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概念

经济地理学概念
经济地理学概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组织和影响的学科。以下是一些经济地 理学中常见的概念:
1. 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研究企业和产业选择在特定地理位置上建立或扩展的 决策过程,考虑到成本、市场和资源等因素。
2. 区域发展(Regional Development):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包括 产业结构、就业、收入和贫富差距等方面。
3. 空间分布(Spatial Distribution):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模式和规律, 如城市、工业区和商业中心的布局。
经济地理学概念
4. 地方经济(Local Economy):研究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和产业组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及地 方经济的特点、竞争力和发展机会。
5.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相关产业和企业集中在一起 形成的经济集群,通过合作和共享资源提高竞争力。
这些概念是经济地理学中常见的一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活动与地理空间之 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6. 全球化(Globalization):研究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包括国际 贸易、跨国公司和全球价值链等方面。
7. 城市化(Urbanization):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特点、过程和影响,包括城市 人口增长、城市化率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经济地理学概念
8.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使用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 技术进行地理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工具,用于研究经济地理学中的空间关系和模式。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货殖列传:司马迁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的见闻记述,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城市等,史志描述阶段的代表著作商业地理手册:1889,奇泽姆,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分析: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促使经济地理学由描述走向理论解释,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文化与制度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加关注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研究涵盖企业发展与文化的关系,劳动力市场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区域增长中的社会文化传统、关系型资产的作用,金融转型中文化的影响,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企业组织的变化:简单——复杂。

早期企业以单体企业为主,基于它们的研究形成了古典区位论,随着经济社会的演变,企业间的联系和协调加强,促进了区域科学的发展。

新的形势下,企业的组织愈加复杂,促使公司地理、企业地理等研究领域形成。

局限性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体企业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区位论具有局限性;随着研究向宏观方向发展,企业研究对于经济地理理论的形成和更新的指导作用会有所降低。

新近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研究尺度的变化:微观——中观——宏观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简单——复杂。

经济地理学绪论

经济地理学绪论

03
区域与空间经济
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的定义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经济发 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区域经济的特征
区域经济具有相对完整的经济结 构、地域特色和相对独立性,是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
发展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由各 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流动、聚集 而形成的经济活动系统。
区域经济是空间经济发展的基础
01
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空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
支撑,是空间经济发展的前提。
空间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
02 空间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区域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区域经济与空间经济的相互促进
03
区域经济与空间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动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经济地理学者参与城市规划,提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建议,提高 城市运行效率。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
分析城市内各产业的分布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产业布局政 策提供参考。
城市交通规划
研究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关系,提出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缓解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
经济地理学在产业布局中的应用
产业转移与升级研究
人力资源
指一定时期内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口总和,包括劳动者的数 量和质量。
环境的基本概念
自然环境
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自然景 观。
社会环境
指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包括城市、 乡村、社区等。
生态环境
指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经济地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

经济地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

经济地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经济地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区内的空间分布、经济地理区域的发展和变迁等问题。

本文将对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经济地理区域划分、经济地理区位理论、经济地理学的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

一、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它主要关注地域间的经济差异、地域形成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它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主要受到经济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的启发和促进,同时也受到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

二、经济地理区域划分经济地理区域划分是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基础,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研究经济地理学的相关问题。

经济地理区域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方法和标准。

常见的经济地理区域划分标准有区域聚集度、行政区划、经济功能等。

三、经济地理区位理论经济地理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区位的影响因素。

这一理论指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不仅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交通、通信、市场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地理区位理论中,有着经济基础、交通成本、市场、政策等重要概念。

四、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模型来解释经济地理问题;定性研究方法则是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深入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关注经济地理现象的细节和复杂性。

同时,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还会运用GIS技术、空间分析和模拟等工具和方法。

五、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研究关注不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和布局规律,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1 国际经济地理学流派
社会学派 自然学派 应用学派
3.2 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态势
国家发展战略 区域综合发展 企业经营
图4:区域各利益群体关系示意图
利益个体 (国民、企业)
利益团体 (行业协会、国
民团体)
利益国家 (政府、议会等)
图5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贫 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 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 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思考题
1.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 谈谈经济地理学当前研究重点的己
见!
(2) 人口问题
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 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 开展相应的研究。
图7 世界人口增长
(3)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 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 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 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 系问题。
(4)贫富差异问题
(2)全球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同等尺度区域 之间的关系研究(我国的东中西部差异)
(3)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区域创新、 劳动就业)
(4)企业内部活动的空间过程与外部空间效应(企业的 权力结构,产业集群)
思考题
1. 何谓经济地理学?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思想发展过程! 3. 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图1: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

