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意献张水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闺意献张水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 掌握诗歌表面的文字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疏通文意

3. 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言外之意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很有意思的诗。这首诗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至于什么特点呢?我想大家学完之后应该能明白。大家把书翻到XX页,看到《闺意献张水部》这首诗。1. 朗读诗歌

大家先跟老师一起朗读两遍,在朗读中自己试着慢慢体会一下诗歌的意思。

全班一起再齐读一遍。

2. 解词解句

(1) 提问:

首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边读边试着理解一下,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教师走下讲台巡视2-3分钟,我们要弄懂一首诗的意思,不能凭空猜测、想象,而是要认真读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最后再作总结。)

大家都应该看得差不多了吧。谁能来说说,你觉得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有没有写什么人?有没有写什么事情?

(2) 分析:

这位同学认为这首诗写了XX,这位同学认为写了XX,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洞房昨夜停红烛”:洞房?是新婚夫妇的新房;停,我们现在的意思是停止、暂停,在诗中呢是留置的意思,就是留在那里,和现在的意义仍然有一定的联系;红烛:红蜡烛。为什么都要用红色的蜡烛呢?表示喜庆又吉利。大家看电视剧的时候应该都有印象,古人结婚呀,都要穿红嫁衣、挂红灯笼、新娘子还要坐上红色的八抬大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这句话就是在说,新婚房间昨晚上的红烛彻夜都停放、点着着。新房里点的红烛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花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待是什么意思?等待。晓呢?天明。堂:正室、主室。舅姑,是我们现在说的舅舅和姑姑吗?并不是,诗中的舅姑指的是公婆,就是丈夫的父母。所以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古时候的新婚妻子嫁入夫家,成为了丈夫家里的人,在结婚的第二天正式拜见丈夫的父母,这是非常郑重的礼节,所以妻子才早早起来打扮,等待天亮。“妆罢低声问夫婿”:妆,梳妆打扮;罢,停下;(这里其实可以看出来呀这个新妇梳妆了一大段时间)夫婿,就是自己的丈夫。拜见是一件大事,她打扮完了心里不免嘀咕,自己的

样子怎么样呢?能不能讨别人喜欢?只好问问身边的丈夫了。可是,为什么要低声、小声问呢?古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前新郎新娘都几乎不会见到对方,新娘子更不会来到丈夫家里。因此新娘子刚刚嫁过来,对丈夫和身边的环境都不熟悉,因此是比较害羞的,做事、说话都很小心翼翼。那妻子问了丈夫什么问题呢?

“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画眉,描画眉毛;深浅,浓淡;入时无,入时,合不合时宜,是不是当下比较合适的,无就是否,也就是妻子问丈夫呀,我描画的眉毛浓淡是否合适、合时宜呢?

刚刚我们解释了每一句的意思,大家现在再来说说,整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对,很好。其实这首诗就是写了一位新婚妻子在成婚第二天早起来梳妆打扮,准备拜见公婆;梳妆完毕见公婆之前悄悄问丈夫,自己的眉毛画得好不好、合不合适呢?

那大家觉得这个新娘子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如果你今天第一次进入初中,马上就要见到今后和你一起学习的新同学、新老师了,你会不会有那么点期待?兴不兴奋?但是又会不会有点担心自己可能表现没那么好,或者出点儿什么丑,别人不喜欢自己?新娘子这时候的心情跟你们是不是有点像?哪里像?要见丈夫的父母了,但是呢又很紧张、很害怕,担心公婆不喜欢自己。新娘子在这里的心情是很复杂的。

3. 解题

那请同学们注意了,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题目。

“张水部”指的是什么?好,是张籍,他当时是水部的一位员外郎。所谓水部,就是掌管水利的部门。在隋唐时期,国家确立了一套组织很严密的中央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主要掌管中央政策的制定、审核和执行。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别是……,掌管国家各项政务。水部便是工部下属的一个部门(工部是管理工程事项方面的机关)。张籍担任水部员外郎的时候,是个爱才之人,常常奖励有才华的新人。朱庆余曾给张籍投赠过自己的诗篇,而张籍也是很赏识朱庆余的,两人其实是关系比较好的长辈和晚辈。

我们再来看“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对,献给。

那“闺意”呢?“闺”在旧时指的是女孩子居住的屋子,古人常常用这个词指代女子,那闺意自然就是女子的心思、意愿。这个女子指的是谁?——我们刚刚解释了,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新婚妻子见公婆之前的样子和心情。那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女子的心思献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呢?

这时候就要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这首诗还有另一个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是朱庆余参加进士考试之前所写的。进士考试是科举考试的一个环节,科举考试形成于隋唐时期,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通过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通过进士考试、成功中选的人可以被选拔为正式的官员,从此就能升官发财啦!所以科举考试是古代文人实现报国理想、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古代的科举考试不像现在,大多是机器阅卷,每场考试都有主考官,主考官会亲自批改考生的试卷。

唐朝的考生们在参加考试之前,有一种“行卷”的风气,也就是把自己的诗篇献给名人,希望得到名人的赏识,然后再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主考官。本文的作者朱庆余也是如此,他马上要参加进士考试,这首诗正是他在考前的一首“行卷”之作,这时候希望把这首诗献给张水部之后,通过他的推荐来帮助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就是朱庆余写这首诗的重要原因。

4. 言外之意

那么作者为应考写的诗篇,为什么要写一个新婚妻子见公婆的事呢?(学生回答)大家想想,朱庆余要参加的考试非常重要,那么他在考试前的心情是不是和新娘子要见公婆的心情有点像呀?又期待快点来,又特别紧张担心,心里的感觉很复杂。其实啊,朱庆余非常聪明,他在这里很巧妙地打了个比方。他用把自己应考的状态比成了新娘子要见公婆的心情。他在考试前心里非常担忧到底结果如何,就跟新娘子见公婆之间非常紧张一样,所以通过这首诗想征求张籍的意见,到底主考官喜欢不喜欢自己的作品呢?还有没有什么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呢?

所以,你们认为作者在诗里把自己比作什么人?——对,就是诗中的新娘子。

那把张水部比作谁呢?——是不是自己想要问问题的夫婿呀?

而主考官呢?把新娘子要见的公婆比作主考官,把自己的作品比作所画的眉毛。

作者临到考试前,很担心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得到主考官的赏识,所以想问问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张水部,希望征求他的意见。那为什么不直接问出来呢?古时候的人们做事说话都是很含蓄的,朱庆余也是不好意思明说出来,所以啊打了一个巧妙的比方,用新娘子的心情暗示自己考试前的心情,这才是他的言外之意。我们在上课前提到,这首诗一个很大的特点,大家现在有没有了解呢?——这首诗作者的本意不在诗内,而在言外,也就是意在言外。

5. 课后延伸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问:张籍在这首诗里把谁又比作了谁呢?他有没有回答朱庆余给自己提的问题?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同学们课下去好好读一读,查阅资料,下节课咱们再好好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