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e4fefb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4.png)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是在课题研究工作结束时,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而写的书面材料。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对儿童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而且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父母的周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
如果师之以范,教之得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因子,小学生学习习惯中的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四个因子以及总的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一)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二)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后天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而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农村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开题报告2400字》
![《农村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开题报告2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d692d7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d.png)
[3]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申继亮.透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世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从相关定义及研究理论着手,对农村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教养方式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由研究结论对农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改善提供参考意见。
大纲:
一、绪论
二、相关概念
(一)教养方式
(二)心理健康
三、农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现状
(二)农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15]Jackson Y, Warren J S. Appraisal,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events: Predicting outcome behavior in school-age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2000, 71
[6]成彦.农村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情感与社会适应状况研究[J].龙岩学院报,2007,25(4)
[7]卢荣梅.生态系统发展观下的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6(28)
[8]宋广文,周方芳.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的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0(10)
整理文献、确定主题→搜集资料、确定研究框架→搜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内容,进行内容编写→调整内容。
研究方法:
文献法。结合知网、图书馆资源等对学者们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整理,丰富本文的理论依据。
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报告范文
![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024f3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1.png)
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报告范文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家庭教养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传递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一个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深入探讨家庭教养对子女的影响,了解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的方式收集个案数据。
研究对象为一对夫妻,他们有两个孩子,分别为8岁的女儿小华和5岁的儿子小明。
在家庭教养方面,夫妻双方有明显的差异,父亲实施较为严格的教育方式,母亲则更加倾向于宽容和自由。
三、家庭教养的影响3.1 行为规范父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使小华和小明具备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他们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并在学校和社交场合表现良好。
相比之下,母亲过于宽容的教养方法导致孩子们对自己行为的规范性和责任感缺乏,经常无法自律,需要常常给予引导。
3.2 自信与独立在父亲的鼓励和期望下,小华和小明表现得自信和独立。
他们有能力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和日常生活,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能够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
而母亲的宽容教养方式则使孩子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产生了质疑,缺乏独立性。
3.3 情绪管理父亲对严格的教育方式使小华和小明较为内向、抑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积累不良情绪。
母亲的宽容教育方式使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畅通,但有时也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
四、讨论通过本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家庭教养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
严格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但也容易带来压力和情感问题。
相比之下,宽容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孩子更加自由和有创造力,但也容易导致规范意识不足和情绪管理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养应该平衡严格与宽容,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懂得如何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同时教导他们遵守规则和责任感。
重视情绪管理和沟通,让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与他人良好地交流。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1edfb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0.png)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分析报告一、引言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
他们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影响1. 亲密教养方式的积极影响亲密教养方式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关注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2. 操纵教养方式的消极影响操纵教养方式包括过度约束和控制儿童的生活,缺乏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
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儿童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增加,限制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3. 忽视教养方式的不良影响忽视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待孩子时缺乏关注和支持,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成长发展。
这种教养方式易导致儿童自尊心低下,情感上的空虚感增加,甚至对外界存在感产生困惑。
三、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1. 自尊心的培养儿童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认同程度是自尊心的体现。
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培养儿童自尊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2. 社交能力的提升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为儿童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培养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友谊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3. 情绪调节的能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四、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建议1. 培养积极的沟通方式父母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并给予认可和尊重。
2. 提供支持与关注父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注,关注他们的成绩、兴趣爱好等,并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反馈。
3. 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五、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亲密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自尊心和情感发展的提升,而操纵和忽视教养方式则易导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7f5c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3.png)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家庭教育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影响着陪伴孩子长大的父母。
在初中阶段,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将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探讨父母育儿观念、家庭教育氛围、家庭亲密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等问题,有助于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
1.研究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
2.探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3.了解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4.探讨家庭亲密关系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5.促进家庭教育氛围的健康和谐,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文献综述:对先前的研究进行梳理,了解研究的现状、问题、方法等;
2.调查问卷: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生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氛围、家庭亲密关系等进行调查,并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
3.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对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
