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钢筋计算公式全集详细教程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L——构件长度b——保护层厚度d——钢筋直径x——设计图示锚固长度等H——构件高度B——构件宽度注:端部90度弯折的量度差值(1.75d)在预算中未减,是因为量小不重要。
1、直钢筋:(1)端部弯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6.25d(2)端部斜钩:设计长度=L-2b+2*4.9d(3)端部直钩:设计长度=L-2b+2*3.5d(4)、端部弯折:设计长度=L-2b+2x2、弯起钢筋:(1)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6.25d= L-2b+2*(H-2b)*tg(α/2)+12.5d(2)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及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6.25d)(3)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4)单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设计长度=L-2b+(H-2b)*tg(α/2)+2*6.25d3、箍筋:(1)单箍方形或矩形: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2)双箍方形(多用于柱中):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内箍设计长度=[(B-2b)* /2]*4+17d (无抗震要求)=[(B-2b)* /2]*4+27d (有抗震要求)(3)双箍矩形:每组(对)箍设计长度=(H-2b)*4+(B-2b+B`)*2+17d (无抗震要求)=(H-2b)*4+(B-2b+B`)*2+27d (有抗震要求) (4)三角箍(多用于有梁板):设计长度=(B-2b)+ +17d (无抗震要求)=(B-2b)+ +27d (有抗震要求)(5)S型箍(拉筋):设计长度=(B-2b)+17d (无抗震要求)=(B-2b)+27d (有抗震要求)(6)箍筋数量:n=(L-2b)/a+1a为箍筋间距,S箍间距为2a(7)螺旋箍:设计长度=N* +17d (无抗震要求)=N* +27d (有抗震要求)N——螺线圈数=(L-2b)/P,P——螺线间距,D——构件直径箍筋计算按照净跨算梁的支座不计算箍筋计算通长钢(贯通筋)的时候梁的一端有柱那还有一端是墙的话钢筋需要锚固锚固的长度与支座的宽度有关系,两端不一定长度相等箍筋计算按照净跨—50*2计算中间有柱时扣柱,计算方法同上一条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问题,也就是谁时谁的支座的问题基础是柱、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钢筋体积的计算公式
钢筋体积的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按照数学方法计算体积,再乘以密度。
设任意钢筋直径为D,每米重量为G1=7850*D*D*3.14/4 (Kg)。
而直径10毫米的钢筋每米重量为G2=7850*0.01*0.01*3.14/4 =0.617 (Kg)。
G1/G2=D*D/(0.01*0.01)移项G1=G2*D*D/0.0001=G2*D*D*10000。
因G2=0.617。
故G1=6170*D*D (D的单位为米)。
如果D的单位用毫米,则有G1=0.00617*D*D。
相关内容解释:
1、钢筋的重量=钢筋的长度(以米为单位)乘以钢筋每米的重量。
钢筋的长度可以通过翻样求得,钢筋每米的重量可以查相关的资料。
2、钢筋每米的重量=0.00617*直径*直径。
3、你可以查施工手册,上面有详细表格的,查五金手册也可以。
4、对于常用的,有以下数据,应当熟记:
Φ5.5=0.187Kg。
Φ6=0.222Kg。
Φ6.5=0.261Kg。
Φ7.5=0.347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全部钢筋计算公式及钢筋锚固长度计算
全部钢筋计算公式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14的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计算钢筋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计算14的钢筋重量的公式和方法。
1.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钢筋的重量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根据钢筋的截面积和长度来计算- 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长度来计算2. 根据钢筋的截面积和长度来计算钢筋的重量可以根据其截面积和长度来计算,公式为:\[ W = A \times L \times \rho \]其中,W为钢筋的重量,A为钢筋的截面积,L为钢筋的长度,ρ为钢筋的密度。
举例说明:假设一根14的钢筋的截面积为100平方毫米,长度为10米,密度为7850千克/立方米,则该钢筋的重量为:\[ W = 100 \times 10000 \times 7850 =\text{克} =\text{吨} \]3. 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长度来计算钢筋的重量也可以根据其直径和长度来计算,公式为:\[ W = \frac{\pi \times d^2}{4} \times L \times \rho \]其中,W为钢筋的重量,d为钢筋的直径,L为钢筋的长度,ρ为钢筋的密度,π取。
举例说明:假设一根14的钢筋的直径为12毫米,长度为10米,密度为7850千克/立方米,则该钢筋的重量为:\[ W = \frac{ \times 12^2}{4} \times 10000 \times 7850 =\text{克}=\text{吨} \]总结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14的钢筋的重量。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就是针对“14的钢筋重量计算公式”的相关计算公式和举例说明。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平方米钢筋用量计算公式
一平方米钢筋用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计算一平方米钢筋的用量可是个重要的活儿。
这就好比我们做饭时要知道放多少盐一样,得算得准准的。
咱先来说说为啥要算这一平方米钢筋用量。
想象一下,你要盖一座大楼,要是钢筋用多了,那得多花好多钱,浪费资源;要是用少了,这楼的质量可就没法保证,说不定哪天就出问题啦。
所以,算准一平方米钢筋用量,那是相当关键。
那怎么算呢?这就得从钢筋的布置方式说起。
比如说,咱常见的板筋,一般是纵横交错布置的。
假设这板的长度是 L,宽度是 B,钢筋的间距是 s 。
那沿着长度方向的钢筋根数就是(L ÷ s )+ 1 ,沿着宽度方向的钢筋根数就是(B ÷ s )+ 1 。
然后,咱还得知道钢筋的直径 d 。
这钢筋的重量可以用公式:每米重量 = 0.00617 × d²(单位是千克/米)来算。
接下来,咱们就可以算一平方米的钢筋用量啦。
