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方——来自国家级名老中医的经验

糖尿病方——来自国家级名老中医的经验

本文介绍的几个治疗糖尿病的效验秘方,均为首届国家级名老中医所创立。其中,降糖方为祝谌予先生所创,生津止渴汤为任继学先生所创,消渴方为谢昌仁先生所创,二地降糖饮为汪履秋先生所创,4位先生,都是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

1、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

[功能]益气滋阴活血

[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抵抗力低,易患外感、舌淡暗,脉沉细等症状。

[加减]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15克、熟地30克;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皮肤瘙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下身瘙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大便稀溏,加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30克、狗脊15-30克。

2、生津止渴汤

[组成]山药50克,生地50克,玉竹15克,石斛25克,沙苑蒺藜25克,知母20克,附子5克,肉桂5克,红花10克

[功能]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主治]适用于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咽干舌燥、手足心热,舌质绛红、苔微黄,脉沉细者。

3、消渴方

[组成]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3克,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地黄12克,山药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

花粉15克,内金6克

[功能]清热养阴,滋肾生津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注意]本方对阴虚内热者颇有卓效;脾肾气虚者则不宜之。

4、二地降糖饮

[组成]地锦草15克,地骨皮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煎),泽泻30克,苦参15克

[功能]养阴清热,降糖除消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欲饮,消谷善饥,小便频多,疲乏无力,形体消瘦,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加减]上消口渴欲饮明显者,加芦根、天花粉、石斛等清热润燥;中消消谷善饥显著者,加黄连、玉竹等清胃泻火;下消尿频量多者,加熟地、山萸肉、淮山药等滋补肾阴。气阴两虚、神疲气短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苡仁、山药、扁豆;阴虚及阳者,每见小便混浊,腰膝酸软、形寒怕冷、舌淡白、脉沉细者,加熟附子、肉桂、补骨脂、仙灵脾等。若见舌下静脉怒张,舌有瘀斑、瘀点,肢体麻木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等血瘀征象者,则宜伍以桃仁、红花、鬼箭羽、赤芍、丹参等。

中医临床上的糖尿病,大概可以分为5个类型:1、气阴两虚型;

2、阴虚火旺型;

3、阴阳两虚型;

4、气虚血瘀型;

5、燥热入血型。其中,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

所以,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变通,切忌执方、泥方,老中医们只是为后学提供了一个治疗思路,绝非一劳永逸之法。患者朋友切勿自行试方,用药前应咨询靠谱的中医大夫。

中医治疗糖尿病秘方偏方48方

中医治疗糖尿病秘方偏方48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杂乱的一种慢性病。但它目前已成为继癌症、冠心病之后的第三种严重危及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与非糠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的高血压高1.7倍,缺血性心脏病与脑卒中高3倍,下肢坏疽高5倍,肾功能衰竭高17倍,双目失明高25倍。本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之外,精神损伤,五志过激是其主要诱因;此外,与饮食所伤,体育运动缺乏,性欲不节,肾虚精耗等原因也有一定关系,且病程长,病势缠绵,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中医治疗糖尿病偏方秘方汇集如下: 1、嫩笋、酱油、盐适量。将嫩笋削皮切成长方片状,用酱油浸泡一下即捞出。锅内放入植物油烧至八成热,下笋片煎炸成黄色即可。

2、鲜地黄50克(亦可用生地黄代),酸枣仁30克,粳米100克。先将地黄、枣仁水煎滤汁,以汁煮米作粥,随意服用。 3、鲜菠菜根50克,鸡内金10克,大米50克。把菠菜根洗净,切碎,加水同鸡内金共煎煮30-40分钟,然后下米煮作烂粥。每日分2次,连菜与粥服食。 4、桃树胶15--25克,玉米须30--60克。加水共煎汁饮,代茶饮。 5、泥鳅10条,干荷叶3张。将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碾为细末,与干荷叶(研末)同等量。每服10克,遇口渴时再服,服时用凉开水送下,日3次,以不思水为止。 6、糯米爆成“米花”50克,桑根白皮50克。水煎,1日服2次。 7、人参6克,鸡蛋清1枚。将人参研末与蛋清调匀,1次服下,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8、玉米粒500克。加水煮玉米粒至开花,分4次吃,连吃1000粒。 9、生黄芪、生地各30克,苍术15克,人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日1剂,水煎分温服用。本方为协和医院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方,方为降糖方,经药理研究证明,方中的6味药物均为降糖药物。 10、山药、生地各15克,玉竹15克,石斛25克,沙苑蒺藜各25克,知母20克,附子6克,肉桂5克,红花10克。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猪胰子切成小块生吞,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医药物。本方为吉林名老中医任继学治疗糖尿病临床有效方。 11、地锦草、地骨皮各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煎),泽泻30克,苦参15克。先将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