规律
科 完 善 程
分析 (前提、边界记)
(过程、成因)

描述
(多视角、全面)
游记
(经历、日记)
发展阶段
日常生活需要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三)区位作用的机制
经济活动受到空间距离摩擦作用以及空间移动的制约性。
(四)区位主体 即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类型(工业、农业、商业、IT产业等) (五)区位理论 1、定义:即有关人类经济活动所占空间场所的理论 2、内容:两大方面 第一、人类空间活动的选择,即在区位主体已知的条件下,从 区位主体本身的固有特性出发,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 间,选择最佳分布区位。 第二、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状 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三、区位的类型
(一)、根据绝对性与相对性 1、绝对区位与相对区位
2、相对区位的重要性Fra bibliotek相对区位更为重要,因为地域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某种具有 相对区位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区位条件可以促成某些特殊的 发展。比如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往往都有其特殊的相对区位 优势。 区位的相对性与可变性 (二)、根据产业与活动职能 1、经济区位 2、政治区位 3、军事区位 4、文化区位 经济区位又分为: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商业区位(市场区 位),交通地理位臵,资源禀赋位臵。
(2)长期以来,经济学轻视对区位的研究,从而难以从实质上 解释空间价格、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投入产出差异等的内 在原因。 (3)当代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 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靠单纯的经济 手段就能加以解决。
第六节、当代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一、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五、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二) 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交通便捷程度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一般情况下,密 度大、连结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网络是完善的交通网络,交 通便捷,通过能力大。 相同密度但不同结构的网络的通过能力可以相差很大。 1. 交通网连结度(connectivity)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第一,政府是一个消费者。
第二,政府通过规划与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的区位。
第三,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竞争环境的形成。
第四,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
(三)环境保护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2、按加工过程原材料重量向产品的转化情况,原材料分为纯原料与减重原料。从节约运费的角度考虑,使用减重原料的企业区位应尽可能地接近原料地。使用纯原料的企业区位选择在原料地或是主要市场地,运费的差别不大,应根据其他因素来确定企业的区位。
3、不同种类的原料,运输难易程度不同。有些原料易变质、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不便运输。使用这类原料的企业,其区位应接近原料地。原料容易运输,产品不易运输的情况下,企业的区位则应接近主要市场区。
区位条件是区位(某一场所)所持有的属性与资质。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别:区位条件指的是在不同的场所生产条件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区位因子指的是对于生产者而言,在区位条件的影响下表现出的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如一个区域劳动力丰富廉价,这是这个区域的区位条件,如一个企业布局在该区域,企业在劳动力费用上的节约则是影响该企业的区位因子。
四、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是作为劳动对象,如农业用地。二是作业经济活动的场所与空间,如工业、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前者土地的自然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非常突出,后者土地的区位影响非常突出。
2、由于地价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地租(土地收益)不同,城市内部的利用在空间上出现圈层分化。
4、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及产品的节能性能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及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

经济地理学导论

经济地理学导论

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现象,还为我们提供了改善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条件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研究领域,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经济地理学将经济活动分析作为空间分布,考察生产要素、产业、交通运输、市场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配置和变化。

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经济地理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2.1 区位理论与区位分析区位理论研究了企业选择区位的原则和决策过程,以及区位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区位分析则通过对地理环境、交通网络、市场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估和比较不同区位的优劣条件。

2.2 区域经济发展与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了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产业结构、收入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和变化。

不均衡发展分析了这些差异的原因,探讨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2.3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揭示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4 地理空间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分析利用统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地理环境、交通网络、市场需求等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和决策提供支持。

3. 经济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经济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决策支持:3.1 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经济地理学可以通过研究区域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为政府制定区域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它也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为投资和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导言: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发展和影响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并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给出一些经济地理学的复习资料,从理论框架到实践案例的分析,帮助读者加深对该学科的理解。

