

防治方法:a、果园多施厩肥、饼肥等有机肥料,切忌偏施、多施磷肥。

b、2月花芽萌动开放前,剪除丛生枝、枯死枝,用0.2%的硼砂+0.4%尿素的混合液根外喷施。

c、6月杨梅果实采收后,视病树树体大小株施50—100克硼砂+100—200克尿素,用细土混合后采用盘状施肥法施于树冠下土壤之中。

6、杨梅干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枝干,一般在衰弱的老树上发生较多,后期常造成枝干枯死。

症状和发病规律:病害侵入,初期出现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被害部由于水分逐渐丧失,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与健康部位之间呈现明显裂痕。

后期病部表面产生很多黑色小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起初埋生于表皮层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层,露出园形或横裂的开口。

发病严重时病部可深达木质部,当病部扩展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

该病原菌为弱寄生
菌,一般从伤口侵入,当树势衰弱时才能扩展蔓延,故发病轻重与树势密切相关。

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b、防治害虫,保护树体,防止或减少伤口,阻止病菌侵入。

c、清除病枝,集中烧毁。

d、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刮除病斑,并在伤口处涂抹50倍石硫合剂液或其它药剂保护。

7、杨梅枝腐病:是近年我县严重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的皮层,一般以老树发病较多。

发病后造成枝干腐烂枯死,引起树体早衰。

症状和发病规律:枝干皮层被害初期病部呈红褐色,略隆起,组织松软,用手指按压病部会下陷。

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黑褐色下凹,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座),在小粒点上部长有很多的刺毛,这一特征可与杨梅干枯病相区别。

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从孔口溢出乳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

防治方法:a、加强培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和各种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b、搞好冬季清园及病树修剪等工作;c、适时喷药进行防治,可用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常量喷雾防治,发病初期或发病较少时,可先刮除病部或剪除病枝,再涂抹药剂防治,防治效果较好。

8、杨梅肉葱病:生理性病害,俗称“杨梅花”、“杨梅火”、“杨梅虎”。

主要在东魁、荸荠种和深红种杨梅品种上发生。

发病初期,一般症状表现为幼果表面破裂,果肉呈不规则凸出,并且失水绽开,裸露的核面褐变,果实提早脱落。

一般长势过旺(特别是春梢抽生很多的树)的树冠中、下部或长势过弱、结果较多的树,肉葱病发生特别严重。

防治措施:a、控春梢和严格疏果。

一般年份通过抹除结果枝顶端的春梢或短截修剪剪去结果枝顶端的叶芽控制春梢抽生,并及时进行严格疏果,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b、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多元素(微肥为主)叶面肥可有效降低肉葱病的发生率。

9、杨梅白腐病:侵害果实,如成熟期遇上多雨天气,则发病严重,果实软腐,果面上滋生许多白色雾状物。

防止该病尤以薄膜避雨设施栽培最佳,或喷洒山梨酸钾600倍液和翠康钙宝营养液,提高果实硬度,增强抗病力。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
1、蚧类与粉虱:为害杨梅的蚧类害虫主要有柏牡蛎蚧、牡蛎蚧和樟盾蚧3种。

为害杨梅的粉虱主要有油茶黑胶粉虱、柑桔粉虱、黑刺粉虱等,群集于新梢叶片下取食,危害幼嫩的新梢叶片,影响枝梢正常生长,造成叶片卷曲、簇生,以6-7月发生危害较重
柏牡蛎蚧:以雌成虫和若虫固定在杨梅枝梢和叶片主脉附近、叶柄上吸食汁液,造成落叶、枯枝,杨梅被害后生长不良,树势衰弱,为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如火烧状。

在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杨梅枝条、叶片上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卵,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蛹散,6月中旬出现第一代成虫;第二代于7月下旬开始孵化,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为固定若虫期,10月上旬若虫变为成虫。

牡蛎蚧:第一代若虫一般在5—6月孵化,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时,整个枝条甚至全株枯死。

樟盾蚧:又叫樟介壳虫、蛇眼蚧、樟网盾蚧。

在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杨梅枝条、叶片上越冬。

次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虫开始孵化,5月中旬为孵化盛期。

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7月下旬第二代若虫开始孵化,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

为害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枝条和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a、保护利用天敌瓢虫、小蜂等开展生物防治,禁用对天敌杀伤力高的农药。

b、冬季清园和春季修剪时,剪除枯死枝及虫害严重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虫源。

c、药物防治:第一代若虫孵化期5—6月份正是我县杨梅果实发育成熟期,此期不能喷药防治。

应在采收后第二代若虫蛹散固定期用药喷布,可用毒死蜱、啶虫咪、扑虱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2、袋蛾类:为害杨梅的袋蛾有大袋蛾、小袋蛾、白囊袋蛾三种。

