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讲波叠加、驻波形成、驻波方程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 波动2

大学物理 波动2

m
2 (1)标准方程: y 2 A cos 解: x cos t T
2
(2)节点间的距离
2 0.16 2 0.16 m T 2 750 s 2 T 750 3 1 u 4.7 10 m s T 2
2 0.16 2
20 m
2
2
2

x

x 0处, 振幅为0,称为节点(波节)
x 1处, 振幅为2A,称为波腹
(1)波节位置
k 0,1,2,3 2 坐标:x (2k 1) k 0,1,2,3
x (2k 1)
4

2

相邻两波节间距:x
2 x k k 0,1,2,3 (2)波腹位置
ln
千斤

2
n 1,2,
波速 u
nu 频率 2l
基频
u
T

l
码子
n 1 1 262 Hz
n T 谐频 n 1 n 2l
四、入射波与反射波
1、半波损失
对于弦线上的驻波,如果反射端固定,则反射点为 波节,如果反射端开放,则反射点为波腹。 有半波损失 无半波损失
2 r2
)
r2 r1 20 10 2 ( ) (2k 1) 减弱

2k
加强
三、波的干涉
20 10 2 (
r2 r1

)
干涉: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叠加),以至在空间
的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而在空间的另一些地 方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消失的现象。

x 0 )
D 6
P
x

5波的叠加与驻波

5波的叠加与驻波
200π x + ϕ0 ) 解: 设A波: y A = A cos(200πt − 波 400 200π (−30 + x) + ϕ 0 ] 设B波: B = A cos[200πt + 波 y 400
dengyonghe1@
y = y A + yB
= 2 A cos(
π
2
x − 7π ) cos( 200πt +
λ /2
波腹
振幅为2A 振幅为
λ
x = ±k
④.相邻波腹距离 相邻波腹距离
λ
2
( k = 0,1,2⋯)
x k +1 − x k = ( k + 1) − k = 2 2 2
dengyonghe1@
λ
λ
λ
λ /2
波节
波节与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λ /2
λ /4
波腹 λ /4
0 → 2A
除波节、波腹外,其它各点振幅 除波节、波腹外,
共振: 共振:当某一频率激起的振动与某个简振模式的频率 相同,会激起驻波。 相同,会激起驻波。 驻波系统的振动是各种简正模式的叠加。 驻波系统的振动是各种简正模式的叠加。 乐器中,音调由基频 决定,同时谐频ν 乐器中,音调由基频ν1决定,同时谐频 n和 强度决定音色。 强度决定音色。
P200,例5.4讲解 , 讲解
波腹----振幅始终最大的位置 3.波腹 振幅始终最大的位置。 波腹 振幅始终最大的位置。
波节
4.波节、波腹位置 波节、 波节 ①.波节位置 波节位置
波腹 x =0
2 A cos 2π

x
λ
λ
= ±(2k + 1)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ppt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ppt
4
Amin 0
波节
相邻波腹(节)间距 2 ;相邻波腹和波节间距 4
第18章 波动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2)相邻两波节之间质点振动同相位,任一波节
π 两侧振动相位相反,在波节处产生 的相位跃变 .
(与行波不同,无相位的传播).
y 2Acos 2π x cos 2π t
cos
2

2
2k , I 4I; (2k 1) , I 0
I
6 4 2 o 2 4 6
干涉现象的强度分布第18章 波动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二、驻波的形成 振幅、频率、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
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 的干涉现象.
s1
r1
*P
波的相干条件 1)频率相同;
s2
r2
2)振动方向平行; 3)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波源振动 点P 的两个分振动
y1 A1 cos(t 1)
y2 A2 cos(t 2 )
y1 p

A1
cos(t
1

r1 )

y2 p

A2 cos(t 2
第18章
2)求线上除波节点之外的任意点的振动周期是多少?
解 驻波的波节点不动,其它各点以相同的周期
振动 由 2 π 40π 得 20Hz T 第0.1085章s 波动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例 已知: y 0.040sin 5 π x cos40 π t
3)求在0 t 0.050s内的什么时刻,线上所有点横

