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多元化种植模式的特点、效益及栽培技术

玉米多元化种植模式的特点、效益及栽培技术
玉米多元化种植模式的特点、效益及栽培技术

玉米多元化种植模式的特点、效益及栽培技术

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实行间套复立体种植,积极示范推广以玉米为主的春苞菜+菠菜--春玉米+地刀豆--秋花菜、洋葱+豌豆苗--春玉米+西瓜--青蒜、马铃薯+青菜--春玉米--秋玉米+秋豇豆、草莓--夏玉米+小麦菜--秋山芋+芝麻、青蒜--春花生+早毛豆--秋玉米+秋马铃薯等多元多熟种植模式,以适应养殖业、市场和人民生活需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玉米多元化种植模式

玉米本身对土壤要求并不高,但是如果想高产、优产也需要特别的用心。例如,玉米和大豆兼种,大豆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氮元素,玉米与大豆兼种,玉米在生长过程就不会因为缺少氮元素而影响生长,在玉米的培育过程中,就可以不施氮肥或者少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生产成本和施肥所用的时间。玉米与大豆兼种时,因为大豆的植株较矮,玉米的植株较高,所以,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通风情况一直保持良好,玉米也就不会因为缺少通风而影响生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如果在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一种农作物的话,就会导致土壤疲劳,影响作物的收成和质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选择水稻或者其他水田作物与玉米隔年种植,这就可以缓解土地土壤的压力,避免了连年耕作导致土地土质恶化以至于不再适合耕种农作物的现象的发生。

对于可以一年多收的地域可以把土地和农民的空闲时间集中起来加以运用,以山东为例,山东每年玉米的种植季节在春季的六月份播种,一般玉米的成熟期大约是在90天~105天左右,也就是说大约在同年的九月初到十月初就可以完成玉米的收割,而冬小麦的播种日期大约在10月中旬,明年5月收割。两种作物的成熟期不互相制约,这样就有利于土地的利用,避免土地荒废。

二、玉米多元化种植的主要特点

1.适应性广

多元多熟种植模式,首先对土壤要求不高,只要具备较好的灌排水和交通条件的地区均可推广。其次是各茬作物播栽期弹性大,其中玉米的播期可提早到2月上旬(营养钵温床育苗,地膜+小弓棚栽培),最后播期可推迟到8月初,霜前青棒上市;蔬菜可在市场销售畅、价格高时采收上市。再次是各茬作物生长期相对短、商品率高,适宜在城郊结合发展。

2.资源利用率高

人增地减的态势难以逆转,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量也日趋增加,由于科学地采用套复立体种植形式,多元多熟种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持续生产率,大幅度的增加了复种指数,加之均可采用保护地栽培,能充分利用温光水等自然资源。

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将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菜(肥)四元结构转移。即在相对稳定全年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了精、粗饲料的产量,缓解了养殖业发展后对饲料的需求,提高了饲料的质量,避免了小麦、水稻转作饲料的浪费现象,种养业得到有机结合;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既可丰富市场供应,又可致富农民,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

三、玉米多元化种植的效益

针对于玉米多元化种植的情形,可以大致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一块土地可以实现玉米与其他土地间隔种植,这样可以保持玉米的通风情况良好,有的作物还可以供给玉米营养元素,两种作物相互影响,可以优化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二是玉米作物与其他水田作物隔年种植,这样可以避免一种作物连年播种给土地造成疲劳感,恶化成不可耕种土地。第三种情况,玉米与其他作物分季节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荒废,达到粮食多产的目的。

不同的作物与玉米搭配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农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去搭配,

比如说防止病虫害的搭配等作用。

四、玉米多元种植的栽培技术

1.选用高质早熟高产抗病害的品种。

2.利用地膜保温技术早播提早上市。

3.科学地选择兼种作物,合理密植。

4.综合防治病虫害,忌为甲作物防害的同时影响乙作物生长,尽量保证作物绿色生长。

5.针对一年一熟的土地选择多模式种植的情况,在选择兼种农作物时,要敲打时间差,避免在同一节气抢收的情形,以便防止由于抢收季节出现连雨天气影响产量。

6.增加投入是多元多熟制高产高效栽培的保证。多元多熟制复种指数高、产量大,必须增加投入。除增加地膜、薄膜、弓架和沟系配套、灌排设施齐全及用工等投入外,重点是增加肥料投入,要在播栽前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及时追苗的基础上,增加有机肥、磷钾肥、微肥的用量,做到有机无机肥结合,氮磷钾微肥齐全,基追肥比例合理,地下施与叶面喷配套,提高肥效。

五、结语

我国属于典型的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93公顷,而我国又是粮食大国。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平均在2500万公顷左右,年产量在 1.2亿吨左右,我国不仅是玉米的产量大国,也是玉米的主要消费国家。玉米在我国的主要用途有,直接食用,制作饲料,工业加工三大用途。九十年代至今,随着人们过度砍伐,水稻连年种植导致农田土质恶化,从而造成耕地面积严重锐减的情况。所以,在农作物的种植方面,尤其是玉米的种植方面,要求尽量多产,优产。针对于国情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户采用多模式种植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 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 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 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 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 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 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 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 种 (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 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三)足墒播种 充足的土壤墒情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的基本条件。在适播期内,要趁墒抢种,若土壤墒情 不足,播种后要用时浇蒙头水。 (四)施好种肥 种肥可促壮苗早发,种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通常每亩施用尿素3-4公斤和部分磷、钾肥,在玉米播种时随种子施入。套种区可结合浇蒙头水施入。 三、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1、化学除草:播种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采用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在玉米播后苗前, 浇过地后,趁墒每亩用甲草已莠250克,兑水80公斤喷雾。苗后除草:(1)选用灭生性除 草剂,如20%百草枯每亩250-300克(或10%草甘膦每亩1-2公斤)兑水50公斤,对已

