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深度控制

合集下载

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解释基础

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解释基础
4. 对泥浆性能有关参数如比重、粘度都应在测井前有
充分得了解。循环后效、氯根变化等。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 资料质量检查
1. 刻度检查。 2. 仪器刻度如秤的准星、尺的零点一样,是非常
关键的。 3. 深度控制。 4. 测井响应与邻井及录井图是否一致。 5. 标志层。 6. 曲线有无平头及突变。 7. 重复曲线与主曲线之间进行对比,测后校验是
SW =
1
/
(1Vsh Vsh
/
2)
Rt Rsh
m
a • RW
式中:a —— 岩性系数 m —— 胶结指数 Sw —— 含水饱和度,%; Vsh —— 泥质含量,%; Rsh —— 泥岩深探测电阻率,•m; Rt —— 目的层深探测电阻率,•m。 Rw —— 地层水电阻率,•m
Rw的求取
计算解释;
层界划分 以自然GR半幅点为主,参考Rt、CN、DEN等曲线的变化划分界面;
薄层划分以微电阻率曲线划分界面。
读值 依据岩性、含油性取其代表值或平均值; 各条曲线必须对应取值; 取值时应避开干扰。
自然GR法
泥质含量Vsh的确定
GR = GR GR min GR max GR min
Vsh = 2C*GR 1 2C 1
Rt
40% < Sw < 60% 油(气) +水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渗透层的识别及特征
通常钻遇的渗透层是砂岩,其特征:
1. 自然电位曲线在钻井滤液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条 件下,砂岩层出现负异常;反之则为正异常。两者矿 化度接近,自然电位显示不明显或无异常显示。
2. 自然伽玛曲线对砂岩反映为低值,泥岩反映为高值。 砂岩的自然伽玛值越高,则泥质含量越大。

电磁探伤测井深度及信号干扰问题的解决

电磁探伤测井深度及信号干扰问题的解决
壶、 空调 等 电器 , 防止 产 生 不 必 要 的干 扰 。 ( 2 ) 电源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当E MD S — T M- 4 2 T S 电磁探伤测井 仪运行过程 中存在不洁净 的电源 , 例如采用 了工业用 电, 但是 , 附近 的抽油机在转 动的过程 中会导致 电流 、 电压 出现波动 , 对E MDS - T M- 4 2 T S 电磁探伤测井仪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 。 对此 , 为了降低电 源问题造成 的干扰 , 应该采用车载发 电机进行供 电, 避免 出现 电流 、 电压波动 。 如果现场条件不允 许, 必须采用外引电源 , 则必须加装 电 源稳定器 。 ( 3 ) 接触不 良问题 及其解决方法 。 接触不 良问题的解决方法表 现
该在实 际测井的过程 中, 针对 常见 的干扰现象采取针对性的解决 方 法进 行处理 , 具体表现为 : ( 1 ) 开关 电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针对E S 一 , I M一 4 2 T s 电磁探 伤测并仪在正常测井录取 的一段资料进行分析 , 人为启动和关闭车 载空调 , 会对测井 曲线造成 很大的影响 , 因此E MD S — T M一 4 2 T S 电 磁探伤测 井仪 在实 际应 用的过程 中, 应该尽 可能的避免使 用 电水
2电磁探伤测井深度 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分析
由于 E MDs — TM一 4 2 Ts电磁探 伤测井仪 的采集 深度信 号为 1 0 0 c p s / m, 但是在实践应用的过程 中采用 的光 电编码器为1 2 8 0 c p s / n q , 这就 导致E MD S ~ T M一 4 2 T S 电磁探 伤测井仪在探 测的过程 中出 现深度信号不 同的问题 , 进而不 能够准确 的获得井下管柱的真实信 息, 同时不能进行测井资料 的录取 。 针对上述 问题 , 其解决方法表 现 为: ( 1 ) 对 电磁 探 伤 仪 接 口箱 电子 线 路 进 行 改 进 , 增 加 分 频 器 的 同 时, 改进 与完善测井软件 。 深度脉 冲信 号通 过深度控制 电路处理 之 后, S 6 4 T V1 集成 块的1 5 脚直接接入P I C1 6 C 7 4 微 处理器 的3 3 脚依 然 为1 2 8 0 c p s / m, 因此, 每一个脉冲为0 . 0 0 0 7 8 m。 E MD s — T M一 4 2 T s 电 磁探伤测 井仪每个 脉冲 的设 置的深度 步长为0 . O l m, 因此采用 调节 深度 步长的方式并不能有效 的解决该 问题 。 根据相关研究表 明, 在 微处理器 和控制 电路之 间增加 分频器 , 能够有效 的解决 脉冲问题 , 将深度步长控制在可控的范 围内。 具 体过程表现为 : 将S 6 4 T v1 的1 5 脚深度 脉冲引入到C D 4 0 2 0 BC 分频器 中 , 通过六十 四分之一分频 处 理之后接入P I C 1 6 C 7 4 的3 3 脚, 脉冲 数调 整为2 0 c p s / m, 采用软件把 深度步长设置为0 . 0 5 , 因此2 O 个脉冲的步长深度总和为l m。 同时, 进 行现场操作软件 的改进与完善 , E MD S — T M- 4 2 T S 电磁探 伤测井仪 的现场操作软件为英文, 并没有实时绘 图功能 , 对 此, 在原程序模块 的基础上 , 应该多操作界面进行汉化与改进 , 例如采用D E L P H1 6 . 0 重新进行 编制 , 这种深度兼容性 的设 计 , 实现 了实 时绘图 。 ( 2 ) 专 门定做 1 0 0 c p s / m的光编码器 。 专 门定做的 1 0 0 c p s / m光 电 编码器 能够有效的满足E MD S — T M- 4 2 T S 电磁探伤 测井仪对深度 信号的要求 。 但是 , 专 门定做 的1 0 0 c p s / m光 电编码器在使用的过程 中需要 进行 编码器 的倒换 , 操作相对复杂 , 存在一定 的风 险, 在使用 的过程 中需要 注意 。

