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金矿床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岩金矿床1.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 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 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 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 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 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 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课件
01
研发更加高效、精准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提高对绿岩带型金矿 的识别和发现能力。
02
加强勘探队伍建设,提高勘探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提
升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推动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
03
和升级。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加强绿岩带型金矿的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实现资 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约。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特征
绿岩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其特点是金矿体主要产于绿岩带中,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与 围岩界线清晰。
绿岩带型金矿的矿石多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和方铅矿化等,具有较高的金品位和较大的单矿体规模。
绿岩带型金矿的形成与绿岩带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受到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绿岩带型金矿的研究意义
1 2 3
资源保障
绿岩带型金矿是中国金矿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黄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科学探索
研究绿岩带型金矿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深入 了解地壳演化和成矿过程,推动地质学和地球科 学的发展。
社会经济
绿岩带型金矿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和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链 的发展。
02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分布与特征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分布
东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如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地区。
华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如 太行山、燕山等地区。
华东地区
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如沂 蒙山、大别山等地区。
华南地区
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如武 夷山、南岭等地区。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ppt课件
金矿参考资料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一、岩金矿床工业类型根据现行《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的岩金矿床分类资料,综合整理为七个类型,详见表1。
矿床工业类型成矿作用产出位置近矿围岩矿体形态产状矿物共生组合矿化特征及伴生组分蚀变作用矿床规模矿床实例1 2 3 4 5 6 7 8 9 10 含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型变质地台边缘、古隆起边缘、拗陷区或沉降带各类变质岩,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呈脉状、复脉、网脉带产出。
沿走向及倾向具分枝、复合膨胀、侧现、再现等现象。
以陡倾斜为主。
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囊状产于脉体中(1)金-黄铁矿建造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
(2)金-多金属建造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
(3)金-砷建造自然金、毒砂、磁黄铁矿、辉钼矿、电气石、萤石、磷灰石、石贡、钾长石。
(4)金-钨锑建造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金常分段富集,矿化很不均匀,主要为富矿、。
伴生硫、砷、钼、铅、锌、钨、锑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小型大型特大型夹皮沟、金厂峪、小营盘、秦岭、沃溪、古袍、桃花等金矿含铁硅质岩型热液地台隆起边缘拗陷带镁铁闪石类、含钨质沉积岩、砂质泥质板岩类矿体常与铁矿层伴生产出。
