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第1次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假如你是一个酒保,目击了一次偶然的斗殴事件,当事人身上有纹身。
尽管你不认识多少有纹身的人,但事后你似乎认为身上有纹身的人比那些没有纹身的人更倾向于参加到斗殴之中。
你的错误记忆最可能是因为()
•A、错误相关
•B、刻板印象的潜意识启动
•C、刻板印象的自动激活
•D、现实冲突理论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Festinger和Carlsmith关于认知失调的经典研究中,完成了乏味的实验任务的被试中,()后来更有可能觉得实验有趣
•A、告诉他人实验很有趣,并得到1美元报酬的人
•B、告诉他人实验很有趣,并得到20美元报酬的人
•C、没有撒谎的人
•D、三组没有显著差异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Kelley的共变原则,如果一个学生上课总是迟到,我们在( )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做内部归因(比如,认为这个学生比较懒) •A、高一致性(consensus), 高特异性(distinctiveness), 高一贯性(consistency)
•B、低一致性,低特异性,高一贯性
•C、低一致性,高特异性,高一贯性
•D、高一致性,低特异性,低一贯性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Ayres(1991)的研究中,去90个芝加哥汽车行,采用同样的策略进行讨价还价的个体中,()最终获得的购买价格最高
•A、白人男性
•B、白人女性
•C、黑人男性
•D、黑人女性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当目击一件事情的发生后,再获得一些误导性的信息,个体会将这些信息加入到其对事件的回忆中,这一现象称为( )
•A、误导信息效应
•B、虚假相关
•C、虚假控制
•D、虚假回忆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Kelley的共变原则,如果一个学生上课总是迟到,我们在( )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做外部归因
•A、高一致性(consensus), 高特异性(distinctiveness), 高一贯性(consistency)
•B、低一致性,低特异性,高一贯性
•C、低一致性,高特异性,高一贯性
•D、高一致性,高特异性,低一贯性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公正世界现象(just-world phenomenon)可能将一个失业的人解释成()
•A、需要更多教育
•B、偏见的受害者
•C、需要帮助
•D、懒惰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相似性而将某一事物归结到某一类中,这一心理捷径称为()•A、代表性直觉
•B、可获取性直觉
•C、认知捷径
•D、情绪捷径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人们对于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加工和记忆得更好的现象称为( )
•A、自我觉知效应
•B、自我促进效应
•C、自我参照效应
•D、自我加工效应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Zajonc提出,()通常是我们自动的第一反应
•A、认知
•B、图式
•C、心理捷径
•D、情绪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情绪渗透模型认为情绪在()中影响更大
•A、无需深度加工的简单情境
•B、复杂程度中等的情境
•C、需要深度加工的复杂情境
•D、线索较匮乏的情境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基本归因错误指的是我们更容易()
•A、将自己的行为归结到环境,将他人行为归结到个人特质
•B、做特质归因
•C、做环境归因
•D、将他人行为归结到环境,将自己的行为归结到个人特质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关于相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相关系数不能为零
•B、相关系数不能为负数
•C、相关系数为零,说明两者没有关系
•D、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者没有关系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刻板印象是偏见中的()元素
•A、认知
•B、动机
•C、行为
•D、社会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宗教与偏见的关系是()
•A、宗教减少偏见
•B、宗教增加偏见
•C、宗教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偏见
•D、完全无关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1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Allport认为,接触要减少偏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A、平等的地位
•B、体制的支持
•C、相互的依赖
•D、共同的目标
标准答案:abcd
说明:
题号:1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启动效应表明,我们对当前情境的判断,受到()等的影响。
•A、他人的暗示
•B、情境中的显著刺激
•C、我们自身的人格特质
•D、头脑中的已有建构
标准答案:bd
说明:
题号:1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根据Kelly的共变原则,我们在()等方面寻找共变
•A、刺激物
•B、个体
•C、环境
•D、文化
标准答案:abc
说明:
题号:19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以下哪些大脑部位影响决策过程中的情绪使用?()
•A、背侧前额叶
•B、枕页感觉皮层
•C、腹内侧前额叶
•D、杏仁核
标准答案:cd
说明:
题号:20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令人看上去像个专家?()
•A、说听众同意的话
•B、被介绍成专业人士
•C、表现自信
•D、保持严肃
标准答案:abc
说明:
题号:2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在内隐联想测验中,所采用的刺激物为()
•A、概念词
•B、目标词
•C、分心词
•D、属性词
标准答案:ad
说明:
题号:2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关于态度改变的精细加工模型包含()
•A、直觉路径
•B、中心路径
•C、外周路径
•D、复杂路径
标准答案:bc
说明:
题号:2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以下哪些是态度的间接测量方式?()
•A、态度量表
•B、可观察的行为
•C、内隐联想测验
•D、Priming
标准答案:bcd
说明:
题号:2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我们的思维模式大致上可分为()
•A、图式过程
•B、直觉过程
•C、自动过程
•D、控制过程
标准答案:ad
说明:
题号:2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态度的三个维度分别是()
•A、意志
•B、情感
•C、认知
•D、行为倾向
标准答案:bcd
说明:
题号:26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尽管基于心理捷径所作出的判断可能会十分错误,心理捷径基本上是有用的和适应性的。
()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27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托马斯(1958)的研究表明,最遵从其他社会规范的人同时也是最具有偏见的人。
()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28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们更可能后悔做了某事,而不是后悔没做某事。
()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说明:
题号:29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哪怕是完全无意义的分组,也能让个体更喜欢自己组内的成员。
()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30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催眠可以让证人回忆起更多与案件有关的真实信息。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说明:
题号:31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有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32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东方被试比西方被试更少犯基本归因错误。
()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33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根据Cohen的观点,r=.50属于强相关。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34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相关研究比实验研究更能得出因果关系。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说明:
题号:35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接触一定能减少偏见。
()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