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天使与魔鬼_茅盾_子夜_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天使与魔鬼_茅盾_子夜_中的女性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8858c776a20029bd642d1b.png)
[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90—92.
否定,在小说中也处处流露出对爱情的不断思索和拷
问,即便是主人公自己也对每个阶段的爱情有着困惑 和疑虑。只有读者阅读完全书掩面深思时,才会发现哪 些是真爱,哪些是无爱,哪些是爱的真谛。或许爱情本
不住外界五彩世界的诱惑。这种扭曲心理的形成,不 也明白这个道理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实现自我的
得不说,茅盾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果说四小姐惠 价值,当徐曼丽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中出现的时候整个
芳不同于茅盾经常叙述的小资产小知识分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象, 故事的气氛都发生了变化,老板们开始趋之若鹜地去
那么他根本没有理解茅盾先生对于这个人物塑造的 调戏徐曼丽,她的一段舞蹈令很多男人发出了“淫邪”
争我抢着。她们的出现反映了那一特定时代的扭曲与 债市场的信息转而向赵伯韬的敌手吴荪甫那里去售卖
病态。《子夜》是茅盾先生最有野心的一部作品,它描绘 信息,可见这个女人是多么聪明和工于心计。她的稳健
了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的状况。在 《子 来源于她对交易市场的熟悉,她的父亲在“交易所风
夜》 的九十多个人物当中囊括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职 潮”中自杀死去,哥哥作为因为吞并了巨款而坐了牢。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性别世界 67
MASTERPIECES
/
名
作
欣
纷的生活对她的吸引与她内心对新鲜生活的渴望成正 病态。民族资产阶级在那个时代被帝国主义、封建势
赏
比。从小到大,她看到的都是吴老太爷对于《太上感应 力、国民党反动派折磨是很难发展的。徐曼丽的状态
茅盾小说《蚀》中的时代女性形象解读
![茅盾小说《蚀》中的时代女性形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3bfe164a7302768e9939e2.png)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茅盾小说《蚀》中的时代女性形象解读程金芝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茅盾小说世界里的女性形象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们大多都充满现代气息,在小说《蚀》三部曲里,茅盾就很好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形象各异、性格鲜明的时代女性,她们大多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新思潮洗礼。
在革命和解放的道路上有着自己不同的经历和理想,这些成就了她们自己的独特魅力。
同时,成就了茅盾小说的独特性。
关键词:茅盾小说;时代女性;特征;原因作者简介:程金芝(1968-),女,汉族,山东莒南人,文学硕士,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49-01茅盾在刻画女性角色时,有着非常独特的分析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使他的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史上造就了小说艺术的高峰。
在他的《蚀》三部曲里,他可以把当下时代中正处于思想变化时期的女性,很好的融合进自己的创作中,让自己笔下的女性,拥有这个社会的话语权,也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权利,让她们成为“五四运动”的载体,这是对当下社会和所处时代的很好阐释。
茅盾小说是站在女性视角上对女性的变化进行思考创作的,他不否定女性取得的成就,让文学对女性的书写表达到了理想境界,这是对时代女性的独特刻画。
一、时代女性的形象特征(一)拥有独立的思想茅盾小说《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她们大多正值青春,有着“解放个性,追求自由”的新思想,想在有别于旧社会农村生活的大城市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她们渐渐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甚远,她们依然处在充满黑暗的旧社会里,她们在这个社会里不断挣扎,在苦闷与寂寞里怀疑自己,坚持与放弃。
也许最后她们坠入旧社会的深渊,成为这个封建社会的牺牲者;也许她们不在沉睡,选择对旧社会表示不满,与旧制度抗衡。
比如《蚀》三部曲的第一部《幻灭》里的静女士,追求自由的爱情、追求自主的婚姻,也追求个性的解放。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分析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6c039eb4daa58da1114a05.png)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分析摘要:茅盾笔下“时代女性”的形象多样又具有代表性。
本文着重按性格特征分三类对“时代女性”加以研究分析,力图探求其现实性,时代性。
关键词:茅盾;时代女性;性格特征;时代精神;个性解放;妇女解放茅盾笔下所写的几十部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其中极具生命力、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闪耀异彩的,除了民族资产阶级形象体系外,经常出现尤其在早期小说中占主角地位的是一些小资产阶级“时代女性”。
按性格特征划分,这些“时代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便是娴娴(《创造》),梅行素(《虹》)等,她们接受了新思想,在苦闷和失望中冲出樊篱,投身革命洪流。
性格特点是刚强、乐观、积极。
娴娴本来是一个性格腼腆,态度娇羞,“没有政治头脑”的旧式女子。
可是在五四新思潮的冲击下,更由于她的丈夫君实的精心“创造”,竟然“失去了优美细腻的常态”,“被引上了政治的路”,变成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喜于参加“不合法的政治运动”的新女性。
使得君实渴望得到具有“中正健全思想”,“不偏不倚,不带危险性”的“理想夫人”的幻梦破灭了。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宣传了妇女解放的思想,并以此暗示中国社会解放的光辉道路,那就是:“革命既经发动,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它要一往直前,尽管中间要经过许多挫折,但它的前进是任何力量阻拦不住的。
”梅女士有冒险精神,一生常处逆境却从不让步,性格狂狷、果敢。
五四初起时,梅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学生,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她的自我意识被唤醒了,内在的刚强,勇敢的气质才显露了出来,小说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她的颠沛经历:抗婚的过程。
有了新的思想的她,不再把婚姻看得很重,也对自己的力量抱有幻想,“你以为嫁了过去便是自入牢笼,我却不怕!我要进牢笼里去看一下,然后再打出来!”但九死一生的挣扎中,她得到了血的教训:“在寂寞的病中,梅女士竟成熟了她的冷酷、憎恨的人生观。
这好像一架云梯,将她高高架在空中,鄙视一切,唾弃一切,憎恨一切。
茅盾笔下的女性选择——以《幻灭》和《动摇》中的女性为例
![茅盾笔下的女性选择——以《幻灭》和《动摇》中的女性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2f8bc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0.png)
562021.04茅盾的作品总是可以扣住时代的特色,展现人物的性格,他笔下的人物折射出所处时代人物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
小说《蚀》三部曲,陆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是茅盾先生在一九二七年秋至一九二八年春所作。
其中,小说《幻灭》故事的背景是即将发生革命时期的上海和已经处于火热革命中的武汉,小说中的慧女士形象是“对现实不断怀疑但却内心孤独”的女性。
小说《动摇》把故事的背景放在革命局势随时发生巨变的武汉周边的小县城,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复杂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状况;小说中的孙舞阳虽然表面上天真活泼,可在感情上却很老练。
通过茅盾先生对《幻灭》中的慧女士和《动摇》中的孙舞阳的性格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茅盾先生给我们展现的女性形象特征以及她们的思想动态和人生经历。
