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新诗回眸诗脉纷披在台港-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百年新诗形式探索的回顾与反思

百年新诗形式探索的回顾与反思

百年新诗形式探索的回顾与反思摘要:新诗诗体重建已成为当下诗学研究界的一个前沿而重要的话题。

其实,在近百年的新诗发展历程中,新诗的文体探索从未停止过。

本文分为五个时期,概述和回顾了新诗文体建设中一些重要而有影响的诗人、诗歌研究者对新诗文体建设的主要理论成果,并从新诗发展历史和现状对这些新诗文体建设理论进行了评述与反思,以期进一步明确了新诗文体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百年新诗文体建设自由诗格律体诗新诗的历史已近百年,回望新诗的发展历程,毋庸置疑,新诗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白话新诗已取代文言旧体诗,并产生了无数优秀的白话诗歌,诞生了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冯至、食指、北岛、顾城、舒婷等杰出诗人。

然而,新诗发展到今天,也不能不让我们为新诗前途担忧。

现在我们倒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诗了,无标准与无难度写作盛行,新诗文体建设的严重滞后,已成了新诗进一步发展的致命伤,严重制约了新诗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因此,回顾与反思近百年新诗发展过程中文体形式探索的经验与教训,对新诗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诗诞生于狂飙突进的“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也成为了文学革命的排头兵、急先锋。

从新诗的草创到20年代末,是一个诗体形式由破格到立格的探索期。

胡适首揭新诗革命的大旗,他以“诗体的大解放”作为这场革命的突破口。

在《谈新诗》一文中,主张新诗“不但打破了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语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文学革命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下手,大概都是先要求语言文字文体等方面的大解放。

……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

”[1]显然,胡适所主张的“诗体大解放”就是要打破中国古典诗歌的诗词格律,用白话诗代替旧体诗。

他的文学革命主张一出,立即得到一大批年轻的激进的知识分子的响应,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陈独秀、郭沫若、鲁迅、周作人,不但纷纷著文呼应,而且大多身体力行写作白话诗。

论大陆和台港新诗的诗形建设汇总

论大陆和台港新诗的诗形建设汇总

论大陆和台港新诗的诗形建设内容提要诗形源于人的构形天性和分类本能。

好的诗形不但自身具备诗美,还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诗形创造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

新诗诗形受到外国诗形的巨大影响,建筑美是新诗重要的文体特征。

台港诗坛比大陆更重视诗形建设,图象诗和网络诗繁荣,涌现了大量优秀诗人和优秀诗形。

目前应该加强新诗的诗形建设,不能极端重视常规诗形及定型诗形,必须承认新诗人有创造新诗形的自由。

大陆要通过诗人的诗形意识来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重视图象诗和网络诗的诗形创造;台港要重视常规诗形的建设,防止一些先锋诗人借诗形反对诗形。

关键词新诗诗形诗体诗形建设诗形意识诗形(Poem’s Shape①)是诗的重要的文体标志,是诗体的主要成分。

好的诗形不仅自身具备诗美,还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西方学者还把重视诗的视觉资源和视觉效果的诗,如具象诗(the concrete poetry)或图象诗(visual poetry),称为“为眼睛而写的诗”(poems for the eye②)。

汉字的图像性和汉语的表意功能使中国诗人比西方诗人更容易构造诗形,建筑美更是新诗的一大特点。

但是新诗的诗形建设道路曲折,长期存在诗形的自律与自由的对抗,产生过极端的定型诗形和极端的非定型诗形,前者以用“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来规范诗形的新格律诗为代表,后者以打破常规诗形的图象诗为代表。

在对诗形的重视程度及诗形建设的策略上,台港和大陆有明显的差异。

一、现代新诗的诗形建设除回文诗、宝塔诗等特殊诗体外,由于不分行印刷书写,古代汉诗缺少视觉形体美,没有现代的“诗形”概念。

古代诗人对格律为代表的诗的音乐美的重视远远大于对诗的排列美的重视,即古诗重“诗律”(诗的音律)轻“诗形”(诗的形体)。

新诗革命试图打破“无韵则非诗”的作诗信条,强调诗的内在节奏和自然音韵,一些新诗人便忽视“诗律”重视“诗形”。

新诗借鉴了西洋诗歌的诗形,采用分行排列,新诗人不得不重视新诗的“建行”、“分节”等文字的书写排列方式。

百年新诗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刻

百年新诗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刻

百年新诗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刻百年新诗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片新风,它是中国新诗运动的产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在百年新诗的历史长河中,它曾经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新生力量,曾经是社会变革的一面旗帜,曾经是文学理想的一种追求。

