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_洪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论

理★★★★T h e o r y R e s e a r c h

收稿日期:2012-06-12作者简介:洪丹(1987-),女,江苏连云港人,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伦理与环境哲学研究;王国聘(1958-),男,河南南阳人,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等研究。

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洪丹,王国聘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南京210037)

人类对自然环境无节制、无理性的开发利用,滥采滥伐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系统平衡性,严重破坏了部分地区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从而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针对此种境况,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应当把自然仅仅置于一个被奴役的地位,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该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动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使自然与人类和睦相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生态平衡的基本理念(一)生态平衡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生态平衡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发展到了相对成熟阶段的时候,其中系统内的各个要素与环境之间、各个要素之间,环境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通过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使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高度协调一致的关系。换言之,即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间也处于相互协调的关系之中。在一定的时空界限内,系统内的输入和输出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系统自身具有自我恢复的功能。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状态。首先,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我们所说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实际上是处于非平衡状态中的稳态。其次,生态平衡是相对的,是在长时间的范围内形成的。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但从总体范围来看,生态系统是处于平衡的状态的。再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弹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的功能,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洁净。但是这种自我修复和调节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

个限度,便不能够自动恢复。最后,

生态系统的维护不单只是维护生态系统最初的稳定和谐的状态,还是指要在人类有目的有秩序的实践活动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建设一种更为合理的结构,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

(二)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人为的外部的原因,一是自然自身的内部的原因。其中,人为的原因占主导方面,是影响生态平衡最大的影响因素。人类为维护自身利益,追求经济利益,过度攫取森林资源,以致地表覆盖物大面积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沙尘暴等恶劣现象,进而导致了气候异常、物种消失、生态系统失衡等,打破了生态原有的结构。罗马俱乐部总裁奥尔利欧·佩奇指出:“自然界以其惊人的智慧发展了自我控制、自我调整,成为生命有机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的一种调节装置。这种特性给各种生态系统带来了显著的能力,使之能够排斥外来的污染物或异常物体。但在现代人们的压

力下,在许多领域已经打乱了这种制约性。”

[1]

二、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一)平衡是最好的状态现代生态集大成者尤金·奥德姆认为,平衡是最好的状态。他于1981年提出了控制论和自然平衡对比的观点,把自然界看做是一系列成熟的或早期的平衡生态系统,这也使他十分坚决地支持保护土地,使之尽可能地接近于天然状态。

尤金·奥德姆坚持认为,所有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发展历程”———一种能够给整个自然界及各个单独的组成部分以总体方向的发展规划。它们的战略就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但与此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无

法估量的损失,严重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协调平衡机能。现代社会,工业现代化急剧推进,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使人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对自己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认真反思。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历史的分析和哲学思考。关键词:生态平衡;生态危机;善待主义中图分类号:B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064-02

64

是“在有效的能量供给和占优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界限内,尽可能达到大而多样化的有机结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处在两种状态之下,一是系统处于向理想目标发展的过程中;一是系统已完成完善过程,达到既定目标,这个目标也就是达到一种健康有序的状态。奥德姆坚信,每一个单独的生态系统或者是正在向既定目标发展,或者就是已经达到了健康有序的目标。每一生态系统所追求的目标无一例外地是要使系统内的各因素处于平衡有序的状态,也就是奥德姆所说的“体内平衡”。奥德姆认为“体内平衡”类似于人体自身系统的健康平衡,多种外部病毒感染因素不断侵犯身体,扰乱身体内部的平衡和谐,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困扰。但同时身体自身系统也会自我调节,产生抵抗因子,将这些进入身体的侵略者驱逐出去。同理,影响生态系统平衡性的一大因素即是外部因素扰乱,但这种干扰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始终总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点在波动的,就像经济学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一种健康正常状态总是处于无穷无尽但很成功的斗争中以保持着这一稳定点。

(二)大自然的惩罚

长久以来,人类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过分开发、掠夺资源,造成了资源无节制的浪费。人类具有发现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然而,人类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却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客观条件对人类自身的限制约束作用,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全球生态危机严重,这恰恰表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没有协调好自身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关系。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里的报复,不仅仅指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攻击破坏,更表现出了大自然在抵制人类无节制疯狂举动的主动性。当人类的行为超出了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范围,自然界就会给予人类一定的报复和惩罚,阻碍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个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环节的漏洞都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协调。生态平衡关系着人类的整体利益,维系生态平衡就是在维系人类的利益。

三、构建善待主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一)构建善待主义

善待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对自然权、生命权、人权的尊重,善待的对象依次是自然、生命和人类自身。我们需要做到这三个善待。人类在践行善待自然时必须坚持的一条准则就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范围和力度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也就是人类要有自律精神,控制自己的私欲,不能任意妄为。大自然本身也是具有某种尊严和权利的,它的存在是先于人类的。目前地球上几乎不存在纯自然的地方。人类活动的首要前提,应该是要尊重大自然。活动的范围和幅度不能超出大自然的承受范围。

重构在《灾祸与生存》一书的自序中写道:“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善待自然,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准则。”构建善待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要求人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

式、消费模式”。人口压力、自然资源匮乏、环境质量下降,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沉重的包袱。随着我

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与环境的紧张关系制约着工业化

的进程。生态文明的提出能够促使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不得不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利益。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可以

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大生态

产业发展的力度。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实现产业

结构的转型。生态产业在21世纪占主导地位,是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从政府角度来说,需要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要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建

设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三,从个人角度来说,需要动员社会的全体成员参

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调动各

方面的关系。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利用媒体的舆论作用,

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可以更

好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外部环

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实现

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进一步达到生态文明,促

进人类文明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四、小结

从几百万年的生态演化史看,生态系统平衡的维系与

失衡的调整都处在一种动态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处于

相对的过程中,地球自身具有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机制。然而,由于人对大自然变本加厉地攫取和侵占,破坏

了地球自身的调节和恢复功能,制造了生态困境乃至生态

危机。随着自然物种“不自然”地灾难性消亡,人类的生存

也遭遇威胁。人类要从长远出发,不能再局限于自身的眼

前利益。维护生态系统,其实也是在维护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意]奥尔利欧·佩奇.世界的未来——

—关于未来问题一百

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杨在原.关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J].理论探索,2001,(9).

[3]孙彦泉.生态平衡的哲学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0,(2).

[4]邱耕田.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

(7).

[5][美]EugeneP.Odum,GaryW.Barret.生态学基础[M].陆健健,

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张秀,张国平.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9,(2).

[7]重构.灾难与生存[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Zh e Xu e·J in g J i Ya n J iu

☆哲学·经济研究☆

65

(责任编辑:姚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