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经验 一、京城名医施今墨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很高造诣,在其医案中记录了很多验方: 1、元参、玉竹、枸杞子各90克、苍术、五味子、葛根、丹皮、冬青子各30克,麦冬、杜仲、茯苓、山萸肉、人参、二仙胶、熟地各60克,生黄芪、怀山药各120克,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克煎成浓汁去渣与上药末共为小丸。服法:每日三次,每次6克。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2、葛根、天冬、麦冬、莲须、人参、五味子、西洋参各30克,石斛、桑螵蛸、银杏、菟丝子、破故纸、山萸肉、女贞子、何首乌各60克,玄参、生地、花粉、怀山药各90克,生黄芪120克。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克合为小丸,每服6克,每日三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3、莲子肉、芡实米、党参、熟地、红参、杭白芍、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克、西洋参、黄柏各30克,生黄芪90克。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合为小丸,每服6克,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二、赵锡武验方 赵锡武教授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他治疗晚期糖尿病的经验方如下: 生熟地各30克,天麦冬各12克,党参30克,当归9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30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泽泻15克。水煎服,每日一服。阳明热盛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火;阳虚加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克;腹胀家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这加瓜蒌、薤白、半夏。 三、岳美中经验方

名老中医糖尿病验方荟萃

名老中医糖尿病验方荟萃 岳美中:糖尿病的特点是肺燥、胃热,肾阴虚表现很突出,病久也可阴损及阳,常见肾阳虚衰与“阴阳俱虚”之证,临床以六味地黄丸加石膏、附子治疗。每剂附子用4g,石膏用9g不验时,按比例适当递加石膏、附子用量。用石膏入肺胃二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以平肺燥胃热,妙在用回阳益火的附子,引火归原,推动石膏发挥止渴的作用。对病程较短,阳虚不甚明显者常用方为:天冬、麦冬、生地、熟地、陈皮、首乌、菟丝子、石莲子、玉竹、花粉、山药、党参。全方补脾、肺、肾之阴,补气佐之,阴中求阳,为气阴两虚之通用方。 验方:生地120g、天冬60g、红参60g、首乌180g、胎盘1具或紫河车粉6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适宜于老年体弱,热证不甚明显,气阴两虚的病人。 赵锡武:消渴之主因是酷嗜炙煿,胃热灼脾,适使脾阴输泄无度,或纵欲损泄肾阴,阴虚火炽,以致胃火亢盛。病初有上、中、下消之不同,病久多见三消俱病,为三消合一之证,晚期阴损及阳始现阴阳两伤之候。治则早期养阴清热,泄火为主,兼治肺胃,中期当统用养阴益气,谨防寒凉太过,伤及脾胃。中晚期患者常用生熟地、天麦冬、党参、当归、山萸肉、菟丝子、元参、黄芪、茯苓、泽泻。后期阳气虚衰,不能蒸动肾气,当温阳以蒸肾水。清热降火之剂当慎用,忌用苦寒直折,可用金匮肾气丸之类。 验方:生石膏18g,熟地4.5g,当归15g,菟丝子30g,党参20g,元参12g,枸杞15g,天门冬、麦冬各9g,川连6g,乌梅12g,泽泻12g,天花粉12g,红人参9g。水煎服。日1剂。适应于阴虚内热型患者。 施今墨:认为消渴证虽有虚实之分,然三消之证多虚,病本在于肾虚。治从肺、脾、肾三脏之手,尤以脾肾为重点,着重先后天两方面滋养培本论治。临床擅用对药,谓苍术配玄参降血糖,黄芪配山药降血糖、尿糖。两个对药,一气一阴,一脾一肾(苍术健脾,玄参滋肾,黄芪补脾,山药益肾),从先后天两脏扶正固本,降血糖、尿糖,

糖尿病方——来自国家级名老中医的经验

糖尿病方——来自国家级名老中医的经验 本文介绍的几个治疗糖尿病的效验秘方,均为首届国家级名老中医所创立。其中,降糖方为祝谌予先生所创,生津止渴汤为任继学先生所创,消渴方为谢昌仁先生所创,二地降糖饮为汪履秋先生所创,4位先生,都是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 1、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 [功能]益气滋阴活血 [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抵抗力低,易患外感、舌淡暗,脉沉细等症状。 [加减]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15克、熟地30克;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皮肤瘙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下身瘙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大便稀溏,加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30克、狗脊15-30克。 2、生津止渴汤 [组成]山药50克,生地50克,玉竹15克,石斛25克,沙苑蒺藜25克,知母20克,附子5克,肉桂5克,红花10克 [功能]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主治]适用于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咽干舌燥、手足心热,舌质绛红、苔微黄,脉沉细者。 3、消渴方 [组成]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3克,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地黄12克,山药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

