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f89f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4.png)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研究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传统的“知人论世”是一种重要的运用策略。
通过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时代背景,以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知人论世”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运用这一策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认识“知人论世”的概念和意义“知人论世”原本是孔子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待知识和认识方式的态度。
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概念被引申为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历史时代,来理解和品味诗歌作品的内涵。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通过诗人及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传达人文关怀和历史使命感。
二、“知人论世”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补充诗歌的历史背景知识古典诗歌大多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每首诗歌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
在讲解杜甫的《登高》时,可以介绍唐代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体会诗歌中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通过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内涵古典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通过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在讲解苏轼的《题西林壁》时,可以介绍苏轼豁达豪放的人生态度和对墨客生活的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了解社会风貌古典诗歌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风貌来展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观察。
在教学中,通过分析诗歌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社会风貌,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尚,帮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指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鉴赏方法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思路
![指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鉴赏方法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685c55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d.png)
指导学⽣进⾏古典诗词鉴赏⽅法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思路
遇到的困难:
1、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课本所选古典诗歌教给了学⽣系统的鉴赏⽅法,学⽣也认真的做了笔记,但在学⽣⾃主鉴赏时,不能很好地把鉴赏⽅法应⽤到实践之中。
2、诗歌鉴赏要有⼀定的阅读量的积淀,但我们农村学校的学⽣阅读量不⾜,学⽣在阅读鉴赏时对诗歌领悟不透彻。
3、在经过⼀段时间的教学和指导后,学⽣对古典诗词鉴赏产⽣了浓厚的兴趣,但愿意阅读,愿意讨论,不愿意动笔写赏析,在遇到古典诗词鉴赏试题时,语⾔组织能⼒差。
解决思路
1注重学⽣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每周补充课外的著名诗词,提倡学⽣⾃主阅读古典诗词,注重阅读的积淀。
2指导学⽣⾃主赏析古典诗词,能写出简单的诗词赏析,并组织学⽣交流所写内容,总结⼼得。
古典诗歌教学浅探
![古典诗歌教学浅探](https://img.taocdn.com/s3/m/223ce7e10975f46527d3e1b2.png)
百 感 交集 , 但 不 知 如何 是 好 , 最后 只 能对 沉 沉 夜幕 发 出 语文 教 学 大 纲要 求 中职 生 应 “ 初 步 具 有 鉴 别欣 赏 文 学作 乍 断 ,
品的能力”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 无 可 奈何 的呼 号 : 茫茫黑夜啊, 你 吞 噬 了多 少 美丽 的人 生 1
古典诗歌教学浅探
王红 景
( 嵩县 教 师进 修 学校
摘 要 鉴赏古诗词 , 以提高学生古诗词鉴 赏能力。 关键词 古诗词 鉴 赏 教学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2
河南 ・ 洛阳 4 7 1 4 0 1 )
古代诗 歌的教学一直是语 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本 文作者通过理论分析, 结合教学实际, 举例解晰 , 引导学生
诗歌 , 从来就是形象思维的结晶, 它是依靠情、 理、 象三个 以喻人” , 但“ 情” 与“ 理” 属于“ 意” 的范畴, 是人们看不见的, 只 有“ 象” 属“ 境” , 可视 , 具有独特 的审美价值 。一首好诗, 往往就 是借助准确、 鲜 明的形象, 去传达感人的情、 喻人的理的。 因此,
语 文 教学 中 占有 不可 小 视 的 作 用 。但 由于 种 种 原 因 ,不 少教 3赏 与 析 结合 , 从 对语 言 文 字 的 分 析 中把 握 艺术 形 象
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 大纲要求甚远。 笔者主张诗歌教学应从诗歌 自身的特性出发, 在语言的品味和形象 的感受上多下工夫 。 1 朗读是第一环节
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 一些诗词名旬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 要素来唤起读者“ 投一石 , 激起静水之波” 的。“ 情 以感人 ‘ 理
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构成了诗歌独特的音乐美 , 教学 感受形象是把握诗歌情感主旨的必由门径。如苏轼“ 一尊还酹 中学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 中方可感受其或流畅、 或舒缓 、 或高 江月” 中, 诗人借“ 月” 这一意象寄托 自己难酬的壮志, 其情豪迈 昂、 或低沉的特质。同时, 诗歌的节奏除了上述音乐节奏以外, 而苍凉: 龚 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 诗人借 还包含生活的节奏 、 诗人感情 的节奏等 。任何一首诗都是作者 “ 落花” 这一意象来抒发 自己坦荡的胸怀和积极的精神; 郑谷“ 座 主观感受的表达、 内心情感的流露、 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同 中亦有江南客 , 莫 向东风唱鹇鸪” 中, 诗人借“ 鹧鸪” 这一意象表 样是面对天上的一轮明月, 张九龄感受到的是“ 海上生明月, 天 达 了不愿继续游子行 的思乡之情等。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意旨, 涯共此时” 的望月怀远 : 张若虚感受到的是“ 人生代代无穷已, 寄托着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 江月年年只相似” 的超越个体生命的通达。同样是面对霜后的 观色彩, 其客观之“ 象” 与主观之“ 意” 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满 山红叶, 杜牧感受到的是“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们理解诗歌形象, 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 诗歌教学中我们要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一点心得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一点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90bdc6f27d3240c8447ef8c.png)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一点心得吉利红(邢台市第五中学,河北邢台054000)古人云:“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古典诗词像一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
成为传统民族的灵魂的载体。
文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还在于它使人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正因为古典诗词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所以我国历来把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县咏怀五百字》的第一层次,诗人反复致意,表达对君王的忠诚。