主要是幼虫为害杨梅叶片,老熟后在枝上护囊内越冬。

大袋蛾:一年发生一代,幼虫护囊长40—60毫米,囊外紧附有较大碎叶片,有时附有少数枝梗。

危害严重时食尽叶肉,仅留叶柄。

小袋蛾:一年发生二代,幼虫护囊长7-12毫米,形似钉螺,种外附有茶末状枝叶碎片。

幼虫前半身依附于叶面,食害叶面表层和叶肉,被害叶常变为红色。

白囊袋蛾:一年发生一代,幼虫护囊灰白色,长30-40毫米,细长纺锤形,全系丝质,囊外无残叶披护。

防治方法:a、幼虫为害初期,虫口较为集中,及时人工摘除虫囊消灭。

b、冬季结合清园,剪除越冬幼虫护囊消灭。

c、药物防治:在幼虫孵化期和幼龄期用药,可用阿维菌素、或敌百虫、或杀灭菊酯等菊酯类药防治。

3、杨梅卷叶蛾:又叫卷叶虫,一年发生两代。

幼虫吐丝将杨梅新梢嫩叶裹成一团,躲于其中食害叶肉,使新梢不能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a、少量发现时,及时进行人工捕杀。

b、药物防治:可用阿维菌素或甲维盐或苏云金杆菌或灭幼脲等药剂杨梅新稍抽发期、卷叶虫幼虫盛发期喷布,效果良好。

4、天牛:主要是幼虫蛀入杨梅近地表主干内蛀食为害,常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起初成虫产卵于主干近地表的浅皮层,而后幼虫孵化蛀入木质部取食为害,蛀孔有粪便排出。

防治方法:a、加强管理,经常清除树冠下杂草。

B、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杀。

C、检查树干基部,发现幼虫蛀入为害时,用铁丝掏空蛀孔内粪便,用棉球或卫生纸浸蘸80%敌敌畏乳油后塞入蛀孔中,再用粘土堵塞密封蛀孔,熏杀幼虫。

5、杨梅果蝇:成虫在杨梅果实上产卵,幼虫孵化后钻入果实取食,使被害果成为蛆果,失去食用价值。

从果实开展成熟至采收结束,果蝇幼虫为害逐步加剧,就不同品种而言,东魁易受果蝇危害。

杨梅园是果蝇栖息的主要场所,虫源主要集中在果园住房、畜厩前后的树木、杂草丛中,以及垃圾、家畜粪便堆放处或附近的树荫下、草丛中。

防治方法:a、铲除园内杂草,垃圾集中堆放,暴露于阳光下,制造不利于果蝇取食、产卵的生活环境。

b、及时清除落果,进行集中处理,可有效降低杨
梅采收期果蝇的虫口密度,以减轻危害。

c、适时采收,杨梅果实成熟应及时采摘,以免成熟杨梅成为果蝇产卵繁殖场所,增加虫口密度。

d、诱杀成虫:在杨梅未成熟时即每年4月初,提前使用成熟的油桃或香蕉,加入适量敌百虫做成诱饵,或糖醋液等诱杀剂于虫源处和园内布点放置,诱杀成虫。

E、药物防治:在杨梅开始成熟时前,用90%敌百虫或氯氰菊酯等药剂对果蝇成虫集中活动的虫源地进行喷布防治;从杨梅采收初期开始,可用植物源农药印楝素进行喷布,隔10天后再喷布1次。

6、杨梅根结线虫病:是由于育苗户常在连作苗床或有根结线虫的地方育苗引起的,常见小苗根系上有明显的瘤状突起。

带(染)病苗木引进或种植6-7年,会从杨梅的嫩枝嫩芽开始萎蔫,叶片发黄,嫩枝从上至下发黑,进一步发展至整株树发病或死亡,相邻的杨梅树也会相继发病。

检查根系,可见根结突起,有时输导组织发黑,甚至流黑水。

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20厘米表层土内,以3-10厘米最多。

幼虫2龄时,从根尖或根尖后幼嫩部侵入,先寄生于根皮层,再寄生于根皮层与中柱之间,然后转入根的中髓。

线虫侵入后,刺激根细胞组织过度生长而形成巨型细胞,导致根系产生大小不等的根结;并因线虫的活动,使共生的菌根不能形成或很少形成根瘤。

菌根的活动受阻后,固氮能力削弱,杨梅树体得不到必要的养料供应,生长受到影响。

防治方法:a、选用无病土育苗。

严格检疫,防止病苗传入无病区及保护新区。

b、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

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同一品种种植年限延长,病害逐年加重。

c、温汤处理。

病苗用48℃恒温热水浸泡病根15分钟,可杀死根部和根结内的线虫。

d、搞好土壤改良。

正常树和轻度发病树的土壤PH 值为5.2-5.3,严重发病树的土壤PH值为5.0以下。

对病树施用石灰调节PH值,可以减缓病害发展速度。

土壤松软、有机质含量高、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土或黄壤土,适宜杨梅菌根生长,可抑制杨梅根结线虫病发生危害。