13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子

13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子 1,张锡纯,玉液汤 张锡纯治糖尿病代表方为玉液汤 生黄芪50克,生山药20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6克,葛根5克,五味子9克,天花粉9克。 方中以黄芪为君,得葛根能升提元气;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张锡纯说:“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用于具有脾胃虚弱,清阳不升的2型糖尿病证常能应手取效。 2,李斯炽,滋肾清胃方 李斯炽强调肺脾肾功能,辨上中下消,擅长治内热类型的中消。 严重的: 知母9克,黄柏9克,玄参9克,玉竹9克,石斛9克,花粉9克,麦冬9克,黄连6克,黄芩9克,莲子心9克,甘草3克。 轻些的: 生地30克,丹皮21克,泽泻24克,茯苓30克,山萸30克,山药30克,知母24克,黄柏15克,牛膝12克,车前子24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玄参30克,麦冬30克,玉竹30克,莲子心9克,连翘21克,甘草9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 3,陈亦人,真武汤 陈亦人恰好相反,他辩证燥热很谨慎,强调观察“燥热为标,阳虚为本”,经常用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和李斯炽差别很大,这就是中医的玄妙,也是让人困惑的地方,说来说去,你还是要辩证,要仔细辨别症状群,要看舌苔、脉象,至少寒热不能搞错了。有一点,长期的糖尿病阳虚还是更加常见的。 4,邓铁涛,益气养阴 邓铁涛治糖尿病注重三阴俱补。典型方剂:

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 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5,刘启庭,益气活血汤 刘启庭强调三因五损论消渴,治疗益气活血,典型病案方剂: 黄芪30克,人参15克,生地30克,麦冬30克,黄连20克,大黄10克,枸杞子30克,山茱萸30克,沙苑子30克,水蛭10克,荔枝核30克。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早晚温服。 6,任继学,温化滋胰汤 任继学教授主张六型辨治,创制糖尿病独门秘方,温化滋胰汤。 蚕茧30~50克,生地50克,知母50克,黄精15克,天冬15克,白术15克,天花粉15克,葛根15克,鸡内金20克,肉桂3克,红花5克,黄连2克。 水煎服。 固本培元,补益气血为核心,这个方剂适用于三多(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消失而血糖、尿糖反而增高的糖尿病患者。 7,张琪,益气滋阴饮 张琪教授的治疗思路与任继学接近,也有自创方剂,“益气滋阴饮”。 黄芪50克,人参15克(或党参30克),玉竹20克,生地25克,山药25克,枸杞子20克,天冬2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玄参20克。 水煎服。 补益肝肾,滋阴润燥,益气生津。适用于糖尿病日久气阴不足者。 8,吕仁和,四逆散 对糖尿病分三期辩证,讲究2个目标,5项指标,8个方法,擅长用四逆散。 由于套路比较多,这里只能举典型方剂,用于2型糖尿病阴虚化

糖尿病民间奇方

糖尿病民间奇方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日星期五 糖尿病民间奇方 症状:渴而饮水不止,久病服药不效者。 药方:白芍、淮山、甘草各等份研末,每用一钱,开水送服,每天早、午、晚饭前各服一次,连续服用7日可愈。有人患糖尿病数载,服此方已断根。(此济世良方是本人昨日刚从某流通处所请到的,未曾使用过,希望在确定使用前最好咨询一下有经验的中医师,如果使用后确有效验的话,再介绍给周围的人。) 单方断根糖尿病 翻白草:又名白头翁. 轻者1天1次,每次1两水煎服。重者1天2次,每次一两水煎服。 翻白草别名有:?萎陵草,鸡脚草,天青地白,叶下白,白头翁.结梨等. 本方已经验证疗效很好,可以放心服用.

嫩柳枝治糖尿病 一九九○年前老家一朋友糖尿病住院,好几千元没有治好,用此法却一分钱没有花,把病治好。 方法是∶从柳树枝尖数起第七个叶在该处剪下来,共煎七枝,到家用水洗净,分七次服用。每次用一枝,放一大碗水开锅後用小火煮一刻钟(沙锅),晾温後服用。能把叶子吃了更佳。服後躺十五分钟。都是早上空腹用。(王德洲贡方?北京市丰台新村一里20号) 西瓜皮治糖尿病 单方是∶吃过的西瓜皮(不是无子西瓜,也不是小西瓜),削去残馀的红瓤和外层绿皮,只剩白肉部分,用相等量的清水去煮,煮到瓜皮稀烂後捞去不要,而用这种西瓜皮水当茶喝;大约三台斤西瓜的皮,可煮一天所需份量的水;口渴时喝,不渴时也喝,轻者三个月可以治愈,重者自西瓜上市起,迄於西瓜没落止,也可收很大的功效。如果胃冷的人,吃西瓜皮水多了有胃不舒适感觉时,则可以玉蜀黍的需(老的更好)代替西皮。(黄又清贡方.台湾) 糖尿病验方 曾有一福建人,患糖尿病已有二十五年,而并发症引起双脚无法行动,吃後即痊愈。 此偏方为∶鸡一只去头去尾,加酸柑四颗切开同时炖,只能加少许盐,水淹过鸡即可。所谓酸柑英文名为Lime,味道和柠檬差不多,但是形状较圆,颜色较绿(柠檬有时为黄色)。吃完一只,而後再炖新的,可当正餐,也可当点心消夜吃。不过患者仍要常看医生,常检查才行。(加州)

