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64366e06227916888586d70b.png)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③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名词一般由不确指的时间名词如日、月、年、岁 等充当,翻译时可在时间名词前加上“每一……, 每……”,或者时间名词本身的重叠即可。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③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表动作行为的趋向
由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前、后等充当,译为“向(朝、往)……”。
①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项脊轩志》)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式。
一般由具有某种功用的事物名称或材料名称的名词充 当;译为“用(按)……”、“乘坐……”。例如:
2、翻译下文划线句,并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虚词。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 而病也。圣人为屋( 以 )居,冀免( 乎 )二者 ( 之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201 4湖南卷《雪屋记》)
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三、指出下面语段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翻译。
应用学习
一、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抱头鼠窜 风流云散 斗折蛇行 风起云涌 狼吞虎咽 南征北战 耳闻目睹 土崩瓦解 星罗棋布 东奔西走 颐指气使 日积月累 犬牙交错 日理万机 龙腾虎跃 狼奔豕突
二、翻译下列语句,并注意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入嵩山,复遇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010山东卷《申甫传》) (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童年时见过的道人, (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 侍奉他。
时,按时 11、秋水时至 1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外:对内,对外 13、时矫首而遐观 遐,向远处 1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耳:亲眼,亲耳 臆:凭主观 15、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权,用权势,虏,把……作为奴 16、夜篝火,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 17、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8、失期,法当斩。 法,按照法令 19、有狼当道,人立而泣。 人,像人一样 20、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岁,每年
词类活用动、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课件)
![词类活用动、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d6494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3.png)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舜勤於民事而野死。
——《国语·鲁语上》
(五)动词作状语
动词表示动态,修饰另一个动词,作状语。
1.动词用作状语一般限于不及物动词
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
2.动词+“而”或“以”+动词谓语
语法
名词、动词作状语
第二节 词类活用的几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作状语 (五)动词作状语
(四)名词作状语
土崩瓦解 道听途说
星罗棋布 虎踞龙盘
名词作状语的主要功能
1.表示状态,主要用于比喻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
名词作状语的主要功能
2.表示态度:“像对……一样”
彼秦者,虏使其民。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战国策·赵策》 —— 《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孙膑列传》
名词作状语的主要功能
3.表示方式或根据:“用……”“根据……”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法当斩。 ——《史记·陈涉世家》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苏轼《石钟山记》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
名词作状语的主要功能
4.表示方位或处所:“在……”“从……”“向……”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望,不见水端。 ——《庄子·秋水》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17c31ee7ff00bed5b8f31d10.png)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作状语
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
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外:名词作状语,对外。
内:名词作状语,对内。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
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黔之驴》
14、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0a0584540b4e767f5acfce8e.png)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文言词语活用
![文言词语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3c5e177cd184254b353541.png)
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名—动,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动,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动,登记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
晋文之事》) 王:称王
2、江水又东(《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1: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140页)
3、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下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A
BC、名词作状语
D数词作形容词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 一项是( ) D • A、刑人如恐不胜 • B、沛公欲王关中 • C、还军霸上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名作状,在夜里。
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此亡秦之续耳.(《赤壁之战》) “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形容 词 活 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艰险、偏远
②供其乏困 缺少
艰险偏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困乏 困乏的东西 规律1: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 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 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 形容词 →动词, 弄错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形容词 →动词,赞美 规律2: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 语,就活用为动词。
•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动
•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 • 3.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意动 •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动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c3fefde649649b6648d747b4.p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用丹 谓 下砂视 其语辙 , 登 轼 而 望 之 。
向谓 下杂 然语而 前 陈 者 , 太 守 宴 也 。
在前 谓 面语
上使外将兵
在外 谓 箕 畚边运 于语渤 海 之 尾
用箕畚谓 其 岸 势语 犬 牙 差 互
像狗的牙齿一谓样 语
课堂小结
像… …词作 状语
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课堂小《结夸父逐日》
16、中军置酒饮归客 中军:在中军帐里。《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
样。 《狼》
18、复前行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19、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 《核舟记》
20、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
的山谷里。《三峡》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情境导入
其 一 (狼) 犬 坐 于 前 。
定主
谓 补语
语语
语 “像狗一样
省
”,修饰谓
略 主语
名词 语“坐”。
谓
起修饰
语
或限制
作用
知识讲解
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 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作用,从而 充当了谓语的状语。
。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
13、四面竹树环合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小例子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小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66d46c1faeaad1f346933ffd.png)
4.表依据。如“失期,法当斩”,其中的“法当斩”可译为“依照法律判斩首之罪”.
5。表处所。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其中的“廷叱之”可译为“在朝堂上呵斥他”,但也不能以此认为名词前省略了介词“于”。因为,古汉语中表示处所的介宾词组大多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如“战于长勺”、“盘庚迁于殷”.