今天的读者很难理解杜甫那宗教般的情怀,常常觉得杜甫非常的迂腐.总是不能进入杜甫的情感世界。
我在授课时,将杜甫的忠君思想与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进行类比.指出忠君思想在封建社会是一个既普遍有非常崇高的道德标准。
杜甫的真诚的忠君思想既是他所处的封建时代的产物,也是他高于一般人之所在。
因此.我们不仅不应该认为杜甫是愚忠,而应将他视为当时的道德楷模。
如此类比,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杜甫,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对古人“理解之同情”,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对比法。
对于古人异于现代人之处,讲授时除了可以用类比法,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情境引导。
我在讲授杜甫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有学生对其诗中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之句质疑,以为杜甫的想法不符合人之常情,是虚伪的表现。
为了纠正这位同学的认识,我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作为父亲(或母亲)的你,面对自己夭折的小孩,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但大体集中在“非常伤心”、“后悔没能好好照顾小孩”、“死生在天,强悲亦无益”等方面。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有效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有效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40697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b.png)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有效教学探究古典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笔者就此对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一些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注重诵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以“逐字翻译——通读诗文——背诵学习”这一机械、教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忽视了诵读的重要性,且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对古典诗词有系统且全面的认知,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针对以上情况,在新时期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诵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在传授学生诵读方法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诗人在本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借助诗句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其悲慨、愤懑的心情。
寥寥数字中就隐含了“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四个典故,借助了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自己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故教师在讲到这首古典诗词时,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诗歌创作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典故,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诗的学习兴趣。
而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并提醒学生边阅读边想象。
在学生诵读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诗眼”,并教学生如何把握诗歌的节奏、领悟诗歌神韵。
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感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探究我国古典诗词可以发现,其内涵丰富且其中蕴含大量的美学资源,流淌着古代文人对世界的看法、社会的观点、人生的感悟以及睿智通达思想的表达。
但传统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受高考压力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通常让学生以背诵、练习的形式学习古典诗词。
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逐渐丧失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甚至厌恶古典诗词的学习。
对此,为改善以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诗词表面入手,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尝试从诗词内容进行感悟与品味。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50cd54804d2b160b4ec081.png)
浅析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界的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让高中生学好,甚至运用诗歌。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应该从引导学生精读、泛读诗歌着手,让学生在不断的运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感染古典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方法;高中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92-01新课标提出:“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浓厚兴趣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本人认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
一、指导学生精读古诗以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古典诗歌的写作方式与一般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它用比较少的字数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常常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
所以,古典诗歌一般不易被读懂,教师应该首先指导学生精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精髓,只有懂古诗,才有可能使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选择经典的古诗给学生学习。
经典的古诗用词精准,意境悠远,感情真挚,便于作为范例向学生解读,利于学生掌握古诗的特点、精髓等。
其次,应教会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便于掌握整首古诗的感情基调。
再慢慢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教师要督促学生记忆古诗。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首古诗诵读多了,能够记忆的时候,我们对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所表达的情感又会有新的,更深刻的发现或者体会,所以多记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古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像这样让学生理解、记忆了古诗才有可能使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对古诗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学习。
二、引导学生泛读以拓宽赏析古诗的视野对经典的古诗字字句句斟酌赏析对学习古诗固然有好处,但是如果一味的精读而忽视了泛读,那么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将不会有很大的突破。
课堂内外教学古典诗歌方法问题探讨
![课堂内外教学古典诗歌方法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8129ff2fab069dc50220181.png)
学 的 问题 。 关 键 词 : 学语 文 小 诗歌教学 教 学方 法
中 图分 类 号 :G6 32 2 .