4.结论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总结结论,提出具体的家庭教育建议,促进家庭教育氛围的健康和谐,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和分析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了解到父母的育儿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同时,可以发现家庭教育氛围和家庭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具体的建议,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84d6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6.png)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父母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行为习惯,而不良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发展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
因此,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项父母教养研究表明,理解和支持是一种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父母试图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情感,并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这种教养方式能够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另一项研究发现,规定和纪律也是一种重要的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对孩子有明确的规定和界限,并且在违反规定时给予适当的纪律。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研究还发现,参与和亲子交流是一种有效的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与孩子的积极参与和亲子交流有助于加强双方之间的亲密关系,提高亲子沟通效果。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增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和社交技巧,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环境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另外,父母的养育方式还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一项研究发现,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对教养方式的反应也不同。
比如,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表扬和奖励的影响,而内向的孩子则更容易受到温暖和支持的影响。
因此,父母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养方式,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父母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理解和支持,规定和纪律,参与和亲子交流都是有效的父母教养方式。
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还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深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6da3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d.png)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引言: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了众多因素,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验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认识。
一、不同教养方式的分类与特点1.1 严厉型教养方式严厉型教养方式以严格的规定、纪律和严厉的指导为特点。
父母常常通过惩罚和制约来教导孩子,以求达到约束和教育效果。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增加,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
1.2 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以宽容、无干涉为特点。
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需求缺乏干预和规范,让其自由发展。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责任心不强,自控能力不足,缺乏自律和自主性。
1.3 民主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注重家庭和谐、平等的氛围,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权利,并与他们进行真正的沟通和交流。
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2.1 对于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严厉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放任型教养方式则容易导致孩子不听话、缺乏纪律,进而产生自卑感和自我失控的情绪问题。
而民主型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情绪认知和调节能力,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
2.2 对于学习与认知能力的影响严厉型教养方式在追求学业成绩上可能会产生正面效应,但同时也可能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放任型教养方式则可能让孩子缺乏学习纪律和动力,影响其学业成绩。
相比之下,民主型教养方式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3 对于社交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严厉型教养方式可能让孩子过度害羞或者反叛,对社交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放任型教养方式则可能产生孤僻和孤独的情感困扰。
而民主型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和谐关系。
教师在父母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
![教师在父母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https://img.taocdn.com/s3/m/6aced7f54693daef5ef73d6f.png)
教师在父母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 孙昊执笔一、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于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受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训练的立达学校教师,从专业的角度,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弥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并帮助父母转变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家长能够在家庭教育中更尊重孩子,更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孩子更注重沟通和交流。
从而更有效的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并进一步形成具有立达特色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1)教师是父母教养方式转变的指导者。
我校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训练,教师的素质很高,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他们比家长更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其他方面的一些情况,加之师生间的非血缘关系,他们更能从职业的角度比较客观地对待学生。
因此,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往往能够弥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并帮助父母转变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并积极地帮助家长改进教养方式,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父母是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主导者。
我校作为在苏州市很有影响的重点学校,家长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社区环境良好。
他们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很愿意得到老师的指导。
课题组在对101名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详见我校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分析),很多家长业余时间的休息方式选择看电视和看书,与孩子的交流明显不够,一半的家长没有读过家庭教育的相关书籍,大多数家长很少听过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虽然很多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后,都会耐心教育,会理智的教育孩子,但很多家长觉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缺少方法、态度不耐心、缺少时间、知识不够,希望在教育孩子方面能得到老师指导、得到专家咨询和聆听专家讲座,这些调查也说明家长非常迫切需要得到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因此课题的研究目标也着力于发挥家长在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主导作用。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91b4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d.png)
三、过度保护与溺爱
过度保护与溺爱也是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 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过度,为孩子安排好一切,限制孩子的自主性和探索 精神。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其自立人格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民主与权威
民主与权威相结合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培养最为有益。在这 种家庭环境中,父母既孩子的情感需求,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 们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这种教 养方式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自立的人格特质,同时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 的挑战。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的长期影响, 以更好地为未来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五、建议
1、父母应该更加孩子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 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2、父母应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2、沟通型教养方式逐渐受到重视。许多父母会与孩子进行定期的沟通,了 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尽量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3、专制型教养方式仍有存在。部分父母倾向于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 生活和学习提出严格的要求,但这种方式可能引发孩子的反抗或顺从。
四、讨论与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讨论和建议:
谢谢观看
3、父母应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成 长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4、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父母的教育和指导,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 帮助他们了解和应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参考内容二
