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柜事故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气储柜事故案例
案例一、唐钢5万m3转炉煤气柜爆炸事故
关键词:置换不彻底
2003年9月15日17时20分,陕西省某钢铁企业50000m3煤气发生爆炸,造成5人当场死亡,1人抢救无效死亡,3人受伤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
1、事故概况
2003年9月14日14时30分左右,该公司机动厂煤气站职工在例行检查时,发现煤气柜顶部距离中心放空管lm处有1条3m多长的裂缝,沿径向分布,煤气泄漏严重,立即进行了报告。
公司接到报告后,非常重视,研究确定了以胶粘方法进行检修补漏的方案。
当晚11时50分,煤气站做完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将煤气柜中节I、n和钟罩部分高度降至零位;给煤气柜煤气入口管道加了盲板;封了进出口水封;打开了旁路,使煤气不再进入煤气柜,直接供给用户;打开了煤气柜顶部的放空阀门;连接了蒸汽管道,打开了蒸汽阀门,通人蒸汽进行吹扫。
9月15日9时多,公司有关领导及职能部门、机动厂的领导再次到现场进行了查看,又发现了几处小漏点。
之后,由机动厂负责补漏检修工作。
机动厂安全科负责同志用袖珍式CO监测仪检测了小漏点处的CO含量,公司安全环保部的技术人员在放空口处取样用防爆筒做了爆发试验,均未发现超标现象。
检修人员即用角向磨光机对泄漏点表面做打磨清理,另1人用强力胶加玻璃纤维布在清理后的金属表面进行粘接。
这样修补了三个漏点后,已是n时多,上午工作结束。
下午上班后,大约14时30分,机动厂检修车间副主任安排6个人分成3组,按照上午的方法进行打磨粘接修补,检修工作进展正常。
17时左右,分厂领导带领2名车间领导上到柜顶进行检查。
17时20分,爆炸事故发生。
爆炸将煤气柜钟罩顶板近1/3部分炸翻,造成6人落人气柜内5m多深的水中,3个被冲击波和气浪冲到气柜顶部周边致伤。
6名落水人员中5人溺水死亡,1人受伤。
另3人中,1人因烧伤医治无效死亡,2人受伤。
案例二:三万煤气柜爆炸事故
关键词:气柜气囊不合格煤气进入气柜燃爆事故
事故当天煤气柜值班人员8点接班后检查设备和仪表信号,一切正常。
当时柜高19m,柜容30000m3,煤气柜后的3号加压机运行时出口压力5.8kPa,向用户送出量1.6×104ma/h。
8时30分对煤气柜出口取样化验,O2体积分数为l%、CO体积分数为40%、CO2体积分数为23.8%,气柜内煤气成分在合格范围内。
煤气柜值班人员接班后通知炼钢厂要求回收煤气,但柜高、柜容显示始终呈下降趋势,9时25分柜容下降至1.0×104m3报警,接着柜高5m的下限报警,为防止活塞着床,值班人员调整煤气加压机出口压力,由5.8kPa降至2.4kPa,煤气送出量减至6000m3/h,并通过公司总调要求炼钢厂抓紧回收煤气,柜容最低达到5000m3。
9时33分值班人员看见柜高显示呈上升趋势,确认炼钢厂开始回收煤气。
9时40分当柜容升到8000m3,值班人员感觉到地在震动,接着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煤气柜爆炸事故发生了。
与此同时柜高显示23m多,柜容在3.0×104m3以上,瞬间又降至10m多,柜容在1.8×104m3左右。
值班人员跑到操作室外,发现煤气柜顶一股烟尘冲向天空,气柜配重块有的掉下。
2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迅速通知炼钢厂停止回收煤气,紧急停止煤压机运行,关闭气柜进出口阀门,封柜前u形水封,切断气柜与煤气系统的联系。
并通知相关领导和主管部门,做好事故应急处理,对气柜周围环境进行煤气检测和警戒。
事故后连续3次取样化验柜内煤气成分O2体积分数为零,CO体积分数分别为22.8%、23%、23%,C02体积分数分别为29%、29.6%、29.8%。
气柜爆炸后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约70多万元。
经检查、气囊胶帘未有大的破损,转炉煤气无大量外泄,未造成人员中毒和柜外燃爆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3事故原因