文 献标 识 码 :C
文 章 编 号 : 6 2 1 7 ( 0 )2 0 3 一 2 17 — 582 1 0 — 14 O 1 我 们 平 时 的诗 歌 教 学 , 往 满足 于 对 诗 句 意思 的 理 解 , 师 往 教 常常 急 于 将字 词 的解 释 告诉 学 生 .结 果诗 歌 学 习 变成 了被 动 的 接 受 和 机 械 的记 忆 . 诗 歌 的理 解 和 感 悟 停 留 在 诗歌 的浅 表 。 对 其 实, 诗歌 学 习 是 最 具创 造 精 神 的情 智 活 动 , 正 意 义 的解 读 和 内 真
华 古 诗 文经 典 诵读 工 程 ” 开始 启 动 . 们 翘 首 期待 着 中华 民族 已 我 文化 再 一 次 放射 出灿 烂 的 光芒 。对 于 教 师 来 说 .我 们 所 能 做 到
的 , 是尽 可 能 地 发 掘 社会 有 利 于古 诗 词 教 学 的 因素 . 导 学 就 引 生用 他 们 的 小 眼睛 去 发 现 它 们 , 受它 们 的美 。 州是 一 庵 历 史 感 广 悠 久 的城 市 , 白云 山 、 霞 山 、 圃 … … 到处 都 留 下 了 文人 墨 客 丹 兰 充满 哲 理 的 优 秀诗 篇 。 利用 春游 、 游 、 秋 双休 耳、 暑假 , 励 孩 寒 鼓
“古典诗歌”单元教学的思考
![“古典诗歌”单元教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6c2d86b48d7c1c708a145b6.png)
意思和作用” 、 “ 认 清 固定 句 式 和 特 殊 旬 式 ” 、 “ 怎 样 判 断
通假 字” 等方面 的探究 。
2 . 探 究 内容
内 容 的探 究 主要 是对 文 章 中 的 人 物 和 事 件 、主 题
和思想 、 文章 的背景 、 写作的意 图及其 与时代 、 社 会 的 关 系 的探 究 。下 面 着 重 从 四方 面 简 介 :
同 时 也考 虑 到 了 内 容 的意 义 , 因此 对 此 也 有 必要 探 究 . 加 以深 入理 解 , 受到 启 示 。例如 让 学 生 思 考 : 《 触龙 说 赵
审 视 作品 的 内 容和 思 想 倾 向 。我 们 从 这 些 规 定 中学 会
确 立 每 一 课 的 学 习 目标 . 摸 索其规 律 . 总 结 出 恰 当 的 学 习方 法
质 疑 争 鸣
落 异 通 词 精 读 假 类 活 要 字 字 用
虚 特 古 偏 同 辣 今 义 形 句 异 复 异 词 式 义 词 义
能较好地理解课文 。 D. 关于作者的思想 、 态度和时代社会关系。
作 者 的思 想 和 态 度 是 受 时 代 的 制约 的 。 文 言 文 中 反 映 的 作者 对 待 事 物 的思 想 和 态 度 未 必 是 我 们 所 赞 同 的, 因 而对 这 一 问题 的探 究 也 更有 必 要 了 。例 如 : 《 鸿 门 宴》 中, 作者对刘、 项 两 方 面 表现 出 怎样 的思 想 倾 向 ?这
祖 先 留下 的丰 厚 遗 产 会产 生浓 厚 的 兴 趣 。至 此 , 常 常 可
古人说 , “ 书读 百遍 , 其义 自见 ” 。反复的诵读对理
解 文 言 文 的 内 容 及 形 成 语 感 很 重 要 。因 为 在 学 生 尝 试
激趣·审美·入情·迁移——浅谈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
![激趣·审美·入情·迁移——浅谈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89dd8084868762caaed5fc.png)
朋友 评选 哪首写 得 最好 , 友欣 赏 了半 天 , 朋 说道 :只有 莫 道不 销 透了 , 他 的 问题 就迎 刃而 解 。结合 时代 背景 以及李 白的经 历 , “ 其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0 9 5 7 ( 0 1 0 —0 9 -0 10 — 012 1 )7 18 2
古 典诗 歌在 语文 教 学 内容 中 占据 着一 定 的 比例 , 习古 典 的 意境 , 学 在教 学 中我们 可 以 启发 学 生在 深 刻理 解 本 诗 意 境 的基 诗歌能 够让 学生 认识 到 中华 文 化 的 丰 富博 大 , 能够 让 学 生吸 收 础 上 , 用 多 种 艺 术 形 式 进 行 合 理 的 发 挥 , 度 创 造 优 美 的 利 再 民族 文化智 慧 。但 由于 古典 诗 歌 距 离 学生 时 代 久远 , 学生 的 意境 。 与 生活 、 经历相 差很 大 , 生对 此 比较 陌生 , 学 加上 传统 教学 , 一些 老 在教 韦 应物 《 州西 涧 》 首诗 时 , 分析 了诗 歌 的 内容 , 滁 这 在 把 师采用 “ 字字 解 释 、 句 翻译 ” 字真 经教 学法 , 大破 坏 了诗 歌 握 诗歌 的意 境 , 句 八 大 学生 对此 诗 掌 握差 不 多 的时 候 , 课 堂 结尾 , 在 我 的美 , 一篇 篇 充满 灵性 的古 典 诗 歌变 得 索 然 寡 味 , 使 毫无 生 机 , 来 了个 画蛇 添足 : 同学 们 拿 起 自己的 彩 笔 以 “ 请 野渡 无 人 舟 自 因而 一些学 生对 古 典 诗 歌 不 免 敬 而 远 之 。 因此 要 调 动 学 生 学 横 ” 为题 , 画一 幅 山水 画 , 同学们 要 把握 意 境 , 行 合 理 想像 , 请 进 习古 典诗歌 的积 极性 , “ 读精 思” 在 熟 的基 础上 , 师要 采取 一些 画 出 自 己 的 “ 渡 无 人 ”图 来 。 这 一 下 可 谓 是 一 石 激 起 千 层 浪 , 教 野 行之 有效 的方法 , 教师 教 得很 活 , 生 学得 有味 。下 面笔 者结 激 发 了学生 的创 作 欲 望 , 后 他 们 交来 很 多 作 品 : 画 一 只孤 使 学 课 有 合教 学实践 就古 典诗 歌 的教 学方 法谈 四点看 法 , 以就 正于 方家 。 舟 , 一个 渔 人在 上面 抽烟 的 ; 画 一 只船 , 桨 上停 息 一 只 小 鸟 有 船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4bfe3808bed5b9f3f90f1ce9.png)
一
意象是诗人 在作品进行 情感投射 的载体 。多年 的语文教学告诉
我 ,紧抓诗 歌意象 、归 纳诗歌意象对 诗歌教学起 到了非常重要 文 学 起 源 于 劳 动 , 诗 歌 这 一 文 学 样 式 同 样 是 劳 动 生 活 的 的作 用 。 下 面 简 单 归 纳 如 下 :
慢 ;而 一般 的叙 述 、描 写 文笔 ,朗读 时应保 持 中等 的速 度 。 I 夏 完 淳 《 云 间 》,在具体 教 学 中 ,我做 了如 是处 理 : ; f I AI 别
三 年 /羁 旅 /客 , 今 日 /又 /南 冠 。 无 限 /山 河 /泪 , 谁 言 /天 地 /宽 。 已知 /泉 路 /近 , 欲别 /故 乡 / 。 难 毅 魄/ 来 / ,灵 旗 / 际 / 。 归 日 空 看
抒 情 性 、形 象 性 与 音 乐 性 就 成 了古 典 诗 歌 的 三 大 特 征 。读 出 节 即所 谓游学 。通 过游学 ,学 子们能增加 阅历 ,增长学 问 ,扩大 奏 ,把 握 韵 律 能 从 直 观 上 了 解 整 首 诗 ,为 透 彻 的 理 解 全 诗 打 下 个 人影响 ,进 而为登上仕途 做准备 。成语 “ 终南捷径 ”说 的就 坚 实 的基 础 。 是这 个道理 。学 子们在游学 过程 中,因为 长年在外 ,长期与家