玉米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9006623.html, 玉米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 作者:李庆宝 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15期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辖11个县市区46个乡镇156个村庄,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玉米生产是当地农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模式的先进技术的引进,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的得到改善和提高。但玉米生产过程中,各种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在日常生产中。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提倡绿色防控理念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玉米病虫害防治理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及治理越来越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如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我们农业人深感责任重大。在玉米生产中,我们必须树立绿色、环保防控理念。 2玉米品种的选择 选择玉米种子,应从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等来考虑,选择优良。如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登海605等。 3科学预测预报,提供精确防治时间 充分发挥测报站、农技站的技术人员的作用。建立一套科学的预测预报机制,对玉米各个生长时期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提前告知,让老百姓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发生时间做到心中有数。防治技术得心应手,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杜绝病虫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二次繁殖。对玉米的产量与质量造成危害与影响。 4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 在玉米生产中,针对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应提倡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玉米植株的抵抗各种病虫害危害能力。确保玉米高产的同时,又质量达标。如通过对玉米田的翻耕、土壤处理、种子包衣等技术处理。消灭土壤中的病原体,减少病虫基数,提倡运用天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科学使用农药。减少田问污染。 5玉米大豆间作模式

水果玉米种植效益计算

水果玉米种植效益计算 成本预算: 种植玉米 1.有机肥料:400市斤×60元/100市斤=240元 2.三元素、复合肥100市斤×18元/市斤=180元 3.种子成本:150元 4.农药:50元/亩 四项合计支出:620元/亩 利润分析 每亩栽种3500株–4000株,按照最低每亩的鲜穗为3500穗,每穗按400克(8两)计算,3500*8=2800斤,若按每穗500克(1斤)计算可达到3500斤。只要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每亩产量到3500斤是可以的。 按最低产量2000市斤×0.9元=1800元/亩。 玉米穗:每株0.3市斤(约2-3小包),按0.3市斤计算×3400株=1020市斤,小穗×收购单价0.8元/市斤=800元。 产品最低值1800元+800元=2600元/亩。 纯利润计算:每亩产值2600元-620元/亩=1980元。 一、选择种植地:种植地土壤肥沃疏松,阳光充足,排灌便利,注意田间不能积水,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

三、移栽:定向移栽,在二叶一心到三叶一心内及时移栽,移栽时保证每个植株叶片朝向一致,这样有利于透光、通风,避免授粉 不良。春种亩植2800株,夏种亩植2600株,晚秋种亩植2800株。 四、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占总需肥量的80%以上。以亩产3000斤鲜棒为基础,每亩需纯氮18公斤,按尿素含量46%计算,每 亩需尿素约40公斤。每亩需磷8公斤,以16%的过磷酸钙为例,每 亩需50公斤过磷酸钙。每亩需钾19公斤,以50%硫酸钾为例,每 亩需40公斤硫酸钾。施肥最好浇施。掩埋在地里肥料的利用率很低。 五、追肥:根据植株长势,考虑是否追肥,追多少肥。追肥应浇施,才能保证植株及时吸收到肥料。追肥一般在中耕时(5—6叶)或 抽雄时。 六、注意防治病虫害:玉米生长时期,应注意防治青枯病(茎腐病),大小叶 斑病。病以防为主,在雨季来临前,及时喷药1—2次,或田间 湿度高时,及时预防。虫以玉米螟为主,在抽雄时注意观察,发现 虫害及时防治。一般1—2次即可。 七、及时采收:一般夏季开花后18—22天成熟,在乳熟时期采收,品质最好,产量最高。这时,丝变黑,籽粒呈淡金黄色,比对 照宣传画上的颜色相似时最佳。 (2)、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2.44mg/kg,它不仅是维生素,还可 防止皮肤色素沉着和先期发皱,具有延缓衰老的良好作用。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1.科学布局,区域化生产 随着玉米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实行科学布局,进行区域化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针对生产实际,制定出玉米区域化生产规划布局,区分出大小区域,在种植区域内部,重点把玉米品种调优、结构调良、应用技术调新,就是要依据市场需求,真正选择品种优良、质佳的高产良种;依据产业化等对玉米的不同需求,在玉米自身内部区域内,种植不同需求的等同玉米良种;切不可一刀切及盲目扩大单一品种的种植比例;突出应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改善玉米品质,提高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继续抓好常规技术措施,努力实现玉米生产的标准化作业 常规技术措施是生产经验总结,并经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其提质、增效、增产作用显著。如:玉米催芽坐水种技术,化控应用技术,绿色生物防控病虫害技术,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技术,科学的土壤耕作及轮作技术,适时晚收技术等。这些技术生产上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应继续抓好。但应看到很多地方虽然推广了这些技术,却没能真正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到位率不高,玉米标准化作业,是实现玉米生产增产、增效的基本前提。 3.抓好新技术推广,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1通透栽培技术 此技术是黑龙江省农委十大农技推广项目之一,具有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含水量、提早成熟等多种好处,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生产区以推广“两垄一平台”、比空栽培、粮粮间作或不同品种的间作栽培,可有效缓解“玉米海”矛盾。 3.2紧凑型玉米品种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国家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较平展型玉米的光合势要强,可大幅度增加种植密度,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明显提高,同时其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3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玉米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是玉米化控剂,其种类较多,作用及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化控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所造理想的株形,上部叶片收敛,有利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还可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玉米种植中的水分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中的水分管理技术 由于玉米各个生育阶段历时长短、植株生长量、地面覆盖度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消耗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水分管理基本上遵循“前期防涝,中后期防旱”原则。笔者将玉米各个阶段的需水规律总结如下,以为广大生产者和技术服务人员提供参考。 1.播种至拔节 此期土壤水分状况对出苗及幼苗壮弱有重要作用。此阶段耗水约占总耗量的18%,日平均耗水量30m3/hm2左右。虽然该阶段耗水少,但春播区早春干旱多风,不保墒。夏播区气温高、蒸发量大、易跑墒。土壤墒情不足会导致出苗困难,苗数不足。水分多,则易造成种子霉烂,影响正常发芽出苗。 2.拔节至吐丝 此阶段植株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量急剧增加。此期气温高,叶面蒸腾作强烈,生理代谢活动旺盛,耗水量加大,约占总耗水量的38%,日平均耗水达45~60m3/hm2,自大喇叭口期至开花期是决定有效穗数、受精花数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 水分不足会引起小花大量退化和花粉粒发育不健全,从而降低穗粒数。抽雄开花时干旱易造成授粉不良,影响结实率,有时造成雄穗抽出困难,俗称“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满足玉米大喇叭口至抽穗开花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对增产尤为重要。

