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表现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扑动与颤动
五、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 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 滞、房室传导阻滞。
就阻滞程度可分为I度(传 导延缓)、II度(部分激动发生 漏搏)、III度(传导完全中 断)。就变化过程,可分为永 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 性。
(一)窦房传导阻滞 普通
心电图机尚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 结电位,故I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 到,III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静止 相鉴别。
(3)ST-T方向与QRS主波 方向相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前分支传导阻滞(LAH):
其心电图特点是: (1)心电轴 明显左偏达-30°~-90°,超过45°者诊断价值更大;
(2)QRS波在II、III、aVF导 联呈rS型,SIII>SII,I、aVL 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波 大于I导联的R波;(3)QRS 时限无明显增宽。
房性早搏未下传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二)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
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其 前无P波,QRS时限常>0.12s, 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代偿间 歇多完全。
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 后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 正常P-P间隔的二倍。
P
P
P
X
2X
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波之间的间隔等 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室性早搏
部分早搏P波之后无QRS波, 且与前面的T波相融合而不易辨 认,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P’-R 可以延长,P’波所引起的QRS波 有时也会增宽变形,称房性早搏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三)(房室)交界性早搏
QRS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 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传 达心房,产生一个逆行P’波(II、 III、aVF的P’直立)。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心电传导过程: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P波:代表左右心房的激动QRS波:代表心室肌的除极过程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过程一、正常心电图特征:1、P波为窦性(ⅠⅡ avL导联为直立,avR导联倒立)2、P-R间期在3、心率每分钟60-100次4、P-P间距相差不超过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共同点:1)P波有规律的发生2)P-R间期>3)每个P波后有QRS波群2、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P波不同2)QRS波群正常3)代偿间歇不完全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个或3个以上连续出现迅速的QRS波群,QRS波形态基本正常4、心房扑动:1)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锯齿状的F波(扑动波)2)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不能全部下传,常以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3)QRS波一般不增宽5心房颤动: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纤颤波)2)心室律(R-R间期)绝对不规则3)QRS波一般不增宽6、室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2)T波方向与主波相反3)代偿间歇完全7、室性心动过速:连续3次以上快速的室性早搏,QRS波群宽大畸形8、心室颤动:P-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匀的颤动波9、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仅表现为P-R间期延长,>,但无QRS波脱落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型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QRS波群,周而复始,称文氏现象Ⅱ型 QRS有规律或不定时的脱落,能传下的P-R间期固定不变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P波与QRS波群毫无相关性,各有各的节律2)P波频率明显高于QRS波频率3)QRS波群形态不定,可以正常或宽大畸形。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可编辑课件
26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 提前的P波重叠于前面的T,且不下传,可无