18、下临无地(方位名词“下",作动词“临”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往下)《滕王阁序》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例②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6。表方位。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中的方位名词前也可加介词“于”,如“南取”可理解为“向南取”。
由此可见,凡名词作状语的句子,一般都可在名词前加上介词或“像。。.。..一样"组成介词结构或比况结构,这是名词作状语与主谓结构的根本不同之处.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6d5a4cc281e53a5802ff8b.png)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古文词类活用总结
![古文词类活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1b0c4ebe1e650e52ea9922.png)
古文詞類活用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三. 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的使动用,“使……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做王四.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五.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的金玉珍珠六. 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使后面的宾语发出这个动作,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②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③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七. 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为了宾语而发出这个动作。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所谓活用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所谓活用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2737014327284b73f2425059.png)
七、意动用法 主语对于动词的宾语含有认 为……怎么样 翻译:
以……为…… 认为……是…… 把……当做……
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吾妻之美我者 3、渔人甚异之 4、如鸣佩环,心乐之 5、不耻下问 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木兰诗》) 3、表动作趋向 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向(往)……”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名词作状语类型 4、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解释时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5、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解释时在时间名词 加上一个“每”字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6、表动作进行方式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一、名词作状语
1、狐鸣呼曰 2、学而时习之 3、石青糁之 4、空谷传响 5、斗折蛇行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山行六七里 10、东临碣石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4、手自笔录 15、其一犬坐于前
16、复前行
二、名词作动词
当名词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就 可能活用为动词了。
1、鞭数十,驱之别院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有仙则名 5、腰白玉之环 6、一狼洞其中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以光先帝遗德 9、名之者谁 10、故自号曰醉翁也
文言文中的名动、名状、使动、意动、为动、试题.概要
![文言文中的名动、名状、使动、意动、为动、试题.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437554c4524de518964b7dd0.png)
文言文中的“使动·意动·为动”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名词用如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包:像包袱皮一样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翼蔽沸公翼:像翅膀一样扩展:狼奔豕突计折蛇行土崩瓦解雷厉风行风起云涌灰飞烟灭狼吞虎咽风驰电掣风起云散例:豕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狐鸣呼曰老人儿啼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像对待……来畜养孔级)人皆得隶使之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朱亥樵杀晋鄙刀斫之臣请剑斩之口谏笔伐目见耳闻取而稿葬得佳者笼养之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义不容辞理所当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例:卒廷见相如童子隅坐而执浊班门弄斧家喻户晓风餐露宿草行露宿庙礼之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二)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内立法度(在国内)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扩展:里应外合左顾右盼前仰后合东奔西跑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北筑长城(在北部)雨泽下注(三)时间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例:冬,晋灭虢夜缒而出乃夜驰之沛公军晓行夜宿白日做梦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日夜望将军至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例: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附、数(量)词作状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顾茅庐四通八达百思不解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一反常态附、动词作状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的。
高三必修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
![高三必修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cc8fbacb16fc700aba68fc7a.png)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
(《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
三、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1、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
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e108d8cf28ea81c758f578a3.png)
课堂小结
13、四面竹树环合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 14、北饮大泽 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 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中军置酒饮归客 中军:在中军帐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19、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 20、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三峡》 21、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名词作状语,像玉城一样。 雪岭:名词作状语,像雪岭一样。《观潮》 22、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笔:用笔。《送东阳马生序》 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伤仲永》 24、夜篝火,狐鸣呼曰 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陈涉世家》
按法律
谓语
表示动作行为 的工具、依据, 常译为“用 (按)……”。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用苫草 谓语
知识讲解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
主语 像对待宾 客那样 宾语
表示主语对宾 语所持的态度, 常译为“像对 待……那样” 或“当作…… 一样”。
实战演练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找出下列句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解释这个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情境导入
其 一 (狼)
定语
犬
坐
谓语
于
前。
主 语
省 略
补语
“像狗一样”, 修饰谓语“坐”。
主语
名词
起修饰或 限制作用
谓语
知识讲解
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67bbe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e.png)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它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而具备了其他词类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衣锦还乡。
(衣:穿衣)2. 风正一帆悬。
(风:顺风)二、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蚕食鲸吞。
(蚕、鲸:蚕一样地吞食)2. 燕雀处堂。
(燕雀:比喻敌人)三、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根深蒂固。
(根:扎根)2. 厚积薄发。
(厚、薄:积累丰富和积累少)四、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大雅:高尚的人)2. 聪明正直。
(聪明:聪明智慧的人)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状语的语法功能。
例如:1. 风餐露宿。
(风、露:在风里吃,在露天睡)2. 车载斗量。