第26.2讲 波的叠加、驻波的形成、驻波方程

第26.2讲 波的叠加、驻波的形成、驻波方程

y 2Acos 2 x cost
设介质密度为ρ, 取体积为dV 的质(元)点,其动能和
势能为:
k dV 2
Ek
1 2
k
2
A
cos
2 x
2
sin2 t
Ep
1 2
k
2 A sin
2 x
2
cos2 t
• 各个质点位移最大时, 动能为零, 势能不为零.
在波节处, 势能最大. [sin(.)最大=>x=(2k+1)*λ/4 ↔ 波节]
波的强度与振幅间满足下列关系:I 1 2uA2
2
则合振动的强度为:
I I1 I2 2 I1I2 cos
对空间不同的位置,位相差∆φ 不随时间变化, 因而合强度在空间形成稳定的分布,形成干涉现象。
A A12 A22 2A1A2 cos , I I1 I2 2 I1I2 cos
二二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波的干涉现象波的干涉现象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有恒定位相差的两列波或多列波相遇时在介质中某些位置质点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位置振动始终削弱而其它位置振动的强弱介乎二者之间保持不变
15.4 波的干涉
一 波的叠加原理 • 几列波相遇后都各自以原有的频率、波长、振幅、
方向传播,彼此互不影响。 • 在相遇处质点的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传播时
势能集中在波节。
• 各质点回到平衡位置时,动能不为零, 势能为零.
在波腹处, 动能最大. [cos(.)最大=>x=k*λ/2 ↔ 波腹]
动能集中在波腹。
能量从波腹传到波节,又从波节传到波腹,往复 循环,能量不被传播。
驻波不传播能量。
驻波中,波节不参加振动,因而没有振动状态或相 位的传播,也没有能量的传播,所以称为驻波。

波的叠加干涉驻波

波的叠加干涉驻波

2pr1 )
l
2pr2 )
l
合振动
y y1 + y2 A cos (w t + j )
四、驻波
条 件:
两列相干波
振幅相等 相向传播
发生干涉
现 象: 干涉区域中形成的驻波,各质点的振幅分布 规律恒定,形成一种非定向传播的波动现象
看视频 看动画
1.驻波的形成
在同一坐标 系 XOY 中
正向波 反向波 驻波
j1
r2 r1 2p l
( k = 0,1,2, ) 时
合振幅最小 相消干涉
2.波程差表达式
A
A12 A22
2 A1 A2 cos ( j 2
j1
2p
r2 l
r1
)
若 j 2 j 1 即两分振动具有相同的初相位
则 取决于两波源到P点的路程差
称为波程差

r2 r1 2p l

( 0,1,2, ) 时

声 源反

有半波损失
半波损失
1.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A)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 (C)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答案B
2.沿着相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其表达式为
y 1

Acos2π(t

x/l)
和y 2

Acos2π(t
(2)驻波的能量特点
相位、能量特点
波节体积元不动,动能 恒为0
其它各质点同时到达最大位 移时,波腹及其它质点的动 能 =0,波节处形变最大, 势能 最大.
其它各质点同时通过平衡 位置时波腹附近各点速度 最大, 最大

波的叠加干涉驻波

波的叠加干涉驻波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光波的叠加干涉驻波通常发生在两束相干光相遇时。当两 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时,它们会在空间中形成稳 定的驻波。与声波的叠加干涉驻波类似,光波的叠加干涉 驻波也会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些条纹的位置和间 距取决于光波的波长和相遇点的位置。在光学实验中,光 波的叠加干涉驻波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光波的相位和振幅。
波的叠加干涉驻波