一种电缆测井深度测量校正方法

一种电缆测井深度测量校正方法

通过分析马丁代克测量系统误差产生原因,以及由于深度 轮在一周上的磨损具有不均匀性、拆卸复杂且需专业人员与专 业设备等因素,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只考虑以深度轮 的周长作为误差校正依据而通过测量其磨损后的周长来进行误
差校正。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采用精确测量深度轮的周
长来校正因磨损而引起的误差方法。其思路是采用深度轮周长
图 2 光 电 编 码 脉 冲 信 号
整卷电缆而是采用固定电缆,让测深系统沿着固定的一段电缆 做相对运动。同 时 通 过 调 节 张 拉 力 来 模 拟 真 实 电 缆 的 受 力 情
12 深 度 轮 测 量 误 差 因 素 分 析 1.2.1 深 度 轮 磨 损 影 响 因 素
通常深度轮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深度轮与电缆之间的摩 擦而导致深度轮表面出现磨损。如图3所示为深度轮表面磨损 后的情况,通过肉眼就能明显观察到深度轮的磨损痕迹。
化 是 深 度 轮 测 量 误 差 的 主 要 原 因[1011]。 假 设 深 度 轮 磨 损 后 的
实际周长为 犔′0,由式 (1) 可知其测量误差为:
Δ犔=(犔′0 Nhomakorabea-犔0)· 犽 犽0
测量过程中深度轮转动圈数 犖 为:
(2)


犽 犽0
(3)
式中,犽 为电缆运 动 过 程 中 光 电 旋 转 编 码 器 输 出 的 总 脉 冲 数,
· 38 ·
计算 机 测 量 与 控 制 .2018.26(1) 犆狅犿狆狌狋犲狉 犕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 牔 犆狅狀狋狉狅犾
测试与故障诊断
文章编号:1671 4598(2018)01 0038 04 DOI:10.16526/j.cnki.11-4762/tp.2018.01.010 中图分类号:TP273.5;TH711 文献标识码:A

测井深度控制

测井深度控制

大;
4、控制系统,有硬件和软件控制两种,每一种情况的意义和正确操 作极其关键; 5、张力系统,准确的张力不仅对于施工安全和质量非常重要,而且 对于电缆的拉伸分析以及遇卡后的深度处理起到重要参考; 6、正确的设备安装,包括可能导致电缆在测井过程中出现变化的情 况,这些变化也将直接影响深度的准确性。
测井深度系统构成及影响因素
下入桥塞,形成人工井底5540.68米; 反复洗井和测试,使井内水质合乎标准,完成标准井 准备工作。
测井电缆打标及深度校正方法
标准井内的标准接箍是测井电缆校深和作记号的依据; 本井标准接箍选择原则: 易于识别;间隔均匀。 为了选取标准接箍作了以下扎实有效的工作: —从套管原始深度选取了十个接箍作为标准接箍,深度段为487.37~ 5054.06米,深度间隔约500米; —组织多个测井队伍进行GR和CCL测量,通过分析对不同段的接箍 深度进行了校正; —应用开发研制的光电编码深度系统对每个接箍进行了测量,再次验 证了上述结果,并对套管长度进行了标定,形成新的标准接箍数据; —再次应用新的接箍数据,组织多个不同队伍进行打标和校深,发现 某深度之下依然存在误差,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并经过不同队伍多井 次验证,完全达到规定误差标准。至此,标准接箍深度确定。
深度系统精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测井深度是由电缆和仪器组合作为工具来丈量所经过轨迹的长度,由于 测量过程是采用脉冲编码测量轮来间接完成,因此影响深度精度的因素在于 以下几个方面:
—仪器组合的程序以及测量点的长度必须对应,否则将影响测井信息间的深度 匹配,往往出现深度错位等现象。因此,在仪器入井之前,再次确定组合结构和不 同测量点的“零长”(尤其是改变了仪器的组合方式),确保资料间深度匹配。
测井电缆打标及深度校正方法

超深井测井深度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超深井测井深度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由 图 1可 见 A测 井 队 的 电缆 校 正 量 为每 千 米
过 电缆在 渐变 张力 下均匀 缠绕 到滚筒 过程 中 。带 动 丈 量轮 匀速转 动 , 丈量轮 有 固定 的光 栅 , 动每 圈产 转
生 相 同的光 电脉 冲 ,对脉 冲计数 并测 量丈 量轮周 长
即可得 到每一个 脉 冲激励 信号对 应井 下仪 器所经 过 的距 离 … 由此 来确 定 电缆 移 动 的长 度 . 。 即为测 井 深
Ab t a t h r e d p h i te b ss o p l i g lg i g d t . n Ta e o l ed t e lg i g d ph o h a e p weli c l r td b sr c T e t e t s h a i fa p yn o g n aa I h i i l , h o gn e t fu rd e l s ai ae y u f b
21 测 井 深 度 标 定 的 基 本 原 理 .
1 测井深度的确定
目前 , 测井 深度 的获 取有 2种方 式 : 1 第 种是 通
在 测井 标 准井 内 。把 每 隔 5 0 0 m左 右 的标 准点
深 度与 实际测 量值 相对 于井 口的绝 对误 差进行 数学 拟合 ,计 算 出 电缆 的校 正量就 可用 于对 测井深 度 系 统 的校正 。表 1 A测井 队 的电缆标 定数 据 ,图 l 为 为 校正 量拟合 图。