历经百年的变革和发展,百年新诗现在到了一个重新审视的时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百年新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代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种精神风貌,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篇章。

百年新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开启。

百年新诗诞生于中国旧时代到新时代的转折期,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百年新诗以其独具个性的写作方式和独特的审美观念,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束缚,开拓了文学的新领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百年新诗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面貌,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新的思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百年新诗是一片几经风雨、却始终光彩夺目的篇章,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特征的力作。

时至今日,百年新诗却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百年新诗在当今文学市场上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受到了限制。

由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文化市场的多元化,百年新诗在当今文学市场上的地位相对较低,销量和读者群体比较有限。

百年新诗的创作和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

百年新诗的创作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诗歌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兼顾和冲突,百年新诗的传承也受到了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使得百年新诗的创新和传承面临一定的阻力和挑战。

百年新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较为单一。

由于百年新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百年新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相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活力,使得百年新诗在文学领域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相对较低。

百年新诗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刻。

在当今时代的文学发展背景下,百年新诗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百年新诗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在当今社会和文学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创新方向,需要开拓新的审美视野和文学领域,需要追求新的创作特色和传承理念。

24篇台湾美景诗联作品

24篇台湾美景诗联作品

24篇台湾美景诗联作品第一篇:24篇台湾美景诗联作品24篇台湾美景诗联作品作者:福建霞浦一中林承强1.台北故宫苍松虬柏雄狮吼,碧瓦黄墙腾九龙。

瑰宝珍奇追古迹,中华历史溯源宗。

2.台北西门町剧院说书催虎啸,红楼演戏动龙吟。

将军护国开基业,妈祖佑民甘露深。

注:台北晋德宫又名助顺将军庙。

3.台湾花莲七星潭南滨观日聚人和,踏浪石滩乐趣多。

涵翠飘香留胜迹,七星光彩耀银波。

4.台湾花莲清水断崖绝壁悬空远景明,波涛裂岸海河倾。

临缘俯瞰夺心魄,清水断崖鸥鹭惊。

5.台南孔庙圣德威灵传万世,庙堂香火续千年。

全台首学兴文教,御匾尊荣壮华天。

6.台湾日月潭拉鲁梅荷蝴蝶舞,云山孔雀美屏张。

米溪涵碧盈丽水,天宝慈恩日月长。

7.台北101 摩天楼起障苍穹,荡日悬云造化功。

看海观山景流韵,中华建筑创新风。

注:台北101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已在2007年7月21日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阿联酋迪拜所超越,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828米)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楼。

