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局麻药的作用

合集下载

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原理

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原理

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原理
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阻止神经传导,从而减少或消除局部区域的疼痛感觉。

局部麻醉药物一般分为两大类:局部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辅助药。

其中,局部麻醉药是主要起到麻醉作用的药物,而局部麻醉药辅助药则是增加麻醉效果或延长麻醉的作用。

局部麻醉药物通过作用于神经细胞的钠通道,阻断神经传导的过程,从而减少或阻止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它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发挥作用:
1. 阻断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局部麻醉药物能够阻断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从而阻止电信号传导。

它们通过与神经细胞中钠通道发生作用,抑制钠离子进入细胞内部,导致神经细胞的去极化发生障碍,细胞膜的电位无法达到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2. 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局部麻醉药物还可以阻断已经发生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感觉。

它们作用于神经纤维上的神经节,阻断神经冲动在纤维上的传导,使疼痛感觉无法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3. 显著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局部麻醉药物还能够通过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减少或阻止神经纤维中的疼痛信号的产生。

它们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少炎性细胞的激活来达到这一目的。

总而言之,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从而减少或消除局部区域的疼痛感觉。

【2017年整理】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局麻药的作用

【2017年整理】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局麻药的作用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局麻药的作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

2、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3、观察局麻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蟾蜍三、实验方法:1、制备坐骨神经标本(1)处死蟾蜍(断头毁脑法)(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3)剥除下肢皮肤(4)游离坐骨神经和胫神经、腓神经(5)将游离的神经干置于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2、神经标本在屏蔽盒中的放置将游离好的神经干置于屏蔽盒的电极上,神经干粗端(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细端(外周端)置于记录电极一侧。

3、屏蔽盒的连接和电脑的使用首先将输出刺激信号的电极夹连于屏蔽盒的两个刺激电极接线柱上,然后依照屏蔽盒上的指示,将记录信号的I通道和II通道的电极夹分别于屏蔽盒上的I通道和II通道接线柱相连,最后将I通道和II通道上的接地电极夹共同连接在屏蔽盒的接地接线柱上。

开启电脑,选择桌面Medlab实验软件,在“实验”的下级选项中选择“生理学实验”,然后在“生理学实验”中依次选择:(1)“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观察双相动作电位波形,读取传导速度。

(2)“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应期测定”,观察、读取不应期。

(3)“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放置局麻药,观察局麻药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1、波形2、传导速度3、不应期4、局麻药的作用五、实验讨论:1. 神经干动作电位记录原理:神经干动作电位记录的是细胞膜外两点间的电位差,呈双相电位,可反映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是细胞外记录法。

(1)刺激前,膜外A、B两点均处于静息状态,两点间电位差为0。

(2)对A点输入刺激,A点处细胞膜发生去极化,由外正内负状态变为呈内正外负状态,而B点未兴奋,仍为外正内负,A、B两点间产生电位差,形成曲线上升支。

(3)随着神经冲动的传导,两点间产生电位差逐渐减小,当B点也兴奋时,B点也由外正内负状态变为呈内正外负,膜外正电荷从未兴奋段移向兴奋段,至膜内都为正电荷,膜外两点电位差又恢复为0毫伏,形成曲线下降支。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局麻药作用观察.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局麻药作用观察.
实验项目(选择“神经骨骼肌实验”模块下不同子项目操作)
观察动作电位的波形以及不同刺激强度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作用; 测定神经兴奋不应期(双刺激,间隔5ms-4.5ms-4.0ms-….0.5ms); 测定神经兴奋传导速度(使用两个通道,查看专用信息显示区); 观察局麻药的阻断效应(使用两个通道)
实验二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局麻药作用观察
原理 复合性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的传导 V=d/t 兴奋过程的不同时相 机械或化学破坏 目的 记录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观察分析局麻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对影响
实验动物、器材和药品 (略) 实验步骤
捣毁脑脊髓-分离坐骨神经(在体标本)-安放引导电极(远端)- 安放刺激电极(近端)-启

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1. 引言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过程,在手术和其他痛苦操作中使用。

麻醉通过抑制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同时也可提供肌肉松弛和失去意识的效果。

在麻醉的实践中,常使用物理原理来达到这些效果。

本文将介绍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

2. 物理原理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 局部麻醉的物理原理2.1.1 降低神经传导局部麻醉通过阻断神经的传导来降低疼痛感。

局部麻醉药物通过改变神经细胞膜的电位并干扰神经传导,使疼痛信号无法传递到大脑。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