茅盾其实是借助这些女性形象来表述他对大革命前后时代的变化、当时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为此笔者意通过《幻灭》中的慧女士,《动摇》里的孙舞阳等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定位与分析,探究这些人物形象的异同,了解作者茅盾塑造这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目的。
一、慧女士:充满怀疑而内心孤独虽然在《幻灭》中作者没有用过多的言语来描写慧女士这一女性人物,她是以静女士旧同学的身份出现的,她的出现只是为了衬托静女士,但在小说中她的位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她的个性独特,“大胆、刚强、决断、老练”,她不像静女士那样多愁善感,她有什么话都会毫无顾忌地“蹦”出来,就犹如小说开头写的:“我讨厌上海,讨厌那些外国人,讨厌大商店里油嘴的伙计,讨厌黄包车夫,讨厌电车上的卖票,讨厌二房东,讨厌专站在马路旁水门汀上看女人的那班瘪三……真的,不知为什么,全上海成了我的仇人,想着就生气!”她表现出现代女性该有的特点和魅力。
她不像静女士那样可以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她没有静女士那样的自由。
她总是在为职业奔波,总要承受母亲给的压力,哥嫂“给予”的嘲笑,外界的诽谤。
在法国学习的两年间,她很在乎两性关系甚至努力为之付出,她有过孩子,结过几次婚,可到最后却弄得自己遍体鳞伤,恍然间,这些伤害让她感觉自己的未来失去了光芒、充满了迷茫,她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这让她感觉到社会的一切都是骗人的,[摘 要] 《蚀》三部曲是茅盾文学写作的起点,也是茅盾先生的处女作,奠定了他作为一名小说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论茅盾《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从人物的性格方面来探讨
![论茅盾《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从人物的性格方面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1808b38941ea76e59fa043c.png)
论茅盾《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从人物的性格方面来探讨【标题】论茅盾《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从人物的性格方面来探讨【作者】刘钫炜【关键词】女性形象性格自然主义【指导老师】肖进贵【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茅盾1896——1981原名沈雁冰。
他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暂时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曾多次提出恢复党籍。
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作为社会活动家对社会作出了十分大的贡献。
同时他也是位文学批评家对文学也有极大的热忱这由于他主张文学为人生。
茅盾除翻译国外作品外还自行创作如小说、杂论等其长篇小说《子夜》被认为是他代表作《蚀》三部曲是他处女作也开始了他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刻画。
显然他早期小说作品中出现的“革命女性”是大革命期间从事于实际革命工作的各型人物的热诚及意识的化身。
就如在《蚀》中这些女性在他“多层次架构的小说情节中上下移动、发展有时她们的行动被组入了历史的潮流中去有时她们站开成了一种路线的象征有时她们的命运反映了革命一己对当前革命形势的估价。
”1 这些女性在外表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以及令人叹服的才华但她们的性格又有些差别。
如《蚀》中同属于“叛逆型”的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都浪漫脱俗但章秋柳热狂、孙舞阳热烈、慧女士热狂中有几分令人咋舌的冷峻。
这即是茅盾人物刻画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2他认为对于“一对性格相似的人物”来说更应“谨防他们混杂不淆两个…人物?的相象之处不能印板式而相象的两个人仍然各自有他的个性”。
3 对茅盾《蚀》三部曲的研究本已有许多但前人大多从“时代女性”角度出发。
如从其文化内涵从文化视角考察时代女性的历史内涵4性别意识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性别意识上一定程度地颠覆封建男权文化、建设现代人性价值观念的启蒙追求但又有他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视角使其创作残存有男权文化的遗迹5、制约因素茅盾的“革命情节”对时代女性形象的规约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对人物塑造的影响二重视角的错位对形象刻画的束缚6等。
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37b16c31a32d7375a417809d.png)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05年秋学校:陕西电大咸阳分校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摘要:茅盾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一系列的形态各异.性格有别的女性,其实,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也存在着诸多显在和潜在的共性.茅盾笔下之所以会出现一群似乎同属一型的女性形象,是与他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密切相关的.女性形象的独特创造。
赋予了茅盾小说极强的艺术魅力,但也有艺术把握上的失误.关键词:茅盾小说女性形象抒情笔调艺术分寸感纵观茅盾所有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中占有非常瞩目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女性形象的艺术画卷.在这些女性形象中,蕴含着茅盾对生活深沉思考,诉说了他寻求女性美的美学情愫,同时,也为他的小说增添了不尽的艺术魅力.正如有的论者所说:从“时代女性”的群像.终因茅盾的倾心尽力的描绘,而在文学史上的熠熠生辉,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具有永久艺术生命力的文学形象类型。
不可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独特的女性形象,茅盾的小说将会变的多么苍白乏味啊!也正因为如此,对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审视,成为茅盾小说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出现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然而,此前的研究大多是从“时代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角度入手,论述他们的时代共性:也有人对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区别他们共性中的不同性。
茅盾自己就曾把《蚀》中的女性分为两种类型:即“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一类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类型。
”其中前者恬静,脆弱,耽于幻想,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后者则刚强、浪漫、务实,思想开放。
也有人将其分成三种类型来分析比较其性格差异,但都未能从更深刻的意义上,第1页共7页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宏观的把握茅盾笔下的所有女性形象,外在和内在的共同特征,并进一步透视作家创作时共同的心理机制,揭示其对茅盾小说创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茅盾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茅盾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ddcff4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0.png)
茅盾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余连祥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茅盾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类:传统型、娜拉型和卢森堡型.茅盾揭示了历史与现实在历时性状态下对传统女性的双重制约,环境的改造力是传统女性通向现代女性的桥梁.娜拉型女性从家庭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不断幻想,又不断幻灭,现代意识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态在她们身上共存,使得她们矛盾和痛苦.茅盾预示了娜拉型女性的出路在于走向卢森堡型的女性行列,但并没有在两者之间架设起“桥梁”.茅盾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败得失主要是由茅盾的创作心态决定的,茅盾的婚恋情结和革命情结是制约茅盾创作心态的主要因素.
