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
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
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了解建国后的外交形势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2、思考分析: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3、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三项基本方针内容含义意义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思考:1、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A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 B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C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2、与苏联结盟有何重大意义?A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B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外交成就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内容:2、提出过程:思考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姚包子【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重点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结构】【学法指导】1、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例如从苏武牧羊到现在的中美关系,逐步引发学生对中国外交政策重要性的了解,指导学生将新中国外交的方针政策与近代外交政策结合对照,培养学生对时事的敏感度;2、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
重点结合时事,比如近年来中国与越南、泰国之间的重大事件,使学生读其因,知其果。
3、通过归纳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培养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益,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密切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另一个重点,他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难点:1新中国初期基本方针确立的原因;2、亚非会议。
教学中要围绕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来分析亚非会议成功的原因。
【新课导入】准备三组材料,制作成幻灯片文件并依次播放。
图片一: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情景图片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图片三:有关于中国威胁论在世界引发讨论的文字通过对比材料,让学生回顾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破坏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在当今能引起“威胁论”的论调,进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导入新课。
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标题: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目标学生群体:高中历史课程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挑战;2. 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和原则;3. 掌握新中国初期与苏联、美国、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4. 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内建设和国际形势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挑战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国内战争结束后面临的外交困境;c. 国际上的冷战格局和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
2.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和原则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c. 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d. 增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国际环境。
3. 新中国初期与苏联的外交关系a.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署;b. 对苏联的援助和学习经验;c. 中苏关系的逐渐紧张和分歧。
4. 新中国初期与美国的外交关系a. 中美两国的对立和敌视态度;b. 参与朝鲜战争和对美国的抗议;c. 中美外交接触的初步恢复。
5. 新中国初期与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a. 积极参与亚非国家独立运动;b. 支持亚非国家的反殖民主义斗争;c. 推动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挑战,并归纳总结。
2.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或视频,了解新中国初期与苏联、美国、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
3.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新中国外交官、苏联代表、美国代表等,模拟新中国初期外交谈判和互动。
4. 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不同外交关系的演变和影响,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
5. 辩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优劣之处,以及对国内建设和国际形势的影响。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质量和深度;2. 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3. 辩论活动中的论据和辩论技巧;4.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综合性报告。
教学资源:1. 相关历史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 历史纪录片或视频资源;3. 角色扮演所需的角色卡片和背景材料;4. 辩论活动所需的辩题和辩论材料。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历史条件。
2.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3.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历史条件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基本原则3. 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4. 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5. 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对外关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事件。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影响和启示。
4. 影像资料展示法: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立场和目标。
3. 分析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4. 讨论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外交成就背后的国家利益。
7.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理解和兴趣。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成就和影响的知识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包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外交档案等。
2.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和深入学习。
3. 影像资料:收集与新中国初期外交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影像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4.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教师设计一份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测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3.针对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史料等,直观地展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重大事件和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需要在新中国成立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下,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策略: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源自习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强化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测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拓展:
-邀请外交领域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形势。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提交时间:下周三之前。
2.完成以下练习题:
-选择题:根据课堂所学,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简答题:简要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我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
-论述题: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新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事件中的外交策略。
-提交时间:下周二之前。
2.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实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主要外交活动以及取得的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的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 主要外交活动及成就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过程2. 外交活动背后的战略考量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参考书2. 课件、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2. 教学内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一边倒2) 主要外交活动:a.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c. 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e.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 取得的成就:a. 奠定独立自主的外交基础b.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c. 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d. 改善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4. 总结与评价: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成就,评价其对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延伸1. 教学内容:1)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政治环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等。
2) 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国内政治、经济建设的影响。
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探讨问题。
七、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以新中国初期某一重要外交事件为例,如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分析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外交技巧等。
2.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案例,汇报讨论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
《新中 国初期的外 交》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形势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如“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成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图片和相关文献,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初期外交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和国际视野,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
2、教学难点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和政策的理解。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使节,模拟外交场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新中国成立时的图片或视频,提问: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将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从而引出新课。
2、讲授新课(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封锁,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援助。