2.1.2 扩张血管局部麻醉药物还可以通过扩张血管的作用来增加血流,减少组织缺血,从而减轻疼痛感。

这种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使药物更快地进入组织并发挥作用。

2.2. 全身麻醉的物理原理2.2.1 储存与释放麻醉气体全身麻醉常使用麻醉气体来达到麻醉效果。

麻醉气体分子会在吸入的时候被肺部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分布到全身。

麻醉气体会储存在体内的脂肪和骨骼中,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这种储存与释放的机制可以使麻醉气体始终保持在有效浓度。

2.2.2 影响大脑活动全身麻醉通过影响大脑活动来达到失去意识的效果。

麻醉药物可以针对大脑中的特定神经递质或受体进行干扰,从而减少神经传导,降低意识水平。

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包括七氟醚和异丙酚。

2.2.3 肌肉松弛全身麻醉还可以通过抑制肌肉收缩来实现肌肉松弛的效果。

麻醉药物可以影响肌肉纤维和神经肌肉接头,从而阻断肌肉收缩所需的信号传递。

3. 总结麻醉在医疗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抑制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减轻疼痛感、提供肌肉松弛和失去意识的效果。

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包括降低神经传导、扩张血管、储存与释放麻醉气体、影响大脑活动和肌肉松弛。

这些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使麻醉效果更好,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病人的手术体验。

以上就是关于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的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Smith, M., J. Sacks, and G. AGM.。

最新整理执业药师《药理学》考点精析:第八章

最新整理执业药师《药理学》考点精析:第八章

执业药师《药理学》考点精析:第八章第八章局部麻醉药第一节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一、局麻作用局麻药可作用于神经,使产生神经冲动所需的阈电位提高,抑制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动作电位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并延长不应期。

二、作用机制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受刺激时可引起膜通透性改变有关,引起N a+内流和K+外流。

局麻药可抑制这种通透性的改变,即阻滞N a+内流,使N a+不能进人细胞内,这种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药物阻断了电压门控型N a+通道,引起N a+通道蛋白构象变化,促使非活态的N a+通道闸门关闭,阻断N a+通道,造成传导阻滞,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第二节常用局麻药一、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常用局麻药,脂溶性低,穿透力弱,只能注射给药,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还可用于损伤部位局部封闭疗法,本品代谢产物对氨苯甲酸能拮抗磺胺药抗菌活性,故应避免与磺胺药联合使用。

使用前应做皮试,过敏者不能应用。

(X L2007-2-030;z l2005-1-030;z l1999-1-039)X L2007-2-030.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不宜用于A.浸润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表面麻醉答案:Ez l2005-1-030普鲁卡因穿透力较弱,不宜用于A.浸润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表面麻醉答案:Ez l1999-1-039.普鲁卡因穿透力较弱,不宜用于A.浸润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表面麻醉答案:E二、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作用较普鲁卡因快、强而久,安全性亦较好,有较强粘膜穿透力。

可用于各种疗法。

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本品尚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三、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作用及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10倍,脂溶性高,穿透力强,易进入神经,也易被常用于表面麻醉。

因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z y2006-1-060;z y2004-1-058;z l2006-1-029;z l2002-1-081)z y2006-1-060.丁卡因的作用或应用为A.可用于浸润麻醉B.脂溶性低C.穿透力弱D.作用较普鲁卡因弱E.可用于表面麻醉答案:Ez y2004-1-058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A.丁卡因B.普鲁卡因C.苯妥英钠D.利多卡因E.奎尼丁答案:Az l2006-1-029.丁卡因作用特点为A.亲脂性高B.穿透力弱C.作用时间短D.毒性较小E.作用较弱答案:Az l2002-1-081丁卡因不用于A.表面麻醉B.传导麻醉C.蛛网膜下腔麻醉D.硬膜外麻醉E.浸润麻醉答案:E。

麻醉药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麻醉药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麻醉药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目的与要求】应用电生理学实验方法记录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麻醉药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实验原理】神经接受刺激而兴奋时所发生的负电位变化,可以用一对引导电极放置在神经表面引导出来。

由于坐骨神经干内含有无数条神经纤维,因此所记录的动作电位是一大群阈值不同、传导速度不同、振幅不同的峰的总和曲线,可称为复合动作电位。

利多卡因可阻滞钠通道,从而影响动作电位并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一定的速度。

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其传导速度各不相同,取决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无髓鞘、环境温度等因素。

蛙类坐骨神经干中以Aα类纤维为主,传导速度为35~40 m/s。

测定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传导的距离(d)与通过这些距离所需的时间(t),即可根据V=d/t求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普鲁卡因是局部局麻药,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等。

普鲁卡因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使通道蛋白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失活状态闸门关闭。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及药品】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两栖类动物(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缝合线,玻璃分针,棉球,搪瓷缸,神经屏蔽盒和计算机,任氏液,普鲁卡因。