“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往 事 知 多少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故 国 春
本诗前两句是诗人 痛苦思 乡之情 的表达 ,宜 根据节奏 以缓 后 者 为 例 : 慢 的节奏读 ,其 中 “ 客” 、 “ 又” 、 “ ” 、 “ ”等字应重 泪 谁
读 ,从 中让 学生读 出诗 人那种思 乡之切 、之 痛 ,甚至 可以用哽 不堪 回首月明中. 。 咽 的声调读 出 。如此 ,学生就能 在片刻之 间进入诗人 的内心世 雕 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 能有几多愁 ,恰似 一 界 ,拉 近 与 诗 人 的距 离 。 而 后 两 句 表 达 的是 诗 人 壮 志 难 酬 的悲 江春水向东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c786079f121dd36a22d8226.png)
展开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感非常的深刻,不是某个学生单面的理解能够进行感悟的。而且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进行合作性教学与交流。例如,在南唐词人李后主李煜的《虞美人》的鉴赏过程中,首句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人李后主为何要思考“春花秋月”,他又有“什么往事”,教师对肯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学生对李后主的思考很懵懂。所以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来探讨词人作为后唐的国主,此刻“思念故国、亡国之痛”的悲伤情绪。通过展开课堂互动,不仅能够对词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能够有很好了解,体验词人当时的情绪。而且在互动中,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
标准答案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在中考或高考中能够得到“诗词鉴赏”这道题目的分值。所以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不注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而是注入式的向学生传授各种考试题型、标准答案。教师片面性的引导,使得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下降,学生对诗词的审美情趣、范围也变得非常的局限,很多学生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记住诗词中的几个关键句、词,以便应付考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诗词的性质,让优美的诗词变得生硬。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古典诗词教学
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现代学科的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最适合于古典持诗词教学。因为古典诗词本身是诗人、词人受某个特定环境的影响,引起心中的共鸣,进行的即兴创作,具有极强的情境性。所以,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对诗词进行现场模仿重现,使得学生能够对诗词的印象、理解能够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对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的鉴赏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江南的美景,让学生对江南的印象进行了解,使得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能够把将江南的美景融入到诗歌中的江南中。或者显示其它诗人、词人写的关于江南的诗或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在课堂上对“白居易的‘江南’与其它诗人的‘江南’有什么区别?”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如何去理解白居易的江南。这不仅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得学生学习中能够感悟到诗中、词中的美好风景,欣赏到诗歌的艺术美感。
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0e13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d.png)
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应用中国古典诗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结合上下文和注释,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赏析等多种形式来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对语言美感和文学情趣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热情,也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细腻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美好。
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典诗歌以其简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而著称,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诗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让他们运用古典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进行现代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用来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定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古典诗歌的审美教学方法