QRS波 • 不完全性代尝间歇居多 •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可编辑课件
27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P波: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2)P-R间期: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 时限:0.12~0.20s (3)PR段: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 时限:0.02~0.12s
可编辑课件
9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可编辑课件
10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2.QRS波群:为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波型:
13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正常Q-T间期及其最高限
R-R 间期度
心率
(s)
(次/min)
正常
正常 最高限度(s)
1.50
40.0
0.478
0.52
1.20
50.0
0.427
0.47
1.00
60.0
0.390
0.43
0.80
75.0
0.348
0.39
0.60
100.0
0.302
2.房性心动过速
可编辑课件
28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3.心房扑动
可编辑课件
29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3.心房扑动 • P波消失,代之规律的锯齿状F波,等电线消失 • F波频率250~350次/分 • 心室率规则与否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
正常心电图与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对比学习
(六)T wave:
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⒈波形:
正常圆钝,占时较长,从基线缓慢上升, 然后较快下降,两支不对称,正向T波,升支长 于降支;负向T波,降支长于升支。
⒉方向:
正常和QRS方向一致,Ⅰ、Ⅱ、 V4~V6T波 直立; aVR 倒置;Ⅲ、 aVL 、 V1 ~ V3 可直立、双 向或倒置;若V1直立,则V2~V6就不应倒置;若 V3倒置,则V1、V2就不应直立。
V1+
SV5≤1.05mV,反之提示右室肥大。 S V 1≤4.0mV , 女 性
*
V5、V6可呈qRs、qR、Rs或R型,R/S>1,R
V 5≤2.5mV , 男 性 R V 5+
≤3.5mV,反之提示左室高电压或肥大。 * V3呈RS型,R/S接近1。
⑵limb leads: aVR :主波向下,可呈 rS 、 rSr 、 Qr 或 QS 型,RaVR≤0.5mV。 aVL与aVF: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 型。RaVL≤1.2mV,RaVF≤2.0mV。 标准导联没有电轴偏移时,主波向上, R1≤1.5mV。
双向波,其上、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即为
其电压数值。
2 、 时 间 测 量 (determination of period):选较清楚的导联,起始部内缘 至终止部内缘。
3、室壁激动时间(VAT)测量:
代表激动由心内膜经心肌至心外膜 经历的时间。自V1或V5Q波或R波起始内缘 至波顶垂直线间的距离,即为V1或V5的室 壁激动时间。
肢导联低电压:
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导中,每
个导联的R波或S波的绝对值<0.5mV,见于肺气
肿、心包积液、高度浮肿的患者,偶见于正常
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2015
4.常见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
43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44
室性心动过速
① 3个或3个以上的室早连续出现 ② QRS宽大畸形>0.12S,ST-T与主波方向相
反 ③ HR 100-250bpm ④ 房室分离 ⑤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45
46
47
48
49
尖端扭转型室速
心电图诊断:QRS波群振幅与波峰 周期性改变,HR200-250bpm,常 见QT延长,U波。
4、急性感染 5、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6、物理化学因素 (如中暑,电击,中毒。) 7、神经,精神因素 8、医源性(如低温麻醉,心内手术,导
管,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9、部分病因不明
11
心律失常分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异位心律失常: 1、主动性异位心律 2、被动性异位心律
b. 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
c .心室纤颤 心室扑动
4、无规律节律
窦性心律失常1、9 游走心律
心律失常
概念-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 常称为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常
心 律 失 常 激动传导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异位心律--
早搏 心动过速 扑动和颤动
生理性 病理性----
窦房 房内 房室 室内
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23
一、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100次/分。
(一般为101~160次/分,偶见180次/分。)
3.常伴ST-T改变。
24
窦性心动过速
25
(二)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新)
房性早博图
心房扑动
