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76e02a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9.png)
大陆性气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由 于降水较少,主要依靠灌溉,农业生产和布局受水资源限制 较大。同时,大陆性气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问题 。
大陆性气候的利弊分析
优势
大陆性气候下的夏季日照时间长,太 阳辐射强,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 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杀死病 虫害和减少农业害虫的繁殖。
劣势
由于降水较少且集中,容易造成春旱 和夏涝等自然灾害;同时,大陆性气 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问题 ,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04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与特点
形成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和山地地区的地 形复杂,海拔高度差异大,导致气候的多样性。
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低、降水少、日照时间短、风力强等。在高原地区 ,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昼夜温差大;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形 复杂,气候变化多端,垂直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总结词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 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公转、太 阳辐射等天文因素,以及台风、厄尔尼诺等 自然灾害。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等。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季风气候的分布与影响
季风气候的分布
中国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此外,在南部沿海地区 和东北地区也有季风气候分布。
季风气候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 此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的重要种植区 。同时,季风气候也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为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源。然而,季 风气候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洪涝、干旱等自然 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风险。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共33张PPT)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d63b28650e52ea551898c8.png)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3、旱涝灾害
(三)中国常见气象灾害
4、华北地区的春旱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5、长江流域的伏旱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
一、中国的气温
二、中国的降水
三、中国的气候
四、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等温线图的分析 1、根据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二)季风性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3、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 小,使得喜温农作物(比如水稻)在我国纬度较高 的东北地区也可以种植。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1、寒潮
冷空气入 侵使气温 在24小时 内下降10 摄氏度以 上,而且 最低气温 降至5摄氏 度以下。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二、中国的降水
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气流上升或气温下降 ③足够的凝结核
(一)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给我国
吐鲁番
带来降水的夏季 风在由东南向西 北推移的过程中, 水汽逐渐减少。 且地势西高东低。
措施:修建跨
流域调水工程。
(一)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原因:我国
2、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季风气候显著, 降水集中在夏 秋两季,降水 变率大。
区域地理-中国气候(ch4)
![区域地理-中国气候(ch4)](https://img.taocdn.com/s3/m/b29187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b.png)
大气环流还影响气温和降水,例如冬季冷空气南下 时会3
洋流是指海洋中的大规模水流,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中国东临太平洋,受太平洋暖流和寒流的影响。暖流 可以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寒流则会导致气候变冷。
农业发展
适合种植青稞、牦牛等高原特色作物。
03
中国气候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高低影响太阳辐射强度, 进而影响气温和降水。中国跨 纬度较广,因此气候类型多样 ,从热带到寒带的气候都有分 布。
纬度因素导致中国不同地区热 量条件差异显著,从而影响植 被分布和农业生产方式。
纬度因素还影响中国气候的季 节变化,例如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普遍高温。
降水分布改变
02
中国降水的地区和时间分布都在发生变化,一些地区出现持续
的干旱或洪涝灾害。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03
随着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加剧,中国境内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
洪涝、干旱、台风等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中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导致中国一些地 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加剧,尤其是西北 干旱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西双 版纳地区。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温差较小 。
农业发展
适合种植橡胶、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高原山地气候
02
01
03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地 区。
区域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53张PPT)
![区域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ee2c9352d380eb63946d00.png)
平 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量雨 洋 水,也有来自__印__度_洋的
__西__南__季风。
原因之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
低气压
低气压
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____远__离__海___洋__和__山__脉___阻__挡__。
太
平 洋
印度 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2、 降水的时间分布 ①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4_、__5_、__6_、__7_、__8_、_月9 ,武汉为 _4__、__5_、__6_、__7_、__8月,北京为__7_、__8月,哈尔滨为___7_、__8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夏___秋__多__,__冬___春__少___, 明显的差异是____越__往__北__雨___季__越__短__,___降__水__集__中___程__度__越__高_。
青藏高原气温最低
③等温线较稀疏,南 北温差小;除青藏高 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④高温极值在吐鲁番 盆地。低温极值在青 藏高原
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小?