多产于铁矿层下部或底板,其产状基本与地层一致或稍有交角。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致密磁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辉钴矿、红砷镍矿、自然金、铁闪石、透辉石、柘榴石、绿泥石、石英等金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品位较低。
常伴生钴、砷、硫、镍等硅化、黄铁矿化、闪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中型大型特大型东风山金矿碳酸盐地层中的石英方解石脉网脉型热液地槽基底隆起边缘拗陷区或准地台区碳酸盐分布地区层状灰岩、白云岩、含碳质板岩、大理岩硅化蚀变带、角砾岩带,受岩层不同层面、层间构造、岩层裂隙构造控制。
黑龙江省铁力市大安河矽卡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谈
黑龙江省铁力市大安河矽卡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谈大安河岩金矿床位于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中段,木兰-茂林地槽褶皱带,茂林褶皱束南端。
区域成矿带位于小兴安岭南段-张广才岭有色金属、铁成矿带的中部。
是上个世纪发现的小而富的岩金矿床。
标签:矽卡岩矿产地质1区域地质大安河岩金矿床位于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中段,木兰—茂林地槽褶皱带,茂林褶皱束南端。
区域成矿带位于小兴安岭南段-张广才岭有色金属、铁成矿带的中部。
该区地层属兴安岭—内蒙地层区伊春—延寿分区中部。
主要有上元古界一面坡群新兴组,寒武系下统西林群铅山组、二叠系下统土门岭组、二叠系中统红山组、五道岭组,侏罗系上统帽儿山组及第四系全新统等。
该区侵入岩主要有:中加里东期重熔型混染花岗岩,分布矿区南部,呈岩基状产出;同熔型花岗闪长岩,分布矿床北—北东部,呈岩基状产出。
中燕山晚期辉石闪长岩,分布矿床北部和圣浪南山,呈岩株状产出;花岗斑岩,分布秃顶山,呈岩株产出。
该区位于南北向逊河—铁力—尚志岩石圈断裂东侧,北西向塔河—林口岩石圈断裂和北东向铁力—东风壳断裂交汇部位东侧,北东向神树复背斜南东翼。
区域内断裂分两组,早期以北东向为主(神树冲断裂、金牛沟—大安河东山弧形断裂及金牛沟—东北沟断裂)。
晚期以北西向为主(张友沟断裂、马鞍山—秃井沟断裂、北斗沟断裂和大安河—埋汰沟断裂)。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地层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下统铅山组(C1q)、二叠系下统土门岭组(P1t)、侏罗系上统太安屯组(J2t)及第四系全新统(Q42)等寒武下统铅山组(C1q)分布圣浪南山,由白云石理岩、大理岩、碳质板岩组成,厚度>170m。
二叠系下统土门岭组(P1t)分布矿床南部,是矿床主要围岩之一。
由泥质板岩、含铁石英角岩、变质砂岩、碳质板岩、灰色大理岩、变质砂岩粉砂岩组成,厚度>998m。
侏罗系中统太安屯组(J2t),分布大安河东山及三角山一带,由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岩组成。
22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22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本文根据地质矿产勘查行业标准汇编而成,涵盖22种矿床勘查类型:岩金矿床铜、铅、锌、银、镍、钼矿床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硫铁矿——硫铁矿和多金属型矿床硫铁矿——煤系沉积型矿床钨、锡、汞、锑矿床盐湖和盐类矿床——固体矿床盐湖和盐类矿床——浅藏卤水矿床深藏卤水矿床磷矿床砂矿床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床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床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煤矿床泥炭矿床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稀有金属矿床稀土内生矿床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铀矿床01岩金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简单型):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小,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的层状一似层状、板状一似板状的大脉体、大透镜体、大矿柱第II勘查类型(中等型):矿体规模中等,产状变化中等,厚度较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中等,破坏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的脉体、透镜体、矿柱、矿囊第III勘查类型(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脉岩影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脉状体、小脉状体、小矿柱、小矿囊具体类型特征:02铜、铅、锌、银、镍、钼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第II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第III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严重具体类型特征:03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确定因素:I勘查类型:矿体(层)延展规模大型,形态规则,厚度稳定,内部结构、地质构造简单II勘查类型:矿体(层)延展规模中一大型,形态较规则,厚度较稳定,内部结构、地质特征简单至较简单Ill勘查类型:矿体(层)延展规模中一小型,形态较规则至不规则,厚度较稳定至不稳定,内部结构、地质构造较简单至复杂具体类型特征:04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内部结构简单,厚度稳定,构造简单至中等,岩浆岩与变质岩不发育至较发育,岩溶不发育至较发育第II勘查类型:矿体内部结构中等,厚度较稳定,构造中等至复杂,岩浆岩与变质岩较发育至发育,岩溶较发育至发育第III 