一、病因 阵发性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者见 于多种心肺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征 1. 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 其间等电位线消失,频率一般在250~ 300bpm; 2.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 是否衡定; 3. QRS波群与窦性相同。
心电监护的主要内容
心率 呼吸 脉搏 血压 血氧饱和度 心律
了解 正常心电图
四个主要的波 : (1) P波:左右心房的除极波 (2)QRS波:左右心室的除极波 (3)T波:左右心室的晚期复极波 (4)U波:左右心室的激动后电位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 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点 1. 心率160~220bpm; 2. QRS形态正常; 3. P波逆行性,常埋藏于QRS中; 4. 突发突止。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缩 一、病因 可发生于正常人,亦可发生于各种病理状态。 二、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 三、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QRS,宽大畸形,ST-T与主波方 向相反; 2. 配对间期恒定; 3. 代偿间歇完全;
操作流程质量
10、停止心电监护: (1)查对,告知患者原因,关闭机器开关。 (2)分离导联线,摘除电极片,用干纱布擦拭粘 贴电极片处皮肤。 (3)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取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4)拔下电源线,清洁机器,整理用物。 (5)规范洗手、记录。
(一)目的
监护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正常心电图和窦性心律失常
Q-T间期
Q-T间期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终了的全部时 间,正常Q-T间期不大于0.4秒。由于许多病 理情况都可以影响心室的电收缩,所以测 量Q-T间期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Q-T间期随心率与性别而不同,心率愈快, Q-T间期愈短。正常人Q-T间期在
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心脏扩大、心力衰 竭,Q-T间期延长;血钙过高、服洋地黄, 可使Q-T间期缩短。
U波振幅显著增高的最重要原因是血钾过低。洋 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亦能使U波增高,但其 原因可能与钾离子改变有关。
在高血压性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可发生U波倒 置。
U波
P-R间期
P-R间期是从P波开始到Q波或R波的开始一段时间。 P-R间期代表兴奋从窦房结开始经心房及房室交界
刚要引起心室兴奋的一段时间。因传导经房室交 界区到达心室肌以前所耽误的时间产生的电压很 小,传导时间慢。故P波后有一段较平直的线。 P-R间期与年龄及心率的快慢有关,心率快则间期 短;心率慢则间期长。P-R间期随年龄增长有加长 的趋势。在心率正常的情况下,成人的P-R间期应 为0.12—0.20秒;儿童应为0.16—0.19秒。 P-R间期延长多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缩短应注意检查各导联中P波的形状与R 波的关系及QRS综合波的宽度,以辨明是否有交 界性心律、房室脱节及预激综合症。如无上述情 况,则P-R间期短至0.1秒仍属正常。
P-R间期
S-T 段
S-T段系指QRS波终了与T波开始的一段时间。即 心室除极完了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
S-T段的长短受心率快慢的影响,心率快,S-T段 短;心率慢,S-T段长。但一般为0.05—0.15秒。
S-T段偏移:S-T段偏移应以QRS综合波的起点做 比较。正常人的S-T段可比等电位稍高或稍低,但 以抬高比较多见。在肢体导联中S-T段可抬高 0.1mv,在V1-V3导联可抬高0.2—0.35mv,在V4-V6 导联抬高很少超过0.1mv。正常抬高的S-T段的凹 面向上而弓面向下。正常的任何一个导联S-T段都 不应降低0.05mv,但是在Ⅲ导联可下降0.1mv。
急诊常见心律失常及心电图识别--课件
Ppt课件
44
VR
4VL
V²
vs
[1
V
H
传
1804
:40:15
HR(8-Secchd):73
S
S-A
A
A-V
V
房性早搏二联律, P'重叠在前一T波上
咽46
16
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的P波。 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秒,其后的T波常与QRS主 波相反。
3.完全性代偿间歇。 4.可有多形性室早或多源性室早。 5.VPS可以是间位性的,也可形成二联律、三联律。
异位心律
早搏
主动性异 阵发性心动过速
。
位 心 律 心房扑动、颤动
生理性
: 干扰、脱节“心室扑动、颤动
冲动传 病理性 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
导异常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ppt课件
3
1.提前发生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 波略有差别。 2.P’-R 间期>0.12秒。 3.在P’波后有一个相关的正常形态的QRS 波群。 4.AP S 可以是间歇性的,也可以形成二联律、三联律。
Ppt课件
g
恶电
图
0.1my
R
R
下
波
振
幅
S-T段
T P
P-R 间期
Q S
QRS
时间
ppt课 件
Q-T 间 期
:
1mm 10.04s
U
16
Play
Stop
t
Lead
Derivation of the
十
p wave
QRS
complex
常见心电图诊断
图28、交界性早搏三联律:本图每两个正常下传的QRS后出现一个提前的P`-QRS-T波群, 构成三联律。P ¯-R小于0.12s,QRS时限形态与窦性下传的基本相同。
