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

第4课戊戌政变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2.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二、非选择题(共60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些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二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及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人的一代青年学子,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

……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

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

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涉及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A. 有条件地支持变法B. 希望清王朝复兴C. 祖宗之法不能变D. 反对洋务运动【答案】A【解析】“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 说明要延续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慈禧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变法的但是她要求“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也就是说制度上不能改变因为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因此A选项最准确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选项材料表明慈禧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变法的不变的是制度符合题意但比较之下 A 项更准确故排除CD选项材料延续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不是反对洋务运动故排除故选A2.之所以说维新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A. 变法得到光绪帝的支持B. 变法涉及我国政治制度的变革C. 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 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C项正确AD项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条件排除B项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容不是意义排除3.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故A排除克里米亚战争不是殖民侵略战争故B排除通过改革巩固自身统治不是“革命” 故C排除根据所学可知克里米亚战败俄国开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黑船事件”导致日本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学习西方才有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材料表明三个国家都是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来挽救国家于危亡故D正确故选D4.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的资料书目据此判断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A. 启蒙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维新变法运动D. 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考制》《变法通议》《天演论》是宣传维新思想的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5.导致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的直接推动因素是()A. 《马关条约》的签订B. 公车上书C. 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狂潮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使得中国处于被瓜分的境地中国社会各阶层抗争涌起维新运动也由宣传阶段转入政治实践阶段故选C6.1897年湖南的《湘学报》创刊该刊更多地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康梁改制说的兴趣这反映出()A. 湖南学界、政界视野渐开B. 维新变法运动在湘遭遇挫折C. 湖湘学派排斥政治近代化D. 湖南已开始有人开眼看世界【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湖南人更关注西方自然科学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大于康梁改制说表明湖南人的视野更广阔故A正确BCD项在题干未体现故选A7.1901年在戊戌政变不到三年后曾经坚决反对和镇压过变法的慈禧太后宣布要实行“新政” 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学习西方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说明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A. 挽救民族危亡B. 推动政治革命C. 促进西学东渐D. 引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都没有挽救民族危亡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改革不是革命故B错误西学东渐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故C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经过维新变法后来慈禧太后也认识到要进行新政说明当时维新变法有引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8.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来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 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答案】D【解析】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项错误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与黄宗羲的思想无直接关联 B项错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反对君主政体 C项错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连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这也是黄宗羲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的卢梭”的原因 D项正确故选D9.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把其作为表达经国济世之雄心的重要平台严复在《直报》上发表文章着重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和政治思想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论文系统宣传变法维新的理论这主要反映了()A. 维新派大力宣扬欧美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 报刊成为维新变法时期文学革命主要中心C. 百日维新首开中国近代报刊文人论政先河D. 维新人士以近代报刊为平台创新论政方式【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早期维新人士王韬、维新派的严复、梁启超都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这属于评论时政方式的创新也可以说知识分子以近代报刊为平台创新了谈论政治的方式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维新派大力宣扬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排除A项材料不能表明报刊成为维新变法时期文学革命的中心排除B项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并在该报上以争论文章来制造舆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首开中国近代报刊文人论政的先河排除C项故选D10.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B11.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指古文经学“新”是王莽的国号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观点()A.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 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特点D. 根本上动摇儒学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体现的是儒学为政治服务的特点康有为说古文经都是假的要摧毁主要是为其政治变革服务 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学术的考证辩伪 A选项排除康有为的主张是对儒学的破坏不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B选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选项排除1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商务》篇中指出“商以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郑观应的这一主张()A. 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 利于改变重农抑商的传统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 阐释了洋务派的求富思想【答案】B【解析】由材料“与士、农、工互相表里”可知郑观应重视发展商业有利于改变传统重农抑商的观念故B项正确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资政新篇》故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郑观应不是洋务派故D项错误故选B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等级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西方列强入侵使得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为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奔走呼号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解析】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以及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等论题第二小问的阐述论题一可从百家争鸣背景和新思想萌发的内容分析论题二可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容、维新思想的作用分析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14.(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答案】(1)特点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政治实践性强追求和谐具有封建主义烙印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成因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儒家思想伦理文化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根据材料“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成因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进行分析小农经济、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答案】(2)变化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影响宣扬了民主、平等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2)第一小问的变化由个人平等自由的追求转变为政治社会权利的追求资产阶级开始要求政治权利第二小问的影响实质考查启蒙运动对于社会进步的影响宣扬民主平等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的进步15.(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15.(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15.(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15.(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答案】(1)认识从鄙视西方到认识西方先进【解析】(1)从材料中的“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作者认识到西方比我们的先进之处【答案】(2)基本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解析】(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的具体体现联系所学可知表现在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答案】(3)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3)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应当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来回答【答案】(4)动力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解析】(4)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是救亡图存16.(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16.(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16.(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16.(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答案】(1)“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解析】(1)要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答案】(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解析】(2)要结合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归纳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答案】(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解析】(3)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找出能体现本土化的方面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答案】(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解析】(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7.(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的理财主张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怎样的指导思想?17.(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均输法”和“市易法”的相关内容指出王安石的理财政策?这种政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17.(3)综合上述材料王安石的“理财”观点体现了哪些儒家思想?【答案】(1)理财主张节用、生财、流通.指导思想开源节流.【解析】第(1)题从“费出之无节”“生财”“转漕”“流通”等关键信息来归纳.指导思想从主张中归纳.第【答案】(2)政策国家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影响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析】(2)题从信息“不可以不均”“不可以不通”“不可以无术”“不可以不制” 来归纳其政策特点.影响主要从对富商和对政府两个角度进行论述.第【答案】(3)思想义(仁)经世致用.【解析】(3)题王安石的政策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体现了仁的思想.是为了挽救北宋危机体现社会责任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历史试题