【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或蛙坐骨神经干标本制作方法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大致相同,但无需保留股骨和腓肠肌。

神经干应尽可能分离得长一些。

要求上自脊椎附近的主干,下沿腓总神经与胫神经一直至踝关节附近止。

注意分离皮肤时要用剪刀剪断皮下结缔组织,不要撕皮;分离神经时,要用剪刀剪开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膜、神经膜和神经分支,避免伤及神经干。

2.连接实验装置连接实验装置。

将坐骨神经放入神经屏蔽盒的电极上,盒内衬以浸有任氏液的滤纸,以增加盒内空气湿度,防止神经干迅速干燥。

3.实验观察项目与测定1)观察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波形和幅度启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从主菜单栏“实验项目(M)”的下拉式菜单栏中选择“肌肉神经实验(F)”后,再从其子菜单中选择“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3)”进入实验。

10.局部麻醉药

10.局部麻醉药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常用于下腹 硬部膜和下外肢麻手醉术:。麻将醉药范物围注广射,到易硬进膜入外中腔枢,。使
主神要经危根险麻是醉呼。吸麻痹和血压下降。
特点: 1. 毒性较小,水溶液不稳定,不耐热。 2. 脂溶性低,只作注射用药;作用短(0.5-1h) 。 3. 穿透力和局麻作用均较弱,不用于表面麻醉 。 4. 临用前应加入少量AD
(2) 心血管系统 心率↓,Bp↓,传导阻滞,抑制心肌收缩力,
心跳停止。 (3)变态反应
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酯类发 生较多。
浸传表润导面麻麻麻醉醉醉:::将将药将局物药麻注物药射涂注到于射皮粘到下膜外或表周手面神术,经切使
口部粘干位膜 附组下 近织神 ,,经 阻使纤 断局维神部麻经的醉冲神。动经用传纤于导维眼,麻、使醉鼻该。、 神咽 经 喉、气管、食道、生殖器粘膜手术的麻 醉支配的区域麻醉。
术前肌注麻黄碱、间羟胺
用药监护
1.高血压、心脏病、甲亢禁用AD 指、趾、阴茎等末梢部位禁用AD !
2.不宜与磺胺类药物(代谢物PABA能对抗磺 胺药物的抗菌作用)
3.不宜与胆碱酯酶抑制药、琥珀胆碱合用 4.防治过敏反应
分类及药物
酯 普鲁卡因 类(奴佛卡因)
丁卡因 (地卡因) 酰 利多卡因 胺(昔罗卡因) 类 布比卡因 (麻卡因)
【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局麻药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阻滞作用。 局麻药对神经、肌肉的麻醉顺序: 痛、温觉> 触、压觉> 中枢抑制性N元> 中枢 兴奋性N元> 植物N元> 运动N元> 心肌> 血管 平滑肌> 胃肠平滑肌> 子宫平滑肌> 骨骼肌。
局部麻醉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药理学 第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 第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

第⼗⼆章 局部⿇醉药 局部⿇醉药(local anaesthetics)是⼀类局部应⽤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周围的药物,它们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

对各类组织都⽆损伤性影响。

「药理作⽤」 1.局⿇作⽤及作⽤机制局⿇药对任何神经,⽆论是外周或中枢、传⼊或传出、轴索或胞体、末梢或突触,都有阻断作⽤,使兴奋阈升⾼、动作电位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不应期延长、直⾄完全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

此时神经细胞膜仍保持正常的静息跨膜电位,但对任何刺激不再引起除极化。

局⿇药在较⾼浓度时也能抑制平滑肌和⾻骼肌的活动。

局⿇药对神经、肌⾁的⿇醉的顺序是:痛、温觉纤维>触、压觉纤维>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中枢兴奋性神经元>植物神经>运动神经>⼼肌(包括传导纤维)>⾎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宫平滑肌>⾻骼肌。

神经细胞膜的除极有赖于Na+内流,当细胞外⾼Na+时可减弱局⿇药作⽤,低Na+时则增强局⿇药作⽤(以局⿇药阈浓度的增减为标准),这提⽰局⿇作⽤与阻滞细胞膜Na+通道有关。

局⿇药阻滞Na+内流的作⽤,具有使⽤依赖性(use dependence)即频率依赖性。

在静息状态下局⿇药作⽤较弱。

增加电刺激频率则局⿇药作⽤加强。

表明当神经兴奋Na+通道开放时局⿇药能与细胞膜特异部位相结合。

实验证明,将枪乌鲗轴索⽤1mmol/L普鲁卡因进⾏细胞膜内外侧同时灌流,以电压钳法测得的Na+通道峰值为指标,发现停⽌细胞膜外侧灌流并不影响普鲁卡因对Na+通道的阻滞作⽤,⽽停⽌细胞膜内侧灌流则阻滞作⽤消失。

