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样方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药调查报告2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2020年中药调查报告2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2020年中药调查报告2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一、调查背景、意义:我国西药市场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很久以前就听说有人提议废除中医,而且还是科学界的人提出来的,并且有不少人附和。

西医在外科手术方面的长足发展,以及在急救技术上的各种手段,是中医无法也不需要替代的。

虽然中医不具备成熟的痊愈技术,但是相较于西医,中医有更完整地理论基础,也有更大的机会发展出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都倾向于西医,很少有人会想起中医这个古老的词。

作为中国的宝贵财富,中医具有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而且的潜在供给能力很大。

大学校园的中医普及率很低,与西医根本是无法比较的,无疑,大学生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极具战略性的市场,而对大学生的中医调查报告也能够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大学生这个消费群对中医的态度,同时,中医也能从中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广大学生当中展开调查。

我们除了通过网络对大学新生进行抽样调查(获得调查问卷52份,有效问卷52份),还对个别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个人访谈以及现场问卷调查。

三、调查报告结果分析:1、优势:a副作用较少,和西药相比更温和,对人体机能冲击性较小,而且强调因人而异,通过望闻问切的诊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药方,更为对症。

b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中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广大人民所熟悉、接受。

c中医博大精深,涵盖了多种技术与治疗方式,例如针灸、拔火罐等,可选择性强,有助于日常的保健性治疗。

2、劣势:a传统中药需要煎煮后服用,过程较为繁琐耗时,对于生活节奏快的都市人来说不太适合。

b中药多由草药制成,性味苦涩,服用时较难入口。

c起效较慢。

d诊疗方式由古代的静脉学说发展而来,现代科学较难验证。

3、威胁:a西医医学运用现代先进科学诊疗手段,国际认可度高,根据性强。

b西药药性强,起效快,易见成效。

c西药服用方便,而且较传统中药容易入口。

4、机会:a,中医药是中国民族的医学瑰宝,发展中医药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的需要。

中药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中药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中药资源的现状、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提高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效率,我于2023年在某中药资源调查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中药资源的相关知识,为我国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2. 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技术;3. 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对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4. 为我国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特点等理论知识。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我对中药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地考察在实习导师的带领下,我参加了多个中药资源调查项目。

实地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当地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等情况;(2)调查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态环境;(3)分析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采集中药资源样本,进行鉴定及数据分析。

3. 数据分析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中药资源调查项目的数据分析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1)整理、整理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2)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药资源进行分类、排序;(3)分析中药资源的变化趋势,为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四、实习成果1. 撰写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我撰写了《中药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习背景及目的;(2)实习内容;(3)实习成果;(4)实习心得与体会。

2. 参与编写调查报告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中药资源调查项目的调查报告编写工作。

这些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3. 采集到一批有价值的样本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采集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药资源样本,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五、实习心得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中药资源普查实践报告(2篇)

中药资源普查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药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提高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平,我们组织了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实践活动。

本次普查活动旨在摸清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等信息,为我国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普查目的1. 摸清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等信息。

2. 了解中药资源的保护现状,为制定中药资源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3. 分析中药资源利用现状,为提高中药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4. 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普查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基本情况。

2.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对中药资源种植户、收购商、医疗机构等进行调查。

3. 实地考察:组织专家团队对中药资源分布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种类、分布、储量等信息。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普查报告。

四、普查内容1. 中药资源种类:本次普查共涉及中药材500余种,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

2. 中药资源分布:我国中药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贵州、江西等省。

3. 中药资源储量:根据普查结果,我国中药资源储量丰富,部分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

4. 中药资源保护现状:部分中药资源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枯竭;部分中药资源生长环境受到破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5. 中药资源利用现状:中药资源在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利用率仍有待提高。

五、普查结果与分析1. 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但部分资源面临枯竭风险。

2. 中药资源保护形势严峻,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执法力度。

3. 中药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需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 中药资源在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建议与措施1.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全民保护中药资源的意识。

中药材调研报告12篇

中药材调研报告12篇

中药材调研报告中药材调研报告12篇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药材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药材调研报告1故亳州的中药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中药市场发展情况。

为深入了解亳州药材市场的实况,增进对国内中药发展现状的认识,我们于9月15日赴安徽亳州做了为期一天半的实地考察,现就考察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1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概况1.1 主体经营模式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经营模式分为两大主体。

一是交易大厅的摊位销售:交易大厅分为两层,有数千个摊位,商贩多为当地居民或来自各地的药农、药商,主要进行各类散装药材的批发销售,基本不接受零售。

交易大厅二层除固定摊位商贩外,还有部分零散药材销售人员,交易时间短。

交易大厅一层均为固定摊位,交易时间较长。

二是围绕交易大厅外四周的商铺销售:与交易大厅摊位不同,各商铺有自己独立的店面和商铺名,通常为某药材的直销店或专营店,其销售大多为冬虫夏草、藏红花、鹿茸、人参等名贵中药材,该类店铺提供不同规格和质量的某种或某几种中药材的批发或包装零售,也提供异地发货服务。

此外,在交易市场周围,还零散分布着一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展示厅、中药材信息服务部、中药药械器具经营单位、中药材包装销售点,以及搬运、寄存、饭店、旅社、金融、邮政等其他服务组织,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贸易体系。

1.2 市场管理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由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开办。

20xx年,亳州市政府依据“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规范经营、政府监督”原则,建立了中药材市场管理体系,后与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签订责任书,成立了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直接管理责任单位,确保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有序经营。

1.3 药材情况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亳州以其全国南北地理中心的特殊位置容纳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品种,规格各异。

中药调研报告三篇

中药调研报告三篇

中药调研报告三篇【范文大全】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药调研报告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中药调研报告市卫生局: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近日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瓜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流、沙漠、绿洲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南北高,中间由东向西渐低,海拔在1100- - 1500米之间;占县境面积8.5%的绿洲被戈壁、山地、丘陵分割为东、西、南三大块,西热东凉和南山地区多泉眼湿地的特点;境内少雨、干旱,平均年降雨量不足 50mm ,蒸发量却高达 4000mm 以上,昼夜温差较大,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气候,境内拥有各类植物资源6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植物约40余种,主要有甘草、锁阳、苁蓉、麻黄、苍耳子、苦豆子、艾叶、青蒿、茵陈、枸杞、蒲公英、车钱子、地肤子、芦根等,人工种植的药材有红花、板蓝根等。