强调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和面临的困难。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讲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通过具体事例,如废除旧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方针的含义和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特点;2. 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和成果;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成果;2.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 课堂讲解:讲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和成果,如抗美援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4. 案例分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影响;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果;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七、教学过程(续):4. 案例分析(续):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如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等;5. 课堂讨论(续):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八、课后作业(续):2. 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果;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果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祖国外交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十、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新中国外交史》等;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新闻报道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展示历史背景、讲解重要外交活动等,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2)运用时间线索,分析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原因;(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发展至新中国建立;(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2)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讲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讲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外交案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等;(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教材,巩固所学内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就;(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2)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就;(3)采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到外交工作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章节一:新中国成立与外交政策的制定(1)新中国的成立;(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
3. 章节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毛泽东访苏;(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3)新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
4. 章节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参与国际组织;(3)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5. 章节四: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1)独立自主;(2)平等互利;(3)友好合作。
6. 章节五: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1)提升我国国际地位;(2)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3)为我国发展创造有利国际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就;(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背后的原因;(2)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重大外交活动、外交成就等;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就;3. 比较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教案标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挑战。
2. 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了解中国在解放战争胜利后面临的外交挑战。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目标,即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2. 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支持等。
3. 解释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如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案例,如中苏友好条约的签订、中印边界问题的处理等。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案例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思考与扩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如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内经济建设的支持等。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2. 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资源: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文献资料。
2. 相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白板、标志笔等。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评价。
2. 学生针对思考与扩展环节的问题书面回答。
3.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发展。
2.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新中国初期外交谈判的过程。
3. 鼓励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主要成就;(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成就;(3)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认识和评价;(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外交问题的关注。
2. 教学重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3)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其特点;(2)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解读;(3)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2)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展开外交工作?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讨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形成背景;(3)教师总结,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2)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原因;(3)阐述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初期某一外交成就的案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案例分析的心得体会;(3)教师点评,总结案例分析的意义。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2)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情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果;(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整理,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2)运用历史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自豪感;(2)树立学生维护国家利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果;(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2)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梳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新中国初期重要外交活动的资料,如图片、文献等;(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3. 课堂讨论:(2)全班交流:邀请代表分享各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新中国初期某一重要外交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分析该事件在我国外交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2. 选取一个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事件,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1. 教学案例:日内瓦会议(1)了解日内瓦会议的背景、目的和过程;(2)掌握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成果;(3)分析日内瓦会议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影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和挑战;2. 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和挑战;2.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 学生小组讨论;3. 视频观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件或教学PPT;3. 与新中国外交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和挑战(15分钟)1. 讲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包括西方冷战态势与亚洲国家的解放运动;2. 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外交挑战,如台湾问题、对美关系、对苏关系等。
三、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5分钟)1. 解说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原则,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互惠等;2. 介绍对美关系的处理,包括彭德怀访美和周恩来与尼克松的会谈等;3. 讲解对苏关系的处理,包括中苏友好条约的签署等;4.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如灵活性、实事求是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讨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每组设计一个简短的展示。
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各组代表展示并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回顾。
教学延伸: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资料,扩展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思考,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写作业。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自豪的情感;(2)培养学生全球观念,提高国际视野;(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3)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内涵;(2)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的背景及意义;(3)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的评述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
2. 教学内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活动;(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果及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外交事件,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外交成果及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活动及成果,强调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2)新中国外交活动的主要内容;(3)新中国外交成果的评价。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 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③历史因素 ④国家性质 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成就的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解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内外环境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交政策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外交政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基本原则。
3.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事件详述如抗美援朝、中苏结盟等关键事件,以及其对我国外交关系的影响。
4. 外交成就与影响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成就,如争取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等,并探讨其对当今外交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外交政策、重大事件及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外交政策的实践与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思考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表现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制定过程。
3. 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抗美援朝、中苏结盟等关键外交事件。
4.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就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成就,探讨其对当今外交的启示。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重大外交事件及成就。
2. 教学难点:外交政策背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因素及其对当今外交的影响。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相关章节。
新中国初期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外交教案教案标题:新中国初期外交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发展历程;2. 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的重要事件和成就;3. 培养学生对于国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导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提出“外交”这个词的含义和重要性。