①纬度: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 大但白昼短,南北太阳辐射相差不大。 ②夏季风(大气环流):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阴雨 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
一、中国的气温
1、根据数值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一、中国的气温
2、根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然植被
林
林
林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1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79557b58fe4733687e21aa67.png)
第四章中国地理分区一、东北地区(一)位置和范围:位于120°E—135°E,40°N—50°N,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为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地形以平原为主,包括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平原西部为大兴安岭,东北为小兴安岭,东南为长白山。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辽宁南部暖温带,黑龙江北部为寒温带,其余绝大部分为中温带。
≥10℃温度积累多在2400—3200℃。
降水多在400—800毫米,长白山以东在800毫米以上。
3、河流:主要河流有辽河、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
河流的水文特征是:河流有较长的结冰期,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河流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4、植被:北部为针叶林,主要树种落叶松,南部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为红松。
5、土壤:黑土、黑钙土。
冻土广泛发育;沼泽面积广。
(三)农业1、主要农作物: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高粱、亚麻,农作物一年一熟。
2、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开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有利社会经济条件:③地广人稀,商品率高;④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⑤有国家政策的支持;⑥交通运输便利。
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冬春季节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3、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4、林业: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典型树种为红松和落叶松。
(四)工业1、主要工业部门:煤炭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工业、机械制造、电力工业等。
2、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3、主要工业城市:鞍山、大庆、大连、哈尔滨、沈阳、长春、佳木斯、齐齐哈尔4、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利条件:①邻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及京津唐地区,地理位置优越;②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③水陆交通运输便利;④劳动力充足;⑤有国家政策的支持;⑥市场广阔;工业发展早,工业基础较好。
练习17中国气候-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原卷版)
![练习17中国气候-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676f2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c.png)
练习17 中国气候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地气候不稳定性增加。
2023年5月底,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北抬,导致我国安徽、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农作物收获,该种天气被称为“烂场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时期最可能出现高温晴热天气的省份是()A.辽宁B.江西C.山西D.河北2.受本次“烂场雨”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B.冬小麦C.水稻D.棉花3.长期来看,为减轻“烂场雨”等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以下措施可行的有()①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①加强农田排灌设施建设①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①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根据雨带在I、①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5.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局地水域C.地形条件D.植被分布7.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冻害B.虫害C.滑坡D.洪水8.图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水文特征是()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流程较短C.含沙量高D.春、夏汛明显近年来,受极端暴雨、洪水等重大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
下图为某城市的水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借鉴该水系统的是()A.兰州B.呼和浩特C.拉萨D.深圳10.城市水系统的功能区中()①公园增加了地下径流①开放水域增加了洪水的蓄积量①公园减少了地表下渗①绿色屋顶减缓了雨水汇流速度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湘教版)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湘教版)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0fba8f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0.png)
影
有利 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 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
响
③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
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一、中国的地形
4.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其影响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易 影
不利 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 响
质灾害;③坡度大,不宜耕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 农业、城市的建设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兴修
治 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
引淡压咸;植树
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
措 工程;营造防护林(长江中
造林,保持水土
还草、还蓄洪区,营造水土
施 上游防护林)和退耕还湖
保持林;加固堤坝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4.主要湖泊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 和东部平原湖区。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4.主要湖泊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1.特点
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 分布不均
类型齐全 地区分布不均
分布广泛 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 类型丰富
空间分布不均,南 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 分布广泛、相对集
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
鱼类:舟山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2.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我国某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 成因,分析我国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掌 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及措施。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59760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b.png)
中国的气候第2讲中国的气候一、选择题1.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天山地区C.内蒙古高原D.大兴安岭北端2.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A.−8℃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C.8℃等温线通过的地方D.16℃等温线通过的地方3.在我国东部具有普遍意义的降水方式是()A.地形雨B.锋面雨C.台风雨D.对流雨4.我国西北内陆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洋遥远B.地形较复杂C.受冬季风影响大D.受夏季影响大5.我国梅雨天气主要出现在()A.黄河中下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珠江流域D.云贵高原6.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地势影响C.纬度位置D.海陆差异7.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降水季节变化大B.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C.气温年差较大D.7月份气温最高8.下列盆地中,属于季风区的是()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9.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A.台风和寒潮B.洪涝和干旱C.台风和冰雹D.寒潮和龙卷风10.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主要原因是()A.云雨天气普遍减少,接受太阳光热多B.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日照时间长C.北方海拔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D.南方多山地丘陵,北方多平原11.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A.洋流B.地形C.纬度位置D.季风1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南方向北方递减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13.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A.冬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B.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C.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D.台风的进退所决定的14.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
这说明我国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A.海洋性特点B.差异性特点C.大陆性特点D.海洋性和大陆性特点15.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的原因是()A.夏季炎热B.平方平原面积广大C.病虫害少D.夏季降水多16.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17.抗御和减轻水旱灾害的主要措施是()A.人工降雨、挖井筑渠B.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C.推广良种,增施化肥D.多修建水利工程二、综合题18.读“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分析并回答:(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洋的A 季风,也有来自洋的B 季风。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a33d86472b160b4e767fcf69.png)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
南方
注意观察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五月南岭一带 五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雨
六月 注意观察
①南北方分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③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④秦岭淮河一线. ⑤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3、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1)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寒温带 暖温带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400㎜ 800㎜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湿润地区
练习: 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区分布 受来自大西洋气流影响 原因是____________
黑龙江西北也有湿润区 纬度高. 蒸发小 原因是 __________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中国气候
复习提问:
⑴天气的概念: 短时期的大气状况(阴晴冷热风雨气压 等). 天气变化较快. ⑵气候的概念: 长时期的大气综合状况.气候比较稳定.