3.吐丝至灌浆 此阶段水分条件对子粒库容大小、子粒败育数量及子粒饱满程度都有所影响。此期同化面积仍较大,耗水强度也比较高,日耗水量可达45~60m3/hm2左右,阶段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32%左右。在该阶段应保证土壤水分相对充足,为植株制造有机物质并顺利向子粒运输,实现高产创造条件。 4.灌浆至成熟 此阶段耗水较少,但玉米叶面积系数仍较高,光合作用也比较旺盛,日耗水强度可达到36m3/hm2,阶段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10%~30%。生育后期适当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有益于防止植株早衰、延长灌浆持续期,同时也可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

云南甜玉米种植调查报告

云南甜玉米栽培种植调查报告 胡愿 甜玉米是特用玉米的一种,它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胡萝卜素、亚油酸等营养成分,集中了水果和谷物的优质特性。甜玉米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良好的口感和加工性能,经济价值较高。甜玉米以鲜食为主,可以经过速 冻加工、罐头加工、脱水加工、等初级加工进入市场。甜玉米的初级加工,为甜 玉米的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脱水甜玉米粒附加值高,主要用作调料包、汤料包中的原料;甜玉米汁的加工,将鲜甜玉米经过削粒刮浆及无菌处理,直接制成玉米爽饮品,亦可作为饮料、乳品、面点等产品的原料。通过大力开发甜玉 米的深加工产品,如甜玉米馅的水饺、八宝粥、冰淇淋、汤料等等,提高了甜玉 米产品的附加值,也为甜玉米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甜玉米的种类 甜质玉米(Zea mayes Lsaccharata Sturt)起源于美洲大陆。根据遣传类型及胚乳特征,可将甜玉米分为以下三类: 1. 普通甜玉米含糖量一般为10%-15%,比普通玉米高1-2倍,可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籽粒胚乳在干化前是膨胀、凝聚的,成熟籽粒呈玻璃状或树胶状, 皱缩且不规则胚乳半透明,具有黏性。鲜食具有甜、嫩、黏的特性。 2. 超甜玉米含糖量一般为20%-25%,且籽粒保持高糖量的时间比普通玉米长,收获后耐贮藏。胚乳在干熟前就象充满流质的液泡、膨胀,且部分透明。 成熟籽粒皱缩,具有明显的凹陷粗糙表面。鲜食口感甜脆、细嫩。 3. 加强型甜玉米综合了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的优点,既有普通甜玉米的口感,又有超玉米的含糖量。鲜食软糯、细嫩、香甜。 二、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优良品种:在种植时,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于本地气候特点的优良 品种。 2.隔离种植:甜玉米的甜质胚乳受双隐性基因控制,如果与其它玉米串粉, 将造成甜玉米不甜,丧失了甜玉米应有的品质。一般平原地区隔离300——400米以上,如有树林、山岗、村庄、房屋等自然屏障,距离可适当缩短。如果与开 花期不同的玉米相邻种植,开花时间要错开15天以上。 3.精细播种:甜玉米发芽和拱土能力较弱,要选择肥力好,酸碱度适中,灌 排方便,底墒足的地块种植。要精细整地,浅播细播,深度一般以4厘米为宜。 4.分期播种:甜玉米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种植甜玉米要根据市场的需要 量和工厂加工能力,进行分期播种,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 5.合理密植:甜玉米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期早晚, 种植方式及市场的需求而定。在一般中等肥力土壤,以4000株为宜,早熟品种可密些,晚熟品种可稀些。 6.及时去蘖:甜玉米一般分蘖力较强,分蘖与主茎争夺养分、水分,影响主 茎的生长与果穗的发度,应及早掰除分蘖。 7.加强管理: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4000公斤,纯磷7公斤,纯氮5公斤作底肥,六叶一心时及时浇水,并追纯氮5公斤。视甜玉米长势可在大喇叭口期再适量追施一次氮肥。水浇地甜玉米田,灌水不应少于3~4次,分别在拔节前,抽穗扬花期与灌浆期进行。甜玉米含糖量高,易受玉米螟危害,可在前期用辛硫磷或甲胺磷1000倍液喷心叶,或在大喇叭口期用3%呋喃丹与细沙土按1:5比例混匀,每株2~3克灌入心叶内。 8.适时采收:采收期主要根据子粒外观形态,计算授粉后天数,测定含水量、含糖量,用口尝等来确定。一般甜玉米在吐丝后18——25天含糖量最高,皮最薄,最适宜采收。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 (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 (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种(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春玉米种植技术

