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英语专业教学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性:信息化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 捷、更新及时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专业核心课程应配备数 字化(网络)资源,包括网络课程、视频库、音频库、电子期 刊等。 应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 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场工 作能力。
教育部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
3、鲁昕《在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暨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2012年12月 18日):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 产方式,主要培养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 类型。 4、《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高等职 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 发展能力项目验收工作 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3]26号)2013年9月 30日:整体提升高职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才。
兼职教师:《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2012年10月18日,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 布(教师〔2012〕14号)。 受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担任特定专业课或者实习 指导课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 。 兼职教师占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应在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中明确,一般不超过30%。
时代性:“三个对接”
培养目标
应用英语专业的开设应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与相应 产业对接,与行业紧密结合,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职业能力分解
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行业业务能力有机融合,推进构建专业 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教学过程要与工作过程对接,体现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英语能 力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时代性:人才观
“人人皆可成才”的高职教育人才观。 在当前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开始减少,生源结构逐步变 化的形势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异很大,要因材施 教。
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终身教育等人才培养理念 ,遵循职业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相关行业工 作特点和用人需求变化,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二)针对性
1 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合理的培养目标与 规格。 2 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根据素质结构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和安排教学内容。 3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做合一、产
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达到 提高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目的。
(二)针对性
4 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
应用英语专业的开设应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与相应 产业对接,与行业紧密结合,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突出前瞻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时代性:体现高职教育质量观
以需求满意度为主要标志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把专业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对行业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 对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满足程度、 对岗位要求的对应程度, 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
3 双证书: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 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 上。 4 教师队伍: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 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职业学校兼职 教师管理办法》(教师﹝2012﹞14号)基础 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 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 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1 基本办学条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 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 ﹝2004﹞2号)规定的要求。 2 实践教学: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指标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 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 ,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 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 顶岗实习覆盖率高;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6 职业能力分解 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能力素质
具备一定的中英文速记能力 能恰当得体地接待外宾 熟悉英语电话沟通礼仪 能用英文制作PPT介绍公司并进行展示 能保持高度的保密意识
7 课程设置 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
课程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整个教学过程视为 一个整体,自始至终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 提高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3 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 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2) 与培养方向相符的服务和管理能力; 3) 基于职业发展需求的相关职业能力。
4 培养规格:必须、够用、实用
5 职业证书:全国IT 职业英语水平考试
IT 职业英语水平考试(English Proficiency Test for IT Professionals,简称EPTIP)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 中心主办的针对 IT 从业人员和准 IT 从业人员的职业英语水平 测评的考试,是 “ 全国信息技术人员水平考试 ” 、 “ 全国 信息技术培养工程 ” 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已经 通过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人员资格考试人员的继续教育必考的考 试。 考试合格者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全国信息 技术水平考试- IT 职业英语水平考试证书》。 考试全部采用上机考试形式,包括针对听力、口语、阅读、词 汇、语法、写作六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测试,涵盖 IT 职业人士 在国际工作环境下所需要的通用英语、专用英语、应用技能三 个方面的英语语言知识。
(三)规范性
1 全面、系统,覆盖了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办学基本条 件和教学建议(含“教学管理”)、继续专业学习 2 表述准确,清晰易懂; 职业能力分解、课程分类、实践教学体系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量化指标有据可循; 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践教学时数
教育部相关规定
《应用英语专业教学标准》解读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方健壮 宁波 2014,5,17
主要内容
一、《标准》的主要特点 二、 《标准》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 《标准》与目录修订
一、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时代性 (二)规范性 (三)针对性
(一)时代性:履行高职教育的使命与定位
使命:支持国家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技术 技能积累 (鲁昕)。 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 的发展道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才。 任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职教体系构建, 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
时代性:“双证书”
职业证书
根据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 建议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和 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 资格证书对接。
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 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会议强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 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制度,做到学以致用。
兼职教师
开办应用英语专业应有“双师型”结构的师 资队伍。外聘兼职教师不少于专业教学团 队总人数的20%,主要承担专业实践教学 。外聘专业教师至少应具有中级以上职业 资格和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有正式聘任 手续并相对稳定。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 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 2004〕16号)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 例达到50%为合格,达到70%为优秀 。
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以学生 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 5 多元化评价体系与第三方评价: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 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 式和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 多元化。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考核评价, 注重对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英语技能和相关业务技能的 真实性评价。
5 职业证书:LCCI文秘证书
LCCI是英国伦敦工商会 (Londo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的缩写,创办于1887年,并在1967年注册为非 赢利性的服务机构。该考试以其严格规范实用的作风闻名于世 ,并被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接受,并延续至今 。 LCCI在全世界90个国家设有5000多个考试中心,全球每年有 800,000多人参加考试,是世界最大的、最受承认的国际职业 资格鉴定和证书颁发机构之一,在英联邦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一直享有“求职的通行证”的美誉。 LCCI所设置的考试科目共有100多门,大致可分为西方会计、市 场营销、文秘、商务管理、商务英语等五大类。从2004年起 在中国每年有三个系列考试,以英文为考试的语言,全球性统 一时间考试、统一评卷、统一颁发证书。LCCI 证书代表持证 人的文化素质和英语能力,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标准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就业面向:分阶段(初始岗位群、发展岗 位群)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技能和相关业 务技能,在科技、贸易、生产、管理、服 务等领域及文化交流中,从事一线服务和 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
教育部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
1、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月9日):今年要着力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展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和中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鲁昕《在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 汇报会暨论证会上的讲话》(2013年1月23日):积 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
时代性:终身化
关注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幸福生活之 间的关系: 应用英语专业以培养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为根本任务,……以
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 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 求。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的 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应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积极参与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岗位技能。也可以出 国留学的方式继续学习,为职业生涯的更大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行业企业相关实践经 历,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 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到2015年,国家完成一大 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各地也要积极开展省级培 训,使8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要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 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 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到2015年,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 比例达到30%。
技能与技术
职业教育特殊性最突出之处就体现在技能与技术的结合 上。 在生产实践中几乎找不到没有技能配合的技术或不以技 术为依托的技能,技能表现为人运用技术的能力,技 能反映出活的技术,完美的技能不仅充分实现了技术 功能也使技术成为一项艺术。所以,职业教育关注技 术与技能的重点应该是二者的互通、互动与融合,而 不是区分、排他与对立。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运用技术的技能人才,核心是对技 术熟练精准地运用。
8 核心课程:(包括但不限于) + 特色课程 9 实践教学体系
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 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普通教室和实训中心、校外 实习基地
10 专业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的重要性:立校之本,发展的基础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相对稳定的“双师结构”教学基本组织(教研室、课程组) 至少应配备专任教师两人,主要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生师比为18:1。 专任教师总数不得少于10人,专任教师应具有本科以 上学历,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不低于50%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不低于 25%, 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应有至少两个月以上时间参加专业 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