由于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气候,我县适合中药材种植,种植的药材质量稳定,有效成分高,成本低,易加工,无污染,疗效好,在全国各地中药材市场和制药厂享有较好的声誉和影响,产品供应省内外制药厂,国内外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二、野生中药材状况由于长期过度采集,使野生植物药材资源日益减少,部分濒临枯竭,呈现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

尤其野生甘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区农、牧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野生甘草被大量采挖,一方面造成甘草种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下种量剧减,野生甘草数量减少,造成野生甘草越挖越少,产量锐减,甚至从局部地区灭绝;另一方面,由于每采挖一株野生甘草要毁坏一株或几株沙生植被,造成我县生态环境恶化。

对我市野生药材资源调研报告

对我市野生药材资源调研报告

对我市野生药材资源调研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对我市野生药材资源调研报告对我市野生药材资源调研报告(精选3篇)对我市野生药材资源调研报告篇1中药材资源是中药科研、中药材生产和中成药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中药研究和中药生产都将成为无米之炊,因此对野生药材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中药资源样方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样方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样方调查报告篇一:中药资源调查前言:一、调查目的:1,通过对中药资源的调查,掌握其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特点 2,熟悉沿路中药的种类及其所属科属3,了解中药种植基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4,通过调查药用资源,掌握其药用资源种类、蕴藏量及生态地理分布规律 5,了解艾叶药材的分布及生长环境二、调查任务:1,生物群落特征;2,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即药用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3,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种类数量特征;4,药用资源的贮藏量及其种类的更新能力三、调查范围:四、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工作过程1,出发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地理环境并确定调查目的; 2,通过老师的指导,确定调查任务,并明确分工;3,沿路途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复习途中中药材,采集标本,做好调查记录;4,艾叶蕴藏量估计调查中,分工对样地选取、样方选取及样方内艾叶株数记录。

5,整理资料,得出结论。

6,小组成员分工:沿路熟悉中药材资源分工如下:记录人员:1人采集标本:2人摄影:1人测海拔高度:1人五、调查内容与完成结果的简要概述艾叶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开发现状等。

完成结果:通过沿途的了解以及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艾叶在调查地的大体分布情况和生长情况,同时也对种植的艾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这次的资源调查比较成功。

六、调查方法线路调查:在有代表性区域内选择详查样地,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储量的详查社会经济概述和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概况:1.生活水平:人民生活幸福,已经达到小康水平2.人口及耕地:全区户籍总人口为429550人,现有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万亩。

3. 中药资源:区内植物起源古老、种类丰富、南北成分兼有、亚热带植被性质显著,野生药用植物达790多种,主要有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树脂树胶植物、保健植物等。

自然环境条件栖霞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水面、滩涂资源丰富,长江横贯东西,有长江岸线公里(含八卦洲环江岸线)。

万源市中药材调研报告范文

万源市中药材调研报告范文

万源市中药材调研报告范文万源市中药材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万源市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现状,分析其发展潜力及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向万源市中药材种植户和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调查;2.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中药材种植的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3. 收集相关文献、统计数据和专业报告,加以分析和比较。

三、调研结果分析1. 中药材种植现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万源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30%,其中主要种植的中药材有黄连、川芎、石斛等。

种植户普遍采用传统种植模式,缺乏科学种植管理和技术支持,导致中药材产量不稳定,品质也难以保证。

2. 中药材加工现状万源市有多家中药材加工企业,主要从事中药材加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

然而,大多数企业只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包装,产品附加值较低。

目前市场上的中药材产品主要以散装和中成药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3. 发展潜力与问题万源市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稀有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

但是,目前面临以下问题:(1)中药材种植技术不完善: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科研支持,导致生产成本高、品质难以保证。

(2)中药材加工水平低:大多数企业只进行简单的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推广不足:中药材产品在市场上竞争激烈,缺少有效的推广和营销渠道,导致产品销售困难。

四、发展建议1. 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研发:推动科研机构与农户合作,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科学指导,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2. 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拓展深加工产品和中药饮片的生产。

3. 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加强与中医药企业和药店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推广中药材产品。

4. 加强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开发,提高中药材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面临着中药材种植技术不完善、加工水平低以及市场推广不足等问题。

中药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中药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中药资源调查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却鲜为人知。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药资源的现状,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我参加了本次中药资源调查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状况,为今后中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中药资源调查实习培训,学习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

培训内容包括中药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调查中药资源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现代化的调查工具,如GPS定位、无人机航拍等。

2.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预先制定的调查方案,深入我国不同地区的药材市场、中药种植基地、自然保护区和民族药使用地区,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采集样本等方式,对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对中药资源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中药资源的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一方面,中药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导致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另一方面,中药资源的利用方式单一,缺乏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是保障中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不强,部分地区的中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其次,中药资源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规范。