CONTENCT

• 波的叠加原理 • 干涉现象 • 驻波的形成与特点 • 波的叠加干涉驻波实例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独立传播
01
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受其他波的影 响,各自独立传播。
02
波的独立传播特性使得多个波可 以在同一介质中同时传播,而不 互相干扰。
波的线性叠加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探索机制
进一步深入探索波的叠加干涉驻波机制,研究不同类型波 的叠加和干涉规律,以及驻波的形成条件和特性。
扩展应用领域
将波的叠加干涉驻波理论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生物医 学、环境监测和地球物理学等,发掘其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潜力。
创新研究方法
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波的叠加 干涉驻波进行更精确的观测和实验验证,提高研究的可靠 性和精确度。
02
干涉现象
干涉的形成
波源
两个或多个波源产生相同频率的波。
传播路径
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
叠加区域
波在叠加区域相互作用。
干涉的条件
02
01
03
频率相同
两个波源产生的波频率必须相同。
有恒定的相位差
两个波在相遇时必须有恒定的相位差。
稳定的振动系统

大学物理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2.波节----振幅始终为 0 的位置。
波节 3.波腹----振幅始终最大的位置。
波腹
4.波节、波腹位置
①.波节位置
2 A cos 2 x 0
2 x (2k 1)
2
x (2k 1)
4
(k 0,1,2 )
/2
/2
波节
波腹
相邻波节间距离
xk 1
xk
2k
1 1
4
2k
1
4
2
②.波腹位置
波源行驶时,与波源安装在一起的接收器接收 到从汽车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为" 110 kHz .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u 330 m s,1 求车速.
v0
解 (1)车为接收器 ' u v0
u
(2)车为波源 " u ' v0 u
u vs
u vs
车速
v0
vs
" "
u
56.8
km h 1
四、半波损失
实验表明,在介质分界面(反射点)出现波节还是 波腹,与反射点两侧介质的性质有关。 波密介质——波阻(ρu)较大的介质。 波疏介质——波阻(ρu)较小的介质。
理论和实验证明:
1
2
①. 当波由波密介质入射到波疏介质时,反射点为波腹, 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反射点同相;
②. 当波由波疏介质入射到波密介质时,反射点为波节, 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反射点反相 。即反射时入射波的相
(m)
(1)
在1,2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点A与坐标原点O
相距L=2.25 m.已知介质2的波阻大于介质1
的波阻,假设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相等, 求: (a)反射波方程; (b)驻波方程;

波的叠加、驻波

波的叠加、驻波

2
得波腹位置:
x
k
2
4
2
1
(k 0,1,2, )
由 Amin 0
2x 2 1 (2k 1)
2
2
得波节位置:
x
(2k 1)
4
4
(2 1 )
(k 0,1,2, )
3、半波损失
波在两种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
自由端反射 全波反射
波密 波疏界面反射
式中
A
A12
A22
2 A1 A2
cos [ 2
1
2 (Biblioteka 2r1 )]arc tg
A1 A1
sin(1
2r1
)
c os (1
2r1
)
A2
s in( 2
2
r2
A2
c os ( 2
2r2
) )

2
1
2
(r2
r1 )

A A2 A2 2A A cos
1
2
12
由I A2 , P点合振动强度:
A 0, I 0
即 S1 外侧不动
u
p
S1
u
S2
p
2)对S2外侧P点
20
10
2
r2 r1
2
2
4
0
干涉相长、合成波
即S 外侧各点振动最强。
A 2A1, I 4I0
2
思考:
S1 , S2之间如何?
两相干波,振幅相同,沿同一直线向相反方向传播
三、驻波
1、驻波的形成 条件 : 相干波, 振幅相等, 在同一直线上反向传播。