勘查类型:矿体内部结构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复杂,岩浆岩与变质岩发育,岩溶发育具体类型特征:05硫铁矿——硫铁矿和多金属型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简单-较简单,厚度稳定-较稳定,构造简单-中等的大型矿床第I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较简单,厚度较稳定-不稳定,构造简单-复杂的大-中型矿床,矿体形状较简单,厚度较稳定,构造中等的中小型矿床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中等-复杂的中-小型矿床具体类型特征:06硫铁矿——煤系沉积型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简单,厚度稳定-较稳定,连续性好,构造简单的大型矿床第I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简单-较简单,厚度较稳定,连续性较好,构造简单-中等的大-中型矿床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形状较简单-复杂,厚度不稳定,连续性差,构造中等的中-小型矿床具体类型特征:07钨、锡、汞、锑矿床具体类型特征:08盐湖和盐类矿床——固体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岩(盐)溶不发育(或界线规则)第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中型,矿体较稳定,构造简单-中等或岩(盐)溶中等-发育(或界线较规则)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小型,矿体不稳定,构造较简单-复杂或岩(盐)溶不发育-发育(或破坏矿体)具体类型特征:09盐湖和盐类矿床——浅藏卤水矿床确定因素:第1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岩(盐)溶不发育(或界则)第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中型,矿体较稳定,构造简单-中等或岩(盐)中等-发育(或界线较规则)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小型,矿体不稳定,构造较简单-复杂或岩(盐)溶不发育-发育(或破坏矿体)具体类型特征:10深藏卤水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无河流补给,或虽有常年性、季节性河流补给,但补给强度弱:周边地下水及盐下水富水性弱,卤水动态稳定,卤水层结构简单,水化学组分分布均匀-较均匀、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异不明显第II勘查类型:有常年性河流注入并形成湖泊,补给强度中等,周边地下水及盐下水富水性弱-中等,卤水动态较稳定,卤水层结构较简单;水化学组分分布较均匀,但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异较明显第III勘查类型:河流补给较丰富,有常年性湖泊,周边淡水含水层-直延伸到矿层之下,具承压性,水头高,富水性强,卤水动态不稳定,卤水层结构较简单-较复杂,水化学组分变化较大、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异明显具体类型特征:11磷矿床确定因素:第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岩(盐)溶不发育(或界线规则)第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一中型、矿体较稳定、构造简单一中等或岩(盐)溶中等一发育(或界线较规则)第III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一小型、矿体不稳定、构造较简单一复杂或岩(盐)溶不发育一发育(或破坏矿体)具体类型特征:12砂矿床确定因素:第工类型(简单型):主要矿体延展规模大,宽度较稳定,形态简单-较简单,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第II类型(中等型):主要矿体延展规模大-中等,宽度不稳定-很不稳定,形态较简单-复杂,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很不均匀第III类型(复杂型):主要矿体延展规模中等-小,形态复杂,宽度很不稳定,有用组分分布很不均匀,底板极不平坦,属于此类型的多为规模小的支谷砂矿,残积、坡积、洪积砂矿和以岩溶为基底的砂矿,以及人工堆积的砂具体类型特征:13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床确定因素:矿床勘查类型根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和内部结构、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石质量稳定程度及矿床构造、岩浆岩、岩溶对矿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五个方面划分为三个类型,即:1地质条件简单型,11地质条件中等型,111地质条件复杂型。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金矿一、金矿资源一、资源状况按照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此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罗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此中:岩金,占59%;砂金,占%;伴〔共〕生金,占%。
建国以来到“八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t。
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布局t3-18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按照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地舆分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不服衡的,东部地域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域是东北地域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中国金矿分布图m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t二、资源特点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此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金矿怎样形成的