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日本一位外务大臣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我们的全部收入只有8 000万日元,现在一想到有2亿3 000万两某某滚滚而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日本人的富裕源于哪次战争的赔款(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赔偿日本军费某某2亿两,后来又加上赎辽费某某3 000万两,总计某某2亿3 000万两。

答案C2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X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X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解析明信片中图画的内容是列强将一X写有“CHINA”字样的地图扯烂,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B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某某条约》B.《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马关条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也不得不相应放宽对中国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此同时,《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增加政府收入,支付战争赔款,也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C4近代某某总商会会所楹联写道:“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X,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某某革命派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兴商战”“力挽利权”,可知符合早期维新派的主X,故答案选B项。

洋务派的主X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康梁维新派的主X未涉及商战和挽回利权,排除C项;某某革命派主X民族独立,比商战和挽回利权更进步,不符合最早提出的限制条件,排除D项。

历史人教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教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教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3.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

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这里的“要义”是指()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C.推翻旧政府统治,建立新的政权D.封建统治腐朽4.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他们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评价适用于()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B.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C.孙中山指导的辛亥革命D.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5.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6.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

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练习)

1.梁启超曾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措施的()A. 奖励创新发明B. 鼓励私人办学.C. 废除八股D. 设立京师大学堂2.有人称清朝1901-1905年的新政是“第二次洋务运动”,这是因为A. 新政是以学西方为内容的自救运动B. 新政促进了清朝政治经济的现代化C. 新政措施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D. 新政没有提出发展实业的具体措施3.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章京4.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例如《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以及《钦定宪法大纲》。

这体现了()A.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 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C. 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D. 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5.“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6.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 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 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 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D. 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7.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②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③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④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9.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C、不敢触动封建制度D、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10.为了苟延残喘,“满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

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九)戊戌变法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九)戊戌变法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 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 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 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2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 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 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3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 康、梁等的宣传活动4.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含义是指()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 推行“新政”,预备立宪C.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D. 民主共和,三权分立5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6. 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借助该书()A考证儒家经典的真伪B. 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 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D. 提出“中体西用”思想7. 观察下图,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A. 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B.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C. 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D. 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8•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9. 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日本教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西太后闻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得入朝叩头自请处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 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 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 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7.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 )A. 设立京师大学堂 B. 设立译书局 C.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 废除科举制度8.1903年10月,梁启超自新大陆回国后绝口不再倡言革命,因为“共和国民应有之资格,我同胞虽一不具”;如欲强制推行共和政体,其结果将不堪设想乃将不得幸福而得乱亡,不得自由而得专制”。