—■■■●■ l 一

I _。 I j ∥ |
罗围 冲 国
北 南
荣 砒西 西

超深 井测井深度 质量控制 方法探讨
兰甘
工 程

测井绞车控制器电缆深度测量电路的改进

测井绞车控制器电缆深度测量电路的改进
3) 要求。误差设定部分的脉冲数必须是可调, 即误差设定值必须 是可调的, 以对应不同的深度误差; 计数器必须是可逆的, 可以进行加 减计数; 比较器必须设计成光电码盘送出的脉冲与误差设定 的脉冲相 等, 才送阻塞脉冲, 当阻塞脉冲送完后, 立刻恢复初始状态, 便于下一 次进行比较。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煤田数字测 井使 用的绞车有 TCXJ- 2 00 0 和 TCXJ- 1 0 00 型 两种绞车。绞车由机械部分、电缆、测井速度控制电路、深度测量电路 等部分组成, 实现了绞车恒速、自动控制测井。但在测井过程中, 由于 电缆、传动导向滑轮的长期使用磨损, 或者电缆受过较大拉力后电缆缆 径 发生 变化 等, 都使深度测 量产 生系 统误 差, 测量的深度 大于实际深 度。目前, 一般的解决办法是使用测井资料处理软件进行深度平差, 这 是以牺牲野外作业效率为代价的。笔者提出, 可以对原绞车深度测量电 路改进, 使用电路硬件实现在测井的同时边测井边平差的目的, 这样既 可以获得准确的测井深度, 又可以提高测井效率。 2 原绞车电缆深度测量电路 TCXJ- 2 0 00 和 TCXJ- 10 0 0 型绞 车的电缆深 度测量电路 是一样 的, 主要任务是完成电缆深度测量、显示、寄存三大任务, 并产生采样 间隔脉冲。它由电缆运行方向判别电路、1 0 0 分频电路、六位 BCD 码 计数器、六位拨码开关、六位井深寄存器、六位显示器、高四位预置停 车比较器、深度采样间隔电路、震荡器及电源等 1 0 部分电路组成。 1) 电缆运行方向判别电路的作用是将来自光电脉冲发生器的光 A、 光 B 脉冲信号 ( 当上提电缆时, 脉冲相位上光 B 超前光 A 90°, 当下 放电缆时, 脉冲相位上光 B 落后光 A9 0°) , 送到方向判别电路, 判断 出电缆运行方向 ( 电缆上提或下降) , 控制 1 00 分频器和计数电路进行 加计数 ( 下放电缆) 或减计数 ( 上提电缆) 。 2) 振荡器的作用是当不采用距离间隔采样而使用时间采样时, 由 振荡器送出时间采样脉冲, 供给分频和计数电路, 用以校验仪器, 它一 般不用于正常测井。 3) 井深测量电路。由 10 0 分频器、六位计数器、显示器、深度寄 存器等构成。电缆运行时要通过电缆导向轮后, 进入绞车滚筒。电缆导 向轮上安装 有光 电码盘, 使得电 缆每 运行 1 m, 要产生 10 0 00 个脉冲 ( 即光 A、光 B 脉冲) , 经过 1 0 0 分频器后, 对应电缆每运行 1 cm 有一 个脉冲信号。六位计数器的功能是对电缆的运行长度进行计数, 它使用 可逆计数器, 可以进行加减计数, 以对应电缆的上下运行。显示器由锁 存器、译码驱动器和数显管组成, 用以显示电缆的深度。深度寄存器的 作 用是 将所记录的电缆深度放在寄存器中, 将串行信号转化为并行信 号, 送到采集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 3 测井深度误差产生的原因 我们知道, 测井绞车的机械部分由传动滑轮、排缆装置、卷筒等构 成。传动滑轮是一组滑轮 ( 一个主传 动轮、三个辅助传动轮) , 其中, 主轮通过齿带带动光电脉冲发生器产生深度脉冲。主轮的半径 + 电缆的 半径 = 7.9 57 7 5c m, 主轮每转一周, 电缆运行 0.5m, 同时, 光电脉冲 发生器发出 5 0 00 个深度脉冲。电缆运行 1 m, 主动轮转 2 周, 光电脉 冲发生器发出 1 0 00 0 个深度脉冲, 其对应关系是每毫 米产生 10 个深 度, 这对深度计数十分方便, 又有足够的精度。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 题, 这些问题就是测井深度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 第一, 轮通过齿带带动光电脉冲发生器, 齿带的松紧或每一个齿 的尺寸只要有微小的误差, 则光电脉冲发生器发出的脉冲就要产生较大 的误差; 第二, 轮的轮径 发生变化, 如主轮长期磨 损, 半径减小 0.5 mm, 主轮每转一周, 电缆运行只有 0 .4 4 34 5 2 m , 但光电脉冲发生器发出的 脉冲还是 5 0 0 0 个, 深度脉冲与深度的对应关系不是 1 0 个脉冲 / 毫米,

测井曲线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测井曲线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测井曲线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程文涛;刘真;黄小俊;周昌帅;关迎春【摘要】影响测井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测井仪器、测井环境、测井时间、测井干扰因素等。

测井曲线质量控制方法:仪器设备在出厂刻度验收时应达到设计性能指标;仪器每经大修或更换元器件应重新刻度;按规程定期对深度系统进行校验,磁记号深度误差应达到SY/T5122-2002标准要求;做了深度记号的电缆应在深度标准井内进行深度校验,每1000 m电缆深度误差不应超过0.2 m;几种仪器组合测井时,同次测量的各条曲线深度误差不超过0.2 m。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2页(P87-87,88)【关键词】测井曲线;干扰因素;资料采集;质量控制【作者】程文涛;刘真;黄小俊;周昌帅;关迎春【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正文语种】中文1.1 测井仪器仪器本身的性能用“三性一化”(一致性、稳定性、重复性、标准化)来检验。

就仪器的影响因素来说主要表现在仪器设计指标与实际指标相差较大,仪器性能不稳定,仪器测量刻度系统不完善等。

测井时,必须进行测前刻度,以检查整个测井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如果刻度值符合仪器的技术标准,就可实施测井作业。

当测量井段测完后,操作工程师还要进行测后刻度,以检查仪器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有无漂移。