自立人格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逐 渐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质。初中阶段是个体自立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而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其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形成和发 展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7999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9.png)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引言: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养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受到父母个人的性格、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对孩子的影响。
一、严厉教养方式严厉教养方式是一种以严格要求和控制为特征的教养方式。
这种方式下,父母通常会制定严格的规则和纪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密监控,并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虽然这种方式有时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如培养孩子的纪律和责任感,但过度的严厉教养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二、放任教养方式放任教养方式是一种较为宽松的教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决策给予较少干预和指导,让孩子自由发展。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也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规矩和纪律感,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民主教养方式民主教养方式是一种平衡和尊重的教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父母会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讨论,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决策,同时也会给予适度的指导和规范。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独立、负责任的个体。
四、影响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个人性格和价值观对教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性格外向、开放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民主教养方式,而性格内向、保守的父母则可能更倾向于采取严厉教养方式。
其次,父母的经验和教育背景也会对教养方式产生影响。
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往往会影响他们对教养方式的选择。
五、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严厉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损,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行为问题。
放任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和纪律感不足,缺乏自控能力。
而民主教养方式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调研报告
![家庭教养方式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60d8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2.png)
家庭教养方式调研报告近年来,人们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关注不断增加。
家庭教养方式被认为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的方式进行研究。
我们在本次调研中选取了50个家庭作为样本,并对这些家庭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详细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形式、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我们调查了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倾向于采取民主式教养方式。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会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决策。
同时,家长会对孩子进行引导,给予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这种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其次,我们调查了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出有自信心、责任心和创造力的个体。
相反,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例如自卑、依赖性和无创造力。
因此,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调查了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溺爱、过分控制和过分严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一些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和技巧,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养孩子。
其次,一些家长受到其自身的教育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将过去的教育方式简单地传承给下一代,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采取了积极的教养方式,并能够对个人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家庭教养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为了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我们应该加强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家庭教育技能的培训,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为家庭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e592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3.png)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引言: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亲子互动缺失:部分家长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的充分互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2. 过度呵护与溺爱:部分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需求,不让其面对挑战与困难,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3. 惩罚与暴力教养:部分家长采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手段,包括体罚和辱骂,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二、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社交能力发展: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亲子互动以及适度的独立性培养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2. 自主性培养:适度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强。
3. 心理健康: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惩罚和暴力教养会给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易导致抑郁、焦虑等问题。
三、优化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建议1. 提倡积极亲子互动:家长应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参与幼儿玩耍和学习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2. 倡导适度独立:家长应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幼儿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决策与解决问题。
3. 鼓励积极表达:家长应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感受和需求,促进其情绪和认知的发展。
4. 提倡爱理解的教育:家长应注重倾听和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用爱和耐心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结论: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积极改变教育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共同为优化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做出努力。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909c1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7.png)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学生失败恐惧是指中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失败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不安、疑虑以及对于未来的恐惧。
走向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学生们需要面对到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如何应对这些困难,是很多中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沟通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家庭环境和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影响
- 研究现有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对中学生的影响;
- 分析理性教育和过度保护教育的区别,并探讨这两种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影响;
- 探讨父亲和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影响。
2. 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
- 分析良好的亲子沟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探讨理解、尊重、关注、支持的家庭氛围,对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影响;
- 研究沟通方式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探讨亲子间良好的沟通方式,如何降低中学生的失败恐惧。
3. 其他可能影响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因素的研究
- 探讨性别、年龄、性格等因素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分析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困难和挫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降低失败恐惧。
四、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期望能够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对于解决中学生失败恐惧问题具有指导作用,达到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效果的目的。
父母养育方式实验报告
![父母养育方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34324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2.png)