金矿怎样形成的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很多人都好奇金矿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金矿知识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金矿的形成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
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
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
金矿的主要产区综述中国各省市区除上海外,都有金矿分布。
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金矿床的工业类型对金矿床来说,根据其在工业上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特别是根据有关采矿、选矿、冶炼等矿石加工工艺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工业类型,称矿床的工业类型。
划分矿床的主要依据是:矿床的规模,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围岩的性质,矿石的有益有害组分及含量,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等。
目前国内对金矿床工业类型的划分也无统一标准,一般参照“岩(砂)金地质勘规范”划分。
岩金(脉金)矿床 1.石英脉型金矿床是主要的岩金矿床类型,分布广,数量多,赋存条件多种多样,是我国当前黄金生产的重要工业类型。
围岩主要是变质岩和中-酸性岩浆岩。
石英脉常成群成带分,脉长由几米到几千米不等,厚度由几厘米至几十米不等,一般由零点几米至几米,沿断裂呈透镜状、脉状断续分布。
围岩蚀变因岩性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绿泥石、重晶石等;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毒砂、黑钨矿、白钨矿、磁铁矿等,金常与一定的硫化物有关,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往往由几个矿床组成矿田,形成重要的产金地。
这种矿床按石英的形态又可细分为:石英单脉型金矿床;石英复脉型金矿床;石英网脉型金矿床。
2.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重要工业类型,其价值又次于石英脉型金矿床。
围岩是中-酸性岩浆岩、变质岩、混合岩。
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既产于大的断裂带,也产于小的断裂带。
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石多呈细脉浸染状,金多与硫化物连生。
构造发育程度高的矿体规模大,长几百米至千余米,厚几米至几十米,形态较简单,矿床多为中至较大型,如山东省招平断裂带的一些金矿就属这种类型的金矿床。
3.细脉浸染型金矿床又称斑岩型或火。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
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
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中国金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由于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背景,造山带多为板内造山作用 的结果,在应用该分类方案时遇到很大障碍。如华北板块周边金 矿主要形成于侏罗—白垩纪,明显晚于大兴安岭造山带和秦岭 大别山造山带,与欧亚陆缘近南北向燕山期岩浆弧有关。距俯冲 带较远、缺乏蛇绿混杂岩与大规模变质作用、发育大量中—新生 代盆地及广泛地壳减薄等表明,中国东部与北美科迪勒拉造山 带晚中生代地质存在宏观差异,燕山期岩浆弧可能形成于一个 以伸展为主导的环境,大量以花岗岩为围岩或相对太古变质围 岩后生成因金矿及其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值得深入研究。
(下转 35 页)
33
C 计算机自动化 omputer automation
关键词 :中国金矿床 ;时空分布 ;矿床类型
中图分类号 :P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5004(2020)03-0033-2
中国金矿床与国外金矿床在矿床类型、矿床规模、成矿时间 及分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前辈 们已整理发现中国小型规模以上金矿床 1770 个,本文拟从分析 其时空分布特点、成矿环境入手,从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特点上 寻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证据。
拉通内的太古代金矿床与形成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古近纪金矿 床,成岩成矿时差小 [2]。
表 2 中国岩金矿床各成矿期数量统计表
成矿期
元古代
矿床数
19
百分比(%) 1.07
早古 生代
48 2.71
晚古 生代 205 11.58
三叠纪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一、什么是黄金中华民族是发现、生产和使用黄金最早的民族之一。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金实质上是人所发现的第一种金属。
”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们用磨制的石器,将采来的自然金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贡品和器物,渐渐地认识了黄金与众不同的特性。
黄金以它的美丽、稀有、名贵、稳定和极好的延展性倍受人类的喜爱。
金的化学元素符号是A u,它来自拉丁文AURNM,其原意为曙光,它是从朝霞一词衍生出来的。
黄金由于闪闪发光,人们习惯地把它和太阳相提并论。
古人崇拜黄金像崇拜太阳一样,因此有关黄金与太阳的传说很多,流传也相当广。