![浅谈古典诗歌的审美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86ee8be53a580216fcfea3.png)
N o.0 1
T Ⅱ加EE DUC I AT oN
oc O r 2 08 t be O
浅谈古典诗歌 的审美教 学方法
申廷艳
摘 要 : 典 诗歌 是 中 国文 化 的 瑰 宝 , 篇 篇 古 典 诗 歌 闪耀 着情 感 的 智 慧 的 审 美的 光 辉 , 滋 润 学 生 心 灵 , 古 一 对 陶冶 学 生 情 操 方 面有 着 不
方法。 1 兴趣 引路 法
些 诗 歌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意 象 , 着 独 特 的 意 境 , 教 学 中 我 有 在 们 可 以 启 发 学 生 在 深 刻 理 解 本 诗 意 境 的 基 础 上 ,利 用 多 种 艺 术 形 式进 行 合 理 的 发 挥 , 再度 创造 优 美 的 意 境 。 如 杜 甫 的 《 茅屋 为 秋 风所破歌》 ,我 们 可 以让 学 生 对 人 物 形 象 和 场 面 进 行 合 理 想
法 , 以激 发 学 生 学 习 诗 歌 的 兴 趣 , 大 知 识 面 , 助 于 培 养 学 可 扩 有
2 创 设 意 境
所 谓 意境 ,是 指作 家 的 主 观 情 思 和所 描 写 的 富 于 特 征 性 的
客观 景物 浑融 契合 而形 成 的 艺 术 境 界 和 氛 围 。 在 教 学 中教 师要
又 具 有 模 糊 性 、 胧 性 的 特 别 , 就 导 致 了意 境 之美 往 往 只 可 意 朦 这
兴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 所 谓 :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之 者 不 正 “ 好
如 乐 之者 。” 教 学 时 我们 可 以 通过 一 些 典 故 、 闻 、 事 来 激 发 在 趣 轶
美情趣。”
受 。 如 果 在 教 学 中 , 们 只 是 简 单 地 翻 译 一 下 了 事 , 么 这 道 精 我 那
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f39f49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1.png)
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不仅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更是对我们国家历史、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的真实记录。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古典诗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问题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由于古典诗歌的词藻比较繁复,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策略:1. 利用课外资源,例如配齐相关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动态地呈现古典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以情境再现的方法,创设一个与古典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 利用绘本、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感受。
问题二: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在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很多传统的古典诗歌内容难度较大,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就会导致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不深,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改进策略:1. 选取一些与学生年龄、生活经验相关的古典诗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增强学习的亲和力。
2. 在教学中逐步增加难度,从简单入手,慢慢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品味古典诗歌的内涵与美感。
3. 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亲自感受、体验来了解古典诗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问题三:传统文化教育不足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新的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出现,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新的文化形式,传统文化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了解和接触有所不足。
改进策略:1. 构建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种古典诗歌朗诵、诗歌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古典诗歌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认知。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b92cd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c.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分析摘要: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内容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