春玉米种植技术 春玉米的种植,怎样才能更高产呢?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春玉米的种植的准备 一、选用优良高产品种 根据我县气候生态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温稳定高于 10摄氏度的时间长达250天左右,大于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历年 值5371.8度(玉米仅需3000摄氏度),无霜期历年值280天(玉米仅 需150-160天),阳光充足,日照长,降雨充沛,年降雨量平均 1340毫升,多集中在3-6月,为此宜选择审定推广的生育期较长, 在我地近2-3年表现高产抗病的品种。我县近两年推广较突出的品 种有:三北公司的三北系列:三北二号、三北六号等、奥瑞金公司 的临奥系列:临奥一号、奥玉3102等。还有渝单19、潞玉13等。 这些品种全生育期春播120-125天,株高230-270cm,穗位高90- 100cm之间,亩产量500公斤以上。适宜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进 行规范化高产栽培。 二、耕翻整地 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种植玉米一般选择水源条件差的稻田和旱土种植,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一般为清种(同一季节一块地只种一种作物),少部分间作花生、黄豆、红薯等,今年要大力推广宽窄行,一 穴单株种植,在冬前要将土壤翻耕冻坯,播种前及时耙碎,按厢宽2.6-2.8米分厢,开沟起垄。 春玉米的种植的管理 三、施足基肥 根据土粮普查资料,新田铺镇小塘镇玉米示范基地土种80%为灰 黄泥土质和河砂泥(石马江流域)有机质含量高(23.1-54.9g/kg),碱 解N含量适宜偏高(124-217mg/kg),有效磷含量适宜偏低(0.5- 16.4mg/kg),速效钾含量缺乏(33-158mg/kg)PH值 5.2-7.0等特点,

鲜食玉米产业分析报告

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分析 鲜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类型,是我国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等。鲜食玉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深受市场欢迎,具有极大的市场商机。鲜食玉米产出效益是普通玉米的2~3倍,采摘后的青秸粗蛋白含量是普通玉米的1~2倍,是奶牛理想的饲料。鲜食玉米生长期短,农药化肥施用量少,只要按照绿色食品规程生产,是理想的绿色食品。多年来我国农业科研专家付出很多努力,培育出适用于不同区域的鲜食玉米品种,推动了产业的不断发展。从全球围看,鲜食玉米产量较大的国家有美国、中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空间巨大。 鲜食玉米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极具外向型发展潜力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根据联盟秘书处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全国鲜食玉米种植总面积约70万公顷,其中甜玉米近30万公顷,糯玉米近40万公顷,种植区域分布在全国24个省份,形成了北糯南甜的格局,我国已成为全球糯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全国已培育鲜食玉米品种近400个,其中2005~2009年国家审定品种41个。全国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100余家,其中型企业占15%。 一、糯质玉米 糯玉米,即糯质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族、玉米属、玉米种,糯质型,又名蜡质型,是普通玉米引入中国后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基因隐性突变,由WX突变为wx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故也称为中国糯型。 (一)糯质玉米生化特征 糯质玉米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地区至今还可以找到原始性状的糯质玉米,如四路糯、紫秆糯、曼金兰黄糯等品种;西南地区糯质玉米资源丰富,省农业科学院保存的糯质玉米有250多个品种。糯质玉米和当地硬粒玉米比较,在粒色、喜肥性和籽粒品质方面具有相同的变异趋势,即白粒喜肥水,黄粒适应性广,花乌粒较硬但香味浓郁。糯质玉米与当地硬粒玉米的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谱均具有五酶带,这是起源于中国糯质玉米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发现,糯质玉米是受隐性基因wx控制的突变类型,糯质玉米的特殊品质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1、糯质玉米的表现型 1909年12月,植物学家柯林斯(G.N.Collins)对起源于中国的糯质玉米植物学进行了描述:糯质玉米植株顶部有4~5片叶都长在植株主茎的同一侧,上部几个节的叶片特别直立,而下部的叶片较展开披垂;籽粒的胚乳从任何方位切开,都有卵裂的性质,表面无光泽、光滑,坚硬呈结晶状,显示蜡质特性。 2、糯质玉米的生化特性 1922年,韦瑟沃斯(Weatherwax)发现糯质玉米淀粉主要由支链淀粉组成,而普通玉米直链淀粉含量较多。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位通过1,4糖苷键连接成的直链状大分子化合物,聚合的葡萄糖单位在100~6000个之间,一般为300~800个;而支链淀粉除了由葡萄糖单位通过1,4糖苷键连接成直链外,支叉结构部分是以1,6糖苷键连接的大分子化合物,聚合的葡萄糖单位1000~3000000个。直链淀粉遇碘液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紫红色,而且吸碘量大大低于直链淀粉,这可作为区分普通玉米与糯质玉米的检测方法。同工酶方法检验生化指标表明,起源于中国的糯质玉米有86.3%具有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的第五带,13.2%具有第四带或混合带,而来源于美国的马齿(包括糯质马齿)玉米有85.7%具有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的第四带,14.3%具有混合带。就是说,过氧化物酶和同工酶的第五带是来源于中国糯质玉米的标志酶带,而它的第四带则是来源于美国的马齿玉米的标志酶带。 3、糯质玉米的基因定位 1909年,柯林斯把中国糯质玉米的结构基因定名为wx。1935年爱默生(Emerson)把wx基因定位在第9染色体上。1981年曾孟潜等对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分析表明,中国糯质玉米和普通玉米一样2n=20,各对染色体的大小也相似。研究表明,就淀粉糊的胶黏性和坚实性而言,基因作用是累加的,就其对支链淀粉百分率的影响而言,其作用大部分是显性的。蜡质基因点上有几个等位基因,已经分析清楚的有Wx、wx2、wx。Wx为显性,wx2、wx为隐性。中国糯质玉米的一些原始性状为多基因控制。 (二)糯质玉米育种现状 1、国外育种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糯玉米育种研究的国家,对糯玉米品种的培育和开发利用处于领先水平。美国于1937年开

