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与微生态营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三、微生态平衡失衡与动物健康
(一)微生态平衡(2)宿主 宿主是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因此,任何影 响宿主生理功能的因素及其自身的免疫机能、 遗传性状,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微生态系统 的平衡。 免疫:免疫缺陷、同位素照射、营养失调、疾 病等都可能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均可造成微 生态失调。 遗传:有试验表明,不同种属的猪、鸡肠道菌 群的组成与数量有显著差异,它们对某些疾病 的易感性不同。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二)蛋白质的代谢 2.氨基酸分解 (1)脱羧作用
是细菌氨基酸代谢的最初反应。 氨基酸脱羧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大肠杆菌、粪链球菌、腐败性梭状芽孢杆菌、产气杆 菌等具有氨基酸的脱羧作用。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二)蛋白质的代谢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一、动物消化道微生态环境
兔 (四)其他动物消化道菌群 猫 狗 • Click to add Text • Click to add Text
• Click to add Text
绝对优势菌群为消化 • Click to add Text 盲肠粪便 链球菌、链球菌、乳杆菌 • Click to add Text 中 以 杆 菌 占 绝 等,其菌数为 10 10 个 /g , 对 优 势 , 其 次 双歧杆菌比人少,大肠杆 厌氧弯曲 杆菌 、菌菌数为107-108个/g。产 消 化 球 菌 等 菌 气荚膜梭菌检出率比人稍 数为 10 8 个 /g , 高,但由于饲料不同,产 其 他 菌 群 出 现 气荚膜梭菌的菌数有很大 的较少。 变动。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五)微生物在代谢中产酶作用及其调节
微生物在代谢中酶的调节作用有两种方式: (1)酶活性的调节(2)酶合成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是对已存在的酶的活性进行控制,wk.baidu.com 此与酶量的变化无关。 酶合成的调节:是通过酶量的变化来控制代谢的速率, 也就是通过酶的合成或停止没得合成来进行调节。 从调节效果看,酶活性调节显得直接而迅速,而酶量 调节则间接而缓慢,但是酶量调节可以阻止没得过量 合成,因而节省了生物合成的原料和能量。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五)微生物在代谢中产酶作用及其调节 微生物产生的酶按其催化作用不同可分为: (1)水解酶(2)发酵酶(3)呼吸酶 (1)水解酶:各种微生物普遍具有的酶,其 作用是促进蛋白质、糖和脂肪等有机物分解, 使它们成为小分子量的易溶物质。其主要作用 是破坏碳原子和氧原子或碳原子与氮原子之间 的关系来起到水解作用的。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三)短链脂肪酸的生成 反刍动物的前胃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大部分 作为能源被消耗,而单胃动物从大肠吸收的短 链脂肪酸作为能源的来源也不可忽视。 另外,前胃以及大肠吸收的短链脂肪酸有一部 分也能形成脂质合成的主要前体物。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四)维生素合成 动物肠内菌可合成B族维生素,经肠道吸收被 利用,但如何合成及利用尚不清楚。 现已知在鸡盲肠内能合成硫胺素、核黄素、生 物素、泛酸、烟酸、叶酸、维生素B12等B族维 生素,但是其中能被利用的只有叶酸。原因可 能是由于合成的维生素有一部分在菌体内而被 排出,在菌体外由于不能食粪也不能被利用。
第四章 动物肠道 微生态营养与微生态环境
主要内容
1
2 3
本章概述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动物微生态环境的调控
本章小结
4
第一节 本章概述
微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1977年,联邦德国Voeker Ruseh博士首先提出 “微生态学”这一术语,并在德国建立起世界 上第一个微生态学研究所。 此后,微生态学以生命学科中的一门独立学科 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如今,国内外对微生态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的研 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 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与宿主关系的学科”。
三、微生态平衡失衡与动物健康
(一)微生态平衡(1)外环境 外环境对宿主的影响:空气中氧含量过低;氨 含量过高;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气温高低、 突变等环境因素;饲料与饮水变质、污染、组 成成分的不全价;以及饥饿等均可造成宿主的 代谢紊乱或感染,直至死亡。 化学物质与辐射对宿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织、 器官遭受侵害,自然防御机制受到破坏,免疫 机能降低或抑制。
2.氨基酸分解 (2)脱氨作用 按方式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氧化脱氨(在有氧条件下) 还原脱氨(在厌氧条件下) 水解脱氨 不饱和化脱氨(生成不饱和的脂肪酸和氨)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二)蛋白质的代谢 2.氨基酸分解 (2)脱氨作用:氧化脱氨 氨基酸在有氧条件下脱氨生成氨与α -酮酸。 催化脱氨的没有两种:一类是氨基酸氧化酶 (专一性不强),另一类是氨基酸脱氢酶。
普通环境下得 毛粉菌群与狗相似。 • Click to add Text 据报道,绝对优势 菌群同城为拟杆菌、 真杆菌等,其菌数 为 10 10 个 /g ,与狗 相比,双歧杆菌稍 有减少,二产气荚 膜梭菌呈增加状态。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1.淀粉的分解 (1 )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三、微生态平衡失衡与动物健康
动物微生态环境的调控过程是 微生态失调状况向微生态平衡方向的转化过程
(一)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的概念:是指从微生物与宿主统一 体的生态平衡出发,考察与研究微生物与微生 物,微生物与宿主以及微生物与宿主和外界环 境的生态平衡问题。 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实际上指胃肠道微生物各种 群之间以及与宿主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的关系,由此形成微生态平衡。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3.果胶的分解