最后,中药资源的科研投入不足,导致中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不够。

★中药资源调查报告模板范文

★中药资源调查报告模板范文

★中药资源调查报告模板范文中药资源调查报告模板范文调查目的:1,通过对大邑县斜源镇中药资源的调查,掌握其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特点2,熟悉沿路中药的种类及其所属科属3,了解中药种植基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4,通过调查大邑斜源镇药用资源,掌握其药用资源种类、蕴藏量及生态地理分布规律5,掌握大邑县斜源镇中药种植基地中山区及高山区黄连的分布及三木类药材的分布特点6,了解杜仲、厚朴、黄柏药材的分布及生长环境7,对高山区不同生长年限黄连的生长情况及分布调查任务:1,生物群落特征;2,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即药用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3,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种类数量特征;4,药用资源的贮藏量及其种类的更新能力调查范围:地理位置通过上网查询其地图如下:斜源镇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城西北.坐标:北纬30°37`,东经103°20`,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海拔640---2000米.境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年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调查人员:组长:罗帅组员:王景、陈昌青、罗琳梅、赵爱华、魏丽、李蓉、岳志伟、李克诚、李翔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1,出发前,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其调查目的,以及路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2,小组成员分工:a、沿路熟悉中药材资源分工如下:记录人员:2人采集标本:2人摄影:2人测海拔高度:1人访问人员:3人b、中、高山区三木类药材分布调查分工如下:记录人员:2人拉样方:(50m*50m):2人测周长、目测高度:3人摄影:1人访问人员:2人c、高山地区黄连蕴藏量估计调查分工如下;记录人员:2人拉样方:(1m*1m):4人数样方内黄连株数:2人访问人员:2人3,调查完毕,通过记录的资料,整理数据,得出调查结论,分工写调查报告;调查工作过程:1,出发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地理环境并确定调查目的;2,通过老师的指导,确定调查任务,并明确分工;3,沿路途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复习途中中药材,采集标本,做好调查记录;4,三木药材的调查中,本组成员分为四小组,一组拉样方,三组分别对三种不同药材进行年限(厚朴)、目测高度、周长、数量的测定并记录;5,小组成员收集问题,并对其村民进行访问调查及记录;6,黄连蕴藏量估计调查中,分工对样地选取、样方选取及样方内黄连株数记录.7,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完成结果:通过沿途的了解以及观察,以及对三木类药材和黄连的调查,我们初步了解了三木类药材在调查地的大体分布情况和生长情况,同时也对种植的黄连有了全面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次调查是比较成功的.调查方法:1,踏查:及对调查地区进行全面概括了解;2,线路调查:在有代表性区域内选择详查样地,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储量的详查;3,样地调查:样地选择的方法:随机抽样法样方的设置:长方形样方及正方形样方样方调查记载内容:调查地点、时间、样方面积、植物群落、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概况和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概况:1.生活水平:人民生活幸福,已经达到小康水平2.人口及耕地:总户数2440户,其中农业户2019户;总人口 1.48万,其中农业人口7635人.耕地7150亩(其中退耕还林3100亩),林地面积73340亩.3.中药资源:名贵中药材有 3.25万亩,其中:黄柏1.2万亩,杜仲1.2万亩,厚朴0.8万亩,黄连0.05万亩,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带动了地方致富自然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斜源镇,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左右,幅员面积62.97平东西水平相距9.5公里,南北方公里.座标为北纬30°37′,东经103°20′,水平相距13.5公里,大白岩以北为最高点,海拔高度约为2000米;黄河口为最低处,海拔高度约为640米,有行政村5个,社区1个,即六坪村、三元场村(春新、春茗村合并得名)、江源村(斜源、太阳村合并得名)、盘石村、大鹏村、太平社区(黄山、孙家坡、九龙村合并得名),辖85个组2,气候: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6.0o c(平坝区),1月平均气温 5.5o c,7月平均气温26.1o c,极端最低气温-4.8℃,极端最高气温35.1℃.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84天.平均年降水量1098.2毫米3,土壤:白垩纪第及其以上地层沉积的前陆盆地,境内分布花岗岩、辉橄岩、橄榄岩、紫红色砂岩、页岩、耐酸盐岩、砾岩等多种岩类等多种岩石.4,植被: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铸成土地的广宜性优势.同时,光热水生命与生态因子受复杂多变的地貌形态影响,导致不同地貌形态区和地域区光热水因子组合配置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生物多样性优势十分明显.据现有的调查研究成果表明,大邑县拥有植物226科、1527属、8600余种.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诸如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孓遗植物银杏、珙桐、水杉.药材主要以黄柏.杜仲.厚朴.黄连为主资源现状分析:厚朴的资源现状资源种类:木兰科木兰属厚朴或凹叶厚朴(厚朴亚种)用途:临床配方用药,中成药原料,膳食用料,饮料加工用料地理分布规律:木兰科植物厚朴主产于四川,湖北,山西,湖南;凹叶厚朴又名庐山厚朴,主产于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湖南等省.厚朴垂直分布在海拔500~1500米,喜光,性喜凉爽潮湿的气候,宜生于雾气重,相对湿度大,阳光充足的地方.开发利用现状:现今厚朴的采收主要是靠伐树剥皮,因此药材利用与林业及环境保护产生冲突.目前,虽然厚朴的人工栽培面积大,资源分布较广,但由于其生长速度慢,更新时间长,加上社会需求量大,因此目前市场供应日趋紧张,虽然最近研究开发中发现厚朴叶也含有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但若以厚朴的酚性成分为指标,以叶代皮入药,其用量必争,至少是皮用量的五倍,对资源的消耗也还是很大,对资源渐危的现状难有缓解作用.而厚朴树木的主体木材目前尚未供药用,开发利用还不够深入,而且厚朴叶是否可代皮入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人为过度砍伐采挖,致使厚朴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使其原生态系统中作为建群种之一的本身种群呈下降趋势,分布格局受到严重破坏.这一方面会限制厚朴群本身的维持与发展,另一方面其数量和格局的变化,又会影响其伴生种的生存状况,使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目前厚朴野生资源已近枯竭,其概貌已很难了解.随着人们对厚朴新的药理学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需求将不断扩大,如果资源供给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厚朴的原生态系统就很难得到维持和保护,这必将导致厚朴生物资源的减少和遗传多样性资源的丧失,进而导致厚朴乃以生存的原生态系统的破坏.