假设这一平方米内,长度方向有 n1 根钢筋,宽度方向有 n2 根钢筋,钢筋长度分别是 l1 和l2 。
那这一平方米内钢筋的总长度就是 n1 × l1 + n2 × l2 ,总重量就是(n1 × l1 + n2 × l2 )× 0.00617 × d²。
我之前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就碰到过这么个事儿。
当时负责计算钢筋用量的小伙子,因为粗心,把间距算错了。
结果钢筋运到工地,才发现少了好多。
这可把项目经理急坏了,赶紧重新采购,不仅耽误了工期,还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从那以后,每次算钢筋用量,大家都格外小心,反复核对。
总之,计算一平方米钢筋用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细心,按照步骤来,就一定能算准。
这样,咱们盖的房子才能又结实又省钱。
这也提醒咱们,做任何事情都得认真仔细,不然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带来大麻烦哟。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2、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二、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二、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例:80003840/600600二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三剪力墙墙梁一、连梁1、受力主筋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三、柱一、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二、中间层一、柱纵筋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三、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一、内筋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二、外筋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四、板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一、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二、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盘圆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盘圆钢筋重量计算公式为:每米重量=直径*直径*系数。
系数可以通过公式“钢筋直径*系数”获得,其中系数值范围在0.00385~0.0617之间。
这是因为不同直径的钢筋所对应的系数不同,因此需要分别计算。
以直径为20mm的钢筋为例,首先通过直径算出对应的系数,再通过系数算出每米的重量。
具体步骤如下:
1. 直径为20mm的钢筋每米的重量=0.00617×20×20=
2.468kg/m。
2. 系数0.00617是由圆钢重量公式
3.148×(D^2-d^2)/d^2×ρ求出的,其中D为直径,d为直径加两端螺纹部分长度,一般为2~3毫米。
因此,这个数值仅适用于D或d≤8mm的钢筋。
对于直径大于8mm的钢筋,需要采用另一个公式进行计算。
在重量公式中,π是圆周率(常数),取3.14;钢筋直径d,单位是毫米;钢筋半径r,单位是厘米;钢筋每米重量是$π$\rbrack半径r$\rbrack^{2} ×密度ρ(通常是7.85克/立方厘米)×长度L(一般是1米)。
因此,盘圆钢筋重量计算公式为:直径*直径*系数*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钢筋直径和长度,套用相应的系数值进行计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钢筋算量公式
钢筋算量公式一、基础1、独立基础:(1)长宽小于2500mm长度=总长—2c(保护层)根数=[总长—2×min(75,s/2)]÷间距+1(2)长宽大于等于2500mm长度=总长—c—0.1L(基础长宽)根数=[总长—min(75,s/2)—c]÷间距+1 2、圆形独立基础:(1)正交配筋长度=2×根号下[R²-(R-h拱高)²]-2c根数=[D—2×min(75,s/2)]÷间距+1(2)放射配筋径向钢筋长度=D—2c 根数=π(R—c)÷间距环行钢筋长度=π(R1—c)根数=[R—min(75,s/2)]÷间距其中R1依次减小3、条形基础:受力筋的长度=板底宽度—2c根数=(总长—2×s/2)÷间距+1分布筋长度=净长+2c+2×150根数=(底板宽度—2×s/2)÷间距+14、基础梁:底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5d顶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2d基础梁柱内有箍筋箍筋起始距离为50mm底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5d底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顶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2d顶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梁顶一平变截面的底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顶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一平变截面的顶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底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有高差的(高差小于梁高):底部—梁底高差坡度为45°,低部钢筋锚进高粱内la,高部钢筋伸进低梁la。
顶部—低位钢筋锚入lae,高位上排钢筋伸至住外边下弯至低位梁顶再加lae,高位下排钢筋总锚长lae。
完整的钢筋计算公式全集详细教程
顶层边柱主筋长度
技术
信念
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锚固
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
19 19
第十九页,共一百零九页。
顶层角柱主筋长度
技术
比角柱多一面1号筋
比角柱多一面2号筋
剩余的全是4号筋
信念
20 20
第二十页,共一百零九页。
单箍筋长度计算
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技术
信念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 75mm)*2
变截面
c/hb≤1/6情况
主筋计算同前
技术
信念
30 30
第三十页,共一百零九页。
技术
变截面
c/hb>1/6情况
上筋下插1.5LaE 下筋上弯折如图
信念
31 31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九页。
纯剪力墙
技术
配筋平面图
信念
配筋立面