甜玉米种植效益分析

甜玉米种植效益分析 近几年,大田县鲜食甜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大田县蔬菜大镇——桃源镇为例,年种植甜玉米达5000多亩。应用科学的选地、育苗,合理的密植、充足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种植甜玉米,可春、夏、秋三季种植,适应性广,效益高,现将大田县甜玉米种植效益分析如下: 一、种植时间 一年可种植3茬,具体见表1。 表1 大田县甜玉米种植时间表 种植次数种植类型播种时间移栽时间采收时间 第一茬春玉米3月中旬4月上旬6月上旬 第二茬夏玉米6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上旬 第三茬秋玉米8月中旬9月上旬11月上旬 第一茬甜玉米一般于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第三茬甜玉米种植时间不宜大迟,超过中秋节种植可能受寒露风或者寒流影响,影响玉米授粉和灌浆,影响产量。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生长发育的严重影响。 二、甜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农民自有土地,自己种植,故本文不算地租及劳动用工量所产生的费用。以种植1亩甜玉米计算,种植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见表2。 表2 甜玉米种植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表 种植类型成本/元产量/斤收购价格/元总产值/元纯利润/元种子农药化肥市场收购价格平均收购价格 春玉米901004402700~2800 1.0~1.3 1.12970~30802340~2450夏玉米901205002900~3000 1.0~1.2 1.02900~30002190~2290秋玉米901004702500~2600 1.1~1.4 1.23000~31202340~2460汇总27032014108100~8400 1.0~1.3 1.18910~92406910~7240由表2可见,每茬甜玉米种植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费用是630~710元。所创茬的纯利润是2190~2460元,连种三季亩产总值8910~9240元、亩产纯利润6910~7240元。 种植夏玉米时光照足、气温高、雨水多,病害重,可能需多打一次农药,产量和质量都相对差点。同时,第二茬种植可能受台风影响较严重,所以风险较大,同时价格波动也较大,利润偏小,但周期短,65天左右就可收成。第一茬甜玉米种植前期温度较低、第三茬甜玉米种植后期温度较低,产量相对较低,但品质好,价格较稳,如今年秋玉米,收购价格达1.5元/斤,平均亩产达2500斤,一亩净赚3000多元,种植甜玉米的农户普遍都赚钱,明显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种植玉米的技术要点

种植玉米的技术要点 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质量高,机播建议精量播种,亩播5000-6000粒,仍然要间苗,如何使用单粒点播专用播种机亩播4400粒 即可,不用间苗。 2.按照要求的密度定苗。很多人不舍得间苗,造成密度过大,使得田间表现不佳,黑龙江一般种植密度亩保苗3300-3500为宜。 3.增施磷钾肥:玉米高产要求有相应的养分、水分供应,建议使用10公斤的二胺和钾肥做底肥或苗期施入,可以促苗早发,提高抗 逆性,为高产打下基础。 4.加强中后期管理:要重视大喇叭口肥的施用,建议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以上。如果土壤干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5.适当晚收:玉米完全成熟之前收获会降低籽粒重,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等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以提高千粒重,提高玉米品质,最大程度地获得好的产量。 1种植地选择 玉米植株高大,具有水肥需要量大且不耐涝的特点。因此,种植玉米最好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排水性能良好的肥沃土壤。砂质 土虽然通透性好,但肥力差、水肥保蓄能力弱;黏土则通气性不好, 整地质量差,不易耕作。理想的土壤是壤质土壤。另外,玉米的耐 盐能力弱,当全耕层土壤全盐量达0.41%、氯离子达0.061%时,生 长不良。因此,盐碱较重的土壤,要进行改良。 2整地 为打破前犁底层,为根系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条件,前茬收获后深耕灭茬,耕深为23~27cm,随后进行镇压耙耱,以保证田面平整, 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如果水利条件好,可在土壤上冻前进行