e、加强肥水管理。

种植地排水条件好,不利于线虫传播;排水条件差,汛期雨水漫流极有利于线虫随水流传播和侵染。

适当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减轻病害。

f、药剂防治。

用辛硫磷或阿维菌素喷灌土壤;每亩用1.5-3千克50%辛硫磷乳油,拌入
有机肥,施入土中,或制成毒土撒施后,翻入深3-10厘米土壤中。

g、生物防治。

国外研制的BIO-CON真菌农药制剂拟青霉用于防治根结线虫,效果很好。

7、白蚁:有家白蚁、黄翅白蚁和黑翅土白蚁3种。

以啃食杨梅树主干和根部,并筑起泥道,损伤韧皮部及木质部,造成叶黄、枝枯、树死。

防治办法:(1)人工诱杀。

选择白蚁爱吃的食物,如松木、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的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份,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

或在白蚁为害区挖穴,每667平方米10穴左右,穴内放入蕨类或嫩草,喷上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用氟虫氰,加1%红糖更佳,后覆盖泥土。

或者耙去树冠下表土,喷上2.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加1%红糖,然后覆土。

诱杀白蚁啃食中毒死亡,或白蚁带毒归巢后相互传递致其他白蚁死亡。

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的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

(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防治或堆草诱杀,即在白蚁为害区挖穴,每667平方米10穴左右,穴内放入蕨类或嫩草,喷上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加1%红糖更佳,后覆盖泥土。

三、杨梅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健康栽培,重视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法
1、建好园地。

搞好杨梅园道路、灌溉和排水系统、防风设施(防风林或防风屏障)的建设。

2 、合理种植。

根据品种特性、地形、土质等情况合理密植。

一般东魁杨梅 300~525 株/hm2。

3 、保健施肥。

增施钾肥,适施有机肥,控制氮肥,少施磷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4、科学修剪。

及时间伐、更新,对强健树实施大枝修剪和开天窗形修剪,科学矮化,合理造形,剪除徒长枝、纤弱枝、严重病虫枝和枯枝,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弱树轻剪。

要把病虫枝和枯枝集中并烧毁。

5、土壤管理。

冬季合理培土,夏、秋季搞好开沟排水工作。

6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田间每隔 100~200m 左右点1 盏紫光灯、油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灯下放大盆,盆内盛水,并加少许柴油或煤油,诱杀蛾类、金龟子等飞虫。

7、人工捕杀。

人工捕捉天牛、蚱蝉、金龟子等害虫,尤其是发生轻且危害中心明显或有假死性的害虫,宜用人工捕杀。

(二)用好农药,科学化学防治。

1、农药选择原则。

禁用高毒、高残留及“三致”(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农药。

限制使用中等毒性以上的药剂,每种药剂控制在1~2 次/a。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源、矿物源药剂,每种药剂控制在2~4 次/a。

2、农药使用准则。

诊断要确切,农药要熟悉,用药要对症,浓度要准确。

防治要到位,药次要适当。

混用要合理,残效要明白。

喷药要适时,天时要有利。

天敌要保护,喷施要得法。

抗性要延缓,交替要重视。

挑治普治要清楚,挑治兼治要考虑。

专一广谱要分清,专一药剂要优先。

低容细雾要优用,迁飞害虫要联防。

使用技术是关键,安全间隔期是保证。

(三)调节生态,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
1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护天敌
2、人工引移、饲放天敌从病虫害老发区引进天敌并释放,如用座壳孢菌控制粉虱。

将粉虱座壳孢菌寄生的叶片进行研磨,加上杀虫剂后喷雾,或引移到无该菌的园块防治粉虱。

3 、巧用农药适时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微生物、植物源和动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四、杨梅无公害防治简历
2 -
3 月。

对大枝修剪,伤口要涂上石硫合剂浆(生石灰0.5kg、硫磺粉0.2kg、水5kg 和食盐50g)或国光松尔膜等。

4 -
5 月上旬。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田间每隔 100~200m 左右点1 盏紫光灯、油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灯下放大盆,盆内盛水,并加少许柴油或煤油,诱杀蛾类、金龟子等飞虫。