8.太鲁阁长春步道郁葱葱,禹岭盘龙鲁阁雄。

虎口通天蕴紫雾,燕莺鸣谷渡东风。

断崖飞瀑雨烟外,幽峡流芳图画中。

慈母桥边萱草碧,天祥正气贯霓虹。

9.垦丁风吹猫鼻趣谈奇,帆石龙銮展异姿。

夕照关山天作画,垦丁春浪水吟诗。

注:台湾省屏东县垦丁。

据说在清朝,从大陆来了一批壮丁到台湾最南部的地方开垦,被后人称为“垦丁”。

10.爱河大港鲤鱼随碧波,七贤中正锦诗多。

星光亲水游人醉,织女牛郎沐爱河。

注:台湾河流。

11.台湾郑成功庙独奉圣朝朔由秀才封王开拓新程立图强壮志来开盘古荒驱荷夷出境振兴华夏鼓拼搏雄风12.台湾清水断崖崖危雾散滩浪高抛自古称绝海阔云垂水流湍急至此方雄13.台湾太鲁阁峡谷峭壁惊云细雨飞虹开画障雾溪卧玉轻烟锁翠有人家14.台湾阿里山茂林翠竹,岛上洞天摇碧水垂柳流泉,人间仙境荡春风15.台北101摩天大楼遍地楼房无俗韵摩天劲竹有高风16.台北故宫碧瓦黄墙翠玉青铜中华历史皆瑰宝苍松古柏陶瓷散氏民族精神尽文明17.台湾东部城市花莲同德同心喜三春美景载歌载舞庆五谷丰登18.台湾三仙台八拱桥巨石朝阳仙迹能觅长龙抱月桃源已通19.台湾庙会回眸贵妃笑满春天同根相会传中华文化浣纱西子歌盈庙会连枝聚首焕民族精神20.台湾玉山玉垒流云呈异彩山川涌日有奇峰21.台湾龟山岛龟浮碧水海天阔鹤舞晴空云路长22.台湾淡水河日秀远山长河泻地波光萦翠岸晴香芳草大厦凌云烟景入疏帘23.台湾澎湖列岛一弦晨曲飞架金桥依翠岛九叠彩霞奔流碧水接清湖24.台湾野柳海岸浪息浪起雨塑风雕神仙境云卷云舒日华星慧造化功第二篇:40篇三明美景诗联作品40篇三明美景诗联作品作者:福建霞浦一中林承强第1辑1.三明水上一线天连云碧水万花岭断岸危岩一线天2.三明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问嫦娥,山高水深,隐龙何处好观风景,日丽林密,栖凤此时欢3.三明牙梳山自然保护区泉石烟云幽谷静鸟兽草木古松闲4.三明神风龙宫一水相连,龙宫叠叠影九天独显,仙洞潺潺声5.三明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绝壁悬空奇峰飞至凌云直上幻境如来第2辑 1.三明城市风光碧水大方,匀绿三明千倾梦晨阳慷慨,染红一壁九重天2.三明-楼台倒影岭岳流云迷阔岸楼台倒影醉平湖3.三明-楼台耸立楼台耸立,长河流韵,和谐新境界岭岳巍峨,大地织春,绚丽好风光4.三明-大厦连云翠岸牵魂,华堂耀日,世上凌霄殿银波绕梦,大厦连云,人间固体诗5.三明-火树银花火树银花华光溢彩清风斜月香气醉人第3辑 1.泰宁九龙潭石猩望水趣闻多,龟跌流泉惊白鹅。

台港诗歌 ppt课件

台港诗歌 ppt课件

纪弦(1913——)祖籍陕西,
生于河北清苑。1929年开始写诗, 1934年在上海创办《火山》诗刊, 1936年与徐迟、戴望舒合作创办《新诗》 月刊。1956年在台湾发起成立“现代派” 诗社。1976年旅居美国。
诗集:
《易士诗集》 《火灾的城》
《三十年前 《摘星的少年》 《隐者诗抄》 《晚景》 《半岛之歌》 等。
开篇反问:“为什么向 我索取形象”,直接、干脆, 揭示传统爱情和婚姻中普遍 存在的一个问题,即男性对 女性外貌形象的要求,显示 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佛将我化为树。
诗人笔锋一转:你无视地走过我。
探讨1: 她的诗歌魅力何 在?
其诗语言浅白,但感染力不 弱,让人悱恻缠绵,尽意回味。 这大概与诗人所采用的追思的 抒情视角有一定联系。 “你”“我”的倾诉口吻,也 易让人介入,认同诗中情感, 能够参与和再创造出满足自己 的浪漫幻想和意境,这些可能 是席慕容诗歌能产生较大的艺
为什么向我索取形象
蓉子
为什么向我索取形象? 为在你的华冕上, 镶嵌一颗红宝石? 我在你生命的新页上, 又写上几行? 为什么向我索取形象? 如果你有那份真, 我已镌刻在你心上;
一、蓉子: 台湾女诗人中影响最大
蓉子(1928——),江苏人,1955 年与诗人罗门结婚,并参加“蓝星”诗 社。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版了《青鸟 集》,是台湾第一部女诗人诗集。
《一棵开花的树》体现了她 的诗歌特征,是她的一首代表 作。
三、具体鉴赏
其抒情诗模式:重 复着一个模式——从现 在的忧伤中追思往昔, 以一个无怨无悔的追思 为前提。
“假设”的手段:
营造对往昔追思的意境。本诗开 始就设置这一个假设,为了在我最 美丽的时刻遇见你,我求佛求了五 百年,这是爱的虔诚。