1、是非题

驻波

驻波
x 2
相邻两波腹距离
3.相位特点
各质点作振幅为 2 A0 cos( 2 ) ,角频率为ω的简谐运动。
2 A0 cos2x / cost y 2 A0 cos2x / cost

x
cos2x / 0 cos2x / 0
0.4 sin x sin 200t
(3)在O与P间各个波节和波腹点的坐标.
y驻 0.4 sin x sin t
波节点的坐标满足:
x k , k取整数
考虑x的范围解得:x=0,1,2,3,4,5,6 波腹点的坐标满足: x 2k 1 , k取整数 2 1 3 5 7 9 11 考虑x的范围解得: x , , , , , . 2 2 2 2 2 2
作业:P172 (6.22)(6.25)
波节 (1) 两相邻波节间的点(同一段的点)
cos(2 x

x
) 符号相同,相位相同。
驻波波形曲线 分为很多“分段” (每段长λ/2 );
(2) 波节两边的点(相邻段的点)
cos( 2

)
符号相反,相位相反。
驻波相位不传播 ---"驻"字的第二层含义。
4.能量特点 (1)动能: 当各质点同时到达平衡位置时:介质无形变,势能 为零,此时驻波能量为动能。波腹处动能最大,驻 波能量集中在波腹附近。 (2)势能: 当各质点同时到达最大位移时:动能为零,此时驻波 能量为势能。波节处形变最大,势能最大,能量集中 在波节附近。 (3)结论: 动能、势能不断在波腹附近和波节附近间相互转换, 能量交替传递。
(素材取自酷6网)
二 、驻波方程
设有两列同振幅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相向传播

波的叠加,驻波,多普勒效应

波的叠加,驻波,多普勒效应
典型值:树叶沙沙声10db,谈话60db,喷气飞机120db
6-7 多普勒效应
27 2013/5/10
6-7 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时,波在空间 传播的振动频率或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将与波源 发出的频率不同(频率发生变化)。由奥地利物 理学家C. J. Doppler在1842年首先发现。 例如高速列车呜笛疾驶而来时,将听到呜 笛声调变高、变尖;当火车远离而去时,其汽笛 的声调会变低。
10 2013/5/10
讨论: 当相位差满足
λ 两振动同相,合振幅A和波的强度I最大
A=Amax=A1+A2
∆ϕ = (ϕ 2 − ϕ1 ) − 2π
r2 − r1
= ±2kπ , k = 0,1,2,
I = I max = I1 + I 2 + 2 I1I 2
在这些位置上,合振动始终加强,称为干涉相长。
特别地当A1=A2时,A=2A1,I = 4I1
6-5 惠更斯原理 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11 2013/5/10
当相位差满足
∆ϕ = (ϕ 2 − ϕ 1 ) − 2π
r2 − r1
λ
= ± ( 2k + 1)π , k = 0,1,2,
两振动反相 ,合振幅和强度最小
A = Amin = A1 − A2
y = y1 + y 2 = 2 A cos( kx − ) cos(ωt − ) = 2 A sin kx sin ωt 2 2
cos()cos(),sin()sin(),cos()sin(),sin()cos()都是驻 波的组合形式!
π
π
6-6 驻波
25 2013/5/10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课件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课件

驻波的应用与实例
应用
驻波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弦乐器、电磁波导等。
实例
吉他弦、电磁波导中的电磁波等都是驻波的实例。
04
波的叠加与干涉实验
实验一:波的叠加实验
要点一
总结词
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叠加实验操作方法,观察和 分析实验现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进行波的叠加实验,观察不同波源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的叠 加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波动能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波动方程或能量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分析波的能量分布和传 播规律。
波动能量的衰减
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介质吸收、散射等原因逐渐衰减。
理论三:波动稳定性分析
1 2
波动稳定性的定义
描述波在传播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
波动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的稳定性条件,判断波是否能 够保持稳定的传播。
实验二:波的干涉实验
总结词
理解波的干涉原理,掌握波的干涉实验操作方法,观察 和分析实验现象。
详细描述
进行波的干涉实验,观察两个波源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的 干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三:驻波实验
总结词
理解驻波原理,掌握驻波实验操作方法 ,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VS
详细描述
进行驻波实验,观察不同频率的驻波在相 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 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02
波的干涉
干涉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产生条件:要产生 干涉现象,需要满 足以下条件
2. 波源的振动必须 有一定的相位差;
干涉现象:当两个 或多个波源的波的 叠加产生加强或减 弱的现象。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驻波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驻波
驻波
1. 驻波的产生 振幅、频率、波速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同一
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干 涉现象.
驻波的特点:媒质中各质点都作稳定的振动, 波形并没有传播。
y 2A
t=0
0
x