另将普鲁卡因甲基化成为不易穿透细胞膜的季铵盐后。

在细胞膜外侧给药就失去局⿇作⽤,如注⼊细胞膜内侧仍能发挥局⿇作⽤。

因此认为局⿇药作⽤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内侧,抑制Na+内流,阻⽌动作电位的产⽣和传导。

进⼀步研究发现,局⿇药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道蛋⽩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的失活状态闸门关闭,阻滞Na+内流,从⽽产⽣局⿇作⽤。

局麻药药理与作用机制有哪些

局麻药药理与作用机制有哪些

局麻药药理与作用机制有哪些【术语与解答】局麻药药理及作用机制:1. 局麻药药理①局麻药对任何神经(外周或中枢、传入或传出、末梢或突触等)均有阻滞作用,使其兴奋阈升高、动作电位降低及传导速度减慢,直至相关神经完全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

此时神经细胞膜仍可保持正常的跨膜静息电位,但对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去极化;②局麻药的效应与神经纤维的直径及神经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特点有关,一般规律是神经末梢、神经节对局麻药颇为敏感;细神经纤维比粗神经纤维更容易被阻滞;对无髓鞘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低浓度时即可显效;对有髓鞘的感觉及运动神经纤维则需高浓度才能产生阻滞;对混合性神经产生效应时,首先消失的顺序是冷觉、温觉、触觉、压觉,最后出现运动麻痹,而神经冲动传导的恢复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③局麻药注射至局部组织或外周神经附近,其药物分子向周围扩散的同时,也被血液循环逐渐吸收、清除及相关酶类水解,只有剩余部分的局麻药分子渗透至神经包膜和轴突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④局麻药起效速度和消除速率取决于其分子的结构和特性;⑤随着局麻药浓度和剂量的增加,其阻滞起效时间则缩短、局麻药作用时间则延长、产生的麻醉效果也越满意,但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或局麻药中毒的概率也相对增加。

2. 局麻药作用机制局麻药作用机制其学说较多,目前认为:①局麻药能阻止产生动作电位所必须的钠离子的内流,即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暂时性阻滞外周神经的传导,从而引起局部组织的麻醉作用。

此外,除阻断Na+通道外,局麻药还能与细胞膜蛋白结合阻断K+通道;②局麻药具有频率和电压依赖性,在静息状态及静息膜电位增加的情况下,局麻药的作用较弱,增加电刺激频率则使其局麻作用明显增强;③局麻药分子在溶液中存在两种形式,即未解离的碱基和解离的阳离子,两者在阻滞神经传导功能的过程中都是必要和必需的,碱基具有脂溶性,能穿透神经末梢或神经膜,从而进入细胞内接近Na+通道内口的特殊位点,碱基浓度越高,穿透膜的能力越强。

实验二 低温

实验二    低温

实验二低温、局麻药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细胞外电刺激诱发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

2.观察分析低温、局麻药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影响。

3.掌握生物电记录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神经纤维静息时,处于细胞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

将两个刺激电极与神经干接触,当刺激器发出脉冲刺激时,负电极处发生去极化,去极化达阈电位时爆发动作电位,使负电极处发生内正外负的倒极化,使已兴奋的电极处电位低于邻近未兴奋处而出现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

此局部电流依次扩布引起整个神经纤维的兴奋。

依据这样的原理推论,发出刺激脉冲时,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兴奋的部位在负电极处,而正电极处则发生膜的超极化。

这样就造成两电极间存在电位差。

而且随着兴奋在神经干的扩布,放置在膜外的两电极可记录出电位差的动态变化。

如图所示。

本实验方法为细胞外记录法。

若把微电极插入细胞内记录单细胞动作电位,为细胞内记录法。

两种方法记录的动作电位波形有所不同。

蟾蜍坐骨神经干由众多的神经纤维组成。

不同的纤维其兴奋性不尽相同,当给予神经干一个电刺激时,刺激强度不同会引起一个至多个纤维兴奋,记录电极会把多个动作电位同时记录下来,形成的动作电位图形,称为复合动作电位。

学习和掌握低温、局麻药对动作电位幅度、时程、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影响,对从事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蟾蜍(身长约15cm)2、器械、药品: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蛙板、刺蛙针、玻璃分针、锌铜弓、眼科剪、眼科镊(直、弯)、手术剪、中式剪刀、组织镊、神经标本盒、滴管、培养皿、丝线、室温及低温任氏液、2%普鲁卡因。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a)、标本制备流程b)、仪器安装及调试c)、观察项目现象及解释a)标本制备流程:①坐骨神经干标本制备→②备好神经标本屏蔽盒→③将神经放于盒内电极上坐骨神经干标本制备:1.破坏脑脊髓左手握蛙,用拇指按压背部,食指按压头部前端,使头前俯;用右手食指的指甲由头端沿正中线向下滑动,至耳鼓膜后缘连线前约3 mm处可触及一横沟,其中点相当于枕骨大孔位置。