采收加工: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树干皮,置沸水种微煮后,堆置土坑上,上盖草使之发汗,待水分自内部渗出后,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嗮干或炕干.根皮及植皮剥下后可直接阴干.黄柏的资源现状资源种类: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用途:方剂配伍与中成药,兽药地理分布规律: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栽培于山坡,宅旁,路边湿润处,主产湖北省恩施、利川;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四川省成都;重庆市石柱;云南省文山;贵州省黔南、东南、西南各州;山西省汉中、安康等地区.采收加工及储藏保管:定植后10~15年可以收获.收获宜在5~6月间进行,可以先砍到树,按长60cm环剥树皮,也可以不砍树,在活树上只纵向剥下半周树皮,以使树木继续生长,即先在树干上按60cm长,上下各横切一刀至半周,两边再纵切一刀剥下树皮.剥下的树皮趁鲜刮去木栓层粗皮,至显黄色为度,在阳光下晒至半干,重叠成堆,用石板压平,再晒干即可.杜仲资源现状资源种类: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er)用途: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阳痿萎尿频;肝肾虚弱,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高血压病.地理分布规律: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开发利用现状:杜仲除传统的降压、入肝补肾的药用价值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杜仲的认识愈加深入.在杜仲树叶中发现了天然抗菌消炎的有效成份绿原酸以及能调节免疫机能和胶原蛋白合成的杜仲醇,使杜仲在医药保健品和绿色饲料添加剂领域里拓展了极为广阔的市场价值,特别是原中科院严瑞芳教授为首的一批科学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完成了从杜仲树叶、树皮、果皮中提取杜仲胶,并研发出了具有热塑性、热弹性和记忆功能的高分子生物新材料.这种新材料除具有三叶橡胶和塑料的双重性外,还具有上述二种材料所不具备的许多诸如:抗震减噪、吸收光波、电磁波、抗辐射、抗老化的独特性能.并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技术,为杜仲胶在汽车、航空、航天、航海、医疗器械和军事工业的应用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护管理现状:在对杜仲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中,通过对全国8省1市杜仲主产区的大范围调查,发现杜仲在全国的分布估计在300万亩以上,但绝大多数均为栽培种,野生存量极少,很多地区原有的成片生杜仲现已消失,仅在深山中有零星单株,已濒于灭绝.我国是杜仲的原产地,野生杜仲仅分布在我国,对野生杜仲的保护迫在眉睫.提出对杜仲采取的保护措施,一是对现存的野生资源进行就地保护,尽可能的收集种子贮藏或进行繁殖,防止野生资源的灭绝;二是栽培资源的保护,建立尽可能包含多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田间种质库,加强各地不同种源之间的基因交流,避免采用单一种源大面积种植,防止不同种质在人工选择的压力下消失.栽培情况:张家界杜仲之乡,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现江苏国家级大丰林业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杜仲,另外四川、安徽、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地都有种植.加工、储藏和保管情况:剥下树皮用开水烫泡,将皮展平,把树皮内面相对叠平,压紧,四周上、下用稻草包住,使其发汗,经1星期后,内皮略成紫褐色,取出,晒干,刮去粗皮,修切整齐,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黄连资源现状资源种类: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用途: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能.分布及栽培情况:黄连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云南、陕西、甘肃、湖南、贵州.主产于四川石柱、峨嵋、洪雅、巫溪、城口、丰都、南川、武隆、彭县、沙湾、北川;湖北利川、恩施、咸丰、来凤、宣恩、巴东、建始、竹溪、神农架、房县;湖南桑植、龙山;陕西镇平、平利、宁强、洋县;贵州黔西、遵义、正安、施秉.四川石柱,湖北利川素有"黄连之乡"之称.三角叶黄连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主产于峨嵋、洪雅、马边、金口河、雅安、雷波.峨嵋、洪雅誉称为"雅连之乡".云连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及西藏南部.主产于德钦、福贡、碧江、贡山、泸水、藤冲;西藏察隅.地方习用品:峨嵋野连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及云南东北部.五裂黄连分布于云南东部.短萼黄连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理分布规律:黄连生于高寒山地阴湿处.土壤多为富含腐殖质的黄壤、山地红壤、棕壤、暗棕壤等.味连产区海拔以1200-1400米分布最广.自然植被为湿性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雅连产区主要集中于海拔1800-2400米高寒山区,自然植被为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冷箭竹为主.云连生于海拔2700-3000米高寒山区.采收及加工:雅连一般栽培4-5年采收,若长势旺、棚架好也可延至5-6年采收,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一般于立冬前后采收.先拆除棚架,用钉耙或二齿耙挖起全株,抖去泥沙.加工黄连:鲜黄连不能用水洗.一般炕干或烘干.炕到一折就断时,趁热放到竹制槽笼里来回冲撞,撞掉所附泥沙、须根及残余叶柄即为成品.雅连:在黄连地附近,修建简易土坑,上面横铺竹杆,稀密以能漏下泥沙,不漏黄连为宜.将黄连全株摊放炕床上,边炕边用钉耙翻动,除去部份须、叶、泥土,减少水份,再运回室内用火炕烘烤,炕至黄连皮干心湿,须、叶干焦时取出,筛簸除去须、叶、杂质炕至全干,装入竹编槽笼,撞去须根、泥沙,剪去残余连杆和过长的"过桥",即为成品.储藏养护:黄连一般用内衬防潮纸的纸箱包装,每件15公斤左右,贮于阴凉干燥处.商品安全水分11-13%.本品在高温多湿情况下生霉,少见虫蛀,危害的仓虫发现有白腹皮蠹.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若生霉,及时晾晒,或密封充氮降氧,加以养护.开发利用现状:黄连是地道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消炎、消毒、杀菌之功能.近年研究发现其还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新功能.因而,开发黄连系列传统产品、心血管类新药、抗菌类新药;黄连日化产品、特种化妆品;动物热应急、猪冬痢疾及无名高热的中兽药;提取黄连素等市场前景看好.资源评价:1、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及时整理汇总;对样方的测定数据进行整理.黄柏样方调查表故总株树:50棵平均直径=1087/50≈21.7(cm)其中大于平均值有27棵,超过总株数一半.平均高度=326/50≈6.5(m)其中大于平均值有25棵,刚好等于总株数一半.杜仲样方调查表故总株树:14棵平均直径=683/14≈48.8(cm)其中大于平均值有7棵,刚好等于总株数一半.平均高度=465/14≈33.2(m)其中大于平均值有6棵,少于总株数一半.厚朴样方调查表故总株树:36棵平均年龄=99/36≈2.75(年)其中大于平均值有16棵,少于总株数的一半.黄连样方调查表平均颗数=179/3≈60样方中两年生黄连总株数:185颗平均颗数=185/3≈62样方中三年生黄连总株数:129颗平均颗数=129/3≈432、中药资源的质量评价评价方法:经验判断法(主观,误差大)极限条件法(评价结果趋向于偏低,方法简单)定量评价法(综合多种因素,数学分析手段)故用定量评价法对三木药材质量进行评价较好根据中药资源效益评价三方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对以上药材进行评价.中药效益评价表总结:当地药材资源种类多,蕴藏量较大.野生药用植物具备一定的更新能力,而栽培药用植物更新能力不够强.总体来说,该地药用植物质量好.