【总页数】14页(P21-34)
【作者】余连祥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师专中文系!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命运女神”与“时代女性”的遇合--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与北欧神话的关联性研究 [J], 张岩
2.茅盾《蚀》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保守型与解放型 [J], 孙湘婷
3.伦理政治思维对女性形象表现的偏至——对茅盾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考察 [J], 孙俊杰
4.革命叙事模式下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转变 [J], 李玉荣
5.“绚烂中带有哀伤”的女性——茅盾小说《蚀》《虹》中的女性形象 [J], 叶红;邵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
![论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https://img.taocdn.com/s3/m/a6feed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5.png)
情感丰富:内心世界丰富,情 感表达真挚,追求真爱与幸福
职业能力出众:具备出色的职 业素养和能力,在事业上有所 成就
情感丰富
情感丰富:她们在小说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对爱情、友情、亲情都有深 刻的体验和感悟。
独立自主:她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追求者,追求自己的事 业和爱情。
思想开放:她们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挑战社会规范,追求自由和 平等。
限性
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
社会地位的局限
性别歧视的存在
个人成长的局限性
人物形象的单一性
缺乏多样性: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差异和多样性。
过于理想化:这些女性通常被描绘成完美无缺、无所不能的形象,缺乏真实的缺陷和不足。
缺乏社会背景:这些女性形象通常缺乏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难以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提高。
推动思想解放: 这些女性角色 勇敢地追求自 由和独立,为 当时的思想解 放运动做出了
贡献。
促进性别平等: 通过这些女性 角色的塑造, 茅盾呼吁社会 重视性别平等, 推动女性权益
的保护。
提供借鉴经验: 茅盾小说中的 “时代女性” 为后来的女性 文学创作提供 了借鉴经验, 影响了女性文
学的发展。
对文化的意义
勇敢坚强:她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追求自由
勇敢追求个人幸福,不受传统束缚 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国家大事 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不依赖他人
P茅A盾R小T说3中“时代女性”的
意义
对社会的意义
反映时代变迁: 茅盾小说中的 “时代女性” 形象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变迁 和女性地位的
以《蚀》为代表分析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
![以《蚀》为代表分析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33a23d53fe4733687e21aadf.png)
以《 蚀 》为代表分析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
李 玲 西南民族大学
摘 要 : 茅 盾 在 其 小说 世 界 中塑 造 了一 个 个 具 有现 代 社 会女 子命 运的牺 牲者 ,但 又或 许开始 觉 醒 ,向压迫 她们 化 、形态 各异 的女 性形 象 。这些 女性有 着异 于传 统 女性 的 的封 建 社 会 表达 不满 与 愤 慨 。例 如 静 女 士 ,追 求个 性解 鲜 明特 点 ,她 们 被 称 为 时代 女 性 ,大 多 沐浴 在 “ 五・ 四” 放 ,也 追求 恋爱 自由和 婚姻 自主 。静 女士 面对 强连长 的离 运动 中,借 “ 五・ 四 ”运动 获得 新 思潮 的洗 礼 。在 走 向解 开 自 己回 到 部 队 ,并 没有 要求 他 留下 来 ,而 是 选 择放 他 放和 革命 的道 路上 , 因不 同的性 格 、经历 、理 想和 结果 使 走 。在 静女 士 的心里 , 自己和 强连长 一样 平等 ,并且 作为 她们 成 为 各具 特 色 的群 体 ,这 些女 性 展现 出的独 特 魅力 , 构成 了茅盾 小说 的独 特艺术 创造 。 关键 词 :茅 盾 小说 ;时代 女性 ;特征 ;原 因 在 中 国现 代 小说 史上 ,茅盾 的小 说创 作达 到 了一个 艺 术 高峰 ,在 一定 程度 上 来 自于对 “ 五・ 四”时代 中的时 代 女性 的成 功 塑造 。茅盾 以其 敏锐 的洞 察 力和独 特 的分析 力 将 正处 当下 时代 发生 巨大 思想变 化 的时代 女 性糅合 进创 作
话 语权 和决 定 自身命 运权 ,对 阐释 当下 社会 和所 处时代 具 的传 统女 性完全 不 同 的新都 市女性 ,也 是一群 为 了追求 个 有 非 同寻常 的意 义价 值 。可 以说 ,茅盾 对女 性 的观察 、理 性解放 和理 想实 现而坚 定踏 上革命 道路 的新都 市女性 。 解 和思 考是 独特 的 ,是一 名 男性作 家尝 试着 站在 女性 角度 她们 在外表 特 征上 也有着 共通 之处 。从人 物相 貌上 观 上 ,尤 其是 站在 正处 于转 型期 的 时代 女 性角 度上 思考 着女 察 ,这 些 时代 女性 大多 是楚 楚动 人 的,有着 弯弯 柳眉 、清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茅盾解析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茅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b85d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2.png)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茅盾解析茅盾,中国现代文学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不仅丰富多样,揭示了社会百态,更重要的是,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现实的批判意识,使其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茅盾的作品中选取几个典型的角色,通过对他们的解析,揭示茅盾作品中不能忘记的一面。
茅盾作品中有一类角色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物。
在茅盾的小说《子夜》中,主人公子夜是一个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年轻人。