第7章 局部麻醉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7章  局部麻醉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毒性反应。
利多卡因(lidocaine)
特点: 1.与普鲁卡因比,作用快、强、持久,黏膜 穿透力较强,局麻时间、效应及毒性与药 物浓度有关。 2.全能麻醉药,表面、浸润、传导、腰麻及 硬膜外麻均有效。
3.本品毒性较小,安全范围较大,对组织 无刺激, 无局部血管扩张作用。
4.无过敏反应,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用此药。 5.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局部麻醉药 作用强度 毒性 起效时间/min 时效/h
普鲁卡因
1
1
1-3
1
丁卡因
10 10-12
1-3
2-3
被血浆假性AchE水解成氨苯甲酸(PABA) 和二乙氨基乙醇。 3. 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做皮试。
丁卡因(tetracaine)
特点: 1.强效局麻药。局麻强度大、毒性大。 2.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也可
用于传导麻醉、腰麻、硬膜外,不用于浸润麻醉。 3.因药物穿透力强,易吸收,而且代谢慢,易发生
询问变态反应史和家庭史,麻醉前做试敏,用药时可 先给予小剂量,若病人无特殊主诉和异常再给予适当量。
另外局麻前给以适当巴比妥类药物,使局麻药分解加 快,一旦发生变态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抢救。
常用局麻药
普鲁卡因(procaine,奴佛卡因,Novocaine)
特点: 1. 亲脂性低,黏膜穿透力弱,不能用于表面麻醉。 2. 本品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因为普鲁卡因进入血循环
4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
操作方法: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 麻醉该部位的脊神经根。
适用范围:腹部及下肢手术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丁卡因、普鲁卡因 危险:呼吸麻痹、血压下降 预防:取头低位或事先用麻黄碱
5 硬膜外麻醉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神经⼲动作电位实验报告神经⼲动作电位实验报Experimental report of neUhtstem action potential告Intern ship report实验报告⼀、实验⽬的:1. 学习蛙坐⾻神经⼲标本的制备2. 观察坐⾻神经⼲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并测定最⼤刺激强度3. 测定坐⾻神经⼲双相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4. 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法5. 观察机械损伤或局⿇药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蛙2. 实验药品和器材:任⽒液,2%普鲁卡因,各种带USB接⼝或插头的连接导线,神经屏蔽盒,蛙板,玻璃分针,粗剪⼑,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烧杯,滴管,蛙毁髓探针,BL-420N 系统三、主要⽅法和步骤:1. 捣毁脑脊髓2. 分离坐⾻神经3. 安放引导电极4. 安放刺激电极5. 启动试验系统6. 观察记录7. 保存8. 编辑输出四、实验结果和讨论1. 观察神经⼲双相动作电位引导(单通道,单刺激)如图,观察到⼀个双相动作电位波形。

Pm 驴:i SQOQOKi 2.0 ms 7 射¥也00z 时间⼀—j .................... : .................. 频率:最⼤值-...... ' ........ ' ......... [ ........ ;...... [协⼩值:-15 --20 _oo: oo. m兀卫EQ创2. 神经⼲双相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双通道,单刺激)kUUUChz L.U ns ZlT m¥ii J.ttmzj .................. ■:- I2? 1. WV1 I ----------- 14 I I 4 I I IooTio mo oa nr iins on oo oru oom coe co nr no⽇on m nn oo oo ni2 DO on rtu OO CIJ ri^oo oc OIA(1) 选择“神经⾻骼肌实验”⼀“…传导速度测定”(2) 改变单刺激强度(3) 传导速度=传导距离(R1--R2-)/传导时间(t 2-t 1)如图所⽰,两个波峰之间的传导时间△ t = (t 2-t 1) = 0.66ms实验中,我们设定在引导电极1和3之间的距离△ R = (R 1--R2-) = 1cm故传导速度v = △ R/ △ t = 1cm / 0.66ms = 15.2 m/s1 OOY-ID释: 最⼤ii;■⼩值:平均值:嶂赠但?⾯租BJ祠;最知宜.环值:平均值:⽽租3. 神经⼲双相动作电位不应期观察-1B - -20 _I OOV, 4丐砂 |110:00.614 O0:0tJ.fil3 00:00.S22 CiO:OO.S2S 00:00.S30⼆黒 HL LJ倒 UJ S3时间:最⼤值; 最⼩值- 平均値删值时间:[Q1D |CO.QL. 3H g DI 3耨 OD Cd 00 W 3好 0⼝⽫ 11T 0Q D3 驀 1 OO.QJI 3R M :0i S? QIXQ1,諮孝 00:01.^7由上图可知,当刺激间隔时间为 4.61ms时,两双相动作电位开始融合,此时为总不应期;当刺激间隔时间为1.05ms时,双相动作电位完全融合,此时为绝对不应期。

