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蓄冷
冰蓄冷就是将水制成冰的方式,利用冰的 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由于冰蓄冷除 可以利用一定温差的水显热外,主要利用 的是:335KJ/Kg的相变潜热。因此,与水 蓄冷相比,储存同样多的冷量,冰蓄冷所 需的体积将比水蓄冷所需的体积小得多。
冰蓄冷
蓄冰槽内的水并不是全部都冻结成冰。为 此,常使用制冰率(IPF)来表示蓄冰槽中冰 所占的体积份额。这种特点促进了冰蓄冷 槽与制冷机一体机化机组的发展。蓄冰系 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它必须使用蒸发 温度低的制冷机组,要求制冷剂的蒸发压 力较低,所以压缩机能耗高;而且冰蓄冷 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比水蓄冷系统复杂得多。
发展背景
我国是一个能源供应十分紧张的国家 。一 些大中城市空调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 的3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荷差加大, 有的电网峰谷差达40%多,造成机组频繁启 停。不仅增加能耗,而且影响机组寿命。 为此电力部门已明确提出到2000年电网移峰 填谷达1000~1200万kW。与其相配套的优 惠用电政策也相继出台,这给储能中央空 调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契机。
空调冷(热)源简介
பைடு நூலகம்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中央空调用冷热源常见的类 型如表 :
空调冷(热)负荷分析
综合分析一些已建成投运的建筑物,不难 发现其空调冷热负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空调年运行负荷率低,一般达到设计 负荷50%以下的运行时间占全年运行时间的 70%。
空调冷(热)负荷分析
(2)空调日负荷曲线一般同电网用电负荷 曲线同步。
冰蓄冷
所以,在空调工程中,选用蓄冰和低温送 风系统相结合的蓄冷供冷方式在初投资上 是可以和常规制冷空调系统相竞争的;且 在分时计费的电价结构下,其运行费用要 比常规制冷空调系统低得多。蓄冰和低温 送风系统相结合已成为建筑空调技术发展 的一个方向。
按制冰方式不同和结构形式分类
蓄冰装置按制冰方式不同和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 (1)直接蒸发制冰。具体包括:a) 金属盘管外融 冰式
冰蓄冷 原理和设备
冰蓄冷的定义
“冰蓄冷空调”一词的英文为‘ICE STORAGE’,日文表示为“冰蓄热”,狭义的 定义为“制冰蓄冷”的空调制冷系统。但在 寒带国家除了需要夏季“蓄冷”外,大部分 时间里还要“蓄热”,因此,广义的用语为 “THERMAL (ENERGY)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TES)”, 即“蓄能式空调系统”。
冰晶式
该系统是将低浓度卤水溶液(通常是水和 乙二醇)经冷却至冻结点温度产生千千万 万个非常细小均匀的冰晶,其直径约为 100µm的冰粒与水的混合物,类似一种泥浆 状的液冰,可以用泵输送。
冰晶式
间接蒸发制冰
a) 金属(蛇形)盘管内融冰式 内融冰方式在取冷时仍由管内的乙二醇溶液或盐 水作载冷剂与管外冰进行二次换热。虽然是属于 内融冰方式,但冰与冰之间仍有极小的间隙,以 便在融冰过程中,结在盘管周置的冰存在少量的 活动空间,使得钢管与冰始终存在有直接接触的 部位,因此导热较好,在整个融冰过程中蓄冰槽 的出口二次冷媒温度始终可保持在3°C左右,并 使冰几乎全部被融化来供冷。
共晶盐蓄冷系统
共晶盐蓄冷(也称之为优态盐蓄冷)是利用固液相变 特性蓄冷的另一种形式。蓄冷介质主要是由无机 盐、水、促凝剂和稳定剂组成的混合物。目前应 用较广泛的是相变温度约为8—9℃的共晶盐蓄冷 材料,其相变潜热约为95kJ/k8。在蓄冷系统中, 这些蓄冷介质多置在板状、球状或其它形状的密 封件中,再放置于蓄冷槽中。一般地讲,其蓄冷 槽的体积比冰蓄冷槽大;比水蓄冷槽小。其主要 优越性在于它的相变温度较高,可以克服冰蓄冷 要求很低的蒸发温度的弱点,并可以使用普通的 空调冷水机组。
空调冷(热)负荷分析
(3) 空调用电量高峰时达到城市总用电负 荷的25%~30%,加大了电网的峰谷荷用电 差,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势在必行。 (4) 蓄能空调技术能帮助电网有效实行移 峰填谷。
冰蓄冷空调原理