如果测前、测后刻度的数据误差符合仪器的技术要求,则认为测井系统在整个测井过程中的稳定性达到要求。

1.2 测井环境到达野外作业现场后,必须收集井身数据,了解井眼尺寸、泥浆性能、钻井过程所遇到的特殊井段,此外对于井场周围有可能影响测井作业的设施、设备等外部环境也要进行观察和了解,以确认测井环境是否满足井下仪器的工作条件。

1.3 测井时间泥浆浸泡时间的不断增加会改变井眼周围的电性特征,一般会使深探测电阻率降低。

三分量测井方法规程

三分量测井方法规程

6特种测井方法技术设计特种测井方法由于不常使用,尚无相应的规范或标准,有些方法属国际合作项目,所用仪器尚未落实,只能根据有关参考资料,编写初步技术设计。

待项目落实后,再根据有关资料补充或修改设计。

6.1井中重力测量井中重力测量主要测量重力变化值Ag,可以确定重力场、岩石的平均整体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它与岩性密度测井通常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其探测深度远大于岩性密度测井,因而可以发现钻井附近的密度异常体,这对于解释地面重力异常和地震勘探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6.1.1任务及目的测量井段:主孔0米到5000米;测点间距:控制测量为50米,密度边界测量应加密,总测点数控制在150左右。

测量目的:测量地层密度,了解钻井附近的密度异常体和构造情况。

6.1.2测量仪器采用引进的美国L&R井中重力仪和精密深度控制系统。

井中重力仪主要技术特性见下表:6.1.3测量技术要求深度误差:绝对深度误差与其它测井要求相同,两种测量间距测量间的相对深度误差小于10厘米;重力测量均方误差小于20微伽;对每点仪器稳定后的测量值求平均作为最终重力值,每点测量时间约为10分钟,总测井时间小于2天。

测量时,应考虑零漂的影响。

6.1.4数据处理与解释测量数据应进行零漂、深度(井斜)、地形等校正。

从校正后的重力值,给出视体密度和布格异常垂直剖面图;正反演求解钻孔外侧异常体参数或探索地层产状。

6.2井中三分量磁测井中三分量磁测是地面磁测向井中的发展,在钻孔中确定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随深度的变化。

它的特点是可以同时测得磁场的三个互相垂直分量:△Z'AX、△Y。

该方法同时亦能划分磁性岩层的界面及发现井周的磁性不均匀体。

6.2.1任务与目的测量井段:0〜5000米分次完成测量;测量目的:提供井及其周围一定空间范围内地下地质体磁性、空间分布、构造和空间磁场变化规律等资料。

6.2.2测量仪器井中三分量磁测属于国际合作项目,因客观原因,具体的仪器型号、参数尚未得知,暂按德国Braunchweig大学研制的FML磁饱和式井中三分量磁力仪考虑。

EJT611-1991 γ测井规范

EJT611-1991 γ测井规范

示矿化段内含量的变化规律,然后按不同品级圈定出矿层。可用的方法有反褶积、迭代等方
法。
6.1.1 反褶积法
6.1.1.1 反褶积法确定含量的计算公式
通常采用三点式计算第i个单元层含量(qi):
qi
=
Ii K

1 K(a ⋅ h)2
⋅ (Ii−1
− 2Ii
+ Ii+1 )
…………………………(12)
也可按五点式:
qi
=
Ii K
−1 12k(α ⋅ h)2
(−Ii−2
+ 16Ii−1
− 30Ii
+ 16Ii+1
− Ii+2 )
……………………(13)
式中:α——特性参数,与探头结构、钻孔条件和地层环境等参数有关;表示单位吸收层厚
度对照射量率衰减的百分数,m-1;
K——换算系数,照射量率与含量之比;
Ii——测点i的照射量率,nc/kg·h;
测井通知书参见附录 A(补充件),由负责地质编录的人员填写,地质组长签发,一式 两份,提前一天送交测井组(队)和钻机机组,钻探人员按要求进行冲孔,测井人员按时到 达现场进行测井。 4.2 冲孔
冲孔必须使用无放射性污染的井液,直到排出井液照射量率低于 5.2nc/kg·h 为止。 4.3 仪器标定
仪器标定时间间隔不得超过 30d。 4.3.1 按仪器技术说明书要求检测,并调整仪器各工作点的参数,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 状态。 4.3.2 率表型测井仪须用固体点状镭源进行格值标定,不同距离的照射量率计算公式为:
I = Kr R2
R > 2L
I = 2K r tg −1 L R ⋅ L 2R

浅谈测井资料质量控制

浅谈测井资料质量控制
1测井准备过程的质愷控制 1.1客户要求 裸眼测井项目一般包括标准测井、组合测井、工程测井三 项内容,特殊情况下加测地层倾角、成像等特殊测井项目。测 井时,要参照钻井地质设计中测井任务、测井时井况、钻井液 类型以及邻井测井井史核实测井项目是否满足地质需求。 1.2仪器设备在车间的校验检查 (1) 仪器预防性维护检査。做好测井前的预防性维护工作 可以消减60%的瞬。首器和设备站,分为仪》^检 査Fn^n月馳WftTRIM两部分。 fhwm在每次测井前完成车、髙温髙功施 工、打捞作业后必须进行一次FTI检査及电路元器件紧固检査。 1TRIM完成FTI检査规定的内容外,进行主刻度,电路元器 件紧固检査、仪器调试,必要时进行标准井测井检査。 (2) 刻度。测井刻度就是通过用统一标准的刻度装置找出 由测井仪器测量值转换为工程值时的关系或算法系数,以确定
三、结语 总之,在科研院所改革的新形势下, 市级檢情报研倾需要商定位,抓住 WH,认清自身特点,找准檢情磁服 貓毗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若
步转》&、开拓换 勇于创新、ftm 作做好,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有自身的 位置,才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 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金元.市级科技情报所机构改革 重新定位后的发展思路m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2014,24⑹ [2] 耿金海.浅谈基层科技情报机构工 作重点转移的基本思路口江苏科技信 息,2014⑸ [3] 杨思思,姜丹,徐风杰.浅谈科技情 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 体制创新Q].现代情报,2013,33⑵
优势,建立科技成果、专利文献、专家人 才、项目资料等科技资源库,协助市级科 技主管部门脚科学普肛作。再次,可 以承担科技服务管理工作,譬如可以为全 市企事业单位提供成果评价、专利咨询等 咖艮务;可以为市级碱主管部门协办 醪科技培训工作,承接部分大中型科技 会刪务工作。市级般情报研婀只有 主动竝市级赖主管部门,完昨其交 办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市级科技主管部 门的删,从而得到工作和经费方面的支 持。