同时,在政治上则不遗余力的提倡缓进。

这主要反映了梁启超()A. 认识到欲“兴民权”必须先培养“新民” B. 政治目标模糊学说反复善变C. 认为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D. 从主张排满革命转向保守妥协9.(2019·惠州调研)“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 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4.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B. 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C. 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D. 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5.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 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 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 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7.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题--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题--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B.启蒙了国民觉悟C.反对民主革命D.主张救亡图存2.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设京师大学堂B.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C.废八股D.裁汰绿营3.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4.下列关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A.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强鸦片税的征收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5.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B.清政府放松限制,允许民间办厂C.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D. “实业救国”呼声的出现6.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该组织最有可能是( )A.兴中会B.保国会C.强学会D.同盟会7.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A.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8.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

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①减少变法阻力①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①获得列强的支持①取得顽固派的支持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9.为变法而献身,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壮烈诗篇的戊戌志士是()A.梁启超B.谭嗣同C.刘光第D.杨深秀10.如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检测(九)(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9世纪末,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19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B.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C.19世纪末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解析:选B。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19世纪后半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强侵华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但这一时期商品输出仍然是列强对外侵略的重要方式,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为本题正确选项。

2.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总统共和政体B.君主专制政体C.议会共和政体D.君主立宪政体解析:选D。

由题干中“三权分立”“皇上则为元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D项正确。

3.康有为在变法运动之前,做了很多理论准备。

他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部书。

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端学说。

这反映了( ) A.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B.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特点C.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D.维新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解析:选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受到了正宗儒家学者的批判,这反映了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因此A选项正确。

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清末的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起来,得到了社会上层精英知识分子和主张变革的统治者的支持和响应,故选C项。

人教版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测试

人教版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测试

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

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表现在( )A.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2.有学者认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目的是()A.洋务运动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抵制列强经济侵略4.“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材料描述的是()A.强学会B.保国会C.兴中会D.保川会5.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6.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8.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它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I)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I)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10分)1. (1分) (2017高三上·淮南月考) 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A . 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B . 甲午战争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 . 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 . 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考点】2. (1分)(2018·浙江模拟) 1898年,康有为递呈上光绪帝《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提出,“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