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 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
图29、心房纤颤诊 断要点:P波消失, 代以节律不整、大 小不等、形态不一 的f波, f波频率约 360~600次/分,RR绝对不规则, QRS为室上性 ,部 分QRS电压有较大
图2、窦性心 律不齐:符 合窦性心律, 相邻P-P间期 差>0.12s,不 相邻的最大 P-P间期差≥
0.16s. 本图心率64 次/分,相邻 P-P差0.147s, 不相邻P-P间 期差为1.021-
0.823 =0.198s。
图3、窦性心动过速 :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00次/分,称窦性心 动过速。本图aVR导联 P波倒置,I、II、aVF、 V4-V6导联P波直立,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52次/分,大于100次/ 分,无明显ST-T等其它 异常改变,故诊断窦性 心动过速。注意右房上 部异位节律点致房速与 窦速难区分。
图4、窦性心 动过缓;符 合窦性心律 标准,心房 率<60次/分。 本图心房率 55次/分,P-P 间期之差也 小于0.12秒, P-QRS-T等 均无明显异 常改变。
1mV=5mm
图8、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提前出 现的P`-QRS波群, P`波与窦性P波不 同,P`-R大于 0.12s,QRS为室 上性,偶见宽大畸 形(差传),代偿 间歇不完全(配对 时间+代偿间歇 <2P-P)。本图可 见2个提前的P`QRS-T波群,前一 个QRS为室上性, 后一个宽大畸形 (伴室内差异传 导)。提前出现P` 波为主要鉴别点。 (代偿完不完全除 了与提早的房性激 动是否逆传窦房结 有关外,也与窦性 心律是否整齐有很 大关系)
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
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在进行心电图分析时,准确地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的特征和方法。
一、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1. P波:正常心电图的P波通常应是正向的,即呈现向上的波形,且形态规则。
P波的振幅通常小于0.25毫伏(mV),宽度在0.08秒到0.11秒之间。
2. PR间期:PR间期是P波至QRS波群的时间间隔,正常情况下应为0.12秒至0.20秒。
3. QRS波群:正常QRS波群通常呈现三相性,即P波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波形。
正常QRS波群应有一个突出的R波,R波的振幅通常应大于0.5mV(P波振幅的两倍),S波的振幅通常不超过R波的深度。
QRS波群的宽度正常情况下为0.06秒至0.10秒。
4.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之后,通常应为等电位或几乎等电位的水平段。
5. QT间期:QT间期是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正常值受心率影响,一般在0.35秒至0.44秒之间。
二、异常心电图波形特征1. 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
早搏时,心电图呈现出额外的QRS波群,R-R间期明显缩短。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呈现不规则的R-R间期,没有明确的P波。
心室颤动的波形则呈现高度不规则、无序和不可识别的形态。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时,ST段出现抬高或压低,与基线形成明显的偏移。
抬高超过1mm或压低超过0.5mm被视为心肌缺血的指标。
3.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呈现典型的ST段抬高,并伴随Q波的出现,形成Q波心肌梗死的特征。
4. 心室肥大:心室肥大时,QRS波群振幅增高,波形宽大畸形。
5. 传导阻滞:传导阻滞可分为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两类。
传导阻滞时,心电图呈现延迟传导、R-R间期延长或不规则等异常特征。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识别
窦性停搏
大于2秒心 室停搏
III度AVB
房
颤
阵发性 室上速
室 速
尖端扭转 性室速
图3-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缺血 ST:Ⅱ、 aVF呈qrs型,Ⅲ呈QS型;ST抬高,T波倒置
胸痛2小时。Ⅲ呈QS型,aVF呈rs型, ST:Ⅱ、Ⅲ、aVF呈弓背向 上抬高0.15~0.20mV, ST:Ⅱ、Ⅲ、aVF (+)。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这么明显,你们看见了么?
正常心电示波
房 颤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纤颤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心室率极不规则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值班护士:做好观察(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病人感到 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头晕眼花甚至昏倒。部分病人发生脑 栓塞)
房 颤
室 颤
特征:波形、振幅及频率均极不规则
起搏心率(安装有起搏器)
心肌缺血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部位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特点 T波高耸,双肢对称 T波倒置,双肢对称
Zun Yi Medical University
2. 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部位
特点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ST段压低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ST段抬高
ST段可以下降吗?抬高正常吗?
