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1. 强化大气环境质量管理
修订前没有环境质量管理和考核的内容,只是笼统 地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 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 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但是,对如何负责、未达 标如何处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是以改善大气环 境质量为目标,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强对地方 政府的监督。
2016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内 容 提 要
3 1 2 3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背景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特点 南钢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一、新《大气污染防治法》 修订背景
3 1 2 3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背景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特点
南钢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2)减少煤炭燃烧污染
我国主要使用的能源是煤炭,短期内这种能源结构 难以改变。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燃煤大气污染。 修订后的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 工,降低煤炭的硫分和灰分,限制高硫分、高灰分 煤炭的开采。新建煤矿应当同步建设配套的煤炭洗 选设施,使煤炭的硫分、灰分含量达到规定标准; 已建成的煤矿除所采煤炭属于低硫分、低灰分或者 根据已达标排放的燃煤电厂要求不需要洗选的以外 ,应当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大气污染防治法》发展沿革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 通过,同日公布,自1988年6月1日起施行。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 议修正。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 议第一次修订,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新修: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16次会议第二次修订,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总量控制范围小。根据原有法律规定,实施总量控制 和排污许可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简 称“两控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4%,不能适应 总量减排的需要。 重点难点针对性不够。针对煤炭、工业、机动车、扬 尘等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措施不够完善,污染严重的 重点区域缺乏联合防治机制,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也 不够健全。 排污许可证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源头治理薄弱,管控的大气污染因子较为单一。缺乏能 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等前端源头治理方面的要求, 也缺乏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 实施协同控制的规范措施。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管理职能交叉问题严重,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 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 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2. 坚持源头治理
修订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更多地强调大气污染 末端治理。 2015年,环境保护部公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 大区域的源解析成果,工业污染、燃煤和机动车是造 成目前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污染源治理进行了比 较详细的规定,加强了源头治理,在控车减煤,特别 是提高油品和燃煤治理方面做出了规范。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修订后基本特点
一条主线: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 两个核心:完善监管制度、实现全防全控 三个亮点:机动车、联防联控、重污染天气应对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修订主要亮点
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坚持源头治理,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抓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加大惩处力度。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规定 过于原则,存在管理脱 节问题。 涉污违法调查难、取证 难问题凸显。
问责机制不严,处罚力 度不够。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二、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特点
3 1 2 3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背景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特点
南钢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目 录(修订后)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 第三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 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 第二节 工业污染防治 第三节 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 第四节 扬尘污染防治 第五节 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
目 录(修订前)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第四章 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
第五章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 第六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第六章 重污染天气应对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八章129条,从内 容上看,不仅实现了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 衔接,也将“大气十条”中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修订前为七章66条,修订后为八章129条,条文增 加了近一倍,几乎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经过了修改。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1)控制机动车污染
修订增加了一些机动车污染控制的条款: 第十三条第二款: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大气 污染物控制要求,并与国家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互衔接,同步实施。 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石油炼制企业应当按照燃油质量标准 生产燃油。 第五十三条第二款: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 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行驶的机动车的排放状况进行监 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配合。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原《大气污染防治法》不能满足大气污染防治需要
没有建立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对地方 政府的责任规定较为原则,需要加强责任考核,完善对 不达标地区的约束性措施。
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职责、义务还不明确。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迫切需要重典治污
2012年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多次出现重度灰霾天气 ,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以雾霾为首的重污染天气和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 成了社会各界迫切关心的重大问题。 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严峻形势呼 唤更加严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