尽管他来自一个贫苦家庭,但他仍然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他的母亲也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在困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茅盾表达了对于那些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的赞美和敬意。
茅盾作品中还有一类角色是揭示社会问题的人物。
在茅盾的小说《春蚕》中,主人公春蚕是一个被迫陷入卖淫行业的女性。
通过她的经历,茅盾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和社会底层人群的困境。
茅盾通过描写春蚕的遭遇和内心的挣扎,使读者对于这些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茅盾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呼吁社会关注这些问题,并为改变社会现状提供思考和启示。
茅盾作品中还有一类角色是具有复杂内心世界的人物。
在茅盾的小说《子夜》中,子夜的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他一方面对子夜有着深厚的父爱,另一方面却因为生活的压力而对子夜施加过度的期望和压力。
这种矛盾的内心世界使得这个角色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
茅盾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传递了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
茅盾作品中还有一类角色是具有自我救赎意识的人物。
在茅盾的小说《子夜》中,子夜的姐姐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她因为自己的过去而深感内疚和自责。
然而,她并没有沉沦在自己的过去中,而是通过坚强的意志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这个角色的塑造,茅盾传递了对于自我救赎的信念和对于命运的抗争精神。
茅盾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性。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茅盾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意识。
浅议茅盾早期“女性自觉”形象的刻画——以《诗与散文》为例
![浅议茅盾早期“女性自觉”形象的刻画——以《诗与散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0a80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9.png)
2021年第12期48文学研究浅议茅盾早期“女性自觉”形象的刻画——以《诗与散文》为例王越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茅盾的《诗与散文》主要讲述了青年丙在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抉择及其心路历程,提出了感情方面对于“灵”与“肉”如何取舍的疑问,本文将探究《诗与散文》的文学艺术特色,发掘隐藏在情爱故事下的隐喻色彩,通过分析人物刻画、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形成原因,体悟茅盾先生试图塑造的“女性的自觉”形象魅力。
一、刻画“女性的自觉”形象小说中着力刻画的女性形象是桂一类的女子,她曾在学生时代奉行“娇羞、幽娴、柔媚”的要求,然而一朝居孀,在青年丙的引诱下,亦纵身投入了“享受青春的快乐”之中。
桂奶看似浪荡轻浮,内心深处却认真对待这份有违道德的情感,看重精神上的满足。
(一)、与同时期相似类型形象作比较桂的形象与同时期多数初有反封建意识的女性角色相比并不逊色,以《雷雨》中的繁漪为例,繁漪是“新思想的旧女人”,出生在封建王朝末期,经历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开始个性解放,不再满足做三从四德仰人鼻息的太太,尤其是受到周萍的拒绝之后,决定反抗,“一个女子,不能受周家两代人的迫害”。
可是当她知道周冲爱着四凤时依旧会脱口而出“她是下等人,没受过教育。
”我们不能将这类评述归结为繁漪的过错与愚昧,这是那个时代无法摆脱的封建残余的烙印。
茅盾在刻画桂时也并没有试图将她塑造成精致漂亮的假人,繁漪因为她的出身不能脱离封建束缚,桂也绝非完人。
这段她曾以为的真爱,也不过是开始于不伦悖德的肉欲引诱,她是“旧思想的新女人”——不否认自己的不贞,也不会夸大自身的悲苦,她所真切追寻又求而不得的,确实是悖德原罪。
茅盾并不为此辩解,将其打造成金光灿烂的模范去给人膜拜。
他的态度甚至是有一点放大她的“丑恶”的,所以在丙看来,桂称得上“淫荡”,但正是这份坦荡的丑恶才显得她大胆的追求足够真实。
因为真实,故而可信;因为可信,所以有力。
(二)、茅盾新女性观的核心认知桂的形象十分契合茅盾早期新女性观的核心认知,即要有“女性的自觉”,“女性的自觉”说到底也就是“人的自觉”,强调解放的妇女应该要有人的权利。
茅盾《春蚕》赏识
![茅盾《春蚕》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3fef4f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c.png)
茅盾《春蚕》赏识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小说《春蚕》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本文将对这部小说进行赏识。
1. 内容概述《春蚕》是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折射出了农民阶级的苦难和奋斗。
小说以农村女性主人公赵春蚕的命运为线索,展示了她从无知到觉醒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了农民妇女在困境中的无奈和不屈。
2. 对农民命运的关注茅盾通过《春蚕》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展现出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
小说中描绘的贫困农民生活的细节,真实反映了旧社会下农村人民的生存状态。
茅盾通过塑造赵春蚕这个形象,将农民妇女作为小说的主角,突出了她们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3. 对女性地位的思考《春蚕》也是茅盾对女性地位的深入思考。
小说中赵春蚕逐渐觉醒和反抗的过程,展现出了一个农村妇女崛起的形象。
茅盾通过赵春蚕这个角色,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束缚和压迫,并呼吁妇女们要自强不息,争取更好的生活。
4. 对人性的思考茅盾在《春蚕》中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描绘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既有善良和纯洁的一面,也有自私和残忍的一面。
通过对人性的多维展示,茅盾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5. 对社会进步的期望通过《春蚕》,茅盾向读者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即在社会进步和个人觉醒的力量下,农民阶级能够获得解放和进步。