t = T/ 8
0
x
波 t = T/4
0
x

t = 3T/8
0


t = T/2
0
x x
2A
振动范围
用旋转矢量法,可得同样结果。
y
y1
y2
Acos( t
2
x)
Acos( t
2
x)
由图可见
A合
2Acos 2
x
合 0
故得驻波方程:
2 x y
A
A2 • A1
y
y1
y2
2Acos 2
x cost
正向波与反向波的位相差 2 2 x 4 x
讨论: 驻波方程 y 2Acos 2 x cos t
●振幅 2 A cos 2 x 随 x 而异,与时间无关。
(a)
波2腹x :振k幅的最各大点的;点振。幅对值应最于大| c为o2sA2.
波腹的位置:
x
k
,
k 0,1, 2,
x | 1 即
波腹其实就是 干涉相长点.
3,...
2
(b) 波节:振幅为零的点。
对应于 | cos 2 x | 0 即
波节 波腹
4 x 3 4, cos 2 x 0,
y 2A cos 2 x cos(t )
• 相邻波节之间的质点振动位相相同, 速度方向相同,

波的叠加、驻波

波的叠加、驻波


几列波相遇之后, 仍然保持它们各自原有的特征 (频率、波长、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来 的方向继续前进,好象没有遇到过其他波一样.

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为各列波单独存在 时在该点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二、波的干涉——波叠加中最简单、重要的特例 振动方向相同
1、相干条件
频率相同 相位差恒定 (波源初相差稳定,介质稳定)
同一波节两侧的点反相 (4)能流密度
1 2 2 1 2 2 I A1 u ( A1 u ) 2 2 0
驻波的能量在相邻的波 腹和波节间往复变化,在相 邻的波节间发生动能和势能 间的转换,动能主要集中在 波腹,势能主要集中在波节, 但无长距离的能量传播.
稳定的分段振动
u
x Ψ入 A cos[ 2 (t ) ] u 2
u入
O
3 4
疏 密
P
x 反 A cos[ 2v(t ) ] u 2

x
4vx 4x 2 1 (2k 1) u 得 x ( 2k 1) 4
3 x 4
合振动最弱(干涉相消)
的位置?
3. 干涉相长和相消的条件 2k A A1 A2
2 1
特例: (1)
2


I I1 I 2 2 I1 I 2
(2k 1) A | A1 A2 |
相长
1 2

k
2
I I1 I 2 2 I1 I 2
2、干涉现象
设相干波源 r1 o1 r2 o2 p
o1: Ψ A cos(t ) 1 1 1
o2 : Ψ2 A2 cos(t 2 )

波的叠加原理与驻波现象

波的叠加原理与驻波现象

振动方向:在波的叠加区域,合成 振动的方向取决于各列波的振动方 向和相位。
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合成振动的速 度和加速度也是各列波单独产生的 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和。
波的干涉现象
定义: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相遇时,产生相互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结果:形成稳定的加强区和减弱区 应用:干涉仪、双缝干涉实验等
波的叠加原理与驻波现 象
汇报人:XXX
目录
波的叠加原理
01 波动能量 04 驻波现象
02 波的传播介质 05 波动方程
03
波的叠加原理
多个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时,它们的振幅相加,产生新 的波。
波的独立传播特性:每个波独立传播,不受其他波的影响。
波的独立传播条件:各波源产生的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且波速相同。
波动能量的计算
波动能量的定义:指在波动过程中, 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波动能量的计算公式: E=1/2mv^2+1/2Iω^2,其中E为能 量,m为质量,v为速度,I为转动 惯量,ω为角频率。
波动能量的物理意义:表示介质在 单位时间内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波动能量的影响因素:波速、波长、 频率和介质的性质等。
干涉现象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 利用干涉现象 提高成像质量
光学仪器:通 过干涉现象提
高测量精度
量子力学:干 涉现象是量子 力学中的重要
概念
医学成像:干 涉现象在医学 成像技术中有
广泛应用
驻波现象
驻波的形成
两个或多个波源产生的振动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时相互作用 波源的频率相同或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波源的初相位相同或相差整数倍的整数倍 波源振幅不同,最大振幅的波节位置不同