果胶是构成高等植物细胞间质的主要物质。 细菌中如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以及溶纤维 拟杆菌等均具有分解国脚的能力。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4.胃肠菌群对单糖的分解 双磷酸己糖降解途径(EMP途径,糖酵解途径) 单磷酸己糖降解途径(HMP途径,磷酸戊糖途 径)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ED途 径,糖类的厌氧分解途径) 磷酸解酮酶途径(少数细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 时采用的途径)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三、微生态平衡失衡与动物健康
(一)微生态平衡 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 (1)外环境(2)宿主(3)微生物菌群 外环境对微生态平衡影响包括对宿主的影响和 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两方面。此外,作为外环 境因素之一的饲粮营养因素对有益微生物有十 分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一、动物消化道微生态环境
(二)猪的消化道菌群
胃酸有杀菌作用,大部分外来菌都可被杀死。 猪胃内生存的菌主要是耐酸菌,如乳酸杆菌等。猪 肠内菌群大致分为三类,即乳酸菌、厌氧菌和需氧 菌。据报道,成年猪的粪便菌群总数在1010个/g以 上,并以消化球菌、螺旋体等厌氧菌占绝对优势, 它们和乳杆菌共同构成猪肠道绝对优势菌群;其次 为双歧杆菌、巨球形菌,其菌群总数在 10 8 -10 9 个 /g;而链球菌、肠杆菌科一般为107-108个/g。
(二)蛋白质的代谢
3.氨的生成 氨的生成时肠内菌最大作用之一。 氨的来源: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二)蛋白质的代谢
3.氨的生成 氨的去向: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三)短链脂肪酸的生成 短链脂肪酸又称挥发性脂肪酸,一般在消化道 内的主要挥发性脂肪酸有醋酸、丙酸和丁酸。 短链脂肪酸的来源:大部分是由反刍动物的前 胃发酵以及所有动物的后段消化道(主要在大 肠)的发酵而产生。另外,在肠内由于肠内厌 氧性细菌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和继续脱氨基 反应,也可产生部分短链脂肪酸。
放线菌和霉菌等都能产生此酶。 (2 ) 肠内菌群中的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菌种能分泌 此类型的淀粉酶。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 (1)
(2) 一般能水解纤维素的细菌也能利用半纤维素, 但某些能利用半纤维素的细菌却不能利用纤维素。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五)微生物在代谢中产酶作用及其调节 (2)发酵酶:将糖类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 在产能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主要是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和磷酸化反应完成的。 (3)呼吸酶:此类没在微生物呼吸过程中氢 和氧的转以上具有重要作用,如脱氢酶、氧化 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
第一节 本章概述
动物微生态营养的研究内容
动物微生态营养是研究动物微生态环境与动物 营养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涉及动物消化道微生 态系统、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微 生态平衡失调与动物健康等。 ②动物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涉及营养、微生物 饲料添加剂和滑雪益生素对动物微生态环境的 调控原理。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二)蛋白质的代谢
2.氨基酸分解 (2)脱氨作用:还原脱氨 氨基酸在无氧条件下脱氨生成氨有机酸,有机 酸可作为能源被利用。 某些专性厌氧的细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在厌氧 条件下生成时,可以进行还原脱氨。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动物肠道微生物与营养物质之间存在互作关系
一方面,微生物在动物胃肠道中直接参与动物饲料 的消化过程,微生物分泌的酶通过分解饲料中的非 淀粉多糖等物质释放出可被动物吸收的营养成分, 并能合成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
另一方面,微生物也消耗动物胃肠道的营养物质来 满足其菌群增殖的需要,并降低某些饲料成分的营 养价值。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一、动物消化道微生态环境
(一)反刍动物消化道菌 群 在反刍动物消化道,特别是瘤胃内栖
息着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包括瘤胃原虫、 细菌和厌氧真菌,还有少数噬菌体。其中, 反刍动物瘤胃内细菌的种类繁多,也是瘤 胃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微生物。在 1g 瘤胃内 容物中,细菌数为 107-1012个。而肠道细菌 具代表性的主要为乳酸菌、双歧杆菌和肠 杆菌等。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二)蛋白质的代谢
1.蛋白质分解
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常作为细菌生长的氮源或 生长因子。 在某些情况下,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也可作为 机体的能源,如某些氨基酸可作为在厌氧条件 下生长的梭状芽孢杆菌的的能源物质。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一、动物消化道微生态环境
(三)鸡的消化道菌群 鸡嗉囊内乳杆菌构成最优势菌群( 10 9 个 /g ),链球菌和肠杆菌也有附植。腺胃、 肌胃、小肠和嗉囊内菌群类似,仅细菌总 数有差异。盲肠内各种厌氧菌显著增殖, 总菌数达1011个/g,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 等是绝对优势菌群,其次为乳杆菌( 10 8 个 /g),而链球菌和肠杆菌为107-108个/g。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三、微生态平衡失衡与动物健康
(一)微生态平衡(1)外环境 外环境对微生物菌群影响:以间接影响为主, 主要是通过宿主生理功能改变来影响微生物菌 群失调、定植状态异常(微生物从不同环境入 到生物体,并能在某些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 繁殖后代的过程)以及微生物性能的改变。 饲粮营养因素对有益微生物的影响:经研究表 明,一些营养物质与益生菌混合可以显著影响 益生菌活性。铜与肠道微生物区系之间具有交 互作用。
(二)蛋白质的代谢
2.氨基酸分解 (2)脱氨作用:水解脱氨 氨基酸经水解产生羧酸与氨,羧酸经脱羧生成 一元醇或氨基酸在水解过程中同时伴有脱羧过 程,生成一元醇、氨和二氧化碳。 一元醇经氧化生成一元酸,再按脂肪酸分解方 式,分解和放出能量。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二、动物胃肠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