一、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1. 地理集中与分散理论:该理论关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理集中发生在资源相对较集中、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则是指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扩散。

这个理论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大城市都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

2.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在地理集中与分散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位置选择问题。

根据该理论,企业在选择地点时会考虑到成本、市场、交通等因素,并通过在不同地方的设立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3. 产业转移理论:产业转移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布局会发生变化。

该理论探讨了为什么一些产业在地理空间上会发生迁移的原因,例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等因素。

4. 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地区特定产业企业密集分布的现象。

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特定产业会聚集在某些地方,如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区等。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1.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方法之一,它通过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关数据来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例如,通过地图和统计数据可以分析某一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情况。

2. 实地考察与调研:实地考察和调研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可以通过走访企业、观察现场和访谈相关人员等方式,深入了解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实际情况。

3. 经济地理学实践案例:许多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得以验证和完善,源自于实际的案例研究。

例如,中国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以其。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和答案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和答案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B. 经济现象的时间变化C. 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D. 经济现象的定量分析答案:A2.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格斯特朗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产业布局B. 城市发展C. 人口迁移D. 政治制度答案:D4. 经济地理学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A. 自由贸易区B. 共同市场C. 经济特区D. 关税同盟答案:C5.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A. 资源禀赋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文化传统答案:D6.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城市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A. 城市等级B. 城市规模C. 城市功能D. 城市历史答案:D7.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A. 地理位置B. 政策环境C. 教育水平D. 宗教信仰答案:D8.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A. 双边合作B. 多边合作C. 区域一体化D. 经济制裁答案:D9.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城市化的主要特征?()A. 人口集中B. 产业集聚C. 土地利用变化D. 环境恶化答案:D10.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A. 比较优势B. 贸易壁垒C. 货币汇率D. 宗教信仰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空间分析D. 历史分析答案:ABC12.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区域经济差异?()A. 自然资源B. 技术水平C. 政策导向D. 社会文化答案:ABCD13.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A. 贸易成本降低B. 资本流动增加C. 技术传播加速D. 环境污染加剧答案:ABC14.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些是城市化可能带来的问题?()A. 交通拥堵B. 环境污染C. 社会分化D. 经济发展答案:ABC15.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些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A. 比较优势B. 贸易政策C. 货币汇率D. 运输成本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绪论经济地理学导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一、经济地理学概念:研究人的经济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二、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1、人的经济活动——由产业结构反映2、周围环境——空间(区域)内其他事物的影响3、人的经济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产业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各产业之间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产业空间结构:即产业结构(或经济活动)在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又指产业布局。

具体形态有:1、综合型:集镇、小城镇、城市2、功能性:工业区、商业中心、农业区3、专业化生产区:商品粮生产基地等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的产生一、经济地理学的形成基础:1、实践基础——三大地理发现2、地理学的发展;区位论二、经济地理学的经历三个阶段:1、古代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萌芽2、近代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诞生3、现代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第三节、学习经济地理的学作用一、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地域性:地理学的基本特性。

表现为地域分异规律的存在,也是地理学家为之奋斗的原因之所在。

2、综合性:这是经济地理学交叉学科的要求。

3、统一性:即人地相关性,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相关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人地关系。

二、经济地理学的任务1、理论上任务:探讨和总结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2、实践上任务:参与部门各类生产基地的布局研究;参与各级各类地域和各种城市规划;参与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的开发利用评价第一章经济活动区位与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1、区位含义:主要指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经济收益可能和机会的某位置。

2、区位理论含义:一般指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此处研究经济活动主体合理空间选择和安排的理论。

有两层含义:●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指区位主体已知,根据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来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优选最佳区位;例如:零售业区位论;公司区位选择●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大的区位空间已知,依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来研究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一、引言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内经济现象和过程的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地理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

二、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学是在地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在地球上的经济活动及其空间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2.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它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动态性。

3.经济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贡献(1)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特色。

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内资源、环境、人口等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区域经济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揭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规律。

经济地理学可以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资源、人口、市场等情况的分析,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3)对区域空间规划提供指导。

