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3(第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基础
第三章 自然界的运动性
曹凤云
辅导
xxddcfy@
第三章 自然界的运动性
第一节 物体的最简单运动方式
1、理解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任何物体的静止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而运动是绝对的。 (1)参照系:描述物体运动的标准物 (2)坐标系:直线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 系。
例题1: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红日从东方冉 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靠在椅背上, 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 退去……”试指出“升起”、“奔驰”、“静靠”、 “后退”这几种运动形式所对应的参照物。 例题1: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正向北运动,旅 客是以 船 作为参照物的;这时船朝 向行驶。 正南 方
5、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因数 力对物体做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数: 第一、力F是指某物体对运动物体所施的力。 第二、位移S是物体的位移,也即力的作用点 的位移。 物体由于运动反映出它做功的本领,而由 于运动具有的能是物体的动能;由相互作用的 物体或物体内部相对位置所决定而具有的能称 为势能。
1、当你用手使劲拍桌面时,手也会感到疼痛,为什么? 答:手会受到桌面的反作用力,使皮肤表面的感觉器官 通过神经末稍将痛感传到大脑,大脑又将指令传回,一 般疼痛时,毛细血管破裂,发生瘀血、青肿现象。 2、用锤压钉,很难把钉压入木块。如果用锤子击钉,钉就 可以进入木块,请说明之。 答:用锤击钉,锤头的动量变化大,相互作用力大,使 钉子易于进入木板。 3、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从6米高处自由落下1米,如 果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那么该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了…………………… ( B )。 (A)60焦耳 (B)0焦耳 (C)6焦耳 (D)600焦耳
1、地球的自转 两点:一是自转特征,;二是自转影响, 即在自然现象上的反映。 (1)地球自转特征即规律性 : 体现在方向、周期和速度上。地球自转 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转,也就是在北极上空, 看地球是逆时针转的;地球的自转是周期性 的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日,即一个太阳日; 自转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全球各地的角 速度是一致的,线速度因所处纬度和高度而 各不相同。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公转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太阳高度和昼夜 长短的变化上。地球表面某一地区在地球公转的不 同位置时,它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是不同的。 例如中国大部分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白 昼最长,然后逐渐减小,到冬至日时太阳高度为最 低,白昼也最短。这一大家都熟知的现象就是地球 公转造成的。这使得该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程度在 一年中发生很大变化。
4、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或所受外力的合理为零)时,它将保持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改变它的 运动状态为止。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 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质量是 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较小的物体惯性 较小,质量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大;惯性反映 了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难以程度。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 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 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5、地球五带:指热带、南温带、北温带、 南寒带、北寒带 6、时刻:分为地方时:根据太阳的位置确 定的本地或本经度的时间 7、标准时:一定时区共同使用的时又分为 区时和法定时 8、国际日界线: 规定——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时日 期减少一天;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时日 期要增加一天
请欣赏

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2)地球公转的周期:
可以简单讲是一年。严格讲有四种周期, 其中只有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其它年 由于其参考点是移动的,都不是公转的真正周期。 但实际使用的是回归年,回归年实际意义 最大,与地球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是用太阳在 黄道上连续两次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测定的。地 球公转的速度也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 在分析“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怎样的,如何确 定公转的周期”这一问题时就应该如上所述加以 回答 。
运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者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请判断一系列自然现象,如昼夜、四季、 极昼、极夜、动物的行居、鸟类的迁徙等现象 是否与自转或公转有关,是分别造成的原因, 还是共同影响的结果。通过总结和讨论,有助 于对地球自转和公转重要意义的理解。
二、季节和历法 1、四季和五带 (1)四季产生的原因 地球公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四季的演变。 地球获得热量多少的重要原因是太阳光射向地面的 倾斜程度(即太阳高度)和照射时间(即昼夜长 短)。因此当进一步分析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 现象出现,可以指出这与地球公转的存在、公转的 规律性有间接联系。 其重要原因是太阳光射向地面的倾斜程度,即 太阳高度。夏季就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此外, 夏季每日的白昼时间即光照长短要明显大于冬季。
时在不同纬度上线速度不同引起的。地球上的物体倾向于保持
原来的运动状态,可地球在自转着,相对而言水平运动的物体 就发生了偏转。从北极向赤道上的某一点运动的物体,当一定 时间后到达赤道上时,由于地球的自转,预定的目标已经向东 偏转了,以致物体落在目标以西,这就是地转偏向力的表现。 此外,根据计算公式,位于赤道处的偏转力等于零,自赤道向 两极偏转力逐渐增大,因此在南北两半球不同纬度带运动的物 体,自赤道起始向北或向南分别偏向于一方。这种力对运动着 的气体和液体起着同样的作用,具体反映在北半球的水平运动 表现为右偏,北风逐渐变成东北风,东风逐渐变成东南风,自 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冲刷右岸;南半球的水平运动表现为左偏, 北风逐渐变成西北风,东风逐渐变成东北风,自北向南流动的 河流冲刷左岸。这就是地球上南北流向河流的河谷不对称的原 因。