这种对社会进步的期望也成为了茅盾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结论茅盾的小说《春蚕》以深刻的洞察力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命运、女性的地位和人性的多维性。
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刻画,茅盾展示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述茅盾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简述茅盾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849e4c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b.png)
简述茅盾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在茅盾早期创作的小说中,“时代女性”形象群以自身的独特性存在于文坛研究领域中,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大多数论者对“时代女性”的性格特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这里以《蚀》和《虹》中的惠女士、章秋柳、梅行素等“时代新女性”的典型类型为例加以分析。
(1)惠女士:从社会上败下阵来,退回到家庭中延续对男性的依赖《幻灭》中的惠女士是个早已幻灭了的人物,在其中还可以说是配角。
她与静女士相比,静所经历的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幻灭,对她来说早已是往事了;静所看不惯和不适应的社会动*乱及社会的种种弊端,她倒是可以在其中周旋得如鱼得水了。
她总是不放弃追求一种热烈而动荡的生活。
惠女士带着鲜明的现代女性色彩。
如果说静女士还保留着明显的温婉贞静等传统德性,在新与旧之间徘徊犹豫,那么惠女士则是旧礼教、旧道德的无所顾忌的叛逆者;如果说静女士显得天真幼稚,惠女士则显得泼辣、精明能干、通晓世情;美丽安静的环境,养成了静女士善于独处思考而又充满无限幻想的习性,导引着她对人生意义的严肃追求,而惠女士则更深地感觉到时代的痛苦,社会的不安,她很少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她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向黑暗现实挑战,而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2)章秋柳:被迫继续流浪,甚至走向沉沦或毁灭《追求》里的“恋爱专家”章秋柳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次组织一个社的宣言。
那番慷慨激昂的话语是何等的激动人心,她要将这些生活在大变动时代的人组织起来,让自己和他们一起释放热烈似火的激情。
她的这番话只是想向世人证明自己存在不是颓废的象征,决不是苟且地活着,她想做一些事——一些未必是无聊的事。
然而她的热望,最终成为了泡影。
于是她感到“极度苦闷”,但她不甘心浪费自己的生命,她要求刺激,只想现在,不考虑以后。
因此,在“极度苦闷的时候”,便“大笑大叫”“拥抱”“亲*嘴”“浪漫”“颓废”,到跳舞场,进酒楼,在刺激中感到一点点生存的意义。
茅盾《虹》主要人物形象简介
![茅盾《虹》主要人物形象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ed5cb1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6.png)
茅盾《虹》主要人物形象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茅盾《虹》主要人物形象简介【导语】:柳遇春和梅行素是茅盾的小说《虹》主要人物,本店铺来给大家分享他们的人物形象,来了解一下吧。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778e4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4.png)
引言《围城》是一部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小说,描写了人们对自由、幸福以及对抗社会生活中不利因素的不断追求与坚守。
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丰满生动,其中女性形象尤其突出。
本文将以《围城》中的知识女性为切入点,探讨她们的形象特点、代表意义以及对当前社会女性的启示。
知识女性的形象特点知识女性在《围城》中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元素,也是作者茅盾的创新点之一。
她们表现出的顽强求知、自主独立与意志坚强,在当时的传统文化与观念背景下尤为耀眼。
五位知识女性中,张爱玲笔下的巩小姐、梁凤仙、黄韵玲三位女性形象尤其为人津津乐道。
巩小姐,一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在小说中以独身女教师的身份登场。
她对爱情十分理性,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人生追求。
在家庭观念极其重要的传统观念下,她敢于拒绝父母为她安排的相亲,也不愿意为了爱情违背自己的原则与追求。
她秉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勇敢面对困难。
梁凤仙是知识女性中的励志代表。
她自幼觉得读书能改变命运,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杂志社编辑。
在小说中,她为追求职业发展,勇敢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提升。
黄韵玲更是一位具有思想家特质的知识女性。
她注重心灵的深刻探索,重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在谈论爱情时,她提出了许多哲学性的观点,为小说增添了许多哲学深度和思考空间。
这些角色具有独立自主、勇敢追求、宽广思想等方面的共性特点。
她们跳出了传统固有的女性角色模式,展示了当时的新型知识女性特质,引起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界的强烈关注。
知识女性的代表意义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女性的教育与就业机会极为有限,传统的观念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接受传统男女角色分工的思想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
之所以知识女性在《围城》中得以出现,便是对这种传统文化和观念的超越和拓展,是对当时女性地位的一次重大突破。
首先,知识女性呈现出了女性的独立自主、勇敢追求的特质。
在传统固有的女性角色中,女性往往被视为家庭和继承的代言人,女性很少拥有自己的追求、独立的人生意识和价值。
茅盾“时代女性”
![茅盾“时代女性”](https://img.taocdn.com/s3/m/44369e16a76e58fafab003d3.png)
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在茅盾的小说,特别是他的早期小说中,有一群“很惹人注意”的“特异的女子”,这就是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娴娴、梅行素和话剧《清明前后》里的黄梦英等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她们不是“大勇者”或“真正的革命者”,而是“不很勇敢、不很彻悟者”。
她们虽然“不是革命分子,然而也不是浅薄的浪漫女子。