32 32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九页。
加门
技术
配筋平面图
信念
配筋立面
33 33
技术
信念
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
构造腰筋=净跨+15d*2+弯勾*2
67 67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九页。
梁
技术
信念
抗纽腰筋=净跨+锚固长度*2+弯勾*2
拉接筋长度同前
拉接筋根数一般按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
68 68
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九页。
59 59
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九页。
手算钢筋公式大全【范本模板】
手算钢筋就看这里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
5Hc+5d,为直锚,取Max{Lae,0。
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
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及方法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0.00617)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钩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错开区(1/3搭接长度(lle),套丝错开区35d)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钩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错开区(1/3搭接长度,套丝错开区35d)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首层钢筋搭接长度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层钢筋搭接长度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钢筋搭接长度顶层:角筋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锚固)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2lae(锚固)Lae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粱钢筋公式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必须弯锚算法1:hc-保护层+15d,算法2:取0.4lae+15d算法3:max(lae,hc-保护层+15d)算法4:max(lae,0.4lae+15d)左,右支座负筋第一排长度:左,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中间支座负筋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架立钢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150*2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0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9d+max(10d,75mm)*2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注:当梁宽<=350时,拉筋6mm,当梁宽>350时,拉筋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间距*2,上下两排应错开设置下部钢筋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注: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区长度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2至4级抗震时,加密区长度max(1.5*梁高,500)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粱宽+2*50斜段角度:高度主梁高>800 a为60度主梁高<=800 a为45度板底筋长度=净长+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搭接根数=(净长-2*50)/板间距+1剪力墙钢筋计算暗柱钢筋计算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长度=层高+1.2lae(绑扎)长度=层高-500+500(套丝)顶层绑扎长度=层高-500-板厚+lae套丝长度=层高-500-板厚+lae箍筋计算:(柱长+柱宽-4*保护层)*2+2*11.9d+8d拉筋长度;墙厚-2*保护层+2d+1.9d*2+max(75,10d)*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0.65lae(不连续通过时)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锚固长度墙身纵筋计算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长度+搭接长度1.2lae或非链接区500中间层=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链接区500顶层=层高-板厚+锚固柱搭接率25%取1.2;50%取1.4剪力墙搭接为>=1.2laeLae=r*Labe(r一二级抗震取1.15,三级取1.05)柱搭接加密间距为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N为lae,G为15d)。
钢筋算量公式大全
钢筋算量公式大全钢筋抽样常用公式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和公式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和公式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
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
(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
(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2+(梁高-2×保护层+2d)×2+14d或24d;
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1。
钢筋的每米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的每米重量计算公式
1.钢筋的每米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每米重量(kg/m)= 钢筋的密度(kg/dm³)×钢筋的截面积(dm²)
钢筋的密度通常取为7850 kg/dm³(钢材的密度大约为7850 kg/m³,转换为每立方分米即为7850 kg/dm³)。