台港诗歌

台港诗歌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a
17
a
18
一、席慕容(1943— —)其人 台湾著名的蒙
古族女诗人,原籍内
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是蒙古族王族之后,
外婆是王族公主。在
父亲的军旅生活中,
她出生于四川。13岁开始在日记 中写诗,14岁入台北师范艺 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 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 塞尔皇家学院专攻油画。
思考1:本诗的特色何在?
情诗;
抒情主人公:热恋中的男性,他正在对心 爱的恋人温柔而热烈的倾诉。
没有对恋人本身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描述 和赞美,而单以恋人的“名字”为倾诉对象, 采用这一借代手法,以恋人的名字借代恋人 本身,正是对恋人本身的钟爱和追求,也使 全诗增加了含蓄。这是特色之一。
特色之二在于运用叠词,造成一种复沓 回环的音乐美的效果。
a
19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
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 展,出过画集。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 出版席慕容第一本诗集《七里 香》、《无怨的青春》、《时 光九篇》、《河流之歌》、 《时间草原》、《席慕容.世纪 诗选》等。
a
20
二、席慕容的诗歌特色
席慕容曾在20世纪80年代的 台海两岸青春校园中引起过较 大的社会反响。
夸张:“五百年”的夸张令人心 动。
佛将我化为树。
诗人笔锋一转:你无视地走过我。
a
23
探讨1: 她的诗歌魅力何 在?
其诗语言浅白,但感染力不 弱,让人悱恻缠绵,尽意回味。 这大概与诗人所采用的追思的 抒情视角有一定联系。 “你”“我”的倾诉口吻,也 易让人介入,认同诗中情感, 能够参与和再创造出满足自己 的浪漫幻想和意境,这些可能 是席慕容诗歌能a 产生较大的艺 24

百年新诗回眸诗脉纷披在台港

百年新诗回眸诗脉纷披在台港

百年新诗回眸诗脉纷披在台港诗脉纷披,此前,新诗在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华语地区已经开枝散叶。

台湾的现代诗,1949 年之后同样经历相对短暂的“中断”,但很快得到恢复并快速推进,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诗社”、覃子豪为代表的“蓝星诗社”和以痖弦、洛夫为代表的“创世纪诗社”,是台湾现代诗创作的主力,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活跃在香港诗坛的则有黄国彬、也斯(梁秉钧)、傅天虹、张诗剑等人。

经历了西方现代乃至后现代主义洗礼之后的台港地区现代诗,杂糅、回归传统诗歌的气息渐浓。

狼之独步纪弦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

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使天地战栗如同发了疟疾:并刮起凉风飒飒的,飒飒飒飒的:这就是一种过瘾。

纪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以笔名“路易士”发表作品,与徐迟、戴望舒等人创办过《新诗》月刊。

去台后不久,纪弦组建“现代诗社”,成为台湾现代诗倡导者之一,主张写“主知”“诗应该逃避情绪,只有理性和知性的产品,才是新诗') 的诗,认为现代诗是对于西方现代诗“横的移植”。

不过他在晚年说自己提倡的是“新现代主义”,要“把欧美的现代主义拿过来”、“把中国文化精神加进去”。

考察纪弦当年的现代诗理论和创作实绩,不能不说存在较多破绽,实际上他本人的写作也很情绪化,并非现代诗的手法,至于“把中国文化精神加进去”,更未见有说服力的踪迹,如这首写作于1964 年、被视为纪弦早期现代诗代表作品之一的《北方的狼》,客观地说,通篇直白、夸张,结尾累赘、突兀,艾略特等西方诗人所注重的、诗中应有的“理性和知性”,并不分明乃至阙如,整首诗似无多少余意――这匹“前卫”的“狼”,实在不过徒然“过瘾”的“一小杯的快乐”。

如果从此观照进去,1949 年之后的台湾现代诗的发展,显然也承受过一场剧烈中断一一人陆在四十年代已经取得的现代诗成就,并未得到继承。

欧美的现代主义如何“拿”、中国的文化精神如何“加”,纪弦并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