蓄冷技术的分类
蓄冷技术有很多具体的形式,美国制冷工业协会(ARI) 1994年出版的《蓄冷设备热性能指南》将蓄冷设备广义 地分为显热式蓄冷和潜热式蓄冷,见下表。
发展背景
1952年东日会馆大楼是日本第一个采用水蓄 冷的中央空调系统。60年代以后,水蓄冷中 央空调系统在日本得到了大量应用。1996年, 日本NHK广播中心建成9000m3水蓄冷槽空调 系统。 8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冰蓄冷较水蓄冷有许 多优点,因此,许多设备厂也参与冰蓄冷设 备的生产,促进了冰蓄冷的迅速发展。
按照蓄冷进行的原理分类
在介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介 质的温度或物态发生变化。蓄冷就是利用 工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显热、潜热 效应或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来进行冷量的 储存。实现蓄冷的原理主要有显热蓄冷、 浴热蓄冷和热化学蓄冷。
按照蓄冷持续时间进行分类
主要有昼夜蓄冷和季节性蓄冷两种类型。 昼夜蓄冷是将电动制冷机组在夜间低谷期 运行制取的冷量,以显热或浴热的形式格 冷量储存起来并用于次日白天高峰期的冷 量需求。季节性蓄冷是在冬季将形成的冷 量(以冰或冷水的形式)储存在特定的容器或 地下蓄水层中,在夏季再将其释放出来供 应用户的冷负荷需求。
水蓄冷
自然分层水蓄冷罐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水蓄冷
在蓄冷罐中设置了上下两个均匀分配水流 散流器,为了实现自然分层的目的,要求 在蓄冷和释冷过程中,热水始终是从上部 散流器流入或流出,而冷水是从下部散流 器流入或流出,应尽可能形成分层水的上 下平移运动。
水蓄冷
在自然分层水蓄冷罐蓄冷循环中,冷水机组 送来的冷水由下部散流器进入蓄冷罐,而热 水则从上部散流器流出,进入冷水机组降温。 在释冷循环中,水流动方向相反,冷水由 下部散流器送至负荷,而回流热水则从上 部散流器进入蓄冷罐。
各种蓄冷方式及其系统组成简介
(4)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的双重用途。 (5)技术要求低,维修方便,无需特殊的技术培训。 (6)水蓄冷系统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储存大量冷量的 方式。蓄冷罐体积越大,单位蓄冷量的投资越低。 当蓄冷量大于7000KW.H(602万大卡)或蓄冷容 积大于760m3时,水蓄冷是最为经济的。水蓄冷技 术适用于对现有常规制冷系统的扩容或改造,可 以实现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制冷机组容量的情况下, 提高供冷能力。
冰蓄冷
当空调系统采用蓄冰和低温送风相结合的 形式后,由于输送冷水温度降低、送风温 度降低,系统的管网和盘管、整个风道系 统,以及水泵、冷却塔等辅机在材料、尺 寸和容量方面,均要比水蓄冷和共晶盐蓄 冷系统要小,可节约系统设备投资。
冰蓄冷
在建设过程中,施工量和材料消耗量相对 也要减少。同时,由于减少了管网和空气 分配系统的体积,建筑物的可用空间会有 所增加。在运行时,由于风扇和水泵设备 容量的减少,其耗电量也要降低。
例如一般空调用表冷器处冷冻水温度约为 7℃,如果采用外融冰方式,冷冻水温度可 长时间保持在1~2℃,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 送风温度,增加送回风温差,实现送风量 的大幅度减少。因此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 短时间内要求冷量大、温度低的场所,如 一些工业加工过程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使 用。
片冰机、管冰机、板冰机等机械制冰
金属盘管外融冰式
外融冰式盘管蓄冷的缺点是在蓄冷过程必 须克服随厚度增加越来越大的冰层热阻。 但在取冷方面有较多的优点。外融冰方式 是直接采用蓄冰槽内的水作为取冷介质送 出,冰是从冰柱外表面开始向内进行融化 的。不需要二次换热,取冷效率更高,而 且取冷温度更低,使得实现大温差低温送 风成为可能。
金属盘管外融冰式
按照用于蓄冷的介质进行分类
有水蓄冷、冰蓄冷、其它相变蓄冷材料蓄 冷等。在季节性蓄冷中,多采用水或冰来 进行。在昼夜蓄冷中,根据具体要求可以 采用使用水作为蓄冷介质的显热蓄冷、或 利用冰和共晶盐作为蓄冷介质的潜热蓄冷。
各种蓄冷方式及其系统组成简介