油田浅层水平测井及射孔技术分析

油田浅层水平测井及射孔技术分析

油田浅层水平测井及射孔技术分析在现代化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过程中,油田企业应对原有的采油技术进行创新改革,以便提升采油效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现阶段浅层水平测井技术以及射孔技术,广泛应用在油田采油工程中,上述两种技术既能稳定石油开采环境,避免对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还能显著提升采油效率。

本文围绕油田浅层水平测井及射孔技术展开讨论,为油田企业应用上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浅层水平井;测井技术;射孔技术引言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石油是各领域重要的资源,其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我国十分重视石油资源开发,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根据油田实际情况,采用水平测井及射孔技术,既要保证石油的开采效率,还要满足阶梯式水平井开采需求。

在石油资源不断开采过程中,水平井技术配合使用射孔技术,在完善和优化原有的开采技术的同时,显著提升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

一、射孔技术使用聚能器材放入到指定的采油井中,在预先设定好的埋置埋置炸药,通过爆破的方式在井下的指定位置进行开孔作业,完成爆破开孔后,井下储存的石油资源,在开孔位置流出,工作人员使用采油设备收集石油。

射孔技术不仅应用在石油开采中获得良好的效果,还能在特殊领域,如水源环境、煤炭环境等,都能获得开采的资源。

我国许多油田企业广泛使用射孔技术,需要使用聚能射孔器材的同时,根据开采实际环境需求,还会使用枪弹式射孔器。

在对发达国家应用的射孔技术进行研究发现,许多石油企业使用水流射孔器。

使用射孔技术开采石油过程中,需要精准控制射孔层的位置,并且每次发射率,以单层为标准应超过90%。

二、浅层水平测井的工艺技术(一)传输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完成石油开采进入到传输环节,传输过程应用的技术,一般按照类型分为以下几种:一,若传输过程保持在大角度状态,通常指水平位移距离较长,需要工作人员认真检测井下作业情况,以便准确的完成对接工作;二,若传输过程中需要配置保护电缆,或者采油井处于裸眼状态时,需要经过长距离的传输,才能完成传输任务。

常规测井资料质量控制

常规测井资料质量控制
25
1:200与 1:500SP异常幅度不一致——质量问题
检查地面电极接地状况, 重新测量或换仪器
26
Rm<=Rw导致SP曲线渗透层正负交替——非质量问题
Rm=0.43Ωm/18℃
SP K log Rmf Rw
27
SP泥岩基线不稳——存在干扰问题
Rm=2.5Ωm/18℃
28
受地表环境电场影响SP曲线变形——严重干扰
➢贴井壁测量,微梯度和微电位两条曲 线。正差异反映渗透层。
➢探测范围小(4cm和10cm),分辨 率高。
➢受井壁、泥饼、盐水泥浆影响大。
•微电极测井应用
➢判断岩性,划分渗透层 ➢精确划分储层有效厚度 ➢确定冲洗带电阻率
泥饼 冲洗带 测量示意图
19
复杂的地质和环境因素——低渗透层井壁未形 成良好的泥饼,微电极曲线未反映渗透层。
57
基本要求
1、图头
内容齐全、准确,应包括: (1)图头标题、公司名、井名等; (2)井位坐标、海拔、补心高等; (3)钻头程序、套管程序,钻井液性能、电阻率及 测量温度; (4)测井日期、仪器下井次数、测井项目、测量井 段; (5)测井设备型号、测井队号、操作员姓名等; (6)井下仪器信息(仪器名、系列号、编号),记 录点位置及零长计算。
59
※3、刻度
所有测井仪器的主刻度、主校验、测前、测后 值都必须在要求范围之内。 (1)测井仪器必须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刻度与校验, 并按计量规定标准专用标准器。 (2)下井仪器每经大修或更换主要元器件必须重新 刻度。 (3)测井前后,需在井场用三级刻度器对测井仪器 进行刻度与检验,校验误差必须在规定范围之内。 (4)按规定校准钻井液测量装置。
3230m:75 API 3240m:107.6 API

微测井时深关系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微测井时深关系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微测井时深关系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作者:王克非舒玉涵姚茂敏来源:《新疆地质》2019年第03期摘; 要:微测井是目前公认的精度最高的表层调查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宏观下的质控建模及静校正各方法应用精度的量化检验。

在野外施工时,往往会遇到如电缆堆积等问题,使微测井的时深关系出现异常点,影响表层建模精度。

本方法在不改变原微测井观测方式基础上,增加中远偏移距接收点记录,依据井中激发点之间的旅行时初至时差关系,准确判定出波阻抗界面位置,保证了微测井采集的可靠性。

此方法在准噶尔盆地不同表层介质条件下进行测试和应用,均获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微测井;表层调查;中远道观测;初至时差量;高速顶在陆上地震勘探中,野外表层调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地震的方法获取表层信息。

如:小折射、大折射和微测井等;另一类是利用电磁法获取表层信息。

如:瞬变电磁和地质雷达等。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完成对表层介质结构模型特征的精细刻画,估算出准确的静校正量[1-2]。

目前表层调查中相对精度高的方法是微测井[3-4]。

但在微测井的实际采集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譬如:井中投放缆线遇阻、埋井不实、井中激发缆线炸断、缆线漂移错位等,导致微测井时深关系的成果资料不准确,影响近地表模型的建立,最终影响到地震资料处理的成像效果[5-6]。