1)钢筋的截面积取决于钢筋的直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截面积(dm²)= π×(直径(mm)/ 10)²/ 4
将截面积公式代入每米重量公式中,得到:
每米重量(kg/m)= 7850 kg/dm³×π×(直径(mm)/ 10)²/ 4
2)钢筋的每米重量公式简化后得到:
每米重量(kg/m)= 0.00617 ×直径(mm)²
2.计算实例
例如,如果你想要计算直径为20mm 的钢筋的每米重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每米重量(kg/m)= 0.00617 ×20²= 0.00617 ×400 = 2.468 kg/m
因此,直径为20mm 的钢筋每米重量大约为 2.468 公斤。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如下:
一、柱钢筋
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二、梁钢筋
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
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
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
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钢筋面积计算公式
钢筋面积计算公式钢筋面积计算公式钢筋在建筑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纵向和横向的受力任务。
钢筋的正确计算是确保建筑结构稳定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面积计算公式,并以类别分别进行讲解。
一、钢筋面积计算公式在建筑结构中,钢筋主要用于承受受拉力的作用,通常采用圆钢筋。
钢筋的面积指钢筋截面面积。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A=π×d²/4其中A表示钢筋的面积,d表示钢筋的直径。
值得注意的是,当钢筋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时,其面积的计算需要采用其他的算法。
二、按加劲方式划分1.纵向钢筋纵向钢筋一般沿着建筑物纵向布置,用于承受建筑物的受拉力。
在计算纵向钢筋时,需要首先确定钢筋的布置数量和位置。
通过使用上述钢筋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单支钢筋的面积,然后根据需要的钢筋总面积和单支钢筋的面积,计算出需要的钢筋数量。
2.环向钢筋环向钢筋一般沿着建筑物的横向布置,主要用于增加建筑物横向的抗震性能。
计算环向钢筋的方法与纵向钢筋类似,只需要将计算方式改为沿着环向进行即可。
三、按用途划分1.主筋主筋通常是指横跨在某一方向上的钢筋,用于承受建筑物沿该方向的受拉力。
在计算主筋时,需要首先确认其直径和数量,然后运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
2.副筋副筋通常是指横跨在某一方向上的钢筋,用于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计算副筋时,通常需要在主筋之间设置一定间距,并在间距处安装副筋。
通过确认钢筋的位置和数量,同样可以使用公式计算出每支钢筋的面积。
钢筋面积计算是建筑结构计算中重要的一部分,正确的计算可以保证建筑的结构性能,从而提升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本文简单介绍了钢筋面积计算公式,并按照加劲方式和用途进行了分类说明,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 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26
中间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焊接计算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 度-50)/加密间距+1 技术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 /加密间距+1 信念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 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 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27
技术
信念
28
顶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焊接计算
7
基础梁箍筋长度(梁不外伸)
间距j= (b-保护层 *2-D)/6[(间距j*2+D)+(h-保护层 *2)]*2+1.9d*2+max(10d,75mm)*2+8d
8
基础梁箍筋根数(梁不外伸)
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左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 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右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 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
信念
非=(净跨长-左加 密区-右加密区)/ 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2+ 非加密
73
屋面梁
技术
信念
边支座上部钢筋锚入梁底
74
板
技术
信念
板的平法标注
75
板底筋长度
技术
信念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6.25d*2
76
板
技术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
信念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77
板底筋长度
17
顶层边柱主筋长度
技术
信念
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 +1.5锚固长度(65%) 2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锚 固长度(梁高-保护层+柱宽-2*保护层+8d ) 18
顶层边柱主筋长度
技术
信念
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
-1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1层层 高—1层非连接区 Hn/3+1层非连接区 Hn/3+搭接长度LlE 技术 信念 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 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 层顶面是1/3净高其余 均为(1/6净高、500、 柱截面长边)取大值
14
1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首层层高 -首层非连接区 Hn/3+max(Hn/6, hc,500)+搭接长 信念 度LlE