二、金矿原料特点1)金的原子序数为79,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一副族(IB),属铜族元素。
其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由此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
金在自然界仅有一个稳定同位素197,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如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根据在试金板上划下的金的条痕色泽,可估计金的成色。
高成色金条痕为赤黄色;含1 0%的银时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丧失金所固有的黄色而近于银白色。
金具有耀眼的光泽,白光下反射率平均为74%,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
故可根据硬度来确定金的成色(表3.18.1)。
金的挥发性极差,在熔点温度之上至1300℃几乎无挥发性,但在煤气和CO气氛中挥发性大大增加。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一、岩桨热液金矿床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
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
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
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
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
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
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
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
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
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
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岩金矿床开采概述
立志当早,存高远岩金矿床开采概述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黄金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黄金生产的大发展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目前,形成了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为骨干的生产基地,河北、内蒙、吉林、辽宁等重点产金省区,产金业已遍布全国(除上海外)二十几个省区。
据统计,截止1988 年已建成229 座岩金矿山,209 座在建矿山。
1988 年产金量是建国初期的8.38 倍。
开采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重点岩金矿山主要生产过程已实现机械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有较大提高,我国岩金矿山为四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岩金矿床的矿岩性质、赋存特征以及开采技术条件,都是很复杂的。
岩金矿床具有以下特点:一、矿床规模小,分布广。
按矿区统计,大型矿床占4.8%,中型矿床占17.3%,小型矿床占77.9%。
二、矿床赋存条件复杂,矿石品位低,且分布不均,矿岩稳固性差(见表1)。
表1 岩金矿床按赋有条件分类按矿床倾角分类缓倾斜18.8% 倾斜49%急倾斜32.2%按矿床厚度分类极薄5.3%薄63.4%中厚以上31.3%按矿岩稳固性分类中等稳固以下72%稳固28% 三、矿床勘探程度低。
截至1988 年,全部探明的保有储量中D 级占70%。
我国岩金矿床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它的开采特点:矿山规模小,多为中小型,据1988 年统计资料,大型矿山只占5.24%,中型矿山占12.23%,而小型却占82.53%;黄金产量以岩金为主,1987 年岩金产量占黄金总量的69.55%;岩金矿山以地下开采方式为主,其采矿量占82%,而露天矿产量只占18%。
我国露天开采的岩金矿量,近年来虽略有增加,但规模均较小,如乌拉嘎金矿、仓上金矿、银洞坡金矿规模为800~1200t/d,即将建成的广西高龙金矿规模为500t/d。
此外,已投产或即将建成的戈塘金矿、堡子湾金矿大安河金矿,规模均较小,装备水平一般。
开拓多用单一汽车运输方式,穿孔设备多用80~150mm 潜孔钻(YQ-150 型,KQ-。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一、本文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金矿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为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沉积型、火山热液型等。
每种类型金矿床的成因机制、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都将被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金矿的形成过程。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金矿床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揭示金矿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为金矿勘查提供指导。
文章将探讨中国金矿的找矿方向。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勘探技术,分析金矿资源的潜在区域和有利地段,提出针对性的找矿建议。