水蓄冷(Chilled Water Thermal Storage) 水蓄冷是利用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水作为蓄冷 介质,利用显热进行冷量储存的。水蓄冷技术具 有以下特点: (1)可以使用常规的冷水机组,也可以使用吸收式 制冷机组,并使其在经济状态下运行。 (2)适用于常规供冷系统的扩容和改造,可以通过 不增加制冷机组容量而达到增加供冷容量的目的。 (3)可以利用消防水池、原有的蓄水设施或建筑物 地下室等作为蓄冷容器来降低初投资。
发展背景
日本对蓄冷空调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如降 低水的结冰冷度,不同增核剂对结冰的影 响,制冷剂直接进入水中形式二元冰晶, 过冷水过冷释放后冰的形成等等。而他们 对冰蓄冷的研究则在全世界也是领先的。 他们研究出了温度分层槽的R值模型,多个 完全混合槽模型,多个温度分展槽模型, 以及槽效率的理论预测方法等。
金属(蛇形)盘管内融冰式
完全冻结式
如螺旋状塑料盘管、U型塑料管。 该系统是将冷水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水 溶液(二次冷媒)送入蓄冰槽(桶)中的 塑料管或金属管内,使管外的水结成冰。 蓄冰槽可以将90%以上的水冻结成冰,融冰 时从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 水溶液进入蓄冰槽,流过塑料或金属盘管 内,将管外的冰融化,乙二醇水溶液的温 度下降,再被抽回到空调负荷端使用。
水蓄冷
水的密度与其温度密切相关,在水温大于 4℃时,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在0~4℃范围内, 温度升高密度增大,3.98℃时水的密度最大。 自然分层蓄冷就是依靠密度大的水自然会 聚集在蓄冷罐的下部,形成高密度水层的趋 势进行的,在分层蓄冷中使温度为4~6℃的冷 水聚集在蓄冷罐的下部,而10~18℃的热水自 然地聚集在蓄冷罐的上部,来实现冷热水的 自然分层。
水蓄冷
为了提高蓄冷槽的蓄冷效果,防止负荷回 来的热水与储存冷水间的混合,蓄冷槽的 结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多蓄水罐 方法(Multiple Tank)、迷宫法(Labyrinth and Baffle)、隔膜法(Membrane or Diaphragm)、 自然分层方法(NaturalStrati—fication)。在这 些方法中,自然分层水蓄冷技术应用得较 为普遍。
发展背景
1977年前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工业 发达国家,夏季的电负荷增长惊人,下午 的耗电量竞超过夜间耗电量的1.5倍,以致 不得不增建发电站来满足高峰负荷,但一 到夜间又闲置下来,而且夜间发电站处于 很低的负荷效率下运转,资源浪费严重。
发展背景
1980年,美国得州Dallas电力公司第一个实施“转移尖 峰电力优待措施” 。 开始时是以直接蒸发式管外结冰为基础的冰蓄冷空调 系统,然后有其它形式的冰蓄冷设备和系统,实施的 工程项目逐年增加。 1983年在美国能源部主持召开的第三次“蓄冰在制冷 工程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与冰蓄冷 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1985年末,两座采用冰蓄冷 与低温送风系统总建筑面积为46450m2的空调建筑在美 国投入运行。进入90年代以来,低温送风系统的形式 日趋多样,设计方法更加完善。
片冰机、管冰机、板冰机等机械制冰
该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以制冰机作为制冷设备,以 保温的槽体作为蓄冷设备,制冰机安装在蓄冰槽 的上方,在若干块平行板内通入制冷剂作为蒸发 器。循环水泵不断将蓄冰槽中的水抽出至蒸发器 的上方喷洒而下,而冰冷的板状蒸发器表面,结 成一层薄冰,待冰达到一定厚度(一般在3-6. 5mm 之间)时,制冰设备中的四通阀切换,压缩 机的排气直接进入蒸发器而加热板面,使冰脱落。 “结冰”,“取冰”反复进行,蓄冰槽的蓄冰率 为40-50%。不适合于大、中型系统。
完全冻结式
这种蓄冰槽是内融冰式,盘管外可以均匀 冻结和融冰,无冻坏的危险。这种方式的 制冰率最高,可达IPF=90%以上(指槽中水 90%以上冻结成冰)。生产这种蓄冰设备的 厂家较多。
完全冻结式
完全冻结式
容器式
如冰球、冰板、冰管等。冰球又分为园形冰球,表 面有多处凹涡冰球和齿形冰球。圆形冰球式以法国 CRISTOPIA为代表,蓄冰球外壳有高密度聚合烯 烃材料制成,内注以具有高凝固---融化潜热的蓄能 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