科学和想象力英语作文800字Science and Imagination: Intertwined Threads of Knowledge and Discovery.In the realm of intellectual pursuits,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stand as intertwined threads, weaving together the tapestry of knowledge and discovery. Science, anchored in rigor and objectivity,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al world, while imagination, unbounded by conventional constraints, sparks creativity and propels human progress.Science, an organiz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knowledge acquisition, relies on empirical evidence and logical reasoning. Through observations, experiment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scientists unravel the mysteries of the universe, from the laws of physics to the intricacies of biology. Science empowers us with a deep comprehension of the world around us, enabling us to harness its forces and solve complex problems.However, science thrives upon imagination. Scientific inquiry often begins with a spark of imagination, a hypothesis, or an untested idea. Imagination provides the impetus for exploration, encouraging scientists to question established beliefs, challenge assumptions, and ventureinto uncharted territories. Albert Einstein's revolutionary theories of relativity, for instance, were born out of his imaginative thought experiments and his ability tovisualize the universe in novel ways.Imagination, in turn, is fueled by science. Science provides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upon which imagination can build and soar. By comprehending the laws of nature, imaginative thinkers can envision new possibilities, technologie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s. The invention of the airplane,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s, and the creation of groundbreaking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re all testament to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imagination inspired by scientific knowledge.Science and imagination operate in a symbioticrelationship. Science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imaginative exploration, while imagination drives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innovation. Leonardo da Vinci, a master of both science and art, exemplified this interplay. His detailed anatomical drawings and engineering sketches demonstrated his meticulous scientific observation, while his paintings and inventions reflected his boundless imagination.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onvergence of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is more critical than ever. As we face complex 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pandemics, and technological disruption, we need both scientific expertise and imaginative solutions. Cross-disciplinarycollaborations between scientists, engineers, artists, and humanists foster innovative approaches that transcend traditional boundaries.Imagination can inspire scientists to develop breakthrough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oengineering, and renewable energy. Science can provide the data and insights that fuel imaginative storytelling, immersivevirtual experiences, and transformative artistic expressions. By nurtur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se two powerful forces, we can unlock the full potential of human knowledge and creativity.Furthermore,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imagination into science education, we can cultivate young minds that are curious, open-minded, and capable of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Similarly, by incorporating science in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we can foste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that is both scientifically informed and aesthetically enriching.In conclusion,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but rather complementary forces that drive human progress. Science provides the tools and knowledge, while imagination sparks inspiration and innovation. By embrac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se two essential elements, we empower ourselves to solve the world's challenges,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and create a future that is both scientifically sound and profoundly humanistic.。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https://img.taocdn.com/s3/m/96d3de2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6.png)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幼儿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影响儿童的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特征的儿童。
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试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人类社会性的最初阶段,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幼儿的启蒙老师。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今后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同家长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幼儿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道德的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取得的,幼儿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性的目标也正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传递给幼儿的。
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其本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了幼儿。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意义: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6000字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6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6e1609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7.png)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学业成绩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还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业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诚然,青少年学业成绩的高低不仅仅是客观评价个体在认知水平方面的结果,更是体现出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
基于如此,我们务必深入且敏感地分析影响青少年学业成绩的诸多因素,这必然包括个体成长中最重要的家庭环境和伴随个体一生的情绪体验。
一方面,家庭因素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居住环境、家庭亲戚关系、家庭经济水平等等,其中父母作为个体的启蒙老师,其教养方式则是起主要的作用。
父母是陪同子女成长的重要个体,其一言一行无不深刻的影响着孩子各方面的形成。
前人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对于高中生的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给予其的影响不容忽视,也无法忽视。
另一方面,学习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三年的学习紧张、繁重且枯燥,它一个反复训练直至熟练、自动化的过程。
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个体的学业情绪成为影响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业成绩的重大因素。
一位高中生对学业情绪的掌控,能促进平稳地完成学习任务,客观评价自己的意志努力,进一步引发学习的内在兴趣,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好品质,从而提高学业成绩和促进身也健康。
基于如此,学生自身的学会学习也是最有效、最稳定地提高其学业成绩的因素之一。
(二)研究意义笔者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综合较为成熟的2套问卷,拟用实证分析探讨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定量定性的分析,对本市区诸多高中调查数据的分析,具体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完善和补充了这三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理论意义。
对于研究学生学习内在因素,讨论学业情绪,探讨父母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一个良好的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反馈归因,弥补前人研究的空白,为学业成绩的提升提供新的思索和途径。
二、研究现状(一)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1.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教养方式通常是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样式风格和常用的方法,在养育的过程中,父母的这些养育行为和风格是相对稳定的]。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dd19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4.png)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引言: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行为和学习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对于促进健康的家庭关系和培养积极的个人品质至关重要。