局麻药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常用局麻药的作用特点

局麻药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常用局麻药的作用特点

局麻药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常用局麻药的作用特点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简称局麻药,是一类以适当的浓度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而对其他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的药物。

(-)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L局麻作用局麻药可作用于神经,提高产生神经冲动所需的阈电位,抑制动作电位去极化上升的速度,延长不应期, 甚至丧失兴奋性及传导性。

2.作用机制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神经受刺激时引起膜通透性的改变,产生Na+内流和K+外流。

局麻药的作用是阻止这种通透性的改变,使Na+在其作用期间内不能进入细胞内,这种作用的产生是阻断电压门控性Na=通道(voltage-gated Na+channels),引起Na+通道蛋白质构象变化, 促使非活化状态的Na+通道闸门关闭,阻断Na+通道,传导阻滞,产生局麻作用。

除阻断Na+通道外,局麻药也能与细胞膜蛋白结合阻断K+通道,但产生这种作用常需高浓度,对静息膜电位无明显和持续性的影响。

(二)常用局麻药L普鲁卡因(PrOCaine)毒性较小,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

本药属短效酯类局麻药,亲脂性低,对黏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需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用药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

2 .利多卡因(IidoCaine)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局麻药。

具有起效快、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较大的特点,同时无扩张血管及对组织的刺激性,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3 . 丁卡因(tetracaine)对黏膜的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

也可用于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因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4 .布比卡因(bupivacaine)化学结构与利多卡因相似,局麻作用较利多卡因强4~5倍,作用持续时间长,可达5~10小时。

麻醉药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麻醉药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醉药对坐⾻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醉药对坐⾻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的与要求】应⽤电⽣理学实验⽅法记录坐⾻神经⼲动作电位,观察⿇醉药对坐⾻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并分析其作⽤机制。

【实验原理】神经接受刺激⽽兴奋时所发⽣的负电位变化,可以⽤⼀对引导电极放臵在神经表⾯引导出来。

由于坐⾻神经⼲内含有⽆数条神经纤维,因此所记录的动作电位是⼀⼤群阈值不同、传导速度不同、振幅不同的峰的总和曲线,可称为复合动作电位。

利多卡因可阻滞钠通道,从⽽影响动作电位并产⽣局部⿇醉作⽤。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定的速度。

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其传导速度各不相同,取决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髓鞘、环境温度等因素。

蛙类坐⾻神经⼲中以Aα类纤维为主,传导速度为35~40 m/s。

测定神经冲动在神经⼲上传导的距离(d)与通过这些距离所需的时间(t),即可根据V=d/t求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普鲁卡因是局部局⿇药,⽤于浸润⿇醉、传导⿇醉等。

普鲁卡因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使通道蛋⽩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失活状态闸门关闭。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及药品】BL-420E+⽣物机能实验系统,两栖类动物(蛙类)⼿术器械⼀套,蛙板,缝合线,玻璃分针,棉球,搪瓷缸,神经屏蔽盒和计算机,任⽒液,普鲁卡因。

【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或蛙坐⾻神经⼲标本制作⽅法与坐⾻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法⼤致相同,但⽆需保留股⾻和腓肠肌。

神经⼲应尽可能分离得长⼀些。

要求上⾃脊椎附近的主⼲,下沿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直⾄踝关节附近⽌。

注意分离⽪肤时要⽤剪⼑剪断⽪下结缔组织,不要撕⽪;分离神经时,要⽤剪⼑剪开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膜、神经膜和神经分⽀,避免伤及神经⼲。