领袖白洁,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

这反映了()A . 西服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流行服饰B . 维新派在社会变革中的策略选择C . 移风易俗成为维新变法的核心内容D . 东西方文化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考点】3. (1分) (2018高二下·灌南期中)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 ①②③④B . ①④②③C . ①②④③D . ①③②④【考点】4. (1分)(2017·重庆模拟)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 .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 .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考点】5. (1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期中) 《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A.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B.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C. 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D. 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答案】D【解析】戊戌变法托古改制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本主义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 到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A. 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B. 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C.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答案】B【解析】A项一般默认1949年后不涉及政治革命故排除B项梁启超的“新民” 谭嗣同的“新人” 鲁迅的“改造国民性” 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强调的均是用人去改造社会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故正确C项中的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的时间上无法对应梁启超和谭嗣同故排除D项材料属于近现代思想发展演变过程而不单单是解放故排除故选B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惜乎当时(注 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排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这一认识()A. 解释了维新运动兴起的必然性B. 说明了文化革命势在必行C. 反映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曲折性D. 促进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答案】A【解析】材料中“19世纪末”“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等信息反映了19世纪末维新派要求改革君主专制政体的呼声日益强烈说明了自上而下的维新运动势在必行故A项正确文化革命势在必行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它发生在20世纪初而非19世纪末故B项错误材料虽能体现国人的救亡图存运动但其“曲折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三民主义思想于1905年提出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错误故选A4.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力提倡民权、西学都不同程度的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的执政时间是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而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此不符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只适合新文化运动而不适合戊戌变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5.立宪派认为应力求从中国传统政体和文化中寻找宪政的根据甚至认为中国旧章本来就是立宪的“周官言宪法传称监于成宪仲尼损益四代之制以垂万世之宪” 由此可知立宪派()A. 主张西学中源说B. 质疑西方宪政制度C. 意在减少立宪阻力D. 力促中西民主结合【答案】C【解析】“力求从中国传统政体和文化中寻找宪政的根据”表明立宪派意在减少立宪阻力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6.康有为在其《大同书》里强调“去家界为天民”即实现个体自由其中特别揭露了传统家庭和社会对妇女的残酷迫害但后来其实际做的只不过是不让自己的女儿缠足成立“不缠足会”而已这说明康有为()A. 康有为思想趋于落后B. 改革的策略基于现实C. 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强D. 康有为关注妇女解放【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但后来其实际做的只不过是不让自己的女儿缠足成立‘不缠足会’而已” 只是体现了康有为在实践中趋于保守但是并不是说明康有为的思想落后康有为代表了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的分子思想要比大多数中国人都先进故A错误通过材料“其中特别揭露了传统家庭和社会对妇女的残酷迫害但后来其实际做的只不过是不让自己的女儿缠足成立‘不缠足会’而已” 说明了康有为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国情(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决定的也说明了康有为的策略逐渐趋于现实故B正确资产阶级包括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材料中的康有为只是代表了维新派而不能代表革命派和激进派 C项说法太过绝对错误关注妇女解放只是材料中的表象而材料中的问题是“这说明” 就是要通过表象看到实质D项与问题不符错误故选B7.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批准开设经济特科以外交为六科之一“凡考求各国政治、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诸学隶之”同时诏令改八股为策论清末新政期间西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表明()A. 传播西学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B. 清政府开始关注国际法方面的问题C. 中西文化冲撞下传统价值体系被打破D. 清政府的人才选拔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答案】C【解析】8.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思潮的倡导者们发生了分歧一种是以康有为、严复为代表的和平渐进论强调社会进步的循序性另一种是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突变论注重质变、飞跃这一现象()A. 说明进化论正确解释了人类演进B. 实质是先进国人的救亡路径之争C. 唤醒国人普遍投身于救国潮流中D. 说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激烈【答案】B【解析】9.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A. 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B. 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C.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 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不像西方文化中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意在说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并不是说明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故D项错误故选A10.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A. 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B. 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 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D. 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维新派认为不仅知识分子应该接受教育而且应该使全国所有人民接受教育因而体现了其全民教育的思想故B项正确A D两项没有注意洋务运动时期开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已经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故排除C项没有认识到题目材料没有涉及教育与维新变法的关系排除故选B11.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A. 实行君主立宪制B. 改革政府机构C. 改革科举制度D. 发展民族工商业【答案】A【解析】对照变法措施可知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在变法政令之内故A正确戊戌变法提出了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选官制度发展工商业的主张 BCD不符合题意12.1898年9月日本《朝日新闻》指出“満人投靠俄国汉人依赖英国” 故成政变名义上是改革派与守旧派的矛盾实际上则完全是“亲俄派与亲英派的权力争夺” 这反映出维新变法()A. 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B. 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C. 尚未提出明确的政治目标D. 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按照日本舆论的观点戊戌变法不仅涉及中国社会内部纷争也牵涉到俄、英等列强的利益争夺社会环境复杂故B项正确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排除A项维新变法的政治目标很明确就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故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日本的社会舆论不能代表日本政府的态度更无法反映出其实际举措故排除D项13.“在改革过程中特别需要在现存体制不发生根本性变动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团结大多数人群……使改革过程的权力与利益再分配所引起的震动减少到最低程度”百日维新中与上述原则相抵触的措施有()①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②裁汰旧军建立新式陆军③设农工商总局奖励发明④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裁汰旧军建立新式陆军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直接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使矛盾激化故①②④符合题意设农工商总局奖励发明不会触及封建顽势力的利益③不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故选B14.范文澜曾评价19世纪末的某运动“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来应该说前进了一步”这场运动“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是指()A. 伸民权、设议院B. 民主、科学C. 民主、共和、博爱D. 实业救国【答案】A【解析】根据“19世纪末的某运动”可排除BC B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C是1910年辛亥革命的主张D不符合“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联系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应该是戊戌变法维新派主张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所以A符合题意15.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③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日本的状况材料显示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显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兴趣故①正确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知识分子继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②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1年到1911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涉及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清政府选派学生出洋学习讲求专门学业故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故④错误故选D16.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经过《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 1894年(农历甲午年)B. 1897年(农历丁酉年)C. 1898年(农历戊戌年)D. 1899年(农历己亥年)【答案】C【解析】17.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认为“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无所闻知由学堂出身者于中学茫然不解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由此推知康梁等人主张()A. 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B. 培养中西会通人才C. 引进民主科学的思想D.