⑶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气温.降水. ⑷形成气候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 (纬度因素) ②下垫面 (地形.海陆 位置. 洋流) ③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 ④人类活动.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吐鲁番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气候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气候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1e71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d.png)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气候练习题一. 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A.中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气候季风明显B.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中国内陆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D.中国西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2. 以下哪个原因不是造成中国气候多样性的主要原因:A. 大陆地与海洋形成的气候差异B. 高山与平原形成的气候差异C. 气候带与季风带的叠加作用D.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差异3. 下列有关中国气候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冬季北方地区寒冷,南方地区温暖B. 夏季北方地区炎热,南方地区高温C. 长江流域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D. 西藏地区气候寒冷,年降水量少4. 横断山脉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它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是:A. 阻挡了季风气流的南侵B. 加速了季风气流的南侵C. 形成了冷空气团的集结地D. 影响不大,只是地理标志性的山脉5.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中国气候的变化:A. 大气环流B. 地表形态和地表覆盖C. 上空气压变化D. 地球的自转二. 完成句子1. 中国的气候多样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西南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3. 北京地区夏季的气温较高,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5. 干旱气候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三. 简答题1. 解释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概念,并比较它们在中国的分布。
2. 中国气候的经纬度分布特点是什么?请给出具体例子。
3. 中国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请解释其成因。
四. 论述题请论述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注意:本文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增减字数。
为了版面整洁,本文不采用小节格式。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高中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3a06429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e.png)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概述气候是指某一地区气象要素长期的统计值,包括气温、降水、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
气候是地球表面气象要素在长期统计的基础上确定的一种气象现象,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等。
二、气温气温是指大气中分子的平均热运动能量的大小。
我国气温分布具有南热北冷、东暖西寒的特点。
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受地形、纬度、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一年四季不同昼夜不同”的气温特点。
三、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以各种形式沉积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霰、雾凇等。
我国降水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西部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受地形、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降水量和分布形式有显著差异,形成了“一年干湿相间,南北互异”的降水特点。
四、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大气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国气压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东部及东南部地区气压高,西部及西北部地区气压低。
受地形、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压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气压南高北低”的特点。
五、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水分含量的大小,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我国湿度分布具有南湿北干、东湿西干的特点。
南方地区湿度相对较高,北方地区湿度相对较低。
受海洋、大陆、风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湿度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湿度特点。
六、风向风向是指大气中气流的方向,受地形、纬度、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风向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风向较多,西部内陆地区风向较少。
形成了“一年风向多变”的风向特点。
七、风速风速是指大气中气流的速度,受海洋、大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风速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风速较大,西部内陆地区风速较小。
形成了“一年风速不一”的风速特点。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30b080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e.png)
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 南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温和湿润。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中国海南岛、雷州半岛和 云南南部地区,全年高温,雨季 与旱季分明。
气候特点
01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 响,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
02 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地势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到北、从东 到西有着明显的气候差异。
02
中国气候分区
东部季风区
气候特点
受季风影响显著,四 季分明,降水主要集 中在夏季,气温年较
差较大。
主要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 包括东北平原、华北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
原等。
农业发展
主要种植水稻、小麦 、玉米等作物,是中 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
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农业发展
以畜牧业为主,部分地区 发展河谷农业,主要种植 青稞、小麦等作物。
人口分布
人口稀疏,城市较少,经 济相对滞后。
西南高山峡谷区
01 气候特点
气候多变,垂直变化明显 ,降水充沛。
03 主要地形
以山地、峡谷为主,包括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02 农业发展
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烟草等作物 。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推 广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 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水农业、节能技术 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