2、了解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1)位移:描述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距离和 方向。 (2)速度: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和位置 变化的方向。 (3)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 化的方向。
3、了解几种特殊运动的规律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率恒定,运动 方向不变。 (2)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率均匀变化, 加速度恒定,运动方向沿直线。如自由落体 运动。 (3)匀速圆周运动: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在 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 但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简谐振动:物体在中心的平衡位置附近 来回地振荡式运动。
这就可以说明这样一个现象:地球一月是在近日点, 为什么对北半球而言却是冬季,七月在远日点却是 夏季?这就是因为地球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是决定获 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又如,在南半球称为夏季 时地球是什么状态?这是在地球公转到整个季节太 阳都直射在南半球,造成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大, 白昼时间也长。这里要重视地轴倾斜带来的影响, 它是造成地面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四 季更替现象的重要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表示的是合外力与加速度之 间的瞬时关系。 物体的惯性是本身的属性,和运动状态没 有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同在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 同时消灭,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能相互 抵消,它们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
(2)时区的分布特点和换算规律: 在世界地图上由零度经线向东为东时 区,由东一区逐渐过渡到东十二区;向西 为西时区,由西一区逐渐过渡到西十二区。 每15经度为一个时区。同一时区内标准时 是相同的,相差一个时区就相隔一个小时。
注意:换算时位于本时区以东则要增加,向
西则减少。 如东八区9时,则此时东九区因为是位于 其东,要加时,则是10时。 又如已知东八区的区时是20:00,则此时 西十区为几时?因为相隔18个时区,并且向西 去要减时,它的区时是2:00。再如很特殊的, 已知西十二区是十二月三十一日15:15,则此 时东十二区却是一月一日15:15,同样是因为 相隔24个时区,但向东去要加时。
(3)国际日界线的规定 这是大致以东、西经180度为界确定的, 具体也请看“世界理论时区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记住:
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少一天; 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时日期要增加一天。
小结:
1、地球自转的规律:体现在确定的方向、 周期和速度上 2、地球的自转的影响:表现为天体的周日 运动和地转偏向力 3、地球公转的特征:体现在严格的轨道、 周期和速度上 4、地球公转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太阳高度 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上
2、时间和时区 (1)时间规定的来历,是源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 严格的规律性。“时间”的重点在标准时,标准时 是怎样确定的、与地方时又有何区别呢? 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本经度的时间称为 地方时(即太阳正南为中午12时),一定时区共同 使用的时间称为标准时。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整 个地球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可以参看教材上207 页的“世界理论时区图”。还要搞清标准时为什么 又有区时和法定时的规定。

地球自转的方向
有这么一个问题:在地球上何处的线速度最大? 显然是在赤道上。此外高处的线速度要大于低 处,如山顶上的线速度要比同纬度的地面上大, 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2)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的影响表现为昼夜变化等天体的 周日运动和地转偏向力。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的 现象就是自转概念最好的说明,尤其是太阳造成 了地球的昼夜交替,有利于地表热量平衡。 地转偏向力对地球大气和洋流的运动有影响, 但这一概念的真正理解是有难度的,这里要求记 住这一名称。这是使沿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的方 向发生偏转的的一种惯性力,是由于地球自转
2、地球的公转 两点:公转特征和公转影响 (1)地球公转的特征: 体现在其运动时严格的轨道、周期和速度上。 对轨道问题应说明三点:第一地球公转的轨道 是一个椭圆,太阳就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与自转 的方向是相同的;第三地轴在公转时是倾斜的, 与黄道面有66°34ˊ的交角。
6、应用动量定律解释现象
请参阅教材189页上列举的事例,能定性解释 其道理。 本教材有关动量的计算不作要求,但定性解释 一些现象是必须要掌握的。 例如: 1.在装运精密仪器等物品时,常用泡沫塑料等来充 填,用动量原理加以说明。 是由于泡沫塑料弹性大,在碰撞时延长了作用 时间,减少了平均冲力 ,泡沫塑料密度小,价廉, 加工方便
例如: 2、撑杆跳高运动比赛时,在运动员越杆落地 的地面铺上很厚的海绵地垫,请说明这起什 么作用?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或(撑 竿跳高时沙坑里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或海 绵气垫,为什么?) 延长作用时间,减小冲量,避免运动员 受伤。
第二节
天体的运行
这部分内容是天体的运行,主要涉 及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 活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 其影响主要是形成了四季和五带,可确定 时间和历法。此外还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 知识
(2)五带的划分 五带:指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 带。 五带是以纬度为界来划分的,其界线为南、北回 归线和南、北极圈。热带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烈,昼夜长短变化不大。南、北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分别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带, 太阳终年不会直射,昼夜长短变化大。南、北寒带是 南、北极圈分别到南、北极之间的地带,太阳高度很 小,光照强度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出现极昼和极夜现 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