可轻微偏移: 下移:任一导联不超过0.05mV
抬高:V1、V2不超过0.3mV
V3不超过0.5mV
V4~V6、肢导不超过0.1mV
注意Ⅱ、Ⅲ、aVF的ST-T
5.T波
⑴形态:①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②双肢不对称,即 升支长降支短。③胸导上的特点:V1~V3可倒置或 直立,V4~V6应直立,一旦出现直立 ,其后不可 再倒置。 ⑵振幅:>同导1/10 R波。 ⑶宽度:一般不测量。
正常心电图及心律
图 1-7
图 1-8 阵发性室速
4 治疗
• 室上速 急性发作期治疗原则:①刺激迷走神 经;②应用洋地黄类药物;③抗心律失常药物, 首选:维拉帕米;④必要时采用同步直流电除 颤。 • 室速 ①首选药物为利多卡因,首次剂量为 100mg,稀释后静注,必要时5~10分钟可重 复;②其他药物可选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③如病人已发生低血压、休克、心绞痛、脑部 血流灌注不足等危急表现时,应迅速施行同步 直流电除颤。
图 1-9
图 8-41
图 8-68
• 心室扑动 心电图为匀齐、连续大幅度 的正弦波图形,其频率为150~300次/分, 难以区分QRS-T波群。如(图10-30) • 心室颤动 心电图为形态、频率及振幅 完全不规则的波形,其频率为150~500 次/分,QRS-T群完全消失。如(图10-30)
2、临床表现
• 室上速的临床特点 ①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可持续数 秒、数小时甚至数日;②发作时病人可感心悸、头晕、 胸闷、心绞痛,严重者发生心功能不全、休克。③听 诊大多数心率绝对规则。心室率可达150~250次/分, 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度恒定。 • 室速的临床表现①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时间短于 30s)的病人通常无症状。②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时 间超过30s)临床上可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低血压、 少尿、晕厥、休克甚至猝死。③听诊率多在140~220 次/分,心率稍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度可不一致。
(二)冲动传导异常
• 1、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 2、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 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束支 分支传导阻滞)。 •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症。
(三)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 前者包括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等; • 后者包括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示例
2. PR间期
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s~0.20s。
幼儿及心动过速者可缩短(如在 1 周岁时可为 0.11 秒),
在6-7岁后到成年P-R间期短于0.12s视为异常 ;老人及心动 过缓者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P-R间期延长大于0.20秒, 提示房室传导延缓,多见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缩 短小于0.12秒,表示房室传导加速,多见于预激综合症。
2)电压:任何胸导联正向波和负向波绝对值相加≥ 0.8mv。
心电图示例
QRS波群的振幅
1.在胸导联:v1导联R波不超过1.0mv,v5、v6导联 R波不超过2.5mv。Rv1+Sv5代表右室综合电压, 正常不超过1.05mv;Rv5+Sv1代表左室综合电压, 正常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 2.在肢体导联:RⅠ+SⅢ不超过2.5mv, RⅡ+RⅢ 不超过4.0mv QRS波群的振幅超过上述范围多见于左右心室肥大及 青年人的正常变异 高心病: RⅠ+SⅢ超过2.5mv, R v5大于2.5mv, S-T改变
0.06s或0.08s处为测量点。(J点是在心电图上QRS波群与ST段交界
处一个突发性的转折点或称结合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复极的开始。通常J
点上下偏移不超过1毫米,大多在等电位线上。)
4. 心率测量
(1)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 (2)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
用公式算:
4.1 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
心率=60/(P-P或R-R间期)或300 /(P-P或R-R大格数)
正常心电图相关知识及常见 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的概念(electrocardiogram, ECG)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 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 心脏的电激动传导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右束支
左束支
Purkinje 纤维网 心室肌细胞
极,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
测量P波和QRS波群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 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 及从最早QRS波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 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 测量至最早QRS波群起点,Q-T间期应从12导联 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 T波终点
V2-V4导联。
方向与T波基本一致,振幅一般不超过T波的一半。
正常窦性心律判断标准
1. P波
方向: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时限:<0.11s 电压:<0.25mV
形态:呈锥形,顶端钝圆,光滑,可有小切迹,但峰距<0.04s
2.P-R间期 0.12s0.20s 3.P-P间距 匀齐,同导联P-P间距差值<0.12s 4.频率:60100次/min
2. 各波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测量P波振幅:参考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 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参考QRS起始部的水平
3. ST段移位的测量
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取J点后0.04s、
1mv)。
上移幅度:肢导联和V4~V6导联不超过0.1mV,
V1~V.15秒,以往认为
ST 段的时
限延长无临床意义,但近年认为与冠状动
脉早期缺血有关
心电图示例
5.T波
形态:圆钝,升支缓慢较长,降支陡而短。 方向:正常的T波在I、Ⅱ、V4~V6直立,aVR导联倒置,对于正常人来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由窦房 结冲动引起的心律叫窦性心律。频率60~100次/分。 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
