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的经济势力。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了。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从1902年到1911年间,各地较大规模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斗争,商人的罢市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角色。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在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革命军在三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武昌起义首先是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其次是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

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以失败告终。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北洋军阀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孙中山本人沉痛地说过,当时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盛,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时,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这些种种,都是其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革命前,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要不

要“反满”和用暴力推翻清王朝,是这次论战的中心。为了论证“反满”与暴力革命的必要,革命派揭露了满族贵族实行民族统治政策的罪行,旗帜鲜明地提出只有用暴力推翻这个反动卖国的政府,中国才能独立富强走向进步。革命派认为中国虽不像欧美贫富悬隔,但贫富依然存在,“贫富已悬隔固不可不革命,贫富将悬隔亦不可不革命,……二者之相视为自然必至之关系,然则以有此制度故,当为社会革命无疑。”“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社会革命的方法就是实行土地国有消除社会上“坐食土地之利”的地主使资金投入工业生产,必将促进社会生产事业的发展。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在孙中山先生组织领导和他的革命精神感召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从而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纲要》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