1次灌溉,一方面可以通过冻融交替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可以调节用水高峰,以利于春耕整地 播种。 3底肥施用 一般而言,高产玉米应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即氮肥总用量的40% 用于基肥,而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因为氮肥是速效肥料, 而且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吸收氮素;而磷肥属缓效性肥料,其有 效养分的释放速度比较慢,在施入土壤后不仅能满足当季作物的需要,而且其肥效还可以维持3~4年;钾肥虽是速效肥料,但由于玉米 植株在苗期对K的吸收速度比较快,在吐丝后玉米植株基本停止对 K的吸收,所以氮肥宜用于基肥,磷、钾肥宜一次性施入土中。 玉米目标产量为11.25t/hm2的地块施有机肥37.5t/hm2,施化学 肥料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为675~900、1200~1500、 300~450kg/hm2.其中,尿素、硫酸钾也可分别用碳酸氢铵、氯化钾 进行代替,用量分别为1800~2250、225~375kg/hm2.另外,生产上 可施用锌、锰、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防止玉米发生缺素症。各 微量元素的施用方法具体如下:作基肥时锌肥用量为 15.0~22.5kg/hm2,锌肥在土壤中的残效期较长,一般每隔2~4年施 用1次即可。玉米质量检测表明,锌对玉米的品质有负影响。因此,如果土壤不缺锌,尽量避免施用锌肥。钼肥可施用含钼10%的钼酸 盐下脚料7.5~15.0kg/hm2;硼肥主要用作基肥,用量为15kg/hm2;锰 肥一般用含硼工业矿渣,用量为75~150kg/hm2.操作时将其与其他 基肥同时撒入土壤表面,再通过耕地翻入土中即可。 4品种选择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选择品种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在保证玉米全生育期为无霜期条件下,尽量选用生育期较长、优质、抗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品种。另外,为满足市场对玉米的 不同要求,根据生产目的选择不同用途的良种。 5种子处理

种植甜玉米成本和效益预算

按照正常条件计算(排除台风、旱灾、水灾等极端恶劣天气影响):?一年可种植3造: ?第一造甜玉米: 1月5-15日播种,薄膜小拱棚覆盖,保温保湿促成苗,苗龄25天左右, 5月5-15日采收。 ?第二造甜玉米: 5月5-15日播种,苗龄15天左右,7月10-20日采收。 ?第三造甜玉米:7月10-20日播种,苗龄15天左右,9月20-30日采收。 (播种日期按照新历计算,仅供参考,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按照1亩计算: 一、早造: 1、产量:1600~2000斤,平均1800斤;单价:~元/斤,平均元/斤;总产值:1280~2800元/亩,平均1620元/亩。 2、成本:(种子:65元)+(肥料、农药:400元)+(机耕:90元)+人工(100元,种+培土+采摘)=655元 3、纯效益:1620-655=965元(平均) 利润空间:625~2145元 说明:(极低值可能出现在管理水平一般、市场不太好的情况下;极大值出现在管理水平高、市场好的下,如今年晚造本地广西师傅种的,收购达元/斤,亩产达2100斤,一亩净赚2000多元) 二、中造:气温高,雨水多,病害重,产量和质量都相对差点。

1、产量:1400~1700斤;平均在1500斤左右;单价:~1元/斤,平均单价元。中造价格波动较大09年中造曾低至元/斤,今年中造一般在~左右)。 总产值:840~1700元,平均:1200元/亩 2、成本:(种子:65元)+(肥料、农药:450元,可能需多打一次农药)+(机耕:90元)+人工(100元)=705元(如果进行育苗免耕可省机耕费) 3、纯利润:1200-705=495元,利润空间:135~995元 说明:中造种植可能受台风影响较严重,所以风险较大,同时价格波动也较大,利润偏小,但周期短,65天左右就可收成。今年广西师傅在恩平种的中造产量平均在1600斤左右,价格在元-1元左右,再加上台风影响不大,每亩还能赚800~900元/亩。 三、晚造: 1、产量:1800~2200,平均2000斤;单价元~元,平均单价:1元/斤。 2、成本:(种子:65元)+(肥料、农药:400元)+(机耕:90元)+人工(100元)=655元(如果进行育苗免耕可省机耕费) 3、平均纯效益:2000-655=1345元,利润空间:785~2645元/亩 说明:晚造种植光照足,温度高,水分足,产量较高,价格较稳,历年价格不低于元/斤,今年本地收购价达到、元/斤,普遍种玉米的农