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开发现状:杜仲在我国的开发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其利用已从单纯的采皮药用,发展到利用叶和杜仲胶来开发新产品.资源动态:杜仲的野生资源不断遭受严重破坏,人工培植的杜仲资源丰富,而且在杜仲应用的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资源的发展:以叶为原料开发多种杜仲茶,保健美容化妆品;以杜仲胶为原料除用作补牙材料、海底电缆以及医用、体育等外,还可用于形状记忆(如异型管接头、温控开关、多芯电缆接头等)、医用器材、雷达密封材料等许多方面.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杜仲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建议人工封山育林,利用低丘陵残次林地栽培杜仲,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杜仲林.建立杜仲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发挥杜仲胶、现代中药等综合效益.以杜仲胶高弹性体突破推动的杜仲胶系列新材料开发与杜仲活性有效成分再利用,可以构成一条完整的杜仲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的高科技产业链.杜仲产业今后的发展路径是通过矮株化、果园化大面积种植,大幅度降低提胶成本,以及医药、保健、杜仲胶应用等综合利用,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厚朴开发现状:厚朴作为植物药物资源和食品资源已得到了认可,其提取物作为中成药、食品、饮料的组方或添加剂是该种植物的主要利用方式.资源动态:目前,虽然厚朴的人工栽培面积大,资源分布较广,但由于其生长速度慢、更新时间长,加上社会需求量大,因此目前市场供应日趋紧张.虽然最近研究开发中发现厚朴叶也含有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但以叶代替皮入药,其用量必大增,至少是皮的用量的5倍,对资源的消耗也还是很大,不能对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发展:厚朴富含厚朴酚、和厚朴酚、异厚朴酚、厚朴三醇、厚朴醛、厚朴木脂素、生物碱等成分,厚朴作为植物药物资源和食品资源,其提取物可作为中成药、食品、饮料的组方或添加剂,研究开发各类保健品、食品,发展食品制造业.厚朴木材干材通直,材质轻韧,纹理绸密且少开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开发利用价值,可用于家俱、图版、雕刻及装饰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建立优良的种质资源库.加强厚朴林基地的管理,在厚朴林下套种砂仁、金银花、桔梗、穿心莲等其他中药材,提高经济价值,加大对叶、花、果、种籽、木材综合利用的开发.从厚朴叶子提取有效抗癌成分项目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厚朴资源.黄柏开发现状:用作中药多种复方的主要成分,在兽药中的应用也很广泛.资源动态:川黄柏大量种植,八十年代,商品大量供应市场,供求矛盾得以缓解.由于2005年版药典将黄柏独立出来,致使黄柏价格上升,又因生长周期长,一般在定植后10-15年采收,导致资源的紧张.黄柏常遭受盗伐,加之毁林开荒,致使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黄柏已经被国家列重点的植物保护资源.资源的发展:黄柏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有专家称其为中药里的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黄柏是常用中药材,又是重要“青、链霉素”,的医药工业原料和传统出口商品.黄柏还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木材质量甚佳.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大规模种植黄柏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黄柏既可药用,也可材用,可开发园林观赏和街道树.叶可提取芳香油,果实含有甘露醇和不挥发的成分,种子具有杀虫剂的性能,内皮可做染料,也是良好的蜜源树种.黄连开发现状:黄连为我国常用药材,在临床应用和栽培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黄连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含黄连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就有黄连上清丸、左金丸、香连丸等100多种,加上近几年黄连出口量的逐渐增加,每年形成的市场需求量大约为4000-4500吨.开发出黄连系列中药、黄连花茶等.资源动态:1989-1997年黄连积压造成的长期市场低迷使多少连农几尽绝望,1998-2003年黄连出现连续五年的高价位运行,随后便又跌入低谷,近两年价格虽有提高,也多是受物价整体指数上升的影响.这一切变化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供求失衡所致.由于供大于求造成的生产过剩绝不可能短时间消解.资源的发展:黄连花一直没得到开发利用,人们也没有这样一个意识.而要使黄连增产,就只有把它打掉,不仅没有一点收入,还浪费了不少劳动力,开发黄连花的产品使黄连的经济价值得到提升.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黄连栽培实现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增加经济价值,对水土保持也有很好的效果,黄连中化学成分多且药用保健作用高,以黄连作为原料的中成药有黄连上清丸,复方黄连素,加味黄连片等上百余种.随着国际上天然药物的兴起,黄连出口量大大增加,所以市场广阔.需改进生产技术,积极推广人工造林,搭棚的栽培方法等新技术,解决林药矛盾.科学栽种,管理提高产量,培育良种,提高质量.调查工作总结和展望:总的来说,我们这次野外实习调查工作的开展是相当成功的.一方面,我们的小组成员在实习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黄连、三木类药材的基源植物、分布、生活习性、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在黄连种植基地的周边的生物资源,进行了一定量的统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使用了gps定位、记录样表的使用、样方的设计,使调查的结果相对的较为准确.通过路线调查,我们对基地周边的生物资源所生存的生态环境与群落类型就近观察,观察存在的种及生长情况.此外,对基地工作人员的调查,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些传统经验之谈,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黄连的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来进行防治,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近几年来黄连,三木类药材野生资源的状况不佳,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提出中药的可持续利用.这将是我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个瓶颈.当然,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离不开我们每位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团结合作.这也是在培养我们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技能的能力,如何正确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盲目的学,而是学以致用.也许,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说新技术3s技术的使用,目测能力的提升,都会增强调查的准确性;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知识,如药用植物的相关知识、生态学知识、野外测定仪器的使用还不是和熟悉,都需要加强;关于室内整理还有待提高.此外,对于样方的选取、设置,存在着不随机性、非典型等较多的问题.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加强训练后,我们的调查工作会更快、更有效、更准确的开展,进而提升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中药资源评估报告范文