”人们之所以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主要是因为她们都是被若‘五四”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以后走向不同道路的女性知识青年,虽然各人的遭遇不同,性格各异,但是,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卷进了时代潮流的旋涡,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体现了时代精神。
茅盾认为“时代女性”有三种类型。
“象娴娴那样性格刚强的女性,比较属于少数;而和娴娴相反,性格软弱的女子,却是比较地属于多数”。
第二种类型的人物,除了环小姐以外,还有赵绮秋(《色盲》)、张女士(《昙》)和五小姐(《陀螺》)。
属于第三种类型的人物是琼华“她天真的心,从爱人类而至于J臀限人类,终成了‘不僧不爱’的自我主义者。
但是自我主义也就葬送了她的一生。
”章伙柳和慧女士等人物,也属于这一类型。
她仍的性格虽然是刚强的,高傲的,可是,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杯坚忍不拔的意志,她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
从横的方面看,“时代女性”的思想性格有几种类型;从纵的方面看,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时代女性”也各具不同的特点。
茅盾在《关于<遥远的爱>》一文中,认为“五四”时期的“时代女性”特点是:“从礼教的圈子,从‘傀儡家庭’中挺身出走,要做一个‘堂堂的人”’;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女性”们“则要从狭的自私的爱的圈子,从舒适然而使人麻醉的生活环境中,掉臂而去,一去做千什么呢?去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线贡献她的一份力量。
”茅盾的小说描写的主要是“五四”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这三个时期的“时代女性”。
各个类型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女性”的特点是不同的,但他们又有共同性。
这就是(一)她们对黑暗现实不满,要反抗,要革命,但是,他们又犯革命的“冷热病”。
茅盾早期小说时代女性性格特征分析
![茅盾早期小说时代女性性格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4e4afff18583d04864596d.png)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对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进行了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
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如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池州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允许论文被学校图书馆收藏并被查阅.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以非赢利的方式使用,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进行汇编。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论文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茅盾早期小说“时代女性”性格特征分析[摘要]茅盾曾经说过“人”是他写小说时的第一个目标。
在他一生创作的几十部长、中、短篇小说中,出现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在他早期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小资产阶级“时代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人物系列是一个清晰而又复杂的群体。
本文旨在分析茅盾早期小说“时代女性”性格特征,透视作家创作时的共同心理机制,揭示“时代女性”特殊性格形成原因。
[关键词]茅盾;时代女性;性格特征;慧女士;静女士;Mao Dun's early novel "the time female” character analysisAbstract:Mao Dun said that person is a target when he wrote the novel.His life to the creation of dozens of ministers,in short stories, there have been all sorts of characters. Especially in his early novels,created a series of bourgeois era of women "image. The era of women ”figure series is a clear and complex group。
茅盾的异性立场——谈茅盾二十年代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茅盾的异性立场——谈茅盾二十年代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的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1cc888c7a1c7aa00b52acbc5.png)
趣 相同 的人 ,婚后金佩璋 却只沉没在 琐细 的家庭 事务中 ,
二十年代期 间创作 的小 说 《 蚀》 、 《 虹》 、 《 蔷薇 》等 金佩 璋 的守旧成为倪焕之 痛苦的原 因之一 。这些 小说从男 野 塑 造 了光彩照人 的新女性 形象系列 ,成为 了中国现代文学 性立场 出发 ,将 新女性设 定为被启蒙 、被拯救 的对 象,女 作 品中女性人物 图谱 中一处亮丽 的风景 。 性 的觉醒也往往 不够彻底 ,婚后 回归到 “ 贤妻 良母 ”的角
的心理; 同时 ,让新女性在作 品中有 了和 男性一样平等言说 的权 利,对造成女性不幸命运 的虚伪 男子给予 了深刻
的揭 露 和批 判 。
关键词:茅盾
二十年代小说
新女性形象 异性立场
显 。在 五四启蒙 时期的知识分 子眼 中,民众是落后且 愚昧
一
、
引 言
晚清 时期 ,在 “ 强种 保 国 ” 、 “ 亡 图存 ”的社 会 的 ,需 要知识分子 去唤醒和拯救 。而男性 作家把五 四时期 救
你 剥落 了我 的 乐天 达观 思想 ,你 引起 了我 的 政 治热 ,我 成 了现在 的我 了,但是 你倒 自己又看
出不对来 了。 ( 创造》 )
茅 盾 刻 画 的 新 女性 ,不 再有 对 男 性 的无 条 件 认 同 ,她们
太太 等新女性 的刻画则展示 了女性的真 实内心和情感,更 能
也和男人 一样 ,成个堂 堂底人 ,并肩儿立在 社会上 ,不分 只 能被动地接 受 自己被抛 弃 的命运 。类似 的模 式也 出现在 个 你高我低 。”Ⅲ在二十年代 ,茅盾发表 了多篇文章对婚姻 制度 、男 女社 交 、家庭 改制 、女 子贞操等 问题 进行探讨 , 《 焕之 》中,倪焕之和 金佩璋原本 都是新思潮 影响下志 倪
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11c36e1ed9ad51f01df235.png)
1时代 女性 形象
茅 盾 笔 下 的 自主 型 女 性 , 论 是 慧 女 士 、 舞 阳 、 秋柳 , 无有 多 方 面 的 姿 态 , 时 使 人 感 觉 她 是 有 为 的 追 中 有