文章还将关注金矿勘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金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矿床类型中国金矿床的类型丰富多样,这主要得益于其广袤的国土和复杂的地质背景。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中国的金矿床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岩浆热液型金矿:这类金矿多与中生代和新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有关。
在岩浆活动和热液交代作用下,含金热液沿断裂构造上升并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有山东的焦家金矿和辽宁的红透山金矿。
变质热液型金矿:这种金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是在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岩系中更为常见。
含金热液在变质作用下,沿层间破碎带或韧性剪切带富集,形成金矿。
例如,陕西的双王金矿和河南的文峪金矿就是典型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沉积岩型金矿:这类金矿主要产于沉积岩系中,尤其是炭质、硅质岩系中。
含金热液在沉积过程中,通过渗透交代作用,使金元素在沉积岩中富集,形成金矿。
如贵州的烂泥沟金矿就是沉积岩型金矿的代表。
中国黄金矿产分布
立志当早,存高远中国黄金矿产分布中国的地质科学工作者一直为探求金矿资源默默地耕耘。
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金矿在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有一个成矿期,以元古代,中生代为主。
金矿(岩金)最主要的类型是绿岩带型金矿床,时代较古老。
中国最有名的金矿是山东的胶东金矿,金矿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市地区,最主要矿区是玲珑金矿。
该矿区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建国以来引进现代采治技术,逐渐发展壮大,产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
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河南西部小秦岭金矿等。
金厂峪金矿在清朝未年就已成为全国的三大金矿之一,其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的迁西群,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是晚燕山期花岗岩,目前该矿已有日处理500 吨矿石的选厂。
小秦岭矿金矿主要采区是文峪上官,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太华群,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闪片麻岩,科学家们发现金矿都产在脉岩中,称作含金石英脉。
迄今小秦岭金矿田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 多条,有30 多条长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长达数百米,厚0.4-1.5 米。
吉林省的夹皮沟金矿主要产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构造挤压带中的含金石英脉。
该矿从19 世纪初开采。
六十年代以来,又发现大中型金矿10 余处。
中国第二大金矿类型是沉积岩型,即所谓卡林型或微细浸染型。
这类矿虽然品位较低,金粒细小而且分散,但矿床的规模大,在当今采矿、选治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产量。
我国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陕、甘这两个金三角地区,前者尤以贵州为最重要,目前已发现板基、戈塘等7 个较大矿床,其次为桂西北,也先后发现了金芽、高龙等矿床;后者以川西北地区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 个较大金矿采区。
科学家们认为,在沉积型金矿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成矿(即生物成矿)的机制不容忽视。
在漫长的沉积期,许多海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以及干酪根等均能吸收。
四川大渡河流域偏岩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四川大渡河流域偏岩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张燕 1,李引 1,尹鑫 1,陈翠华 1,王嘉欣 1,杨玉龙 1,邹发 2(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2. 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贵州 福泉 550500)摘要:偏岩子金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北端的大渡河成矿带上,是世界上稀有的氟镁石型金矿床。
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矿物的组成比较丰富,已查明的矿物多达50多种。
矿石类型以氟镁石-石英型为主,矿体同时受到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
通过电子探针(EPMA )、扫描电镜(SEM )等测试,发现载金矿物以氟镁石、黄铁矿、黝铜矿等矿物为主;按照金的化学状态可将金的赋存状态分为独立矿物、络合物和晶格金这三大类,按照金与载体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可分为有包裹金、裂隙金和晶隙金这三大类,金的粒度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2~10 µm ,属于明金、显微金。
关键词:大渡河流域;偏岩子金矿床;载金矿物;赋存形式doi:10.3969/j.issn.1000-6532.2022.01.006中图分类号: TD952;P57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6532(2022)01−0042−06大渡河成矿带地处康滇地轴北端,印度板块、华北板块和扬子地台的接合部位之间,研究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富集区。