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加强 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06
中国气候研究展望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与评估
专题22 中国的气候(课件)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专题22 中国的气候(课件)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世界地理、中国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e29a4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c.png)
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结合资料简述我国降水的时间 分配特点。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示意图
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 兰州—拉萨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
200mm地轴与—地祁球连表山面相经交青的藏两高点原一线
·
据图简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从东 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 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 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 区不足50毫米。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示意图
产区。
1600℃- 3400℃
<16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 子、高粱。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 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2000℃ 一年一熟。青稞等。
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等降水量线
走向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800mm 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
一线
400mm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中国温度带
气温的时空分布与温度带
温度带
范围
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雷 州半岛、西双版纳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 亚热带 分地区,青藏高原以
东
暖温带
鲁全部和陕、晋、冀 大部分和南疆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 蒙古大部,北疆
寒温带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高原气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 候区 川西部
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气候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ce5ed9234b73f242336c5f2a.png)
第二部分中国地理中国气候——气温【课标要求】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考点说明】1.学会用地图和资料,得出我国气温、降水分布特点,分析形成原因。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气候对实际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对气候分布图等的分析阅读,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与地理思维。
【重点难点】等值线判读和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课前学习】1.阅读课文P78--79及中国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我国最北大陆最南南北温差总结特点地点气温地点气温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一月气温七月气温2.完成下列内容--我国一月、七月等温线比较项目一月七月等温线走向西部东部西部东部走向影响因素等温线疏密疏密程度形成原因气温极值最低(高)最低温在:最高温在:形成原因【情景导学】家住广州的小明寒假头一次要去哈尔滨的姥姥家过年,姥姥电话一再叮铃要多带衣服,在哈尔滨小明体验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
次年暑假,小明要去姥姥家避暑。
从姥姥家回广州的小明有一些困惑:冬季哈尔滨比广州寒冷,可夏季的哈尔滨也很炎热并没有比广州来得凉爽啊,为什么?【合作探究】---活动一:分析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1.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帮助小明解决困惑。
2.在P79的1月等温线图上用彩笔描出00C等温线。
写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以致用1】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月气温分布图,判断1~3题。
1.图中C所在地形区的地形特点,正确的是A.云贵高原,地表崎岖 B.青藏高原,雪山连绵C.四川盆地,以山地为主 D.东南丘陵,起伏和缓2.图中4℃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在经线110°以东,大致呈东西走向→纬度因素B.在经线110°以东,大致与长江平行→海陆位置C.在经线110°以西,大致呈南北走向→大气环流D.在经线110°以西,大致与海岸平行→地形因素3.与夏季相比,图示东部地区冬季南北温差的大小,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小,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②小,距离亚洲高压远,冬季风影响弱;③大,南面太阳高度和昼比北面大,南北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差异大;④北面距离亚洲高压较近,受冬季风影响比南面强,加剧了北南的冷暖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雨季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以江淮流域为例:6-7月份梅雨、7-8月份伏旱、 8-9月份台风、9月份开始退回来、10月份退出大 陆。
强:北涝南旱 “空梅” 副高强弱 弱:南涝北旱 “双梅”
2、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北方
南方
注意观察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五月南岭一带 五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雨 六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3、旱涝灾害:
我国的旱涝灾害和当年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 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迅速北移, 长时间留在北方,造成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 份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南方,造成南涝北旱。此外, 雨季时,雨水过多容易形成涝灾,雨水过少又容 易形成旱灾。
4、华北地区的春旱:
形成春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我国华北地区春 季少雨;②我国春季升温快,蒸发量较大;③春 季正是华北地区小麦返青的季节,农业用水量较 大。一般来讲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春旱有缓解作用, 但在东北比较明显,华北地区作用不大。
2、我国七月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⑴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全国普遍高温(夏季等温线稀疏)、除青藏高原以外,南 北温差小。
(2)成因:
⑴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⑵北方昼较南方长
3、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⑴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⑵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暖温带
寒温带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亚热带
热带
温度带 范围 黑龙江省北部、
寒温带 内蒙古东北部 东北和内蒙古大
中温带 部分、新疆北部
≥10℃ <1600℃ 1600—3400℃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早熟的 春小麦,大麦、 马铃薯等 一年一熟,春小麦、 大豆、玉米、谷子、 高粱等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 3400—4500℃ 地区和新疆南部