语文作为一门文学类课程,古典诗歌一直是其中的精粹,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创新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一、从朗读着手,引导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感知能力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借助反复阅读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意义。
所以,在进行古典诗歌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利用早读等机会,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来促进了解与感知。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先为学生开展范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独具的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
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诗歌相关的视频内容,以此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诗歌内涵,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1]。
比如在《沁园春·雪》中,老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诗歌的标准朗读示范音频,在具有情感的朗读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听读、跟读的环节中,感受作者创作的目的,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对诗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通过意象,创新古典诗歌教学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取诗歌中的各种意象,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进行了解,在没有教材辅助的情况下,也能够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
诗以言志,歌以抒情,诗歌的归结即在于言志抒情,也可以说,诗歌本身便是志和情的另类表达形式。
对于天地万物,人的认知是具有规律性的,掌握好这一规律,就可以感受到诗歌中存在的意象,继而正确理解诗歌的内涵[2]。
例如在《望岳》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岱宗、曾去、绝顶、众山”等词中进行抓取,找到作者写作的意象,在大脑中创设一个泰山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界面。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3d0d262af90242a895e53a.png)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探讨【摘要】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篇章的实际内容,还应当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语文学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的双赢。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古典诗词作为初中语文的教学的重点之一,原因在于其独特的缜密构思和凝练语言以及优美的意境,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中,诗词一直是为历代文人所青睐的文学样式。
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韵律、意境的感性之美,同时也要分析出诗词中推敲、雕琢的理性之美。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
”吟诵诗歌是感受古典诗词意境美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古典诗词所特有的字句整齐,以及其特有的押韵,使得它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诵读起来往往琅琅上口,还能让人感受到诗词中强烈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的节奏诵读。
所谓节奏,指的是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按照一定的规则反复交错形成的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韵律则指的是诗词的韵脚以及格律,古诗词一般把同韵的字放在句尾,也成韵脚,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在诗中,”流”和”楼”就是由于押韵而形成声调和谐的韵律美。
朗读应当作为课程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一个教学阶段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和欣赏。
[1]2.隔岸观火,不如身临其境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先生曾经说过:”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因此,在欣赏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领略古典诗歌的整体意境美,感受古典诗词中的诗言之道,诗话之景。
[2]具体说来,就是在诗意的酝酿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情感。
如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初春漫步湖岸愉悦而欣喜地领略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场景,甚至可以让学生作画,在想象中激发学生对诗词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
适于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
![适于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https://img.taocdn.com/s3/m/9cc3a5bd65ce0508763213c1.png)