该地区形成了以偏岩子金矿床、一柱香金矿床、二里沟金矿床、灯盏窝金矿床、黄金坪碲金矿床、狮子岩金矿床、韭菜坪金矿床、水堆窝金矿床等典型矿床为代表的大大小小60余处矿床(矿点),组成了有名的康定大渡河“金谷”[1-3]。
偏岩子金矿床的最主要特征为含有大量氟镁石和硫盐矿物,这种规模大小的氟镁石型金矿床在国内外均属罕见。
自发现以来不少学者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矿物学特征[4-5]、沉淀机制、构造特征[6]、成矿机理[7]等。
金的赋存状态研究一直是金矿床学研究的热点,其能够为成因矿物学提供重要的信息[8-9],为研究矿床的来源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岩金矿床1.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金矿δ34S平均为2.71‰,两者近乎相等,具密切成生关系。
上述各区容矿围岩,经原岩恢复为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
岩石呈黑绿色,亦称绿色岩系。
这套含金建造是本区金矿的原始矿源层。
它不仅是变质热液型金矿的矿源层,而且也是本区其他类型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2)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金矿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陆的雪峰隆起与幕府山隆起两区。
其金矿床(点)95%左右产于元古宇冷家溪群及板溪群的含凝灰质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中,其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建造。
局部可能有火山沉积岩。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0.0012~0.03g/t,矿石δ34S为2.85‰;围岩δ34S为7.9‰。
(3)南岭金矿成矿区金矿主要分布于大瑶山槽背斜与云开隆起区,据统计,桂粤两省的金矿床(点)74%左右集中产于该区的寒武系八村群岩层里。
区内寒武系为一套冒地槽类型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其中夹多层碳质页岩及含碳质砂岩,含碳量高达10%左右。
金矿围岩主要为硅质岩,碳质页岩及碳质碎屑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据南京大学化学光谱分析,碳质页岩平均32.5×10-9;泥质砂岩4.4×10-9。
据广西冶勘公司分析,砂岩80×10-9,碳质页岩高达130×10-9,明显高于金的克拉克值。
桃花、古袍、云岭等矿区,矿石硫δ34S变化范围为-0.9‰~+6.4‰及1.05‰~8.2‰,显示有壳层硫的性质。
桃花矿区铅同位素年龄为729~785Ma,比寒武纪地层和加里东花岗岩的时代还老。
因而认为本区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也来自寒武系含金矿源层。
本区北邻江南古陆,其基底为元古宇冷家溪群、板溪群,这一古老含金地层可为该区的上部寒武系提供金的物质来源。
2.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控制(1)大地构造格局与金矿的空间分布我国金矿明显受区域大地构造格局控制,尽管各个区域都有金矿化分布,但极不平衡,并各具自身特点,故大致可划分成五个金矿化域。
1) 华北型金矿化域华北准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是太古宙及古元古代固化的鞍山群、建平群、单塔子群、阜平群及太华群等,岩系为一套变质较深、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的变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属优地槽相。
其中,变基性火山岩类含金丰度普遍较高,是原始矿源层,也是本区金矿主要物质来源。
本区是我国主要金矿分布区,据统计,金矿床(点)数占全国总数85%以上。
金储量占全国岩金总储量78%。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及台内的基底断块隆起带内。
区内主要以地台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及燕山岩浆活动,叠生作用成矿为显著特征。
属优地槽相。
分布的金矿类型主要是变质热液型、花岗岩化热液型,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即是矿源层,属近源型。
成矿时代主要为古元古代和中生代。
找矿远景潜力很大。
2) 扬子型金矿化域新元古代未形成的地台。
基底岩系多出露于地台的边缘地带。
如西部边缘康滇地轴上的昆阳群;东南边缘的冷家溪群、板溪群。
地台内部的基底仅在个别地点出露且面积不大。
如黄陵背斜的崆岭群等。
基底构造为泥质板岩、变碎屑岩类。
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变质程度较浅,属优-冒地槽相。
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的隆起带内,地台东南边缘的雪峰古隆起及幕府山隆起金矿化更为集中,全区岩金矿床(点)数占全国的16%,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8%。
区内主要以扬子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古生代盖层经地下热水溶解作用为成矿特征。
金矿类型以变质热液为主,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地下热水深滤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为泥质凝灰质碎屑岩,以及碳酸盐类,成矿时代为元古宙、中生代。
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或下部基底构造层。
3) 华南型金矿化域属华南-东南亚板块,位于扬子地台之南的华南褶皱系区间,这是一个加里东地槽褶皱系,褶皱基底构造层由震旦系-志留系组成,为复理石建造,属冒地槽相,变质程度较浅。