刘绍武老中医辨治糖尿病医案经验

刘绍武老中医辨治糖尿病医案经验 来自: 一苇可渡(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2012-04-27 10:06:44 刘绍武,男,1907~2004年,山西襄垣人,曾历任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内科主任、太原市中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系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 刘绍武先生精通《内经》、《伤寒论》,熟知现代医学及唯物辨证哲学,且勇于实践,长于思考,敢破敢立,在毕生研习《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几十年的医疗经验,独辟“三部六病”学说,见解独特。 糖尿病的辨证分型 刘绍武通过60余年的临床探索,经过大量病例的反复验证,提出了诊断整体气血功能失调的客观指标——四脉证。 1.溢脉证:寸口脉越过腕横纹,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达手掌大鱼际。疾病应变态势呈现阳亢性病理反应,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奋,病位在头胸。传统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治疗大法为平亢潜阳,方选调神平亢汤。 糖尿病初期多见溢脉,属“上消”范畴。表现为口渴引饮,消谷善饥,饮一溲一,形体渐瘦,舌红而燥,脉滑数或洪大。本型病程持续短,一般多在二年以内,以40岁以下居多,胰岛素均值与血糖均值呈正相关,合并症少而轻。 2.聚脉证:寸口脉关部独大,甚者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也有人称作郁脉。多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疾病应变态势呈现阴性病理反应,病位多在横膈上下的胸胁部位,包括肝、胆、脾、胰、胃、肠等脏器。传统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治疗大法为理气舒郁,方选调胃舒郁汤。 3.紊脉证:寸口脉表现出节律不齐、快慢不匀、有力无力不等的紊乱脉象。它标志着心脏功能的紊乱和有效血循环量的减少,疾病应变态势呈现为气虚血少的虚性病理反应,病位在心胸。传统中医称此为“气滞血瘀”,治疗大法为理气活血,方选调心宽胸汤。 糖尿病中期多见聚脉和紊脉,本型病程多在两年以上,十年以内,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胰岛素释放实验见胰岛素与血糖均于第二小时达高峰,两者均值呈正相关,合并症多而重。 4.覆脉证:寸口脉脉管细而硬长,超出尺部向后下移数寸,脉跳弦紧而有力,如绷紧之弓弦、绳索之感觉。疾病呈现为大肠中代谢产物积滞的病理反应,病位在脐以下之少腹部。传统中医称之为“痰饮证”,治疗大法为升阳解凝,方选调肠解凝汤。 糖尿病晚期,多见覆脉和紊脉,属“下消”范畴。病程10年以上,年龄在60岁以上居多,胰岛素释放实验血糖与胰岛素呈负相关,合并症群起且多危重。 治疗原则 1.强壮中枢,增强气化功能:糖尿病的首要问题是气虚,刘绍武先生认为黄芪是大脑中枢强壮药,用量至120g。 2.协调整体,增强自身免疫力:刘绍武先生认为小柴胡汤寒热同方,可使后天之本得固,气血之源得充,气血畅通,故常用之,实践也证明其能调节阴阳,增

名老中医杨继荪经验集【医论医话〈糖尿病、痹证论治〉】

名老中医杨继荪经验集【医论医话〈糖尿病、痹证论治〉】 糖尿病属中医之消渴症,亦称“三消”“消瘅” 、。以上焦主肺多饮、中焦主脾善饥、下焦主肾尿多区别病位及进行脏腑辨证。但糖尿病上、中、下三消证候多是联系在一起,只是表现程度有明显与隐匿之区别,不能孤立对待。根据历代治疗消渴方药,如人参白虎汤、肾气丸、消渴方、地黄饮子、玉泉丸、玉液汤及民间的脏器疗法等,归纳辨证,简分为阴虚型与阴阳两虚型。1阴虚型:血糖升高,自觉症状可见口干、夜尿多、乏力、易饥、大便结、形体多偏消瘦、舌偏红偏干、脉细弦或数。经验方:川连5克、天花粉15克、葛根30克、地骨皮12克、桑椹子15克、萸肉12克、生地30克、淮山30克、茯苓15克、麦冬15克、郁金9克。煎剂:每日两次,早、晚分服。适应证:糖尿病(阴虚型)。如患消渴症病程长,可使久病入血,酌加丹参、红花、川芎、益母草、当归、赤芍等。便秘加全瓜蒌、决明子;嘈杂加石膏、知母;血压高加丹皮、桑寄生、牛膝;头昏目糊加白菊、决明子;气虚加芪、参;夹湿暂去生地、萸肉、麦冬等,加苍术、蔻仁、佩兰、陈皮、川朴;如并发疮疥,加川连、野菊、银花、蚤休、紫花地丁。2阴阳两虚型:见口干不多饮、夜尿多、头昏目花、消瘦乏力、腰酸、阳痿、怕冷、舌质淡、脉细等。治拟滋阴补阳。药如:生熟地、麦冬、萸肉、桑椹子、五味子、淮山药、葛根、制巴戟、菟丝子、淡苁蓉、仙灵脾、补骨脂、黄芪、潞党参。阳虚症状明显者加淡附片,肢冷不暖酌加桂枝;心烦者加川连、龙齿。痹证与痛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根据前人治痹方药及临床实践,将痹证分为风寒湿痹证急性发作期与慢性期方。风寒湿各有所胜,可于临证加减。1风寒湿痹证急性发作期用方:川桂枝、防风、羌活、独活、苍术、防己、徐长卿、生苡仁、桑枝、秦艽、五加皮、威灵仙、白芷、鬼箭羽、葛根、海桐皮。如痛甚偏重于风寒加淡附片9克、制乌附块6克、细辛5克、姜黄9克、白芷9克;偏重于热重用徐长卿,加玄胡、葛根、海桐皮;如偏重于湿加重苍术,桂枝减量;苔白滑腻加草果、厚朴、干姜。《景岳全书》指出:痹证虽以