中药资源评估报告范文

中药资源评估报告范文中药资源评估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某一中药资源进行了评估,通过对其资源量、资源分布、资源状态以及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该中药资源的详细评估结果。

报告指出,该中药资源的资源量较大,分布广泛,但存在资源减少和滥采滥用等问题,对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一、背景介绍: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某一中药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该中药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因此,对该中药资源进行评估,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二、资源量评估:通过对该中药资源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存量等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得出该中药资源的资源量评估结果。

据调查数据显示,该中药资源的种植面积为XX万亩,年产量为XX吨,总存量为XX吨。

三、资源分布评估:该中药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XX省、XX省和XX省等地。

其中,XX省的资源分布最为集中,占总资源量的XX%。

另外,该中药资源也分布在一些边远地区,资源量较小。

四、资源状态评估:对该中药资源的资源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包括资源变化趋势、资源更新能力和资源受损情况等方面的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该中药资源的资源量相对稳定,但存在资源减少和滥采滥用的问题。

部分地区的资源已经出现年久不更新、病虫害严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资源利用评估:针对该中药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包括资源利用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该中药资源主要通过种植和采集的方式进行利用,但存在资源浪费和加工技术不足的问题。

该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

六、评估结论: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得出该中药资源的评估结论如下:1. 该中药资源的资源量较大,分布广泛,但存在资源减少和滥采滥用等问题;2. 部分地区的该中药资源已经出现年久不更新、病虫害严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 目前该中药资源的利用方式存在浪费和加工技术不足的问题,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不高。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专题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专题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专题调查报告【中药资源重点品种专题调查报告】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药资源丰富,包含了大量珍稀、独特的植物及其部位、动物组织等。

这些中药资源在中医药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我进行了一次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专题调查,并将在以下内容中详细介绍。

二、调查背景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和挑战,保护和有效利用中药资源,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调研、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我们对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现状、特点和保护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四、调查结果1.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分类通过调查,我们将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分为药材和药食两大类。

药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而药食则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

2.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特点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 珍稀性:许多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只生长在特定的地区,数量有限,具有较高的价值;(2) 独特性: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在成分和功效上与其他物种有所不同,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3) 质量稳定性:许多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质量稳定,不受季节和环境的影响。

3.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中药资源重点品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保护意识:提高中药资源重点品种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各界的保护意识;(2) 科学种植和采收:通过科学的种植和采收方法,确保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质量和数量;(3) 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合法权益。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调查让我深刻认识到中药资源的宝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和文章的撰写,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中药资源的关注和保护,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中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药的调查报告中药调查报告一、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当前社会中,中药在治疗疾病、保健身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了解中药在当代社会的现状和影响,以及解决中药行业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各个年龄段、教育背景和职业的被调查者。

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开放性问题和选择题的问卷,以了解被调查者对中药的了解程度、使用情况、认可度等方面的信息。

随机抽取的500名被调查者将填写问卷,调查持续时间为一个月。

三、调查结果1. 被调查者对中药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者对中药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约有5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中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如传统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获取中药相关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使得公众对中药的认知逐渐增加。

2. 中药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超过50%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使用过中药,并对中药的疗效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

其中,30%的受访者认为中药在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一些被调查者还表示在传统节假日或特殊时期(如春季养生、冬季滋补等)会主动选择中药进行调理养生。

3. 中药在医疗机构的应用调查结果表明,在医疗机构中,中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阶段。

约70%的被调查者表示曾在医院或诊所中接受过中药治疗,其中40%的受访者认为中药是他们治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受访者表示,中医院和中医诊所提供的中药服务给予他们温暖和信任,使他们更愿意接受中药的治疗。

4. 中药市场和产品质量在调查中,部分被调查者对中药市场上的产品质量问题有所担忧。

约40%的受访者认为市场上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产品混杂等问题。

他们对于购买中药产品时的选择变得更为谨慎,并更倾向于选择信誉度高的品牌和药店进行购买。

因此,加强中药市场的监管和提升产品质量成为中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药材调查报告

中药材调查报告

中药材调查报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的珍宝,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医药市场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开辟潜力的朝阳产业。

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中药材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中药材调查报告张掖市中药材种植事情调查甘肃中药材生产要紧集中于中南部的高寒阴湿贫困区,是甘肃变自然条件劣势为特色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中药材也是贫困地区增加地点财政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具潜力的进展之路。

全省有70个县区种植中药材,其中10个县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3个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尤其以中国当归之乡岷县,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中国党参之乡渭源县最为闻名。

在我省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值占农业产值相当大的比例。

如2005年当归、党参、黄芪的产值占岷县农业产值的60.7%,占渭源县农业产值的39.25%,占陇西县农业产值的20.87%,占漳县农业产值的21.86%,占临潭县农业产值的22.47%,占康乐县农业产值的19.62%。

张掖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进展中药材种植。

中药材种植除民乐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了一定的进展外,其他各县的面积都较小,张掖甘州区、山丹县每年的面积在1000---5000亩间浮动,其他县也有零星种植,年份间差异很大,种植区域大都分布在安阳、花寨、陈户乡等干旱缺水山区。

2010年,张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63万亩,比上年增长0.77万亩。

其中,民乐县种植面积5.81万亩,占全市的87.6%,2011年中药材种植事情与上年基本相同。

所以,这次中药材种植调查,我们以民乐县为主,对民乐种植中药材比较集中的乡镇,民联、三堡、六坝、顺化、新天、丰乐、南古进行了种植事情调查,调查内容要紧涉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柴胡、板蓝根、孜然、黄芪、甘草、王别留行等。

