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执政本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执政本领

作者:周冉

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6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这五种思维是从实践的不同角度,对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提出的总的、全方位的要求。其中,法治思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思维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在工作中能否掌握和运用法治思维,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最为重要和直接的证明。

一、法治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及意义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会面临着复杂不同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国家治理也要遵循不同的方法和路径。不同的时代对领导干部思维能力要求的侧重点必然有所不同。从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实践上来看,在革命战争时期,更加侧重于领导干部的军事思维能力;到了和平年代,对领导干部的经济思维能力需求自然就多一些;进入新时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主要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

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法治思维逐步形成、发展、成熟和完善,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与凝练的历史过程,所达成的一系列共识是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经过了民主与法制的探讨、法制与法治的辨析、依法治国方略的阐释、法制思维法治观念向法治思维逐渐演变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人正式提出法治思维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法治思维写入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这就从认识上把法治思维和国家治理联系起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是对法治思维主体的强调,提出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是法治思维的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这五种思维从不同角度对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通过这一系列论断可以看出,对法治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判断:法治思维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当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思维的必要性

1.法治思维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进入新时代,法治已经成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手段与核心内容,一切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和依法推进;社会稳定要依法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靠改革推动、靠法治保驾护航;党的建设、军队国防、对外关系、一国两制等等,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法治的手段。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掌握和运用法治思维显然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意义。

2. 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迫切需要法治思维和方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取得了革命、建设、改

革的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就不能重复以

往的思维模式,必须保证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到法治的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推动发

展和深化改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法治思维的提出,是党和国家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新的重大要求。

3. 法治思维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

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这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要求。将这项要求加以细化,就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

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同时党员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

题用法和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4. 法治思维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职责角色的现实要求

专业背景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一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依靠。一个国家和社会对

于领导干部专业背景的侧重选择,往往折射出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需要面对和完成的主要

战略任务。考察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社会的经济总量

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这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时

候能够掌握和运用法律思维的领导者就拥有独特的专业背景优势。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运用法

治思维破解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成为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本领。

二、法治思维的内涵及其本质要求

(一)法治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新的概念表达了新的时代要求,“法治思维”是一个前沿的学术概念,它更多的是一个实

践命题,学界对此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观点:一种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分析,把法治作为判断是非

以及处理事务标准的思维。这种观点侧重于从事物处理内容的合法性角度来给法治思维下定义;一种是从纵向剖析的角度分析,认为法治思维是一种以法治的理念和精神为价值判断的导向,

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路径与思维过程。这种观点显然更加注重法治思

维本身的体系逻辑,把法治思维的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的逻辑过程。从内容和过程两个角度对

法治思维进行解释界定,一方面丰富了人们对法治思维的认识,加深了人们对法治思维内涵的

思考;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法律思维认识的模糊。因此,目前学界更倾向于把这两个角度的

不同观点糅合起来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即法治思维是指以合法性为出发点,追求公平正义

为目标,按照法律逻辑和法律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视角,对中国法治建设发表了

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刻地解读,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基本战略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路径等等内容。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法

治的系列论述中,法治思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所强

调的法治思维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法治思维要以法治中国为目标;二是党员干部是法治

思维掌握和运用的主体;三是法治思维要坚持实践论,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