51
-1层钢筋 计算
技术
信念
1号筋非顶层长度=层高+搭接长度
1号筋根数=(门到右外皮-保护层-暗柱宽-s/2)/间距+1
52
-1层钢筋 计算
技术
信念
1号筋顶层长度=层高-板厚+锚固长度
1号筋根数=(门到右外皮- s/2 -暗柱宽-s/2)/间距+1
53
每层拉筋长度计算
长度=墙厚-保护层 *2+2d+1.9d*2+max(75,10d)*2 技术 信念
钢筋翻样教程
谁是谁的支座
基础(或者基础梁) 是柱子的支座 柱子是梁的支座 技术 信念 特点:
支座内箍筋连续通 过,基础板同理
2
谁是谁的支座
梁(或墙)是 板的支座
技术 信念 与梁平行的钢 筋不进入梁内
3
基础梁主筋(梁不外伸)
技术
多余钢筋按右图处理
信念
上下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h-保护层*2)/2
38
焊接时的基 础插筋构造
技术 信念
39
基础水平筋长度计算
技术
信念
内侧长度=墙外侧长度-保护层*2+弯折长度*2 外侧长度=墙外侧长度-保护层*2
40
基础水平筋根数
技术
信念
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
41
基础拉筋长度计算
技术 长度=墙厚-保护层
信念
*2+2d+1.9d*2+max(75,10d)*2
梁
技术
信念
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
构造腰筋=净跨+15d*2+弯勾*2
67
梁
技术
信念
抗纽腰筋=净跨+锚固长度*2+弯勾*2 拉接筋长度同前
拉接筋根数一般按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
68
梁
技术
信念
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 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69
梁
技术
信念
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技术
信念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78
板底筋根数
技术 信念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79
板面筋长度
按标注计算
技术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信念
62
梁
技术
信念
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 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63
梁
技术
信念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64
梁
技术
信念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65
梁
技术
信念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 *2+支座宽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 *2+支座宽 66
技术
信念
边支座纵筋长度=洞口宽+锚固+(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中间支座纵筋长度=洞口宽+锚固*2)
56
中 间 层 连 梁
技术
信念
箍筋计算方法同柱
箍筋根数=根数=(洞口宽-50*2)/间距+1
57
中 间 层 连 梁
技术
信念
58
顶 层 连 梁
技术
信念
纵筋计算方法同中间层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柱
技术
15
中间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中间层层 高-当前层非连接区+ (当前层+1)非连 接区+搭接长度LlE 技术 信念 非连接区=max (1/6Hn、500、Hc)
16
顶层中柱主筋长度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 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 +12d 技术 信念 非连接区=max (1/6Hn、500、Hc)
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 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 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信念
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12
柱子基础插筋长度
技术
信念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非连 接区Hn/3+搭接长度LlE 13
42
基础拉接筋根数计算
技术
信念
根数=(墙中线线长度/间距+1)*排数
43
-1层钢筋 计算
技术
信念
9号筋外侧长度=6300-15*2 9号筋内侧长度=6300-15*2+15*12*2
44
-1层钢筋 计算
技术
信念
9号筋内外侧根数=(窗上到层顶高度-保护层) ÷间距+1
45
-1层钢筋 计算
技术
信念
31
纯剪力墙
技术
信念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32
加门
技术
信念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33
加洞口后钢筋构造
技术
信念
34
加门窗
技术
信念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35
加暗柱
暗柱剖面
技术 信念
配筋平面图 暗柱立面
36
加连梁
技术
信念
37
基础插筋 长度计算 根数同 垂直筋
技术 信念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 h1+搭接长度1.2LaE
10
基础梁主筋(梁外伸)
技术
信念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L-保护层)
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左, 1/3 Lo右)*2
11
基础梁箍筋根数(梁外伸)
技术
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 度-50)/加密间距+1 技术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 /加密间距+1 信念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 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 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29
变截面
c/hb≤1/6情况
主筋计算同前
技术
信念
30
变截面
c/hb>1/6情况 上筋下插1.5LaE 下筋上弯折如图 技术 信念
技术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 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