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可知康梁等人认为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学习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主张中西会通故B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体现批判封建礼教排除C项民主科学为新文化运动主张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学习政治制度层面排除18.“康有为的变法指导思想分为必变大变速度论、君权变法论、变于下论和兴民权论它们回答了变法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最终目的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材料意在说明()A. 康有为的变法解放了思想B. 康有为的思想形成了完整体系C. 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D. 康有为的思想具有复杂性【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康有为变法的指导思想不是说明其作用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指导思想分为必变大变速度论、君权变法论、变于下论和兴民权论它们回答了变法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最终目的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说明康有为的变法指导思想比较完备故B正确君主立宪制是康有为的主张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C错误康有为的变法指导思想涉及范围广逻辑清晰不能说具有复杂性故D错误故选B19.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错误戊戌变法主要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不能体现变法阻力主要来自冗官故C错误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故D符合题意故选D20.梁启超指出“无如下有老耄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故皇上康先生之所欲改革者百分未得其一焉!”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A. 措施未全面实施B. 存在急功近利倾向C. 只变法而不变人D. 没有涉及政治变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老耄守旧之大臣”“揽权猜忌之西后”可知梁启超认为朝廷内部掌权和守旧的大臣较多反对派的势力过于强大没有改变他们的思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C正确ABD偏离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21.康有为在早期与郑观应等人观点类似曾强调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战的必要性主张“以商立国” 但到戊戌变法时他改变了这一主张提出“定为工国”的设想这一变化反映了()A.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B.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 早期维新思想的变更D. “西学东渐”的纵深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因此康有为改变了早期维新派主张商战的思想提出“定为工国”的设想故A项正确B项不是康有为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康有为经济思想的转变不是早期维新思想的变更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的主张因此无法体现“西学东渐”的纵深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22.(1)“是书”指的是哪本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22.(2)谁将《天演论》翻译介绍到中国?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了解的只是“优胜劣败”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天演论》对当时的中国起了什么作用?22.(3)孙中山认为“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的区别是什么?他的哪一思想体现了“国民革命”的内涵?22.(4)据材料四指出“这次胜利”是哪一次革命的胜利李大钊是怎样看待“这次胜利”的?22.(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在民族复兴过程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怎样发挥作用的【答案】(1)书《海国图志》影响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帮助人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帮助人们开阔视野便于人们了解世界【答案】(2)严复意义民族危机严重迫切需要救亡图存作用促使民众思想解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将《天演论》翻译到中国依据材料二的“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迫切需要救亡图存所以大多数中国人了解的只是“优胜劣败”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天演论》中严复宣传“优胜劣败”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观点促使民众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行【答案】(3)区别英雄革命推翻民族压迫国民革命除了推翻民族压迫还要变革国体民生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思想三民主义【解析】(3)根据材料三的“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可知英雄革命主要任务是推翻民族压迫根据材料三的“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爰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可以概括出国民革命的任务除了推翻民族压迫还要变革国体民生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现了“国民革命”的内涵【答案】(4)革命十月革命看待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民主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解析】(4)据材料四的“(这次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胜利”指的是1917年的饿国十月革命从材料四的“(这次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的世界!”表明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看法是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民主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答案】(5)说明探求救国救亡的道路推动民族复兴【解析】(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严复和李大钊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复兴过程中他们探求救国救亡的道路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复兴23.(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观点并指出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23.(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三大革命”23.(3)“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答案】(1)观点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孔子提倡以德治民(或为政以德)相同都关注人的道德【解析】(1)依据“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可得出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依据“为政以德”可得出孔子提倡以德治民二者都关注人的道德【答案】(2)“三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三大革命”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答案】(3)学术觉悟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介绍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政治觉悟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术觉悟为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介绍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政治觉悟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24.(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24.(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的态度各是怎样的?24.(3)根据材料一、二、三找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缺陷24.(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根据三权分立学说【解析】(1)“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答案】(2)利用变法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解析】(2)“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利用变法抵制农民起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答案】(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反对帝国主义【解析】(3)“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揭竿斩木已可忧危”不敢发动农民阶级“大借洋教以举庶政”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答案】(4)不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解析】(4)“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说法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中国近代有某一历史人物结合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立宪主义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此人是()A. 洪仁玕B. 曾国藩C. 章炳麟D. 康有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旗号为号召巧妙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近代时期李鸿章发出“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的慨叹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新偶像陈独秀认为孔子所主张的封建道德礼教“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这些认识共同反映了A. 孔子权威已经丧失B. 封建帝制失去士人支持C. 国民意识开始勃兴D. 传统儒学难以应对时局【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儒学理论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康有为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宣传变法理论陈独秀批判抨击封建道德礼教由此可见近代各派别均认为传统儒家文化不能挽救民族危亡需要改变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孔子权威受到挑战和冲击的过程而不是已经丧失故排除A 材料未涉及到士人对封建帝制的态度故排除B 材料反映的李鸿章、康有为和陈独秀等三人的主张不能代表国民意识故排除C.3.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A. 经济近代化B. 政治民主化C. 军事科技化D. 文化大众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指出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君主立宪因此答案为政治民主化结合选项A、经济近代化、C、军事科技化、D文化大众化与材料论述的重点信息无关4.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B5.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6.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错误戊戌变法主要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不能体现变法阻力主要来自冗官故C错误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故D符合题意故选D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倡导变法开始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B.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 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故排除D项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故排除故选C8.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 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 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 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 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主保中国次保大清”的是为救亡图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保大清次保中国”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顽固派“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是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9.