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7-07-05T16:16:39.660Z 来源:《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作者:谢逸
[导读]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于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其并不是一门新的心理学科。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湛江524200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新视角,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的概述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进而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的启示及意义,旨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于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其并不是一门新的心理学科,而是着重于研究心理健康及心理状态方面的内容,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可以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心理学已加强了一定的重视与关注。对于心理学来说,其是一门重视人们幸福、快乐、满意和发展的科学,其中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具有相互对立的关系,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同时其也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研究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类的潜能和创造力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帮助人们树立一定的生活信心。
在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从主观层面来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满足感等,重点展现人们的乐观心态,增强人们的生活希望;其二是从个人角度来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其中包括工作能力、交往能力、创造力、洞察力等多样化的智慧才能,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可以客观地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其三是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研究社会的安定、社区的良好、家庭的和谐等多方面的内容,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公众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由此可见,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可以不断地激发人们自身的内在积极力量和培养其优秀的品质,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1.积极心理学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价值取向。目前,对于我国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加强了对心理问题防治的研究,但在该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此前提下,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可以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回归,使其朝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方向发展。
2.积极心理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其在积极情感、积极人格、积极组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将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紧密地融合,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这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1.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现代化的教学领域中,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学生心理问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下,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增强学生的人格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人们应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加强对心理健康的教育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意识。其中,积极心理学囊括了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且其可以从积极的角度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和探讨,并从积极心理学方面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
2.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高校教学领域中,就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国教育部也有明确的指出,但是在当前众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中,其中很多内容仍停留在问题的描述层面上,并过分着重于分析问题的成因、因素及对策,因此展现出来的问题大多是反映消极心理学的内容,而对积极心理学缺乏一定的研究,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正面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内在的潜能,加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而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在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其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在传统心理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各大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则显得单一、乏味,其中普遍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但是就教学效果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的话,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因此学生首先需重视自我发展,并树立正确的人性观,而在此观念的基础上,各大高校应采取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来引领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6,09:207。
[2]黄建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4,04:247-250。
[3]杨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6,0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