2.连接实验装臵连接实验装置。

将坐⾻神经放⼊神经屏蔽盒的电极上,盒内衬以浸有任⽒液的滤纸,以增加盒内空⽓湿度,防⽌神经⼲迅速⼲燥。

3.实验观察项⽬与测定1)观察神经⼲双向动作电位波形和幅度启动BL-420E+⽣物机能实验系统。

局麻药对蛙坐骨神经干作用的实验研究

局麻药对蛙坐骨神经干作用的实验研究

强 度 、 激持续 时 间和刺 激强 度与 时 间的变化 率 。对 刺
于 引 起 某 一 组 织 或 细 胞 兴 奋 的 三 个 参 数 并 不 是 一
6 ・ 0
维普资讯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 杂志, 08 2 笙 ! 20 年 月, 鲞笪 塑 . !ao Ci cl l t nuohs l y— i )F bur 20 , o 1 , o1 nlf li e r erpyio (hn ,eray 08V 1 7 N . — n aE c o og C a .
2结果四种局麻药对离体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影响见表1对刺激强度变化率的影响见表23讨论刺激若要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决定于刺激表1四种局麻药对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的影响ms注
维普资讯
临床 经 电生理学杂志 , 08 2 , 1 卷第 t . oraoCicl kt nu0 hs l yc i )Fbur 20 , o t , ot 20 年 月 第 7 期 Junl f l i c 0erpy|0 (hn ,eray 08V 1 7 N . n aE r 0g a .
组 别
O Ol . 0. 02
0. 75 0. 4 0
刺激波宽 ( ) ms
0 .06
0 .09
O. O8 O. 1l
0. 10 0. 16
O.1 2
普鲁卡 因 利 多卡 因 布 毗卡 因
丁 卡 因
O l .6 0 46 . 0 89 . 1 4 .6
O. 19 10 .0
O. 08 1 52 .
2. 65 4. 43
0. 4 0
O. 25
1 .57 2. 4 3 3. 66

麻醉药药理学

麻醉药药理学
将局麻药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部位,使局部的神经末 梢麻醉。常用的局麻药及其浓度为利多卡因:0.5%~1.0% ,普鲁卡因:0.5%~1.0%,布比卡因:0.125%~0.25%。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使该神经分布的区域麻醉。常用药为普鲁卡因: 0.5%~2%,利多卡因:1%~2%,布比卡因:0.25%~0.5% 。
表 面 麻 醉 , 也 可 用 于 传 导 麻 醉 、 腰 麻 和 硬 什么是复合麻醉?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哪些?
④预防性用药,局麻前给以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能增强体内酶诱导; 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涂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神经末梢麻醉。
膜外麻醉。因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 A.2mg
体内代谢量远低于氟烷,肝肾毒性小。 (二)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5.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对神经阻滞作用和镇痛作用 比布比卡因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心脏 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用于急性疼痛,如 分娩及术后镇痛以及硬膜外阻滞和神经阻 滞等。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一)概念 1.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指麻醉药在两相中分压相等(即达到动态平 衡时)浓度的比值。血气分配系数大,表示药物在血中的 溶解度大,故诱导、苏醒缓慢。 2.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
醉。 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的是
成人表面麻醉最高安全剂量为利多卡因500mg,丁卡因500mg,可卡因200mg。 (五)常用静脉麻醉药及其特点
4. 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麻醉作用 比 利 多 卡 因 强 3~4 倍 , 持 续 时 间 也 较 长 。 与利多卡因不同的是无快速耐受性,可用 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第九单元 局部麻醉药

第九单元 局部麻醉药

第九单元局部麻醉药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使局部的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

一、局麻药作用机制及作用1.作用机制:局麻药主要作用于神经细胞膜。

抑制Na+通道,降低细胞膜的兴奋性,抑制兴奋的传导,产生局麻作用。

2.局麻作用:局麻药可作用于神经,提高产生神经冲动所需的阈电位,抑制动作电位去极化上升的速度,延长不应期,甚至丧失兴奋性及传导性。

首先痛觉消失,其次为冷觉、温觉、触觉、压觉消失,最后是运动麻痹。

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首先阻断自主神经,继之按上述顺序产生麻醉作用。

二、局麻药的吸收作用:局麻药的剂量或浓度过高,或误将药物注入血管中,血中药物达一定浓度,即可对全身神经、肌肉等产生影响,实际上是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焦虑等,进而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最后转入昏迷,呼吸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兴奋:阻滞中枢抑制性神经元(烦躁不安、肌肉震颤、焦虑);抑制:大剂量广泛抑制CNS(昏迷,呼吸麻痹、衰竭死亡)。

2.心血管系统:抑制心血管系统。

心肌兴奋性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至心脏停搏。

大多数局麻药使小动脉扩张。

三、局麻药的应用方法1.表面麻醉①将穿透性强的局麻药涂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

②适用于鼻、口腔、喉、气管、支气管、食管、生殖泌尿道等膜部位的浅表手术。

2.浸润麻醉①将局麻药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部位,使局部的神经末梢麻醉。

②常用于浅表小手术,如脓肿切开引流。

3.传导麻醉①是将局麻药溶液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域麻醉。

②用于四肢及口腔手术。

4.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

局部麻药的应用原理是什么

局部麻药的应用原理是什么

局部麻药的应用原理是什么简介局部麻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的药物,用于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感觉疼痛。