糖尿病药方集锦

糖尿病药方集锦 糖尿病药方集锦 主治脂肪肝,兼治型Ⅱ糖尿病、高血压病验方: 生黄芪75g、丹参50g、鸡内金50g、白花蛇舌草50g 生山楂50g、郁金50g、白芍30g、赤芍15g 、柴胡25g 怀牛膝15g、桃仁15g、车前子15g、黄柏15g、黄连10g、 云苓15 g、柴胡25g 增加补肾阴药:枸杞子25g、山萸肉15g 山药25g 女贞子25g 增加益脾药:白术15 g、茯苓15 g 以上共计675g 混合研细未,每次服10g,一日2次 糖尿病偏方1:轻者一济见效,一个月康复;重者两济见效,永不复发。 1.配方:莲子一两,芡实一两,石榴皮一两,大黑枣5个,猪瘦肉2两(吃素者请试着不加肉,效果如何暂不知道)。本方不加黑枣无效,有人试过。 2.用法:加水用泥锅煎一小时,煎2次(第一次煎好倒出来,再加水煎一次)。 水的分量要满过药为准,一天一剂。这是重病患者(瘫痪)的用量。轻者用量减半。也可以2天一剂。 3.药方来源: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紫竹林精舍,由一出家师来访时留下。 此方在精舍附近治好的人有几十个,无一复发,效果神奇。本居士亲自买药治好了一个瘫痪在床病人,一个月下地走路,两个月康复,真的很神奇。 糖尿病偏方2:元音上师所传治糖尿病秘方——水烧开后凉至约30度,将绿茶放置此温水中泡两小时后当水喝。 糖尿病食疗偏方1: 处方:绿豆、黑豆、黄豆、红小豆、红白花豆、大看豆、弯豆各1

斤,黑芝麻、花生、核桃仁各半斤 用法:黑芝麻、核桃仁、花生用蒜缸捣碎。其他的各种豆类,用锅炒熟后,粉成面。然后,将这些药,放在一起拌匀,盛装在一个容器内。患者,每天吃1-2勺(喝汤的小勺就可以)。每天吃三次,用温水冲服。服上3天以后,就会见效。 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如果已产生并发症,服用此方无效。核桃仁,可用核桃粉代替。以上原料,一般的粮店都能买到。 糖尿病食疗偏方2: 处方:水发木耳3片(剁碎)、核桃仁3个(研细)、鸡蛋1个,做法:将木耳泡开,取3片木耳与生核桃仁放在一起切碎,与1个鸡蛋搅拌在一起,然后蒸鸡蛋羹(只放半勺氺,炒菜用的铁勺)不放任何作料。 用法:每天早饭前,吃一顿这样的鸡蛋羹,半小时后吃早饭。 用方的患者,晚上要少吃饭,多运动,绝对不能吃鱼类产品。如果,使用此房血糖值正常了,也可以每天坚持服用此方,无副作用,可长期食用。 用方时,如使用胰岛素的,不要停,但可以降低用量观察,如果降糖效果好,胰岛素可慢慢减量,直至血糖正常,不再使用胰岛素了。 五世祖传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神效方! 治疗糖尿病的五世祖传神效方! 黄芪,丹参,山药各15g 柴胡,五倍子,黄精,茯苓,葛根各10 g 生地,枸杞,山萸肉,蚕茧,苍术各10 g 黄连10 g 肉桂5g 仙鹤草60 g 鸡内金,僵蚕各5 g 共研细未每次服10g,一日2次 【药理分析】: 治疗糖尿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五倍子,僵蚕。《世医得效方》用五倍子治疗消渴引饮,《本草纲目》记载僵蚕“为末饮服,止消渴”,临床应用,确有降糖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僵蚕体内