根据现场勘查和事故前后柜高、柜容记录数据以及煤气进出口煤气成分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此事故为转炉煤气燃爆事故,燃炸点发生在气柜气囊内。
(1)发生事故时,现场值班人员反映,听到柜内沉闷轰响,柜高由5m(柜容8000m3)突然上升到23m 多(柜容3×103m3。
以上),然后又降至l0m多,事故是在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柜容由5000m3。
上升至8000m3。
时发生的。
事故后检查发现,在气柜内壁高23m处有严重自下而上的刮痕,深度为lmm,刮
掉的油漆还垂直悬挂在上面,相对应活塞部位也残存有漆皮,说明爆炸时气柜活塞是由下往上运动,爆炸发生在气囊内。
(2)事故发生后,曾连续3次取气柜内煤气样化验,CO体积分数为23%左右,氧含量未检出,事故前气柜出口O2体积分数为l%,CO体积分数为40%,说明气囊发生了2CO+O2=2CO2:的化学反应,O2被消耗掉,CO体积分数下降.属化学件爆性。
(3)柜内检查发现,对着煤气柜进出口附近的气囊有过火现象,胶帘大面积鼓包和烧损,有的胶皮烧掉露出尼龙线,离开此范围烧损情况减缓,损坏的煤气进口管上波纹节也有过火现象,这些都说明气囊发生了爆炸。
(4)气柜的损坏,是由于气囊内发生燃爆,气柜活塞高速上升,活塞至柜顶空间,空气急剧压缩,造成柜顶在薄弱部位的物理性爆炸,同时活塞的不均衡向上运动,造成52条地脚螺栓中有47条滑扣脱落,4个螺杆拔起,1个螺杆折断,柜底与基础分离裂缝约100mm。
(5)气囊爆炸的原因
①气柜内回收运行的介质是转炉煤气,转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是有毒的可燃气体,CO体积分数为60%~70%的转炉煤气爆炸极限18.22%~83.22%,爆炸范围宽下限偏低,危险性大。
②氧化剂系气柜内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产生的,由于炼钢厂在回收煤气过程中没有O2,CO在线连续自动监测分析,致使O2含量超标达到爆炸范围的不合格转炉煤气进入气柜。
③激发能源是煤气管道内的焊条头、焊渣、焊瘤等异物的摩擦碰撞和煤气中低燃点的硫、磷、化学性强的FeO的存在。
通过对气柜内更换下的煤气管道和除尘风机出口等处取样分析,确认转炉煤气灰尘中含有硫、磷和FeO。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磷往往成为点火源。
硫易燃,化学活性强的氧化亚铁还能降低点燃能量。
根据有的钢厂介绍,转炉煤气灰尘见空气后能冒烟自燃,并发出刺鼻的SO2气味。
根据气囊过火现象分析,胶帘被高温灼烧,鼓包脱皮的严重部位对着气柜煤气进口范围,可以判断燃爆的激发能源诱发点在气柜煤气进口附近。
案例三:一起煤气柜爆炸事故分析
关键词:氧含量超标
2002年3月7日21时30分左右,湖北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兴利华公司煤气柜发生爆炸,将煤气柜钟罩顶盖全部掀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5万元,所幸无人伤亡。
一、事故经过
2002年3月7日凌晨5时,夜班停3# 造气炉进行处理,5时30分,炉气化验合格后开始送气。
7时50分,早班接班后停3# 造气炉。
9时25分,调度通知合成工段加大用气量,造成造气工段需加大造气量,故开3#炉,11时10分又停3#炉换开1#炉,11时45分停2#炉改开3#炉,14时45分又停3#炉,改开1#炉。
15时20分,调度通知开3# 炉,3台造气炉同时运行至交班。
整个早班没有对3#炉进行清炉处理。
中班接班时,早班主操向某对中班主操交班说:对不起,因为不知道下午会加大供气量,你们把1#炉处理一下,1# 炉的氧气喷嘴有问题。
16时30分左右,中班开始处理1#炉。
17时,3# 炉气出口温度276ºC。
当时化验工较忙,没有对炉气的氧含量进行分析,当班操作工误认为是炉结焦引起的,未进行处理。
18 时,3# 炉炉气温度下降至178ºC的正常操作温度,20时,下降至145ºC,21时,下降至126ºC。