玉米种植技术学习资料

玉米 一、玉米的一生 玉米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拔节、雌雄穗分化形成、抽穗开花、灌 浆成熟。按生育特点分为三个阶段: (一)苗期阶段。播种至拔节(主要是营养生长)。 (二)穗期阶段。拔节至抽雄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三)花粒期阶段。抽雄穗至成熟(营养生长停止,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玉米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温度。要求温度在10℃以上,属喜温作物。 (二)光照。早熟品种对光照反应迟钝,迟熟品种对光照反应敏感,属喜温短日 照作物。 (三)水分。对水分消耗量大,一株玉米一生耗水150—200公斤。 (四)土壤与养分。玉米适应性强,对土壤酸碱度不严格。1、要求土壤深厚。2、土壤有机质含量高。3、土壤结构好。4、pH值6—7之间。 三、玉米各生育期对肥料三要素吸收量: 玉米类型生育时期 肥料要素吸收量 N P K 春玉米苗期10% 1.0% 3% 中期78% 64% 97% 后期12% 35% 0 夏玉米苗期10% 10% 中期80% 90% 后期10% 0 (一)玉米缺素表现 1、苗期缺磷。 (1)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肥料吸收。 (2)叶出现紫红色,叶缘卷曲,茎呈紫色。 (3)中期缺磷,雌穗叶丝延迟,受精不良,形成畸形果穗。 (4)后期缺磷,果穗成熟延迟,籽粒不饱满。 2、苗期缺钾。 (1)叶呈黄色或黄褐色,叶尖边缘干枯。 (2)植株生长缓慢,茎秆矮小,节间变短。 (3)严重缺钾时,叶尖呈灼伤状,渐为暗棕红色。 (4)老植株生长停滞,叶脉变黄,节间缩短,根细小,易倒伏。 (5)果穗出现秃顶,籽粒小,淀粉含量低,品质差。 3、苗期缺锌。 (1)幼苗产生白苗,叶脉产生白斑,植株矮化,节间变短,叶片干枯甚至死亡。(2)中期缺锌,植株中下部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条纹,似花叶。 (3)后期叶片自下而上呈花叶状,发育受阻,果穗缺粒秃顶。 (二)玉米的空秆、缺粒、秃顶和倒伏的原因及其防止 1、原因 ○1选用品种不当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世界对玉米需求量的持续增加,提升玉米产量成为人们注重的热点。当前,通过地膜栽培玉米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在一些地区把节水设施应用到地膜玉米栽培中,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来提升玉米的施肥水平,使玉米的产量又有一定提升。加压滴灌技术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依靠自动调控的手段控时、控流的给水,具有节水、增产、节约劳力、减少生产环节、经济实用、防病、抗病等优点。下面就我区加压滴灌吨粮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地与整地 玉米一般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土质以壤土最好,要求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水平强的壤土地块。土壤肥力要求中等偏上,其中碱解氮含量要大于50mg/kg,速效磷含量要大于5mg/kg。做好秋耕,耕翻深度25~25cm,结合秋翻施有机肥30~45t/hm2、尿素300kg/hm2、三料磷肥450kg/hm2,全层施肥后即时翻耕,以防氮素流失。有条件的可冬前将地整好,翌年春季适期对角耙后即可播种。若冬前未实行整地,春季必须做好点片平地保墒工作;然后适时实行整地,可用联合整地机一遍完成,尽量减少作业层次。整地要达到地表平整、上虚下实、墒足地平、表土细碎的待播状态。 2选种与种子处理 所选用玉米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二级良种标准且适宜本地生长。为提升种子发芽势可在拌种前晒种2~3d。为预防玉米苗期害虫,可用种子量0.3%的3911乳油拌种并堆闷24h。为防春季低温烂种可用0.4%的卫福种衣剂包衣,同时加入适量锌肥拌种可防止玉米白化苗。 3播种 抓好播种质量,必须采取气吸精量播种,播深4~6cm。膜下5~10cm地温连续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播种机可选用膜下气吸精量点播。1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

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选地、选种、整地 (一)选地、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蔬松、肥沃的旱田或旱地,播种时将田犁耙平整,碎土,按畦面80~90公分起厢,畦高20公分,开好排水沟。 (二)选种、开行(穴): 选择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如迪卡007、正大999、桂单30。在我县可在三月初左右播种,一般要在播种前开好行(穴),行距一般为65-70公分,深约15公分,株距约28-30公分,开行要求尽量平直,深浅一致。 (三)播种: 1、施足基肥: 一般以沤熟的农家为主,可以直接施在播种行沟里,每亩施1000公斤干粪,尿素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磷肥30公斤。磷肥提前一个月左右与农家肥混合沤熟,尿素和氯化钾混合后再与农家肥使用,没有农家肥或农家肥较少的可以施复合肥30公斤左右。 2、下种: 种植密度约为3200-3500株/亩,肥水条件好的可种植密些。种子点播在肥旁边,不能直接接触种肥,且每穴播2颗种子较合适,这样可以保证够苗。同时,大多的玉米种子已用进口的种衣剂包衣,播种时要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种子,可以戴胶手套或塑料袋等,播种完毕要及时洗手,以防药物中毒。 3、盖土: 用碎土覆盖3--5厘米厚,不要太厚或太薄,且要均匀,否则就会造成出苗不整齐。 4、喷施除草剂: 盖上后24小时内要及时喷施除草剂,防止杂草过多,影响玉米的生长。常用的比较经济有效的除草剂有禾耐斯或乙草胺等。有条件的盖上地膜。 二、出苗--拔节期的田问管理 玉米出苗到第三张叶后,种子内养分已经耗尽,玉米由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这时候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多长根,扎深根,培育壮苗,达到苗足、苗齐,苗壮的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一)间苗、定苗: 出苗3-5张叶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去掉弱苗、病苗,每穴留一苗,遇到缺株的可留两株,苗要留足、留匀、留壮。 (二)中耕小培土: 定苗后亩施尿素4公斤,氯化钾5公斤,混合施用。用锄头轻锄玉米幼苗周围