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腐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①改订律例裁撤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勢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而①③④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反对故选D10.康有为、梁启超曾向光绪帝提出的主张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的是()A.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B. 设立农工商总局C.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D. 在京师办大学堂【答案】A【解析】立行宪法大开国会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符合题意BCD均被采纳不符合题意11.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12.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明治维新对知识分子的吸引②甲午战争失败对国人的刺激③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日本的状况材料显示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显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兴趣故①正确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知识分子继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②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1年到1911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涉及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清政府选派学生出洋学习讲求专门学业故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故④错误故选D13.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A. 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B. 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C. 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D. 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王韬等人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进行启蒙式的宣传” 而郑观应则进一步主张设立议院这一主张有利于冲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但不能体现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故A正确 C错误郑观应等人没有将理论付诸实践且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刚刚产生缺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必要的经济基础故B错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14.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这反映出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②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③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撼动④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可知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希望帝国主义帮助中国变法所以○②正确根据材料”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可知说明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所以④正确列强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列强不愿支持维新派是因为害怕引起顽固派的反感不利于维护在华的利益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和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因此③说法不准确综上所述①②④说法正确所以选D项③说法错误所以排除ABC项15.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 光绪帝没有实权B. 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 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 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答案】C【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各省官员或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或因担心顽固派的反对而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大都反对变法维新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6.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记忆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梁启超先生认为历史学习与治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弘扬民族传统铸魂立德梁启超所言发生的背景正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当时摆在国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救亡图存求得民族独立与自强为此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努力在进行抗争与探索自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外来侵略与自身面临曲折时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计个人荣辱显示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尽管有认识的局限但无畏地反抗侵略者的爱国斗争使当时的官员亦采取赞同认可态度让西方人认识到自身的非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族意识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则走上用革命手段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发展之路显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自强正是在中国人的努力中不断迈进当今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作为青年学子更要学习了解历史对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更需要民族认同与自豪感更需要以国家、民族为重【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相关人物的记载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①认识治史、学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功能②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的角度论述③结合材料中各阶层挽救危局的努力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林则徐的主要成就从睁眼看世界等角度论述、结合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影响、从激发民族情感的角度论述结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从对推动中国社会进程的角度论述④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阐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据材料概括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意图17.(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教训17.(3)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因素【答案】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意图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解析】第一小问“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第二小问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答案】教训改革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尽量拓宽利益面减少变法阻力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防止党派之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尽量拓宽利益面减少变法阻力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防止党派之争【答案】因素时代变迁史学理论发展史料占有与挖掘研究者自身素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代变迁史学理论发展史料占有与挖掘研究者自身素养18.(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18.(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答案】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解析】题主要从所学知识入手解答但是千万不能脱离材料特别是要抓住材料的第一句话第【答案】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解析】题首先看清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也就是说要严格按材料回答不可脱离材料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一方面说明了康有为要求变法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急于求成的心态材料二赫德、唐才常等人的态度可以说明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失偏颇变法阵营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材料三从变法给人的利益造成严重冲击的角度来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19.(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9.(2)阅读材料三据图1指出其广场的布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两侧柱廊有何宗教寓意?【答案】不同特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原因在政治上古希腊实行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盛行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孕育了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尊卑纲常伦理【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胜建筑物”得出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根据材料二“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得出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分析政治上古希腊是西方民主的源头实行公民政治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是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滥觞中国古代重视等级纲常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答案】图拉真广场的布局特点层次分明功能丰富宗教寓意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解析】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层次分明功能丰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晚清的现代化先是技术现代化即洋务运动,然后是政治现代化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并且戊戌变法在辛亥革命之前,所以最能体现晚清现代化的只能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答案:B2.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A.变法思想宣传B.思想解放作用C.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行君主立宪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最”字。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戊戌变法使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在政治制度上的落后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故选择B项。