在此期间,主操作工韩某、副操作工施某均以为是炉内结焦下塌,炉内工作已正常,没有做分析处理。
21时30分左右,煤气柜发生爆炸。
事故发生后,车间副主任张某迅速带领当班2名操作工关闭了氧气供应、脱硫进出、气柜进出等阀门,阻止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二、事故原因
1.3# 造气炉从凌晨5时30分化验分析合格开始供气到事故发生,期间开开停停长达16 个小时没有进行一次清炉,白班和中班操作工都没有对3# 炉炉气进行化验分析。
白班没有准确地掌握好生产情况,交班不清,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中班在运行中发现炉气温度异常时,因学艺不精,缺乏操作经验,疏忽大意,误认为是正常情况,致使3# 炉内焦炭耗尽,氧气从3# 造气炉直接进入煤气柜,导致煤气柜内的氧含量超标引起爆炸,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调查中发现,兴利华公司一氧化碳造气工艺操作规程不完善,对造气炉炉气温度工艺指标众说不一,不能提供一份完整的工艺文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味放在合成工段开车上,疏忽了对造气工段的安全管理;自始至终没有对造气炉化验分析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监督,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本次事故如果严格执行规程,每半小时对炉气进行一次化验分析,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当班调度、车间值班人员责任心差,上班不看生产记录,不研究生产运行状况,没有及时发现
和排除安全隐患;在安排造气岗位化验工对合成循环进气的氧含量进行分析时,忽视了对造气岗位化验分析工作的监督,也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不够严格,管理水平低。
造气工艺操作规程指导生产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没有认真研究;调度只是在调配水、电、汽和人员,缺乏综合协调能力,调动造气岗位的分析工时,忽视其本岗位的化验分析工作,顾此失彼;现场管理干部工作作风漂浮,不能准确掌握生产情况,值班检查流于形式;在开车前长达3个月的停产期间,不认真组织学习,装装样子走过场,多次安排安全员整理相关行业的事故案例供职工学习,至今没有得到落实。
从管理角度上看,此次事故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公司各级管理干部对本次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三、事故防范措施
一是在造气工段召开现场安全会,要求兴利华公司全体员工每人写一份对本次事故的书面认识和打算,提高对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就本次发现的工艺文件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修订,并在全厂内举一反三,对所有工艺文件进行一次大清理,做到人手一份,确保各项工艺操作规程得到有效地执行;三是对兴利华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重新上岗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四是生产设备整改结束后,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对各项装置进行验收,取得有关证书或书面验收报告后方可正式开车投产;五是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巡回检查和生产现场管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六是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充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七是从外单位引进有经验的老师傅,指导造气、空分、合成的操作;八是对兴利华公司存在危险的岗位、设备、关键点逐一进行统计、事故后果假想、拿出预防措施,并将措施对广大职工讲清楚,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人人懂得具体操作方法。