(车、斗:用车子装,用斗量)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或形容词在后面接宾语时,不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而是表示动作行为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影响或结果。
例如:1. 栗斯惴惴,生之者甚少。
(生之者甚少:使人活下来的很少)2. 损己利人。
(损己利人:使自己受损失而使别人得到好处)3.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使璧完整地归还赵国)4.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使羊丢失后再修补羊圈)5.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6. 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使汗毛竖起,使骨头发冷)7. 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安静下来)。
古汉语名词作状语
![古汉语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6afdcad3cfc789eb162dc8f2.png)
古汉语(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现象例析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古代汉语)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名词作状语是文言语法词类活用的一种现象。
按说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一、名词作状语的特点1、这个名词后面一定是一个动词,但又不是这个名词做出的动作,只是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例如: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其中的名词“步"是指后面动词“走”的方式,做“走”的状语.2、这个名词不做主语,只是表明后面动作的性状、处所、方向或使用的工具.二、名词作状语的分类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
1、普通名词做状语(1)表示比喻,也就是拿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写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可译作“像……一样"“跟……似的”。
例如: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名词“人”,修饰动词“立而啼",比喻“立而啼”的状态,译为“像人一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面前".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也就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用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可译作“当作……对待”“用待……的态度"“像待……似的”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兄事之”,“当作兄长来对待他”。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隶使”“当作奴隶使唤”。
(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在……”“向……”例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4fb078a0116c175e0e488f.png)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名词一、名词作状语这类现象是名词用在动词前,如果这个名词不做主语,那么它就只能活用作状语。
因为汉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排列是“谓前状语谓后补”。
例句: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函封之。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函”就是名词,放在了动词“封”的前边,但是“函”不做主语,主语是太子丹。
谓语是“封”,所以“函”在这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封”这个动作,翻译成“用匣子”。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在这里“朝”和“夕”都是方位名词用在动词“济”和“设”前面,但是不能作主语,因为主语是晋文公。
所以“朝”和“夕”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济和设这两个动作,翻译成“在早上”和“在晚上”。
此类句子还有很多。
比如:“夜缒而出”中的“夜”,“秦兵旦暮渡易水”中的“旦暮”,“日削月割”中的“日”和“月”,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的例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是不直接带宾语的。
但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名词或几个名词一起用的现象,那么就要让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来引出宾语。
例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籍”和“吏民”都是名词,按说是不能放在一起搭配使用的。
补足这个句子应该是“刘邦籍吏民”,“刘邦”是主语,“吏民”是宾语,那么籍就只能被安排在谓语的位置上了,所以要在其位谋其政,活用成动词“登记户口”。
例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在这个句子中,“之”是代词,代指头。
“函”是匣子。
两个名词放在一起了,那么前边的名词“函”就要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用匣子装”。
类似的句子例如:“沛公欲王关中”的“王”,“范曾数目项王”中的“目”都是这种用法。
名词也一般不受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如果在文言文中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判定是活用为动词了。
例句:皆白衣冠已送之。
《荆轲刺秦王》在这个句子中,皆是副词,翻译为“全都”。
“白衣冠”是名词,翻译成“白色的衣帽”。
按现代汉语语法来说,副词是不能直接修饰名词的,所以要让“白衣冠”活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使 外 将 兵
在外边 谓语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向下 谓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谓 语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在前面 谓语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像狗的牙齿一样 谓语
课堂小结
名词作状语
像„ „ 一样 特征 状态
名词作 状语
工具 依据
用(按) „„
时间 处所 在(从、 沿着)„„
知识讲解
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谓语 谓语
像狐狸一样。 表示动作 行为的特征、 状态,常译为 “像……一 样”。
狐
鸣
谓语
呼
曰
知识讲解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向东 谓语
表示动作行为 的趋向,方位 词充当,常译 为“向 (往)……”。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西南 谓语
优翼 微课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情境导入
其 一 (狼)
定语
犬
坐
谓语
于
前。
主 语
省 略
补语
“像狗一样”, 修饰谓语“坐”。
主语
名词
起修饰或 限制用
谓语
知识讲解
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 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作用,从而 充当了谓语的状语。
按法律
谓语
表示动作行为 的工具、依据, 常译为“用 (按)……”。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用苫草 谓语
知识讲解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
主语 像对待宾 客那样 宾语
表示主语对宾 语所持的态度, 常译为“像对 待……那样” 或“当作…… 一样”。
实战演练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找出下列句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解释这个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课堂小结
13、四面竹树环合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 14、北饮大泽 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 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中军置酒饮归客 中军:在中军帐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19、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 20、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三峡》 21、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名词作状语,像玉城一样。 雪岭:名词作状语,像雪岭一样。《观潮》 22、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笔:用笔。《送东阳马生序》 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伤仲永》 24、夜篝火,狐鸣呼曰 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陈涉世家》
更多精彩视频内容,敬请关注
2607159237@
youyicongshu100
趋向 态度 向(往)„„ 当做„„一样
课堂小结
初中文言文名词作状语梳理
1、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 2、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隆中对》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外:对外。内:对内。 《隆中对》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小石潭记》 6、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 8、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愚公移山》
知识讲解
未 至 , 道 渴 而 死 。
在路上
谓语
山行六七里
沿着山
谓语
表示处所, 由方位词、地 点的词充当, 常译为“在 (从)……”。
知识讲解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谓语
表示行为变化 的时间,时间 名词充当,常 译为”每…” “在...”。
朝而往,暮而归。
在早晨 谓语 在傍晚 谓语
知识讲解
失 期 , 法 皆 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