港澳台与祖国母亲的诗歌

港澳台与祖国母亲的诗歌

1. 《港澳台与祖国的牵念》港澳台像漂泊的船帆,祖国母亲是宁静的港湾。

香港青年说:“这港湾是不是永远的靠岸?”澳门老人答:“肯定是,心之所盼的家园。

”台湾的日月潭,似思念的泪眼。

2. 《回归的渴望》港澳台盼回归的情长,像游子思念母亲的柔肠。

台湾同胞讲:“这回归是不是团圆的曙光?”香港朋友说:“绝对是,梦想成真的良方。

”澳门的大三巴,像历史的守望。

3. 《文化的纽带》祖国文化是坚韧的丝线,串起港澳台的情感珠琏。

澳门学者道:“这丝线是不是心灵的桥栈?”香港艺人应:“没错是,连接血脉的弦管。

”台湾的妈祖庙,像信仰的灯盏。

4. 《经济共荣之梦》港澳台与祖国经济相挽,像繁星共耀璀璨的天汉。

企业家说:“这相挽是不是繁荣的伙伴?”商人答:“必然是,创造财富的玉盘。

”大陆的高铁,像连接的银簪。

5. 《山河的呼唤》祖国山河对港澳台呼唤,像春风召唤远方的归雁。

台湾诗人叹:“这呼唤是不是深情的传唤?”香港作家讲:“是呀,回归怀抱的请柬。

”澳门的葡京,像记忆的锦缎。

6. 《同胞的情谊》港澳台同胞情谊深湛,像同根树木枝叶的相缠。

澳门居民讲:“这情谊是不是亲情的汇演?”香港市民答:“是,永不磨灭的印鉴。

”台湾的阿里山,像亲情的山峦。

7. 《传承的使命》港澳台传承祖国的渊源,像火炬接力光辉的华年。

文化人说:“这传承是不是历史的舟船?”教育者答:“肯定是,驶向未来的蓬船。

”大陆的故宫,像文化的宫殿。

8. 《团圆的乐章》港澳台与祖国团圆奏响,像众乐齐鸣和谐的交响。

音乐家说:“这交响是不是喜悦的诗章?”听众欢呼:“是,震撼心灵的宫商。

”长城的烽火,像历史的目光。

9. 《和平的港湾》祖国怀抱是和平的港湾,港澳台在其中安适而欢。

香港渔民讲:“这港湾是不是安宁的堤岸?”台湾农夫答:“是,避风躲浪的苇滩。

”澳门的教堂,像宁静的铃幡。

10. 《永恒的归属》港澳台归向祖国的路宽,像江河归海坚定而自然。

政客说:“这归属是不是命运的终站?”民众高呼:“是,灵魂栖息的仙坛。

百年回顾与反思:21世纪以来中国新诗通选本研究

百年回顾与反思:21世纪以来中国新诗通选本研究

百年回顾与反思:21世纪以来中国新诗通选本研究作者:郭勇来源:《三峡论坛》2019年第01期自1917年至今,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

虽然备受争议,但是新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成长、延展,已经化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也与选本对新诗的保存、传播与引导是分不开的。

中国新诗选本自1920年《新诗集》以来,也即将迎来百年华诞。

正如百年新诗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新诗选本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也呈现出自身的阶段性特征。

早期选本侧重于捍卫新文学、保存新诗文献、梳理新诗发展脉络。

以新时期为界,此后的新诗选本,其着力点已转移到对数量不断激增的新诗进行遴选、促成佳作的经典化、引导新诗创作和读者接受的良性发展,正如陈思和所言,“现在是选本世界”。

[1]新诗选本自身也是种类繁多,21世纪以来显得格外突出的是年选和通选本,前者是为了在新媒体时代适应对当下文学的快速阅读、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学界已有较多的研究,此不赘言。

笔者在此关注的主要是后者,这里所谓通选本是指不按时代、地域、性别、群体、流派等加以区分的一般性选本。

自世纪之交开始,新诗百年就已渐渐成为诗歌活动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通选本大量出现,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世纪景观。

总体而言,新世纪新诗通选本的编选,是在“百年新诗”的总体思路下展开的,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