案例四:9.15气柜侧翻事故原因分析
关键词:气柜配重不符调试不符合规程
——有限公司(简称:公司)5000m3气柜原为钢制低压湿式螺旋式气柜,建造于1994年。
由于该气柜中节部分的导轮、导轨磨损严重,于2010年5月请---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简称:施工方)对该气柜进行了改造性的大修,将原中节的螺旋式改为直升式,钟罩部分还是保持原螺旋式结构,2010年5月9日开始施工,2010年5月29日施工结束。
2010年9月1日公司决定开车生产,2010年9月9日施工方来人对改造的气柜进行调试,9月10日因施工方焊接水槽焊缝漏水没有调试,9月11日调试时钟罩段12个导轮9个脱落,随后抢修,9月12日调试升降两次(但是钟罩不水平,留有隐患)草草结束,交付生产使用,于2010年9月15日公司进行开车生产中,当天下午车间利用刚开车生产的时机,给气柜标书容积刻度线,当标书完4000m3标志线(当时4000m3刻度标志线与标书人腰同高),再向下准备标书4250m3刻度线,这时造气车间正在继续用一台造气炉向气柜内送气,气柜在缓慢上升过程中突然发生气柜向南方向侧翻,侧翻方向的中节外导架部分焊接脱落,损坏严重。
侧翻事故发生时正好是9月15日下午5时20分。
事故发生后,公司于9月15日当天通知了施工方----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第二天施工方派人到现场,*总、*经理、*队长三同志于9月17日到达了事故现场,查看分析后表示按照合同条款,愿意承担责任。
另一方面,-----有限公司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停产损失,立即紧急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并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同时召开了事故分析会,聘请了----市经委原主管化工的化工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去年已退休),到公司一同对该5000m3气柜侧翻事故进行分析。
经对有关人员现场调查了解和事故现场的实地勘察,就9.15气柜侧翻事故原因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气柜配重安装放置严重违规
经进入气柜内部现场勘查发现,气柜内钟罩西北方向有二个立柱间隔内没有放置配重块,而且该二个立柱间隔的配重块档圈也已经锈蚀的没有了,根本没有进行维修。
每个立柱间隔内应该放置8块配重,二个立柱间隔总共应放置16块配重,每块配重200kg,合计少放重量为3200kg。
在水槽底板上也没有发现散落的配重块,这就说明这次气柜大修后在二个间隔内根本就没有放置配重块。
这种配重放置方式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HG-20517-92标准第16.2.3的规定,下配重块沿圆周均布没在钟罩底环内侧上的要求,是造成9月15日气柜侧翻的根本原因。
二、外导架的焊接质量和结构设计强度存在问题
气柜中节外导架结构设计强度较弱,两外导架立柱之间只设计了斜拉,没有在中间设计横拉,使外导架的强度减弱。
再加之焊接质量严重的不符合国家“金属焊接结构湿式气柜施工及验收规范”(HG212)的规定。
大部分的焊接都出现未满焊及点焊的情况,使气柜失稳时外导架连接板焊缝断裂,外导架产生了
严重损坏,失去了阻止气柜侧翻的作用。
三、施工人员不负责任,在调试阶段失去了发现问题的机会
据向参与气柜运行调试的有关当事人了解,在调试过程中就发现有东南方向中节外导轮紧贴外导轨,而西北方向却间隙很大,导轨脱出了导轮边缘的情况。