本文将介绍局部麻药的应用原理及其具体作用机制。

局部麻药的分类局部麻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物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表面麻醉药:主要用于表皮和黏膜的局部麻醉,常见的药物有利多卡因和甲硝唑。

- 浸润麻醉药:主要用于局部组织和神经的麻醉,包括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

- 神经阻滞麻醉药:通过注射麻药到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使特定区域麻醉,如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麻醉。

局部麻药的作用机制局部麻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发挥作用: 1. 阻断神经传导:局部麻药可以干扰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从而阻断了痛觉信号的传递。

这是局部麻药起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2. 抑制细胞膜去极化:局部麻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阻止钠离子的内流,从而抑制细胞膜去极化,防止神经冲动的产生。

3. 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局部麻药可以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末梢的数量,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4. 减少局部组织的血流:局部麻药还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组织的血流,从而延长麻醉效果的持续时间。

局部麻药的应用局部麻药广泛用于不同领域的手术和治疗中,具体应用包括: - 外科手术:局部麻药可以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如皮肤切割、疝修补等,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 牙科治疗:局部麻药可以用于牙齿抽牙、根管治疗等牙科手术中,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 产科手术:局部麻药可以应用于产科手术,如剖腹产和会阴切开等,有效地麻醉相应区域,减轻疼痛感。

局部麻药的禁忌症虽然局部麻药在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包括:- 对局部麻药过敏者:有些病人对局部麻药成分过敏,需要避免使用。

- 严重感染或炎症:在感染或炎症明显的区域使用局部麻药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增加感染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局麻药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

2、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3、观察局麻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蟾蜍
三、实验方法:
1、制备坐骨神经标本
(1)处死蟾蜍(断头毁脑法)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除下肢皮肤
(4)游离坐骨神经和胫神经、腓神经
(5)将游离的神经干置于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
2、神经标本在屏蔽盒中的放置
将游离好的神经干置于屏蔽盒的电极上,神经干粗端(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细端(外周端)置于记录电极一侧。

3、屏蔽盒的连接和电脑的使用
首先将输出刺激信号的电极夹连于屏蔽盒的两个刺激电极接线柱上,然后依照屏蔽盒上的指示,将记录信号的I通道和II通道的电极夹分别于屏蔽盒上的I通道和II通道接线柱相连,最后将I通道和II通道上的接地电极夹共同连接在屏蔽盒的接地接线柱上。

开启电脑,选择桌面Medlab实验软件,在“实验”的下级选项中选择“生理学实验”,然后在“生理学实验”中依次选择:
(1)“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观察双相动作电位波形,读取传导速度。

(2)“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应期测定”,观察、读取不应期。

(3)“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放置局麻药,观察局麻药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
1、波形
2、传导速度
3、不应期
4、局麻药的作用
五、实验讨论:
1. 神经干动作电位记录原理:
神经干动作电位记录的是细胞膜外两点间的电位差,呈双相电位,可反映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是细胞外记录法。

(1)刺激前,膜外A 、B 两点均处于静息状态, 两点间电位差为0。

(2)对A 点输入刺激,A 点处细胞膜发生去极化,由外正内负状态变为呈内正外负
状态,而B 点未兴奋,仍为外正内负,A 、B 两点间产生电位差,形成曲线上升支。

(3)随着神经冲动的传导,两点间产生电位差逐渐减小,当B 点也兴奋时,B 点也
由外正内负状态变为呈内正外负,膜外正电荷从未兴奋段移向兴奋段,至膜内都为正电荷,膜外两点电位差又恢复为0毫伏,形成曲线下降支。

(4)随着冲动继续向前传导,A 点已恢复到静息状态,为外正内负,B 点仍为兴奋状
态,为外负内正。

A 、B 两点再次出现电位差,但方向相反。

(5)当B 点也恢复到静息状态,膜外A 、B 两点电位差再次为0。

双相动作电位
Biphasic Action Potential
兴奋区
细胞外引导电极检流计
2、不应期的测定原理
可兴奋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后极短时间内,钠离子通道失活后仍未复活,此时再给予新的刺激,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不应期,故而缩短时间间隔至第二个波形与第一个波形刚刚融合,测得的这个时间为不应期。

不应期的长短与膜上Na+通道的状态有关, Na+通道恢复的快,不应期短,它反应膜的兴奋性能力。

3、局麻药的作用原理
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的内侧,抑制Na+内流,阻止了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原因:局麻药作用于Na+通道的内侧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道的失活状态闸门关闭,阻滞Na+内流,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六、实验结论:
1、动作电位是组织兴奋的标志
2、组织在兴奋后有一个短暂的不应期
3、局麻药可以阻断动作电位的传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