业务员作物甜玉米战略规划方案

XX农业服务公司作物规划1.0版 依托客户XX 作物甜玉米姓名吴X 一、市场背景 市场容量:德宏甜玉米主要分布在芒市、瑞丽、陇川,目前统计面积合计15万亩,农药市场大约8千万左右,目前种植面积呈扩大趋势。其中芒市种植面积5万亩,瑞丽、陇川4万亩,其他区域约两万亩,种植方式为连茬耕作方式。 种植特点: ①本地人种植,基地较少,种植户文化水平较低 ②种植面积主要是分散型,平均每户种植面积约10-15亩地 ③年种植1-3茬,翻地即可再种,传统人工打药,兑肥用机器灌根 ④农药肥料尽可能在一家农药店购买,购肥即可送喷雾器、农药等礼品,大部分农户赊欠待出售后结账 市场方向: ①客户发货860万,其中甜玉米用药在180万,主要产品为瑞功、冠雄、秀库、稼酷、碧艾、刹无松等,其他公司用 药主要为生物调节剂,叶面肥和封草剂。 ②零售店对甜玉米用药主要产品为秀库、冠雄,新产品稼酷,碧艾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推广。 ③甜玉米选择性除草剂没有切入市场,未来也是一个比较的市场。 二、作物大户痛点 简述:纵观全局,甜玉米种植具有农民低水平,分散,自防等特点,如何抓住农民亟待解决问题? Q1:分散? A1: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通过以较大基地示范带领散户,成立甜玉米合作社。 规划:以芒市为示范点,以芒市风平一零售店寻找合适对象,要求种植面积较大,人际范围广,且对诺普信产品认可的种植大户,传输扩大规模,规范操作,科学种植理念,来带领同寨及临寨种植户。 Q2:低水平? A2:如何提升种植水平,优秀的管理经验,政府的行为引导,第一方面高新技术种植,示范高产种植,第二方面优秀产品支持,第三政府新品种推广,协同种植方案,需要高度政策敏感。 规划:①2-3月全生育种植示范地 ②期间产品下乡宣传,包括免费赠品,包打定制,基地协议种植 ③跟进农科所最近甜玉米推广实验 Q3:自防? A3:主要集中在病虫害自防,传统采取人工施药,费时费力且药效不均,采取无人机施药雾化程度更高,节约时间精力,也是合作社,基地等规模种植必备的科技手段,其中还包括大型机械耕地收获等。 规划:①与农具公司合作引进更先进耕地工具 ②建立无人机飞防队伍 三、最近工作进展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质量高,机播建议精量播种,亩播5000-6000粒,仍然要间苗,如何使用单粒点播专用播种机亩播4400粒即可,不用间苗。2.按照要求的密度定苗。很多人不舍得间苗,造成密度过大,使得田间表现不佳。浚单20的最佳密度为4000株/亩; 3.增施磷钾肥:玉米高产要求有相应的养分、水分供应,建议使用10公斤的二胺和钾肥做底肥或苗期施入,可以促苗早发,提高抗逆性,为高产打下基础。 4.加强中后期管理:要重视大喇叭口肥的施用,建议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以上。如果土壤干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5.适当晚收:玉米完全成熟之前收获会降低籽粒重,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等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以提高千粒重,提高玉米品质,最大程度地获得好的产量。 合理 ..密植,玉米才能高产 近日在田间调查发现农民朋友玉米留苗的随意性很大,一个品种每亩留苗密度竟达6000株,这样种植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概括来讲,玉米品种分为密植型、稀植大穗型,密植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在4000株/亩左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3000株/亩左右.种得太密容易造成玉米抗逆性差。密植型品种密度在4500株/亩以上,稀植大穗型的品种种植密度在每亩3500株以上,

属于种得过密,有时会造成玉米的空秆、秃尖,还会造成玉米株高、穗位增加,茎秆变细,茎秆的韧性降低,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出现倒伏、发病严重等情况,造成减产。那么,怎样确定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呢?由于玉米的根系90%的重心在主茎四周20厘米的范围内,加上细根的四周扩展,建议玉米的合适行距为60-66厘米为好。这样,密植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28-25厘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37-33厘米.过度的加大行距会造成土壤肥力和光能的浪费. 俗话说“见苗三分收”,玉米苗齐、苗匀是获得丰产、丰收的基础,一播全苗就成为玉米栽培技术的重要一环,那么,除了要选择好的种子外,在播种中,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就播种中常见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1、播种深度要合适:无论机播、手点,玉米播种深度要求3-5厘米,如果计划浇蒙头水,播种3厘米深即可。播种过深会造成出苗慢,苗弱,如果再浇水太大,甚至会出现出苗很差,缺苗。 2、正确施用基肥:玉米播种时播入适量磷钾肥做基肥,能显著增强苗期长势,进而提高产量,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适量:亩播二铵或者复混肥10公斤左右为宜。要错行:种子和化肥要错行播种,距离间隔5-7厘米。要浇水:播种后要浇蒙头水。如果播肥量大、种子化肥不错行、不浇水极易造成化肥烧种,导致严重缺苗。 3、浇水要合适:种子发芽出苗要求有一定的空气才可,浇水只要能够使苗出齐即可,不能浇水太大,大水漫灌形成田间积水会使出苗慢、苗黄,甚至会造成严重缺苗。尤其是播种偏深地块,更要控制浇水量。 4、播种机的各条腿播种量要一致:在播种前,种子倒入播种机后,要转动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