一、从百年诗歌选到百年新诗选新世纪的新诗编选,承接的思路首先来自20世纪90年代。

90年代的“经典”热、“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新世纪。

关于经典,学界较为公认的是,90年代的这一观念主要是受到荷兰学者佛克马、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中关于经典问题的论述,而“20世纪中国文学”,则与1985年黄子平等学者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88年陈思和、王晓明提出的“重写文学史”有很大关系。

到了90年代末,这两个论域交织到一起,就演变为对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的筛选,以此实现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总体把握。

“新时代诗歌”的三个向度

“新时代诗歌”的三个向度

“新时代诗歌”的三个向度作者:程继龙来源:《诗歌月刊》2019年第02期新诗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恰在此时,中国当代社会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为当前的新诗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那么,新诗如何回望过去,更深地进入时代,表达时代,又如何面向未来更好地展开,这些都是值得深入言说、思考的问题。

首先,更合理地处理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

一百年来,新诗面对“旧诗”,总是充满了仇视、犹疑、眷念、渴慕等复杂感情。

一方面,我们信奉诗的“现代性”,唯新是问。

另一方面我们面对唐诗宋词自卑、感伤不已。

“五四”初期,志在革传统诗歌的命。

但同时,白话派诗就潜在地接续了国风、汉魏古风、宋诗的某些传统。

三十年代以戴望舒、卞之琳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重新发现了“晚唐诗风”“宋诗传统”。

现代知识青年青春的苦闷,都市怀乡病正好在细腻、玄微的唐宋诗歌传统中找到了共鸣点,形成一种亦古亦今、新旧辉映的诗歌风貌。

四十年代,艾青、穆旦、冯至,一面深入学习西方诗歌,一面也都在自己身上恢复着“杜甫传统”,通过对杜甫诗学的审视,重新获得了一种实现“整体性”的能力,都能自如地把握时代,把诗性的自我有效地置入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洪流中。

新时期以来,我们在舒婷的抒情诗中,能反复感受到宋词阴柔的腔调。

顾城的“童话性”离不开伟大、精绝、明亮的唐绝句的滋养。

韩东高度克制的日常化书写,以及那种精准的哲学化命名能力,一再流露着东方禅者的智慧。

同一时期或前后的陈东东、张枣、朱朱等都是在西与中、现代与古典的相互激发中找到了建构各自诗性世界的可能。

实际上早在三十年代,废名就做出了令人惊讶的论断:在新诗、旧诗之上,还有一个更永恒、久远的诗在。

新诗须获得一种独立不惧的品质和气度。

废名这一思想来源于周作人的启发,后来在他的追随者沈启无、朱英诞那里得到了贯彻和完善。

这一论断几乎与T.S.艾略特对传统的认识是平行的关系。

“废名圈”诗人的见解富于历史的穿透力,到现在还是活泼泼的。

台湾新诗六十年的历程及其特殊贡献

台湾新诗六十年的历程及其特殊贡献

Taiwan' s New Poetry and its Special Contribution
in the Past Six Decades
作者: 古远清
作者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出版物刊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2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国新诗 台湾新诗 现代诗 回归乡土
摘要:台湾新诗从来就是一座重镇,在中国新诗乃至世界华文新诗地图上均占据有重要地位。

它在参与建构祖国新诗中,做出了下列特殊的历史贡献:丰富了中国当代新诗表现生活的
空间;在“文革”期间,台湾新诗更是填补了中国当代新诗的大片空白;在表现中西文化冲突、“台湾结”与“中国结”的对峙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经验。

关于台湾的诗歌(汇总)

关于台湾的诗歌(汇总)

关于台湾的诗歌(汇总)
【篇一】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篇二】
台湾是我们的宝岛
潮起潮落
朝朝暮暮
海浪拍击着岩石
欧燕飞旋在上空
你是海上升起的太阳
谁都见到你的红艳
你是海上升起的月亮
美丽到思念
勤劳伴随着勇敢
烙印出龙的传人
美丽富饶的宝岛啊
仅是一水相隔
是像艘船
一只从末靠港的船
总叫人担心你的风雨历程
美丽富饶的宝岛啊
仅是一水相连
是像个孩子
一个从未离开祖国母亲的孩子总让人牵挂你的成长茁壮
相依相偎的爱啊
割舍不断的情
你依然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你依然吸吮着中华文化汁
根在情就在
爱在你我之间。