这种情况说明了气柜有很严重倾斜的情况,但施工单位的调试人员却没有引起警觉,失去了发现气柜严重不平衡的时机,这样导致了在气柜升到4000m3高位的情况下发生了侧翻事故。
综上所述,由于以上三种情况的综合作用,便导致了----有限公司5000m3气柜的侧翻。
案例五:威钢煤气柜布帘破损事故
关键词:加压机送气一次风机压空气进入柜内气柜异常升速
1设备简介
威钢公司动力厂3万m,转炉煤气柜为威金斯干式煤气柜,2002年投入运行,公称容积30000m3。
储气压力为2.2-3.5kPa,储气温度在0℃-7℃。
煤气柜采用橡胶布帘密封,气柜密封形式是柜体侧板与T型档板、T型档板与活塞之间用橡胶布帘连接,在活塞上、下移动时,密封橡胶膜随之卷起或放开,达到密封的目的。
密封用橡胶布帘由尼龙线作底层。
两侧外敷氯丁合成橡胶等材料制成。
具有耐久性、气密性、弹性和一定强度,且能适应较广泛的温度范围(-2℃-8℃)。
威金斯干式煤气柜的结构、基础都比较简单,操作维修费用也较小,同时具有吞吐量大、升降速度适应性强等特点。
是一种比较经济适用的煤气储柜。
2运行及检查情况
该煤气柜随2x50t转炉工程配套工程设计实施,在2002年l1月份投入运行,至2008年运行效果较好。
由于2008年4月出现一次快速升活塞事件后,处于维持运行,将于2009年底进行全面大修。
2.1事件经过
2008年4月21日中班17:31时1#转炉回收完毕后,2# 转炉三通阀做检修调整实验,柜位达到24600m3,发现进口氧含量超标(1.32%),进口电动蝶阀连锁关闭,但柜位仍在上涨且电除尘进口氧含量严重超标。
煤气柜岗位立即通知一次除尘岗位停止回收煤气,同时煤气柜岗位立即开启电除尘旁通阀,关闭电除尘高、低压电源,通知用户柜内氧含量超标,准备停止用气。
17:40左右,由于柜容和氧含量继续升高,且柜位移上涨仍然较快,柜位已达29000m3;气柜进口氧含量达15%以上;立即派人封进口水封,通知用户停止用气;立即联系能源调配站实施站内紧急放散,以降低柜位、排放不合格煤气。
发生事故后做相应检查,发现柜室内大气中CO含量严重超标,怀疑橡胶密封布帘有破损撕裂。
2.2气柜检查情况
由于历来未发生过如此快速升降活塞的类似情况,为预防意外,经研究决定作柜体内部检查:即将柜位降至7000m3左右,开启氮气进柜进行稀释、置换,相继打开相关放散阀,将柜内煤气进行置换至合格(CO<24×10-6);再用空气对氮气进行置换至合格(气柜内O2含量>l8%);下活塞支撑,将气柜活塞落实,打开两个检修人孔,用鼓风机对气柜进行吹风,检修人员进柜内及对活塞、橡胶布帘、支撑等部件进行全面检查。
进入柜体内部检查发现:煤气柜橡胶密封布帘出现破损部位是外圈橡胶布帘,共有三处8洞,2处较大的在柜体的北侧和西南侧,在高柜位状态时破损部位均处在中下部,呈裂口状。
北侧破损裂口为横向。
裂口长约15cm,西南侧破损裂口位于斜向皱褶的末端,裂口长约10cm,另5处较小的破损位于北侧、东侧外圈布帘与侧板连接处,呈孔状(大小不一,最大的似铜钱孔状),由于煤气从裂口泄出,柜体侧板内壁对应处的下方有污泥痕迹,而且下部橡胶布帘在低柜位时有不叠合堆积,整体橡胶布帘有塑性拉伸变形,局部有细纹。
再对活塞体水平度、支撑板、导轮、一次除尘三通阀、进口水封、煤气柜进口联锁截断阀等项目进行检查:检查后发现:高柜位时活塞有漂移;一次除尘加压机三通阀阀芯脱落,导致三通阀未能完全动作到位。
水封水位偏低,煤气柜进口联锁截断阀预留空位较大(约20%开度)。
检查气柜进口电动蝶阀(DN1800),存在15%左右膨胀间隙量,未能完全阻止煤气的进入。
2.3 事件原因分析
2.3.1 就2# 转炉停收煤气后,将加压机调到低转速运行状态,但此时,仍有抽吸、压送空气量,在调试一次除尘加压机三通阀动作中压机出口水封水位不足,而此时,三通阀阀芯实为脱落,造成加压机压空气进入柜内(同时1转炉按正常启动回收),此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原因。
2.3.2 一次除尘水封水位波动及恢复时间差太长,实际水位如何无法观察,是导致加压机三通阀调试
动作中空气进入供柜煤气管的主要原因。
2.3.3 煤气柜进口联锁截断阀预留开度20%的限位空位太大;实为进柜阀门联锁关闭的假相,而手动气柜进口电动蝶阀后也有较大间隙的漏气量,从而导致柜内氧含量超标.且在停供用户用气后柜容照样速涨,此乃次要原因。
2.3.4 由于操作过程的时间差关系。