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独特思路

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独特思路 西医治病以控制面上的症状为主,中医治病善于从源头进行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西医就是降糖与控糖,很多中医受西医的观点影响,在治疗时也是以降糖与控糖为治疗的要点,但一些名老中医却不降糖及控糖出发,而是从病人的其它症状入手,最终使用病人的身体达到正常。 桑景武,男(1912—1993),长春市名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桑老注意到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故其治疗消渴之症,推崇使用真武汤。附子用到20到50克。茯苓,白术多用50到100克。有阴虚的,配人参。 章真如,男,生于1924年,武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60余年。其治疗观点为: 既消又渴,法在养阴。 不消不渴,治在益气。 渴而不消,气阴两治。 消而不渴,重在补肾。 谭日强,男,湖南湘乡人。生于1913年3月21日,1928年2月从师学习中医,三年学徒期满后,在乡行医兼任小学教师。1934年2月考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深造,1936年12月毕业,以成绩优异留校工作。曾任长沙市中医师公理事、湖南省中医师公会理事、湖南省立中医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学术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湖南分会副会长、湖南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其治疗观点为: 凭大便治疗 大便干的,麻子仁丸合增液汤 大便稀溏的,七味白术散。 大便正常的,生脉散合滋膵饮。 汪履秋,男(1919~1999),江苏兴化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

年即对中医药知识耳濡目染,12岁时开始背诵药性赋、汤头歌,1934年拜师于当地名医陈一如先生(江淮名医赵海仙的传人),一面随师抄方侍诊,一面诵读中医著作。随师学6年后即悬壶桑梓,名闻乡野。于1946年至1950年曾在上海闸北存心堂坐堂行医,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江苏省中医学会急症研究会主任委员等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500师承工作指导教师之一 汪老在治疗消渴症的过程中对于消瘦的病人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治疗乏力,汗多,便溏。糖尿病合并痈疽的,用地锦草。 施今墨,男(1881年3月28日-1969年8月22日)施今墨出生于中医世家家,医术高超活人无数,治愈过民间的很多疑难重症。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施今墨用药经验: 糖尿病热毒盛的,用绿豆衣加薏苡仁。 朱进忠,1933年5月出生于中医世家,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1977年毕业于全国中医研究班。现为国家二部一局遴选的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会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及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对于上燥下寒,湿不化的患者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万文谟,男,192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他在50年的临证经历中,对内伤外感诸疾病均有心得,晚年专攻疑难杂症,以治疗肝、胃等疾病见长,尤精于治疗肝病,先后撰写学术论文40多篇。故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善于从肝入手。其观点为: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治脾。活血是其治疗消渴症的重要突破口。 下面二位名医其观点与西医相近,从降糖及控糖入手。 任继学,男(1926年1月9日-2010年2月4日),吉林省扶余人,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2009年,他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等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名老中医桑景武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糖尿病)经验

名老中医桑景武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糖尿病)经验 桑景武(1912—1993),长春市名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桑老注意到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细审其证,确无阴虚之明证。虽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于此,仲景《金匮要略》已示治则:“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以药测证,显系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津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需温肾健脾以化饮,方能从根本消除致渴之源。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桑氏认为救治肾阳虚衰,未过仲景真武,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传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气不化则津不行,津不行则渴不止。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白芍敛阴和阳;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协附子温肾化气,又能助苓术健脾和中,共奏温和化气之功。可谓不生津而津自回,不滋阴而阴自充,初学者实难领悟,细细研揣则回味无穷。 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木以荣,阳衰则草木凋萎。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调养,阴津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气耗损却难恢复,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伐阳则阴盛阳殁,气乃消亡。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为其病机之眼目,知此者鲜矣。即用肾气丸者,亦思过之半矣。更况一见口渴,多投清滋之品,以阴抑阳,阴阳格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必致阳衰阴凝。 气是人身之本,凡病皆因正气衰馁引起,奈世人不恒风寒以护卫气,节生冷以护胃气,谨房事以护肾气,戒怒郁以护肝气,坐令正气伐伤而致诸疾蜂起。消渴病大多有气虚之证,如四肢乏力,懈怠,不耐疲劳,少气懒言,面色晃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舌淡苔滑腻,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症。故无论内伤、外感必是“气虚乃病”。所以治疗上总要审寒热之真伪,辨虚实之异性,以护养正气为要。