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区域空间规划。

(4)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地理学可以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区域发展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三、区域发展的因素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貌、水资源等,对地域内的人口、产业以及城市化进程产生影响。

2.资源禀赋资源禀赋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源禀赋的不同,会给区域内的产业、就业、人口流动等带来不同的影响。

3.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地域内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人口流动等。

4.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也是衡量区域发展因素的一个关键点。

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支持政策,都可以对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和就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四、经济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启示1.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基于地理特点和资源禀赋。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资源禀赋,为了让区域产业和经济尽快发展起来,需要科学的发展战略。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D. 经济政策对地理的影响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分析D. 实验室实验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答案:沃尔特·克里斯塔勒2.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通常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答案: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的企业、机构和组织集中分布的现象。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区域一体化”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

答案: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

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从而对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

答案: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包括对全球供应链的分析、跨国公司的地理布局、以及全球城市网络的研究等。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护地方文化和特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

答案: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深圳的发展经验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在于验证了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产业和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差异以及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下面将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因素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球表面的地理条件不均匀,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可以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高温多雨的地区适合种植稻谷,温带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等谷物。

地理条件也会影响工业发展,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更有利于海运贸易和制造业发展。

因此,了解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助于进行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

二、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地理因素、历史原因、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很大,这与国家之间的资源分配、科技水平、劳动力市场等因素有关。

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也很明显,如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

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相应政策来促进地区平衡发展。

三、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经济地理学还研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对资源的集聚和创新的推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规模、产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我们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并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聚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不断扩大的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与合作。

区域集聚则是指相同或相关产业在某个地区优势集聚的现象。

这两个概念在经济地理学中有着密切关联。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使得全球范围内资源和市场的流动加快,促进了区域集聚的发展。

例如,中国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业集聚,使得该地区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

经济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的名词解释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探索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经济产出、就业、交通和贸易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释一些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的重要概念。

1. 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研究企业和产业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地理位置来开展经济活动。

根据区位理论,企业选择地点的决策取决于生产成本、交通便利度、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因素。

例如,一家制造业企业会选择靠近原材料供应商和消费市场的地方,以降低运输成本并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2.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空间分析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空间技术来分析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关系。

通过空间分析,研究者可以确定经济活动的聚集程度、空间集聚效应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研究者可以使用空间分析来确定一个城市中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从而为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指导。

3. 地理环境(Geographical Environment)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农业、能源开发、旅游业等产业的选择和发展。

例如,北欧国家由于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成为了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理想地点。

4. 地区发展(Regional Development)地区发展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它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这些差异可能由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经济政策等因素引起。

地区发展研究的目标是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制定适当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减少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5. 城市化(Urbanization)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过程,是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重要的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一、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在选择生产或经营的地点时,会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交通条件。

便捷的交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和人员的流通效率。

比如,靠近港口、铁路枢纽或高速公路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吸引企业。

其次是劳动力因素。

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倾向于布局在劳动力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

再者是市场因素。

接近市场可以减少产品运输成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决策。

此外,土地成本、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等也是企业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中在一起的现象。

产业集聚能够带来很多好处。

一方面,企业之间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技术知识,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集聚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激发创新,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随着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出现产业扩散的现象。

当集聚区域的成本上升,如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或者市场需求饱和,企业可能会向外扩散,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方面。

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然条件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历史基础也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某些地区在历史上就是经济发达地区,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而一些新兴地区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和积累。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经济地理学的定义与范畴2、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原理3、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5、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6、经济地理中的交通与通信7、经济地理中的资源与环境8、城市经济地理特征9、农村经济地理特点1、经济地理学的定义与范畴1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111 其范畴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规律。

112 探讨经济活动在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尺度上的空间特征。

2、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原理21 运输成本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原材料运输和产品运输。

211 劳动力成本和质量对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区位选择有显著影响。

212 市场接近性决定了企业能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213 集聚经济效应促使企业倾向于在产业集中的区域布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31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311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区域内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成本。

312 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313 政策法规对区域经济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不可忽视。

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41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

411 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

41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各国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5、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51 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规模经济、知识溢出等优势。

511 产业扩散是产业在空间上的拓展和转移。

512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6、经济地理中的交通与通信61 高效的交通网络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