台港与海外华人诗评论的开创之作──评李元洛《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

台港与海外华人诗评论的开创之作──评李元洛《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

台港与海外华人诗评论的开创之作──评李元洛《台港与海外
新诗欣赏》
朱平珍
【期刊名称】《云梦学刊》
【年(卷),期】1995(000)002
【总页数】2页(P66-95)
【作者】朱平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5
【相关文献】
1.华文诗坛的盛举--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新诗大辞典》 [J], 古远清
2.论台港暨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 [J], 王韬
3.《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散文名作鉴赏》序 [J], 黄曼君
4.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企业家庭经营分析 [J], 庞道满
5.台港及海外华人女作家文本透视 [J], 蒋淑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社”,成为台湾现代诗倡导者之一,主张写“主
知”“诗应该逃避情绪,只有理性和知性的产品,才是新诗')
年说自己提倡的是“新现代主义”, 要“把欧美的现代主义拿过 来”、“把中国文化精神加进去”。
考察纪弦当年的现代诗理论和创作实绩, 不能不说存在较多 破绽,实际上他本人的写作也很情绪化,并非现代诗的手法,至 于“把中国文化精神加进去”, 更未见有说服力的踪迹, 如这首 写作于1964年、被视为纪弦早期现代诗代表作品之一的《北方
影子后面,留下了一段空白,一串具有催眠效果的重复句,如流
浪者的呓语,但“流浪者”并不沉沦,因为他“向东方”;最后
图像诗的作者多和画家有千丝万缕互动因缘, 如阿波利余尔和画 家洛朗森等人的交往。图像诗的尝试一定程度上多少类同于当代 艺术中装置艺术的兴起,属语词的“装置”,具有实验意义。
白荻、林亨泰、詹冰等曾热衷于“图像诗”写作的诗人大都 出生在台湾本上,是1960年代台湾诗坛年轻一代,“笠诗社” 中坚诗人。他们后来转而追求“现代与现实的融合”, 提出比痖 弦更为明确而有意义的“主知”诗观,如詹冰在《笠》诗刊发刊
百年新诗回眸 诗脉纷披在台港
诗脉纷披,此前,新诗在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华语地区
已经开枝散叶。台湾的现代诗,1949年之后同样经历相对短暂 , 但很快得到恢复并快速推进, 以纪弦为代表的“现 代诗社”、 覃子豪为代表的“蓝星诗社”和以痖弦、 洛夫为代表 的“创世纪诗社”, 是台湾现代诗创作的主力, 取得了相当大的 成就。活跃在香港诗坛的则有黄国彬、 也斯(梁秉钧) 、傅天虹、 张诗剑等人。
的狼》,客观地说,通篇直白、夸张,结尾累赘、突兀,艾略特
至阙如, 整首诗似无多少余意――这匹“前卫”的“狼”, 实在 不过徒然“过瘾”的“一小杯的快乐”。如果从此观照进去,
1949年之后的台湾现代诗的发展,显然也承受过一场剧烈中
断一一人陆在四十年代已经取得的现代诗成就,并未得到继承。
欧美的现代主义如何“拿”、 中国的文化精神如何“加”, 并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
港在山外
春天系在黑发的林里
当蝙蝠目盲的时刻
黎明的海就飘动着
载满爱情的船舶
原注:黑发桥为台东去新港途中之一桥名。
和纪弦相比较,覃子豪要高明很多,至少他剔除了纪弦断章 取义式的“横的移植”。覃子豪的诗有明显的嬗变分野, 但骨子 里血脉连贯,前期作于大陆抗战时期的诗, 关注现实,慷慨激昂;
后期走向现代主义,传统诗歌的空灵境界、老子式的对立统一, 也在他的笔下得到融合。 他认为“最理想的诗, 是知性和抒情的 混合物”,这首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词上说, “现代的诗人应当将情绪予以解体分析后, 再以新的秩 的学识和教养,倾注其所有的知性来写诗。”