区内主要以早古生代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加里东、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叠生作用成矿为主要特征。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及云开隆起区内,金矿床(点)占全国总数13.3%,储量占全国岩金总量4.7%。
金矿类型桂西为碳酸盐石英方解石脉型;粤桂交界为变质热液型及岩浆热液型。
矿化围岩为寒武系含碳质碎屑岩、石炭系碳酸盐岩以及中酸性侵入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构造层,成矿时代主要是加里东期,其次为燕山期。
4)太平洋型金矿化域我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中新生代的大陆板块边缘活动带。
其突出特点是中生代的北东向构造极为发育。
另一个是形成一条庞大的中生代火山岩带。
北起黑龙江畔,南达南海滨,长达3000多km,宽300~800km。
火山岩由中基性到酸性,以酸性岩类居多。
伴随侵入与喷发活动,常常形成各类内生矿床。
我国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主要产于该带内。
如团结沟、奈林沟、赤卫沟、霍山、铜井、祁两沟、八宝山金矿床等,此外,尚分布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前者主要产于中生代断陷盆地的边缘,受一定的断裂构造控制。
5)天山-兴安型金矿化域本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的古生代地槽,为一巨大的东西向弧形海西褶皱带。
本区海西期岩浆岩广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
该区以盛产砂金著称。
岩金仅分布于东西准噶尔、天山及佳木斯隆起区。
金矿成矿主要与海西期及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为特点。
区内金矿床(点)占全国7%,储量占全国岩金总量3%。
本区的西北部以岩浆热液型为主,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东北部则以次火山-火山热液型为主,其次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时代主要是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看到:①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其金矿化强弱、金矿化特征都有所差异,各具自身特色。
②我国金矿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并且主要分布于古老的中朝板块内。
③我国东部地区金矿层控性明显。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古老基底的矿源层;西部金矿床岩控及深断裂控制较为明显,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为基性-超基性岩。
④我国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东部中生代的大陆边缘活动带。
(2)区域构造对金矿的控制①我国金矿主要成矿带大都分布于古老板块的边缘,缝合边界的古岛形隆起地带,如阴山-燕山成矿带、秦岭-大别山成矿带分别受华北板块的北缘与南缘缝合边界隆起带控制。
②板块内的台背斜、槽背斜等隆起区,控制着次级的成矿带(区)或矿化集中区的展布。
如华北板块的建平隆起区,山海关隆起、胶东隆起、五凤嘉隆起等,皆为金矿集中分布区。
③中朝板块的古老基底发育着东西向与北东向两组主要断裂带,其相交处附近通常是大型金矿富集部位。
如比较明显的北纬40°断裂带及42°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相交处,控制着几个重要大型金矿床分布,并显示一定的等距性分布。
④大型金矿床均产于大断裂的侧翼次级断裂中,并与大断裂距离一般为2~8km。
⑤大型金矿床多数赋存在强烈挤压的背斜或倒转背斜的轴部的狭长地带内。
如小秦岭矿田的文峪、杨砦峪、金洞岔等大型金矿分布于区内老雅岔倒转倾伏背斜的轴部。
五龙金矿赋存于五龙背斜的轴部。
(3)花岗质岩浆岩对金矿的控制金矿空间分布与花岗岩的侵入体经常伴生,并有些矿床的金矿体直接产于岩体里或接触带中,这一现象表明,金矿成矿过程中有岩浆岩活动的积极参与。
据近代岩石学研究,花岗岩类按成因分为两类,幔源型及地壳重熔型。
但很多资料表明与金关系最密切的花岗岩主要属基底变质岩重熔再生的产物。
我国山东、辽宁、吉林、广东等省皆有此类金矿的分布。
金的成矿带与控制各类矿化和各种岩浆岩活动的深大断裂交切部位相伴随,以此表明地壳以下金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在超基性岩Ni、Co、Pt等矿床中金含量高,并形成独立金矿体,与此相吻合,云南墨江金矿、青海小松树南沟、新疆托里等金矿与超基性岩体相伴产生,并具明显成生关系,是令人信服的例证。
含金硫化物中的同位素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根据实际资料,与金矿成矿关系显著的三个时代的岩浆岩,一是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华南加里东地槽区,岩性为斑状花岗闪长岩及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如大宁岩体——黑云母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金的平均含量分别分9×10-9、3.7×10-9。
岩体与寒武系地层的接触带及附近形成龙水、张公岭金矿床。
二是海西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与东北部的海西褶皱带中。
岩体控矿绝大多数为海西中晚期的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
经统计,区内已发现50余处金矿床(点),大多数产于岩体之中或接触带附近。
三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我国许多内生金矿都与此次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东部地区。
如:辽西地区属于此类型金矿的储量占全省总量的22%,燕山地区的峪耳崖、柏杖子、金厂峪、三家子都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北部带由西向东出露有:华山岩体、文峪岩体、娘娘山岩体。
均属燕山期产物,经人工重砂测定,岩体含金,并在局部地段发现含金石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