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13T14:37:42.7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曾亚薇盛湘云成洋阳石晶

[导读]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长沙术后每天对术眼前节状况进行检查,定期更换敷料,术后4d 开放点眼,术后1 个月进行屈光矫正,且教导弱视训练法。

曾亚薇盛湘云成洋阳石晶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2 月~2012 年2 月间我院收治的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80 例(142 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施行手术时的年龄对80 例患儿进行分组,将年龄<3 个月的患儿22 例(39眼)分为A 组,年龄4~6 个月的患儿31 例(57 眼)为B 组,年龄7~12 个月的患儿16 例(28 眼)为C 组,年龄13~30 个月的患儿11 例(18 眼)分为D 组。所有患者均施行白内障皮质吸除+AV+PCCC 方案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6~30 个月的随访,观察和记录各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80 例(142 眼)患儿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前方内纤维渗出14 眼(9.86%),轻度角膜水肿51 例(35.92%),无晶状体青光眼13 例(9.15%),前房出血4(2.82%)和切口漏3(2.11%);远期并发症包括:虹膜后粘连38(26.76%),后发性白内障19(13.38%),虹膜前粘连6(4.22%),视网膜出血3(2.11%),视网膜脱离1(0.70%)等。A 组患儿角膜水肿、无晶状体青光眼、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D 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方式及患儿的年龄有关,并且患儿的年龄越小其发生角膜水肿、无晶状体青光眼、虹膜后粘连等并发症的概率越高。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问题一直是临床医师重点关注的问题[1],为了分析患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的影响因素,本次研究选取2010 年2 月~2012 年2 月间我院收治的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80 例(142 眼)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10 年2 月~2012 年2 月间我院收治的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80 例(142 眼)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先天性白内障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年龄 1.5~30 个月;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玻璃体和视网膜疾病的患儿;②具有全身疾病的患儿;本组80 例患儿中,男性患儿35例(61 眼),女性患儿45 例(81 眼);其中单眼18 例,双眼64 例;年龄为1.5~30 个月,平均年龄。根据患者施行手术时的年龄对本组80 例患儿进行分组,将年龄<3 个月的患儿22 例(39 眼)分为A 组,年龄4~6 个月的患儿31 例(57 眼)为B 组,年龄7~12 个月的患儿16 例(28 眼)为C 组,年龄13~30 个月的患儿11 例(18 眼)分为D 组。

1.2 方法本组80 例患者术前均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生产厂商:江苏汉晨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148)点眼,每天4 次;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生产厂商: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453),于手术当天清晨点眼3~4 次进行充分的散瞳。给予患儿全身麻醉,做一长约

2.0mm 的颞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向其中给予粘弹性物质注入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为 5.0mm~6.0mm,分离水后使用超声乳化注吸方法将患眼中的晶状体皮质和软核吸出。

然后在囊袋和前房中第2 次注入粘弹性物质,于后囊中央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为3.0mm。通过前段玻璃体切割方法经患者的角膜切口施行AV[3],彻底清除后囊下 2.0mm~3.0mm 区域与前方中的玻璃体,并且将残余的粘弹剂清除掉。使用10-0 尼龙线结节对切口进行缝合,给予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生产厂商: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295)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生产厂商: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496)进行涂眼,然后进行包扎,双眼手术间隔5~7d。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每天对术眼前节状况进行检查,定期更换敷料,术后4d 开放点眼,术后1 个月进行屈光矫正,且教导弱视训练法。

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6~30 个月的随访,观察和记录各组患儿的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1 个月内)和远期并发症(术后30 个月内)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纳入SPSS20.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采用x2 比较方法对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比较,当(P <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组80 例(142 眼)患儿术中均没有发现晶状体脱位、皮质脱落、脉络膜出血、晶状体核脱落、虹膜及角膜损伤等并发症。

2.2 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组80 例(142 眼)患儿术后1 个月内均出现程度不一的虹膜炎反应,但大多比较轻微。其中前方内纤维渗出14 眼(9.86%),给予激素对症处理后吸收;轻度角膜水肿51 例(35.92%),均自行缓解消失;无晶状体青光眼13 例

(9.15%),给予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还有前房出血和切口漏等少数并发症。A 组患儿角膜水肿和无晶状体青光眼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D 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80 例患儿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n(%)]

注:与B、C、D 组对比,* P<0.05 3.讨论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是指儿童出生后第1 年内出现晶体混浊一种眼科疾病,是导致儿童弱视及失明的高度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相关研究表明,患儿出生后3 个月内是进行白内障摘除的最佳时机,而为了预防术后弱视的发生,临床上还会根据患儿的情况同时实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5]。本次研究中的A 组患者即为该年龄段患儿,但是其术后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也比较高,且在无晶状体青光眼、角膜水肿、虹膜后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C 组和D 组患儿,(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