一、种植现状1、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中药材作为民乐县重点哺育进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民乐县成功引进试种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等中药材以来,中药材就以效益好的优势,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快速膨胀。

万源市中药材调研报告

万源市中药材调研报告

万源市中药材调研报告万源市中药材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中药材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重要资源,对于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万源市中药材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中药材调研活动。

二、调研方法1.现场实地调研:我们组织了一个由中药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和市场调研员组成的小组,深入万源市农田、草原、山区等地,实地考察中药材的生长情况和种植技术。

2.问卷调查:我们向万源市中药材种植者和经销商发放了问卷,了解他们对中药材种植和销售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中药材市场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中药材资源丰富:万源市地处大山深处,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宜中药材的种植。

调研发现,万源市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包括黄芪、党参、川乌等种类。

2.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兴起和消费者对中药材的需求增加,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特别是一些名贵中药材的种植,如何首乌、巴戟天等。

3.种植技术有待提高:调研中发现,虽然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但是部分种植者的种植技术还有待提高。

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手段和控制病虫害等问题,导致种植效益不高。

4.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调查结果显示,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稳定,中药材的销售前景广阔。

四、调研建议1.加强科技支撑: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中药材种植者的种植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加强合作和示范:可以建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或示范基地,集中种植一些高端中药材,提高其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中药材产业的良性发展。

4.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中药材的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对中药材的认知和认可度,拓展中药材市场。

五、总结万源市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种植技术不足和市场监管不完善的问题。

中药资源调研报告

中药资源调研报告

中药资源调研报告中药资源调研报告背景介绍: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中药资源的调研变得更加重要,为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对中药资源进行了调研,并总结了调研结果及建议。

调研目的:1. 了解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2. 探讨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3. 提出保护中药资源的建议。

调研内容:1. 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我国中药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中和华南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有利于中药植物的生长。

另外,一些特定的地理环境如高海拔地区也有特别珍贵的中药资源。

2.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采取传统的采摘和炮制方法,将中药制成药材;(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制成中药制剂;(3) 对于部分中药植物,可以进行人工栽培,提高产量和质量;(4) 利用中药资源进行研究,探索新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 保护中药资源的建议(1) 加强中药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及时掌握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2) 制定中药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管理和保护;(3) 提倡可持续的中药资源利用方式,避免过度采摘和破坏中药植物的生态环境;(4) 加强中药资源的科研和创新,发展更高效、更安全的中药制剂;(5) 推广中药文化,提高公众对中药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度。

结论:中药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财富,保护和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调研报告通过对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开发利用方式和保护建议进行调查和总结,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本报告的建议,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

中药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家乡中药材调研报告

家乡中药材调研报告

家乡中药材调研报告家乡中药材调研报告一、引言家乡位于中国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一直以来都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中药材的种植和利用情况,本人进行了一次中药材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为进一步推动家乡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本人走访了家乡的几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观察了中药材的种植状况和生长环境,与农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种植经验和困难。

2. 问卷调查本人设计了一份有关中药材的问卷,并对当地农民和中药药店的经营者进行了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中药材的需求和市场情况,以及中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调研结果1. 中药材的种植情况家乡的中药材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当归、黄芪、人参、川芎等。

中药材种植基地通常位于山区或农田旁边的湿地,土地肥沃适合中药材的生长。

但由于人手不足和技术不够先进,中药材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小,产量也不高。

2. 中药材的加工利用调研发现,中药材的加工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干燥、研磨、浸泡等。

干燥是最常见的加工方式,农民通常将采摘下来的中药材晾干后进行打包销售。

也有一些中药材进行研磨成粉末,可用于中药制剂的生产。

此外,还有部分中药材用于提取中药成分,制成中药饮片等。

3. 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中药材的市场需求较大,尤其是在家乡以外的城市。

许多人选择中药材作为保健品或治疗疾病的辅助品。

此外,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在国外市场上对中药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四、问题分析1. 中药材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小,产量不高。

主要原因是家乡中药材种植面积有限,且农民缺乏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此外,一些农民也面临耕地被城市化剥夺的问题,导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

2. 中药材的加工利用方式相对传统,不够高效。

农民多采用传统的干燥和研磨方式进行中药材的加工,缺乏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加工技术。

这导致产量低、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中药材的销售渠道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资源样方调查报告篇一:中药资源调查前言:一、调查目的:1,通过对中药资源的调查,掌握其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特点 2,熟悉沿路中药的种类及其所属科属3,了解中药种植基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4,通过调查药用资源,掌握其药用资源种类、蕴藏量及生态地理分布规律 5,了解艾叶药材的分布及生长环境二、调查任务:1,生物群落特征;2,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即药用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3,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种类数量特征;4,药用资源的贮藏量及其种类的更新能力三、调查范围:四、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工作过程1,出发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地理环境并确定调查目的; 2,通过老师的指导,确定调查任务,并明确分工;3,沿路途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复习途中中药材,采集标本,做好调查记录;4,艾叶蕴藏量估计调查中,分工对样地选取、样方选取及样方内艾叶株数记录。

5,整理资料,得出结论。

6,小组成员分工:沿路熟悉中药材资源分工如下:记录人员:1人采集标本:2人摄影:1人测海拔高度:1人五、调查内容与完成结果的简要概述艾叶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开发现状等。

完成结果:通过沿途的了解以及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艾叶在调查地的大体分布情况和生长情况,同时也对种植的艾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这次的资源调查比较成功。

六、调查方法线路调查:在有代表性区域内选择详查样地,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储量的详查社会经济概述和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概况:1.生活水平:人民生活幸福,已经达到小康水平2.人口及耕地:全区户籍总人口为429550人,现有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万亩。

3. 中药资源:区内植物起源古老、种类丰富、南北成分兼有、亚热带植被性质显著,野生药用植物达790多种,主要有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树脂树胶植物、保健植物等。