611 通信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改变了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7、经济地理中的资源与环境71 资源的稀缺性和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定义: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内容:1)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一)史志描述阶段(17世纪前)中国:《山海经》、《禹贡》。

欧洲:赫尔泰的《地球的描述》(二)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三)经济地理学研究阶段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纵向演变(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研究思维的变化第二章区位原指经济活动(主要是企业)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

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区位概念实际上是指经济活动单位(包括企业和区域)在以地理空间为背景、由相关经济活动所构成的经济空间中的位置。

区位主体--我们所研究的某项经济活动。

区位理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区位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条件是某一地区(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交通网的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的发达程度。

交通网的通达度:衡量网络重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机场产业:机场业务关联产业。

机场产业区:围绕空运形成的产业区域类型。

第三章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解读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解读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解读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解读一些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您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理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因素,而人文环境则包括人口、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产业结构以及资源利用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主要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是通过对各种现象的观察、访谈和实地调查,从而得出关于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般性结论。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统计和模型分析等数学手段,运用统计学、数学等工具对经济地理现象进行量化研究和分析。

三、产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变迁规律。

产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产业定位、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聚等。

通过研究产业地理学,可以揭示不同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进而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四、城市化与城市地理学城市化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和城市发展规律。

通过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全球化与经济地理学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各种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加。

经济地理学研究全球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全球化使得不同地区的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加速了全球资源的配置和贸易的发展。

通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地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以上所述只是经济地理学的一小部分知识点,经济地理学作为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广泛。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说明:01、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

02、区位:要紧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包含位置、布局、分布、等方面的意义。

03、经济活动:一样包括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04、中心地: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05、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的人口。

06、规模效益:是指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的增加,也叫规模经济。

07、跨国公司: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母公司)具有实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公司。

08、跨国一体化: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国家)进行产业化生产,每一区位只负责最终产品的一个生产过程。

09、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个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

10、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11、霍夫曼系数:指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值.12、区域创新网络:是指积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通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进展的相对稳固喜悦的网络。

13、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14、经济区:是指一定地理空间范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

是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实体。

15、产业集群:指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合作又竞争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形成的地理聚体。

16、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进展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17、区域经济和谐进展: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流上日益紧密,相互依靠日益加深,进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平均和谐进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区位理论,约30%
区域内、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约50%
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约20%
4.题型结构
(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考试内容: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考试要求:
1.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4. 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考试内容:
1.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2.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与综合评价
考试要求:
1. 理解各影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各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能够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辩证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的变化。

3.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产业布局
考试内容:
1.产业结构及其演变
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理论
2.主要产业部门的基本格局
(1)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与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2)工业布局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与空间格局
(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
考试要求:
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熟悉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涵。

2.掌握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掌握确定区域支柱(主导)产业的基本方法。

3.理解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把握农业的基本类型与原则,熟悉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4.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掌握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理解工业地域结构及类型的形成机制,熟悉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5.理解现代服务业的分类与内涵;掌握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四)区域发展及空间结构
考试内容:
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理论内涵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基本模式、演变规律
3.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乡相互作用关系
考试要求:
1.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理解区域增长理论的基本内涵。

2.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
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3.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初步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4.理解城市化概念,了解城市职能与分类情况;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内涵;了解城乡关系、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城市体系的特征。

(五)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考试内容:
1.经济区
2.经济区划
考试要求:
1.理解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含义;
2.了解经济区划类型;理解经济区划理论及其主要原则。

(六)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区域影响
考试内容: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试要求:
1.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

2.理解全球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3.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辩证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产业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措施与实施成效。

(七)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
考试内容:
1.区域及部门定量分析方法
2.定性分析及数据获取方法
3.空间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方法
考试要求:
1. 熟悉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

对形态描述、地理比较、要素分析、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思想方法有较深理解。

2.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传统技术方法。

能较好地运用实地考察、统计图表、经济地图及技术经济论证等方法。

3.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现代技术方法。

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经济地理中的运用有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三、参考书目
1.李小建等编著.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杨万钟主编. 经济地理学导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第四版1999.
3.胡兆量等著.经济地理学导论.商务印书馆出版,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