喷1 次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或啶虫咪或
阿维菌素或吡虫啉或毒死蜱等加百菌清或 50%多菌灵或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等,防治尺蠖、卷叶蛾、蓑蛾、粉虱和褐斑病等病虫害。

5 月中下旬。

喷松碱合剂 80 倍,或者啶虫咪或阿维菌素或吡虫啉或毒死蜱等加代森锰锌类(大生M-45、喷克、山德生、代森锰锌和代森锌等)或其它杀菌剂防治蚧壳虫和褐斑病。

成熟前期。

成熟 15d 之前,喷1 次50%辛硫磷乳油600倍或75%灭蝇胺乳油3 000 倍加45%扑霉灵(咪鲜胺)乳油1 500倍或25%抑霉唑乳油1 500倍或50%万利得乳油2 500 倍防治杨梅虫(果蝇),减少白腐病(杨梅白头),并注意喷洒地面。

成熟期利用性诱剂等诱杀果蝇,并选用上述药剂喷洒地面,降低杨梅虫和白腐病的基数。

采收后。

喷 1 次毒死蜱或啶虫咪或吡虫啉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加阿维菌素等加代森锰锌类杀菌剂或戊唑醇等,防治蚧壳虫、粉虱和蛾类,兼治褐斑病。

11 月下旬至12 月中旬。

使用波美 3~5°石硫合剂喷雾树冠,防治褐斑病,兼治其它病害(如烟煤病)、害虫、苔藓和地衣等。

五、杨梅防治注意要点
1、蚧壳虫与粉虱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果实膨大前期(5 月中下旬)、采收后和花芽萌发期前(2~3 月上旬)。

一般园在果实膨大前期和采收后各喷 1 次;重发园在3 个防治关键期各喷
1 次(冬季已使用石硫合剂清园的在花芽萌发期前一般不喷药,下同),或者果实膨大前期喷1 次,再在采收后每隔15~20d 连喷
2 次;特严重园除在
3 个防治关键期各喷1 次外,还需在8~9 月再喷1 次。

果实膨大前期用矿物油加啶虫咪或噻嗪酮等药防治,采收后和秋季用毒死蜱或吡丙醚等药加矿物油或啶虫咪等或松碱合剂防治。

花芽萌发前使用松碱合剂15~30 倍。

2 、褐斑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春梢后熟期(5 月上旬至6 月上旬)、采收后(或者说夏梢始发期)和越冬前期。

一般园在春梢后熟期和采收后各喷1 次;重发园在3 个防治关键期各喷1 次;特严重园在春梢后熟期喷2 次,其它防治关键期各喷1 次,再在8~9 月喷1 次。

越冬前期使用波美3~5°石硫合剂,其它季节使用代森锰锌类600~
800倍、75%百菌清800 倍、70%甲基托布津600 倍或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等,或治疗型杀菌剂与保护杀菌剂配合使用。

3、肉葱病控制使用多效唑,改善透风透光,谢花期至果实膨大期喷施营养液,如稀施美、绿芬威、磷酸二氢钾等,5 月中旬喷1 次赤霉素(九二○)30~40mg/kg,促进生长。

4、其它主要病虫害
白蚁发生严重的园块,在白蚁活动期用灭蚁灵诱杀或用40.7%毒死蜱20~40 倍拌土毒杀。

赤衣病发生严重的园地,在3 月下旬至7 月上中旬,在病枝上用刷子涂抹3%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浆(生石灰0.5kg、硫磺粉0.2kg、水10kg 和食盐50g);或者每隔15~20天用咪鲜胺或吡唑醚菌酯连喷2~4 次,或每隔20~25天用石硫合剂喷1~2 次。

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园块,宜用多菌灵或恶霉灵或敌磺钠等灌根或土施。

癌肿病、干枯病和枝腐病宜在3~4 月,用刀刮净病斑后涂上杀真菌或细菌剂(如歌蓝得、噻菌铜等)适当倍数,在农事操作活动(特别是采收)时避免损伤树皮。

线虫在采后用10%硫线磷颗粒剂或90%万灵可湿性粉剂等拌土毒杀,株施75~150g。

5、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
控制使用多效唑和赤霉素(九二○),禁用 2,4-D。

一般连年高产树和树势中庸树不施,中产树和弱势树少施,低产树和强势树适施。

10~11 月,多效唑在每平方米土壤中的使用量健树和强势树0.4g,中产树和弱势树0.2g。

旺长树宜叶面喷施,春、夏之交喷300 倍。

中低产树幼果期喷1 次赤霉素30~40mg/kg,促进果实膨大,减轻肉葱病;秋季喷1 次赤霉素50mg/kg,促进花芽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