如 何将 凝 聚 着 中华 民族 传 统 文化 精神 、具 有诗 情 画 意之 都 能 始终 处 丁教学 的 主导 和 主动 地 位 。教 师 高屋 建 瓴 、总 览 美 的中 古 典 诗歌 ,通 过 教 师 的 引领 ,传 授给 学 生 , 使学 生 进 入 诗境 、感受 诗情 、体 味 诗意 、深 入诗 心 ,这 是值 得 探 索
中 国 占典 诗 歌 教 学 通 常 采 用 的方 法 是 诵 读 、 分 析 和 点
的原 点 方法 。面对 ‘ 首诗 歌 , 荫读 感 知 、排 除疑 难 字词 、解
评 。 “ 读法 ”是 依据 诗 歌 的节 奏 韵律 性 而 形成 的 诗歌 鉴 赏 释 典 故 ,这 是 第一 步 。 诵
范 。文 体 在 形成 的 过程 中,逐 渐 明确 了各 自的功 能 ,形成 了 各 自的特 点 。诗 歌 、散 文 、小 说 、戏 剧 都有 各 自的功 能 I 特
区 的 少 数 民族 学 生 而 ,这 两 种 鉴 赏 和 教 学 方 法 都 不 太适 点 ,文 学 教学 就是 要 依据 不 同文体 的不 功 能和 特 点 , 设定
辨析文体入手,假设 问答,步步深入,进入诗境 ,体悟诗心,将凝 练、跳跃的诗歌意象在想象和联想中,描绘成诗 人活动于其间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感 同身受,由此感知诗人生命和心灵的律动 。这是一种 能讲出 “ 诗情画意”
的诗 歌 教 学方 法 。
关键词:少数 民族学生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 情景描绘 法
眼 ”、 赏 析 意 象 ,将高 度 概 括 的 意 象 和 凝 练 的 词 语 “ 点 化 ”,使 人感 受 到 诗歌 语 言和 意象 无 尽 的 意蕴 之 关 。但 是 ,
“兴观群怨”说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兴观群怨”说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910756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7.png)
“兴观群怨”说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诗歌表达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兴观群怨”说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兴观群怨”说,源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意指古代的学者追求学问是为了造福天下,而现代的学者则追求学问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
这种以“兴观”、“怨”为主要情感抒发的审美观念,可以运用到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诗歌表达能力。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情感深远。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风萧瑟、春水泠泠,无不饱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表达。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兴观群怨”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全面理解古典诗歌的目的。
通过“兴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去感悟自然的变化和生活的起伏。
让学生在春天的田野上观察花开的情景,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在秋夜的寂静中聆听虫鸣,感悟生活的沉静与宁静。
通过“观”,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和生活的敏感和体验,为理解古典诗歌的情感铺垫基础。
通过“群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审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不足和不公,从而引发学生内心的“怨”情。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不公正,社会中的冷漠和失衡,引发学生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通过“怨”,让学生激起个人情感的共鸣,为理解古典诗歌中的“怨”情打下基础。
通过运用“兴观群怨”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自然和生活,激起对社会和人生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诗歌表达能力。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关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读以养目 鉴以养心——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初探
![读以养目 鉴以养心——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7650137ef242336c1eb95e80.png)
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 新课 程标准 》 在课程 目标 中指 出: “ 诵读古代 诗词 , 有 意识 地 在积 累 、 感悟 和 运用 中 , 提 高 自己的欣赏 品位 和审 美情 趣 。 ” 可 见古 典诗 歌教 学在 语 文教学 中分 量不小 。如何 调 动学生 学 习古典 诗 歌 的积 极性 , 从而达 到“ 读 以养 目, 鉴 以养心 ” 的 目标 呢?笔者 结 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 的教学 方法谈 几点看 法 , 以就
教 学 经纬 Z H O N G X U E J I A 0 x 【 I E C A N K A O
读 以 养 目
— —
鉴 以 养
鹏
心
古 典 诗 歌 的教 学 方 法初 探
广 西武 鸣县 罗波 中心校 ( 5 3 0 1 0 0 ) 黄
古典诗 歌是 中国文化 的瑰宝 , 一篇篇 古典诗歌 闪耀 着情 感 的智慧 的审美 的光 辉 , 对 滋润 心灵 , 陶冶情操 有
诗学 习。
如《 天净 沙 ・ 秋思》 典 型 地体现 了意 境美 这一 特色 。整 首词 总计 五句二 十八 字 , 一共 描写 了九个 事物 , 也是 九
个 意 象 。这 九个 意 象 不 是 用 关 联 词 承 接 起 来 的 , 而 是 通 过情 感 的串联 , 组 成 了一 幅 非 常 美 的 图 画 , 也 就 是 本 诗