– –
窦性P波:P波在Ⅰ、Ⅱ、 V4-V6 、aVF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P-R间期在0.12~0.20s
P-P(或R-R)间期之差0.12s
窦性心律失常
胸前导联电极颜色
导联 V1 V2 V3 V4 V5 V6 颜色 红色 黄色 绿色 棕色 黑色 紫色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 P波
- PR段、PR间期
- QRS波群
- ST段、T波
- QT间期
- U波
1.P波(P wave )
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除
4.2 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
测量5个以上连续的RR间距,然后用60除以
其平均值,求得每分钟心室率。若求心房率, 需测PP间距。
数 30 大格(共 6s )内的 QRS 波群或 P 波的个
数,乘以10,即为每分钟心室率或心房率。
房颤 心电图特征
肢体导联电极颜色
右上肢——红色导联线 左上肢——黄色导联线 左下肢——绿色 右下肢——黑色(零线)
2.PR段(PR segment )
PR段是从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
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
电活动。
3. PR间期(PR interval )
PR间期包括P波和PR段。 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3. QRS波( QRS wave )
反映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心电图总的阅读
1.弄清心电图的记录情况如定准电压、走纸速度 等标记 2.根据心电图波形检查心电图电极连接有无错误 3.心电图记录质量是否良好,有无交流电干扰、 肌电干扰、基线的漂移及其他伪差
心电图的分析程序
㈠确立心律 1.首先寻找p波,观察其形态,测量其频率及是否规律出 现,判断是否为窦性p波,如果p-p间距不规则,判断窦性 心律不齐或其他心律失常 2.分析心房激动波与心室激动波之间的关系 ㈡测量数据 1.测量心房率和心室率 2.测量P-R间期时间 3.测量Q-T间期时间 4.测量平均心电轴
1. P波
形态:多呈圆钝形,可有切迹,峰间距<0.04s。 方向:I、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时间:小于0.12s,一般在0.06-0.10秒,若p波时间
≥0.12s,提示左房肥大或房内传导阻滞。
振幅:肢导联<0.25mV。心前区导联<0.20mV。P波
较小一般在临床上没有意义。
心电图的分析程序
㈢检查分析各导联心电图中各波、段是否正常 1.P波.QRS波群及T波的形态是否正常、时限有无 延长、电压有无异常 2. ST段有无偏移,偏移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㈣做出心电图诊断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
1.P波规律出现。PP间距基本匀齐,在短时间内 (5-10秒)P-P相差小于0.12秒 2. P波在I、Ⅱ、aVF、V4~V6直立,aVR导联倒置 3. P波后继以下传的QRS波群,P-R间期》0.12秒 且保持恒定 4.频率:60-100次/分
心律失常的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速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失常 被动性 主动性 预激综合征 逸搏 逸搏心律 期前收缩 扑动、颤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按发生机制
冲动传导异 常
窦房阻滞 传导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按心率快慢
快速型 缓慢性
早搏、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 病窦、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4. ST段(ST segment )
反映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
5. T波(T wave )
反映心室快速复极的过程
6. Q-T间期(Q-T interval )
反映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
U波(U wave)
由心室复极化形成, T波后0.02~0.04sec出现,方向大体 与T波相一致。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4)Q波
正常人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或Q波(但可呈
QS型),avR导联可出现q或Q波且无论多大均为
正常为正常,其他导联可以有Q波,但其幅度小于同
导联 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秒,Q波超出上 述范围,称为异常Q波
多为一等电位线,可有轻微偏移。 4.ST 段 下移幅度:不超过0.05mV(aVR导联不超过0.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四、心电轴(cardic electric axis)
(1)正常心电轴与偏移的判断标准
(2)测量方法 (3)临床意义
测量方法
1)目测法
根据Ⅰ、Ⅲ导联 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 心电轴大致方位。 Ⅰ导联
Ⅲ导联
心电轴正常 心电轴右偏 心电轴左偏
临床意义
电轴左偏常见于左心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及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
电轴右偏 常见于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
滞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肺心病及先天性心脏 病等
、
一、疾病概要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 并沿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 序激动心房和心室,频率 每分钟60~100次(成人) 节律基本规则。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 频率、节律、起源部位、 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的异 常。
当心律仍由窦房结所发出的冲动所控制,但频率
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分别称之: ① 窦性心动过速 ② 窦性心动过缓 ③ 窦性停搏
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一)窦速—指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
位置 胸骨右缘4肋间隙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2与V4的中点 左锁骨中线与5肋 间隙交点 V4水平与腋前线 交点 V4水平与腋中线 交点
V6
对疑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大或右室心梗应 加做V3R-V5R 对疑有正后壁心梗者应加做v7-v9导联
胸前导联 precordial l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