一、传统教养方式传统教养方式强调家长的权威和孩子的服从。
父母会制定严格的规则和纪律,强调孩子的纪律性和责任感。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纪律和自律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创造力受限和自我表达能力不足。
二、民主教养方式民主教养方式注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沟通。
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鼓励他们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责任感不强和决策能力不足。
三、温暖教养方式温暖教养方式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父母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尊和自信。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情感健康和社交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和自我中心。
四、自由教养方式自由教养方式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培养。
父母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律性不足和责任感不强。
五、混合教养方式混合教养方式是将不同的教养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父母会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养方式。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多样化需求,但也需要父母具备更高的教养技巧和灵活性。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教养方式强调纪律和责任感,民主教养方式注重自主性和合作能力,温暖教养方式强调情感健康和社交能力,自由教养方式注重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混合教养方式则是根据孩子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养方式。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养方式,并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b46f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4.png)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我的观察和研究,我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首先,父母的爱与关怀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当父母用温暖的目光和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时,孩子会感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
相反,当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漠不关心或者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孩子会感到不受重视和不幸福,甚至可能导致情感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研究表明,温和而有规矩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当父母给予孩子一定的规定和界限,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奖励和惩罚,孩子会学会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
相反,过于放纵或者过分严厉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无法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情绪受到抑制,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再次,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长远的影响。
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塑造了孩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如果父母友善、诚实和乐于助人,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友好、诚实和乐于助人的人。
相反,如果父母不守道德规范或者过于自私自利,孩子可能会学习到不良的行为和价值观。
最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因应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而有所调整。
年幼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而青少年则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
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爱与关怀、教育方式、榜样作用以及因应不同阶段的教育都是构建良好家庭关系和培养健康孩子的关键。
因此,家长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养方式,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667e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c.png)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和学业成绩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在我国高中生学业压力和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期为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和特征。
2. 探讨高中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下的成就动机特征。
3. 研究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来进行:1. 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并对研究做出理论分析和探讨。
2. 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调查。
通过设计符合本研究目的的问卷,获取有关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内容:1.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和特征:对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和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严格控制型、关注激励型、民主参与型、放任自由型等。
2. 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特征:分析高中生的成就动机类型及其特点,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等。
3. 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探讨高中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下的成就动机特征,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所得结果预计如下:1. 描述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和特征。
2. 分析高中生内在和外在的成就动机特征。
3. 揭示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机制。
4. 提出家庭教育的相关建议,为高中生学业成就提供参考。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对于家庭教育、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07f5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6.png)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其个性、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
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对于理解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分析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进一步提供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为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指导。
三、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的阅读和整理,了解国内外在父母教养方式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框架。
2.问卷调查法:采用量表的形式,在儿童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通过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探究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3.实验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儿童,随机分为不同教养方式的组别,通过对比不同组别儿童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分析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根据以上研究方法,我们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会有显著差异,其中积极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表现出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表现。
2.相较于过度宽容和压抑型教养方式,民主与温和型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3.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依据,指导他们在学校环境中合理开展家庭教育的相关教育活动。
3.为儿童心理健康事业的推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
六、研究计划1.阶段一:文献综述(1个月):收集相关文献,阅读和整理文献,编写文献综述报告。
2.阶段二:问卷调查准备和实施(2个月):设计问卷,准备调查材料,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对儿童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而且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父母的周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
如果师之以范,教之得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因子,小学生学习习惯中的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四个因子以及总的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二)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后天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而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四、课题解决的问题: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五)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二)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儿童会通过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给他们的教育影响,形成并获得了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的行为习惯,并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父母更多的教育、照顾他们,教育方式对他们的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三)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四)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使父母明白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责任心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责任心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中,放任性
尤为不利于小学生责任心发展。
(五)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而且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