女 性 , 时 又 使 人 觉 得 是 堕 落 的 女 人 , 时 她 又 表现 是 不 甘 堕 落 有 有
“ ” “ ” 关 系 在 这 种 燥 动 中显 得 更 为 紧 张 。 茅 盾 在 对 上 人 与 城 的
和 阳 刚之 气 的名 字 , 是 这 一女 性 阳刚 气 度 的共 同象 征 。 便
《 求 》 的 章 秋 柳 , 追 求 美好 刺 激 的 生 活 , 烈 痛 快 的 感 追 中 她 热 情 。她 的 “ 们 这 一伙 人 , 是 好 动 不 好 静 的 : 而在 这 大 变 动 的 我 都 然
求 , 是 男性 文 学 创 作 中必 然 产 生 的现 象 。 这 关键词 : 异女子 ; 特 男性 视 角 ; 易性
中 图分 类 号 : 0 . 文献 标 识 码 : I 66 2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 0 1 0 - 0 6 0 1 7 - 1 12 1 )4 0 4 — 2
肯 因此使 别人 痛苦 , 其 不 愿 因我 而 痛苦 者 , 是 一 个 女 子 。也许 尤 也
茅 盾 对 上海 都 市 感 觉 的 捕 捉 和 都 市 意 识 的表 达 ,在 二 三 十 年 代 的小 说 中 是 引人 注 目 的 。 派 作 家 穆 时 英在 《 海 的 孤 海 上 步 舞》 说 :上 海 , 在 地 狱 上 面 的 天 堂 !” 种 纷 乱 驳 杂 、 中 “ 造 这 眩
奋 斗 , 追 求 的 目标 , 管 有 时 矛 盾 。 这 类 女 人 遭 到 社 会 的 不 有 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05年秋学校:陕西电大咸阳分校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摘要:茅盾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一系列的形态各异.性格有别的女性,其实,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也存在着诸多显在和潜在的共性.茅盾笔下之所以会出现一群似乎同属一型的女性形象,是与他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密切相关的.女性形象的独特创造。
赋予了茅盾小说极强的艺术魅力,但也有艺术把握上的失误.关键词:茅盾小说女性形象抒情笔调艺术分寸感纵观茅盾所有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中占有非常瞩目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女性形象的艺术画卷.在这些女性形象中,蕴含着茅盾对生活深沉思考,诉说了他寻求女性美的美学情愫,同时,也为他的小说增添了不尽的艺术魅力.正如有的论者所说:从“时代女性”的群像.终因茅盾的倾心尽力的描绘,而在文学史上的熠熠生辉,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具有永久艺术生命力的文学形象类型。
不可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独特的女性形象,茅盾的小说将会变的多么苍白乏味啊!也正因为如此,对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审视,成为茅盾小说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出现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然而,此前的研究大多是从“时代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角度入手,论述他们的时代共性:也有人对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区别他们共性中的不同性。
茅盾自己就曾把《蚀》中的女性分为两种类型:即“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一类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类型。
”其中前者恬静,脆弱,耽于幻想,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后者则刚强、浪漫、务实,思想开放。
也有人将其分成三种类型来分析比较其性格差异,但都未能从更深刻的意义上,第1页共7页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宏观的把握茅盾笔下的所有女性形象,外在和内在的共同特征,并进一步透视作家创作时共同的心理机制,揭示其对茅盾小说创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显在和潜在的共同点:当我抛开“时代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这些预先设定的先验模式,也抛开研究者已有的各种类型划分,仅凭自己的阅读体验去感受这些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时,直觉告诉,茅盾笔下的所有女性分明都是来自血缘关系极近的同一家族,甚之好象是同一个现象的改头换面而已。
她们身上存在者那么多显在和潜在的共同点,以至于当这群看似形态各异的女子一下子涌现在眼前之时,你很难一下辨认出其中的一位是谁。
即使是个性较明显的孙舞阳、章秋柳她们,似乎也和其他的那些女性有着太多的相似点。
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几乎都是年轻娇美、楚楚动人的,她们一出场就格外引人注目。
从容貌到身材、到衣着打扮,甚至气质性格都充满着诱人的魅力,而她们美丽的种种表现又是何其相似乃尔。
从容貌上看,茅盾笔下的女性大多是弯弯的细眉,浓而长的睫毛,清澈流动的黑眼睛,细白的皮肤;从身材上看,她们全身的肌肉发展得十分匀称,袅娜的腰肢丰腴健康的身体和微微颤动的乳峰,甚至连衣着打扮都有许多相似点,她们几乎都穿着十二分合身的衣服,紧裹着身体,把全身的圆凸的部分显示的淋漓尽致。
再从年龄、气质、性格上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印象。
茅盾笔下那些美丽迷人的女子,其年龄大多在24岁左右,而大多是少妇型的成熟女性。
这里的所谓成熟既指自然形体,更在人生体验方面,尤其是两性关系方面的体验。
她们有的是少妇的风韵和魅力,第2页共7页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很少有纯情少女进入他的小说的中心位置。
即使写到未婚女子,像《子夜》中的林佩珊和蕙四小姐,但他们的心理感受似乎并没有纯情少女的天真、幼稚,那抑郁、幽怨的心理,世故稳重的行为,更像是一个成熟女性所具有的。
从以上这一粗略的描述中,我们竟然发现,茅盾的小说写了那么多的女性,而那些女性有几乎同属一种类型,这难道仅仅是处于偶然吗?于是我们就有必要更深入地考察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二、茅盾作品中钟情于同一类女性之原因:茅盾之所以在小说中总是描写一类女性,其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他本人最欣赏的这类女性,这是我们在阅读茅盾的小说时最容易感觉的。
你看,每当写到这类女性的时候,,茅盾的用笔似乎格外地用心,那种工笔细腻式刻意点染,那种凄哀动人的抒情语调,那种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那种流溢于笔端的沉郁的深情,那与人物性格浑然一体的情绪氛围,足以证明对这些女性是抱着“可爱可怜”的态度的。
但是茅盾为什么回终生对同一类女性情有独钟?这是需要我们仔细加以考察的一个问题。
首先,从外在原因方面讲,这与茅盾终生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有关。