本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表层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值的预测,设置远道观测点,利用阻抗界面上下激发点到达远端接收点旅行时差,以及对各道初至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来判定微测井的时深关系是否异常,中间是否存在阻抗界面等。

同时借助时深关系曲线的解释,确定此微测井高速顶面的准确深度,并认定该微测井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测试中获得了良好效果,有效识别了异常测井数据,现已得到广泛应用。

1; 微测井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在野外表层调查中,由于表层介质结构变化的多样性,小折射、大折射和非地震等调查方法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测井深度误差的生成原因与解决方法

测井深度误差的生成原因与解决方法

测井深度误差的生成原因与解决方法作者:关明伟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05期摘要在测井过程中可能产生很多种因素导致深度误差,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测井资料的质量。

本文分析了测井作业中影响测试资料深度的因素,指出在测井作业各环节中仪器、电缆、环境、测井速度等所产生深度误差的原因,提出了在实际操作中尽量减小深度误差的具体方法及措施,以此来提高测井质量,减少劳动时间和强度,为油田的油气层开发提供可靠准确的资料。

关键词:测井;深度误差中图分类号:TE143 文献标识码:A前言:众所周知,深度测量被认为是测井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但实际操作时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深度误差,如何缩小这一误差,并采取措施将其降到最小,意义重大。

1测井深度误差产生原因1.1测井仪器深度系统自身引起的误差深度出现误差,深度系统马丁代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时间的使用,测量轮上方会存留多条被电缆勒出的沟痕,每个沟痕深度不一,从而导致轮子的周长发生变化,如果测井中电缆左右移动的话,直接会导致深度出现误差;(2)由于井下仪器遇卡和电缆跳动等原因,使测量轮来回转动而引起计量误差;(3)测试过程中,电缆有时会将井内的油和水带出,油水沾到电缆上便会充当成“润滑剂”而导致电缆在测量轮处打滑,使得深度测量出现一次性误差,特别是在冬天比较冷的情况下,电缆带出的水结冰,打滑现象更为严重。

1.2测井过程中电缆所受张力差异的影响电缆在井内受自重、浮力、摩擦力、井内流体压力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电缆拉伸引起测量误差。

在注入和产出剖面测井项目中,一般采用下放测井温压力而上提测磁性的方式。

两种方式条件下电缆所受张力具有较大差别,相应地电缆伸缩量亦有区别。

1.3测井速度所引起的误差在进行测井过程中,地面仪器所加的滞后值是在某一基本不变的速度下得到的,一旦这个值确定下来,在以后的测井时就应恒定在这一速度值附近,否则就会带来误差。

生产测井资料验收标准

生产测井资料验收标准

8、《注入、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2009版《测井原始资料质量 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547-2003 《注入、
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生产测井中心
9、《氧活化测井仪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2009版《测井原始资料质量
生产测井中心
六、流量曲线原始质量验收标准
6.1 流量曲线 1、上提方式测量,测速应均匀。测速600m/h,深度比例 1:200。 2、在两个射孔层之间,流量曲线摆动幅度小于10%。 3、零流量曲线应记录到最下一个吸液层底部以下10m,总流 量曲线应记录到射孔层段顶部以上20m。 4、重复整个测量井段,两条曲线重复相对误差应在±10%以 内。
量要求》和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2009版《 MID-K电 子探伤测井仪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4、《国产40臂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2009版《测井原始资料质
量要求》和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2009版《MIT多臂井
径测井仪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11、《宽能域-氯能谱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12、《试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生产测井中心
二、《生产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依据
1、《MIT多臂井径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2009版《测井原始资料质量 要求》和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2009版《MIT多臂井径测
3.6 井温法测吸水剖面时,应在关井24小时后测一条静态井温曲线,然
后再注水测一条动态曲线。
生产测井中心

钻井工程1主要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直井身质量要求井深m

钻井工程1主要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直井身质量要求井深m

(一)钻井工程1.主要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2.井型、井身结构及钻具组合井型:使用直井和定向井(丛式井)两种,通常丛式井组布置4-7口井。

井身结构:一开:Φ311mm钻头⨯表层井深m+Φ244.5mm(钢级为J55、壁厚8.94mm)套管⨯表层井深;二开:Φ215.9mm钻头⨯设计完钻井深+Φ139.7 mm套管(钢级为N80、壁厚7.72mm)⨯设计深度(1)直井采用二开井结构(一开钻入稳定基岩20m)A. 一开钻具组合Φ311.1mm钻头+Φ158.8mm钻铤+方钻杆B. 二开钻具组合:Φ215.9mm钻头+Φ158.8mm钻铤+Φ127mm钻杆+Φ133方钻杆C. 取心钻具组合Φ215.9mm取心钻头+Φ177.8mm绳索取心钻具+Φ177.8mm镗孔钻铤×3根+Φ127mm钻杆+Φ133方钻杆(2)定向井采用二开井结构(一开钻入稳定基岩20m)A. 一开钻具组合Φ311.1mm钻头+Φ158.8mm钻铤+Φ127mm钻杆+Φ133方钻杆B.二开直井段钻具组合Φ215.9mm钻头+Φ158.8mm钻铤+Φ214mm稳定器+Φ127mm钻杆+Φ133mm方钻杆C. 定向造斜段钻具组合:(a)Φ215.9mm钻头+Φ165 mm弯螺杆+定向接头+Φ158.8mm无磁钻铤+Φ158.8mm钻铤+Φ127加重钻杆+Φ127钻杆+Φ133mm方钻杆(b)Φ215.9mm钻头+Φ165 mm直螺杆+定向弯接头+Φ158.8mm无磁钻铤+Φ158.8mm钻铤+Φ127钻杆+Φ133mm方钻杆D.稳斜段钻具组合满眼钻具组合或带动力钻具的复合钻。

