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6课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97aff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5.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历史过程。
本课内容涉及到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的发展和较量,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对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了解三国鼎立的过程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过程,掌握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过程,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了解三国鼎立的过程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东汉末年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在这一时期扮演了什么角色?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过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e5f48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d.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教材内容包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奋斗历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井冈山道路的深刻内涵、意义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信仰,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教学难点:井冈山道路的理论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案例分析法: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具体实践。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井冈山上》,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斗争历程。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6e902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a.png)
七、板书设计
① 重点知识点
- 秋收起义背景与过程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② 关键词
- 合作破裂
- 战略转移
- 井冈山道路
③ 核心句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以农村பைடு நூலகம்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九.重点题型整理
1. 题目:简述秋收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答案:秋收起义是在国共合作破裂后,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起义军攻占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 题目:解释“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答案: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战略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为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通过具体案例,如井冈山斗争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逻辑。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其他革命根据地的辐射作用,需要教师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井冈山道路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事实,向学生讲述秋收起义的背景、过程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突出重点,解释难点,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历史脉络。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e8066429b307e87101f69691.png)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认识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字材料等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教学难点:开辟井冈山道路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它跟什么历史事实有关?(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通过学习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我们很快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南昌起义1.教师讲述: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提示:南昌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1927.8.1 南昌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占领南昌,南下广东,转战湘南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南昌起义目标导学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一)秋收起义1.图片展示:展示汉口八七会议旧址2.教师提问:中共中央在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什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提示: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从中找出秋收起义的相关信息。
提示: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1927.9 湘赣边界毛泽东进攻城市受挫,转向山区进军4.教师提问:秋收起义进攻城市受挫后,作出了什么决定?结果如何?提示: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改向山区进军。
人教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 案
![人教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 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5ad614482fb4daa58d4b32.png)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等基本史实;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过和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认识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字材料等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际和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同时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要不屈不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体会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建国70周年的阅兵式视频。
教师:这面鲜艳的八一军旗诞生在南昌起义的炮火之中,走过了井冈山的硝烟,铸就了今天强大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的辉煌。
高高飘扬的八一军旗是怎样诞生的呢?让我们重温历史,共同走进南昌起义!二.讲授新课(一)建军峥嵘路1.南昌起义呈现南昌起义的背景学生:观看《南昌起义》视频完成: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生:1927年,南昌,周恩来、朱德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师:南昌起义后,党为什么要南下广东?总结:1、敌人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撒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2、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进。
知识补充: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2bf5cf46527d3240ce0dd.png)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采用五角星和“八一”二字为图案。其中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一”二字纪念的是(C)
A.毛泽东B.朱德C.陈毅D.贺龙
4.“我们闹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A)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陕甘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D.大别山根据地
5.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D)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2.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A)
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
3.“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7.“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C)
A.南昌起义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中共“七大”的召开
导入2(图片式导入)出示“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最上方,高度为46.8米,由邓小平题写,主碑高27米。寓意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造型突出“山的形状”,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与中国革命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8574570740be1e650e9adf.png)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
三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即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经过艰苦斗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
四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后讲解总结。
说明: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正确的。
启示:
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敢于创新;
不屈不挠,在挫折面前不低头;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问题2
学生回答:
时间:1931年冬
地点:江西瑞金
内容:
建立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首都:瑞金
主席:毛泽东
思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产生什么影响?
占领南昌城南下广东转战湘南(朱德、陈毅)
多媒体出示问题:
小组探讨: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
材料一:南昌区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
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推动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继续向纵深发展。到1930年,全国各地已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637f4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7.png)
大战
心。百团大战的意义要引导学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2、、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中共
生逐字分析,重点掌握两个 取得的最大规模的战 意义
词:最大、主动出击。还要分 役。
七大
析出可以增加国人抗战的信
3、抗日战争胜利阶段,中国、美 心。 国、苏联都进行了哪些行动?抗战
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请你
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重要的反侵略战争,对中国近代历
阅读“中共七大”一段,由你 来给同学们当老师,结合表格 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共七大”。
史有着深远的影响,请你结合本课 本题是个难点,分析意义时,
所学知识并联系前面所学,分析一 可借助课后 84 页的“活动与
决心。
过台儿庄战役老兵的回
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 侵略者的铁蹄向中国大地迈
忆,体会这次战役的激 烈以及这次战役的胜利 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
进的步伐加快了;1938 年春, 的。
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 徐州,从而发生了台儿庄战
百团大战 囚笼政策、百团大 战形势图、战绩表、聂
役。
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等插
出现在哪次事变之后,共有多少中 国人遇难? 方案:展示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民族是不肯屈服的。千千万万 个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和肉 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
战》,看过吗?它发生在 哪儿?发生在哪次战争 中?今天,我们学习 16 课《血肉筑长城》。
的一组图片导入。
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
自主
1、回答战役知识点: 名称 时间 地点
反思
抗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同步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8bf55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4.png)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井冈山道路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井冈山道路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主要讲述了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被迫退守文家市,在这里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道路的形成过程及意义,掌握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 论述题2:探讨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内在联系。(答案: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实践为他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经验,而他的理论创新又指导了他的革命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井冈山斗争的发展。)
4. 案例分析题:
- 案例分析题1:分析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部队退守文家市的过程及其意义。(答案:毛泽东带领部队退守文家市,在这里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井冈山道路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井冈山斗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册第16课历史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16课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c8231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6.png)
八年级上册第16课历史教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养,中学历史教案设计以现有的体会、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说明各种现象、问题或行动,以增长能力体会。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八年级上册第16课历史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上册第16课历史教案1鸦片战争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全、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知道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进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想初一学习情形,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判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浏览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浏览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浏览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首创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便宜原料而侵华,为掠夺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斗争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格禁烟)收到什么成效?(将缉获的230多万斤鸦片烧毁在虎门,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入侵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何?(由于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融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势,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入侵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学生浏览本目,摸索回答: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发?(不是。
由于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邋遢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大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4d45cceefdc8d377ee3264.png)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教材通过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从两个角度突出体现了“血肉筑长城”这一主题:一、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脉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
中共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光明前途,召开了“七大”,会议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美、苏、中联合对日打击,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本课的重点有二。
一个是台儿庄战役。
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
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其二是百团大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
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bd112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6.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开创井冈山道路的过程。
内容包括: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道路的特点、以及井冈山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井冈山道路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井冈山道路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过程,掌握井冈山道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过程,井冈山道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2.教学难点:井冈山道路的形成原因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井冈山道路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井冈山根据地的地理位置,介绍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井冈山道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c241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9.png)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学法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教法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分组导学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板书设计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第一乐章《怒吼吧,黄河》1、平型关大捷2、台儿庄战役3、百团大战第二乐章历史道路的抉择──中共七大1945.4 某某第三乐章胜利之歌1、局部反攻2、美苏参战3、抗战胜利:1945.8.15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4、历史意义: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国歌》音乐播放音乐,学生气唱国歌。
问:你知道“血肉长城”指的是什么吗?学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
齐唱国歌回答问题激发兴趣2’落实课标理解课标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投放课标内容阅读课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1’解读课标同步探究过程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展示交流作出评价6’第一乐章怒吼吧黄河八路军一一五师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2、台儿庄战役1、投放《平型关大捷》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经过及影响。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a8b76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e.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中国共产和红军,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土地战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扩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中国共产和红军的斗争历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意义和作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个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秋收起义的过程,掌握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和红军的敬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秋收起义的过程,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秋收起义的过程。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
4.讲授法:教师讲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扩大。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意义。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如何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16课血肉筑长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16课血肉筑长城](https://img.taocdn.com/s3/m/e9167fff27284b73f24250c4.png)
教学过程设计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和英勇奋战是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
(2)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下的抗日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3)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大力支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配合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
课堂练习结束本课进行回顾教师总结歌谣小结:初次大捷平型关,重大胜利台儿庄。
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
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
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课内练习:1、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据统计,日军在占领南京的6周内屠杀的中国民众达()A、40万B、20万C、30万D、30万以上2、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A、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B、夺取大中城市C、吸引日军注意力,减轻其他战场压力D、歼灭敌人有生力量3、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将领是()A、佟麟阁B、李宗仁C、赵登禹D、彭德怀4、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是()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凇沪会战答案:D A B A课外作业:板书设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对教材大胆处理为我所用,但设计的学生活动不是很多,以后要注意。
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中共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国共两党联合抗战扭转了战局中共七大召开: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抗日战争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基础训练》第16课)。
2、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3.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16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4、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自主学习第17课:内战烽火
教师讲授:(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被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三、中共七大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事件名称
时间
地点
意义
中共七大
1945.4
延安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A、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B、美国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华等,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间的有力配合和援助。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4、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
三.、合生在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授内容: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
八路军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义
台儿庄战役
1938.春
山东台儿庄
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
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3、组织学生讲故事,再现当年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的历史情景,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指挥者
意义
百团大战
1940.8
华北
八路军
彭德怀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A、目标: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B、规模: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C、战绩: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
情感态度价值观: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重
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1)、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
2)、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3)、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教师小结、过渡: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二、百团大战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薛力
时间
2013、10、21、
地点
八班级(205)办
召集人
张翠荣
课题
课时
1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了解中国、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
讨论补充
记录
讨论补充
记录
板书
设计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二、百团大战
三、中共七大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反思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1)、出示自学提纲:
1、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的时间、经过、影响。2、百团大战的时间、经过、影响。
3、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4、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质疑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