再度创造 优美 的意境 。 在教 学 王 湾 的《 次北 固山下 》 这首 诗时 , 可采用 “ 意 境再 现法 ” , 图文结合让 学生把握诗 歌 的意境 , 之后请 学 生们拿起 自己的彩 笔 以 “ 潮平 两 岸 阔 , 风 正 一 帆悬 ” 为
古典诗歌 朗诵 比赛等 , 打造社会 、 家庭 、 学校三位 一体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
科右前旗古迹中学:宋玉萍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
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节奏韵律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
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
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
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
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一、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
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
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
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我做了如是处理: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分析如下:“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
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
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
“寻”句,“移”句,“添”句,“千”句都应快读,以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
“欲语迟”、“半遮面”应用延长音,应慢读,以表示琵琶女的犹疑和顾虑。
二、读出韵律
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
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
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铢两悉称地曲达情绪的转变。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
具体分析如下:诗歌首先是以鱼部的仄声韵字“睹”领起全文的,婉转的上声引起人们对天姥山的向往;接着以“城、倾”文部阳声韵有力呼出雄浑的天姥山;再转“月”韵入支部的“溪、啼、梯、鸡”,平声韵和入声韵
的交互使用,平声韵表现诗人为路旁的美景迷恋不舍,入声韵又表示赶路的迫切:紧接以“巅、烟”承“瞑”韵,舒缓蓄势,以待仙境出现,仙境既出,则用“摧、开、台”上平五微韵,渐开浩荡景象;仙人再现和梦乍醒时均用下平七阳韵连承,既有诗人的惊奇欣羡的内心活动。
又表现了仙境来之快却去之瞬,令诗人叹息不已;再以微部韵的“水”韵照应同用微部韵描写的仙境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作者有阴声韵上平十三元的“颜”韵,尽吐心中的气闷,将诗歌推上了愤激的高潮。
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不就了然于胸了吗?
古典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明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
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首句“寻声”应轻出,表示情节由此开端;“暗”字轻声,表示诗人尚存顾虑的心绪。
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一帛”后三字应重读,一字一顿,有力地表现琵琶女用激昂雄壮乐曲进行束尾。
同时还要注意停顿,调整语气长短等。
如此才能体现诗歌的情感跌宕,摇曳多姿之美。
古人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
而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被注入了作者的浓郁的情思,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意象。
丰富生动的意象经过诗人的妙笔,就会营造出种种令人心醉神迷意境。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来挖掘和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中固然要理解诗意,这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
分析不能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解掉诗歌的神韵。
“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
具体方法如下:
1、风景再造法
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等。
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乐府歌辞《陌上桑》等。
2.创设意境法
古典诗歌有优美的意境。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现诗歌的意境。
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全诗的意象,这不难找出,我又引导学生:作者是用什么把这九个意象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
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
请同学们用诗化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
学生沉浸在这首诗的氛围之中,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诗歌中所蕴蓄的情感就会有较为深切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