石室之死亡其一
洛夫
只偶然昂首向邻居的甬道,我便怔住
在清晨,那人以裸体去背叛死
任一条黑色支流咆哮横过他的脉管
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扫过那座石壁
上面即凿成两道血槽
我的面容展?_如一棵树,树在火中成长
一切静止,惟眸子在眼睑后面移动
台湾歌手齐秦演唱、 广为流传的《北方的狼》 即脱胎于此诗。
过黑发桥
覃子豪
佩腰的山地人走过黑发桥
海风吹乱他长长的黑发
黑色的闪烁
如蝙蝠窜入黄昏
黑发的山地人归去
白头的鹭鸳,满天飞翔
一片纯白的羽毛落下
我的一茎白发
落入古铜色的镜中
而黄昏是桥上的理发匠
以火焰烧我的青丝
我的一茎白发
溶入古铜色的镜中
而我独行
于山与海之间的无人之境
过黑发桥》有很多微妙之处,首先是脉络清晰,情与景步
步推进,并不玄虚。黄昏时分,归家的山地人走过“黑发桥”, 漫天飞翔着“白头的鹭鸶”。 诗人由此凝神起兴: 鹭鸶的一片纯 白的羽毛从空中落下来, 诗人的白头发也倒映在黄昏时分桥下的 流水中(古铜色的镜中)。接下来是情与景近乎炽热状态的神来 之笔:“而黄昏是桥上的理发匠/以火焰烧我的青丝”。在充满 象征意味的“黑发桥”上, 无形的“黄昏”被同一为具象的“理 发匠”,这尺度夸张的“理发匠”以“火焰”(如血残阳?)在
《风景》、詹冰的《雨》以及萧萧的《孤鹜》等一时名声人噪的 图像诗。白荻的这首诗在当时影响也不小,这里引陶梁在《台湾 现代诗拔萃》中的解读,从右至左:第一节,丝衫是流浪者的化 身,作者用绘画上的透视法,造成丝杉“移动”的效果一“流 浪”;第二节,一望可知,“地平线上”的“一株丝杉”,很孤
单;第三节脱离丝杉的外观,蕴藏更为丰富的?群?:丝杉细小的
并任社长, 对台湾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被誉为“诗 的播种者”和“监星的象征”。
流浪者
白荻
望着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云的一株丝杉
望着云的一株丝杉
一株丝杉
丝杉在地平线上
株丝杉在地平线上
他的影子,细小。他的影子,细小
他已忘却了他的名字。忘却了他的名字。只
站着
地站着。站着。站着
站着
向东方。
孤单的一株丝杉。
通过对词语、诗行有匠心的排列,创造出与诗中的能指或所 指有所关联、契合的某种图案形状,就成为“图案诗”,诗句和 图像相互作用,产生了某种也许奇特的效果。台湾现代诗发展, 突飞猛进,“横的移植”果然“立竿见影” 一产生了如林亨泰的
经历了西方现代乃至后现代主义洗礼之后的台港地区现代 诗,杂糅、回归传统诗歌的气息渐浓。
狼之独步
纪弦
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
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
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
使天地战栗如同发了疟疾:
并刮起凉风飒飒的,飒飒飒飒的:
这就是一种过瘾。
纪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以笔名“路易士”发表作品, 与 徐迟、戴望舒等人创办过《新诗》月刊。去台后不久,纪弦组建
移向许多人都怕谈及的方向
而我确实是那株被锯断的苦梨
在年轮上,你仍可听清楚风声,蝉声
洛大的组诗《石室之死亡》 一共64首,每首分为2节、共10行,写作时间跨度五年,从1959年8月洛夫在金门岛上写下
烧”(照着)他的头发("青丝')。后一段是举目所见,情
思交融。
注视人生本身及人生事象”, 因此这首诗初看晦涩, 细读
却极生动、极具象、极有余味,具象的黑发桥、白头鹭鸶与白头 人、黑发、林,和人的壮而老、 生与死、 循环等等无边之“思”, 泯合得毫无痕迹,主题复杂、抽象,见现代诗“象征”的魅力。
1954年,覃子豪与钟鼎文、余光中等人成立“监星诗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