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囊预警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囊预警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2-24T14:07:36.33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郝俊芳陈春萍李伟伟
[导读]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临汾041000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warningsyndrome.CWS)是指24h内3次及3次以上发生单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的综合征,
郝俊芳陈春萍李伟伟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warningsyndrome.CW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符合CWS标准的10例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CWS患者中,6例患者表现为单纯运动症状,2例患者表现为单纯感觉症状,2例患者表现为运动和感觉同时受累.8例患者接受了头经CTA 检查,10例患者均做颈部血管彩超检查,8例头颈CTA 检查未发现颅内有明显的大动脉狭窄,10例颈部血管彩超结果显示8例有颈动脉硬化并局部斑块形成,1例正常,1例示左侧椎动脉细小,10例CWS患者中有8例发展为脑梗死,6例脑梗死病灶位于内囊后肢,1例位于苍白球,1例位于丘脑.所有CWS患者都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8例有高血压病史,3例有糖尿病史,5例有高脂血症,3例有吸烟史.结论CWS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与大动脉狭窄无明显关联,可能是动脉—动脉栓塞.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头颈CTA; 头核磁; 颈部血管彩超【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2-01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warningsyndrome.CWS)是指24h内3次及3次以上发生单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的综合征,症状同时影响面部、上肢(或2/3以上部位),没有皮质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忽视、失语、失用),可表现为单纯运动性、单纯感觉性或运动感觉同时受累.
1资料和方法我们回顾了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病房,符合CWS 标准的10例住院患者的资料.我们总结了以下资料: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吸烟、房颤).10例患者临床资料表一:
2结果患者临床资料如表1所示.一般资料:10例患者平均年龄55.7岁(41-75),6例女性,平均单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2分钟,均少于1小时.每天发作次数为3-5次,但患者总发作次数变化较大(3-10次).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8例,糖尿病3例,吸烟3例,高脂血症5例,无危险因素者1例,2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无心房纤颤病史.发作类型:单纯运动症状者6例,单纯感觉症状者2例,2例既有运动症状又有感觉症状,伴言语不清者2例.10例患者入院后全部做颅脑核磁检查,除2例无新发病灶外,其余8例均有新鲜梗死灶,其中6例位于内囊后肢,1例位于苍白球,1例位于丘脑.10例患者均做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1例正常,1例左侧椎动脉细小,其余7例均有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2例属于中度狭窄(50-70%).
除2例外, 其余8例患者均做头CTA 检查,均未发现颅内血管狭窄. 入院后经予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前1周拜阿司匹林200mg/日,1周后改为拜阿司匹林100mg/日,所有病例均未给予双抗治疗),稳定斑块(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日),均检测血压,若血压<140/90mmHg,予以扩容(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500ml/次),同时静脉点滴“疏血通6ml/日,依达拉奉30mg/次,每12小时1次”,其中2例因入院后发作频繁,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250u/次,每12小时1次,1周后停用”,经上述治疗后,10例患者均未在发作,头核磁证实其余8例均有新鲜梗死灶,5例无明显后遗症状及体征,1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生活不能自理,2例遗留有部分功能障碍但可生活自理.
3讨论CWS属于TIA 中一类特殊亚型,并非一种独立的新疾病,临床对其有特殊的定义:(1)系皮质下内囊部位缺血所致;(2)不伴有皮层症状如视觉忽略、失语或失用等;(3)临床特征表现为一侧面部、上肢或/和下肢发作性麻木、偏瘫等;(4)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频繁发作,且在短期内缓解;(5)反复发作后,多数患者于内囊部位可发现与临床症状相一致的梗死灶;(6)血管检查往往无明显大血管狭窄.本文10例患者均符合上述定义. 短时间内频繁发作是CWS的重要特征之一.本组10例患者中,最频繁为1例,在2天内共发作4次,每次发作持续2-5分钟,最少的为5天内发作3次,持续最短为2分钟,最长为30分钟.既往曾有文献报道[1]CWS发作最短
仅数秒至数分钟,类癫痫样发作. 极易转化为脑梗死为CWS的另一重要特征;本组10例患者中经头核磁证实8例有新鲜梗死灶出现.好发部位:位于内囊、丘脑、脑桥等部位,可影响中央运动通路,本组8例有新鲜梗死灶,其中6例位于内囊后肢,1例位于苍白球,1例位于丘脑,与上述特点相符.CW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学者们大多认为与小血管单穿支病变有关,后来的文献提出,所有的危险因素中颅内血管狭窄是CWS的主要因素[1]. 徐程华等[2]报道的2例,经CT灌注成像检查证实穿支供血区存在低灌注,为低灌注相关的CWS.而Lee[3]则报道了1例
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使豆纹动脉开口处闭塞导致了CWS,此外还有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自发性大脑中动脉夹层导致的CWS的报道[4].本组8例患者均做头CTA 检查,均未发现颅内血管狭窄.10例患者均做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1例正常,1例左侧椎动脉细小,其余8例均有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2例属于中度狭窄(50-70%).据本组病例的检查结果,考虑其发病机制不能除外动脉-动脉栓塞,据颈部彩超及头CTA 检查结果,其按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eseischemicstrokesubclassification,CISS)[5],其病因应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机制就本组可能为动脉-动脉栓塞.本组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CWS对多种治疗包括联合治疗的效果不佳,如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抗凝、稳定斑块、控制血管危险因素等处理均很难控制其发作,这一点与本组不符.本组10例患者经入院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抗凝、稳定斑块、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扩容等治疗后,其中5例无明显后遗症状及体征,1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生活不能自理,2例遗留有部分功能障碍但可生活自理.
CWS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疾病,其发作频率高,极易发生脑梗死转化,病灶多位于内囊后肢、丘脑、脑桥、苍白球,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其发病机制就本组得出结论为:动脉-动脉栓塞可能,其分型属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总体治疗效果尚好.
参考文献[1] StaafG,GeijerB,lindgrenA,etal.DiffusionweigntedMRIfindingsinpaG[ tientswithcapsularwaringsyndrome.CerebrovascDis,2004,17:1-8.2] 徐程华,王志敏,王鹏,等.穿支动脉低灌注发病机制在内囊预警综合征病因中的参与二例【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0):6595[ -6596.3] LeeJ,AlbersGW,Marks MP,etal.capsularwaringsyndromecausedby[ middlecerebralarterystenosis[J].JNeurolSci,2012,296(1/2):115-120.4] 陈智才,胡笑月,周佳君,等.内囊预警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3(12):824-827. [5] Gao.s,wangYJ,XuAD,etal,Chineseischemicstrokesubcalssification[J].FrontNeurol,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