答案:B3.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解析:根据关键词“甲午战争后”“英日”联系到甲午中日战争,全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梁启超属于改良思想的代表,排除A项。

白话文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在甲午战前已经出现了像王韬这样的改良思想,排除B、D两项。

答案:C4.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 )A.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解析:A项不对,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D两项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无关,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指批判、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

答案:C5.维新变法的法令在戊戌政变后( )A.完全被废除B.保留了绝大部分内容C.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下来D.变法法令依旧执行解析: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

答案:C6.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 )A.制定宪法B.召开国会C.开制度局D.废除科举解析:维新派主张废八股,改试策论,但不主张根本废除科举制度。

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提出开制度局。

因此,本题只有C项是正确的。

答案:C7.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

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

”“此制度”是指( )A.科举考试B.君主专制C.纲常伦理D.军机六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说明科举制度被废除后用人标准带来的弊端,故本题选择A 项;B项错误,清朝不可能推翻君主专制;C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8.“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B.希望清王朝复兴C.祖宗之法不能变D.反对洋务运动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说明慈禧太后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变法的,但是她要求“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也就是说制度上不能改变,因为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因此A项最准确;B项没有反映出条件;C项不满足材料含义;D项错误,材料不是针对洋务运动,只是用洋务运动来举例。

答案:A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C.废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解析: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答案:A10.下列生活情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广州、上海的买办最先穿西装B.辛亥革命后,农村大多女子依旧缠足C.戊戌变法期间,已经使用公元纪年D.在民国初年,广大的农村未能广泛使用洋火解析:改用公元纪年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1912年开始。

答案:C11.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了民族危机B.推动了政治改革C.发展了社会经济D.促进了思想启蒙解析: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最终失败可排除A、B两项。

改良运动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因未改变社会制度其作用是有限的,因此C项错误;而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故选D。

答案:D1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A.振兴工商业B.兴办学校C.实行君主立宪D.推翻清朝统治解析:A、B两项分别属于经济和文化领域;维新派并不想推翻清政府,所以D项错误。

答案:C13.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B.发展资本主义C.推动政治改革运动D.掀起民族民主革命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戊戌变法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故A项正确;由于戊戌变法的很多措施没能真正实施,故B、C两项错误;戊戌变法主要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A14.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答案:C15.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A.设立议院B.发展工商业C.改革科举制度D.改革政府机构解析:从百日维新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体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因此选A。

答案:A16.“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崇尚儒学的正统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C.以儒学为变法的指导思想D.证明自己的儒学知识渊博解析: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根深蒂固,利用儒学思想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故B项正确。

答案:B17.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

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这种观点主张( ) 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解析:由材料“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可以看出,康有为并不主张以议院限制君权,故B项错误;由材料“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可知,康有为认为议院应在政府控制之下,故A项错误;议院是如何产生的,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议院的建议可以为皇帝提供参考,最后决策权仍然在皇帝手中,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18.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解析:皇帝(天皇)是否支持不是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中国,光绪皇帝是支持变法的,只是没有实权。

故选D。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主导变法的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国际环境方面,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正赶上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给日本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日本的明治维新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参与。

因此A、B、C三项都是明治维新成功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D1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中国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顽固派力量强大,也没有发动广大群众,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去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所以本题选D。

答案:D20.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

答案:C二、非选择题(40分)21.(20分)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

……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

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

……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

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4分)(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分)(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1)措施: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吸收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发展近代工业;③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