自然环境条件栖霞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水面、滩涂资源丰富,长江横贯东西,有长江岸线公里(含八卦洲环江岸线)。

栖霞区地处中纬度,气候特征明显,冬寒、夏热、春温、秋暖四季分明,常年气温平均为℃,全年日照时数约2100小时,年日照率在47%左右,无霜期7个月,在江苏省处于中等偏少水平。

全区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数年平均110天左右。

资源现状分析资源种类:菊科, 蒿属数量:根据调查样本数来估计艾叶总数大约为1200株用途:艾叶气味清香,用其水浸剂或艾叶油外涂皮肤或嗅闻,除可抗菌、抗病毒外,还具有镇咳、平喘、祛痰、消炎及抗过敏等作用。

学会使用艾条进行艾灸、熏蒸艾叶,可净化空气,防病健身。

地理分布规律: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

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

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

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开发利用现状: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

“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

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贮藏: 阴干后,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药用植物标本采集记录表重要配物之一,古人就有习惯门前挂艾叶,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医,那中医很神奇的一种手法就是针灸,通过针来扎此穴位可以治病,那随着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新的针灸方法就是艾灸,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因此用艾叶的效果更佳。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表述看来,艾叶的开发利用现状很好,不管是在医用还是食用都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它的资源数量也比较丰富,不是很稀缺品种,市场行情也比较平稳。

艾叶是普通百姓的常用中药材,自古以来都对它有一些研究。

望此现代人能更多的发现它的其它功效。

资源评价地上部分含一系列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内有:艾草素(sieversin),4-羟基-8-乙酰氧基-8-乙酰氧基-1(2),9(10)-愈创木二烯-6,12-内酯,又含黄酮类化合物:艾黄素(artemisetin),猎眼草黄素(chrysosplenetin)[8],芸香甙(rutin),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9]以及马栗树皮素(esculetin),咖啡酸(caf-feicacid)[8]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精油(essentialoil)[10]等。

药理作用1. 1 抗菌作用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 可用于室内消毒; 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熏,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1. 2 止血作用艾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纤维蛋白溶解, 从而发挥止血作用。

1. 3 平喘作用艾叶油能直接松驰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 能对抗乙酰胆碱、组织胺、氯化钡引起的支气管收缩, 增加豚鼠肺灌流量。

用艾叶油给豚鼠灌服或肌注或气雾给药, 对由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引起的哮喘均有平喘作用。

1. 4 抗过敏作用给卵蛋白致敏的豚鼠灌艾叶油50 ml/kg , 可抑制再次用卵蛋白攻击的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1. 5 镇咳, 去痰作用艾叶油能抑制化学物质引起的豚鼠咳嗽, 其机理是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起到镇咳作用。

用艾叶油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皆有祛痰作用。

A-萜品烯醇有镇咳、祛痰作用。

1. 6 镇静作用艾叶油有镇静作用, 能使家兔活动减少。

给小鼠灌胃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睡眠时间。

1. 7 对外补体作用丁氏将艾的热水提取物( 多糖) 加入人的血清中, 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 并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结果。

1. 8 对心血管的作用艾叶油对蟾蜍、兔离体心脏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1. 9 利胆作用艾叶混悬液十二指肠注射给药可使正常小鼠和小鼠胆汁流量增加, 在四氯化碳中毒大鼠, 艾叶油的利胆作用减弱,维持时间缩短[ 3] 。

中药效益评价表条件,温度条件都很符合,艾叶在该地区的自然分布较广。

不管是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很不错,总的来说,当地的艾叶质量不错。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开发现状:艾叶为我国常用药材,在临床应用和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市场上享有盛誉。

资源动态:近几年来,艾叶的价格走势基本平稳,没有大幅波动。

艾叶的种植地区和面积较广,行情基本平稳。

资源的发展: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

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

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朱砂、朱镖、艾绒、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调和而成。

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艾叶栽培实现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增加经济价值,对水土保持也有很好的效果,艾叶中化学成分多且药用保健作用高。

随着国际上天然药物的兴起,艾叶出口量大大增加,所以市场广阔。

科学栽种,管理提高产量,培育良种,提高质量。

调查工作总结和展望:总的来说,我们这次野外实习调查工作的开展是相当成功的。

一方面,我们的小组成员在实习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艾叶的基源植物、分布、生活习性、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在艾叶的周边的生物资源,进行了一定量的统计调查。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使用了GPS定位、记录样表的使用、样方的设计,使调查的结果相对的较为准确。

通过路线调查,我们对基地周边的生物资源所生存的生态环境与群落类型就近观察,观察存在的种及生长情况。

当然,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离不开我们每位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团结合作。

这也是在培养我们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技能的能力,如何正确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盲目的学,而是学以致用。

也许,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说目测能力的提升,都会增强调查的准确性;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知识,如药用植物的相关知识、生态学知识、野外测定仪器的使用还不是和熟悉,都需要加强;关于室内整理还有待提高。

此外,对于样方的选取、设置,存在着不随机性、非典型等较多的问题。

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加强训练后,我们的调查工作会更快、更有效、更准确的开展,进而提升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篇二:《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中药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课题,关系到生态安全,产业发展,人民健康和国际形象。

在此背景下,《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得以发布,详细阐述了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遵循的四大原则,通过“四个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充分供给与确保质量的统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并行,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协调。

(一)中药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1、中药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先行者,是连接全球华人的纽带。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学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中药资源的丰富程度与质量关系到中医药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主要是生物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显示显示,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包括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约占总数的99%。

近年来由于中药生产的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中药使用方式,中药资源需求量明显增加,致使生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生物物种濒临灭绝。

根据XX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为494亿元,XX年达到5065亿元,增长了10多倍。

XX 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是我国医药贸易中增速唯一超过20%的产品。

我国中医院就诊人数超过4亿人次,收入达1769亿元。

2、中药资源过度采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三万多种野生高等植物中约有三分之一具有药用价值记载,技术成熟的人工栽培种仅占总数的2%,约200种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