早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前,茅盾就写了大量有关妇女问题的评论文章,其中在他的第一篇文章,其中在他的第一篇妇评论中就指出:“妇女解放这要求”,是“根据人类平等的思想来的。
”这意味着他将妇女解放纳入人的解放范围,还将人的解放视为妇女解放的必要前提。
一九二0年,他将妇女解放的目的归于“全社会的进步“和社会进化”而且把“社会进化”具第3页共7页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体指向“抬高女人的人格与能力“,这表明茅盾对女性的敬重之情。
而他后来在充满激情的神话研究过程中,经常谈及希腊、北欧和中国神话中的女神故事,特别是对命运乖巧的女神更是殷殷关切。
直到他晚年还对神话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甚至把”北欧的勇敢的命运女神“作为他精神的前导”,神话中的女神多为美丽女神,茅盾小说中的女性也大都美丽女子,足见茅盾对女性命运变迁的历史和显示图景的描绘。
其次,茅盾之所以对少妇型的成熟男女性格外青睐,还根源于他的深层意识,而这种深层意识又源于他童年时期的经验积累。
从他晚年时以谨慎的笔触写出的长篇自转《我走过的道路》里,其早年的心迹依稀可见。
为茅盾深深依恋的是他外婆家的长寿舅妈。
她曾以新娘子的艳丽容颜、优美体态、温柔性格、玲珑心窍、娇弱风韵,在他七岁的童稚心中构筑了一个至善至美的少妇形象;继之她以转眼成了新寡、损命于青春盛期的悲剧命运,牵动了他十七岁少年善良的心灵;她存留在他永生记忆中的声容笑貌,犹扰动着他暮年的平静心态。
尤可注意的是,。
茅盾的记述以“长寿夫妇的悲剧”命题,固然是从美好事物遭受毁灭上取意,却也透露出他潜意识中对“舅母——姨妈”称谓的忌讳。
甚至于文中更是常以“新娘子”代称,结尾竟直呼“宝珠”其名。
也许是他不经意中的有意,一名也称“宝珠”的少妇形象,曾出现在茅盾后期的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
再次,茅盾自身的性格气质也会在影响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性格气质。
情绪的形成有着比童年期经验远为深邃的人性根源,即人类从千万年男女交往中获得的异性特征,体现为男性心理中具有女性的一面。
茅盾性格中女性化的特征相对多一些,他天生是那第4页共7页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一种文弱清秀的体格,给人的感觉颇有点女性化。
美国记者A.史末特莱看到《蚀》扉页上的作者照片时,就是这样说的:“像一位年轻的女士。
”和茅盾共同生活过一段时期的秦德君回忆说,茅盾矮小瘦弱,有胆小怕事,从他自己写的回忆录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感情天生就比较丰富,分明有女性般的细腻温婉。
茅盾的这种性格旗气质,使他在内心深处最容易与力弱者接近,于是作为力弱者代表的女性便容易与他发生共鸣,从而无可庇议地成为他关注的重心。
而力弱者的潜意识中,又隐隐企盼一种强力作为补偿,从而取得内心的平衡,于是温柔和狂悍兼备的女性变容易与他内心的女性心象相契合。
茅盾与秦德君的东瀛情缘,以及他把秦德君与胡兰畦作为梅形素的创作原型,恐怕正是这种女性心象的投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挖掘了茅盾小说中之所以会出现一群似乎同属一类女性形象的深层原因。
但是,所以这些究竟对茅盾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着就需要进一步考察,总结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并分析得失成败的原因。
三、茅盾作品中对女性形象描写中的缺点:毫无疑问,女性形象的塑造给茅盾的小说增添了极大的魅力,由于茅盾对这类女性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最容易诱发他的创作冲动,也最容易和他那种排遣郁结的动机相吻合,所以写起来诗情洋溢,气韵生动,那浓郁的抒情气息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将读者打动。
《蚀》、《虹》、《腐蚀》自不必说,就是在去日本前后写下的那一组短篇小说也具有这样的风格。
但是,当他去写自己不太擅长的男性形象时,却往往不太第5页共7页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成功,史俊、梁钢夫、李克这些极为重要的角色,比起孙舞阳们来,是何等单薄而苍白。
即使是在文学史上最被看重的长篇小说《子夜》,虽然从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上来说,其他小说无法比肩,也塑造了吴荪莆这一成功的民族资本家形象,但是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却不太成功。
朱自清先生早就指出茅盾“擅长写女人,但在《子夜》里没有怎样出色的”,其后果是大大削弱了《子夜》的美感魅力。
而茅盾后期的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由于在女性描写上优于《子夜》,所以读起来灵气充溢,生机盎然,有一种独特的“红楼”情韵。
由此看来,每个作家都只能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体验人生,只有那些能真正体验的情感,才能表现得真切动人,躲避这种情感,事实上是在躲避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由此必然会带来创作的失败。
茅盾创作的《路》、《三人行》的失败,以及《子夜》的美中不足,不正说明了这点吗?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茅盾对这类女性形象的艺术把握,也有一些失误。
作者没能与对象拉开一定的审美距离,缺乏对这些女性进行冷静的审视。
你看,每当描写这类女性的美貌时,原来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了,一变而成一种仰视的目光,字里行间流溢出欣赏的情味,象一个满怀爱慕的旁观者,怔怔地看着她们翩然而去,却忘记了探视她们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甚而至于导致了那种渲染女性肉体魅力的积习,像对女性乳房从静态到动态细微描写;还有让孙舞阳依次露出雪白的腿肉、淡红色的短裤边儿、腋下的汗毛直到白缎子似的乳房,多少违背了艺术的分寸感,也大大削弱了对女性形象的艺术把握,这不能不说是茅盾小说女性描写中的缺点。
第6页共7页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但无论怎样说,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描写,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学现象,理应受到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研究。
参考文献:(1)王嘉良:《茅盾小说论》,第102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2)《茅盾论创作》,第3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参见王嘉良:《茅盾小说论》第四章。
(4)茅盾:《解放的妇女与妇女的解放》,见《妇女杂志》第5卷第11号,1919年11月5日。
(5)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参见《童年》和《我的婚姻》。
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