引起此次活塞升速过快,虽然实施了紧急放散。
但输量未必能立即平衡,加之,炼钢至煤气柜的距离短(不足1.5km),而原设计进口水封封堵时间较长(近20min左右,GB6222—2005规程规定为5min)。
造成未能起到水封作用,未能及时阻止不合格煤气进入气柜,导致柜容速涨:此为应急操作跟不上时间差。
2.3.5 系统为单管线,每次检修要求半产状态。
对联锁截断阀的检查未及时到位,未能发现隐患,更谈不上及时处理。
2.3.6 经过2004年转炉工艺改造为3x50t转炉后。
活塞经常处于煤气柜高位,且升降塞速度长期高于设计值,大大提高了外圈橡胶布帘破损部位的翻卷频次。
加快了其老化速度。
2.4 密封破损分析
2.4.1 煤气柜在柜容从24600m3、到29000m3时间短,速度快,导致橡胶布帘在侧板间缝边缘鼓凸接触处快速翻卷,加之本身已有不同老化程度,因此,极易造成边缘毛刺割裂,造成泄漏。
2.4.2 该煤气柜在某些时段,单位时间内实际的煤气变化量远大于设计值,导致活塞升降频次和速度也较大,加速老化,从而影响煤气柜橡胶布帘的使用寿命。
2.4.3 T形挡板与柜体侧板之间的活塞漂移量变大,特别是高柜位时,活塞漂移量出现超过最大允许漂移量的情况,致使外圈橡胶布帘在柜体一侧翻卷不畅,甚至发生机械碰撞、挤压现象,这是造成橡胶密封布帘破损的主要原因。
2.4.4 受活塞漂移量和倾斜度较大的影响,活塞在上下升降过程中会出现颤动、扭动等现象。
造成橡胶布帘产生皱褶,这也是橡胶布帘破损的重要原因。
2.4.5 橡胶密封布帘经常在最高允许温度附近运行,特别是夏季,柜内煤气温度普遍偏高,几乎接近橡胶布帘的最高运行允许温度,使橡胶布帘发生老化,降低了橡胶布帘的强度和气密性。
温度对干式煤气柜的影响很复杂,如密封橡胶因温度变化而伸缩,橡胶的线胀系数比钢材大很多倍等方面。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仔细探讨。
2.4.6 运行经验不足。
对煤气柜可能存在的隐患估计不足,未能及时进行相应的消除。
3 布帘的修复及气密性试验
3.1 布帘的修复:对橡胶密封布帘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具体做法是:先对橡胶密封布帘破损部位进行修剪、打磨和清洁,将破损部位用修补材料双面贴补。
然后对修补处进行人工缝制固定,最后再对修补处用修补胶双面涂抹,视孔洞大小和修补胶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具体情况静止12—24h,以保证布帘的气密性。
3.2 气密性试验:用加压风机及回流阀控制向柜内送气,使活塞升至设计容积的95%位置,将气柜进、出口水封封满水,保证气柜可靠断开后进行保压试验(进出口蝶阀关闭及封进出口水封),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进行泄漏量计算,以七昼夜泄漏率不大于2%为合格,气柜投入运行。
4 管理对策
4.1 强化柜内活塞运行状况检查、测量、安全点检和维护。
完善日常安全点检和维护制度,严格做好检查维护记录。
是确保活塞正常运行的重要管理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进行活塞调节和维护处理。
4.2 加强密封橡胶布帘的外观检查。
密封橡胶布帘外观检查的重点是对表面磨损、表面皱褶和橡胶老化程度的检查。
经常观察橡胶布帘表面有无滑动摩擦痕迹,有无老化渗漏煤气现象,有无皱褶,并做好检查记录,便于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4.3 在进口蝶阀后至管道进柜处加快速切断阀或其他可靠切断装置。
在各阀最近点设置快速检查口,以利于利用生产间隔时间。
极快检查阀芯闭合状态。
4.4 实施对煤气柜进口水封进水进行改造,改进了封水时间在5—10min内。
4.5 对自动放散顶杆定期模拟实验,确保T挡板与自动放散顶杆在柜容达到危险值时相接触。
达到安全放散作用。
4.6 供气系统增加在线CO分析仪,保证煤气柜的安全运行及相关单位燃用转炉煤气的情况提供相关依据。
4.7 加强信息联系和相关数据共享:最高柜容、气柜进口氧含量等参数与一次风机共享,并提供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