驻波_2·

驻波_2·
解:由于反射端为自由端,所以反射处为波腹。
反射波方程为: y2 Acos( t 2 x / )
驻波方程为:
y y1 y2
2
Acos
2
x
cos
t
1) 没有波形的推进,也没有能量的传播,参与波动 的各个质点处于稳定的振动状态。
驻波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振动!
2) 各振动质点的振幅各不相同,但却保持不变,有 些点振幅始终最大,有些点振幅始终为零。
四、半波损失
当波由波疏介质垂直向波 密介质入射并在分界面反射
时,反射波在分界处有 相
位的突变,相当于出现了半 个波长的波程差,称半波损 失。
4
(k 0, 1, 2,)
相邻波腹(节)间距 2
2、驻波的相位
* 相邻两波节之间质点振动同相位。
* 任一波节两侧振动相位相反,在波节处产生 的
相位跃变(与行波不同,无相位的传播) 。
3、驻波的能量 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能量只是在波节和波腹
之间,进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势能
动能
总结:驻波的波形特点
一、驻波的产生
驻波
驻波是由振幅、频率和传播速度相同的两列相干
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一
种特殊形式的干涉现象。
N1
N2
波节
N3
N4 B
A L1
L2
L3
波腹
L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5
驻 波 的 形 成 过 程
二、驻波方程
设向右传播和向左传播的波的表达式分别为:
y1
A cos(t
2
x
)
y2
A cos(t
波密 有 半 波 损 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x k
xk,
2
k 0, 1, 2, 3,...
原点处为波腹
波腹处的振幅为原来波振幅的2倍。
波节的位置: | cos 2 x | 0
2 x (2k 1)
2
x (2k 1) , k 0, 1, 2, 3,... 4
相邻波腹间的距离为:x k 1
xk
(k
1)
2
k
2
2
相邻波节间的距离为:x k 1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有恒定位相差的两 列波(或多列波)相遇时,在介质中某些位置质点 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位置振动始终削弱,而其它 位置,振动的强弱介乎二者之间,保持不变。这种 现象为干涉现象。
能产生干涉现象的波称为相干波。
满足相干条件的波源称为相干波源。
2 干涉加强、减弱条件
设有两列相干波在空间某点P相遇,两波在该
xk
[2(k
1) 1]
4
(2k
1)
4
2
波节
波腹
2 42
四 驻波的相位
y 2Acos 2 x cost
考查波节两边质点振动的相位
y
O
x
x =λ/4
• 波节两侧的质点振动相位相反。位移同时达到反向 最大或最小。速度方向相反。
• 两个相邻波节之间的质点振动相位相同。 位移同时 达到最大或最小。速度方向相同。
tg
A1
sin
1
2
r1
A2
sin
2
2
r2
A1
cos
1
2
r1
A2
cos
2
2
r2
A A12 A22 2A1A2 cos
(2
1 )
2 (r2ຫໍສະໝຸດ r1)波的强度与振幅间满足下列关系:I 1 2uA2
2
则合振动的强度为:
I I1 I2 2 I1I2 cos
对空间不同的位置,位相差∆φ 不随时间变化, 因而合强度在空间形成稳定的分布,形成干涉现象。
点引起的分振动分别为:
y1
A1
cos(t
1
2
r1 )
r1
y2
A2
cos(t
2
2
r2
)
1, 2: 波源的初相位.
S1
A1, A2 : 波源在P点引起振动的振幅。
P
r2
S2
在 P 点的振动(同方向同频率振动的合成)可表示为:
y y1 y2 Acos(t )
y y1 y2 Acos(t )
驻波不传播能量。
驻波中,波节不参加振动,因而没有振动状态或相 位的传播,也没有能量的传播,所以称为驻波。
驻波是分段振动现象 ,它是媒质的一种特殊的运动 状态,此时媒质处于稳定态。
驻波是分段振动现象
圆驻波
A A12 A22 2A1A2 cos , I I1 I2 2 I1I2 cos
a.波场的振幅
(2
1 )
2
(r2
r1)
当∆φ=±2kπ, (k=0,1,2,3…)时,合振幅最大
A Amax A1 A2
I Imax I1 I2 2 I1I2
干涉相长
当∆φ=±(2k+1)π, (k=0,1,2,3…)时, 合振幅最小
15.4 波的干涉
一 波的叠加原理 • 几列波相遇后都各自以原有的频率、波长、振幅、
方向传播,彼此互不影响。 • 在相遇处质点的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传播时
在该处位移的矢量和 。
这就是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分辨不同的声音的原因。
二 波的干涉 1 波的干涉现象 ——波动所独有的现象 一般地说,振幅、频率、相位等都不相同的几 列波在某一点叠加时,情形是很复杂的。
在波节处, 势能最大. [sin(.)最大=>x=(2k+1)*λ/4 ↔ 波节]
势能集中在波节。
• 各质点回到平衡位置时,动能不为零, 势能为零.
在波腹处, 动能最大. [cos(.)最大=>x=k*λ/2 ↔ 波腹]
动能集中在波腹。
能量从波腹传到波节,又从波节传到波腹,往复 循环,能量不被传播。
当一列波遇到障碍时产 生的反射波与入射波叠 加也会产生驻波.
特点
媒质中各质点都作稳定的振动, 波形并没有移动.
二 驻波方程
cos cos 2cos cos
2
2
设有两列相干波,初相位均为0.
y1
A cos(t
2
x
)
y2
A cos(t
2
x
)
则两波相遇处的合振动为
y
y1
y2
A cos(t
2
x
)
Acos(t
2
x
)
特点:
2Acos 2 x cost ——驻波方程
1. 各点都在作简谐振动,振动的频率相同,等于原
来波的频率。
2. 各点振幅随位置x作周期性变化,与时间无关。
三 波腹与波节
y 2Acos 2 x cost
振幅最大的点称为波腹,振幅为零的点称为波节。
波腹的位置: | cos 2 x | 1
A Amin | A1 A2 |
干涉相消
I Imin I1 I2 2 I1I2
一般情况下,合振幅的大小介于二者之间。
b.波源初相相同时
(2
1)
2
(r2
r1)
若两相干波源初位相相同,即φ1= φ2 此时相干条件简化为:
δ = r2-r1 ----波程差
k, k 0,1, 2,3,...
• 波节质点不参加振动。 • 驻波不传播振动状态或相位.
五 驻波的能量
y 2Acos 2 x cost
设介质密度为ρ, 取体积为dV 的质(元)点,其动能和
势能为:
k dV 2
Ek
1 2
k
2
A
cos
2 x
2
sin2 t
Ep
1 2
k
2 A sin
2 x
2
cos2 t
• 各个质点位移最大时, 动能为零, 势能不为零.
(2k 1) , k 0,1, 2,3,...
2
干涉相长 干涉相消
初相相同的两个相干波源, 在两列波叠加的区域内:
当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相干相长,波强最大;
当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 相干相消,波强最小.
15.5 驻波
一 驻波的形成 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
向传播时,在它们迭加的区域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波,称为驻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