知识讲解:2. 介绍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等。
3.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如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案例分析:4.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事件或成就进行深入研究。
5.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拓展活动:6. 邀请一位外交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外交经验和见解。
7.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外交谈判,让他们亲身体验外交交涉的过程和技巧。
总结回顾:8.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9.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初期外交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评估方式:10. 设计一份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模拟外交谈判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教材或读物,供学生参考和阅读。
2. 多媒体: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事件和成就。
3. 外交专家或老师:邀请外交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新中国后期的外交政策和发展,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了解。
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发展历程,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培养学生对于国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谈判等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外交交涉的过程和技巧,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思考新中国初期外交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2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篇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授课人:贺志敏教学目标:1、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
2、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3、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4、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5、比较新旧中国外交史,理解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教学重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难点:1、分析建国初实行特殊外交政策的原因。
2、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思维课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2、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创设课堂思维情境。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上空冉冉升起,当点缀着莲花的区旗映红了澳门同胞灿烂的笑容,当20位亚太地区国家领导人身着唐装站在黄浦江畔,当中国终于昂首进入WTO,你可曾想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曾走过一段多么艰难崎岖的道路,你可曾知道在那艰难崎岖的道路上,新中国的领导人是如何呕心沥血,开创一番外交新局面的。
[揭示学习目标]:目标一: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请把握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与特点。
目标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什么是“一边倒”?为什么“一边倒”?——请把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及意义。
目标三: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我国是如何运用外交手段,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保驾护航的呢?——请把握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新局面的表现和意义。
[讲授新课]:一、国际环境:学生结合问题自学2分钟,教师提问: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哪些是有利方面,哪些是不利的方面?3、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毛泽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的宣告”,并认真阅读课本,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基本方针。
(时间为2分钟)提问:1、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四项基本方针的含义和意义分别是什么?教师讲述:“另起炉灶”就是废旧约,立新约。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这个国家屋内太脏了,解放后必须认真清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其实质是不急于谋求同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
其实质是倒向苏联,联苏抗美。
这对于打消美英等国分化中共的幻想,解除斯大林对中共的疑虑,统一国内人们的思想,都是十分重要的。
毛泽东说:“这样是主动倒,免得将来被动的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中苏联盟、中美对抗,这是建国初期基本的外交格局,但这并不排除与西方人打交道,谋求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投影:“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毛泽东正是实行了“一边倒”的方针,使建国之初在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切断旧的屈辱外交的脐带方面,获得了主动权,减少了外交纠葛。
而且,顺利地从苏联人手里收回了东北地区属于中国的各项主权利益。
投影: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2、回忆中国近代史,让学生举出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统治时期屈辱外交的典型示例,以此了解旧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外交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充满了屈辱、辛酸和苦难;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了与旧中国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树立了崭新的外交形象,开创了一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不断走向辉煌的外交史。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刚才的回忆和讨论中,我们运用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这就是通过回忆联想,将同一类历史现象联系起来并进行比较的方法。
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能够把握某一些相同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某一历史内容的全貌和它的发展变化。
经常运用这一方法,可以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一方法。
三、开拓外交新局面: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背诵2分钟,教师提问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提出时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
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悟到中国人民深切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对世界的永恒性贡献。
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但中国还是冲破了外交孤立,同苏东国家以及包括英国在内的25个国家相继建交或得到它们的承认,美国企图拼凑“共同阵线”的图谋彻底破产了。
美国不甘心它在外交上的失败,在军事上挑起了一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错误的战争”——侵略朝鲜的战争。
中国军队在战争上的胜利,有力地支持着外交的实力。
中国由于参加了朝鲜战争并打出了胜利的局面,随后与此有关的国际事务也就再也不能越过中国而得到解决。
这是中国作为政治大国走向世界的开始。
首次表明这一情况的地方是日内瓦。
3、日内瓦会议:提问:新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在会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已是美国战略的一种失败了。
而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态度鲜明,建议合理,坦率诚正,很快成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关键人物。
这一切,美国代表看在眼里,却毫无办法。
日内瓦成了新中国外交打破美国封锁的极好场所。
为此,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规定美国代表团的人不准与中国代表团的人握手。
但有趣的是,相隔十数年后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老远就伸出了手,快步上前同周恩来热烈握手。
亚洲的和平是重要的,然而国家利益从来就不能指望用各种协议和条款来保证。
对此,新中国是有清醒的认识的,它没有因为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出色表现,就忘记了身处封锁包围的严峻事实。
为此,新中国外交必须寻求一条跳出封锁圈,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途径。
很快,这个机会来了,就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亚非会议。
4、亚非会议:“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摘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亚非会议何时召开?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帝国主义对这次会议持什么态度?(3)周恩来在讲话中说“应该求同存异”,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存异”的含义是什么?(4)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阐明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和拥护。
基本准则主要有哪些?答案:(1)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来的万隆召开。
其特点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会议。
(2)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破坏。
(讲述“克里米亚公主号”事件)(3)亚非国家有共同的经历,即受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还有共同的愿望,就是要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
“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4)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这一被西方舆论称为“有色人种的小型联合国”的万隆会议上,亚洲人第一次联合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反帝呼声,中国的呼声是其中的最强音。
在万隆会议上,亚非人民反帝反殖、和平和合作的“万隆精神”得以确立,并作为亚非发展中国家的一项共识原则维持下来。
日内瓦会议在西方,万隆会议在东方,新中国外交通过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积极活跃地大步走出了国门。
中国的态度如何,开始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小结法国枭雄拿破仑早就指出:中国是“酣睡的巨人”,一旦醒来,它将震撼全世界。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过程中,中国可以发挥主导作用。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道:世界上最能干的10亿人所具有的潜力必然会使中国成为经济巨人和军事巨人。
我们深信:睡狮已经醒来,巨龙已经腾飞,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华民族必将龙腾虎跃,笑傲全球![当堂训练]:1、不论国际局势怎样纷繁变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是DA、互相尊重B、互助互利C、和平共处D、独立自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D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B、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阵营C、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3、下列哪一外交方针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能够独立自主A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4、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目的是CA、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B、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D、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5、“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DA、站在亚非拉被压迫民族一边B、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C、站在苏联一边D、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6、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DA、亚非会议时B、周总理访问印度时C、周总理访问缅甸时D、周总理接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7、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出席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并在其间成功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是指 CA、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B、促使会议采纳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推动会议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D、促成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8、亚非会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 BA、中国代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代表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国际关系相对缓和D、亚非国家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