程益春糖尿病临床惯用秘方

程益春糖尿病临床惯用秘方 程益春,男,大学本科(六年制)学历,一直致力于中医内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现担任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第三批老中医师承制教育导师,国家新药审批委员会委员。擅长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糖尿病阳痿等;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节结、囊肿、腺瘤等;此外,还有尿崩症、骨质疏松症、肥胖症、脱发、痤疮等。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他组方研制的“七味消渴胶囊”益气活血,双补阴阳,开创温阳法治疗消渴病的先河,该药已获国家级新药证书。他先后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糖尿病良方》、《糖尿病非药物疗法》(中、英文两种版本)等4部书,副主编及参编《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保健学》等书。 1.健脾降糖方一 生黄芪30~60克,山药30克,鸡内金9~12克,苍术15~30克,山茱萸l 2~18克,玄参l 2~18克,天花粉30克,五味子l 2~18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功用健脾益气。病例:王某,男,56岁,1998年8月30日初诊。患者乏力、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半年。3天前在某医院被诊为2型糖尿病。刻诊:自觉乏力、口渴多饮、多尿,纳食正常,眠可,大便正常,无明显手足麻木及疼痛,舌红少律,苔燥,脉沉细。血糖10.5毫摩尔/升。辨证:气阴两虚,燥热内盛。药用黄芪30克,白术、茯苓各12克,山药9克,黄精、葛根、天花粉各30克,麦冬15克,生地黄、枸杞子、黄连各9克,玄参12克。12剂。9月13日复诊:口渴、多饮、多尿明显好转,但活动后仍感疲劳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血糖8.5毫摩尔/升。守前方加党参、丹参各30克,继服

名老中医李可治疗糖尿病经验

名老中医李可治疗糖尿病经验 糖尿病,属于中医所称的“消渴病”范畴,临床见血糖升高,多数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表现。临床以1型及2型糖尿病多见,前者多见于青年人,后者多见老年人。该病属于西医代谢性疾病范畴,临床亦较为多见,西医降糖治疗虽然可短暂控制血糖,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故名老中医李可老师,致力于中医临床危急重症、疑难杂病40余年,崇尚《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经典著作,临证重视中气及元气,寒温并用,以重剂救治危急重症及各科疑难杂症,是独具特色的中医临床家。李老对糖尿病的治疗尤有心得体会,见解独到,治疗效果甚捷,笔者有幸学习李老学术思想,获益良多,现将李老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糖尿病古称“消渴”,出自《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可见消渴的产生与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加之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津液转输障碍密切相关。各代医家对消渴病因多从先天不足、饮食不节、房事过度、过服温燥、情志失调、大病之后6个方面分析,而病机亦从八纲、脏腑、三焦等出发,呈现多样化的分析,但都以津液代谢障碍为根本[1]。现代中医多认为此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李老遵从《黄帝内经》经旨,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在三阴,统于太阴。李老认为“肾中阳气,通过厥阴风木的调动而上入脾,再通过脾气之升而达上焦;心肺之气借助阳明之降再入肾中,如此循环。此循环必通过脾升胃降才能顺利进行,肺胃降气不利则元气游于上,出现中上两焦之假热,热象背后却是元气上浮而不归宅。脾升不及则厥阴风木加强调动肾中元气,以助脾之升清散精,表现出肝

凌耀星糖尿病方+治糖尿病秘方+糖...

凌耀星糖尿病方+治糖尿病秘方+糖... 中医名方参考:凌耀星糖尿病方 凌耀星糖尿病方 凌耀星1919年出生,高祖为明清御医。据史料记载,凌耀星的远祖凌云是湖州十大名医之一,“精熟针灸术,凡经其以针灸治者,无不见效,遂有医道名闻天下之称。其为人慷慨,讲求医德,凡求医者,不计日夜,不辞风雨,无不疾赴。对因贫困无钱医治者,不取半文。于孝宗(1488-1505)年间奉召至京,被聘为御医。与李时珍一起同列《明史》”。 此后,凌氏后代世传祖业,到凌耀星,是第十六代传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4年起从事中医临床,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这种病属内分泌代谢疾病,病理改变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引起血糖过高、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以及胰岛释放试验异常。由于临床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烦渴、善饥、乏力、消瘦等症状,故古代称之为消渴病。该病与肺、胃、肾三脏有关,系由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兼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情志不调,五志过极,劳欲过度,从而形成燥热偏盛,阴津亏耗,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治疗当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机理,采用养肺阴、清胃热、滋肾阴为主法,再根据不同诱因、症状,辨证施治,方能收效。 糖尿病如今被许多人称为“富贵病”,专家们说这是一种“吃出来的病”。据“中国糖尿病教育醒目年会”称,我国有五千多万人受到糖尿病的威胁,而且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系列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我国中医界许多专家对此病的预防