2、台风: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气旋。西北太 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台风从这里形成后,向西北移动,因此,我国受 台风侵袭比较频繁。台风在我国登录地区,主要 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台风所造 成的狂风、暴雨天气,往往对途径地区造成极大 的破坏和损失,但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盛夏季 节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旱情
(2)成因:
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 ⑵北方昼较南方短 ⑶冬季风南下,北方影响比南方大(距离冷源蒙古西伯利 亚高压的远近)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一、气温和温度带 2、夏季气温的分布
七月气温最高处在吐鲁 番盆地,人称“火洲”, 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 49.6 ℃.最低气温是青 藏高原
5、长江流域的伏旱:
梅雨过后,7、8月盛夏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 于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出现潮湿、闷热、少雨 的天气,称之为“伏旱”。伏旱天气若过长,会 出现旱灾,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此时,若有台 风登录,台风雨可以缓解旱情。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我国降水的空间 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递减
原因?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1、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低气压
低气压
原因之一: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是来 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为我国大部 分地区带来大量雨水.
太 平洋
⑴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⑵四类干湿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
①湿润地区
200㎜
干旱地区400㎜ 800㎜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⑶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 400㎜等降水量线 200㎜等降水量线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湿润地区
印度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 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 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 西南季风。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1、降水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低气压
低气压
印度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太 平洋
原因之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 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 要原因是 远离海洋和 山脉阻挡。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 以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为界。
干旱地 年降水量<200mm
区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三、中国的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风:亚洲高压控制,寒冷干燥,从高纬陆地吹向低纬 海洋,盛行西北风(偏北风) 夏季风:夏威夷高压或副高控制,温暖湿润东南风(东部 地区,来自太平洋)西南风(西南地区,来自印度洋)
一、气温和温度带 1、冬季气温的分布
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 点及其成因?
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 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 大约是多少?
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 多少?
0°C等温线大致经过 哪些地区?
1、我国一月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最冷在漠河,最热在南海诸岛 南暖北寒(冬季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达50℃
2、雨热同期——气候资源
3、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为季风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 季风) 西北为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为高山气候
四、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主 要有寒潮、台风、旱涝灾害等。
1、寒潮:
每年秋末至来年初春,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 古一带入侵我,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 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叫 做寒潮。寒潮的实质就是冷锋天气。我国大部分 地区都能受到寒潮的影响,只有西藏、云贵高原 受寒潮影响较小。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1、降水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⑴空间分布: ⑵时间分布: ⑶降水的南北差异: 一般而言: 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雨季长;北方开始晚 而结束早、雨季短。
由(副高)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决定 的。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空气空气气气
中国的气候
复习提问: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气温、降水。
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②大气环流 ③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 洋 流) ④人类活动
中国的气候
一、气温和温度带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三、气候特征及评价 四、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一、气温和温度带 1、冬季气温的分布
一月气温最低的地方 是黑龙江省漠河镇, 那里曾出现过-52.3 ℃,极端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 岛,台湾南部
年降水量东北三省东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植被
森林
半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高原东南部
森林 草原
半干旱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草原
地区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七八月份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七、八月
伏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2003 金华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九月份
九月南撤到长江以南地区 九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5-10月),降水的年际 变化大。
夏
季
风
东部地区
的
雨带推移
进
退
华北、东北
7、8月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 荞麦,后冬小麦复种 玉米、谷子、甘薯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 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
加冬油菜或冬小麦
滇、粤、台的 热带 南部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1、降水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2、夏季气温的分布 我国7月气温最高的地区在哪儿?原因?
吐鲁番盆地 青藏高原
盆地地形, 沙漠广布吸 热快,晴天 多日照强
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原因?
一、气温和温度带 2、夏季气温的分布
黑龙江最北部7月 气温大约是多少?
海南省的7月平均 气温大约是多少?
我国南北气温相差 大约多少?
归纳我国夏季气温 分布特点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