3.钻井主要设备要求4.钻井液一开:坂土浆钻井液;二开:聚合物钻井液。

(具体参数见钻井工程设计)5.下套管方案(1)表层套管串结构:Φ244.5mm套管+联顶节(2)生产套管串结构:Φ139.7mm浮鞋+Φ139.7mm套管1根+Φ139.7mm浮箍+Φ139.7mm套管串+Φ139.7mm短套管1根+Φ139.7mm套管串+联顶节(3)套管串结构要求(生产套管)a阻位至浮鞋10米左右;b磁定位短套管的位置在主力目的煤层顶上20±5米左右;c套管接箍不能进煤层,煤层厚超过套管长度,接箍可排在夹煤矸石中部;d须使用套管头;e一口井配备至少12个扶正器。

测井技术——精选推荐

测井技术——精选推荐

2.4 测井作业的现场实施在作业开始前一天向测井作业工程师下达测井作业任务通知书,通知书格式见测井指令表。

其中井位坐标和升船数据要按钻井日志上实际就位的数据填写,完钻井深和套管下深的数据按钻井日报填写。

要求泥浆工程师在电测前的通井循环结束时,取一桶泥浆返出口处取得的泥浆样,并做一个泥饼和大于十毫升的泥浆滤液样品,泥饼取出时不得冲洗,与泥浆调整结束后做的泥浆性能数据(包括PH值,粘度,比重,失水和氯根)一起交给测井工程师。

作业前检查坡道上是否有妨碍测井作业的杂物;如果有应与钻井监督协商移走杂物,从大钩吊起天滑轮开始,计算测井时间(RIG UP TIME)。

测井作业第一系列应为电阻率声波系列,第二个系列应为中子密度系列,这个系列既带放射源又贴井壁要注意安全,井壁取心是裸眼测井的最后一个系列。

每口井的第一次测井,第一测井系列现场监督的首要任务是校准深度。

首先要在井口对零,并确认绞车深度面板与测井深度面板相同。

在下至表层套管鞋处,上提测量并将深度校至钻井报表上的套管鞋深度。

出套管后,上提连续听两个电缆记号,并记录下电缆记号的深度。

下放至接近井底时,上提听两个电缆记号,记下深度并与应当读到的电缆记号深度相对比,差值即为电缆伸长数。

如出套管后听到的电缆记号为515米,井深2000米,电缆记号每25米一个,应在1965或1990米听到电缆记号,而实际在1968米听到记号,电缆伸长值为3米。

把误差消除后,下到井底测量。

在第二次测井时,校深的方法为下过套管鞋后上提测量,以第一次测井时的自然伽玛为准,重复测量至少50米。

对这样校深后测量到的套管鞋深度与钻井报表上的记录深度的误差不予考虑,但当此误差超过3米时应查对原因。

校准深度后方可进行测井,这个深度的校准必须由测井总监确认,测量后深度如有错误,由测井总监负责。

测井深度与钻井深度的误差为1米/1000米,可以用校好的电缆深度与气全量曲线和钻时曲线对比,以钻时曲线为基础,参考气全量曲线。

测井技术

测井技术

1.15 水泥胶结测井是在套管井中测量声波信号的幅度,以提供套管与水泥胶结好坏的信息的一种声波测井方法。

如果胶结得很好,声波信号首波的幅度则很低;反之,则较高或很高。

大陆科学钻孔准备长期保留作为地下长期观测实验站,固井质量必须较高,进行水泥胶结测井检查固井质量是必要的。

水泥胶结测井通常与自然伽玛测井、套管接箍测井组合测量。

1.16 套管接箍测井又称磁定位测井,主要用于确定套管或钻杆接箍的深度,是一种重要的深度控制方法。

在套管或钻杆中进行其它测量和作业时,一般组合套管接箍测井来控制深度。

1.17 磁化率测井是在井中直接测量岩石磁化率的方法。

磁化率测井仪的灵敏元件是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

在螺线管中通有400-1000周/秒的低频交流电,周围岩石与铁芯构成闭合磁通回路。

岩石磁化率的变化将引起交变磁通量的变化,使得线圈自感量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螺线管的感抗。