和治疗进行着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取得明显的成果。这里介绍的是刘冠军先生关于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处方,凌耀星先生关于糖尿病人饮食疗法的一些处方,供朋友们参考。 糖尿病奇方 方一: [药物] 生地20g、人参15g、山茱萸10g、葛根15g、麦冬10g、牡丹皮10g、山药10g、鸡内金10g、知母10g、肉桂5g。 [制、用法] 加水煎服,1日3次;或共为细面,水泛小丸,每次服3~5g,1日3次,饭后白开水送下。 [功能] 以养阴为主。 方二: [药物] 大生地20g、人参15g、山茱萸10g、茯苓10g、枸杞子15g、花粉10g、桑螵蛸15g、泽泻10g、金樱子15g、山药15g、藏红花5g、牡蛎15g、淡附子5g、黄芪20g、淫羊藿15g、丹皮10g、鹿茸5g、龙骨15g、肉桂5g、赤芍10g、 [制、用法] 水煎服,1日3次;或水泛为小丸,每次服3~5g,1日3次,饭后白开水送下。 [功能] 以益肾为主。 用生地、玄参,生津降糖;苍术、黄芪益气升津;山药固摄下元,既适合病人口味,又可降低血糖、尿糖的增高,实为治疗保健之佳品。

糖尿病医案

糖尿病医案 治疗糖尿病的案例一、郭正杰中医辨证治糖尿病方治糖尿病(脾肾两虚)方 处方:熟地、山药、黄芪、扁豆各20克,山茱萸、党参、葛根、白术各12克,当归、肉苁蓉、茯苓各10 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成效主治:健脾益肾。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症见口渴多饮,小便量多,腰膝酸软,肢冷,气短懒言,身倦,腹胀便溏,伴浮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创方者:郭正杰 治糖尿病(阴虚毒蕴)方 处方:玄参、麦冬、生地、天花粉、连翘、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20克,丹皮、竹叶、白薇各10克,黄连、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成效主治:泄热滋阴,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阴虚毒蕴型。多饮、多尿、多食不显著,化验空腹血糖较高,并发多发性疖肿,伴心烦失眠,潮热,舌红苔黄,脉洪或数。 创方者:郭正杰

治糖尿病(阴虚肝郁)方 处方:熟地、山药、生地、麦冬、白芍各15克,白术、丹参、山茱萸、茯苓、当归、柴胡各10克,薄荷、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成效主治:滋阴生津,舒肝解郁。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阴虚肝郁型。临床症见多饮而渴不止,或多食而善饥,或尿多而味甘,口苦咽干舌燥,心情不畅,两胁胀痛,嗳气脘满,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创方者:郭正杰 治糖尿病(血瘀气滞)方 处方:柴胡、当归、桃仁、丹参、天花粉、赤芍各10克,生地、葛根、麦冬各15克,甲珠、红花、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成效主治:行气活血。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血瘀气滞型。症见口渴欲饮,多食易饥,或小便量多而混浊,伴头痛,胸痛,胁痛,舌淡紫黯,脉沉涩或沉滞。二、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曹淑芬献方淡竹叶 生津止渴治糖尿病淡竹叶,清心除烦之妙药。夏日以之煎水代茶,可消暑热,宁心神。治疗妊娠五六月心惊害怕、虚烦而渴的子烦证,余常用《证治准绳》中的竹叶汤,颇有效验。方用:人参、麦冬、茯苓、黄芩各5克,淡竹叶10

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习辑要(二)

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习辑要(二) 全国名老中医关幼波治糖尿病经验 关幼波,全国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关老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症范畴,消渴症大多由于过食肥甘,七情郁火,或因素体阴虚,热由内生,肾精被耗,日久气阴两伤,肾气不固,收摄无权,以致多饮而烦渴不解;多食反而消瘦;多尿而味甘,阴精外泄。所以在治疗上应当注意调补阴血精气,从肾论治为本,生津清热止烦渴为标,并根据上、中、下消的不同特点而有所侧重。随证加减用药,方可收到良效。关老据多年临床拟有一方治疗本病,多获良效。 关氏糖尿病方组成:黄芪、白芍各30克,仙灵脾15克,乌梅、葛根、甘草各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本方黄芪益气,白芍养血敛阴而益津液,枟药性论枠说:白芍,强五脏,补肾气,即关老用白芍的根据,而且必与甘草相伍,是由于与白芍、乌梅、甘草合用,酸甘化阴,以达到机体阴液自生的目的。枟药品化义枠中所说: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生津敛阴止喝;葛根生津除烦热而止渴,且能鼓舞胃气上行,一散一收,使津液输布而不耗散,热得清而阳气得升。加仙灵脾补命门益精气,使黄芪得命门之火助而补气力著。 加减:肺热甚者,可选加生石膏、石斛、花粉、麦冬、沙参等;夜尿频数者,选加川断、破故纸、五味子等;气血虚者,选加党参、黄精、当归、熟地、白术、山药等。 病案举例:刘某,男,63岁。患者述自感口渴,饮水增多,排尿频,尿量增多,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大便正常。诊之,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滑。辨证属肾阴虚型消渴。治法:补肾育 阴,清胃生津。处方:白芍、石斛各30克,黄芪、沙参各15克,五味子、生地、当归各12克,甘草、仙灵脾,葛根、花粉各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以上方为主,偶有加减,连服130剂后,空腹血糖稳定,尿糖(-),临床症状好转,自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