测量仪器是一个电桥,螺线管构成电桥的一个臂,可以直接测出磁化率的大小。

磁化率测井用来研究钻孔剖面岩、矿石的磁化率,主要用途有:a)、提供磁法勘探包括航磁、地磁和井磁资料解释时所需的基本参数一岩、矿石的磁化率。

b)、根据岩、矿石的磁化率差异划分钻孔剖面。

1.18 三分量磁测井是钻孔中的磁法测量。

在钻孔中确定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随深度的变化。

它的特点是可以同时测得磁场的三个互相垂直分量:△Z、△X、△Y。

它既能测得磁场的大小,又能确定磁场的方向、比只测△Z分量的井中单分量磁测有更好的地质效果。

该方法同时亦能划分磁性岩层的界面及发现井周的磁性不均匀体。

1.19 井斜测井是测量钻孔倾斜角度和井斜方位的一种测井方法。

它可以连续地确定钻孔的空间位置,与井径测井结合可以检查钻孔质量,为钻进施工提供参数。

它同时也为其它测井方法和地质分层的井斜校正提供基础数据。

1.20 井径测井利用三臂、四臂或六臂仪器连续地测量钻孔的直径。

利用井径测井资料可以鉴别由于地层不稳定引起坍塌造成的井壁不规则,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确定最大及最小地应力方向判断岩层的稳定性、为钻进施工提供有用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深度系统构成及影响因素
深度系统精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对于深度控制系统中的编码测量轮,定期进行检查、校正是极其必要的, 同时在现场使用过程中保持电缆和测量轮的清洁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冬季施 工,低温条件使得电缆易于打滑,而影响测井深度的准确性。
为了克服电缆滑动等对深度的影响,测井系统都考虑了特殊的深度调节 方法:
用硬件来实现;
ECLIPS-5700应用软件实现深度预置和设
编码器
置校正系数,目前其它成像系统的 基本相似,都采用软件控制。
导轨
测量轮
测井系统及深度控制模块
ECLIPS-5700深度控制模块:
深度预置及显示模块
测量轮校正模块
测井系统及深度控制模块
斯仑贝谢公司测井深度控制系统:
采用双编码器相切测量轮(IDW)
—对于所使用的电缆,由于仪器和电缆的重量产生了称之为拉伸长度的误差, 使得显示深度真实仪器深度。随着电缆下入量增加以及仪器重量增大,这种误差将 越大。不同型号的电缆存在相对应的校正量,但随着电缆的使用,校正的情况将随 着变化,一般来讲新电缆下井多次后直至“老化”,拉伸影响才会逐渐消失。由于 电缆受外力之后,再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新电缆的伸长量大于用过的电缆。这 也是新电缆要按时做记号或校正的原因。
—对于所使用的测量轮由于制造时的精度或使用过程的磨损等问题,同样给测 井深度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这就是要经常检查测量轮的主要原因。往往在车间或 标准井应用足够长的标准距离测量来获得测量轮的校正量,并及时加载到控制模块, 直至下一次校正之前一直应用,不能随意改动。
—测井环境的影响,如泥浆比重大小、井壁的磨阻等。
测井深度控制
郭清滨
目录
—前言 —测井系统及深度控制模块 —测井深度系统构成及影响因素 —电缆打标及深度校正方法 —塔里木深井、超深井测井深度控制及管理办法
前言
深度是测井信息不可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所有地层或 套管的测井参数都与深度相对应,离开了深度的测井信息将 失去任何物理和地质意义。因此,正确的测井深度极为重要, 它将直接关系到被测量对象特征的描述。
测井深度系统构成及影响因素
深度系统精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测井深度是由电缆和仪器组合作为工具来丈量所经过轨迹的长度,由于 测量过程是采用脉冲编码测量轮来间接完成,因此影响深度精度的因素在于 以下几个方面:
—仪器组合的程序以及测量点的长度必须对应,否则将影响测井信息间的深度 匹配,往往出现深度错位等现象。因此,在仪器入井之前,再次确定组合结构和不 同测量点的“零长”(尤其是改变了仪器的组合方式),确保资料间深度匹配。
— CSU-D中的CRANK(曲柄调节):可调节由于电缆伸长、打滑以及 不正确的WHEEL CORRECTION置位造成的深度显示。正的校正量(顺时针 转动)增加深度值,反之则反。转动一圈校正1英尺(米制为0.5米),最小 校正量为1/4英尺(顺或反时针转动1/4圈)。这一深度校正不是瞬间完成, 而是按照电缆移动20%的比例变化。
双编码器
CSU-D/MAXIS-500深度编码轮
双编码器测量轮 的优点:
—测井深度更加
准确、可靠;
—深度数据保险方 面的考虑;
—能够发现电缆打 滑或测量轮机械磨损 等变化。
测井系统及深度控制模块
CSU-D系统深度控制面板:
深度显示窗口
深度预置按扭 测量轮校正 设置按扭 曲柄调节
测井深度系统构成及影响因素
— ECLIPS-5700中的FAST ADD/SUB模块来实现与
CRANK基本同样的功能,只是在25英尺上增加或减少
0.5英尺(或5米上增加或减少0.1米),即按照2%的电
缆移动比例变化。
测井深度系统构成及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几种直接影响因素外,还存在几种可能的间接因素:
—测井车的滑动:在测井过程中,由于电缆的张力使测井车向井架方 向滑动,使得深度读数小于实际仪器深度,且变化量为1:1。在施工现场, 测井人员将测井工程车摆好位置并在后轮胎下垫上掩木,原因在于防止滑动 出现不安全因素和影响测井深度。
R2
标准量轮
难点在于电缆增加了测量轮 的半径,出现了双重校正, 精度无法保障。
R1
R1
相切测量轮系统(目前全部采用)
测量轮骑在电缆上,R1不受电缆 影响,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测井系统及深度控制模块
阿特拉斯公司测井深度控制系统:
采用单编码器相切测量轮
地面系统有所不同——CLS-3700为面版外置深度及校正参数,应
由于测井深度的重要性,作为测井资料质量控制重要组 成部分的深度控制同样应给予高度重视,不仅当问题出现后 去分析和检查,而且关键在测井准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保证测井深度控制系统的良好状态以 及测井深度的精度。
确定深度最直接的方法是测量井眼中电缆的移动量,计 算出电缆的拉伸长度等系统误差,最终确定出测井仪器记录 点的实际深度。
测井系统及深度控制模块
目前国内进行测井资料采集的系统主要有:
斯仑贝谢公司:CSU-D、MAXIS-500 阿特拉斯公司:CLS-3700、ECLIPS-5700 哈里伯顿公司:EXCELL-2000 国产小数控等系统
系统特点:
数据传输数字化
满足各种地质条件下的 常规和新技术测井需求
ECLIPS-5700
对于每种测井系统其深度系统都由以下部分构成:
1、下井仪器串结构、长度和重量,数据或参数必须清楚、准确; 2、电缆规格、型号和使用情况,使用状况对于测井深度准确性极其 重要; 3、测量轮类型、规格及使用状况,轮的新度对于深度精度影响非常 大; 4、控制系统,有硬件和软件控制两种,每一种情况的意义和正确操 作极其关键; 5、张力系统,准确的张力不仅对于施工安全和质量非常重要,而且 对于电缆的拉伸分析以及遇卡后的深度处理起到重要参考; 6、正确的设备安装,包括可能导致电缆在测井过程中出现变化的情 况,这些变化也将直接影响深度的准确性。
CSU-D/MAXIS-500
具有可靠的深度控制系统
塔里木油田主要测井系统
测井系统及深度控制模块
基本深度系统
测量深度,是计算下入和起出井眼电缆的长度,采用如下控制步骤: ——测量轮校正 ——电缆磁性刻度记号 ——计算机系统校正(拉伸、重量、电缆形状、泥浆浮力等)
测量轮有标准测量轮和相切测量轮:
R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